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的临床思维课件
合集下载
发热的诊断思路 ppt课件
![发热的诊断思路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1f11aad4d8d15abe234e4d.png)
ppt课件
38
体会 4
发热3周以上: 血清铁蛋白>1250ug/L,诊为成人Still 病 预计值>75%;
血清铁蛋白>1250ug/L,诊为成人Still 病 预计值>83.3%;
ppt课件
39
体会5
发热的诊治思维: (1)首先考虑常见病、多见病; (2)应详细地询问病史(个人史、既往史、流 行病史、职业、动物接触史、旅游史和冶 游史); (3)详细体格检查以及针对性实验室检查(不 要忽略口、咽、甲状腺)。
ppt课件
42Βιβλιοθήκη 体会 7重视艾滋病、禽流感类感染性疾病。
ppt课件
43
谢 谢!
ppt课件 44
寒战: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急性溶血或输 血反应; 关节肿痛:见于败血症、结缔组织疾病、 皮疹:常见于麻疹、猩红热、药疹; 结膜充血:多见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 单纯疱疹: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流脑、流感;
ppt课件
10
发热伴随症状或体症的提示
淋巴结肿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 病、淋巴瘤、转移癌; 肝脾肿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瘤、 结缔病; 出血:重症感染、某些急性传染病:流行性 出血热、病毒性肝炎、败血症; 昏迷:先发热后昏迷:流行性型脑炎、斑疹 伤寒; 先昏迷后发热:脑出血、巴比妥中毒等。
ppt课件 7
发热的常见热型
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 ℃ ,24小时内体 温波动不超过1 ℃ :见于大叶性肺炎、 伤寒等; 弛张热:24小时内体温波动超过2 ℃,见于 结核、贩血症亚急性心内膜炎; 双峰热:体温曲线在24小时内有2次高热峰 波:见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感染; 间歇热:体温突然上升达39℃以上,往往伴 寒战,数小时后下降至正常,如此反复: 见间日疟 .
发热诊断思路PPT课件
![发热诊断思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cbee77f18583d048645967.png)
.
7
体温升高
生理性体温升高
月经前期 剧烈运动 应激
病理性体温升高
发热(调节性体温升高,与SP相适应) 过热(被动性体温升高,超过SP水平)
.
8
常见引起发热的疾病总体分类
发热性质
病因
疾病
各种病原体(细菌、病毒、 急性、慢性全身或局灶感染
感染性 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
发热 立克次体、寄生虫、原虫等)
无论是感染或非感染性疾病,往往具有其常见的受累部位, 即具有一定特征性的“定位”表现
.
10
第二部分 诊断步骤
.
11
一、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
有的放矢的原则
两 个 原 则
“重复”原则
.
12
Ⅰ. 有的放矢的原则
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
“我希望发现什么?那里可能有什么线索会帮助我 明确诊断?”
.
13
分析举例
情况3
当 41
日 40
最 39
高 38
体 3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 治疗时间(天)
(
提示:① 细菌感染的诊断是否正确;② 感染菌可
能对所用抗菌药物耐药;③ 是否出现药物热
.
22
热型
许多病人常常在病程中曾经使用过不止 一种抗菌素,此时详细了解用药时间与体温 曲线变化情况可能会发现重要的诊断线索。
.
