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操作细则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根据教育局下发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的精神,结合我校小学教育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组长:副组长:组员:各中队辅导员二、评价操作程序根据区《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进行四个方面的评价。
1、学生自评(1)根据本人平时表现,结合学生报告手册要求写出自评报告,学生本人确定自评等级。
(2)提供个人实证材料:提供相关的实证材料。
包括小学阶段任职情况、参加活动、获奖情况等(3)将学生个人自评报告和个人实证资料统计表在班级进行公示。
2、学生互评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根据被评价学生平时表现、学生本人的自评陈述以及所提供的实证材料,进行民主评议。
3、家长评价家长根据学生在家的表现,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各维度的相关要求,确定评价等级。
4、班级评价小组评价在学生自评、互评和家长评价的基础上,班级评价小组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给出评价等级。
(五)总评及整理阶段将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小组评价及总评的等级评价结果进行整合。
四、相关要求(一)成立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成立由校长、教师和家长代表组成的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并通过培训明确职责。
制定本校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
(二)成立由班主任、科任教师代表组成的班级评价小组小组成员不少于3人。
学校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通过培训明确职责。
了解评价的意义、原则和操作方法。
力求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公平。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评价目标通过评价改革,贯彻新课改的育人理念,促进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评价原则1、发展性原则。
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成长,正确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推荐5篇]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推荐5篇]第一篇: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改革,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其具体内容如下:一、评价目的: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切实落实课程计划,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有效地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推进小学素质教育。
二、评价依据:新《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各学科《课程标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小学)》、《小学管理规程》,以及上级有关教育的政策法规。
三、评价内容:评价的主要内容是:以评价学生基础学力为主的学科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和以评价非学科素质(体质、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实践、研究、创新、发明等)为主的综合素质评价。
四、评价对象:学校全体小学生。
五、评价方法:(一)学科基础学力评价方法学科基础学力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
1.过程性评价每学期期末之前,根据各学科教学内容和特点,分学科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形成的技能进行测评。
各学科测评的主要内容为:语文:测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普通话等方面的能力。
数学:测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英语:测评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听读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成果,以及学习的自主性等。
科学:测评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探究精神、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实验、制作、观察、交流与合作等。
综合:测评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即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爱心、责任心、行为习惯、个性品质等。
文体:测评学生视唱、音乐欣赏等方面的能力。
测评学生的美术素养,如对名词、术语的理解,并能利用名词、术语和基本的美术语言对艺术作品作简单的评述;理解美术文化;感受美术创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测评学生的体能、体质、健康意识方面的能力。
实践技能:评价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
2024年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
2024年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一、背景综合素质评定是对学生在课内外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全面评估,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为了促进小学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制定2024年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综合素质水平。
二、目标1. 建立科学公正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业能力、素质发展等方面。
2. 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3. 引导教师以科学、客观的评价方式指导学生的学习,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需求。
三、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业特长、身心健康、品德发展等五个方面。
1. 学习成绩:评估学生在各学科的学习成绩,包括考试成绩、作业成绩等。
采用百分制评分,具体评分标准由学校根据教学计划制定,并向学生和家长公示。
2. 学习能力: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
通过考试、作业以及其他形式的评价来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
3. 学业特长:评估学生在学业方面的特长和兴趣,包括科学实验、数学建模、英语演讲等。
通过竞赛、展示、作品评比等形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业特长。
4. 身心健康:评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包括身体素质、体育活动参与情况、心理调适等。
通过体测、体育活动记录、心理测评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
5. 品德发展:评估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等方面。
通过班级评议、社会实践记录、学生自评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品德发展情况。
四、评价方式与权重分配1. 学习成绩的权重占30%,包括各学科成绩的百分比、考试完成情况等。
2. 学习能力的权重占20%,包括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
