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白皮书 2011
工信部移动终端白皮书_2012
移动终端白皮书(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2012年4月版权声明本白皮书版权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
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前言移动终端作为简单通信设备伴随移动通信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自2007年开始,智能化引发了移动终端基因突变,根本改变了终端作为移动网络末梢的传统定位,移动智能终端几乎在一瞬之间转变为互联网业务的关键入口和主要创新平台,新型媒体、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平台,互联网资源、移动网络资源与环境交互资源的最重要枢纽,其操作系统和处理器芯片甚至成为当今整个ICT产业的战略制高点。
移动智能终端引发的颠覆性变革揭开了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序幕,开启了一个新的技术产业周期。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持续发展,其影响力将比肩收音机、电视和互联网(PC),成为人类历史上第四个渗透广泛、普及迅速、影响巨大、深入至人类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终端产品。
2011年全球移动智能终端的出货量超越PC,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来临。
2011年我国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超过1.1亿部,超过2011年之前我国历年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的总和,也超过全球2009年除Symbian操作系统(占总数的50%)以外智能终端出货量的总和,而2011年第四季度我国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占总出货量比重达36.17%,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站到了同一水平线上,移动智能终端引领的技术变革和产业模式创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历史性机遇。
本白皮书首次披露了部分关于移动终端的客观、公正、准确的数据,并展示了我院在移动终端领域的部分研究成果,旨在与业界分享观点、建立共识,谱写我国移动终端智能化发展的新篇章。
数据口径及词条说明【出货量】本白皮书中出货量是指在中国市场进行入网认证的移动终端总数,是所有(国内外)终端制造商在中国市场中经正规渠道,批量销售给经销商,进入销售市场的实际发生数量,不同于社会资讯企业通过企业经销渠道或网络调查所得到的概要统计。
移动互联网及其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及其发展趋势【摘要】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的融合发展诞生了移动互联网。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智能终端的进步,移动互联网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移动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的变化,它的发展趋势也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移动网络;云计算1.移动互联网概述1.1移动互联网的定义对于移动互联网,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了各种各样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在2011年的《移动互联网白皮书》中给出:“移动互联网是以移动网络作为接入网络的互联网及服务,包括3个要素:移动终端、移动网络和应用服务。
”以上定义可以看出,移动互联网的本质是互联网,相比传统互联网,它以移动网络作为接入网络,因此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融合发展的产物;同时,对应于移动网络的是移动终端,无处不在的移动网络和可移动的终端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接入网络;相对桌面互联网,终端的小型化和移动性以及网络的无缝接入等特性促使用户产生新的应用需求,从而促使个性化的移动应用服务的发展,区别于桌面应用的移动应用服务使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划清了界限,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1.2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发展由定义可以看到,移动互联网包含3个要素:移动终端、移动网络和应用服务。
同样,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发展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去阐述。
移动网络和移动终端是移动互联网的硬件基础。
早期的移动互联网仿照互联网在移动网内建立一个移动互联网生态环境,使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获取互联网信息和服务。
但是移动网在2g时代速率非常低,用户起初只能访问文本数据,而对于图片,下载时间过长并且流量费用高昂,更勿论观看视频,因此移动互联网络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直到移动网演进到2.5g、2.75g,移动网络的承载能力大幅提升,流量费用也降至人们可承受的范围,供手机访问的wap 网站和服务才开始增多并初具规模。
而随着3g网络的部署,移动网络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达到至少2mbps、384kbps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这样的速度使它能够支持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中国移动能力开放白皮书_定稿
中国移动能力开放白皮书(V1版)中国移动2016年12月目录1前言 (1)1.1 范围 (1)1.2中国移动十三五“大连接”战略 (1)2中国移动能力开放愿景 (2)3中国移动能力开放 (2)3.1 能力开放概览 (2)3.2基础通信能力 (3)3.2.1 短信/语音验证码 (3)3.2.2 超级短信 (4)3.2.3 云端群呼 (4)3.2.4 语音/视频会议 (5)3.2.5 来电身份提示 (6)3.2.6 拨打验证 (7)3.2.7 后向流量 (8)3.2.8 融合通信 (9)3.2.9 典型案例 (12)3.3互联网能力 (15)3.3.1 和通行证 (15)3.3.2 互联网计费 (18)3.3.3 数据分析服务 (21)3.3.4 消息推送 (23)3.3.5 互联网广告 (24)3.3.6 139邮箱能力 (26)3.4 物联网能力 (29)3.4.1 应用开发能力 (29)3.4.2 BaaS支撑能力 (30)3.4.3 多源接入及存储能力 (32)3.4.4 通信状态数据服务 (34)3.4.5 流量信息服务 (36)3.4.6 SIM卡信息数据服务 (38)4结束语 (39)1前言1.1 范围本白皮书立足中国移动十三五期间“大连接”战略,详细介绍中国移动能力开放愿景,旨在汇聚中国移动的优质资源、能力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服务,与合作伙伴共同构建开放生态,实现互利互赢。
第一版重点推出基础通信能力、互联网能力和物联网能力。
1.2中国移动十三五“大连接”战略中国移动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准确把握万物互联时代特征,立足当前,布局长远,全面实施大连接战略。
中国移动在厚植用户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连接广度和深度,着力做大连接规模,做优连接服务,做强连接应用,努力开拓大市场、打造大网络、夯实大能力、构建大协同,在确保发展质量的基础上持续提升连接价值,到2020年实现连接数量“翻一番”。
