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与施肥》

合集下载

植物营养与施肥基本原理课件

植物营养与施肥基本原理课件
针对不同牧草品种,合理施用氮、磷、 钾等营养素,提高牧草产量和品质, 促进畜牧业发展。
土壤养分改良的实践
土壤酸碱度调节
01
通过施用石灰或硫磺等物质,调节土壤酸碱度,创造适宜植物
生长的环境。
有机肥料施用
02
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
壤保水保肥能力。
土壤消毒与病虫害防治
03
05 案例分析
不同植物的施肥方案
蔬菜施肥
根据蔬菜生长周期和需肥特点,合理 配比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提高产 量和品质。
水果施肥
针对不同水果品种,调整肥料配方, 促进果实生长和糖分积累,提高口感 和营养价值。
花卉施肥
根据花卉生长阶段和开花需求,选用 适当的肥料,促进花卉生长繁茂、花 色艳丽。
牧草施肥
通过施肥,可以补充土壤中缺乏的营养元素,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
03
不同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不同营养元素在植物生长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如氮是蛋白质的主要成分,
磷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钾是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调节剂等。
施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促进植物生长
提高产量和品质
合理施肥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元 素,促进植物根、茎、叶、果实的正 常生长。
肥力的作用。
化肥
含有植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 ,如氮、磷、钾等,具有养分 含量高、见效快的特点。
叶面肥
通过叶面喷施的方式补充植物 所需的营养元素,具有吸收快 、效果显著的特点。
基肥
在种植前施入土壤中的肥料, 主要起到长期供应植物养分的
作用。
施肥的时期和频率
施肥时期
根据植物生长阶段和需肥特点, 确定施肥的最佳时期,如苗期、 花期、果期等。

植物营养与施肥

植物营养与施肥

植物营养与施肥
植物营养与施肥是指研究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及其在土壤中的转化、吸收和利用规律,以及如何通过施肥来满足植物营养需求的学科。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多种营养元素,包括氮、磷、钾、钙、镁、硫、铁、锌、锰、铜、硼、钼等。

这些营养元素在土壤中以不同的形态存在,有些是可溶的,有些是难溶的,有些是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有些则需要经过土壤微生物的转化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施肥是为了满足植物营养需求,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合理施肥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但是,如果施肥不当,可能会导致土壤污染、水体富营养化、作物品质下降等问题。

因此,植物营养与施肥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需要深入研究植物营养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以达到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保护环境的目的。

植物营养与施肥名词解释

植物营养与施肥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指营养物质能产生最大效率的时期。

2、最小养分定律:植物产量的高低决定于最小的养分因子。

3、离子间的拮抗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4、离子间的协助作用:某一离子的存在能促进另一离子的吸收的现象。

5、土壤供氮能力:指当季作物种植时土壤中已积累的氮和在作物生长期内土壤所矿化释放的氮量总和。

6、土壤缓效钾:被粘土矿物固定的非交换性的钾。

7、根际:是指作物根系对土壤理化、生物性质能产生显著影响的那部分特殊的“根区域”通常指根表周围1-4mm土壤。

8、闭蓄态磷:被铁铝胶膜包闭的磷酸盐。

9、作物营养临界期:指营养元素过多或过少甚至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明显不良影响的时间。

10、土壤养分强度因素:存在土壤溶液中有效养分的浓度,是根系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养分。

11、根外营养:除了根系以外,植物地上部分(茎、叶片、幼果等器官)也可以吸收少量矿质元素,这个过程称为根外营养。

12、归还学说:只有用矿质肥料讲植物吸收的矿质养分归还给土壤,就能保住土壤的肥力。

13、生理酸性肥料:凡是施入土壤经作物吸收后,呈现酸性反应的肥料,叫生理酸性肥料。

14、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体与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及营养物质的运输和能量的转化过程的科学。

15、施肥学:将肥料施于土壤或植物,以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并保持和增进土壤肥力的农业措施。

16、肥料: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质,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作物品质的物质,都可以称作肥料。

