从末端供水探析灌溉管理与节水增效的有效途径
灌区灌溉管理中的水资源利用与节约措施分析
灌区灌溉管理中的水资源利用与节约措施分析在灌区灌溉管理中,水资源的利用与节约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利用与节约水资源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还可以减少浪费并保护生态环境。
本文将从灌区灌溉管理的角度,分析水资源的利用与节约措施。
首先,灌区灌溉管理中可以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优化灌溉系统。
通过改善灌溉设备与系统,可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例如,使用高效节水灌溉设备,如滴灌、微喷灌、喷雾灌等,可以将水资源直接送到作物根部,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提高灌溉效果。
此外,优化灌溉系统的管理,如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定期进行设备检修和维护,也可以降低水资源的消耗。
其次,积极推进灌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是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灌溉过程中,可以将排放的农田灌溉水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再次利用。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还可以解决农田排水问题。
在循环利用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处理技术,去除污染物质,使水重新达到灌溉要求。
此外,还可以与城市供水系统进行衔接,将灌区排放水作为城市供水的补给,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此外,合理规划灌区灌溉面积和作物种植结构也是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措施。
对于具备水资源不足的灌区,可以根据地区气候和水资源情况,合理确定灌溉面积和灌溉强度。
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估,结合作物的耐旱性和需水量,科学调整作物种植结构,选择水耐旱性较强、高产和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作物。
通过合理调整灌溉面积和作物结构,可以减少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在灌区灌溉管理中,加强水资源管理与监测也是重要的措施之一。
建立灌溉用水量的监测与控制系统,采用传感器等先进技术,实时监测土壤水分、作物水分需求等信息,根据植被蒸散量、气象预报等数据,合理制定灌溉计划和水量调整措施,以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过度灌溉和浪费。
这样可以提高灌溉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人为操作错误和水资源的浪费。
此外,加强灌区水资源的保护与治理也是灌溉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浅谈节水灌溉节水灌溉的方法和措施
浅谈节水灌溉——节水灌溉的方法和措施引言节水灌溉是目前全球面临的一个共同挑战,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方式,节水灌溉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农业水资源利用量占全球用水总量的70%,如何保证农业用水量的可控性和可持续性是当下所有国家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人们不断探索并改进节水灌溉的方法和措施。
节水灌溉的方法1.土壤改良。
通过营养与农药的淋洗、根系拔起、直接表面施甚至整地,将土壤结构逐渐松散,水分渗透性良好,提高土壤水分的持久性和可利用性。
2.种植适性作物。
选择适于当地环境的耐旱、节水型作物,例如:小麦、高粱和柑橘等。
避免过度种植蔬菜等高水耗作物。
3.灌溉技术的创新。
采用滴灌、喷灌等技术来灌溉,能够大幅度减少水的浪费。
采取井上垂直喷淋的喷头,能够将喷头和土壤之间的空气进行充分利用,提高喷灌效率。
4.科技的应用。
利用先进的遥感技术,对作物覆盖面积、及时性和灌溉量进行监测。
同时,通过自动控制、数据处理和可视化监控等手段,优化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节水灌溉的措施1.加强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
通过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调整灌溉制度及能源补贴政策,减缓地下水资源的消耗,提高水利设施的利用效率。
2.推广生态农业。
保持自然平衡,提高生态系统的水分保持能力,可逐步减少对外界的水源需求。
3.建设并完善节水设施。
对于灌溉渠道的加强、耗水降噪、节水喷头、滴灌等零距离灌溉设备的安装,对节省用水量和降低农业灌溉成本都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在新的节水灌溉模式下,合理使用水资源和高效利用农田可能成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步。
对于节水灌溉方案的推广和落实,社会、政府、农民等各方面都需要共同努力。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使用清洁、可再生的水资源,才能创造可持续的农业生产。
灌区灌溉管理的水资源利用与节约措施
灌区灌溉管理的水资源利用与节约措施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日益成为全球各地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在灌区灌溉管理中,水资源的利用和节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探讨灌区灌溉管理的水资源利用与节约措施。
一、技术方面1. 灌溉制度优化: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灌溉制度,可以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结合气象、土壤、作物需水等因素,合理确定灌溉水量和时间,以减少浪费。
此外,采用现代化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可以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2. 加强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灌区灌溉系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开发和推广智能灌溉控制技术,结合传感器和自动控制系统,实现根据实时土壤水分状况,精确调节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此外,开发水资源调度模型和决策支持系统,可以帮助灌区灌溉管理者更好地进行灌溉规划和调度,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3. 水资源再生利用:灌区灌溉后产生的废水可通过适当的处理和再生利用,减少对淡水资源的需求。
采用水处理技术,如生物滤池、混凝沉淀等,对灌区灌溉后的废水进行处理,去除杂质和污染物,使其达到再利用标准。
可以将处理后的废水用于农田灌溉或工业用水,实现水资源的再生利用。
二、管理方面1. 灌溉计划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计划,是灌区灌溉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应根据不同时期作物的需水量以及灌区水资源供应情况,制定灌溉量、灌溉时间等详细的计划,并进行灌溉进度的监测和调整。
定期开展灌溉效果评价,及时调整灌溉计划,确保高效利用水资源。
2. 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政策,对于灌区灌溉管理至关重要。
应加强对水资源的节约和利用的宣传教育,提高灌区灌溉管理者和农民的水资源意识,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和惩罚机制。