2011年移动互联网白皮书(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2011年5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 (2011 年)
一、 移动互联网的内涵和体系
1. 内涵和要素 移动互联网是以移动网络作为接入网络的互联网及服务。 移动互联网包括三个要素:移动终端、移动网络和应用服务。 2. 体系 2.1 移动互联网业务体系 从目前看,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体系主要包括三大类,如图 1所示: 一是固定互联网的业务向移动终端的复制,从而实现移动互联网与固 定互联网相似的业务体验,这是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基础。二是移动通 信业务的互联网化,如3公司与Skype合作推出的移动 VOIP业务、中 国移动的飞信业务等。三是结合移动通信与互联网功能而进行的有别 于固定互联网的业务创新,这是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方向;如图 2所 示,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创新关键是如何将移动通信的网络能力与互联 网的网络与应用能力进行聚合,从而创新出适合移动终端的互联网业 务,如移动 Web2.0业务,如微博、移动位臵类互联网业务等。
功效
射频芯片
应用处理芯片
音频处理器 视频处理器
基带芯片
ARM主处理 DSP
滤波
图像处理器
硬件加速 主处理器
硬件加速
输入输出
存储器
电源管理芯片
键 屏 摄 接 盘 幕 卡 像 口
图 5 AP+基带芯片架构
SD
6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 (2011 年)
多核芯片
ARM处理1 通信处理 ARM处理2 操作系统 多媒体应用 主DSP 通信算法,编 解码 辅DSP 应用算法,编 解码
二、 移动互联网给信息通信业带来的影响与变革
1. 影响 移动互联网目前已经成为信息产业当中发展最快、竞争最激烈、 创新最活跃的领域,并给信息产业中的主要领域带来巨大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让互联网进入新的产业周期。一是互联网的接入终
移动互联网接入网络技术
移动互联网接入网络技术摘要:移动互联网是当前信息技术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而接入网络则是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基础设施。
对目前的接入网络技术:卫星通信网络、无线城域网、无线局域网、无线个域网、蜂窝网络的特点及应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接入网络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各种网络的融合演进,报告了异构无线网络融合的特点及应用。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接入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是信息技术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两项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新型的融合型网络,是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充分融合的产物。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人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PDA、车载终端等设备通过移动网访问互联网,随时随地的享受互联网提供的服务。
2011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在《移动互联网白皮书》中指出:“移动互联网是以移动网络作为接入网络的互联网及服务,包括三个要素:移动终端、移动网络和应用服务[1]。
”简而言之,移动终端是移动互联网的前提,接入网络是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而应用服务则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核心。
本文详细描述了接入网络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 接入网络技术现状现有的无线接入网络主要有五类:卫星通信网络、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个域网(WPAN)、蜂窝网络(2G 网络、3G网络等)[2]。
它们在带宽、覆盖、移动性支持能力和部署成本等方面各有利弊。
1.1 卫星通信网络1.1.1 概述简单来讲,卫星通信就是把卫星作为中继站,在地球上(包括地面和低层大气中)的通信站点间进行通信。
卫星和地球站就是卫星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卫星通信新技术主要包括VSAT系统,即甚小口径终端;中低轨道的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等。
1.1.2 特点及应用卫星通信具有通信区域大、距离远、频段宽、容量大的特点,即只要是在卫星发射电波覆盖范围内的任意两点间,都可以互相通信。
其次,卫星通信的可靠性高、质量好、噪声小、可移动性强,即不容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但是,卫星通信存在传输时延大、回声大、费用高的问题[3]。
互联网医疗健康白皮书
互联网医院处方支持京东大药房一键购药
直接指引开药门诊
快速解决患者需求
帮助患者定位名医
通过直接沟通提高问诊效率
来源:凯度咨询研究与分析
15
阿里入局互联网医院稍晚,当前业务以医疗服务和问答服务为主,更多的是搭建患者与医生的沟通
2015年,阿里合作武汉市中心医院,成立阿里健康网络医院2018年,阿里联合国家医学,在西安成立了首家互联网医院
5月,《关于征求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及《关于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2017年新政颁布后,互联网医院融资项目骤减,且新项目增长出现了停滞
2017年6月,互联网医院落户银川
4月,《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
10
来源:凯度咨询研究与分析
9月,《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
1
互联网+医疗健康白皮书
《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
近年来,国家密集发布一系列医疗健康政策,尤其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把医疗健康提升到了 国家战略层面,之后一系列围绕此战略目标的政策密集发布,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概念也初步成型
2015
2016
201
2018
《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
通过互联网+医药的模式,带来更透明、更高效、更专业的医药销售通路和市场
医保即将接入线上,为互联网医疗健康注入活力互联网助力医保控费,监测支出医保便捷移动支付
来源:凯度咨询研究与分析
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 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
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夏明杰摘要:文章首先由微信讲起,引出移动互联网的话题,并详细介绍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史,探究了促进移动互联时代到来的原因,最后,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