3. 学业特长的权重占20%,包括学生在学科竞赛、学术科研、课外活动等方面的表现。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已逐渐成为衡量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标准。
本方案旨在明确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目标、原则和方法,并提供具体的实施细则,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素质优良的小学生。
二、目标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目标是: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文体活动能力、心理健康水平等各项素质,准确反映学生的综合发展水平,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提供有效指导。
三、原则1.全面性原则:评定内容要涵盖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方面面,不仅仅包括学术成绩,还要注意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等。
2.客观性原则:评定要客观公正,避免主观臆断和人云亦云。
3.科学性原则:评定要基于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通过合理的评价方法来获得准确的评定结果。
4.个性化原则: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避免一刀切的评价模式。
四、方法1.定期考查:通过期中、期末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2.日常表现评价:综合考虑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外活动参与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3.实践能力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项目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4.社会适应能力评价:综合考察学生与他人的相处、沟通交流、组织协调等社会适应能力。
5.文体活动能力评价:评价学生在体育、音乐、美术等文体活动中的表现和成绩。
6.心理健康水平评价:通过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试和情绪管理能力等来评价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五、实施细则1.建立学生档案:每个学生建立一份档案,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成绩、日常表现、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文体活动能力等内容。
2.规范评价流程:评价工作要按照年级统一安排,采取统一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可比性。
3.多元化评价方法:评价要兼顾定期考查和日常表现,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采取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4.家长参与评价: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鼓励家长参与评价工作,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2024年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
2024年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____年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一、背景和目标为了全面提高小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优秀人才,特制定本综合素质评定方案及实施细则。
通过综合素质评定,旨在评估小学学生的学业水平、科学素养、文化艺术素质、体质健康素质以及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并为学生发展和学校教育提供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
二、评价内容1. 学业水平评价学业水平评价主要围绕小学各学科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运用能力进行评价,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主要学科。
2. 科学素养评价科学素养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对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3. 文化艺术素质评价文化艺术素质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在音乐、美术、体育等艺术领域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审美能力。
4. 体质健康素质评价体质健康素质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体能水平、身体健康情况以及体育积极参与度。
5. 社会责任感评价社会责任感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公民素养、社会参与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环境保护意识。
三、评价方式1. 综合评价方式综合评价方式将采用定期考试和综合测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定期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综合测评主要包括平时表现、课堂参与、小组活动等各方面的评价。
2. 主观评价方式主观评价方式将采用教师评价、同学互评、家长评价等方式进行。
教师评价主要参考学生的平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参与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同学互评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班级合作等方式进行互评;家长评价主要通过家校联系册、家长会等方式进行评价。
四、评价指标和标准1. 学业水平评价指标和标准学业水平评价将根据学科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通过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知识掌握程度、运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
评价标准将根据学科的特点和教学要求进行制定,以实现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2. 科学素养评价指标和标准科学素养评价将通过实验探究、科学项目设计等方式进行评价。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操作细则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操作细则一、综合素质评价的背景和意义综合素质评价是指对小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包括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学习方法、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等各方面。
综合素质评价旨在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不仅是关注学科知识的掌握。
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在于:1.关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评价强调小学生的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而不仅是关注他们的学科成绩。
这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全面性,促进他们的全人发展。
2.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力:综合素质评价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促进小学生的自主发展:综合素质评价鼓励小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从而实现个性化的教育。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原则1.全面性原则:综合素质评价应该全面考核小学生的认知、情感、能力等各方面,不仅仅关注学科知识。