31
美国FUO中最常见的疾病分类
FUO
感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肿瘤
结缔组织病
其他夹杂病
心内膜炎 骨髓炎
白血病 淋巴瘤
成人Still病 颞动脉炎
药物热 人工热
《发热的临床思维》课件
![《发热的临床思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3913ea1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92.png)
发热的鉴别诊断
REPORTING
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的鉴别
感染性发热
由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引起 的发热,通常伴随相应的感染症 状,如咳嗽、流涕、腹痛等。
非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因素引起的发热,如过敏 反应、内分泌失调、应激反应等 ,通常不伴随感染症状。
不同病因发热的鉴别
01
02
03
上呼吸道感染
发热伴咳嗽、流涕、喉咙 痛等症状,通常病程较短 。
创新药物和治疗方法
加强新药研发和治疗方法创新,提高 发热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REPORTING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1
一名5岁男孩,高热、咳嗽、咽 痛2岁女孩,低热、皮疹、关 节疼痛,血沉加快,抗O阳性。
病例3
一名1岁男孩,高热、惊厥、呕 吐、腹泻,脑脊液检查异常。
病例分析思路
病例1分析思路
考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肺部感染,根据临床表 现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和治疗。
总结词:全面总结
详细描述:发热的临床表现包括体温升高、 畏寒、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诊断发热 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 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血沉等。同时 ,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发热的疾病,如中 暑、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对于长期发热的患
者,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明确病因。
PART 02
《发热的临床思维》 ppt课件
REPORTING
• 发热概述 • 发热的鉴别诊断 • 发热的治疗与预防 • 发热的病例分析 • 发热的最新研究进展
目录
PART 01
发热概述
REPORTING
发热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明确阐述
REPORTING
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的鉴别
感染性发热
由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引起 的发热,通常伴随相应的感染症 状,如咳嗽、流涕、腹痛等。
非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因素引起的发热,如过敏 反应、内分泌失调、应激反应等 ,通常不伴随感染症状。
不同病因发热的鉴别
01
02
03
上呼吸道感染
发热伴咳嗽、流涕、喉咙 痛等症状,通常病程较短 。
创新药物和治疗方法
加强新药研发和治疗方法创新,提高 发热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REPORTING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1
一名5岁男孩,高热、咳嗽、咽 痛2岁女孩,低热、皮疹、关 节疼痛,血沉加快,抗O阳性。
病例3
一名1岁男孩,高热、惊厥、呕 吐、腹泻,脑脊液检查异常。
病例分析思路
病例1分析思路
考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肺部感染,根据临床表 现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和治疗。
总结词:全面总结
详细描述:发热的临床表现包括体温升高、 畏寒、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诊断发热 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 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血沉等。同时 ,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发热的疾病,如中 暑、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对于长期发热的患
者,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明确病因。
PART 02
《发热的临床思维》 ppt课件
REPORTING
• 发热概述 • 发热的鉴别诊断 • 发热的治疗与预防 • 发热的病例分析 • 发热的最新研究进展
目录
PART 01
发热概述
REPORTING
发热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明确阐述
发热的临床思维讲诉PPT课件
![发热的临床思维讲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12ab380b4e767f5acfce8b.png)
急性、慢性感染,全
淋巴瘤、
多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 脂
肾癌、肾上 热射病、大
总体上应把握的 两个要点
把握常见病的非特征表现 注意发现“定位”线索,
对可疑诊断作初步分类
诊断步骤
