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大全集锦
语文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汇总
八上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汇总〔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顶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总结一、解题1.答:回复。
2.谢中书:即谢征,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3.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二、作者作品简介1.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的dao 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
人称“山中宰相〞。
有〔陶隐居集〕。
2.我们还学过同时期的刘义庆的文章〔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
3.本文是作者寄给谢征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
全文结构巧妙,言语精奇。
短短六十八字,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有滋有味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三、重点字词解释1.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58年版〕。
2.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3.四时俱备:四季。
4.晓雾将歇:消散。
5.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6.沉鳞竞跃:指水中潜游的鱼。
7.实是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
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地,这里指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8.自康乐以来: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385-433〕,他承袭祖父谢〔343-388〕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9.为复有能与〔yù〕其奇者:参与。
这里有“观赏〞“领悟〞的意思。
四、文言词汇累积〔一〕古今异义1.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时间2.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3.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颓废,萎靡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古义:参与,这里有“观赏〞“领悟〞的意思今义:和5.念无与乐者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思念,想念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只是今义:但是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语气词,相当于“罢了〞今义:耳朵〔二〕一词多义1.夕日欲颓〔将要〕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2.相与步于中庭〔和,同〕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观赏〞“领悟〞的意思〕〔三〕词类活用1.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2.夕日欲颓〔形容词作动词,坠落〕3.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五〕重要实词1.四时俱备(季节)2.沉鳞竞跃(鱼)3.月色入户(门)4.欣然起行(愉快,愉快的样子)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清闲的人)五、问题归纳1.〔答谢中书书〕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答案〕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顶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五色交辉为动,林青竹翠为静;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整理语文版
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整理语文版第22《答谢中书书》一、文学常识1、陶宏景: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
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
人称“山中宰相”。
2、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3、康乐,即谢灵运(38~433)东晋著名田园诗人,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
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车骑将军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
二、重点字词1、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俱:都2、晓雾将歇歇:消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欲:将要。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三、重点句子翻译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四、主要问题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答: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答: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4、文中提到的“康乐”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用意?答:“康乐”指谢灵运。
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
答:最后一句。
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
6、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请用一个短语来概括短文内容。
答:峰、流、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等景物。
短文是:欲界之仙都7、“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山水相映之美。
8、“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色彩配合之美。
9、“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
《答谢中书书》知识清单
《答谢中书书》知识清单1.[统编教材课后习题]本文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答案]文中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
结尾一句,含有三层言外之意: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其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2.本文描写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文中景物的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①山水相映之美。
比如,“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山水相伴相映,情趣盎然;②缤纷的色彩之美。
比如,“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③晨昏变化之美。
比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晨昏的景色变化展现出大自然的无限美好。
④动静相衬之美。
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青林翠行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歌为静,猿鸟乱鸣为动;太阳即将落山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1.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文,作者通过描写自然美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表达了自己酷爱自然、乐在林泉的情趣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的心意。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山水的妙处,这既是对前贤的钦敬与追慕,又惋惜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
而作者却能够继康乐之后,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自许之情,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1.[统编教材课后习题]比较本文与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句式、节奏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说说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
[答案]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期人,作品带有骈文的特点,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间用散句,参差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多用寻常词汇,浅显易懂,但为了形式的整齐,选词用字颇多斟酌。
11《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整理
答谢中书书一、文学常识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著名的思想家、X学家、医药家、炼丹家,人称“山中宰相”,有《陶隐居集》等。
二、重点句翻译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林,一年四季都有。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再没有能够欣赏这奇丽景色的人了。
三、理解性默写1.总领全文的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俯视的句子:清流见底。
仰视的句子:高峰入云。
3.平视的句子: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的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5.描写晨景的句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6.描写傍晚景色的句子: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7.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8.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江南山水画赞美的句子:实是欲界之仙者,。