17、报酬递减定律:从一定土地上所得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在逐渐减少。

(亦即最初的劳动和投资所得到的报酬最高,以后递增的单位投资和劳力所得报酬是渐次递减的。

)18、矿质营养学说:腐殖质是在地球上有了植物才出现的,而不是在植物出现以前,因此植物的原始养分只能是矿物质。

《植物营养与施肥》课件

《植物营养与施肥》课件

2 根系吸收
探索植物如何通过根系吸收营养元素
常见肥料种类及其特点
1
有机肥料
来源于生物体,富含有机质和营养元素
2
无机肥料
人工制备,具有高含量的单一或多种营养元素
3
生物肥料
利用微生物活动产生的肥料,环保且有效
科学施肥的原则和方法
1. 了解土壤养分状况和植物需求 2. 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施用方式 3. 科学控制施肥量和频率
《植物营养与施肥》PPT 课件
欢迎来到《植物营养与施肥》课件!本课程将带您探索植物营养的基本概念, 了解不同营养元素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作用及主要特点。
植物营养的基本概念
• 研究植物营养的重要性 • 了解植物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 • 探索植物如何从土壤中获取养分
不同营养元素的作用及主要特点
氮(N)
促进植物生长和叶绿素合成
磷(P)
促进根系生长和植物能量转移
钾(K)
增强植物抗病能力和果实品质
土壤养分的检测和评价方法
土壤采样
正确采集土壤样品以获取准 确数据
养分分析
利用化学方法检测土壤中的 营养元素
评价结果
解读分析数据,确定土壤养 分状况ຫໍສະໝຸດ 植物对肥料的需求和吸收途径
1 营养需求
了解植物对不同营养元素的需求量
3 肥料选择
根据植物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
植物营养与土壤改良的关系
良好的植物营养与土壤改良相辅相成。正确施肥不仅提高植物养分吸收效率,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 壤肥力。

《植物营养与施肥》

《植物营养与施肥》

《植物营养与施肥》【1】(8031)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的目的和要求(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土是万物之母,土壤是地球上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的基础。

肥是土壤之质,是土壤最本质的特性和基本属性,是保证土嚷持续利用的物质基础。

土壤和肥料都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是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一切生灵赖以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更是农业生产链环中物质和能量循环的枢纽。

土壤学是研究土壤物质组成、转化、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和植物生长关系的科学,肥料学是研究植物营养原理、肥料的性质与合理使用,以及配方施肥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

土壤肥料学是农学、园艺、茶学、植物保护、土地资源管理、林学、城镇经济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认识土壤的性质,掌握植物营养原理和肥料的性质,在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壤资源、充分发挥土壤潜在功能的基础上合理施肥,既保证各类怍物的优质、高产,又保持与提高土壤肥力、防止土壤功能退化,维持环境的生态平衡。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要求掌握土壤的形成、组成、理化性质,及其对植物供应和协调养分条件与环境条件的能力,熟练掌握我国中、南部主要土壤的性质,以及常用肥料的成分、性质、在土壤中的转化特点与施用技术、植物营养原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化学肥料,以及有机肥料和复合肥料的性质与合理使用、配方施肥的原理和方法,为合理开发、管理土壤资源,恰当安排作物布局,因土种植、因土施肥,为学习者,从事自己的专业奠定土肥方面的基础。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土壤肥料学”涉及到地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数学、农学、植物学、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等多门类学科。

因此,土壤肥料学的前续课程主要有化学、物理学、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气象学和地质学等,后续课程有栽培学、耕作学、生态学、花卉学、园林树木学、土地管理学、土地资源学、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法学、育种学、昆虫学等。

土壤肥料学是高等农林院校种植类各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ch6 第六讲 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

ch6 第六讲 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

离子泵假说图示
外界 K+、Na+ 膜 细胞质 ATP
ATP酶
H+
H2PO3+ + ADP-
+ H2O H++H3PO4 OH- + ADP
+H2O
OH-
阴离子 载体
阴离子
4、 根系对有机养分的吸收
植物根系吸收的有机态养分主要是 一些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如尿素、氨基 酸、磷脂、生长素等。
解释机理主要有胞饮学说,这个过 程属于主动吸收,需要能量。P189
mg/kg
0.1 0.6 20 50 100 20 100 -
%
0.1 0.2 0.2 0.5 1.0 1.5 45 45 6
二、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及确定
1.溶液培养法 2.砂培法
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判断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应该满足以下三个标准
(1)该元素对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必要的
不可缺少性
(2)缺少该元素植物会显示出特殊的症状
a. 木质部运输
(1)动力:蒸腾作用、根压
(2)方向:单向

地上部(叶、果实、种子)
b.韧皮部运输
(1)特点:双向运输
(2)韧皮部中养分的移动性
营养元素的移动性与再利用程度的关系
营养元素 移动性 再利用 缺素症

N P K Mg 大 小 难移动

高 低
出现部位
老叶 新叶
S Fe Mn
Zn Cu Mo Ca B
扩散和质流是土壤养分迁移至植物根系 表面的两种主要方式。长距离时,质流是补 充养分的主要形式;短距离时,扩散作用更 为重要。
3、根系对无机养分的吸收
1)被动吸收
植物离子不需要消耗能量通过细

