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SPDT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17例临床疗效观察
![SPDT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17例临床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d807866addccda38376baf2a.png)
后声光动力治疗 4次 , 息 1天后 开始第 89天 服药 , 休 , 继续 声光动力治疗 4次 , 每周期治 疗共计 8次。每次 治疗 6 0分 钟 , 中红光照射 2 其 0分钟 , 超声 4 0分钟 , 超声能量 2 0 超声 ., 频率 7 %。 5
14 疗 效评 价 . 14 1 主 观 症 状 评 价指 标 ..
DOI1.9 9 ji n 17 49 .00 0 .6 :0 3 6/.s .6 2— 9 2 2 1 .86 s
恶心 、 呕吐等。根据 患者 主观症 状 改善 情况分 为完 全缓 解 ( 症状消失 ) 部分缓解 ( ; 仍有症状 , 但程 度 明显 减轻 ) 无 效 ; ( 症状无改善 )进展 ( ; 症状较前 明显加重或 出现新症 状 ) 有 ,
自 19 90年以来 , D 光动力 治疗 ) 多地应 用到人体 P T( 较 不同肿瘤 的治疗 中, 但是 P T因为光 自身有限的穿透力而仅 D 用于一些浅表肿瘤的治疗 - 。S D ( 2 P T 声光动力治疗 ) J 以其 独特的优势逐步替代了 P T在肿瘤治疗 中的应 用口 。s . D ] P D T是集合了第一代声/ 光敏剂 和全身 漫照射红 光发生 器以 及超声波激活 发生 器等 药物 与设备 的一 种新 型治疗 手段 。 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 明 S D P T是一种非常有前景 的治疗肿瘤 的方法 。其作用机理是 利用机体在接受声/ 光敏剂后 的一 定 时间段 , 光敏剂 可较 多地潴 留于肿瘤组织 内 , 声/ 此时 以特
年 1 收 治 的 l 中晚 期 恶性 肿瘤 患 者 , 效 评 价 为 患 者 的 主 观症 状 和 影 像 学 检 查 。 结果 :P T可 明显 0月 7例 疗 SD
胃肠间质瘤CT影像分析
![胃肠间质瘤CT影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91367fa417866fb84a8ec3.png)
移 瘤 1例 。结论 :CT诊 断 胃肠 间质 瘤有 一 定 的 优 势 ,尤 其 薄 层 螺 旋 CT和 多层 面 重 建 ,能 较 清 晰 显 示 肿 瘤 与 胃肠 道 的 关 系 ,CT
增 强 扫 描 能够 观 察 肿 瘤 的 血 供 情 况 ,但 最后 明 确 诊 断 需依 靠 病 理 及 免 疫 组 织 化 学 染 色和 电镜 检 查 。
GIST,其 中 良性 5例 ,交 界性 4例 ,恶 性 8例 。 2 讨 论 2.1 病 理 概 述 GIST是 一 种 独 立 的 肿 瘤 ,1983年 Mazur和 Clark研 究确 定 以 GIST命 名 这类 肿 瘤 。现 在认 为 ,其 起 源 于具有 多分 化 潜 能 的原始 间充 质 细胞 , 而后者 存 在 于 胃肠 道 壁 各 层 组 织 及其 系膜 内 。 因此 , 该 肿瘤 好 发 于 胃肠 道 、网膜 及 肠 系 膜 。本 组 均 发 生 在 胃或肠 道 ,1例为 多发 。 2.2 CT影 像分 析 ① 肿 块 大 多 边 界 清 晰 ,呈 圆形 或 类 圆形 ,也 可 呈 不 规 则 形 或 分 叶 状 ,恶 性 者 常 大 于 5 cm,与其 他 胃肠道 恶性 肿 瘤相 比 ,其对 周 围组织 的浸 润要 轻 微 ,且很 少 沿肠 壁或 腹膜 蔓延 ,缺乏 恶性 肿瘤 征 象 。虽 然 间质瘤 在 病 理 上 无 明 显 的 纤 维包 膜 ,但 影像 上显 示 边缘 清 晰 ,主要是 因为该 肿瘤 为 黏膜 下肿 瘤 ,内 有 胃肠 道 黏膜 ,外 有 胃肠 道 浆 膜 层 的阻 隔所 致 。肿 瘤 可通 过血 行 和种植 转 移 到肝脏 、腹 膜 和肺 ,而很 少见 淋 巴结 转 移 ,本 组 均 未 见 到 。② 肿 瘤 密 度 多 不 均 匀 ,内部 可见 不 规 则 低 密 度 囊 变 、坏 死 区 ,钙 化 少 见 。 腔 内部分 常 表现 为 边缘 凹 凸不 平 ,腔 外肿 块 坏死 区常 与 胃肠 腔间有 不 规 则 窦道 相 通 ,肿 块 内有 气体 及 对 比 剂 充 填 。恶 性 间 质 瘤 囊 变 、坏 死 更 常 见 ,而 间 质 瘤 又大 多数 为恶 性 ,因此 也 可 作 为其 特 点 之 一 。少 数 病 例 可 见肿 瘤 内部 坏死 与 肠 腔 形 成 瘘 道 ,肿 瘤 内 出现 气 体 影 。③ GIST以外生 膨胀 性 生 长 为主 ,其 中 胃外生 性 的 间质 瘤 占 45% ~86% ,小 肠 间质 瘤 较 胃间质 瘤更 常 为外 生 性 。 因 此 ,外 生 性 肿 瘤 提 示 间 质 瘤 可 能 。 影 像检 查定 位 其 起 源 较 为 困难 ,结 合 螺 旋 CT多平 面 重建 可 以更 理 想地 显 示 肿 瘤 与 邻 近 组织 关 系 ,有 利 于 诊 断 。若 临床 伴消 化道 出血可 提示 胃肠 道起 源 。④肿 瘤血 供 丰 富 ,增 强后 实 质部 分呈 较 明显 的均 匀强化 ,内 部不 规则 囊 变 、坏 死 区无 强 化 。有 时 可 见 周边 增 粗 的 供血 动 脉 ,部 分 动脉 期 可见肿 瘤 内部 血管 影 。
结直肠肿瘤的影像诊断
![结直肠肿瘤的影像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b08d3586b0717fd5360cdc9e.png)
溃疡-疼痛 肿物突入腔内-吞咽困难 有时颈部触及淋巴结硬结
影像表现
直接征象
下咽部不规则,轮廓不连续 突出腔内充盈缺损,表面不规整 溃疡龛影突出腔外 会厌谷、梨状窝钡剂停留-肿瘤造成功能性改变 钡剂逆流入气管
间接征象
梨状窝癌
十二指肠癌
多发生在十二指肠降部、乳头上部或下
临床表现
常见为胃肠道功能不良,如消化不良、胃纳不佳、
腹胀和恶心呕吐等 常有贫血、乏力、消瘦,以及便血或腹泻、便秘交 替史 肿瘤增生较大时,可触及腹块 可继发肠梗阻
进展性结肠癌
隆起型
腔内肿块形成较大充盈缺损
形态呈分叶状或结节状
充盈缺损区粘膜破坏,与正常结构分界不清
结直肠肿瘤影像诊断
下咽部及十二指肠肿瘤影像诊断
正常结肠X线表现
right lateral left lateral prostrated supined
结肠及直肠癌
大体病理分为隆起型、溃疡型(局限溃疡型、 浸润溃疡型)和弥漫型 组织学均为腺癌,以管状腺癌多见,其次为 乳头状腺癌及粘液腺癌 发病部位以直肠最多见,其次为乙状结肠、 盲肠、升结肠、降结肠等
乙状结肠管状腺瘤
直肠腺瘤恶变
家族性多发息肉病
儿童期一种较少见的疾病
多在30岁左右出现症状
分为:结肠多发息肉症、Gardner
综合 症、 PeutzJeghers综合症
appendicitis
Colitis
下咽部及十二指肠肿瘤 影像诊断
下咽部肿瘤
恶性肿瘤多见,鳞癌为主 梨状窝部原发癌,或喉癌蔓延 多发生于妇女 临床表现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23例报告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23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80c02f2eefdc8d376ee32f5.png)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23例报告【摘要】原发性十二指肠癌属于较少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临床无特征性表现而容易误诊,但随着纤维十二指肠镜的开展,临床报告增多。
本文旨在提高对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认识,在临床出现梗阻性黄疸、幽门或高位肠梗阻、上消化道出血时想到有本病的可能,在排除常见原因后,及早行纤维十二指肠镜及胃肠钡餐检查,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