2.客观性原则:综合素质评价应该客观、科学,避免主观性的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性。
3.动态性原则:综合素质评价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及时调整评价指标和方法,根据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4.多元性原则:综合素质评价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和工具,包括观察、访谈、问卷调查、文化活动记录等,全面了解小学生的素质发展情况。
三、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细则1.确定评价指标:根据小学生的年级和发展阶段,确定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包括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学习方法、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等各方面。
评价指标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具体化为具体的表现行为。
2.设计评价工具:根据评价指标,设计相应的评价工具,包括观察记录表、访谈提纲、问卷调查表等。
评价工具应该简明易懂,方便实施。
3.收集评价数据: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数据。
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注意保护小学生的隐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4.分析评价数据:根据收集到的评价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
2024年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
2024年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全面促进小学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的目的是明确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要求和程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第二章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第三条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第四条认知能力评价主要包括学科知识掌握程度、学科思维能力、学科方法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第五条创新能力评价主要包括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表达等方面的评价。
第六条协作能力评价主要包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沟通合作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第七条实践能力评价主要包括动手实践能力、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实践成果展示等方面的评价。
第八条表达能力评价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综合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第九条审美能力评价主要包括艺术鉴赏能力、审美表现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第三章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第十条综合素质评价要求针对学生的特长和兴趣进行评价,注重发掘学生的潜力和特长。
第十一条综合素质评价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评价。
第十二条综合素质评价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表现出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能力。
第十三条综合素质评价要求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实际操作。
第十四条综合素质评价要求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允许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
第四章综合素质评价的程序第十五条综合素质评价应定期进行,每学期至少一次。
第十六条综合素质评价主要由学校进行,评价内容和标准由教师根据学校要求制定。
第十七条综合素质评价要采取多维度的评价方法,包括观察记录、测评测试、小组讨论、个人陈述等。
第十八条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注重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进一步的发展。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_细则_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精神,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素质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和全面性;通过公正、客观、科学的评价,引导广大小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诸方面协调发展,结合我校课程改革以及学生评价改革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本着“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原则,我校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发展的多元化评价。
淡化甄别与选拔,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
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功能。
通过评价,让每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把握优势,增强自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评价原则1.导向性原则评价应坚持素质教育的正确方向,引导学校正确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从德、智、体等诸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2.全面性原则学生综合素质评定,要有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着眼于全面性,反映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发展性原则评价要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评价中既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应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注重评价的过程,使多元评价更进一步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激励学生健康成长.4.多元化原则评价内容应体现多元,即从过去过分重视学业成绩转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及兴趣特长表现等多方面得到综合发展。
其中科学文化素质及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4篇)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的一种评价方式,可以从知识、能力、品德、态度和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实施细则如下:1. 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方法与策略、学习态度与习惯、品德与道德素质、健康与安全意识、艺术与体育特长、社会实践与公益活动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2. 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分为定期评价和综合评价两种。
定期评价包括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的评价,综合评价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外活动参与情况、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评价。