关键词:移动互联智能手机发展趋势2011年,腾讯推出微信,不到一年,微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获得上亿的用户,微信,作为一个互联网公司推出的产品,以跨运营商和操作系统以及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和短信,视频,图片并附加大量社交元素的优点,获得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第一张船票。
微信的成功同时给网络运营商带来巨大影响,移动运营商意识到业务重点会逐渐由语音短信转向流量提供,中国电信迅速与网易合作开发出易信抢占市场份额,紧接着,阿里巴巴推出来往。
各个网络公司意识到移动互联时代已经到来,必须迅速获得市场份额。
发展历程●播种2000年9月19日,中国移动和国内百家ICP首次坐在了一起,探讨商业合作模式。
随后时任中国移动市场经营部部长张跃率团去日本NTTDoCoMo公司I-mode取经,“移动梦网”雏形初现。
2000年12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移动梦网”计划是2001年初中国通信、互联网业最让人瞩目的事件。
2001年11月10日,中国移动通信的“移动梦网”正式开通。
当时官方的宣传称手机用户可通过“移动梦网”享受到移动游戏、信息点播、掌上理财、旅行服务、移动办公等服务。
随后的几年,依托电信运营商的无线概念,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百万、亿万富翁。
2006年9月,针对二季度电信服务投诉突出的情况,信产部猛力推出新的电信服务规范,严格要求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执行。
新规范将包括:短信类业务强制执行二次确认;IVR、彩铃、WAP等非短信类业务强制执行按键确认;点播类业务强制执行全网付费提醒。
这三项主要规定均针对二季度电信服务的投诉焦点。
由于三项新规涵盖了“黑”SP的所有违规利润来源,因此将对国内违规SP形成封杀之势。
●萌芽如果说创建于2004年3月16日的3G门户开创的是中国FREE WAP的另外一种模式的话,那么这种模式在中国移动互联网长河里,仅仅是萌芽的开始。
《中国物联网白皮书(2011)》
《中国物联网白皮书(2011)》中国物联网白皮书(2011)一、引言1.1 背景1.2 目的1.3 研究方法二、物联网的定义和特点2.1 物联网的定义2.2 物联网的特点2.2.1 智能化2.2.2 互联性2.2.3 实时性2.2.4 大数据2.2.5 安全性三、物联网的关键技术3.1 无线传感技术3.1.1 RFID3.1.2 无线传感器网络 3.2 无线通信技术3.2.1 蜂窝网络3.2.2 WLAN3.2.3 蓝牙3.2.4 Zigbee3.2.5 NB-IoT3.3 云计算技术3.4 大数据技术3.5 边缘计算技术3.6 技术四、物联网的应用场景4.1 智能家居4.2 智慧城市4.3 工业互联网4.4 农业物联网4.5 智能交通4.6 医疗健康4.7 其他领域五、物联网的挑战与发展趋势5.1 安全与隐私问题5.2 标准化问题5.3 管理与监管问题5.4 发展趋势六、附件附件一:物联网相关法律法规附件二:物联网相关技术标准法律名词及注释:1.物联网:指通过互联网将各种物理设备、传感器、软件应用程序等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收集、交互和分析的网络。
2.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射频识别技术,利用无线电频率识别目标并获取相关数据。
3.无线传感器网络:由大量分布在特定区域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
4.蜂窝网络:基于蜂窝拓扑结构的无线通信系统,由基站和多个移动设备组成。
5.WLAN:无线局域网,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的局域网。
6.蓝牙: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常用于个人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7.Zigbee:一种低功耗、低速率的无线通信协议,适用于自组织网络。
8.NB-IoT: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的缩写,窄带物联网,一种窄带低功耗无线通信技术。
附件:附件一:物联网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2.《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附件二:物联网相关技术标准1.GB/T 29772-2013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规范2.GB/T 32960-2016 智能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数据规范3.GB/T 33661-2017 物联网边缘计算功能层级划分与接口规范。
移动互联网_终端_网络与服务
2030
计 算 机 学 报
2011 年
程中获取互联网服 务.随 着 宽 带 无 线 接 入 技 术 和 移 动终端技术的迅速 发 展,全 球 已 经 进 入 移 动 互 联 网 周期的早期阶段(计 算 技 术 先 后 经 历 的 5 个 发 展 周 期:大型 机、小 型 机、个 人 电 脑、桌 面 互 联 网、移 动 互 联网)[1].目前,全球5亿 Facebook用户中有2亿为 移动 用 户,Twitter用 户 中 有 一 半 为 移 动 用 户,40% 的微博消息来 自 移 动 终 端[2].在 国 内,截 至 2010 年 12月,手 机 上 网 用 户 达 3.03 亿,较 2009 年 底 增 加 了6930 万 人.同 时,手 机 上 网 用 户 在 互 联 网 用 户 中 的比例 也 进 一 步 提 高,从 2009 年 末 的 60.8% 提 升 至66.2% . [3]
图 1 移动互联网研究体系示意图
根 据 上 述 研 究 体 系 ,本 文 分 别 从 移 动 终 端 、接 入 网络、应用服务以及 安 全 与 隐 私 保 护 4 个 方 面 对 移 动互联网的研究进 展 进 行 分 析 与 讨 论.第 2 节 主 要
介绍移动终端节能 和 定 位 的 研 究 现 状;第 3 节 着 重 对 异 构 无 线 网 络 融 合 、移 动 性 管 理 、无 线 局 域 网 和 无 线 Mesh 网 络 的 研 究 工 作 进 行 总 结;第 4 节 重 点 介
Keywords Mobile Internet;mobile devices;access networks;services;security and privacy protection
1 引 言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史2024
引言概述: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这一时期标志着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的起点。
在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史上,可以区分为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技术变革和政策调整。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史的第二部分,涵盖了2005年至2010年间的发展情况。
从这些年份开始,中国移动互联网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逐步形成了现代化的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
正文内容:一、3G时代的到来(2005-2007年)1. 3G技术的引入: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节点是3G时代的到来。
2005年中国移动推出了3G技术,为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提供了支持。
2. 3G网络覆盖的扩大:2006年,中国移动网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扩大覆盖,提高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度。
3. 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兴起:随着3G网络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始崛起,涵盖了社交媒体、音乐、视频、游戏、新闻等领域,吸引了众多用户的关注。