【关键词】原发性十二指肠癌 X线检查内镜Primary duodenal cancer(PDC)is a kind of relatively rare digestive system malignancy,ofwhich the early clinical manifestion is not specific easy to be misdiagnosed. The clinical report is increas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bre duodenoscopy. This paper aims to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PDC to attribute to the early diagnosis of PDC,through the early screening of the fibre duodenoscopy and barium meal once excluding common diseases when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characteristic of obstructive jaundice,pyloric obstruction,duodenal obstruction,or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aemorrhage.【中图分类号】R574.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351-01原发性十二指肠癌(Primary duodenal cancer PDC)临床少见,占消化道肿瘤的0.33%[1],早期无特异性表现而诊断困难,容易导致误诊。
十二指肠肿瘤
![十二指肠肿瘤](https://img.taocdn.com/s3/m/398c7f545acfa1c7aa00cce8.png)
文献报道原发性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发生率为0.1%~0.2%据中国1747例与国外2469例小肠良性肿瘤综合统计十二指肠良性肿瘤分别占21%与33%。
其中以腺瘤、平滑肌瘤脂肪瘤和血管瘤较常见其次为纤维瘤神经源性肿瘤及其他少见良性肿瘤。
Brunner腺瘤不属肿瘤性而是黏膜下十二指肠腺的增生十二指肠良性肿瘤可见于任何年龄,以40~60岁多见男女发病大致相等。
较为常见的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病理类型有以下几种:1.腺瘤(adenoma) 多数腺瘤呈乳头状或息肉状,突出于黏膜表面,可为单发或多发是十二指肠良性肿瘤最常见者根据其病理特征又可分为:(1)管状腺瘤(tubular adenoma):此种腺瘤多为单个,呈息肉状生长,大多有蒂,易出血,基底宽者一般体积较大组织学上主要是由增生的肠黏膜腺体组成,上皮细胞可有轻度异形性属真性肿瘤。
(2)乳头状腺瘤(papillary adenoma)和绒毛状腺瘤(villous adenoma):由于此类瘤易于癌变据报道21%~47%的十二指肠癌来自十二指肠绒毛状腺瘤的恶变故此种腺瘤越来越受到临床上的重视和警惕这种腺瘤常为单发,表面呈乳头状或绒毛状隆起基底部宽,无蒂或短蒂组织学上见此种腺瘤表面由一层或多层柱状上皮覆盖,间质富含血管,故临床上极易出血柱状上皮细胞内含有大量黏液细胞可有不同程度异形性故其恶变率大于腺瘤样息肉不同的文献报道其恶变率在28%~50%。
(3)Brunner瘤:又称息肉样错构瘤或结节样增生肿瘤多位于黏膜下,呈息肉样突起直径可由数毫米至数厘米无明显包膜镜下可见黏膜肌层下十二指肠腺增生由纤维平滑肌分隔成大小不等的小叶结构本腺瘤除可偶见有细胞的典型增生外很少恶变(4)非瘤性息肉:如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和炎性息肉(inflammatory polyp),均属非瘤性息肉一般可自行消失(5)胃肠道息肉综合征:如Gardner综合征Peutz-Jeghers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 mil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等,此类病变均为多发性,可分布于全消化道,十二指肠的病变可发生恶变2.平滑肌瘤(leiomyoma) 十二指肠平滑肌瘤起源于胚胎间叶组织发病原因不明平滑肌肿瘤由一组平滑肌组成分界明显常为单发呈圆形或椭圆形,有时呈分叶状,直径小的不到1cm,大者可超过10cm达20cm左右肿瘤生长方式有多种,可突入肠腔也可在肠壁或向肠腔外生长一般质地较韧有时可发生变性。
肠管丨十二指肠腺癌
![肠管丨十二指肠腺癌](https://img.taocdn.com/s3/m/0376f12e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e2.png)
肠管丨十二指肠腺癌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为原发于十二指肠各段的恶性肿瘤,不包括总胆管下段、胰头部、Vater壶腹部。
其发病率占肠胃道恶性肿瘤0.35%,男女比为1.45∶1。
此病尚未有明确病因,可能和胆汁、胰液分泌的某些物质等有关。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以腺癌最为多见,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出现类似溃疡性疼痛、厌食、呕吐、恶心等症状,是由于肿瘤逐渐增大肠腔堵塞所致;此外还有贫血、出血、黄疸、体重减轻等症状。
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CT表现CT平扫表现:肿瘤可突入患者腔内,为不规则或者是息肉样的肿瘤,多数患者伴有肠壁增厚的情况,在增强扫描时肿块为明显强化,可见肿瘤沿肠壁周经像周围浸润,最终导致管腔狭窄此为CT常见征象。
肠腔狭窄部位表现为肠壁有局限性不对称环周增厚,有明显肠腔扩张在狭窄前段出现。
肿瘤侵袭周围脂肪组织时,在MSCT图像上可见高密度影;侵犯胰腺时,胰腺体积增大和十二指肠之间间隙消失。
胰胆管、肝胆管扩张是常见的间接征象,这和肿瘤发生部位多为降部易侵犯十二指肠乳头有密切关系。
鉴别诊断十二指肠平滑肌瘤:当影像学仅表现为肿块时,易被误诊该病,事实上肠腺癌为浸润生长方式,和毗邻组织分界模糊;而平滑肌瘤像肠腔内生长,多为膨胀性,直径小,在CT中边界清晰可见,患者肠壁正常。
十二指肠淋巴瘤:在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出现肿块且有肠腔狭窄时易与十二指肠淋巴瘤混淆、前者肿块于周围肠管壁均表现为不均匀增厚,而肿块增大后可能会有肠梗阻、胃扩张的情况出现;后者可见其肠壁有增厚周围淋巴结肿大对肠管造成挤压,淋巴结常会与增厚肠壁融合,但并无明显肠梗阻及肠管扩张的情况出现。
胰头癌:在胰头癌侵犯十二指肠时,易与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混淆,前者肿块于十二指肠分界不清,肠壁凹凸不平有胰体尾部萎缩情况,在MSCT增强扫描中肿块不强化;后者十二指肠壁有不规则增厚,在增强扫描时肿块为有时强化,胰头与十二指肠间脂肪间隙消失。
参考文献:李丹. 23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多层螺旋CT图像表现及鉴别诊断研究[J]. 中国CT和MRI杂志,2022,05:154-156.。
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 MSCT 表现
![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 MSCT 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70065a14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3c.png)