3. 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制定,包括成绩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两个方面。
成绩评价主要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综合素质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社会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4. 评价工具:评价工具包括考试、问卷调查、观察记录等多种形式。
考试可以包括笔试和口试,问卷调查可以收集学生和家长对学生的评价意见,观察记录可以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记录和评价。
5. 评价周期:评价周期一般为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
定期评价一般在学期末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在学期中不同时期进行,形成全年的综合评价结果。
6. 评价结果的运用:评价结果可以用于学生的学业指导、班级和个人的综合评优、评先评奖等方面。
学生可以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自我改进和自我发展,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教学调整和教育指导。
7. 评价公示与反馈:学校可以通过公示评价结果的方式,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开评价结果。
同时,还可以通过家长会、班级会等形式向家长和学生反馈评价结果,并与家长和学生进行交流。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2)包括以下内容:1.评价目标:明确评价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包括智育、体育、美育、劳动与生活技能等方面。
2.评价内容:评价内容要涵盖学生学习成绩、品德表现、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多个维度。
3.评价方法: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包括考试成绩、平时表现、个性特长、综合实践活动等进行评价。
2024年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三篇)
2024年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根据教育部《____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____》精神,结合我镇小学教育的实际,特制定如下细则: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思想是:按照整体构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要求,与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衔接,以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合作交流与探索实践、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以学校评价为主体,以专业支撑与制度建设为保障,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在综合素质评价中要坚持如下原则:(一)导向性原则。
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和导向功能,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制度等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发现发展潜能;有利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行为;有利于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二)发展性原则。
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既要看到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更要发现潜在的发展可能性;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三)可行性原则。
制定的评价实施方案、实施方法力求灵活、简便易行,避免繁琐和形式化。
(四)客观性原则。
积极探索科学的方法,力求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公正。
二、评价内容与方法小学生素质教育综合评价即“目标+等级+特长+评语”的综合评价。
小目标的确定使学生养成扬长避短,养成奋发向上的好习惯;等级评价和延缓评价,是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特长评价发展了学生兴趣和特长;综合评语采用“优点+鼓励+希望”的基本模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实践证明,实施小学生素质教育综合评价,促进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使每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操作细则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操作细则一、指导思想:小学生质量综合的实施是一次通过建立一整套比较科学、全面的评价标准体系和评价方法,促进小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革的实施。
正确地实施小学生质量综合评价,有利于干部教师更新观念,有利于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的结合,有利于小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是由应试教育向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
二、综合质量评价的具体措施:(一)思想品德评价与教育活动相结合教育活动是学校实施教育的重要载体。
它贯穿于学校育人活动始终。
思想品德评价必须与教育活动相结合。
1、思想品德评价标准是开展教育活动的依据。
(1)要为学习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礼仪常规》、《校规》、《校训》等教育活动相结合。
(2)要与传统节日相结合,如:三月五日“学雷锋”,三月八日“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进行兴趣特长关心集体的教育)“七一”党的生日(进行热爱党、尊敬国旗,热爱祖国教育)等。
(3)要与学校的各项传统教育活动相结合。
如:“五自教育”、“争做先进集体教育”、“小能手展示教育”等。
(4)与主题班队会相结合,针对班级品德发展的弱项精心设计活动,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使之向着评价目标发展。
2、操作方法:首先复习评价方法,接着可让教师引导学生简单议论,近期学校中班级所开展的活动,进行评价标准相对照工作,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评价,最后集中进行小组、集体评价。
在教师、同学、家长,本人的综合评价中,得出全面、客观的结果,为每个学生指出努力方向,从而提高评价实效。
(二)如何开展知识能力评价1、知识能力评价做好几个结合(1)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A:诊断性评价,指开学初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运用多种形式对学生上一学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全面了解,进行情况分析,指出主要成绩和不足,把分析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知识能力掌握的现状,并对自己制定小目标,师生共同的增设学习质量而努力。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以下为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的内容:1.目标与原则:a. 综合素质评价是根据国家课程改革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旨在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目标。