4. 移动支付的推广:移动支付在这一时期也开始迅速普及,为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商业化进程打下了基础。
5.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形成:在3G时代,移动互联网产业链迅速扩大,包括手机厂商、应用开发商、广告商、运营商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
二、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多元化(2008-2010年)1. 智能手机的普及:2008年苹果公司推出了首款iPhone,引领了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也迅速发展起来。
2. 应用商店的兴起: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商店也开始兴起,用户可以方便地下载各类应用程序,进一步丰富了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内容。
3. 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的迅速增长: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多元化,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在这一时期实现了大幅度增长。
4. 移动互联网广告的兴起: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也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起来,各类应用程序开始通过广告来获取收入。
5. 移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在这一时期,移动互联网开始与传统行业进行融合,如移动电子商务、移动医疗等,为传统行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中国移动互联网蓝皮书
中国移动互联网蓝皮书1 中国移动互联网规模与趋势1.1 中国移动互联网总体市场规模及预测DCCI2011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375亿元,相比2010年增长97.31%,实现快速增长。
DCCI亏联网数据中心预测,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持续高速增长,在2012年将达到737.7亿元。
1.2 中国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及预测2011年,是移动广告市场的拐点,无线广告市场迎来了一场蜕变,而2012年,蜕变仍将继续,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达29.7亿元,相比2010年增长95.48%,DCCI预测,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将达57.2亿元,保持92.63%的高速增长。
1.3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预测DCCI2011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4.46亿,增速23.83%,2012年随着移动互联网规模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加入了移动互联网,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预测,2012年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将达5.83亿,同比保持30.71%的稳步增长,并逐渐逼近PC网民规模,移动媒体成为时代的主角,整合营销需高度重规移动互联网与传统PC互联网的互动与整合。
2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分析2.1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市场预期分析●中国移动互联网目前步入市场起步快速发展阶段,真正有效的成熟的商业模式还在形成与发展中在新兴科技企业,最著名的企业发展规律便是Hype Cycle(炒作周期)模型,这个模型描述了许多新兴科技企业发展放入必经之路。
即一个新兴科技企业,一般会经历起步阶段,接着市场预期快速膨胀,被媒体和从业人士大为炒作,直到被夸大的预期峰值后,市场预期才会不断降温,进入产品与商业模式创新阶段,此时市场预期逐渐回归理性,直到预期的低谷后,进入市场稳步发展阶段。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研究显示,目前中国移动互联网目前已经步入市场起步快速发展阶段,其特征是产品应用不断丰富,市场进入者显著增多,移动技术不断断驱动,但刚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即真正有效的成熟的商业模式还在形成与发展中。
工信部称手机系统安卓独大 国内企业受歧视
工信部称手机系统安卓独大国内企业受歧视
佚名
【期刊名称】《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年(卷),期】2013(000)006
【摘要】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日前发布了《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3年)》。
《白皮书》指出,我国移动操作系统对Android存在严重路径依赖,国内自主操作系统市场份额普遍未超过1%。
【总页数】2页(P12-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29.53
【相关文献】
1.安卓L未至安卓M来了!安卓首泄漏M系统 [J], 来自太平洋电脑网
2.工信部要求国内安卓统一消息推送标准 [J], ;
3.关于iOS、安卓两大手机系统的横向对比 [J], 卢奕鸣
4.工信部:统一安卓消息推送标准 [J],
5.工信部旗下实验室成立安卓统一推送联盟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SN白皮书-中国移动
分布式业务网络(DSN) 技术白皮书White Paper of Distributed Service Network V1.0发布日期:2008-11-28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China 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版权申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2008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摘编、转译或引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白皮书的任何内容目 录摘 要 ...............................................................................................................................................I 一、背景 .......................................................................................................................................... 1 1.1 Internet 现状及发展趋势 ................................................................................................... 1 1.2 电信网现状及发展趋势..................................................................................................... 3 1.3 热点技术及应用................................................................................................................. 