同时,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调查,建立水资源数据库,及时了解水资源的供需状况,为灌区灌溉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 强化灌区灌溉管理团队建设:建立专业的灌溉管理团队,具备相关技术和管理能力,对于有效利用水资源至关重要。
浅谈农业水利灌溉中节水的有效措施
浅谈农业水利灌溉中节水的有效措施摘要: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发展节水农业,多次强调要大力推广节水灌溉。
随着节水建设的开始,生产重点县和节水井灌区的不断增加,节水灌溉在全国蓬勃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发展节水灌溉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一些问题影响了我国节水灌溉的健康发展,各地都必须予以重视。
关键词:节水;灌溉;问题.1。
我国农田水利灌溉存在的主要问题1.1水利设施有待完善目前,我国使用最多的水利灌溉工程基本上都是小型水利工程。
这些小型水利工程基本上都是农民出资建设的。
没有长远规划,科学性不强。
而且工程建设相对简单,设施质量较差。
使用一段时间后,故障频繁发生。
我国投资建设的一些大型水利工程虽然质量可以保证,但多年来缺乏维护,盈利能力开始下降,与现代农业发展不相适应。
此外,我国水利灌溉水库的建设和布局不合理。
夏季,水利灌溉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我国水利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
1.2灌溉渠泥不顺目前,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挖一条沟渠或修建一条渠道来灌溉。
如果工程质量不好,很多设施在使用多年后会漏水或河道淤积,影响引水。
质量差,水利渠道的使用寿命也会缩短。
在灌溉渠道的使用过程中,雨水很容易将泥沙带入,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引水会逐渐累积。
引水渠道易受雨水引入,淤积堵塞影响渠道灌溉效果。
1.3管理相对薄弱,投资相对不足目前,我国水利灌溉工程建设发展迅速,但在管理上也存在一些不足。
水利工程建设产权不清,水利建设完成后,水利建设责任不明确。
因此,农田水利工程因管理不到位,水利工程损毁渗漏,各地降水达不到灌溉标准。
近年来,我国在发展农业经济建设的同时,忽视了水利工程的维护和投资,投资相对不足,使得水利工程质量逐步下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2农田水利灌溉方式分析及节水管理的具体措施2.1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目的是在不改变甚至减少农业总供水量的前提下,逐步扩大灌溉面积,增加作物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节水灌溉技术利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节水灌溉技术利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而全球水资源日益减少,特别是干旱地区和水资源紧缺地区的人们面临着急剧减少的水资源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节水灌溉技术,并探讨其如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一、节水灌溉技术的概念节水灌溉技术是一种通过合理的灌溉方式和方法,降低灌溉所需的水量,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它包括灌溉技术、设备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二、节水灌溉技术的种类1. 滴灌技术滴灌技术是一种通过直接将水滴施加在植物根系周围的方法,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的灌溉技术。
它可以将水精确地送到植物根部,避免了传统喷灌方式中的水分浪费。
2. 集雨灌溉集雨灌溉是一种通过收集并利用雨水,进行灌溉的技术。
它通过设置集水沟、集水池等设施,将雨水储存起来,并在需要时进行利用。
这种技术节约了地下水和自来水的使用。
3. 喷灌技术喷灌技术是一种将水喷洒在农田上的灌溉技术。
它通过喷出细小的水滴,使水分更加均匀且覆盖面积更大,减少了水分的流失和蒸发。
4. 露地覆盖技术露地覆盖技术是一种在土壤表面采用覆盖材料(如膜、秸秆等)以减少土壤蒸发和水分流失的技术。
覆盖材料可以有效防止水分的蒸发和流失,提高土壤中水分的储存量。
三、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势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合理地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可以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采用这些技术后,灌溉用水的浪费明显减少,同时可以更好地满足作物的水分需求。
2. 减少土壤侵蚀和水污染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减少灌溉过程中的土壤侵蚀和水污染。
通过减少灌溉水量和改善灌水方式,可以减少土壤中的养分和农药流失,降低对水体的污染。
3. 降低能源消耗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减少灌溉用水的使用量,降低了能源消耗。
传统的灌溉方式通常需要抽取地下水或者利用泵站供水,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能源。
而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后,水量减少,能源消耗也相应降低。
四、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案例1. 以色列的滴灌技术以色列是全球水资源非常紧缺的国家之一,但却在滴灌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浅谈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
浅谈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农业水利灌溉成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由于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气候干旱多风轻旱少雨的特点,导致农业水利灌溉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耕地严重侵蚀等问题。
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农业水利灌溉,并采取节水技术措施,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农业水利灌溉模式存在的问题1. 水资源浪费严重。
传统灌溉方式多采用大面积泛灌、漫灌、地面灌溉等方式,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水分利用率低。
2. 土地侵蚀加剧。
传统灌溉方式导致土地返碱、土壤退化,甚至造成土地侵蚀现象,影响土壤质量,降低土地生产力。
3. 能源消耗大。
传统灌溉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能源,特别是电力和燃料,造成了能源的大量浪费。
4. 灌排能效低。
传统农业水利灌溉设施老化、损坏严重,使用寿命较短,水泵、管道、水坝等设施效率低下,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
二、节水技术措施的意义节水技术措施的意义在于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促进农业水利灌溉的科学、高效、经济、环保,并最终实现节水增效、保护生态、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节水技术措施的引入,可以改善灌溉方式,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2. 降低灌排耗能。
采用新型的灌溉设施和设备,可以节约能源消耗,降低运维成本。
3. 保护土壤环境。
采用节水技术措施,有效减少了土壤侵蚀、返碱等问题,保护土地资源免受破坏。