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 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 诊断性治疗
第一步: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两
有的放矢原则
个
原
则
“重复”原则
② 耐药菌株感染?③ 是否出现药物热?
热度与热程
正常体温:36.2-37.2 ℃
(直肠较恒定)
体温变异:— 昼夜波动
— 年龄、性别差异 — 暂时性升高
发热: — 口温高于37.3℃,肛温高于37.6℃
— 24小时体温变动超过1.2 ℃
1. 急性发热:指自然热程在2周以内者
几条诊断“定律”
绝大多数为感染性发热(病原体包括病毒) 发热伴有定位的症状和体征首先考虑局灶性感染,
淋巴结受累 有些病例肿大的淋巴结甚至可以一过性自行缩
小,易误诊 浅表淋巴结肿大的程度与发热的高低不一定呈
正比
流行病学资料
饮酒史 医疗史(药物史、输血史及手术史) 职业暴露史 动物接触史 旅游史 家族史
第二步:
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
常规 血、尿、粪常规,胸片、B 超、血沉等
感染病
血、中段尿、粪、骨髓及痰等病原体培养;冷凝集试验、 嗜异凝集反应、肥达反应、外斐试验、结核菌素试验等; NAP积分,C反应蛋白;咽拭子、痰、尿、粪涂片查真菌; 痰、粪涂片查寄生虫卵;影像学检查感染病灶等
局部感染灶
如牙龈红肿、溢脓、皮肤疖肿;心脏杂音、 肺部呼吸音改变及罗音、腹部压痛等
病例
重肝患者,每日午后 高热,伴菌血症表现, 血象明显升高
发热的临床思维(2)
![发热的临床思维(2)](https://img.taocdn.com/s3/m/271b424a4b73f242336c5fcd.png)
FUO 病因
—感 染
— 肿瘤性疾病 — 结缔组织病
> 80%
— 最终诊断不明者 5 %~10%
医学ppt
22
不同年龄组 FUO 的病因具有各自不同的规律:
6岁以下患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最高,特别 是原发性上呼吸道、泌尿道感染或全身感染
6~14岁——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和小肠炎症性疾 病开始常见
菌血症
询问、寻找“定位”线索
局部感染灶
如牙龈红肿、溢脓、皮肤疖肿;心脏杂音、 肺部呼吸音改变及罗音、腹部压痛等
医学ppt
10
病例
重肝患者,每日午后
高热,伴菌血症表现, 血象明显升高
寻找感染灶
未发现病灶
两次 B 超检查 腹腔感染可能性大
病人顽固呃逆,且随体位变动而加剧
膈肌刺激
复查B超
医学ppt
右膈下脓肿
14岁以上成人——感染性疾病仍占首位,但肿瘤 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医学ppt
23
3.长期低热(慢性微热)
定义:体温37.5~38.4℃,持续4周以上
非功能 性疾病
感 结核、链球菌感染后状态、慢性尿路感染、慢性病灶
感染(牙周脓肿、鼻窦炎、胆道感染、前列腺炎、慢
染 性盆腔炎)、慢性肝炎、CMV感染、梅毒等
部淋巴结受累 有些病例肿大的淋巴结甚至可以一过性自行缩
小,易误诊 浅表淋巴结肿大的程度与发热的高低不一定呈
正比
医学ppt
29
流行病学资料
饮酒史 医疗史(药物史、输血史及手术史) 职业暴露史 动物接触史 旅游史 家族史
18
情况3
提示:① 细菌感染的诊断是否正确?
② 耐药菌株感染?医学③ppt 是否出现药物热?
发热待查的临床思维与处理课件
![发热待查的临床思维与处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81b2c9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07.png)
常规: 细胞数1.5×10⁹/I, 腹水培养无细菌生长。血常规 示白细胞12.46×10⁹/I, N83%。
● 诊断:脾切除术后膈下脓肿。
● 处理:去甲万古霉素 0.8BID+ 舒氨新3.75BID+ 灭滴灵0.5BID, 静脉滴注。
● 效果: 一周后,体温下降至正常,腹水消退,继续抗感染 腹部CT, 膈下脓肿消退,好转出院。
病灶切除、脓
● 热程中等,呈进行性消耗、衰竭者,肿瘤多见;
● 热程长,无毒血症状,发作与缓解交替 出现,为结缔
● 婴然瘁寒战、结膜充血、皮疹、呼吸道症状、神经系统
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胃肠道症状、黄疸、肝、脾和 淋巴结肿大、出血等,根据相应特点做出诊断
翁心华,张婴元主编.传染病学.第三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
莱姆病
出血点 SBE
片状出血
欧氏结节、 Janeway损害
SBE (足部检查意义相同)
脾肿大 淋巴瘤 疟疾
SBE
SLE
CMV/EB
前列腺肿大 前列腺炎
外周神经病变
结节性多动脉炎
● ◆ 患者,女性, 82岁,发热1月余, 白细胞
2.0×10⁹/I, 使用多种抗菌药物疗效不佳
全面的体检是重要手段!
● >体检左颈部蚕豆大淋巴结 ●活检报告:淋巴瘤
立克次体和寄生虫等)
血液病
非
感
性染 性 发
等热
紊
变态反应及结缔组织病
实体肿瘤 理化损伤 神经源性发热
பைடு நூலகம்
疾
病
急性、慢性全身或局灶感染
淋巴瘤、恶组、噬血细胞综合征、 白血病等
风湿热、药物热、 SLE、 皮肌炎、
发热待查的临床思维 ppt课件
![发热待查的临床思维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b40ac0280eb6294dc886c21.png)
如何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宽广的知识面
坚实的医学理论基础
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和各科疾病的诊断、 治疗等理论
天文、地理、气象、哲学等方面的知识
思想敏锐,触类旁通
社会人文科学的知识
社会环境、家庭经济因素的影响
全面的多学科知识
Page 5
如何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丰富的临床经验
临床资料的完整
病史 体格检测 实验室检查
良好的临床思维
利用各种医学工具
务求最高的确诊率
Page 8
Page 9
找不到MH370主要原因
信息不够 技术水平有限
Page 10
感染性疾病
病人是否发热?