4 二、问题和挑战............................................................................................................................... 7 2.1 电信业面临的挑战............................................................................................................. 7 2.2 Internet 业务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 7 2.3 电信网络和 Internet 的融合 .............................................................................................. 8 三、DSN 核心理念 .......................................................................................................................... 9 四、DSN 场景和需求 .................................................................................................................... 10 4.1 应用场景 ......................................................................................................................... 10 4.1.1 业务场景................................................................................................................ 10 4.1.2 运营商部署场景.................................................................................................... 12 4.2 需求 .................................................................................................................................. 13 4.2.1 网络能力需求........................................................................................................ 13 4.2.2 网络能力的开放需求............................................................................................ 15 4.2.3 DSN 对业务的支持............................................................................................ 15 五、DSN 目标和技术特征 ............................................................................................................ 17 5.1 功能目标 ......................................................................................................................... 17 5.2 性能目标 ......................................................................................................................... 18 5.3 主要技术特征.................................................................................................................. 18 5.3.1 分布化.................................................................................................................... 18 5.3.2 均质化.................................................................................................................... 18 5.3.3 健壮性................................................................................................................... 19 5.3.4 自组织.................................................................................................................... 19 5.3.5 智能路由............................................................................................................... 19 5.3.6 高性价比............................................................................................................... 19 5.3.7 分布式网络控制能力........................................................................................... 20 5.3.8 灵活的能力加载................................................................................................... 20 六、DSN 网络架构 ........................................................................................................................ 21 七、DSN 项目研究范围 ................................................................................................................ 22 八、DSN 标准化和产业之路 ........................................................................................................ 23 8.1 DSN 标准化...................................................................................................................... 23 8.2 DSN 产业化...................................................................................................................... 23 九、回顾与展望............................................................................................................................. 24摘 要分布式业务网络(Distributed Service Network, 简称 DSN)是中国移动针对 电信业务和移动互联网业务所提出的新一代可运营、 可管理的分布式核心网体系 和功能架构,主要用于应对目前电信网和 Internet 在业务和运营上所面临的一些 挑战,吸取电信网可运营、可管理的特性和 Internet 在业务提供上的快速、灵活、 低成本和可扩展等特点,采用新技术(如 P2P 等分布式技术)来驱动网络架构的 演进发展。
第1讲移动互联网概述