b. 综合素质评价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c. 综合素质评价要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2.评价内容:a. 学科知识水平:评价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b. 能力与素质发展: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
c. 个性发展:评价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
3.评价方式:a. 日常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外活动参与等方面进行评价。
b. 综合测试评价:定期进行综合测试,测试内容包括学科知识、能力和素质发展等。
c. 课程项目评价:针对个别课程项目,进行专项评价,如科学实验、艺术表演等。
d. 成果展示评价:学生可以通过展示作品、口头报告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4.评价标准:a. 设定具体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等级,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评价。
b. 评价指标要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发展。
c. 评价等级要符合学科教学大纲和综合素质发展目标的要求。
5.评价结果与应用:a. 评价结果要向学生和家长及时反馈,帮助他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动态。
b. 评价结果要用于教学改进和课程调整,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c. 评价结果要用于学校和教育部门的综合学情分析和政策制定。
6.评价管理:a. 学校要建立完善的评价管理体系,包括评价组织、评价标准、评价工具、评价记录等。
b. 要加强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客观性,避免评价结果过于片面或主观。
7.评价与评定:a. 评价是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状况进行客观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b. 评定是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判断和排名的过程。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范文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范文一、评价目的和原则评价目的:综合素质评价旨在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小学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指导,促进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评价原则:公正、公平、科学、有效原则是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能力、态度、知识的有机结合。
二、评价内容和方法评价内容:1. 学业水平评价:评价学生的学科学习水平,包括各学科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践能力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包括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艺术素养评价:评价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包括音乐、美术、舞蹈和体育等方面的素养。
4. 劳动技能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际劳动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
评价方法:1. 阶段性评价:通过阶段性测试、作业、调研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实践能力、艺术素养和劳动技能进行评价。
2. 综合素质评价:通过观察、记录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合作能力、创新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3. 个性化评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特长,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力。
三、评价标准和分级规则评价标准:根据学科教学大纲和素质教育要求,确定学业水平、实践能力、艺术素养和劳动技能的评价标准,包括基本达标、进步、优秀、杰出等。
分级规则: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进行等级划分。
具体分级规则如下:1. 学业水平评价:- 基本达标: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完成教学要求的学习任务。
- 进步:在学科学习中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能够独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 优秀:在学科学习中表现突出,能够独立解决较复杂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
- 杰出:在学科学习中表现卓越,能够独立解决复杂的问题,具有较高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
2. 综合素质评价:- 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完成作业,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完整版)初级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细则
(完整版)初级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细则初级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细则(完整版)一、评价目的为了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初级小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制定了本细则。
本细则将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包括研究成绩、思维与创新能力、身心健康、社会交往、实践能力等。
二、评价内容1. 研究成绩研究成绩是评价学生研究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要求,将学生的研究成绩作为评价的一部分,包括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
研究成绩反映了学生的研究态度、研究方法和研究效果。
2. 思维与创新能力思维与创新能力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之一。
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学生的思维活动、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此外,学生参与科学实验、数学建模、辩论赛等活动,也可以作为评价思维与创新能力的依据。
3. 身心健康身心健康是评价学生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校将定期组织身体素质测试,评价学生的体能状况。
此外,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应该受到重视,学校将举办心理教育课程,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及时提供帮助。
4. 社会交往社会交往能力是孩子在小学阶段必须培养的素质之一。
评价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指标包括:与同学、老师的相处情况、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解决冲突的方式等。
5. 实践能力实践能力评价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际操作能力。
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参考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实验操作能力、课堂实践活动等。
三、评价方法1. 统一评价标准学校将明确统一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的公平、客观。
评价标准将根据学生的年级、学科特点等因素进行细致区分,充分评价学生成绩、能力和发展水平。
2. 多种评价方式学校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综合活动的评价等。