《植物营养与施肥》PPT课件

《植物营养与施肥》PPT课件

整理课件
39
(三)养分进入共质体
第八章 作物营养与施肥原理
作物生长发育从环境中吸收营养 物质,施肥是满足作物营养的手段。 要合理施肥,就要研究作物需要什么 营养元素,作物怎样吸收这些元素以 及受哪些环境条件的影响?
整理课件
19
主要内容及重点:
植物的营养成份(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吸收的机理) 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环境条件 (元素间的相互关系) 植物的营养特性(施肥的关键时期) 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李比希的三个学说和施肥方法)
整理课件
24
1.缺少这种元素,作物生长发育受阻,不 能完成生活周期——必要性
2.缺少这种元素,作物出现某些特定症状, 只有补充该元素才能恢复正常或预防—— 专一性
3.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表现出直接的效 果,而不是改善了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而 产生的间接效果——直接性
整理课件
25
目前认为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17种
不足之处是专一性差。因为,酶活性除受营养状况影响外, 还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此外,酶活性变化与养分供应状况 虽有正相关关系,但很难精确地反映出植物体内某一营养 元素的实际水平。
例如,植物体内锌营养状况与碳酸酐酶的活性有很好的正 相关,但由于植物体内的碳酸酐酶活性变化幅度很大,而 植物固定CO2并不需要很高的碳酸酐酶活性。因此通过碳 酸酐酶活性的诊断,并不能获得良好的结果。
铵态氮肥:NH3.H2O NH4HCO3 (NH4)2SO4 硝态氮肥:NaNO3 Ca(NO3)2 NH4NO3 酰胺态氮肥:CO(NH2)2
水溶性磷肥:过磷酸钙 重过磷酸钙
磷肥 弱酸溶性磷肥:钙镁磷肥 沉淀磷肥
化学肥料
难溶性磷肥:磷矿粉 骨粉

植物营养与施肥方案

植物营养与施肥方案

植物营养与施肥方案植物营养与施肥方案植物营养是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它是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的高低。

为了提高植物的生长质量和增加产量,科学合理地施肥是必不可少的。

施肥是指向植物提供各种必需元素和化学物质的过程。

根据植物对各种元素的需求,可以将营养元素分为两大类: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

主要元素是指植物对其需求较多的营养元素,包括氮、磷、钾等。

氮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它是构成植物生物体的主要成分,参与植物的各种代谢过程;磷是植物的第二大需求元素,是构成植物核酸、脱氧核糖核酸、磷脂等重要生物分子的成分;钾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它参与了植物的调节水分平衡以及多种酶的活性。

因此,在施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植物对这些主要元素的需求,并合理排比。

微量元素是指植物虽对其需求较少,但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的元素,包括铁、锰、锌、铜、钼、硼、镍、氯等。

这些元素在植物体内以微量存在,但却对植物的代谢过程和植物生长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铁是植物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到了重要作用;锌是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参与了植物体内的酶系统和蛋白质合成。

因此,在施肥过程中,合理补充植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植物对不同元素的需求量,施肥方案可以分为定量施肥和定比施肥两种方式。

定量施肥是根据不同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量,通过施肥量的调整来满足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

在施肥过程中,根据土壤肥力和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合理制定施肥量。

同时,要注意施肥的时机,选择在植物生长旺盛期进行施肥,以提高施肥效果。

定比施肥是根据不同营养元素的配比来进行施肥。

根据不同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合理配置施肥配方,提供植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

通常,定比施肥方案中的施肥配方包括氮磷钾的比例,以及一定比例的微量元素。

通过合理配置施肥配方可以提高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率,使植物获得最佳生长条件。

植物营养与施肥教案

植物营养与施肥教案

第一章植物营养与施肥原则第一节植物的营养成分一、植物体内的元素组成及其含量气态元素、灰分元素二、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判断的三条标准17中必需营养元素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划分的界限,有益元素肥料三要素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三、必需营养元素的作用第二节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植物吸收养分的形态:离子态,部分小分子态和有机态一、根系对养分的吸收(一)养分向根表的迁移:截获、质流、扩散(不同养分离子的主要迁移方式;各种方式的影响因素)1、截获:根系在土壤中伸长的过程中与养分离子直接接触交换吸收的过程影响因素:根系体积、养分浓度由于根系体积只占土壤体积的1%~4%,通过该方式获取的养分很少,大约只占根系吸收养分总量的0.2%~10%2、扩散:土壤中的养分离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运动称为扩散影响因素:浓度差、土壤湿度、扩散系数不同养分离子的扩散系数(cm2/s)土壤与水中的扩散速率相差2~3个数量级养分离子NO3-Cl-K+PO43-水中 1.92×10-5 2.03×10-5 1.98×10-50.89×10-5湿润土壤中0.5×10-6~100.5 0.01-0.24 0.00001-0.001-7根系吸收的钾、磷有50%以上是通过该方式获得的3、质流:土壤中的养分离子随水流动到达根表的过程影响因素:植物蒸腾,离子浓度考质流提供的磷钾较少,硝酸根、硫酸根、氯、镁、钙等养分较多。