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 MSCT 表现韦程纲;徐莉;谭洁莹;刘国顺【摘要】To analyze the findings of duodenal adenocarcinoma on triphasic contrast enhanced multi-slice spiral CT (MSCT)scan and the cause of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Methods:Twenty-one patients with duodenal adenocarcinoma verified by histopathology were collected and their MSCT findings,clinical presentations and patholog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14 of 21 patients were mass-forming type appearing as a small intraluminal poly-poid protrusion or cauliflower-like soft tissue mass with sharp margin and mild to moderate contrast enhancement.Six of 21 cases were constriction type showing thickened duodenal wall and narrowed duodenal canal.The lesion could have clear or rough boundary,serosal invasion,moderate or intensive homogeneous or heterogeneous enhancement,often accompanied by proximal bowel dilatation.One case was difficult to evaluate because of poor image quality.Cases involving the duodenal pa-pilla often caused dilatation of the intrahepatic and extrahepatic bile ducts and pancreatic duct.Among the 21 cases,13 were correctly diagnosed,while three cases were misdiagnosed as duodenal adenomas,one as pancreatic cancer,two as ampullary cancer.Two cases were misdiagnosed because CT showed only mild dilatation of intrahepatic bile ducts.One case with liver metastases wasmissed.Conclusion:Multi-slice spiral CT can well display duodenal adenocarcinoma lesions with important diagnostic values.To makeduodenal fluid-filling during CT scan,and to pay attention to find any liver metastases in portal phase and mild dilatation of intrahepatic bile ducts can help to better detect duodenal lesions and to reduce misdiagnosis rate.%_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 MSCT 三期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总结分析其误诊、漏诊原因。
十二指肠肿瘤
![十二指肠肿瘤](https://img.taocdn.com/s3/m/8d9ef874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ad.png)
十二指肠肿瘤十二指肠肿瘤是指发生在十二指肠部位的肿瘤。
十二指肠是人体的消化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位于胃和小肠之间,起着将胃中食物转移到小肠的功能。
肿瘤的发生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了解十二指肠肿瘤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十二指肠肿瘤的症状1.消化道症状:十二指肠肿瘤的患者常常会表现出消化不良的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等。
这是因为肿瘤压迫了消化道,影响了胃肠道的正常功能。
2.腹痛:患者可能会感到上腹部的隐痛或胀痛,疼痛的程度因肿瘤的位置与大小而有所不同。
持续性的腹痛可能是十二指肠肿瘤的一个重要症状。
3.肠梗阻:十二指肠肿瘤在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肠梗阻,出现腹胀、呕吐、便秘等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的排便功能。
二、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1.内镜检查:内镜是检查胃肠道的常用方法,可以通过内镜检查来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如果发现有疑似肿瘤的表现,可以取组织进行活检,进一步确定肿瘤的性质。
2.影像学检查:CT扫描、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位置与范围。
这对于评估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以及手术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
3.血液检查:通过血液学检查可以了解肿瘤对机体的影响,如肿瘤标记物的增加等。
这对于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和监测治疗效果非常有帮助。
三、十二指肠肿瘤的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对于十二指肠肿瘤,手术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根据肿瘤的性质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切除肿瘤部位的十二指肠,并进行相应的吻合修复。
在手术后,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和恢复。
2.放疗:放射治疗可以通过杀死肿瘤细胞来抑制肿瘤的生长。
尤其对于不适合手术的病人或术后辅助治疗也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3.化疗:化学治疗通过给予患者化学药物来杀死肿瘤细胞。
对于肿瘤的远距离转移或手术后的辅助治疗,化疗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预防和早期发现十二指肠肿瘤的重要性1.合理饮食:均衡的饮食可以预防肠胃道的问题,如多摄入膳食纤维、水果、蔬菜等,减少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附41例分析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附41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f7c2db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1b.png)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附41例分析
刘金新;黄昆
【期刊名称】《蚌埠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8(023)002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早期诊断。
方法:总结41例经手术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术前确诊方法。
结果:内窥镜检查确诊率为82%,特别是十二指肠第1、2段的肿瘤,还可以活检定性。
X线钡餐检查准确率为28.2%,但对十二指肠第3、4段的肿瘤却有其独到的优点。
【总页数】1页(P108)
【作者】刘金新;黄昆
【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310.4
【相关文献】