这样能够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
3. 家长参与评价学校将鼓励家长积极参与评价过程。
通过家长的反馈、观察记录等方式,学校将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下的表现,准确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一、引言综合素质评定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量化评估,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以外的其他能力的重要依据。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完善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制定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
二、综合素质评定内容1.学业水平评定:以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为主要依据,采用等级评定方式,具体包括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2.身心健康评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评定,考察学生的体育锻炼、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表现,以优秀、良好、一般、差等级进行评定。
3.实践能力评定: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包括参与社会实践、科学实验、艺术创作等方面的表现,采用等级评定方式,具体包括优秀、良好、一般、差等级。
4.团队合作评定:评价学生在集体活动、团队合作和交流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协作、沟通能力、领导才能等方面,采用等级评定方式,具体包括优秀、良好、一般、差等级。
三、评定方式及标准1.评定方式:综合素质评定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法,包括定期考试、课堂表现、综合测试、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评定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准确性。
2.评定标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育目标,制定评定标准,并详细说明每个等级的评价要点,确保评定结果符合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个体差异。
四、评定程序及流程1.评定程序:评定分为学期评定和年度评定两个层次,学期评定主要以学业水平评定为主,结合其他素质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年度评定主要以全年各项素质的表现进行评定,并形成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报告。
2.评定流程:学期评定和年度评定均需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进行评估,记录学生的表现;学期末进行总结评定,形成学期评定报告;年度评定由班主任负责,结合学生档案资料和教师综合评价,形成年度评定报告,并与家长进行沟通。
五、结果运用及报告1.结果运用: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结果作为学校重要的决策依据,用于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调整教学策略、开展特色活动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模版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模版一、综合素质评价的背景和目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综合素质评价逐渐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原则和方法1. 全面性原则综合素质评价应从学生的学业水平、品德修养、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评价,不偏重某一方面,全面展示学生的发展情况。
2. 客观性原则评价应根据严格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进行,避免主观性评价,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
3. 个性化原则综合素质评价应注重发现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指导。
4. 可操作性原则综合素质评价应注重可操作性,评价指标明确、评价方法简明易操作,便于教师实施和学生理解。
三、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和指标体系1. 学业水平评价学业水平评价是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评价。
评价指标包括考试成绩、日常作业表现、学习笔记等。
2. 品德修养评价品德修养评价是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包括道德行为、社会交往、情绪管理、责任意识等方面的评价。
评价指标包括课堂表现、班级活动参与度、诚实守信、团队合作等。
3. 实践能力评价实践能力评价是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包括实践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实践创新等方面的评价。
评价指标包括实验报告、手工制作作品、实际操作成果等。
4. 创新思维评价创新思维评价是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包括创造力、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评价指标包括创意作品、解题过程、创新思维方法等。
四、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方法和流程1. 评价方法综合素质评价可以综合运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方法,包括考试评价、观察评价、访谈评价、作品评价等。
2. 评价流程综合素质评价分为定期评价和日常评价两种形式。
定期评价一般在学期末进行,具体包括小测验、学生成绩汇总、学习总结等评价活动。
小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评价细则
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评价细则一、学习方面(一)上课要求1.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敢于向老师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学习具有主动性,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活动,不做旁观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按时到校,有事向老师请假并说明原因。
4.带好每天的学习用品,包括课本、文具等。
(二)作业要求1.作业应该做到整洁,书写工整,规范自己的字体,做到横平竖直。
2.作业应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不按时交作业或不带作业的同学每次扣1分;不合格的根据情况重做或改正错处,直到合格为止。
3.每天至少读20分钟的书,并摘抄优美句词。
每个月评一次“读书之星”,被评为“读书之星”的加2分。
4.老师布置的口头作业及查资料的作业也在考核范围之内。
(三)参加实践活动要求1.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能力,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知识。
2.鼓励根据各学科的学科特点进行发明创作,根据实际情况加分。
二、纪律方面(一)课堂纪律1.预备铃响之后,必须马上在座位上端正做好,等待老师上课,不许大声喧哗,更不许在座位间跑动,违者减1分。
2.不做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情,不影响他人学习,尊重老师的劳动。
3.对回答问题出现错误的同学不嬉笑、不嘲讽,违者减1分。
(二)课间纪律1.下课铃响之后,不允许在教室内嬉笑打闹,不允许大声喧哗,提倡去室外活动。
违者减1分。
2.在楼道内要按右侧通行,不停留、不喧哗、不追逐;见到老师要让老师先行;绝不允许在楼道内进行体育活动。
违者视情节轻重减1—3分。
3.课间活动不做危险游戏,不妨碍他人的正常活动。
违者视情节轻重减1—3分。
(三)间操、放学1.周一升旗时一律穿校服、戴校徽;按升旗仪式要求行注目礼。
2.做操要规范、用力,不敷衍、不应付。
3.站队整齐迅速,听从体育委员的指挥,走路步伐坚定有力,保持队形整齐。
4.放学一律要站好队走出校门,中途不得私自离开队伍。