(二)根系对无机养分的吸收1、质外体中养分离子的移动质外体:植物体内共质体以外的所有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空腔等动力:浓度梯度和电化学势梯度方式:离子扩散、离子交换离子扩散:简单扩散(水分自由空间)杜南扩散(杜南空间)离子交换:根系与土壤溶液之间的交换根系与土壤颗粒之间的交换2、养分的跨膜运输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两种类型(1)被动运输:离子顺电化学势梯度进行的扩散运动方式:简单扩散、离子通道①简单扩散:溶液中的离子由高浓度的地方向低浓度的地方扩散,其动力是浓度差(主要影响因素),离子可以通过膜上的类脂、载体或者膜上的含水孔隙被吸收②离子通道:离子或者水分通过膜上具有选择性功能的孔道蛋白进行运输,影响因素是孔道蛋白的孔道大小及其表面电荷密度(2)主动运输:离子逆电化学势梯度需要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方式:载体运输与离子泵运输①载体运输:动力是ATP②离子泵运输:H+—ATP酶,每水解1分子的ATP,泵出2个H+3、影响根系养分吸收的因素(1)光照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同化CO2形成碳水化合物,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ATP,为养分的吸收提供能量。

[课件]第一章 植物营养学与施肥原理PPT

[课件]第一章 植物营养学与施肥原理PPT

植物的种类、生育期
土壤水分 气候(温度、光)
②土壤溶液中离子态养分的多少
硝态氮、钙、镁主要是由质流供给的,而 且钙、镁供应量常能满足一般作物的需要。 29
3、扩散(diffusion):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顺着浓度 梯度,由高到低向根表移动的过程。 影响因素:① 养分扩散系数
② 土壤养分离子浓度及梯度
1、有益元素:不是所有高等植物都必需的,但是对某些植 物的生长发育有益,或某些植物在特定条件下所必需的营 养元素称有益元素。
Na — 盐生植物
Si — 水稻
甜菜
芹菜
Co — 豆科植物 Se — 黄芪 Al — 茶树 V — 删列藻 24 黄芪属的其它品种
2、有害元素:某些非必需元素和过量的必需元素。
36
离子泵学说
37
外部溶液
细胞膜
细胞质
液泡膜
液泡
阳离子
反向 运输?
反向 运输
协同 运输 pH5.5 阴离子
协同 运输? pH7.0~7.5
-120 -180mV
pH5.5
-100mV
植物细胞内电致质子泵(H+-ATP酶)的位置及作用模式
38
四、根系对有机养分的吸收
1 现代研究结果表明:高等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某些 有机化合物。
肥料:是提供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或兼有改变土壤性
质提高土壤肥力功能的物质。 作物 品质
肥料 有机肥料 氮肥 化学肥料 磷肥 生物肥料 钾肥 复肥 微肥
产量
肥料分类:
植物利用 直接肥料 间接肥料
基肥(底肥) 施肥时间 种肥(口肥) 追肥:根部追肥、叶面追肥7
有机肥料:含有大量有机质和多种植物所需养分 的改土肥田物质。 化学肥料(矿质肥料):含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的无机化合物。(合成、天然矿物) 微生物肥料(生物肥):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的 微生物制剂。(可提供营养元素、激素、酶)

植物营养与施肥 10 植物钾肥

植物营养与施肥 10 植物钾肥

精 品 课 程 建 设
3.速效性钾
占全钾的 l% ~ 2% ,其中交换性钾占 90% ,水 溶性钾占l0%左右。
三、土壤中钾素的转化
矿物态钾
风化
缓效态钾
风化
晶格固定
交换性钾
分解
解吸
吸附固定
水溶性钾
分解
生物固定
有机体中的钾
精 品 课 程 建 设
精 品 课 程 建 设
精 品 课 程 建 设
南方耕地土壤缺钾的原因:
⑵钾能改善叶绿体的结构; ⑶钾能促进叶片对CO2的同化。
精 品 课 程 建 设
钾对叶绿体中ATP合成的影响
作物
干物质中K2O(%) ATP的数量(µmol/h/g.叶绿素)
3.70 1.00 5.53 1.14 4.70 1.60 216 143 295 185 102 68
蚕豆
菠菜 向日葵
精 品 课 程 建 设
精 品 课 程 建 设 抗盐类: 稳定质膜中蛋白质分子上的 S-H 基,避免蛋 白质变性;防止类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 抗病性: 增厚细胞壁提高细胞木质化程度 ; 促进植物 体内低分子化合物转变为高分子化合物; 抗倒伏: 促进作物茎秆维管束的发育,使茎壁增厚, 髓腔变小,机械组织内细胞排列整齐; 抗早衰: 延长籽粒灌浆时间,增加千粒重。
精 品 课 程 建 设
第十章 植物钾素营养与化学钾肥
第一节 土壤钾素 第二节 植物的钾素营养 第三节 常用钾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第四节 钾肥的合理施用
精 品 课 程 建 设
第一节 土壤钾素
一、土壤中钾的含量及影响含量的因素 1.土壤中钾的含量 我国土壤中钾的含量有自北而南下降的趋势。 东北黑土(>2%)>西北、华北(>1.5%)>江西、 浙江、湖南、湖北、四川、贵州(1%)>华南砖红 壤(0.5%)。 缺钾已成为生产中的制约因素。目前南方大 部分土壤施钾肥有效,局部地区增产效果甚至超 过磷肥及氮肥。