4.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节水技术措施的引入,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形势下,为了解决我国农业水利灌溉面临的诸多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创新举措来改变传统的水利灌溉模式,提高农业水利灌溉效率。
1. 采用滴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减少水分的流失和蒸发,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耕地退化。
2. 推广节水灌溉设施。
浅谈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
浅谈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加,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成为了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水资源短缺、用水效率低下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业水利灌溉模式的创新和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业生产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水利灌溉模式1. 传统灌溉模式传统灌溉模式主要依赖于人工引水或者简单的机械设备来进行灌溉,其灌溉效率低下、造成水资源浪费、甚至会导致土壤盐碱化等问题。
传统灌溉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合理的用水结构,即便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也存在着大量的农田采用传统的灌溉模式,水资源利用率低,造成严重的浪费;二是机械设备老化,很多地区的灌溉设备都是使用了很长时间的老旧设备,效率低下,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三是没有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农民对于灌溉水文化的认识不足,导致了农田过度灌溉,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
现代化灌溉模式是指在传统的灌溉模式的基础上,引入了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减少了浪费。
现代化灌溉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包括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提高了用水效率,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二是建设现代化的水利设施,包括水库、渠道、泵站等,提高了水资源的集约利用;三是采用智能化的灌溉管理系统,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灌溉的自动化、精细化管理。
二、节水技术措施1. 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首先是改进农田灌溉方式,采用节水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提高灌溉的精准度,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其次是优化用水结构,推广节水型作物品种,降低灌溉用水量。
再次是合理安排农田的灌溉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计划,避免农田过度灌溉或者干旱缺水。
2. 水资源的储存与调配水资源的储存和调配是实现节水的关键环节。
建设水库、水塘等水利设施,提高水资源的蓄水量,保障农田用水需求。
采用现代化的水利工程技术,合理调配水资源,避免因地区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的水资源短缺,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利用。
农田水利灌溉问题及节水措施探究
农田水利灌溉问题及节水措施探究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田水利灌溉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农田水利灌溉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水资源短缺、灌溉效率低下等问题。
如何解决农田水利灌溉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究农田水利灌溉问题及节水措施。
一、农田水利灌溉问题分析1. 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是农田水利灌溉的基础,但随着城市用水、工业用水的增加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地区的水资源供应明显不足。
据统计,全球有超过70%的用水用于农业灌溉,而农田水利灌溉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导致了水资源的短缺问题。
2. 灌溉效率低下传统的农田水利灌溉方式多采用人工浇灌或者简单的灌溉设施,使得灌溉效率较低。
据调查,目前全国农田灌溉的有效利用率仅为50%左右,很多水资源都被浪费在了不必要的地方。
3. 土壤盐碱化过量的灌溉水可能会导致土壤中盐分积累过高,形成盐碱化现象,严重影响作物生长。
许多地区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已经相当严重,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二、节水措施探究1. 提高灌溉技术针对灌溉效率低下的问题,可以采取现代化的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可以利用传感器和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实现精准农业灌溉,更好地满足作物的需水量。
2. 开展水资源调配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可通过建设水利工程、引水调水等手段进行水资源调配,使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也可以采取对灌溉水进行再利用的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 推广节水型作物选择抗旱节水、适应性强的作物进行种植,可以有效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降低农田水利灌溉的压力。
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转基因作物的研发和推广,提高作物的耐旱抗逆性。
4. 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的灌溉制度和管理机制,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可以有效避免浪费现象的发生。
也可采取经济激励措施,鼓励农民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并对违规浪费水资源的行为进行处罚。