第1讲移动互联⽹概述⼀、移动互联⽹的定义移动互联⽹通过⽆线接⼊设备访问互联⽹,能实现移动终端之间的数据交换移动互联⽹是计算机领域继⼤型机、⼩型机、个⼈电脑、桌⾯互联⽹之后的第五个技术发展阶段移动互联⽹是未来⽹络发展的核⼼和最重要的趋势之⼀1. 百度百科定义 移动互联⽹(MI)是⼀种通过移动智能终端,采⽤移动⽆线通信⽅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型业态,包括终端、软件和应⽤3个层⾯终端:智能⼿机、平板电脑、电⼦书、MID等软件: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安全软件等应⽤:休闲娱乐类、⼯具媒体类、商务财经类等不同应⽤和服务 2.独⽴电信研究机构WAP论坛 移动互联⽹是通过⼿机、PDA或其它⼿持终端通过各种⽆线⽹络进⾏数据交换 3.通信设备制造商⾓度狭义:⽤户能够通过⼿机、PDA或其它⼿持终端通过⽆线通信⽹络接⼊互联⽹⼴义:⽤户能够通过⼿机、PDA或其它⼿持终端以⽆线的⽅式通过各种⽹络(WLAN、GSM、CDMA等)接⼊互联⽹关键点:⽹络是其看待移动互联⽹的主要切⼊点 4.MBA智库狭义:⽤户能够使⽤⼿机通过⽆线通信⽅式访问采⽤WAP的⽹站⼴义:⽤户能够使⽤⼿机、笔记本或其它⼿持终端通过协议接⼊互联⽹ rmation Technology论坛移动互联⽹是指通过⽆线智能终端使⽤互联⽹提供的应⽤和服务,包括电⼦邮件、电⼦商务、即时通信等,保证随时随时的⽆缝连接的业务模式 6.认可度较⾼的定义:⼯信部电信研究院《移动互联⽹⽩⽪书》定义移动互联⽹是以移动⽹络作为接⼊⽹络的互联⽹及服务,包括三个要素:移动终端、移动⽹络和应⽤服务移动终端:⼿机、专⽤移动互联⽹终端和数据卡⽅式的便携电脑移动通信⽹络接⼊:包括2G、3G、4G、5G等公众互联⽹服务:包括WEB、WAP⽅式移动终端是前提、接⼊⽹络是基础、应⽤服务是核⼼ 两个⽅⾯的含义 ⼀⽅⾯:移动互联⽹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的融合,⽤户以移动终端接⼊⽆线移动通信⽹络的⽅式访问互联⽹ 另⼀⽅⾯:移动互联⽹还产⽣了⼤量的新型应⽤,这些应⽤与终端的可移动、可定位和随⾝携带等特性相结合,为⽤户提供个性化的,位置相关的服务 7.我们的参考定义移动互联⽹是指以各种类型的移动终端作为接⼊设备,使⽤各种移动⽹络作为接⼊⽹络,从⽽实现包括传统移动通信、传统互联⽹及其各种融合创新服务的新型业务模式。
移动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白皮书
移动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白皮书1.引言随着移动5G技术的推进和应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移动5G的高速、低时延和大连接性使得工业互联网在智能制造、物联网等领域拥有了更广阔的应用场景。
本白皮书将重点探讨移动5G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及其对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作用。
2.移动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2.1智能制造移动5G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移动5G的高速和低时延可以支持智能制造中的大规模数据采集和实时分析,提高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控制效率。
其次,移动5G的大连接性可以实现智能设备之间的高效协作,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
此外,移动5G还可以支持远程操作和维护,实现远程诊断和远程维修。
2.2物联网移动5G的大连接性和低时延使得物联网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更加丰富多样。
通过移动5G技术,物联网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实时数据交互和协同工作。
例如,在物流领域,移动5G可以实现货物追踪和管理,提高物流效率和减少损失。
在农业领域,移动5G可以实现大规模的远程农田监控和设备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程度和农作物的产量。
2.3能源管理移动5G技术可以为能源管理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移动5G的高速和低时延,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能源消耗的实时监测和分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能源浪费。
移动5G还可以实现智能电网和智能能源管理系统之间的实时数据交互,提高能源设备的协同工作和能源供需的平衡。
2.4交通运输移动5G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通过移动5G的大连接性和低时延,交通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城市交通,在交通拥堵和安全监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移动5G还可以为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系统提供更强大的支持,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
3.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移动5G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不仅可以改善企业内部的生产效率,还可以推动整个工业转型升级。
首先,移动5G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
移动互联网市场价值开发不足1%
Communicatio ns World Weekly移动互联网市场价值本刊记者|梁辰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64.4亿元,同比增长43.4%,环比增长23.0%。
开发不足1%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完成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1)》。
白皮书中称,移动互联网正在开辟信息通信业发展的新时代。
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64.4亿元,同比增长43.4%,环比增长23.0%。
移动互联网的市场格局基本稳定,在电信运营商对计费通道治理结束后,移动增值市场整体复苏。
业务趋势:平民化移动互联网业务是以移植互联网业务为起点,在近年来成长并逐步展现出了其较为鲜明的自身特色。
腾讯3G 产品部总经理冼文佟认为,相较以往,当前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种类丰富多样,各大应用市场的繁荣发展也体现了行业应用的丰富趋势。
而随着市场与产业环境的变化,更多的力量进入移动互联网,使整个产业链更加完善。
此外,应用的实用性增强,更加贴近用户的生活。
作为一个有着11年创业经验的创业者,在千尺无限CEO 冯文杰的眼中,目前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一个最主要的趋势就是平民化。
他认为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即控制行业发展的主要决定者由电信运营商转变为互联网中的强势企业,以及更多的人加入了移动互联网创业队伍。
不过,随着大量人力和资源涌入移动互联网市场,也有不少业内人士对目前虚浮的市场产生了担忧,认为这种看似蓬勃的发展很可能并没有足够的支撑。
创新工场软件工程师罗兆波表示,假如这个市场真的发展成为一个泡沫的话,那么戳破这个泡沫的将是外部因素,而不是其自身。
行业或面临重新洗牌时下很多人的手机中都有这样一个应用,他们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按下“签到”键,同时分享到自己的社交网站或微博平台,有时候还会获得虚拟徽章或者打折优惠等。
这是一种基于位置的移动服务,通过电信运营商的通信网络或外部定位的方式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在GIS 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服务。