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本原理

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本原理

3. 肥料与施肥技术的发展趋势
肥料的发展趋势 国外肥料发展历程:
第一代:单质低浓度化肥(如硝酸钙)
第二代:单质高浓度化肥(如尿素)
第三代:化成复合肥料(如磷酸铵)
第四代:混成复合肥料
化学肥料发展趋势:
高效化:不断提高肥料中养分的浓度 复合化:提高复合肥料在化肥中的比例 液体化:发展液体肥料 缓效化:延缓肥料施用后养分释放的速度。
PAR理论利用率:28%;
一般农田:0.5-3%。
Minerals
1 肥料在作物生产中的作用
早在20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就对增施肥料在欧洲粮食生产中
的作用做过估计,如果把粮食增产量看作100,化肥的贡献占50%, 品种占30%,其它管理措施占20%;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统计资料表明,发展中国家通过施用
A.Voisin(法国,农学家):化学肥料是人类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发 明之一,但如果我们只考虑利用,而不注意保持土壤及农产品的生 物品质,势必将人类引向灾难之路。
Nicholas(美国,著名医生):只有肥沃的土壤,才有人类永久的 财富。 A.Howard(英国,有机农业倡导者):没有良好的土壤就没有人 类健康的身体。主张用有机肥改良土壤。
作物营养 最大效率期 养分吸收 速 率 作物营养 临界期 生长
生育期(营养期)
3 作物生长与养分供应间的数量关系
3.1 最小养分律
最小养分律的含义
由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提出,他认为: 植物的生长量或产量受环境中最缺少的 养分的限制,并随之增减而增减。环境
中最缺少的养分称为最小养分。
这一规律应用于除养分以外的其它 生活因子时也成立,称为限制因子律。 最小养分律图解

《种植基础》第三章第一节植物营养与施肥

《种植基础》第三章第一节植物营养与施肥

• 2、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 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队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最多,吸收的
速率最快的时期。此时是施肥的最佳时期。 • 一般是作物生长旺盛时期或营养生长与生殖生殖并进时期。 • 如: • 小麦拔节到抽穗期→拔节肥 • 玉米大喇叭口到抽穗初期→大喇叭口肥 • 棉花盛花到花铃期→花铃肥
(三)作物吸收养分的比例与肥料的配合施用
–维持一定产量水平,需要恢复肥力。
–肥力的恢复根本方法是施肥。
2. 指导作用
需要施肥 —通过施肥补偿养分亏损。
低度归还元素(N、P、K)要多施;中度归还的元素 (CA、Mg、S、Si)和高度归还的元素(Fe、Mn、Al) 要少施或不施。
(二)最小养分律(李比希)
1.最小养分律的含义
植物的生长量或产量受环境中 最缺少的养分的限制,并随之 增减而增减。环境中最缺少的 养分称为最小养分。
(2)土壤中养分向根表的迁移。
养分:土壤
迁移
吸收
根表
根内
截获 质流 扩散
主动 被动
★一般有三个途径:即截获、扩散和质流。 1.截获 接触交换
数量:约占(0.2—10%)
2.质流 —长距离养分迁移方式
迁移的离子:氮(硝态氮)、钙、镁以质流为主
3.扩散 —短距离养分迁移方式
迁移的离子:磷、钾、氮(0.1-15㎜)
施用的意义。 • 5.学会肥料混合的计算方法。 • 6.懂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第一节
植物营养与施肥
一、作物的营养特性与施肥
作物的营养期:作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 吸收养分的整个时期。
作物营养具有阶段性及连续性。
(一)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的营养特点
• 一般作物生长初期吸收养分的数量和强度都很低,随着生 育进程的推移则逐渐增加,到成熟又趋于减少直到停止吸 收

第四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

第四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
解:单位面积稻谷移出量:7000-3800=3200 kg ha-1 单位面积秸秆移出量:3200×0.92=2944 kg ha-1 单位面积N素移出量:3200×12.3×10-3+2944×7.44×10-3 =61.26kg ha-1 单位面积肥料需求量:61.26÷46.6%÷30%=438.20kg ha-1 8.0亩需肥量:8.0÷15×438.20=233.70kg