1.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rn(附58例分析) [J], 吴凤东;张同琳;张照辉
2.十二指肠原发性恶性肿瘤的X线诊断:附20例分析 [J], 郭凤斌;丁行岚
3.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22例分析 [J], 林进令;黎乐群
4.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附510例分析) [J], 黄超
5.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附15例分析 [J], 陈忠尧;严福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原发性小肠腺癌与小肠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
![原发性小肠腺癌与小肠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3a350dac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5f.png)
原发性小肠腺癌与小肠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付远志;刘振翠【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对原发性小肠腺癌与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河北省玉田县医院及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经病理诊断确诊的原发性小肠腺癌21例及原发性小肠淋巴瘤23例,对44例患者行螺旋CT检查,对两种恶性肿瘤的发病部位和CT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小肠腺癌发病部位:十二指肠16例,空肠3例,回肠2例;原发性小肠淋巴瘤发病部位:十二指肠2例,空肠5例,回肠16例,两种小肠恶性肿瘤发病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增强扫描中,小肠腺癌动脉期、静脉期CT值分别为(104.9±9.1)、(95.6±8.9)Hu,显著高于原发性小肠淋巴瘤[(45.4±8.9)、(69.1±8.0)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检查对原发性小肠淋巴瘤和小肠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两者各具特征性表现,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6(013)001【总页数】3页(P110-112)【关键词】螺旋CT;原发性小肠腺癌;原发性小肠淋巴瘤;鉴别诊断【作者】付远志;刘振翠【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医院放射科,河北唐山064100;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河北唐山0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5;R816.5原发性小肠肿瘤发病率较低,约占消化道肿瘤的5%,而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占胃肠道恶性肿瘤发病率2%以下[1]。
原发性小肠肿瘤具有不同的组织来源、类型及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且临床症状隐蔽,早期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极易漏诊和误诊[2]。
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出现,多层螺旋CT目前已成为诊断小肠肿瘤的可靠检查方法[3],且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易于被接受,受到了临床医师的青睐。
胃肠间质瘤17例诊治
![胃肠间质瘤17例诊治](https://img.taocdn.com/s3/m/76dd618eb9d528ea81c779a4.png)
第 3 9卷 第 3 第 4 5页 期 2 21 0 0年 6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学版) 医
Ac a M e t d Uni c e n lH u z o g vS i Te h o ah n
Vo1 3 No. P. 4 5 .9 3 2
J n . 2 1 u e 0o
4 0 3 30 4
胃 肠 间 质 瘤 ( atonet a srma tmo , g sritsi 1 to l u r n
GIT) S 是一 组起 源 于 胃肠 道 间 质 干 细 胞 的 肿 瘤 , 由 未分 化 或多能 的梭 形 或 上 皮 样 细胞 组 成 , 于消 化 属 道 间叶性 肿瘤 , 一个 随着 临 床 病 理 技术 发 展 而 逐 是
脏器 切 除术 , 中附加脾 脏切 除术 1 , 加脾 脏胰 其 例 附 尾切 除 1例 。术 中未 发 现 淋 巴结转 移 和肝 转 移 。2
器官 的关 系 , 其 是增 强 扫 描后 能 了解 肿 瘤 血 供来 尤
源 , 很好 地判 断肿 瘤 的可 切 除 性及 转 移 与否 。当 能 需 要 对伊 马替 尼 治疗 肿 瘤 的效 果 进 行早 期 预测 时 ,
3 讨 论
GI T 占消化 道 恶 性 肿 瘤 的 0 1 ~ 3 , 发 S . 可 生 于 消化 道 任 何部 位 , 括 口腔 、 管 、 小 肠 、 包 食 胃、 结
胃肠 问质瘤 的诊 断和 术前评 估 主要 依靠 影像 学
检查 。本组 1 7例 均 行 超 声 检 查 , 现 小 肠 或 腹 腔 内 发
占位 6例 。1 6例行 消化 道造 影 及 胃肠 镜 检 查 , 现 发 胃腔 内 占位 9例 , 二 指 肠 腔 内 占位 l例 。另 有 l 十 例 因腹 痛 、 消化道 大 出血 , 前 未 能 明确 诊 断 , 剖 术 经
十二指肠肿瘤
![十二指肠肿瘤](https://img.taocdn.com/s3/m/a0e4f061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ca.png)
十二指肠肿瘤十二指肠肿瘤是指发生在人体十二指肠(duodenum)内的肿瘤。
十二指肠位于胃和小肠之间,是消化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二指肠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两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恶性肿瘤,如十二指肠癌。
一、概述十二指肠肿瘤是一种罕见的消化道肿瘤,发生率较低,且多数为恶性肿瘤。
该疾病通常在中老年人中出现,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早期症状不明显,常被忽视,导致肿瘤在发现时已进展到晚期。
因此,了解该疾病的病因、症状及早期筛查方法至关重要。
二、病因十二指肠肿瘤的具体病因仍未完全明确,但以下因素与其发生相关:1. 饮食习惯:高脂肪、高蛋白质和高盐饮食可能增加罹患十二指肠肿瘤的风险。
2. 消化道疾病:患有消化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十二指肠溃疡等)的人士更容易患上十二指肠肿瘤。
3. 遗传因素:家族史中有其他消化道肿瘤或某些遗传性疾病的人士,患上十二指肠肿瘤的风险相对较高。
三、症状十二指肠肿瘤的症状通常在肿瘤进展到中晚期时才出现,这也是被错过的主要原因。
1. 上腹痛:十二指肠肿瘤引起的上腹痛常常被误认为是胃病或其他消化道问题引起的。
2. 消化不良:包括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
3. 体重下降:无明显原因的体重下降可能是十二指肠肿瘤的早期表现。
4. 黑便:十二指肠肿瘤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可能导致黑便。
四、诊断方法对于疑似十二指肠肿瘤的患者,下列检查方法可用于确诊:1. 内窥镜检查:通过十二指肠镜插入人体,观察肿瘤的形态、位置和范围。