2024年移动互联网白皮书
一、前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2024年会出现更加发达的移动互联
网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移动互联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让他们随时随地想要什么就可以获得什么,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日常需求,
从而增强用户体验。
本白皮书将详细介绍移动互联网在2024年发展的趋势。
二、移动互联网技术
1、5G无线网络
2024年,5G无线网络将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基础,提供更大
的带宽、更快的网络速度、更安全的信息传输以及更低的延迟等功能。
2、智能语音技术
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可以让用户更轻松的与智能设备进行交流,具有中
文语音识别、国际语音识别等功能,以及更友好的用户体验,处理复杂的
任务,可以为智能家居、智能安全和社交、电子商务等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3、虚拟现实技术
2024年,虚拟现实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
有趣的体验。
它支持多种形式的虚拟现实体验,更好地满足移动互联网的
消费者需求,可以更加有效地推动消费者行为,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满意度。
4、跨屏技术
2024年,跨屏技术将获得进一步发展。
2019年下半年信息系统监理师真题+答案解析(上午选择+下午案例完整版)全国计算机软考
1、信息系统工程是指信息化过程中的()、信息资源系统、信息应用系统的新建、升级、改造和运行维护。
A. 信息存储系统B. 信息网络系统C. 信息分发系统D. 信息安全系统答案:B2、信息系统通过验收,正式移交给用户以后,就进入运维。
要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系统维护是不可缺少的工作。
软件维护一般可分为3种类型:纠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
A. 测试性维护B. 支援性维护C. 完善性维护D. 安全性维护答案:C3、软件生存周期一般划分为六个阶段,包括软件项目计划、()、软件设计、程序编码、软件测试以及运行维护。
A. 需求分析B. 招投标C. 风险分析和定义D. 项目绩效评估答案:A4、2017年7月8日,《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提出要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体系。
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部署要以()为核心,以数据和硬件为基础,以提升感知识别、知识计算、认知推理、运动执行、人机交互能力为重点,形成开放兼容、稳定成熟的技术体系。
A. 智能B. 算法C. 知识D. 安全答案:B5、()系统深入研究人类大脑神经系统的机能,模拟人类大脑思维控制的功能,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对复杂不确定性系统进行控制。
A. 自动控制B. 人工控制C. 智能控制D. 模糊控制答案:C6、()是充分利用数据标签引导数据包在开放的通信网络上进行高速、高效传输的广域网传输技术。
A. TCP/IPB. QoSC. MPLSD. RFID答案:C: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是目前网络界最流行的一种广域网络技术。
它是继IP技术以来的新一代广域网传输技术。
MPLS充分利用数据标签引导数据包在开放的通信网络上进行高速、高效传输。
通过在一个无连接的网络中引入连接模式,从而减小网络复杂性,并能兼容现有各种主流网络技术,大大降低了网络成本。
7、按照网络覆盖的区域,网络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其中不包括()。
A. 局域网B. 城域网C. 互联网D. 广域网答案:C:按照网络覆盖的区域,网络主要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三种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是移动互联实验室根据工信 部研究院发布的成果编写,仅供内部参考。
学习园地: /c/minternet/Forum
QQ 群:80309993
5.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状况
• 对比来看,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在总体上仍然处于产业的初步形成阶 段,产业形态、格局还不是非常清晰。在关键的终端操作系统、终端 核心芯片、移动Web 技术方面基本处于追随状态。
中国电信的“天翼工厂”模式
23
2010 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状况
运营商加快向移动互联网转型
• 三大运营商都把移动互联网作为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不仅以最快 的时间全部开设了应用商店,而且面向典型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应用构 建了平台级的产品和运营基地
1. 移动互联网的内涵和要素
• • 移动互联网是以移动网络作为接入网络的互联网及服务。 移动互联网包括三个要素:移动终端、移动网络和应用服务。
3
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创新关键
• 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创新关键是如何将移动通信的网络能力与互联网的 网络与应用能力进行聚合,从而创新出适合移动终端的互联网业务
4
移动互联网技术体系
移动智能终端软件 平台
•操作系统是终端软件 平台体系的核心 •开放已成为移动智能 终端操作系统发展的 主旋律 •各产业巨头对闭源与 开源发展模式的选择 有所不同 •在运行效率和开发效 率方面,各产业巨头 在应用技术选择方面 侧重点各有不同 •在过去的一年里移动 智能终端操作系统领 域全球格局剧烈变动 •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 统成为与网络与信息 安全、用户隐私安全 关联的最重要平台
10
移动互联网推动移动终端跨越式发展
• 移动互联网推动了移动终端产业跨越式发展,终端能力、形态、与服 务的关系都发生巨大变化。
终端系统软件、 硬件适配成本 大幅度降低
移动互联网的 跨界融合还诞 生了新的终端 类型
移动互联网实 现了远远超过 PC的增长速度
应用商店和网 络应用服务成 为终端的必备 要素
17
移动互联网业务模式的更替
• 长期以来,以移动网络为中心的“封闭花园”模式是移动通信增值业 务的主导模式。
– “封闭花园”模式在以运营商为主导的市场环境中存在其合理性,但同 时也面临着应用种类少、用户体验差、受信任度低等诸多问题。 – 以苹果、谷歌公司应用程序商店的爆炸性成长为代表,形成了当前以终 端和互联网为中心、基于接口开放和开发者广泛参与的业务模式(即 “应用商店模式”)。
13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目录
目录1 目录2 目录3 目录4 目录5 目录6
14
移动互联网的内涵和体系 移动互联网给信息通信业带来的影响与变革 全球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与格局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模式解析 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状况 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全球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与格局
• 虽然全球移动互联网已处于爆发性发展阶段,但其发展方向、产业规 则尚未最终形成,国际格局仍然在不断变幻,我国仍存在创新突破的 巨大空间和时间窗口。
• 当前移动互联网业务和技术的发展,其主要涵盖六大技术产业领域
5
移动互联网主流软件平台架构体系
6
移动互联网终端硬件平台体系
• 基带芯片实现了传统手机最核心的通信信号处理功能,相当于传统手 机的CPU,与嵌入式软件紧密关联。