③质流


Mass flow

(三) 根部对养分的吸收
1、被动吸收(Passive uptake)
顺浓度梯度的吸收过程,不消耗能量 (1)扩散、质流等 (2)离子交换
2、主动吸收(Active uptake)
逆浓度梯度的吸收过程,消耗能量,有选择性 (1)载体学说 (2)离子泵学说
3、胞饮作用(Pinocytosis)
2、溶液的pH值
➢ 溶液酸性,有利于H2PO4-、SO42-、BO33-、 NO3-等阴离子的吸收。 ➢ 溶液碱性,有利于NH4+、K+、Ca2+、Mg2+、 Zn2+等阳离子的吸收。
3、溶液与叶面接触时间
➢ 喷肥后保持叶片湿润30~60min,吸收最快 ➢ 无风傍晚喷肥最好,遇雨重喷 ➢ 营养液加湿润剂
①揭示了作物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一般规律; ②第一次用函数[Y=A(1-e-cx)]关系反映了肥料递减 规律; ③使肥料使用由经验型、定型化走向了定量化。
§practice
不合理施用化肥的危害
①环境压力
对地下水的污染(硝酸根积累) 对地表水的污染(富营养化) 对大气的污染(温室效应) 对土壤的破坏(理化性质变差、化肥副成分的污染)
2、归还方式

植物营养与施肥PPT课件

植物营养与施肥PPT课件
2、用量少:NPK1%-3%,是土壤施用的1/5- 1/10;
3、有利于作物后期和密植作物的追肥; 4、吸收快,转化快能及时满足植物需要;:32P
肥示踪表明5分钟后各器官有PO43-; 5、是施肥的辅助性方法,需和主要措施配合。
第27页/共49页
第三节 影响作物吸收养分的环境条 件
一、光照和温度
☻在一定范围内,养分吸收随温度增 加而加快,温度过高,酶变性失活。
K+
>
SO42->
Mg2+> Cl- > 第29页/共49页
Ca2+
二、通气
•大气地面含氧量20.34%,土壤 空气含氧量10-20%,正常情况 下够用,但如果含水过多、通气 不畅,造成氧气下降。 • 棉花在O2小于3%、玉米小于6% 生长受影响。
第30页/共49页
•通气影响吸收的原因:
1、根系的有氧呼吸; 2、土壤的Eh(氧化还原电位); 3、养分的形态及转化; 4、二氧化碳含量。 • 深翻整地、中耕松土、形成良好结构 等都有利于通气,促进吸收。
人畜粪尿厩肥绿肥杂肥基肥种肥追肥含义播前或定植前施用的肥料播时或定植时施用的肥料生长过程中施用的肥料目的满足作物全生育期对养分的要求满足作物苗期对养分的要求满足作物各生育期对养分要施用原则培肥土供养肥料种类有机肥为主失的化肥充分腐熟的有机速效化肥化肥为主腐熟的有机肥施用方法结合深耕撒施集中施条施穴施拌种浸种沾秧根穴施根外追肥条施穴施一植物体内元素组成及含量水分7595新鲜作物c1h3o2n49599干物质525灰分元素caclalnafe
第34页/共49页
一、植物营养
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
植物生长发育从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施肥是 满足作物营养的手段。要合理施肥,就要研究作 物需要什么营养元素,作物怎样吸收这些元素以 及植物营养的特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营养与施肥》(8031)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的目的和要求(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土是万物之母,土壤是地球上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的基础。

肥是土壤之质,是土壤最本质的特性和基本属性,是保证土嚷持续利用的物质基础。

土壤和肥料都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是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一切生灵赖以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更是农业生产链环中物质和能量循环的枢纽。

土壤学是研究土壤物质组成、转化、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和植物生长关系的科学,肥料学是研究植物营养原理、肥料的性质与合理使用,以及配方施肥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

土壤肥料学是农学、园艺、茶学、植物保护、土地资源管理、林学、城镇经济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认识土壤的性质,掌握植物营养原理和肥料的性质,在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壤资源、充分发挥土壤潜在功能的基础上合理施肥,既保证各类怍物的优质、高产,又保持与提高土壤肥力、防止土壤功能退化,维持环境的生态平衡。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要求掌握土壤的形成、组成、理化性质,及其对植物供应和协调养分条件与环境条件的能力,熟练掌握我国中、南部主要土壤的性质,以及常用肥料的成分、性质、在土壤中的转化特点与施用技术、植物营养原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化学肥料,以及有机肥料和复合肥料的性质与合理使用、配方施肥的原理和方法,为合理开发、管理土壤资源,恰当安排作物布局,因土种植、因土施肥,为学习者,从事自己的专业奠定土肥方面的基础。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土壤肥料学”涉及到地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数学、农学、植物学、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等多门类学科。