末级渠道管道化是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论末级渠道管道化是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摘要: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提高灌溉渠道【1】水利用率一直是水利工作者探索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如何提高灌溉渠道中的分渠、农渠、毛渠等末级渠道水利用系数的论述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关键词:末级渠道管道化abstract: as the intens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resource, it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the personnel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that how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water in irrigation channels [1].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water in the irrigation channel such as branch channel, agricultural channel and sublateral channel, thus the problem is soloved.key words: final channel; channelization中图分类号:tv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引言:当前我省大、中型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一般仅为0.5左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省政府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灌区节水改造,“十三五”末灌溉水利用系数要达到0.55。
结合桃曲坡灌区实情,作者认为大力推进末级渠道管道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1、水利用系数现状分析桃曲坡干渠全部为砼衬砌,渗漏损失很小,从岔口渠首和桃曲坡水库到西干渠干渠水利用系数达0.90以上,觅子灌区支渠衬砌率近年也已达到905%以上,其水利用系数也达0.9以上,经过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方田建设和近几年世行贷款中低产田改造,斗渠衬砌完好率也已达90%,斗渠的综合水利用系数经测算也达0.87,虽然干斗渠水利用系数达到0.744,但是整个觅子灌区的水利用系数仍只有0.65,其渠系利用系数也只有0.57左右,斗渠以下的分渠、农渠、毛渠等末级渠系水利用系数只有0.5左右,主要原因是该级渠道都在田间地头,衬砌率低,破坏严重,与耕地争夺土地,不方便机械化作业等。
灌区灌溉水效率及节水措施的分析
灌区灌溉水效率及节水措施的分析1. 灌区灌溉水效率的分析灌区灌溉水效率是指在灌溉过程中用于作物生长的水与实际供给以及蒸发的水之间的比例。
提高灌区灌溉水效率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以下是对灌区灌溉水效率的分析:1.1 管理措施:灌区灌溉水效率的提高离不开合理的管理措施。
例如,科学设置灌区土壤水分监测点,合理设定灌溉水量和灌溉周期,减少水分的损失。
此外,适时进行土壤改良,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减少灌水量。
1.2 技术手段:利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也是提高灌区灌溉水效率的重要手段。
例如,滴灌、喷灌和微喷灌等技术可以将灌溉水精确地输送到作物根区,减少水分的浪费。
此外,应用智能灌溉系统和遥感技术进行精准灌溉管理,有效避免因灌溉不均匀带来的水资源浪费。
1.3 水资源管理:合理管理灌区水资源也是提高灌溉水效率的关键因素。
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包括水权分配、灌溉计划和水费收费等方面,可以减少水资源浪费和滥用。
同时,加强水资源调配和节约利用,对于缺水地区来说尤为重要。
2. 节水措施的分析节水措施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水消耗。
以下是对节水措施的分析:2.1 耕作管理:合理的耕作管理可以减少农田水分的蒸发和渗漏损失,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
例如,选择适宜的耕作方式和深度,保持土壤湿润和松散度,减少团粒状结构对水分的抵抗。
此外,翻耕、中耕和覆膜等措施也可以减少土壤水分流失。
2.2 水资源利用优化:通过水资源的优化利用可以实现节水的效果。
例如,合理管理灌溉水源,利用雨水收集和储存系统,将雨水与灌溉水混合使用,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同时,进行灌水和施肥的适时协调,以减少农药和肥料对水资源的污染。
2.3 推广节水技术:培养农民的节水意识,推广高效节水技术也是实施节水措施的重要环节。
通过开展培训和示范,引导农民合理使用灌溉设施和工具,以及科学掌握灌溉水的用量和用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灌区灌溉水效率与节水措施之间的关系灌区灌溉水效率与节水措施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浅谈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
浅谈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基础,而水利灌溉则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对保证粮食生产、维持国家经济安全都有着重要作用。
当前,国家针对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提出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战略目标。
为此,探讨农业水利灌溉模式和节水技术措施,能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农业水利灌溉模式农业水利灌溉模式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灌溉水进行优化配置和调控,使得农田得到合理的灌溉和水分管理,从而实现高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的灌溉方式主要有“田间灌溉”、“低压选流灌溉”、“滴灌”、“喷灌”、“微灌”等几种模式。
田间灌溉是指在田间布置灌溉渠系,将水流引入农田,满足农田生产用水。
这种永久性灌溉方式简单易行,适合于不同类型土地的农业生产。
最常见的田间灌溉方式为表层灌溉和基础灌溉。
低压选流灌溉是一种人工控制浇水,使其缓慢渗入农田的灌溉方法,通过雨水模拟的方式口把水分配到植物根系处,从而使植物吸收更多的水分,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然而此种方式在成本相对较高。
滴灌是一种节水型灌溉方式,采用微量滴漏技术,通过专用的滴灌设备,将水分滴均分散引流到不同的植物根系处。
滴灌适用于水量要求较低的农作物,节省水资源的同时提高了农作物产量。
喷灌是一种长期灌溉作业模式,主要采用喷水器将水喷洒在农田植物的周围和上部表面。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降低农作物的水分蒸发量,还可以适度增加细胞活性,对促进作物生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微灌是一个人工施灌系统,引用微型喷嘴喷洒和滴灌技术,完成自动定量、定时、定点;并适宜作物生长需要的水量满足作物高产、优质的目标。
这种新型灌溉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林果、花卉、蔬菜等产业,常见的方式有:雾化微喷,切圆微喷,模压喷头,点滴灌等等。
二、节水技术措施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水资源的短缺与水污染的问题不断突出。
因此,解决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当下重要的课题。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一些节水技术措施,以此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浅析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
浅析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是在农业生产中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的重要手段。
浅析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可以帮助农民实现高效灌溉,以提高农田的耕作效率和水资源的利用率,从而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水利灌溉模式:1.传统灌溉模式传统灌溉模式主要采用人工水源,如引江、引河等方式,将水源引入农田进行浇灌。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水利设施简单,易于维护和操作,适用范围广。