Yes
非感染性疾病
病毒
细菌
结核
真菌
G+
G-
根据耐药状况、病情严重程度 经验性治疗
寄生虫
取相应 标本进 行病原 学检测
发热待查的临床思维
Page 1
思维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临床思维
对疾病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过程中的一系列思维 活动,由此认识疾病、鉴别判断,做出决策。
是将疾病的一般规律应用到判断特定个体所患疾病的思维过程。
是指临床医师由医学生成长为一个合格医师所具备的 理论联系临床工作实际,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正确决策 的能力。
如何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不断更新知识
临床医学的发展随相关学科的发展而发展
医疗器械的发明: CT、MRI、PET
新的诊断技术的应用: 培养、基因芯片 CRP、PCT
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品的开发: 替加环素、头孢他定/Avibactam
发热的临床思维护理课件
![发热的临床思维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b044e0d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e2.png)
痛。
肌肉酸痛
体温升高会导致肌肉代 谢增加,产生乳酸堆积
,引起肌肉酸痛。
食欲不振
发热时,消化酶活性降 低,导致食欲不振。
精神状态差
持续的高热会影响中枢 神经系统,导致精神萎
靡、嗜睡等症状。
长期影响
01
02
03
生长发育迟缓
长期反复发热会影响儿童 的生长发育,导致身高、 体重增长缓慢。
免疫力下降
长期发热可能导致免疫系 统功能受损,使身体易受 感染。
儿童高热惊厥的紧急处理 与护理措施
•·
识别症状: 了解儿童高 热惊厥的症状表现,如体 温骤升、意识丧失、抽搐 等。
护理措施: 监测体温变 化,遵医嘱用药,提供安 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刺激 。
紧急处理: 在等待医生 到场前,保持患儿呼吸道 通畅,防止窒息,避免过 度刺激。
案例二:老年人长期低热的原因与处理
监测体温
定时监测体温,记录变化情况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CHAPTER
04
预防与保健
提高免疫力
均衡饮食
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 和矿物质,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
适量运动
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免疫 力,增强身体抵抗力。
保证充足睡眠
良好的睡眠质量有助于免疫系统 的恢复和正常运作。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误区二:发热越高病情越严重
总结词
发热的高低并不直接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详细描述
体温的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感染的病原体类型、个体差异、环境温度等。 有些疾病可能以低热为主要表现,而有些疾病则可能出现高热。因此,不能仅 凭体温的高低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误区三:发热必须立即降温
总结词
肌肉酸痛
体温升高会导致肌肉代 谢增加,产生乳酸堆积
,引起肌肉酸痛。
食欲不振
发热时,消化酶活性降 低,导致食欲不振。
精神状态差
持续的高热会影响中枢 神经系统,导致精神萎
靡、嗜睡等症状。
长期影响
01
02
03
生长发育迟缓
长期反复发热会影响儿童 的生长发育,导致身高、 体重增长缓慢。
免疫力下降
长期发热可能导致免疫系 统功能受损,使身体易受 感染。
儿童高热惊厥的紧急处理 与护理措施
•·
识别症状: 了解儿童高 热惊厥的症状表现,如体 温骤升、意识丧失、抽搐 等。
护理措施: 监测体温变 化,遵医嘱用药,提供安 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刺激 。
紧急处理: 在等待医生 到场前,保持患儿呼吸道 通畅,防止窒息,避免过 度刺激。
案例二:老年人长期低热的原因与处理
监测体温
定时监测体温,记录变化情况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CHAPTER
04
预防与保健
提高免疫力
均衡饮食
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 和矿物质,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
适量运动
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免疫 力,增强身体抵抗力。
保证充足睡眠
良好的睡眠质量有助于免疫系统 的恢复和正常运作。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误区二:发热越高病情越严重
总结词
发热的高低并不直接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详细描述
体温的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感染的病原体类型、个体差异、环境温度等。 有些疾病可能以低热为主要表现,而有些疾病则可能出现高热。因此,不能仅 凭体温的高低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误区三:发热必须立即降温
总结词
发热的临床思维阮冰PPT课件
![发热的临床思维阮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28e974be1e650e52ea995a.png)
② 耐药菌株感染?③ 是否出现药物热?