9.表现作者自豪之情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0.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圭,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四、问题研究1.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答:①“美”字②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③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答: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表现作者的自得之情。
4.“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答: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
八年级上册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 陶弘景,这可是个很厉害的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
他就像一个古代的全能型学霸,又懂道教的那些高深学问,又对医药有研究。
而且他还和皇帝关系不错呢,皇帝经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他就像皇帝的幕后智囊团成员。
不过他又很有个性,虽然皇帝看重他,但他还是喜欢隐居在山里,过着那种逍遥自在的生活。
2. 文体。
- 这篇文章是书信。
不过它可不是那种唠家常的普通书信,而是充满了文学性的。
就像是现在你给朋友写封信,不是说“今天吃了啥”这种,而是像写一篇超级美的散文一样,把自己看到的美景、内心的感受都写进去。
二、字词知识。
1. 重点实词。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里的“美”就是美丽、美好的意思。
这就像我们平时说“这个地方真美”一样,直接点明主题,说山川的美好是从古至今大家都爱谈论的。
-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中的“入”是耸入的意思,那些山峰高高地耸入云端,就像要和云彩握手一样。
“见”在这里是“看见”的意思,清澈的河流能看到底部,那水得有多清啊,就像透明的玻璃一样。
-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的“交辉”是交相辉映的意思。
两岸的石壁就像彩色的大屏幕一样,各种颜色相互映照,那画面简直美炸了。
-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里的“四时”就是四季的意思。
青色的树林和翠绿的竹子,一年四季都有,就像大自然这个画家永远都不休息,一直在给这片山林增添色彩。
-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中的“歇”是消散的意思。
早晨的雾气要消散的时候,那些猿猴和鸟儿就开始叽叽喳喳、嗷嗷叫起来了,就像在开一场清晨的音乐会。
-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的“颓”是坠落的意思,傍晚的太阳就像一个玩累了的小孩,要慢慢落下去了。
“沉鳞”指的是潜游在水中的鱼,这些鱼就像在比赛跳高一样,竞相跳出水面,那场面可热闹了。
2. 一词多义。
3. 古今异义。
- “晓雾将歇”的“歇”,现在我们说“歇”一般是休息的意思,像“歇一会儿”,但在古代这里是消散的意思。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答谢中书书考点知识点梳理
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
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
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
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
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
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陶一生好松。
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
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作品有《本草经集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
二、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三、重点词语1、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俱:都2、晓雾将歇歇:消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欲:将要。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5、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四、重点句子翻译。
苏版初二上册(02022部编版)第三单元10《短文两篇》知识点归纳
苏版初二上册(02022部编版)第三单元10《短文两篇》知识点归纳《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梳理一、作者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
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画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二、译文山川景色的漂亮,自古以来确实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宏伟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亮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那个地点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观赏这种秀丽景色了。
三、重点词语1、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俱:都2、晓雾将歇。
歇:消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欲:将要。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
4、欲界之仙都。
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域。
那个地点指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5、自康乐以来。
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
6、未复有能与奇者。
与:参与,那个地点指观赏7、五色交辉。
交辉:交相辉映四、课文明白得性默写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种风物的对偶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出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出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往日欲颓,沉鳞竞跃。
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往日欲颓,沉鳞竞跃。
7、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五、课文内容探究。
(1)这篇文章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作者在文中是用哪一个字来概括它的特点的?美。
那个字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
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答谢中书书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1课文分析:《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
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一、指出加横线词的含义1、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俱:都2、晓雾将歇歇:消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欲:将要。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5、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二、翻译句子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答谢中书书》最全知识点总结
《答谢中书书》1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Mò)陵(今江苏南京)人。
有《陶隐居集》。
* 文言词语【共】一起。
【谈】谈论,欣赏。
【交辉】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歇】消散。
【颓】坠落。
【沉鳞】潜在水中的鱼。
鳞,借代鱼。
【竞跃】争相跳跃。
竞,争着。
【欲界】指人间。
【仙都】指仙境。
【复】再。
【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理解探究* 整体把握文章以感慨发端,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具体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
仰视俯视、平远高远的视角,动静结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本文写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 问题探究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
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归纳
《答谢中书书》复习知识点《答谢中书书》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同时也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题中的"答"是"回复""写给"的意思。
【原文】答谢中书书(南北朝: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文学常识】陶弘景,南朝梁人。
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
有《陶隐居集》。
【文章分析】1.统领全文的语句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6.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①"美"字②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③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7.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请用一个短语来概括短文内容。
峰、流、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等景物。
短语是:欲界之仙都8."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它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
答谢中书书知识点
1.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谁呀?陶弘景呀!就比如你喜欢的某个作家,提起他你肯定超熟悉的嘛。
2. 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吗?那可是很有意思的哟!就好像你知道一个故事发生的背后原因一样新奇。
3. 文中的山川之美到底美在哪里呀?哎呀,那真的是美得让你惊叹!就跟你看到超级美丽的风景时的那种感觉一样。
4.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描绘的画面感强不强?超级强的好不好!就像你在清晨的森林里听到鸟儿欢快歌唱一样生动。