然而,由于其缺乏水源管理和节水意识,容易造成水资源浪费和土壤盐碱化等问题。
2.现代灌溉模式现代灌溉模式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式,大大提高了灌水效率。
例如,滴灌、微灌、喷灌等技术能够将水精确送到农作物根部,减少了蒸发和径流损失。
此外,通过灌溉制度和管理措施,如划定灌区和供水量管理,也可以提高灌溉效率。
节水技术措施:1.高效灌溉技术高效灌溉技术包括滴灌、喷灌、微灌等,通过减少水的蒸发和渗漏损失,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这些技术可以根据农作物的需水量和生长阶段,精确供给水分,减少浪费。
2.种植技术合理的种植技术也可以减少水的使用量。
例如,选择适应干旱条件的品种,通过适时跟进灌浆、控制施肥等措施,减少过度灌溉和养分流失。
3.土壤水分管理合理管理土壤水分是一种重要的节水技术。
定期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并通过合理的灌溉调度和土壤保水措施,保持土壤水分平衡。
此外,使用覆膜技术、水田秧田轮作等措施也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渗漏损失。
4.农田改造与节水设施农田改造和节水设施可以减少水的流失和浪费。
例如,合理划分田块、建设水分平衡池、挖掘地下渠道等,可以将灌溉水资源更加有效地利用。
综上所述,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对于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采用高效灌溉技术、合理的种植技术、对土壤水分进行科学管理以及农田改造与节水设施的建设,可以有效减少水资源的使用量,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浅谈节水灌溉节水灌溉的方法和措施
2023-11-10•节水灌溉概述•节水灌溉的方法•节水灌溉措施目录•节水灌溉的效益与挑战•结论节水灌溉概述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合理规划设计灌溉系统、选用高效节水灌溉设备、推广节水灌溉制度、加强灌溉用水管理等。
节水灌溉是指通过采用先进的农业节水技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效益,减少灌溉用水量,实现节水、高产、高效、优质的农业灌溉方式。
节水灌溉的定义节水灌溉的必要性节水灌溉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保障国家水安全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干旱缺水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效益,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和保障国家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节水灌溉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节水灌溉工程市场之一,各种节水灌溉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喷灌、微灌、渗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节水、增产、增收效果。
节水灌溉的历史与现状节水灌溉的方法喷灌的缺点喷灌设备成本较高,且容易受风速和气候条件的影响。
喷灌的优点喷灌具有节水、省工、省地、增产等优点,同时可以适应各种地形和土壤条件。
0102滴灌的优点滴灌能够准确地控制灌溉水量,能够有效地提高水的利用率。
滴灌的缺点滴灌设备成本较高,且容易堵塞。
渗灌具有节水、节能、省工、省地等优点,同时能够改善土壤结构。
渗灌设备成本较高,且维护困难。
渗灌的优点渗灌的缺点微喷灌具有节水、省工、省地等优点,同时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微喷灌设备成本较高,且容易受风速和气候条件的影响。
微喷灌的优点微喷灌的缺点微喷灌雾灌的优点雾灌能够提高水的利用率和作物的产量,同时能够改善土壤结构。
雾灌的缺点雾灌设备成本较高,且容易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雾灌节水灌溉措施优化灌溉系统设计高效、节能、环保总结词在灌溉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灌溉区域的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以及作物生长需求,制定合理的灌溉方案。
浅析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
浅析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全球水资源日益紧缺,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
在农业领域,灌溉水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但灌溉对水资源的消耗也是非常大的,同时传统的灌溉方式也不够高效,水的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因此,探索高效的农业水利灌溉模式和节水技术措施是当前农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业水利灌溉模式1.现代灌溉模式现代灌溉模式主要包括滴灌、喷灌、微灌等多种技术,主要特点是减少水的损失和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如滴灌技术是将水通过管道输送到每个植株的根部,能够减少灌溉流失,减少土壤侵蚀,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此外,微灌技术也是一种适用于干旱地区的灌溉方式,能够将水分直接输送到根系区域,避免了土面蒸发和水的流失,提高灌溉效率。
节水灌溉模式主要侧重于减少灌水量和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旨在实现“一滴水浪费不得”的目标。
比如,雨水收集灌溉技术,可以收集和储存降雨水,再利用雨水进行灌溉,节约自来水资源;雨伞式喷灌技术则采用人工引导雨伞式喷头进行灌溉,效果良好;另外,还可以使用混合灌溉技术,从灌溉和自然降水中合理分配灌水量,减少浪费和过剩。
二、节水技术措施1.改进灌溉设备改进农业灌溉设备是节约水资源的有效措施之一。
例如利用节水灌装置,实现光彩市场瓢虫灌装功能;在田间灌溉设备中安装水表,实现对灌溉耗水的实时监测;在灌溉系统中加入防渗膜,减少土壤侵蚀,进而提高土地的肥力。
2.改善土壤状况改善土壤状况也是提高农业灌溉效率的主要措施。
如改善土壤结构,加强有机质对土壤水分保持能力的影响,从而提高土壤湿度,增加作物的抗旱性;促进土壤微生物和生物作用的作用,降低种植面积的耗水量。
3.科学施肥科学施肥也是农业节水的重要措施。
合理的肥料用量和施肥方式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根系的发育,增强作物对水分的吸收能力。
综上所述,农业水利灌溉模式和节水技术措施对节约水资源和保持农业生产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今后的实践中,需要继续探索更加科学和高效的农业水利灌溉模式和节水技术,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
农田水利灌溉问题及节水措施探究
农田水利灌溉问题及节水措施探究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水资源的供给却越来越紧张。
因此,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农业生产的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田水利灌溉问题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传统的灌溉方式多以人力或畜力为主,水分利用率低,灌溉效率低下,还存在着土地流失、水质污染等问题。
因此,要想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提高农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必需采用新技术、新方式,节约用水,降低污染,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提高灌溉效率,降低用水成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节水措施。