热度与热程
正常体温:36.2-37.2 ℃
(直肠较恒定)
体温变异:— 昼夜波动
— 年龄、性别差异 — 暂时性升高
发热: — 口温高于37.3℃,肛温高于37.6℃
— 24小时体温变动超过1.2 ℃
1. 急性发热:指自然热程在2周以内者
几条诊断“定律”
绝大多数为感染性发热(病原体包括病毒) 发热伴有定位的症状和体征首先考虑局灶性感染,
★ 不能以发病的急缓作为重要的鉴别诊断依据
热型
稽留热:伤寒、斑疹伤寒、大叶性肺炎 弛张热:伤寒缓解期、出血热、败血症、脓毒血症、
肝脓肿、严重肺结核、风湿热
间歇热:疟疾、肾盂肾炎、布鲁菌病 波状热:布鲁菌病 消耗热:败血症 马鞍热:登革热 回归热:回归热、何杰金病 不规则热:结核病、感染性心内膜炎、
6岁以下患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最高,特别 是原发性上呼吸道、泌尿道感染或全身感染
6~14岁——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和小肠炎症性疾 病开始常见
14岁以上成人——感染性疾病仍占首位,但肿瘤 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3.长期低热(慢性微热)
定义:体温37.5~38.4℃,持续4周以上
非功能 性疾病
感
结核、链球菌感染后状态、慢性尿路感染、慢性病灶 感染(牙周脓肿、鼻窦炎、胆道感染、前列腺炎、慢
玫瑰疹、巴氏线、柯氏斑、搔抓状出血点等
认识几种特征性皮疹:
莱姆病———慢性移行性红斑 皮肌炎———淡紫色眼睑 结节性脂膜炎———皮下结节
4.淋巴结
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病、兔热病、弓形虫病、 HIV感染,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结缔组织病等
局部淋巴结肿大:
热度与热程
正常体温:36.2-37.2 ℃
(直肠较恒定)
体温变异:— 昼夜波动
— 年龄、性别差异 — 暂时性升高
发热: — 口温高于37.3℃,肛温高于37.6℃
— 24小时体温变动超过1.2 ℃
1. 急性发热:指自然热程在2周以内者
几条诊断“定律”
绝大多数为感染性发热(病原体包括病毒) 发热伴有定位的症状和体征首先考虑局灶性感染,
★ 不能以发病的急缓作为重要的鉴别诊断依据
热型
稽留热:伤寒、斑疹伤寒、大叶性肺炎 弛张热:伤寒缓解期、出血热、败血症、脓毒血症、
肝脓肿、严重肺结核、风湿热
间歇热:疟疾、肾盂肾炎、布鲁菌病 波状热:布鲁菌病 消耗热:败血症 马鞍热:登革热 回归热:回归热、何杰金病 不规则热:结核病、感染性心内膜炎、
6岁以下患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最高,特别 是原发性上呼吸道、泌尿道感染或全身感染
6~14岁——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和小肠炎症性疾 病开始常见
14岁以上成人——感染性疾病仍占首位,但肿瘤 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3.长期低热(慢性微热)
定义:体温37.5~38.4℃,持续4周以上
非功能 性疾病
感
结核、链球菌感染后状态、慢性尿路感染、慢性病灶 感染(牙周脓肿、鼻窦炎、胆道感染、前列腺炎、慢
玫瑰疹、巴氏线、柯氏斑、搔抓状出血点等
认识几种特征性皮疹:
莱姆病———慢性移行性红斑 皮肌炎———淡紫色眼睑 结节性脂膜炎———皮下结节
4.淋巴结
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病、兔热病、弓形虫病、 HIV感染,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结缔组织病等
局部淋巴结肿大:
发热的诊断思路ppt课件
![发热的诊断思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9d03286294dd88d1d26b14.png)
-
39
皮肤特征
• 皮肤多汗:结核、风湿热、败血症、恶性淋巴瘤 • 皮肤发疹:丹毒、SLE、急性皮肌炎、风湿热、药 物热、渗出性红斑、结节性红斑、血清病等 • 出血性皮疹或出血素质:重症感染或血液病,前者包括败
-
颞动脉肿大 颞动脉炎
结膜瘀点 SBE
口腔溃疡/面部皮疹 SLE 皮疹/虫咬痕 立克次体病 病毒性疾病 结缔组织疾病 莱姆病
出血点 SBE
片状出血 欧 氏 结 节 、 Janeway 损 害 SBE (足部检查意义相同)
脾肿大 淋巴瘤 疟疾 SBE SLE CMV/EB
前列腺肿大 前列腺炎
外周神经病变
高 38
体 3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 治疗时间(天)
(
提示:① 细菌感染的诊断是否正确;② 感染菌可 能对所用抗菌药物耐药;- ③ 是否出现药物热 24
热程
1
急性发热
2
不明原因发热
3
长期低热
-
25
伴随症状
• 上呼吸道 • 下呼吸道 • 神经系统 • 泌尿系统 • 胃肠道 • 肝胆系统 别忘了流行病学