因此,土壤肥料学的前续课程主要有化学、物理学、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气象学和地质学等,后续课程有栽培学、耕作学、生态学、花卉学、园林树木学、土地管理学、土地资源学、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法学、育种学、昆虫学等。

土壤肥料学是高等农林院校种植类各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1–第一章土壤的形成与组成(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1)气候与生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2)土壤的组成2、一般了解:土壤的形成3、一般掌握: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土壤剖面和土壤的形态组成4、熟练掌握:气候与生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以及土壤的组成(三)考核知识点1.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2.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3.土壤的组成,(四)考核要求1.识记:土壤肥力,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土壤发生层,土体构型。

2.理解:土壤形态组成。

3.简单应用:气候和生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第二章成土矿物、岩石与土壤矿物(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1)与土壤形成有密切关系的主要矿物和岩石(2)土壤粒级和土壤质地分类(3)各类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和利用改良2、一般了解:(1)常见矿物和岩石的元素组成(2)风化难易、风化产物对土壤母质和土壤相关性质的影响3、一般掌握:(1)与土壤形成有密切关系的主要矿物和岩石(2)掌握土壤次生层状粘土矿物的结构和性质4、熟练掌握:(1)土粒和质地分级的依据和标准(2)各类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及利用改良–2–(二)考核知识点1.与土壤形成有密切关系的主要矿物和岩石2.土壤次生层状粘土矿物3.土壤粒级和土壤质地分类4.砂土、壤土和粘土类的生产性能(三)考核要求1.识记: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方解石和白云石2.理解: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花岗岩、玄武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片岩,卡钦斯基简易土粒分级和土壤质地分级3.简单应用:高岭石和蒙脱石4.综合应用:砂土和粘土的生产性能与合理利用、改良第三章土壤生物与土壤有机质(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1)土壤微生物的营养与呼吸类型(2)掌握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3)腐殖质的组成与性质(4)重点掌握有机质对肥力的贡献与有机质的管理2、一般了解:(1)土壤生物的种群(2)土壤腐殖质的提取与分组3、一般掌握:(1)土壤微生物的营养与呼吸类型(2)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3)腐殖质的组成与性质4、熟练掌握:(1)有机质对肥力的贡献与有机质的管理(二)考核知识点1.土壤微生物的营养与呼吸类型。

2.土壤有机质的矿化和腐殖质化。

3.土壤腐殖质的分组与性质。

4.土壤有机质对肥力的贡献与管理。

–3–(三)考核要求1.识记:好气性微生物和厌气性微生物,有机质的矿化和腐殖质化。

2.理解:C/N比值对有机物矿化的影响,胡敏酸与富里酸的基本特点3.简单应用: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贡献。

4.综合应用:有机质的管理。

第四章土壤化学性质(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1)土壤酸碱性的形成与影响因素(2)酸碱性与氧化还原状况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及其改良(3)土壤氧化还原缓冲性(4)土壤酸碱缓冲性2、一般了解:(1)土壤胶体的特点与作用(2)土壤酸碱性的指标(3)植物对土壤酸碱性与氧化还原状况的适应性3、一般掌握:(1)握土壤胶体的电性与阳离子代换性吸收性能(2)熟悉土壤酸碱性的形成与影响因素(3)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因素4、熟练掌握:(1)酸碱性与氧化还原状况耐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2)土壤改良(二)考核知识点1.土壤胶体的比表面、电性、阳离子代换量及代换性阳离子的有效性。

2.上壤酸碱性的强度与数量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3.土壤中的主要氧化还原体系与缓冲体系,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因素。

4.土壤酸碱性与氧化还原状况对养分有效性的影响及其改良。

(三)考核要求1.识记:内表面,永久电荷与可变电荷。

2.理解: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代换性吸收性能与阳离子交换量,土壤交换性酸与水解性酸。

土壤盐基饱和度、含水量和二氧化碳含量对土壤酸碱性的影响:–4–3.简单应用:影响土壤代换性阳离于有效性的因素。

土壤酸性的改良。

4.综合应用:土壤酸碱性与氧化还原状况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第五章土壤的孔隙性、结构性、物理机械性和耕性(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1)土壤密度和容重的用途(2)土壤孔隙度与三相组成的计算(3)团粒体对土壤肥力的贡献(4)影响土壤粘结性和塑性的因素(5)土壤宜耕期(6)土壤三相比的计算2、一般了解:(1)土壤孔隙类型(2)土壤结构体类型(3)土壤结构管理3、一般掌握:(1)土壤密度和容重的用途(2)影响土壤粘结性和塑性的因素(3)土壤宜耕期4.熟练掌握:(1)土壤孔隙度与三相组虚的计算(2)团粒体对土壤肥力的贡献(二)考核知识点1.土壤孔隙度与类型,土壤三相组成。