下面介绍几点可行性的措施:
1. 智能化控制。
通过网络、GPS等技术实现自动化的灌溉控制,可以精确控制灌溉的时间和用水量,避免浪费。
并根据气象预报实时调节灌溉的时间和用水量,避免出现过多或不足的灌溉。
2. 微喷灌。
相比传统的洪灌和滴灌,微喷灌具有节水、减少土地流失等优势。
微喷节水技术主要是通过微孔喷头控制水流,以达到徐缓滋润,不浪费水的目的。
3. 土地整理。
通过调整土地的坡度、排水沟的建设等方式,使得水分能够更好地渗透到地下层,减少表层水分蒸发的同时也能够减少污染的风险。
4. 地下水灌溉。
通过在地下水层埋设管道,把水流引入地下层,达到出水均匀稳定的状态,减少路途中水的蒸发、渗漏和流失的风险。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灌溉问题及节水措施的探究,并非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要在政策、经济、人文等多方面寻求解决方案。
只有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水利工程中的灌溉技术与节水措施
农业水利工程中的灌溉技术与节水措施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农业水利工程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灌溉技术作为农业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保障农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水利工程中的灌溉技术和节水措施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灌溉技术和节水措施两个方面探讨农业水利工程中的灌溉技术与节水措施。
灌溉技术是农业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目前,主要的灌溉技术包括地面灌溉、地下灌溉和微灌溉。
地面灌溉是将水直接引入农田,通过渠道、管道或喷灌等方式对农田进行灌溉。
地下灌溉是将水通过地下管道输送到农田中,再通过排水系统实现灌溉。
微灌溉是指通过管道和喷灌器将水直接输送到植物根系附近,以满足作物对水的需求。
这些灌溉技术各有优劣,选择合适的灌溉技术需要结合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特点和农作物需水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为了更加科学地进行灌溉,农业水利工程中还需要配备灌溉控制设备,如灌溉计算机控制系统、传感器监测系统和遥控系统等。
这些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农田的土壤湿度和作物的生长情况,以便及时调整灌溉量和灌溉频次,从而实现精准灌溉,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减少浪费,保证农作物的生长需水和产量。
在灌溉技术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农业水利工程中的灌溉技术应当与土壤改良和施肥等措施结合,共同发挥作用。
只有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保水性,作物才能更好地吸收灌溉水分和养分,提高产量。
在灌溉技术中,需要注重土壤改良和施肥,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灌溉技术的作用。
除了灌溉技术之外,节水措施也是农业水利工程中的重要内容。
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紧缺,节水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必然趋势。
在农业水利工程中,实施节水措施可以有效地保障农业生产,并且可以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和水资源。
目前,主要的节水措施包括优化灌溉制度、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发展雨水利用和引进节水型农作物等。
浅析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
浅析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一直是农业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农业用水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水资源却日益紧缺,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水资源,降低灌溉用水量,成为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进行浅析。
一、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传统的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主要是依靠自然降水和地下水,通过灌溉渠道将水引入田地进行农作物的灌溉。
这种方式存在着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土壤盐碱化、农作物耗水过多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探索更加科学、高效的农业水利灌溉模式。
现代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主要包括雨水收集、人工灌溉、滴灌、喷灌、微灌等多种方式。
滴灌、喷灌和微灌是比较先进和节水的灌溉模式。
滴灌是指通过在地面或地下敷设滴灌管或滴灌带,由管道向农作物滴供水分,实现点对点的供水方式。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减少水分蒸发损失,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还能够根据作物需水量进行精确供水,避免浪费。
喷灌则是通过设备将水以喷雾形式喷洒在作物上,具有覆盖面广、操作简便等特点。
微灌则是在滴灌和喷灌的基础上进一步精细化,将水分饮料直接输送到植物的根部,这种模式节水效果极为显著。
除了灌溉模式的改变,还有一些新型的农业水利灌溉技术被引入,比如远程遥控技术、土壤水分传感器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农民实时掌握灌溉情况,精确控制灌溉量,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水资源浪费。
二、节水技术措施在农业生产中,除了改变灌溉模式外,还有一些节水技术措施可以采取。
例如土壤改良技术、植株适应性改良技术、农田平整技术等。
1.土壤改良技术包括施用有机肥料、保护土壤、改善土壤结构等。
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和肥力,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提高水分利用率。
2.植株适应性改良技术主要是通过选育适应性强、耐旱抗病的新品种,以及配套栽培技术,从根本上减少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提高农作物对水分的利用率。
灌溉系统效率提升的技术路径
灌溉系统效率提升的技术路径灌溉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然而,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存在效率低下、水资源浪费等问题。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灌溉系统的效率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一些提升灌溉系统效率的技术路径。
一、优化灌溉水源管理(一)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首先,要对当地的水资源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雨水等。
根据水资源的储量和可利用性,制定合理的开发计划。
对于地表水,如河流、湖泊,可以通过修建水库、引水渠道等工程措施进行蓄水和调配。