发热的诊断思路
刘金旭
-
1
发热的诊断思路
发热的定义 体温调节与发热机制
诊断思路 处理原则 ·
-
2
发热的定义
• 发热是指某个人的体温因各种原因超过正 常范围,见于各种全身性和局部性感染以 及许多非感染性疾病(如肿瘤和结缔组织 病等)。
• 一般而言,当腋下、口腔或直肠内温度分 别超过37℃、37.3 ℃和37.6 ℃,并且24H 内温度差波动在1 ℃以上,可称为发热。
-
26
发热临床思维ppt课件
![发热临床思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986085ddccda38366bafa5.png)
• 局部淋巴结肿大、质地硬无压痛,考虑引流脏 器肿瘤
ppt精选版
21
发热的常见症状和体征(五)
9、脾肿大为主,淋巴结肿大为辅 • 长期不规则发热、巨脾、贫血、皮肤色素沉着见于黑
1.感染性发热(infective fever) 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 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不论是 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局部性或全身性,均可出 现发热。
ppt精选版
6
2.非感染性发热(noninfective fever)
主要有下列几类原因: (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5)螺旋体;常见的致病螺旋体有梅毒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
(6)寄生虫:常见的引起发热的有疟原虫、旋毛虫、溶组 织阿米巴、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日本血吸虫等
。
ppt精选版
13
2.非传染性发热 (1) 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
炎、风湿热、Still病。 (2)肿瘤:如肝癌、肾癌、结肠癌、肺癌。 (3)血液系统疾病:如淋巴瘤、白血病、急性溶血。 (4)无菌性炎症:如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严重创伤、急性
ppt精选版
8
①原发性低热: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体温调节障碍或 体质异常,低热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之久。热型较规则,体 温波动范围较小,多在0.5℃以内。
②感染后低热:由于病毒、细菌、原虫等感染致发热后,低热 不退,而原有感染已愈。此系体温调节中枢对体温的调节功 能仍未恢复正常所致,但必须与因机体抵抗力降低导致潜在 的病灶(如结核)活动或其他新感染所致的发热相区别。
• 间歇热:体温骤升至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 无热期可持续1至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 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发热的诊疗思维ppt课件
![发热的诊疗思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0aace22eff9aef8941e06c4.png)
23
24
6、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等。
26
必 须 注 意
以下情况可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不 典型或变成不规则热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时控制了感染。
因解热药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影响热型。
个体反应性的不同。如老年人肺炎时可仅有低热
发热的诊疗思维
发热的基本理论
定
义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使产
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 定的范围内。 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 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 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正常人体体温范围
腋窝温度 口腔温度 直肠内温度
比口腔温度 略低0.2~ 0.4℃
Ⅰ. 有的放矢的原则
•询问病史和查体时,要带有明确的目的性。 “我希望发现什么?那里可能会有什么线索帮助我 明确诊断?”