2.土壤结构性,土壤团粒结构。

3.土壤结持性与涨缩性。

4.土壤耕性。

(三)考核要求1.识记:土壤密度与容重,块状结构、棱柱状结构、团粒状结构,土壤粘结性、粘着性和塑性。

2.理解: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土壤宜耕期。

3.简单应用:团粒结构的肥力特点。

–5–4.综合应用:土壤三相比的计算。

第六章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状况(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1)土壤水分的形态和有效性(2)非饱和水的运动规律(3)土壤通气性的指标(4)土壤的热容量、导热率和导温率(5)计算土壤的含水量、贮水量和容气量(6)土壤热量来源以及土壤空气的交换2、一般了解:(1)土壤热量来源以及影响地面辐射平衡的因素(2)土壤空气的组成特点(3)土壤空气的交换3、一般掌握:(1)土壤水分存在的形态和有效性(2)毛管水和气态水的运动(3)影响土壤导热性的内在因素4、熟练掌握:(1)土壤质量含水量、容积含水量、贮水量的计算(2)土壤水分的保蓄与调节(3)土壤通气性,土壤容气量的计算(二)考核知识点1.土壤水分存在的形态和有效性,土壤质量含水量、容积含水量、贮水量的计算。

2.毛管水和气态水的运动,土壤水分的保蓄与调节。

3.土壤通气性,土壤容气量的计算。

4.影响土壤导热性的内在因素。

(三)考核要求1.识记:土壤的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和重力水。

2.理解:土壤田间持水量、容积含水量和贮水量,毛管断裂含水量,以及土壤的热容量、导热率和导温率。

3.简单应用:土壤有效水、速效水和难效水的计算,毛管水和气态水的运动,土壤–6–容气量,土壤水分和热量的平衡。

4.综合应用:根据天气、植物和土壤的具体情况,综合调节土壤的水、气和热状况,使它们达到尽量满足作物生长的最佳协调状态。

第七章土壤养分(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1)土壤氮素的形态(2)土壤氮素转化(3)土壤氮素损失(4)土壤磷的形态(5)土壤钾的形态及损失(6)土壤氮磷钾的管理2、一般了解:(1)土壤氮素含量(2)土壤磷素含量3、一般掌握:(1)土壤氮素的矿物固定、生物固定(2)土壤磷的形态(3)土壤钾的含量及转化4、熟练掌握:(1)土壤氮素的形态、矿化、硝化,土壤氮素的损失,管理(2)提高土壤磷有效性的措施(3)土壤钾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二)考核知识点1.土壤氮素的有效化、固定和脱氮及其管理。

2.酸、碱性土壤中矿物态磷的形态与有效性,提高土壤磷有效性的措施。

3.土壤中四种形态钾素的转化,影响土壤固钾和释钾的因素。

(三)考核要求1.识记:硝化作用,铵的固定,反硝化作用,交换性钾与非交换性钾。

2.理解:矿物态磷的形态与有效性在酸、碱性土壤中的差别,土壤钾的固定与释放3.简单应用:土壤氮素的管理,提高上壤磷有效性的措施,提高土壤钾素有效性的措施–7–第八章我国土壤的分布规律与主要土壤类型(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重点:(1)土壤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区域性(2)红壤、黄壤、黄棕壤、黄褐土的成土气候条件和成土过程(3)石灰土和潮土形成的特殊性(4)水稻土的土体构型、氧化还原、养分转化特点(5)红壤、黄棕壤、潮土和水稻土的性质与合理利用、改良2、一般了解:(1)红壤的分布、剖面形态、特性(2)黄壤的分布、特性(3)黄棕壤的分布、剖面形态、特性3、一般掌握:(1)红壤、黄壤、黄棕壤、黄褐土的成土气候条件和成土过程(2)石灰土和潮土形成的特殊性4、熟练掌握:(1)土壤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区域性(2)水稻土的土体构型、氧化还原、养分转化特点(3)红壤、黄棕壤、潮土和水稻土的性质与合理利用、改良(二)考核知识点1.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区域性分布规律。

2.红壤的成土特点与性质及其合理利用、改良。

3.黄壤的性质和成土的气候条件跟红壤相比的相似和不同点。

4.黄棕壤与黄褐土在成土和性质方面的差异。

5.石灰土和潮土的形成特点。

6.水稻土发生层的特点,水稻土的氧化还原与养分转化的特点,高产水稻土的培育。

(三)考核要求1.识记: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区域性分布、富铝化过程,渗育层、潴育层和潜育层,良水型水稻土。

2.理解:黄壤、黄棕壤和石灰土的成土特点与性质,水稻土的土体构型。

3.简单应用:红壤;黄棕壤、潮土和水稻土的性质与合理利用、改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