对于地下水,要科学开采,避免过度抽取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等问题。
同时,充分利用雨水资源,通过建设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储存起来用于灌溉。
(二)提高水质灌溉用水的水质对灌溉效率和农作物生长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水中含有过多的杂质、盐分或污染物,不仅会堵塞灌溉管道和喷头,还会影响土壤结构和农作物的吸收。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对灌溉水源进行净化处理,如过滤、沉淀、消毒等,以提高水质。
二、改进灌溉方法滴灌是一种精准的灌溉方式,通过将水一滴一滴地直接输送到农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和渗漏损失。
滴灌系统可以根据农作物的需水规律,精确控制灌溉量和灌溉时间,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滴灌还可以同时施肥,将肥料溶解在水中,随水一起输送到农作物根部,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
(二)喷灌技术喷灌是通过喷头将水均匀地喷洒在农作物上的灌溉方式。
与传统的漫灌相比,喷灌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灌溉均匀度。
同时,喷灌可以根据不同的农作物和地形条件,调整喷头的高度、角度和喷洒范围,适应不同的灌溉需求。
(三)微喷灌技术微喷灌结合了滴灌和喷灌的优点,将水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地喷洒在农作物周围的土壤表面。
微喷灌适用于花卉、蔬菜等对水分要求较高的农作物,可以有效地保持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四)渗灌技术渗灌是将水通过地下管道渗透到土壤中的灌溉方式。
从末端供水探析灌溉管理与节水增效的有效途径
从末端供水探析灌溉管理与节水增效的有效途径摘要:灌区的主业是灌溉,服务的对象是弱势群体农民,本文通过对灌区灌溉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探索通过专业浇地队伍建设强化末端供水,达到灌区节水与增效,农民减负与增收双赢的目的.关键词:灌溉节水有效途径探析灌区是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主业是供水灌溉,服务对象是弱质产业农业,面对的是弱势群体农民,如何实现通过农民减负与农业增收实现灌区节水增效成为加强灌区灌溉管理的首要任务,本文通过对灌溉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探索通过组建专业浇地队伍,通过末端供水组织体系建设,强化灌区灌溉管理,实现灌区节水农民增收的双赢。
1、灌区现状和灌溉管理体制上存在问题。
灌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运行,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随着灌区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加之,灌区水源短缺,灌区多处出现“水中旱”的现象,严重制约着灌区骨干工程的发挥。
1.1基层用水组织环节过多。
目前灌区实行“以条为主,专群结合”的灌溉管理体制以及计量征收水费的水价管理制度,农民用水必须经过站,段,斗,村组几个环节,主要表现在一些村组无视水法的有关规定,借收水费之机层层加码,私设项目,向群众乱摊派,也有个别村组违反水价政策,任意抬高水价,造成农民用水中承担的不合理负担的重要因素。
1.2农民自身因素问题造成水资源不必要浪费,无形中增加经济负担。
表现在农民用水观念落后,节水灌溉意识淡薄,大水漫灌现象普遍,造成亩均用水定额过大,水费支出也相应增加。
1.3政策性因素。
一方面灌区农业供水价格偏离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引用渭河水源,田间干旱之时河道正是枯水时节,河道丰水期时田间墒情充沛,水源的反差性让群众对商品水的意识淡薄,节约用水的观念没有形成,加之用水过程中管理人员过多,造成水价成本不断递增。
1.4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大,群众用水困难。
近年来,灌区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单一的作物种植结构已不存在。
分析农业水利灌溉中节水的有效措施
分析农业水利灌溉中节水的有效措施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要想充分的提高农业水利工程的效益,就必须加强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手段,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提高农业的灌溉水平,以及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
本文对农业水利灌溉中节水的有效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关键词:农业水利;节水灌溉;有效措施农业水利灌溉中节水农业技术是为了使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并有效的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实现农作物的高产率而采用的一种技术措施。
其实是由水资源以及农业工程,农业管理等等环节的节水技术组合而成的综合性的技术体系。
科学合理的运用这一综合技术体系,能有效的提高农业用水的整体利用效率,并能增加单位面积以总体面积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并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地下水源水量应根据已有水文地质资料,分析项目区地下水开采条件,并通过对当地及邻近地区机井出水情况的调查,确定地下水资源量和可开采量。
在地下水资源资料不足时,可根据补给模数、可开采模数,以及民用井调查资料,确定地下水资源量和可开采量。
对于无水文地质资料的地区,应打勘探井并经抽水试验确定地下水资源量和可开采量。
在农业灌溉水资源日渐紧缺的背景下,在农田水利中推广和应用现代化的节水灌溉技术,对于提高农业灌溉水平,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局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业水利灌溉模式的分析农业的节水技术体系主要有,适雨种植提高作物抗旱能力的栽培技术、秸秆覆盖或地膜覆盖保墒技术以及蓄水保墒耕作技术化学药剂抗旱保墒、以及保水剂应用技术和限额灌溉及节水抗旱作物品种选育技术等。
节水的管理技术体系主要是建立完善各种管水组织,并制定工程管理以及经济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合理利用,对水资源优化配比,合理科学的征收用水费用。
1.1渠道防渗技术我国农田灌溉的主要输水方式是渠道。
但传统的土渠输水渗漏损失约占水量的50-60%,所以我国发展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措施就是进行渠道防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末端供水探析灌溉管理与节水增效的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18-08-15T10:46:31.2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作者:曹小安
[导读] 摘要:灌区的主业是灌溉,服务的对象是弱势群体农民,本文通过对灌区灌溉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探索通过专业浇地队伍建设强化末端供水,达到灌区节水与增效,农民减负与增收双赢的目的. 关键词:灌溉节水有效途径探析灌区是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主业是供水灌溉,服务对象是弱质产业农业,面对的是弱势群体农民,如何实现通过农民减负与农业增收实现灌区节水增效成为加强灌区灌溉管理的首要任务,本
陕西省交口抽渭灌溉管理局渭南临渭 714000
摘要:灌区的主业是灌溉,服务的对象是弱势群体农民,本文通过对灌区灌溉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探索通过专业浇地队伍建设强化末端供水,达到灌区节水与增效,农民减负与增收双赢的目的.