2. 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MRI等,可以进一步了解肿瘤的大小、侵袭范围等。
3. 活检:通过内窥镜引导取样,对肿瘤进行病理学检查,确定是否为恶性肿瘤。
五、治疗方法十二指肠肿瘤的治疗主要取决于病情分期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1. 外科手术: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及周围组织,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2. 化疗和放疗:对于晚期或已扩散的肿瘤,化疗和放疗可以用于减小肿瘤体积、缓解症状。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分析(附13例报告)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分析(附13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de70ac90c22590102029df7.png)
核磁共振 、T显像及 B超检查 , c 并行 血清细胞 因子( E P / G1、 C A、G I P M—G F c 2— ) 1 S 、 A7 4 检测 , 确诊后行手术 治疗。结 果 : 胃 经
镜检查确诊 3例 , 十二指肠 镜检查确诊 4例 , 上消化道钡餐透视确诊 4例 , 核磁共振及 C T显像各发现乳头 占位 1 , 例 所有病历均
表 1 各组血清细胞因子结果 比较( s ± )
统计学意义 , 见表 1 。影像学检查钡餐检查示 十二指肠降部 占
位性病变 4 , 例 内镜检查确诊 7例 , 2 有 例行 C T和 Mu扫描 l
示十二指肠肿瘤 。确诊 时间为 2周 一 9个月 。
注 : < .0 为有 显著性差异 ;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进行测定 , 的是北京市福瑞生物工程公司生产的试剂盒 。 ①P Oo 1 ② 采用 正常值 : C F 1 4 M— S (. 0
2 讨 论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约 占全 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 0 3 , . % 其 中以腺癌 占绝大多数 , 以上病例可见 , 从 大多数早期表现为上
腹痛 、 恶心 、 吐并 按 胃炎或其 他疾病 多次反复治疗 , 呕 都经历
过 1 或 多 次各 项 检查 , 有 不 同层 次 误 诊 、 诊 。确 诊 时 间 次 均 漏
癌报告如下。
1 临 床 资 料
l 1 一 般资料 :3例原 发性 十二指 肠癌 患者 , 9例 , 4 1 男 女 例, 年龄 3 8 4~ 4岁 , 平均年龄 5 : 4 5岁。其 中位于十二指肠球
状肿物而确诊 。所有 患者确诊 后均行 血清细胞 因子检查 , 全
部发生改变 1 0例 , 3项发生改变 的 l 2例 , P<o0 1为差异有 .0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风险因素分析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风险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2a012b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34.png)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风险因素分析陈斌;王春华;王小农;何晓【摘要】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diagnosis,surgical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primary malignant tumor of the duodenum.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18 cases with primary malignant tumor of the duodenum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during January 2005 to December 2015. Results Tumors located in the first,second,third and fourth parts in 7 cases,92 cases,12 cases,and 7 cases individually.The correct di-agnosis rate of endoscopy,duodenography,abdominal enhanced CT and ultrasound was 83.02%,79.42%,47.46% and 29.41% separately.Eighty cases underwent pancreaticoduodenectomy,18 cases received segmental duodenectom and 20 cases received bypass operation. Conclusions Tumors located in papillary region account for the majority of primary malignant tumors of the duodenum and are mainly of adenocarcinoma.Duodenography and endoscopy are the major methods for diagnosis of primary malignant tumor of theduodenum.Pancreaticoduodeneetomy is the first choice of therapy for primary malignant tumor in the duodenum.%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外科诊治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118例原发性十二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位于球部、降部、水平部、升部分别为7、92、12、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十二指肠节段性切除、姑息性短路手术分别80、18、20例.术前十二指肠镜检查诊断正确率为83.02%、十二指肠低张造影诊断正确率为79.42%、腹部增强CT检查诊断正确率为47.46%、B超检查诊断正确率为29.41%.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好发部位在降部乳头周围区,以腺癌为主.纤维十二指肠镜、十二指肠低张造影是诊断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法.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转移、根治手术是影响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34)006【总页数】5页(P998-1002)【关键词】十二指肠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诊断;治疗;预后【作者】陈斌;王春华;王小农;何晓【作者单位】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基础学院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江西赣州341000【正文语种】中文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primary duodenal malignant tumor,PDMT)是指除Vater壶腹、胆总管下段及胰头部的肿瘤以外原发于十二指肠各段的恶性肿瘤,临床上较少见,早期无特征性临床症状、体征,正确诊断难,术前误诊率高,当出现典型临床症状如:黄疸、腹部肿物、明显腹痛,通常错过了临床最佳治疗期[1-3]。