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
1. 感染性发热*:发热最常见原因,占发热病 人病因的半数以上。
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
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
2. 非感染性发热
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术后、烧伤、出血等 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药物热、结缔组织病 内分泌代谢障碍:如甲亢、 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如中暑、脑出血等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多为低热,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 乱的其他表现,属功能性范畴。
或无发热。
六、伴 随 症 状
寒战: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疟疾
等急性感染性疾病;药物热、输液或输血 反应等。
淋巴结肿大:常见于传单、风疹、淋巴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 ②剂量充足并完成整个疗程 使用糖皮质激素:应该避免无原则地或在未经严格观
察的情况下应用于无明确适应症的发热病人 选用抗菌药物:应尽量选用针对所怀疑的病原菌有特
效的药物,注意兼顾厌氧菌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发热性疾病的诊断流程?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激素可降低免疫学试验阳性率 - 激素可诱发感染而无炎症征象
诊断性治疗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特别提示
不能单纯根据治疗结果来肯定或排除所怀疑的疾病 就诊断价值而言,一般否定的意义较肯定的意义为大 治疗方案要求:①药物特异性强、疗效确切、安全性
什么叫发热待查
经典定义: — 热程> 2~3周 — 期间数次体温>38.3℃ — 经入院1周检查未能明确原因
FUO 病因
—感 染
— 肿瘤性疾病
> 80%
— 结缔组织病
— 最终诊断不明者 5 %~10%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诊断步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面容
伤寒面容、酒醉貌、蝶形红斑、口周疱疹等
3.皮疹、粘膜斑、皮肤色素沉着
玫瑰疹、柯氏斑、搔抓状出血点等
4. 淋巴结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全面体格检查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二步:
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常规 感染病
血、尿、便常规,胸片、B 超、血沉等 C反应蛋白、PCT、铁蛋白;血、中段尿、便、骨髓及痰等 病原体培养;咽拭子、痰、尿、便涂片查病原体;冷凝集
试验、肥达反应、外斐试验、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感染T细
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 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 诊断性治疗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一步: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获取患者准确病史
•何时出现发热?发热前的工作生活情况? •起病的缓急? •体温波动情况?热度? •伴随症状与体征? •用药情况,尤其是抗生素?(剂量、使用 方法和疗程) •疗效情况?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流行病学资料
饮酒史 医疗史(药物史、输血史及手术史) 职业暴露史 动物接触史 旅游史 家族史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伴随症状与体征
1.寒战
以某些细菌感染和疟疾最为常见;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寒战与输液反应 相鉴别
一、患者有没有发热
•监测患者体温变化 •符合发热定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发热分类
程度之分
•低热≤38℃ •中等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
时间之分
•短程发热:1个月内 •中程热:பைடு நூலகம்~3个月 •长程热:>3个月
● 发热的定义: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 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口温高于37.3℃,肛温高于37.6℃,或一日体温变动 超过 1.2 ℃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注意伪热 生理性体温升高(排卵后)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降钙素原的干扰因素
•重度肝肾功能不全 •心肌梗死、横纹肌溶解 •肿瘤终末期 •应激状态:热射病、糖尿病酮症昏 迷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胞检测等;G试验、GM试验;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查找感
染病灶等
结缔组 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狼疮细胞等;蛋白电泳、免疫球 织病 蛋白定量;皮肤肌肉或肾组织活检;肌电图等
恶性 肿瘤
CT、MRI、同位素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支气管镜、胃镜、肠 镜等内镜检查;骨髓、淋巴结及相应组织穿刺活检或手术探 查、肿瘤全项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什么叫发热
● 人体正常体温范围:19世纪,Carl Reinhoid August
Wunderlich对25000人进行了近100万次的腋温测量: •平均体温37.0 ℃,波动范围36.2~37.5℃ •早晨6点最低,午后4~6点最高。
脂膜炎、成人Still病等
染
实体肿瘤
肾癌、肾上腺癌、肝癌、肺癌等
性
理化损伤
热射病、大手术、创伤及烧伤等
神经源性发热
脑出血、脑干损伤、植物神经紊乱
其他
甲亢、内脏血管梗塞、组织坏死、痛风
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病最常见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
第三步:
诊断性治疗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适应证