AP+基带芯片架构
7
多核基带芯片架构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目录
目录1 目录2 目录3 目录4 目录5 目录6
•
我们认为移动互联网网络应用与终端软件平台的深度耦合是这种模式 变革的深层原因。
– PC 时代终端软件平台和硬件平台的耦合是关键,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终端 软件平台和网络应用服务的耦合成为业界的焦点。 – 终端软件平台与网络应用服务的深度耦合是指终端软件平台厂商对终端 应用的排他性深度定制,这种耦合是产业行为,而不完全源于技术原因。
移动网络平台 • 无线资源急剧消 耗加速运营商的 网络升级 • 电信企业以网络 开放为契机,探 索构建自身的开 放创新体系
移动应用服务平台 • 从目前的发展格 局来看,应用服 务偏好与固定互 联网类似 • 典型的互联网业 务移师移动互联 网,也成为主流 之一 • 手机上的应用程 序正在与浏览器 平分移动互联网 的服务界面 • 电信运营企业积 极涉足应用服务 领域
几乎所有的移 动终端硬件都 被推入加速创 新通道
11
改变了人们生活、学习甚至工作的方式
• 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生活、学习甚至工作的方式,这可以从多个方 面获得证实:
– 从人与终端的交互方式(如多点触摸)到终端对环境的感知能力(远远 超过PC的多样化传感能力) – 从数十万个满足长尾需求的应用程序到能力飞跃提升的智能终端和平板 电脑 – 从人与人之间的基本通信(移动VoIP、即时消息)到基于社交网络的信 息流动(如微博)
• •
移动互联网带来全方位的变革与冲击,并逐步从个人和家庭延伸到商 业计算领域。 由于移动终端的普及率远高于PC,因此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大大加 快整个社会、特别是边远乡村的信息化进程。
12
移动互联网给信息通信业带来变革
• 具体对信息通信业来说,可以从两个维度上来看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模 式变革:
– 服务业发展模式变革。应用商店模式取代I-Mode和移动梦网模式成为主 导业务模式。 – 制造业发展模式变革。服务与终端(软件)制造一体化,应用商店、网络应 用服务成为智能终端的必备要素。
9
移动互联网让移动通信发生颠覆性变化
• 移动互联网让移动通信产业发生颠覆性变化,基本的业务模式、商业 模式和资源发展模式受到巨大冲击。
应用商店模式主导
移动话音受到破坏
网络流量爆炸增长
以I-Mode和移动梦 网为代表、以移动网 络为中心的封闭花园 模式被颠覆和超越, 电信运营商在通信领 域仅存的贴近用户和 理解用户感知的优势 被颠覆,在新一轮的 浪潮中逐渐被边缘化
18
移动互联网新技术和新模式崭露头角
• 下一代Web 技术HTML5 与云计算技术的兴起为构建更加开放的新型 生态系统奠定了技术基础,跨终端平台通用应用技术与在线服务模式 逐渐成为当前业界探索的焦点。
19
谷歌开创了比以往更开放的生态系统
• 在应用方面,谷歌以免费、开放、开源的Android平台为支点,意图 定位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服务巨头。
移动运营商的命脉业 务移动话音正在受到 破坏性创新威胁—— 移动终端的融合性让 移动VoIP、移动即 时消息与互联网服务 融为一体,替代移动 通信业务,原有商业 模式受到巨大冲击
移动互联网带动了移 动网络流量的爆炸性 增长,导致无线网络 资源加速消耗和服务 质量的急剧下降。无 线资源稀缺性和无线 环境突变性导致的带 宽资源矛盾更加尖锐 和长远。
2011年移动互联网白皮书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2011年5月发布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目录
目录1 目录2 目录3 目录4 目录5 目录6
2
移动互联网的内涵和体系 移动互联网给信息通信业带来的影响与变革 全球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与格局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模式解析 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状况 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5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目录
目录1 目录2 目录3 目录4 目录5 目录6
16
移动互联网的内涵和体系 移动互联网给信息通信业带来的影响与变革 全球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与格局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模式解析 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状况 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4.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模式解析
• • • • 纵观全球移动互联网发展,移动互联网给整个产业带来的变化可以归 结为模式的变革 模式的变革可以从业务模式和生态组织模式两个层面去诠释。 业务模式特别是应用商店模式给业务开发、组织、提供带来的变化显 而易见,但移动互联网其实更深刻的影响了产业生态的组织模式 在移动互联网带来空前融合的背景下,服务与制造的一体化让若干产 业巨头成为终端软件、硬件、服务、内容等全产业链的整合者和主导 者,产业生态的组织模式发生重要变化。
– – – – – – – – 全球第一的移动用户、网络规模 全球第一的互联网用户与庞大的业务量 全球第一的终端产能 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互联网企业 实力强劲的移动网络设备制造商 排名前列的网络运营商 数量众多、具有相当经验和能力的SP ……
26
移动互联网发展面临的挑战
• 我国自主创新的终端软件平台还没有获得足够的市场规模,终端硬件 平台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显著,海量用户规模、内容信息资源和设备 产能尚未形成合力,整体上国际话语权仍然不强,呈现不进则退、缓 进亦退的局面。
8
移动互联网的内涵和体系 移动互联网给信息通信业带来的影响与变革 全球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与格局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模式解析 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状况 我动互联网让互联网进入新周期
• 移动互联网目前已经成为信息产业当中发展最快、竞争最激烈、创新 最活跃的领域,并给信息产业中的主要领域带来巨大的影响。
20
产业架构发展的一般规律示意图
• 在互联网和终端成为主要业务创新平台的背景下,终端操作系统决定 了业务入口、业务开发标准、开发者阵营、硬件适配,能够直接影响 网络和信息安全。
21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目录
目录1 目录2 目录3 目录4 目录5 目录6
22
移动互联网的内涵和体系 移动互联网给信息通信业带来的影响与变革 全球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与格局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模式解析 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状况 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4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目录
目录1 目录2 目录3 目录4 目录5 目录6
25
移动互联网的内涵和体系 移动互联网给信息通信业带来的影响与变革 全球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与格局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模式解析 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状况 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