16排螺旋CT检查胃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16排螺旋CT检查胃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3ce7125c84868762cbaed577.png)
16排螺旋CT检查胃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发表时间:2012-12-05T09:55:54.8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1期供稿作者:李广存[导读] 鉴别诊断 gIST需与胃肠道的其他肿瘤相鉴别,主要有平滑肌瘤、上皮性肿瘤、淋巴瘤瘤等李广存(濮阳市清丰县人民医院CT室 457300)【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1-0229-02 【摘要】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其诊断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11年8月间我院17例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CT表现。
结果 gIST发生在胃部9例,空肠3例,回肠3例,十二指肠2例,16排螺旋CT检查能够准确的显示所有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以及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侵犯和远处转移情况。
结论 gIST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16排CT检查对GIST的诊断有着重要诊断价值。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 16排螺旋CT 影像学诊断胃肠间质瘤是来源于胃肠道原始间充质细胞的缺乏分化或非定向分化的非上皮性肿瘤,是消化道独立的一类间叶性肿瘤[1]。
本文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11年8月间我院17例胃肠间质瘤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和肿瘤恶性程度判断的价值,为其治疗方案及预后提供指导性意见。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材料收集我院2007年4月一2011年8月间经我院16排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共17例,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26~62岁,平均50岁。
临床表现为腹痛16例,腹部肿块9例,黑便5例,呕血1例,合并肝转移者2例,病程2W—3年不等。
1.2 检查方法采用SieMens 16排螺旋CT扫描,患者取仰卧位,先进行平扫后血管造影扫描。
检查前天晚上禁食8小时,检查前半小时一次性口服2%的泛影葡胺500Ml,扫描前再喝500Ml。
采用高压注射器以2.5Ml/s的速率静脉团注注入60%的优维显70~100Ml,注射后30 S和60 S分别扫描.扫描层厚选择10MM,层间距为5MM,扫描电压120 kV,电流120~260 MA;螺旋扫描后将原始采集数据进行0.625MM 减薄并将所得图像数据传输至工作站,将原始减薄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算法处理,得到理想图像。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临床诊断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临床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a87ffded9b89680203d825f5.png)
[] 2
Hami . h s oce ia poet so e ddncsan e l P yi - m cl rp re f n ooi el gc— i P c h i 4 i
m nsR vF n e ,90,( )2 . e t e r dd 19 9 4 :5 . E
验组 17例和对照组 10例。 2 2 1 2 材 料选 择 . C rsm l oto o 糊剂 粉选择 法 国碧 兰公 司生产 , i 使 用方 法是 将粉、 液按 2 8 1的 比例 调和 , .: 调拌 1mn至糊状 i 时可 以使用 。氧化锌 丁香油糊剂选 择上海齿科 生产 , 用方 使 法用氧化锌 和丁香 油液调拌成 糊状使用。牙 胶尖 由 D nsl et y p
2 结 果
[ ] 何秉贞 , 3 张成 飞, 林琼光. 一次 和两次完 成根管 治疗术后 疼痛 的比较研究. 现代 口腔医学杂志 ,0 5 1 ( )5 253 20 ,9 5 :4 -4 .
[ ] Ab sarhZ Angi .Ps buai ana e nl— d 1 lah i S, ler hAS ot tr o p i f r ig a e s o tn t s e n mut l v i edd ni tea y rsete s d. JD n , lie i t n oo t hrp .A popci t y et i — s p e v u
3 讨 论
1 1 一般资料 .
诊 的患者共 2 7例 , 4 年龄在 2 5 O~ 5岁 , 有选 用的病例 均诊 所 断为慢性牙髓 炎和慢 性根尖周炎 , 所选 用的患牙 以前 未曾做 过 根管治疗 , 排除患 牙合并 有牙 隐裂 、 牙周 炎等其 他牙 周和 牙体疾病 的病例 。对所选 择病 例做一 次性 根管治 疗术 的临 床操作 均由同一 名 主治 医师完成 。将 所选 病例 随机分 成实
十二指肠疾病的影像诊断
![十二指肠疾病的影像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f22871fb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1.png)
影像学表现 :直接征象(一)
龛影:龛影为诊断十二脂肠球溃疡的直接 征象,多见于球部偏基底部。正位,龛影 呈圆形或椭圆形,加压时周围有整齐的环 状透亮带称“日晕征”。切线位,龛影为 突出球内壁轮廓外的乳头状影。粘膜皱襞 增粗、平坦或模糊,可呈放射状纠集到龛 影边缘。
影像学表现 :直接征象(二)
十二指肠球变形:为十二指肠球溃疡常见 的重要征象。表现为球一侧出现指状切迹, 后者不恒定,随蠕动而变浅、消失,球外 形呈“山”字形、松塔形、花瓣形、三叶 草形、管状等。出现假性憩室,其形态大 小可改变,尚可见粘膜皱壁进入憩室内。
症状:半数没有临床症状,可有腹痛、呕吐、体 重减轻、贫血;可有黄疸和发热。
十二指肠腺癌
X线造影表现 肿瘤型:息肉样充盈缺损。多发或单发。 溃疡型:形态不规则溃疡为主要表现。 浸润型:以管腔环形或偏心性狭窄为主。 粘膜皱襞破坏。 发生于十二指肠乳头周围者与壶腹癌、胰头癌鉴
别困难。显示为多发性充盈缺损及大而不规则性 溃疡时,应首先考虑十二指肠癌。
十二指肠腺瘤
病因病理 十二指肠腺瘤多为单发,单发带蒂腺瘤易
产生幽门梗阻,多发腺瘤很少见。 临床表现 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
十二指肠腺瘤
影像学表现 充盈缺损:肠腔内可见圆形充盈缺损,轮
廓清楚,边缘锐利,少数呈波浪状。带蒂 腺瘤可引起梗阻或套叠。 胃壁及粘膜皱襞改变:胃壁柔软无浸润, 肿瘤区粘膜皱襞撑平消失,周围粘膜皱襞 正常。
十二指肠结核 Duodenal Tuberculosis
病因病理
• 十二指肠结核非常少见,因吞咽肺结核痰液致病,偶 为血行播散。病理解剖可分为溃疡型、增殖型及混合 型。后期因纤维疤痕收缩而产生肠管狭窄,邻近淋巴 结肿大。
临床表现
• 除消瘦、乏力、食欲减退、中上腹不适、隐痛等一般 症状外,后期常出现上消化道梗阻,偶尔可出现上消 化道出血,或扪及上腹部块影。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147例回顾分析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147例回顾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4f3546c1ed9ad51f01df2d5.png)
第 4期
1 97: —41. 9 23
王惠泉 , 丝裂 霉素加 仪一干扰素行膀胱灌 注防治膀胱癌术后 复发 等.