通过治疗印证未能证实的假设诊断 患者病情严重,不能延误治疗
应用原则
所选药物作用范围应集中 疗程宜充足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风险
降低诊断性培养的检出率 改变感染形式而非治愈 治疗副反应
发热性质
常见发热性疾病总体分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病因
疾病
感染性 各种病原体
急性、慢性感染,全身或局灶感染
血液病
淋巴瘤、恶组、噬血细胞综合征、白血病
风湿热、药物热、SLE、皮肌炎、
变态反应及结缔组织病 多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结节性
非 感
察的情况下应用于无明确适应症的发热病人 选用抗菌药物:应尽量选用针对所怀疑的病原菌有特
效的药物,注意兼顾厌氧菌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发热性疾病的诊断流程?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激素可降低免疫学试验阳性率 - 激素可诱发感染而无炎症征象
诊断性治疗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特别提示
不能单纯根据治疗结果来肯定或排除所怀疑的疾病 就诊断价值而言,一般否定的意义较肯定的意义为大 治疗方案要求:①药物特异性强、疗效确切、安全性
什么叫发热待查
经典定义: — 热程> 2~3周 — 期间数次体温>38.3℃ — 经入院1周检查未能明确原因
FUO 病因
—感 染
— 肿瘤性疾病
> 80%
— 结缔组织病
— 最终诊断不明者 5 %~10%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诊断步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面容
伤寒面容、酒醉貌、蝶形红斑、口周疱疹等
3.皮疹、粘膜斑、皮肤色素沉着
玫瑰疹、柯氏斑、搔抓状出血点等
4. 淋巴结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全面体格检查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二步:
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常规 感染病
血、尿、便常规,胸片、B 超、血沉等 C反应蛋白、PCT、铁蛋白;血、中段尿、便、骨髓及痰等 病原体培养;咽拭子、痰、尿、便涂片查病原体;冷凝集
试验、肥达反应、外斐试验、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感染T细
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 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 诊断性治疗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一步: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获取患者准确病史
•何时出现发热?发热前的工作生活情况? •起病的缓急? •体温波动情况?热度? •伴随症状与体征? •用药情况,尤其是抗生素?(剂量、使用 方法和疗程) •疗效情况?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流行病学资料
饮酒史 医疗史(药物史、输血史及手术史) 职业暴露史 动物接触史 旅游史 家族史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伴随症状与体征
1.寒战
以某些细菌感染和疟疾最为常见;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寒战与输液反应 相鉴别
一、患者有没有发热
•监测患者体温变化 •符合发热定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发热分类
程度之分
•低热≤38℃ •中等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
时间之分
•短程发热:1个月内 •中程热:பைடு நூலகம்~3个月 •长程热:>3个月
● 发热的定义: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 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口温高于37.3℃,肛温高于37.6℃,或一日体温变动 超过 1.2 ℃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注意伪热 生理性体温升高(排卵后)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降钙素原的干扰因素
•重度肝肾功能不全 •心肌梗死、横纹肌溶解 •肿瘤终末期 •应激状态:热射病、糖尿病酮症昏 迷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胞检测等;G试验、GM试验;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查找感
染病灶等
结缔组 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狼疮细胞等;蛋白电泳、免疫球 织病 蛋白定量;皮肤肌肉或肾组织活检;肌电图等
恶性 肿瘤
CT、MRI、同位素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支气管镜、胃镜、肠 镜等内镜检查;骨髓、淋巴结及相应组织穿刺活检或手术探 查、肿瘤全项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什么叫发热
● 人体正常体温范围:19世纪,Carl Reinhoid August
Wunderlich对25000人进行了近100万次的腋温测量: •平均体温37.0 ℃,波动范围36.2~37.5℃ •早晨6点最低,午后4~6点最高。
脂膜炎、成人Still病等
染
实体肿瘤
肾癌、肾上腺癌、肝癌、肺癌等
性
理化损伤
热射病、大手术、创伤及烧伤等
神经源性发热
脑出血、脑干损伤、植物神经紊乱
其他
甲亢、内脏血管梗塞、组织坏死、痛风
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病最常见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
第三步:
诊断性治疗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适应证
通过治疗印证未能证实的假设诊断 患者病情严重,不能延误治疗
应用原则
所选药物作用范围应集中 疗程宜充足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风险
降低诊断性培养的检出率 改变感染形式而非治愈 治疗副反应
发热性质
常见发热性疾病总体分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病因
疾病
感染性 各种病原体
急性、慢性感染,全身或局灶感染
血液病
淋巴瘤、恶组、噬血细胞综合征、白血病
风湿热、药物热、SLE、皮肌炎、
变态反应及结缔组织病 多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结节性
非 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