关键词:灌溉节水有效途径探析
灌区是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主业是供水灌溉,服务对象是弱质产业农业,面对的是弱势群体农民,如何实现通过农民减负与农业增收实现灌区节水增效成为加强灌区灌溉管理的首要任务,本文通过对灌溉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探索通过组建专业浇地队伍,通过末端供水组织体系建设,强化灌区灌溉管理,实现灌区节水农民增收的双赢。
1、灌区现状和灌溉管理体制上存在问题。
灌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运行,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随着灌区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加之,灌区水源短缺,灌区多处出现“水中旱”的现象,严重制约着灌区骨干工程的发挥。
1.1基层用水组织环节过多。
目前灌区实行“以条为主,专群结合”的灌溉管理体制以及计量征收水费的水价管理制度,农民用水必须经过站,段,斗,村组几个环节,主要表现在一些村组无视水法的有关规定,借收水费之机层层加码,私设项目,向群众乱摊派,也有个别村组违反水价政策,任意抬高水价,造成农民用水中承担的不合理负担的重要因素。
1.2农民自身因素问题造成水资源不必要浪费,无形中增加经济负担。
表现在农民用水观念落后,节水灌溉意识淡薄,大水漫灌现象普遍,造成亩均用水定额过大,水费支出也相应增加。
1.3政策性因素。
一方面灌区农业供水价格偏离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引用渭河水源,田间干旱之时河道正是枯水时节,河道丰水期时田间墒情充沛,水源的反差性让群众对商品水的意识淡薄,节约用水的观念没有形成,加之用水过程中管理人员过多,造成水价成本不断递增。
1.4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大,群众用水困难。
近年来,灌区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单一的作物种植结构已不存在。
农民把仅有的土地按照自己的计划种植,要达到最小的面积获取最大的产值。
因而有种植不同,成熟的季节不同,所需水时间也不同,管水人员因为效益差而放弃引水,群众则要么推迟灌溉,影响产量,要么机井灌溉,影响土质。
2、引进专业浇地队是强化灌溉管理实减轻灌农负担的有效途径
2.1组建专业浇地队伍十分必要而又迫切。
灌区管理体制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灌区区域农业多样化市场的发展,同时也制约了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怎样才能达到灌农、管理站双赢的目的,在灌区能否顺利实施终端水价?通过讨论与借鉴兄弟灌区灌溉管理,一致认为:通过强化灌区末端供水组织体系建设,组建专业队,才能解决用水组织过多、水价不明了、节约用水、群众用水难的实际情况,实现终端水价到户。
2.2专业浇地队运作程序。
专业浇地队即在一条斗渠内部,通过村组推荐产生3-5名(平均350亩选出1人)浇地队员,由各管理站对其进行灌溉技术培训,不仅使其送水到田间地头,也使其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灌溉,专业浇地队在浇地过程中,实行送水到户、结算到户、收费到户、送票到户。
每次灌季结束在村组公示牌上公布本斗本次的用水、收费情况,接受群众监督的一条龙服务体系,专业浇地队伍组建,可以达到杜绝水资源跑冒滴漏、灌区灌溉节约用水和农业增产增收的目的。
2.3灌区专业浇地队组建状况。
专业浇地队伍在灌区是件新鲜的事物,灌溉科就专业浇地队的成立以及队伍工作职责和奖惩管理办法制定了相关制度,指导协调站上进行专业浇地队伍的组建工作,站上专门设立督察小组,监督浇地队员的日常工作,浇地队伍的工作与段斗干部工资挂起钩来,凡是发现末有浇队伍送水到田间或在地头指导灌农灌溉时,每浇一亩地,对辖区段斗干部,从其工资中扣10元,按不称职处理,这些措施为专业队这个组织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2.4对浇地队伍遇到问题,分别解决,区别对待。
对下游渠线长的斗,浇地难,成本高,浇地队队员工资不能保障的,采取以斗为单位,实行浇地费统一管理,上下游进行均衡,相互补贴。
如果还不够,由管理站从基层管理费中拿出相关部分进行补贴。
这样及时维护了管理局政策的严肃性,也稳定了浇地队员的人心,保证了浇地队的正常运转。
2.5加强对专业浇地队伍的管理和考核,并使之不断完善。
对浇地队员,管理上采取绩效挂钩,按灌季考核兑现报酬。
浇地队员的浇地工资随水费一并上交,根据考核结果发放。
浇地队员考核内容:工作态度方面,是否贯彻管理站政策,服从斗长领导,积极动员群众抓好先期用水工作;节约用水方面,是否做好定额控制,无浪费水量,无跑冒滴漏现象;渠道整修方面,无於无草,输水畅通,断面标准按管理站要求完成;业务工作方面,及时结算水帐,收缴水费,按时送正式票据,及时提供管理站所需的各种资料;群众满意度方面,是否执行了终端水价,浇地质量,无上访事件等五个方面。
每个灌季结束,根据考核结果兑现浇地工资。
同时在全局范围内评选10名优秀浇地能手作为我局的标兵,予以表彰,以资鼓励。
扩大专业浇地队这一组织在灌区的影响。
促进灌溉管理工作的和谐、良性发展。
随着先期工作的顺利进展,继而在洛灌区已全面实施了专业队组织。
2.6做好对专业浇地队伍在灌农中满意度调查。
每个灌季结束,由管理站根据本站的实际情况,在灌农间进行调查问卷。
调查表明,95%的群众对专业浇地队感到满意,91%的群众认为专业浇地队员应该民主选举产生,80%的群众认为浇地队员的工资应在120元以上。
于是,局里根据第一手调查资料,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在全局范围下发通知,对于浇地队员,要民主产生,要求管理站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浇地队员的报酬。
3、专业浇地队伍在灌区实施后的效果。
经过几年的实践,该站专业浇地队的作用日益突出。
部分站区已在此基础上顺利实行了终端水价。
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适应了目前农村劳动力欠缺(农村近年来,青壮劳力大都出门打工)的新情况,灌区实行浇地专业队,为群众用水全方位服务,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后顾之忧;促进了节约用水,改变了昼浇夜不浇的陋习,杜绝了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组建浇地专业服务队后,加快了灌溉进度,浇地队员人均收入也大幅度提高;减少了中间环节,有利于终端水价的执行,促进了水费廉政建
设。
4、结论。
在灌区推行和实施专业浇地队伍建设,实现灌农、管理站、管理局三者利益的最佳结合,实现了末端供水组织化、技术化和规范化,也是灌区探索加强灌溉管理与节水增效的有机结合,更是实现灌农减负和农业增收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