5.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这一句写得好形象啊!就好像你看到太阳落山时鱼儿争相跳出水面的场景,多有趣。
6. 作者表达的情感是不是很真挚呀?那当然啦!就跟你对好朋友表达感情一样真诚呢。
7. 文中的动静结合手法妙不妙?简直妙极了!就像一部精彩的电影,有安静的画面也有动感的情节。
8. 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很独特呢,是不是?真的很特别呀!就像一种独特的味道让你印象深刻。
9. 学了《答谢中书书》有很多收获吧?那肯定的呀!就如同你打开了一扇通往美丽世界的大门一样。
总的来说,《答谢中书书》真的是一篇超级棒的文章,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和学习。
八年级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大全集锦
八年级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大全集锦八年级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大全一一、文学常识1、陶宏景: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
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
人称“山中宰相”。
2、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3、康乐,即谢灵运(385~433)东晋著名田园诗人,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
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车骑将军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
二、重点字词1、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俱:都2、晓雾将歇歇:消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欲:将要。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5、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三、重点句子翻译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四、主要问题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答: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 答: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4、文中提到的“康乐”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用意?答:“康乐”指谢灵运。
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
答:最后一句。
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
6、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请用一个短语来概括短文内容。
答:峰、流、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等景物。
短文是:欲界之仙都7、“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山水相映之美。
8、“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色彩配合之美。
9、“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河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共同谈赏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翠绿的竹子,四季都存在。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坠落时,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确实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没有人能够欣赏这奇丽的景色了。
重点注释1. 答谢中书书,答:回复。
第一个书:中书,官名;第二个书:即书信。
2. 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季节,3. 晓雾将歇,歇:消散。
晓:早晨4. 猿鸟乱.鸣,乱:此起彼伏。
不是杂乱。
5. 夕日欲颓,颓,坠落。
6. 沉鳞.竞跃,沉鳞,水中潜游的鱼。
鳞:鱼,借代手法7.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8. 自康乐.以来,康乐:指诗人谢灵运。
9.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欣赏的意思。
复:再,奇:奇丽的景色。
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②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③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萎靡④古来共谈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重点理解1.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鄙弃名利之情。
2.全文的主旨句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山川,描写了:山川之美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美”字4.文中的论点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文中的结论(议论句)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本文多用骈句,但也有对偶、散句(后两句)。
骈散结合,以骈句为主。
6. 文中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7.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8.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汇总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课文分析:《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
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二、指出加横线词的含义1、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俱:都2、晓雾将歇歇:消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欲:将要。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5、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三、翻译句子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答谢中书书常见知识点及考点
答谢中书书常见知识点及考点《答谢中书书》常见知识点及考点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答: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答: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4、文中提到的“康乐”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用意?答:“康乐”指谢灵运。
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
答:最后一句。
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
6、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请用一个短语来概括短文内容。
答:峰、流、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等景物。
短文是:欲界之仙都7、“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山水相映)之美。
8、“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色彩配合之美)。
9、“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
知识点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两岸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译: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三.理解探究1.整体把握文章以感慨发端,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具体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仰视俯视、平远高远的视角,动静结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本文写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2.问题探究(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答: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答:“高峰入云,清流见底”(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答: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答: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答: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答:“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9).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彩配合之美③晨昏变化之美④动静相衬之美2)结构美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3)语言美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
初二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
整体把握文章以感慨发端,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问题探究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
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
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
9.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
试分析美在何处。
(1)意境美。
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
①山水相映之美。
②色彩配合之美。
③晨昏变化之美。
④动静相衬之美。
(2)结构美。
全文分三部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
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
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
文中的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
(3)语言美。
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