33 6
p o h lx s o tg T a s —t n el c r i o e rp y a i fsa e p 1 r n i i a c l ac n ma o t t ol f h
[ ] P aU J Mat H m n e e 1R sl t m nh 6 o i , rn B, e a dzR,t . eut a 3 o ts i a s 4
fl w ~u fa d u l ol o p o o b e—b i d,a d mie p o p c v l — ln r n o z d, r s e t e ci i n ia ra sn n — r v sc l i tre o ap a— b i h c lt l u i g i —ta e ia ne f rn l h —2 n t e i
关键词 原 发小肠恶性肿瘤 ; 断 诊
A t o p c i e An l ss o 4 s s o r m a y S a l we m o Re r s e t a y i f1 7 Ca e fP i r m l Bo lTu v r
YANG ia HONG t o, Jf n, i Ru a YAN a h a Zh o u n
ooia ea nt na mie o ( 7—2 0 )T eFrt fl tdHopt fA i dclU i ri eert — lgcl xmiai d t df m 1 9 o t r 9 06 h i i i e si lo nHu sA a a Me i nv s yw r er a e t o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23例报告)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23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c756ac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8.png)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23例报告)
王磊;王有德;姜喜远;张万和
【期刊名称】《吉林医学》
【年(卷),期】1995(16)5
【摘要】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23例报告)王磊,王有德,姜喜远(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普外科130021)张万和(德惠市人民医院外科130021)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占整个消化道恶性肿瘤的3%。
因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
【总页数】3页(P273-275)
【关键词】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诊断;治疗
【作者】王磊;王有德;姜喜远;张万和
【作者单位】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普外科,德惠市人民医院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31
【相关文献】
1.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14例报告 [J], 陈学云;许超;颜荣林;张唯一;王维东
2.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2例报告 [J], 郑伟;年军;马红军
3.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二例报告 [J], 陈立祥
4.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27例报告 [J], 陆艳军;吴彦;周宗进;刘学礼
5.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附54例报告 [J], 王志东;王荣;王曙逢;姬媛媛;宋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发表时间:2014-05-19T16:55:02.8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7期供稿作者:陈红梅李小军徐海东[导读] 由于十二指肠炎症、溃疡、克隆病也可以造成肠腔狭窄、粘膜粗乱、肠壁毛糙或龛影。
陈红梅李小军徐海东(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 010030)
【摘要】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气钡双对比造影X线、CT对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17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7例全部做十二指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并有4例做低张十二指肠插管造影;11例做CT检查。
结果胃十二指肠双对比造影及低张十二指肠插管造影诊断十二指肠癌9例;平滑肌肉瘤2例;恶性淋巴瘤
1例。
诊断总符合率为75.8%(12/17)。
误诊率17.9%(3/17),漏诊率11.7%(2/17)。
CT检查11例,确诊十二指肠癌3例,平滑肌肉瘤2例,淋巴瘤1例;误诊为腹腔脓肿1例,平滑肌瘤2例,腹腔恶性肿瘤2例。
诊断符合率为54.5%(6/11)误诊率29.4%(5/11)。
结论胃十二指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是发现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它和胃镜配合能得到病理学诊断。
低张十二指肠插管造影对重度肠狭窄或阻塞患者显示病变范围起补充作用。
CT能显示管外型恶性肿瘤的软组织块影及管壁破坏和有无淋巴结肿大。
【关键词】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气钡双对比造影十二指肠插管造影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
【中图分类号】R73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7-0015-02 原发性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是指发生于十二指肠各段的恶性肿瘤,包括十二指肠腺癌、恶性类癌、恶性淋巴瘤、平滑肌肉瘤。
不包括Vater氏壶腹癌及胰头癌。
