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之宋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浒传》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对后世文学乃至伦理文化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宋江作为《水浒传》中症结人物,同时也是一位引起最多褒贬争议的人物。
宋江这一形象的塑造在其性格是复杂的同时还将伦理传统文化的经典注入他的骨髓,成为他一切行为的指南针。
使他的命运跟着故事发展不断变化,最后悲剧结局。
宋江有浓厚的正统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以忠孝为天经地义,认为最高统治者不可侵犯。
他反对强权暴力,反对贪官污吏,深悉人民痛苦并寄予同情,专好结纳行侠仗义而受害遭难的江湖好汉。
因而被称为“及时雨”。
他为人精明练达,有相当广泛的社会关系,上至官僚地主,下至江湖好汉,多和他有深厚的情谊。
他能把大部分梁山好汉紧密地团结在他的周围并不是偶然的。
在军事上他采取“知已知彼”的策略,三打祝家庄用了和外国故事中所说“木马计相像”的方法。
在具体的战役中,又能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避其长而击其短,出奇制胜。
然而他“忠心不负朝廷”,断送了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历史教训。
宋江是一个半农半吏的地主阶级与封建知识分子的结合体。
他孝义,他谦虚,他仗义,他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又充满了抱负,面他却又难以跳出时代的怪圈。
蓼儿洼上的一抹黄土,那是他的悲剧,也是作者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一、宋江的忠
儒家关心社会忧国忧民,把自己同国家民族兴衰联系在一起,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义务感,把自我道德境界外化为安邦治国的事功。
在上梁山前,我们的宋同学其实一心想做个忠孝双全的人。
他出身、环境让他有责任感正义感,养一种谨慎小心,随机应变、好玩权术的性格。
所以宋江是始终不愿意上山落草的,多次拒绝,他认为政治黑暗只是奸臣蒙蔽圣君的缘故。
上山后他还是“封妻荫子,青史留名”。
他甚至多次把起义事业说成是“造恶甚多”、“误犯大罪”、“逆天大罪”等等。
从宋江的这种思想行动中,他有浓厚的正统观念和忠君思想,一开始加入革命队伍就存在严重的动摇性、妥协性,使我们早已预感到义军的历史悲剧。
二、宋江的孝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宋江作为一个受封建礼教熏陶下的知识分子来说,自然在他身上会体现的淋漓尽致。
正如大家熟知的宋江冒死探父的故事,所讲的那样,当他得到弟弟写来的书信,知道父亲已故后哭得昏迷,半响才醒。
(第三十五回)后来又星夜兼程回家吊丧,当被官兵拿去时不断的给宋太公宽心。
如此之人,真是孝义的典范。
三、宋江的“仁义”
宋江是梁山好汉的核心领头大哥。
作为郓城县刀笔小吏,宋江生逢末世,胸怀大志。
《水浒传》第十八回对他出场的描写是:“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
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
志气轩昂,胸襟秀丽,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
他为人排难解纷,济人贫困,周全人性命,注意收拢人心。
这是乱世枭雄的首要特点。
不过,宋江不以武艺称雄,也不以文采见长。
他抑自身短处,扬自己长处,重点在做人上下功夫而不重于做事,深得征服人心的奥秘,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疏财仗义更多能,事亲行孝敬,待士有声名,及时甘雨四方称”。
在豺狼当道,社会黑暗混乱的季世,宋江的早期活动突出表现了他处心积虑图谋天下的抱负。
只是因为时机未到,才暂时守着刀笔小吏的岗位,上通官府,下结豪杰,只等时机来临,揭竿而起,聚积好汉,养成势力,摇动天下。
正所谓“他年遂得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我们推想,在一个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社会中,什么样的人或者说有谁能像他那样呢?自然我们不难推知地主这又一属性。
总结起来他的阶级性质便很明显的浮现在大家的眼前——一个半农半吏的地主。
也许有人会问,单凭他是农民这一属性就一定会得到众好汉的支持吗?其实还有另一个关键的原因。
——封建的知识分子。
《水浒传》虽没有具体说明,但我们足以体会到这一点,另外《水浒传》的作者无论是施耐庵,还是罗贯中,宋江都是其本人的真实写照,都是封建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
他们为的是传播所谓的“仁义”,用“仁义”来普渡众生,拯
救黎民百姓,这时与那一批急需拯救的封建农民自然形成了“统一战线”。
他为人精明练达,有相当广泛的社会关系,上至官僚地主,下至江湖好汉,多和他有深厚的情谊。
他能把大部分梁山好汉紧密地团结在他的周围并不是偶然的。
四、“宋江形象”悲剧与寄托社会文化意义
在中国叙事文学上忠臣的结局通常都是悲剧性的,他们在现实与理想存在反差与矛盾。
宋江所受时代的局限,他的思想受封建伦理道德的毒害。
他的“忠”是对封建皇权的愚忠;他的“孝”是对封建家长我行我素的愚孝。
封建的“三纲五常”的约束,使他沦为封建皇权的统治工具,走上一条覆灭道路。
在他做押司时与父亲教诲环境中他的思想是讲究忠孝仁义、深受儒家文化伦理的陶冶。
虽身处社会下层,让他结交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懂得大众的苦难,有同情心正义感,但是对上层统治阶层存在空想,渴望早日招安,回到统治阶层队伍中博个功名,所以他不是个彻底革命者,儒家传统理论文化是宋江思想性格形成的基本泥土。
从宋江身上也能看到作者对于“忠孝”的质疑与怅惘。
宋江身上的“义”还是开释着灼人的i光辉,那种侠士率性自由的精神蕴含着对封建统治者的禁锢的厌倦,力求解脱程朱理学的
思想偏向。
但是作者又不反对全部封建制度,而是把封建主义制度和伦理道德规范整合,把“忠”和自己认同的民间之义和游侠传统整合,整合结果既保存“义”又不伤“忠”,期盼故事按照尽忠全孝的目的发展,满足道德审美。
i押司:是衙门里的书吏,也就是书写文书的人员。
他们虽然被士大夫阶层看不起,但毕竟属于官吏阶层,而且衙门中的书吏要比官多,他们代表官府同百姓打交道,因此与百姓接触的多,影响不容小视。
他们也享有免役的特权。
在穿戴上,他们可以穿长衫(虽然只能是黑色),和秀才一样可以结一根长长的儒绦衣带,脚蹬靴子;而普通百姓只能穿短衫,蹬高帮鞋。
更重要的是,书吏同时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可以满足部分人的权势欲望。
再者是历代法制都允许书吏在供职一定年限后,经过考核,证实在职内没有过错,就可以得到升级为官的提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