(四)校外纪律1.爱护公共设施,保护环境,不践踏草坪,不折损树木。
2.遵守公共秩序,注意防火、防盗,注意保护人身安全。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低年级)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低年级)一、道德素养(立志章)爱国爱乡1.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3★、认识国旗、国徽,会唱国歌,按时参加升旗仪式,行礼规范,认真听国旗下讲话。
2★、认识国旗、国徽,会唱国歌,按时参加升旗仪式,尚能遵守升旗仪式中的行礼规范。
1★、认识国旗、国徽、会唱国歌,能参加升旗仪式,偶有表现不好的行为,经指出能及时改正。
2.热爱家乡3★、热爱家乡,了解家乡建设和发展的一些大事件。
2★、热爱家乡,对家乡建设和发展情况有了解。
1★、热爱家乡。
3.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3★、爱祖国,学会看报,初步培养收听、收看新闻的习惯,关心国家大事。
2★、爱祖国,有时能看报、收听、收看新闻,知道一些国家大事。
1★、爱祖国,偶尔有看报、收听、收看新闻,知道一些国家大事。
诚信礼貌4.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对人有礼貌3★、孝敬父母,对人有礼貌,能虚心接受师长的教导。
2★、孝敬父母,会用礼貌用语;偶有任性,但能及时认识并改正。
1★、孝敬父母,会用礼貌用语,尚能接受父母、师长的教导,有错误能改正。
5.团结友爱、乐于助人3★、尊重同学,礼让他人,能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人。
2★、尊重同学,能礼让他人,较能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人。
1★、能与同学友好相处,尚能礼让他人。
6.诚实不说谎3★、诚实,不说谎话。
2★、有了错误能承认,做了错事能改正。
1★、有了错误能承认,经批评教育能改正。
自尊自律7.珍爱生命,学会自我保护。
3★、注意安全,不做危险的事,了解一些安全小常识。
2★、注意安全,不做危险的事,知道一些安全小常识。
1★、注意安全,不做危险的事。
8.遵规守纪3★、自觉遵守《小学生守则》、《行为规范》及学校的规章制度。
2★、尚能遵守《小学生守则》、《行为规范》及学校的规章制度。
1★、偶尔违反规定,经教育能改正。
9.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3★、坚持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2★、自己能做的事情经常自己做。
1★、自己能做的事情尚能自己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操作细则一、指导思想:小学生质量综合的实施是一次通过建立一整套比较科学、全面的评价标准体系和评价方法,促进小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革的实施。
正确地实施小学生质量综合评价,有利于干部教师更新观念,有利于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的结合,有利于小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是由应试教育向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
二、综合质量评价的具体措施:(一)思想品德评价与教育活动相结合教育活动是学校实施教育的重要载体。
它贯穿于学校育人活动始终。
思想品德评价必须与教育活动相结合。
1、思想品德评价标准是开展教育活动的依据。
(1)要为学习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中小学礼仪常规》、《校规》、《校训》等教育活动相结合。
(2)要与传统节日相结合,如:三月五日“学雷锋”,三月八日“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进行兴趣特长关心集体的教育)“七一”党的生日(进行热爱党、尊敬国旗,热爱祖国教育)等。
(3)要与学校的各项传统教育活动相结合。
如:“五自教育”、“争做先进集体教育”、“小能手展示教育”等。
(4)与主题班队会相结合,针对班级品德发展的弱项精心设计活动,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使之向着评价目标发展。
2、操作方法:首先复习评价方法,接着可让教师引导学生简单议论,近期学校中班级所开展的活动,进行评价标准相对照工作,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评价,最后集中进行小组、集体评价。
在教师、同学、家长,本人的综合评价中,得出全面、客观的结果,为每个学生指出努力方向,从而提高评价实效。
(二)如何开展知识能力评价1、知识能力评价做好几个结合(1)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A:诊断性评价,指开学初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运用多种形式对学生上一学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全面了解,进行情况分析,指出主要成绩和不足,把分析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知识能力掌握的现状,并对自己制定小目标,师生共同的增设学习质量而努力。
B形成性评价是指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计划、方案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状况的评价,其目的就是及时反馈信息,以便及时强化、调节、矫正,使计划和方案不断得到完善达到预期目标。
C 总结性是指教学活动进行到一定阶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分析。
检查教学工作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并对评价对象做出鉴定性评价,以确定学生成绩和发展水平。
2、一般评价和重点评价相结合(1)教师安排:学科评价工作要有一定顺序,要依据学生的年级特点由浅入深,由粗到细,由表到里,从能够接受到乐于接受,到主动参评。
(2)学科评价的一般性要求做到一般的处理,充分发挥学生自评的优势,对于重点的评价要做到重点带一般的作用,重点评价的容是随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教学容的变化,及学校教学重点的转移而变化。
(3)对于学科重点评价的容教师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操作容具体,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树立实现目标的信心,明确努力方向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3、学生评价和广大教师参与相结合实施学生知识能力评价所有的任课教师都是组织者和实施者,每位教师都担负着全面育人的任务。
共同完成对学生知识能力评价的任务。
(1)广大任课教师要重视学生知识能力的形成性评价,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同时,抓好“两头”的学生,并以“点”来推动“面”的工作。
(2)在学科评价中广大教师要注意收集信息,积累资料,使学科评价更有实效性。
(3)形成评价网络,调整评价方案,对重点评价项目和一般评价项目的确定,集中评价的时间、频率、随机调整评价方案。
(4)各任课教师可适当调整教师的记分办法,使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并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学习方法结合起来。
4、知识能力评价和考试容方法改革相结合。
对学生知识技能方面的评价,从学习习惯,平时学习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相互关系中反映学生知识能力的全貌。
从而做出客观的切合实际的判断,真正促进学生发展与进步。
考试改革中需注意的问题(1)在容上:既要考察知识,又要考查多种能力,对学生既要考查在考卷上能够反映出来的质量,也要考查试卷上难以考查的质量(如:朗读、演讲、动手操作、创作等多种能力)。
(2)在方法上:既要重视期末成绩,又要重视平时学习成绩,改变一试卷定学生优劣的现象。
(3)与教学改革同步:在学习活动中,既要重视智力因素的发展,又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将学习习惯,上课听讲,发言等学习习惯的表现纳入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评价之中,真正地做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生评价方案为全面落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日常评价和学生的成长记录为基础,力求容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关注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建立科学的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