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化及十二指肠的解剖生理特点,使该部位肿瘤的诊断有一定难度,临床工作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文献报道误诊率高达55%,我们通过对17例经病理证实的十二场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加以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
本组17例病例中,男9例、女18例,以40岁以上多见,男女性别差异不大。
年龄范围39-76岁,平均年龄57岁。
临床表现:上腹部疼痛8例,恶心、呕吐2例;腹胀、黄疸伴发热3例;黑便、贫血1例;上腹部包块2例;消化道出血1例。
17例全部作了十二指肠气钡双对比造影,并有4例作低张小肠造影。
CT检查11例。
其中腺癌7例,粘液腺癌2例,鳞癌1例,类癌1例,平滑肌肉瘤3例,恶性淋巴瘤3例。
发病部位壶腹上区3例、壶腹区9例、壶腹下区5例。
使用Toshiba 800mA胃肠机,常规口服产气剂和钡剂进行十二指肠双对比造影及十二指肠插管造影。
CT检查采用Siemen GR型CT扫描仪,扫描范围从剑突上5mm开始至剑突下65mm,层厚5mm。
2.结果
2.1 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
17例全部经此方法检查,发现十二指肠不同程度狭窄7例,腔内单发或多发充盈缺损4例;肠腔狭窄伴龛影1例,肠腔狭窄伴肠壁僵硬3例;肠圈扩大或变形1例;管腔及粘膜无改变2例。
确诊十二指肠癌9例,平滑肌肉瘤2例,恶性淋巴瘤1例。
3例误诊为良性病变,漏诊2例为平滑肌肉瘤。
诊断准确率75.8%(12/17),误、漏诊17.6%(3/17)、11.7%(2/17)。
2.2 CT表现
11例作CT检查均发现上腹部软组织肿块,CT值为40-90Hu。
肿块内有不规则含气肠腔2例,肠壁与肿块无分界3例;另外2例为腹腔软组织块影,与十二指肠关系不明确。
显示肠壁增厚、肠腔狭窄2例;肿块伴腹腔淋巴结肿大1例;肿块与胰头、下腔静脉前缘分界不清1例。
诊断十二指肠癌4例,平滑肌肉瘤2例。
其余误诊为腹腔脓肿1例,平滑肌瘤2例,腹腔恶性肿瘤2例。
诊断符合率54.5%(6/11),误诊率29.4%(5/11)。
3.讨论
3.1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少见,仅占胃肠道恶心肿瘤的0.35%[2],文献报道多为十二指肠腺癌。
十二指肠双对比造影对本病的诊断率为73.7%[3],本组统计仍以十二指肠腺癌最多,占41.2%,其次为平滑肌肉瘤,且本组双对比造影诊断符合率与文献相近。
和内镜相比(本组17例,9例经内镜检查确诊,4例误诊为炎症,3例误诊为溃疡,漏诊1例)误诊低,确诊率高。
因此双对比造影是发现病变、诊断本病最有价值的方法。
胃镜误诊率高的原因在于本病好发于十二指肠降部及水平部和升部,而内镜常规不插入水平部和升部;或者仅满足与十二指肠球部的炎症、溃疡而漏诊十二指肠水平部和升部。
3.2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步骤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本组病例均首选十二指肠双对比造影包括插管造影,但仍有5例误、漏诊,其原因与肿瘤多为管外型平滑肌肉瘤,同时双对比造影检查十二指肠肠腔无改变有关。
此种情况宜行CT扫描,CT可以发现肠腔外软组织肿块,多数能显示肿块与肠管、肠壁关系。
若CT像上软组织肿块与十二指肠关系不明确,且临床有呕吐、黑便症状,可行血管造影,从而明确肿块来源,并可对出血动脉栓塞治疗。
因此血管造影应用于钡餐无阳性发现、CT显示腹腔肿块、临床上有便血或呕血者。
由于十二指肠炎症、溃疡、克隆病也可以造成肠腔狭窄、粘膜粗乱、肠壁毛糙或龛影[4];十二指肠平滑肌瘤、嗜酸性肉芽肿、Brunner 腺增生也可以造成腔内单发或多发充盈缺损[5];壶腹、胰头癌侵犯十二指肠造成腔内侧壁僵硬、破坏及肠圈扩大。
因此诊断十二指肠恶性肿瘤须与上述疾病鉴别。
根据下列征象可对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做出定性诊断:(1)十二指肠狭窄局限,内外侧壁均僵硬,尤其是见狭窄肠腔内不规则充盈缺损。
(2)肠壁龛影大,可见裂隙征或指压迹征。
(3)肠蠕动消失。
(4)CT显示外生性或壁内肿块中性坏死、溃疡,尤其是肠外生长。
3.3 不同病理类型的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
十二指肠癌包括腺癌、鳞癌、类癌,其影像学的共同特点:(1)管腔狭窄呈向心性环状或偏心不对称狭窄,同时伴管壁僵硬、蠕动消失。
(2)单发息肉样或多发结节状充盈缺损同时伴管腔狭窄、蠕动消失。
(3)管腔内不规则龛影伴指压迹、粘膜中断。
(4)CT显示包绕肠腔的不规则肿块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腔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受浸润。
平滑肌肉瘤的影像学特点:(1)局限于一侧肠壁的类圆形或分叶状充盈缺损伴或不伴扁平龛影,对侧肠壁尚保持完整,粘膜有推移征象。
(2)单侧肠壁僵硬,与正常组织分界清,局部肠蠕动消失。
(3)十二指肠圈“C”形肠曲变形,降部拉长或肠圈扩大,或见肠外气-液平面。
(4)肠腔外见憩室样或长条状、小片状钡斑影。
(5)CT见软组织肿块附于一侧肠壁伴肿块内气-液平面或厚壁空洞。
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特点:(1)多发小结节样或单发息肉样充盈缺损,肠腔多无狭窄,肠蠕动存在。
(2)肠壁增厚、僵硬或有肠腔局限性狭窄,并伴有其他部位淋巴瘤。
(3)肠管呈瘤样扩张,蠕动消失。
(4)CT见肠壁不规则增厚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参考文献
[1] 宋家琨原发十二指肠癌临床治疗.医师进修杂志,1999,22:23
[2] Yidirim S,Culhaoglu N.Carcinoma of the fourth part of the duodenu:report of a case .Surg Today,1995,25:1024
[3] 徐荣天.冯博,张晓鹏,等.十二指肠腺癌的临床X线分析(19例报告).临床医学影像杂志,1997,8:24
[4] Lillemoe K ,Imbembo AL.Malignant neoplasms of the duodenum.Surg Genecol Obstet,1980,150:825
[5] 田建明,卢仁华,孔庆德.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附32例报告).临床放射学杂志,1991,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