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
初二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总结
初二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总结整体把握文章以感慨发端,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具体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
仰视俯视、平远高远的视角,动静结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本文写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问题探究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
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
“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
9.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
试分析美在何处。
(1)意境美。
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
①山水相映之美。
②色彩配合之美。
③晨昏变化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大全集锦八年级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大全一一、文学常识1、陶宏景: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
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
人称“山中宰相”。
2、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3、康乐,即谢灵运(385~433)东晋著名田园诗人,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
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车骑将军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
二、重点字词1、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俱:都2、晓雾将歇歇:消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欲:将要。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5、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三、重点句子翻译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四、主要问题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答: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 答: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4、文中提到的“康乐”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用意?答:“康乐”指谢灵运。
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其作用。
答:最后一句。
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
6、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请用一个短语来概括短文内容。
答:峰、流、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等景物。
短文是:欲界之仙都7、“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山水相映之美。
8、“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色彩配合之美。
9、“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
八年级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大全二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字词注解答:回复。
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山川:山河。
之:的。
共谈:共同谈赏的。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青林:青葱的'树林。
翠竹:翠绿的竹子。
四时:四季。
俱:都。
歇:消。
乱:此起彼伏。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竞相跳跃。
实: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复:又。
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奇:指山水之奇异。
文言知识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备古义:具备今义:准备、具备)②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晓古义:清晨今义:知道)③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靡)④古来共谈(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一词多义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念无与为乐者:和。
书-----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谢答中书“书”:书信。
词类活用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八年级语文《答谢中书书》知识点大全三答谢中书书作品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7课《短文两篇》、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6课《答谢中书书》)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中华书局1958年版〕卷四十六。
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枢鸿胪(掌管朝廷机密文件)。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
有《陶隐居集》。
译文译文一: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译文二:山、水美丽的景色,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谈论。
山,高耸入云;水,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直立,五颜六色,交相辉映。
绿树翠竹,一年四季都有。
早晨,雾将散未散时,灵猿丽鸟啼鸣;夕阳西下,潜游在水中的鱼儿欢快地跳出水面,这实在是人间仙境。
但从谢灵运后,就没有人能欣赏到这般美丽的景色中了。
注释1.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卷四十六。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人称山中宰相。
有《陶隐居集》2.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
3.山川之美山川:山河之:的美:美景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翠竹青林:青葱的林木翠竹:翠绿的竹林6.四时俱备:一年四季。
四时,四季;俱,都7.晓雾将歇将:将要。
歇:消散。
8.乱:此起彼伏。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10.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这里用了借代的手法,鳞指代鱼)竞跃:竞相跳跃。
11.实:确实。
12.是:这。
13.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4.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15 .自:从。
16 .未:没有。
17.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18.奇:指奇山异水。
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②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③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靡)一词多义:夕日欲颓(将要)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词类活用五色交辉 (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赏析《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
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
”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情感自然景物的绮丽风光,本身就构成优美的意境,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以饱和着感情的语言激起读者的兴致,从而形成文学作品的意境。
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相互作用,构成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
全文只有68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
先以感慨发端,然后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以感慨收束。
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是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得意之态表露无疑。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作者从欣赏景物中发现无穷的乐趣。
同时能与谢灵运这样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处,生发出无比的自豪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喜爱之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归隐林泉的高洁志趣文学小常识:汉魏时,极盛于汉代的辞赋,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都逐渐产生变化,最后在南北朝时代形成新的赋体——骈文。
骈文注重形式整齐、藻饰华美,是南北朝常用的文体,成为这时期的代表文学。
在这段时期,骈文作家中成就最高的是由南朝入北朝的庾信。
作品中,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朱元思书》,都是传诵千古的山水名篇,风格雅淡,文字清丽,可以和谢灵运、谢朓的山水诗比美。
佳句赏评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俊俏的山,直直耸立,有白云轻绕;俊美的水,清澈见底,有鱼儿嬉戏。
溪水两岸的石壁,更是美妙绝伦:绿树、青草、翠竹、红花、蓝天、白云……四时不同、景色各异,五彩缤纷、交相辉映,美不胜收;特别是青翠的丛林,碧绿的修竹,四季常青、生机盎然。
这一句是概括描写,作者紧紧抓住江南景物的特点:高山、流云、溪水、青林、翠竹……用白描的手法,稍加点染,便组成一幅江南山川秀美图。
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作者选择了两个极具画面感的镜头“晓雾”、“夕日”来描摹、渲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