通过评价,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教学预定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二、基本原则(一)发展性原则。
评价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二)过程性原则。
评价要关注学生成长历程,把日常评价、成长记录与学科模块测试结合起来,把纸笔测试与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实验操作等结合起来,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
(三)激励性原则。
评价要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肯定成绩、表彰先进、树立榜样,使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从而使评价成为一种激励学生不断发展的动力。
(四)科学性原则。
评价要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努力获取学生的全面信息,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及特长发展,扩大评价的涵盖面。
(五)互动性原则。
评价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交流互动,实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参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三、评价容与评价标准(一)评价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项容。
1、基础性发展目标主要有: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
(1)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家乡、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等)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主动维护民族团结,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养成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行为习惯。
(2)学习愿望和能力:具有主动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结合所学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3)交流与合作: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各项文体及社会实践活动,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能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学会尊重和理解对方。
(4)个性与情感:能够注重情感体验,逐步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对生活、学习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能积极乐观地对待困难,逐步养成勤奋、自律、宽容、自强的个性品质。
(5)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能力(包括;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三个方面)和一定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能主动参与教学环境,养成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具有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
学会质疑、调查和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6)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拥有健康的体魄。
具有一定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
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7)审美与表现:拥有健康的审美世界,学会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
积极参加各项艺术活动,能用适当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或有一项艺术特长。
2、学科学习目标学科学习目标即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学习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
(二)评价标准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主要指基础性发展评价标准。
1、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方面的评定,凡符合基本标准者,可评为合格。
凡有突出问题,不符合教育部规定的基本标准,可暂不评定等级,但要将突出问题如实记载。
在关心集体、爱护国家和集体财产、保护环境、参加公益活动2、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评定等级分A、B、级。
凡符合标准并有突出表现,且有详细、明确证据的(以附件形式提供),经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确认,可评定为A;凡符合基本标准者,可评定为B凡评定为A等级的学生,必须有突出表现的有效记载,否则,视为无效。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在学习能力方面评定为A:学习主动、积极,各科成绩一贯优秀;小创造、小发明经过专业评价机构认证或者在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文学艺术作品;在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竞赛活动中获得等级奖等。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在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方面评定为A:在校外大型体育、文艺活动中有突出表现;身体素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到优秀等级:教育部门组织的体育比赛的前十名获奖者,音乐、美术等比赛获三等奖以上(含集体项目);教育部门组织的体育比赛的前六名获奖者和各项音乐、美术等比赛中获二等奖以上获得者(含集体项目)。
四、评价方式与方法(一)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方式1、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教学即时评价和单元测试评价(1)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在学习目标或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具体表现,给以及时的肯定、表扬、鼓励或纠正。
(2)单元测试评价: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单元学习容,采用书面、口试或实践活动等方式来检测学生对每单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情况。
2、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一学期学习的综合性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成绩、期末学科测试成绩、总结性评价成绩三者相加,最后形成终结性评价并以等级形式呈现。
(二)评价方法1、重视日常评价。
班主任、学科教师要在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中,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习惯、学习状况与发展、学习特点与潜能等情况,对学生达到的学科和学段目标进行随机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建立学生成长记录。
成长记录中要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社会实践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期末考试和单元测试的信息等。
成长记录要典型、客观、真实。
五、评价结果(一)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给予客观、公正的整体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