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权社会中的呐喊与反抗——从《简
舒婷诗歌的女性意识
舒婷诗歌的女性意识舒婷的诗歌从女性生命、情感出发,以独特的女性话语和女性笔触构筑了一系列新颖的女性意象,表达了新时代女性的丰富情感和深沉意识,创建了一个独具女性魅力的艺术世界。
一、“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性别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现实,对于文化生产具有潜在的制约作用。
”[1] “在男权中心的宗法社会之内,女性生活处处受男性的操纵、压迫、欺骗、藐视,……而她们也有投降也有反抗;投降者被誉为‘贞女’、‘良妻’,反抗者被骂为‘淫女’、‘妒妇’;而最后,投降者只能忍辱苟延度日,反抗者到底只有一个失败!” “沉默当然并不意味着从此泯灭了认识自己的渴望。
”[3]在男权社会的大背景下,东西方出现了“妇女解放运动”,出现了“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
“文学作为文化生产的一个领域,从一开始就同性别问题密切相关。
”[1]因此“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也都对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女权主义”(feminism)这一术语1895年首次出现在英文中,是西方有较大影响的一种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是关于男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应拥有平等权利的理论。
“女权”,刻意突出女性,否定男性,把两性完全对立起来,甚至走向一个极端――彻底否定男性,对男权进行彻底颠覆,更有甚者想把上帝改成“女上帝”,致使“女权主义”由受人认可到受人异议、否定。
“女性主义”一词最早于1870年在法国出现。
“女性主义”看到了两性存在的差别和联系,在此基础上去追求女性应有的本性、地位和价值。
“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在概念界定上是有区别的。
“女权主义”仅限于女性应该有的权力,在争取男女平等的过程中忽视男性的存在,甚至否定男性,同时“权”字有过于剑拔弩张的色彩,使女性与男性产生敌对。
而“女性主义”在肯定“女性”追求适当应有的权利之外,还肯定女人的自然属性,把女人自己视为次于男性的“第二性”――女人。
正如西蒙娜・德・波伏娃所说:“一个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
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简爱》
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简爱》摘要:《简爱》(Jane Eyre)是19世纪英国著名现实主义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的代表作。
在此作品中,通过对主人公的描写,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不畏强权、坚持独立、自尊、自爱的女性形象,同时还塑造了一个追求平等以及有尊严爱情的新时代女权主义经典形象。
她对社会不公做出的反抗、对经济独立的努力追求以及对平等爱情的渴望都体现了主人公女权主义思想。
本文通过主人公自尊、自立、自强、追求平等、捍卫尊严的性格特点的描述,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简爱》,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女权主义女性意识追求与反抗纵观西方文学史,可以发现很多有血有肉、精彩异常的女主人公形象,她们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格,虽然命运和遭遇有所不同,但都是美貌、忠贞的淑女形象。
此类女性人物都是男权主义社会下的产物,直接服务于男性的审美价值,体现男权主义社会对女性的控制。
1847年《简・爱》的问世,打破了因社会背景而产生的传统女性形象,摆脱了男性话语权的控制,塑造了一位举着女权主义圣火,追求平等、独立的经典形象。
一、《简爱》叙述方式中的女权主义体现此作品是在男权主义当道的社会大背景下问世的,女主人公简爱颠覆了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的完美女性形象。
“家中的天使”是当时社会公认的女性形象,是被排斥在主流生活圈之外的。
小说中主人公执著的追求平等、自立、自尊、自爱,与当时的大多数女性是背道而驰的,她不断的与男权主义社会势力抗争,不断地追求平等与自我的独立。
在她的理性思索下,看似只是一种简简单单的对事物的认识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对男权主义的抗争过程,她勇于表达自己心中对社会、对国家的不满,敢于指正错误,敢爱敢恨,敢作敢为,不畏强权。
小说从女权主义角度出发并结合作者对社会的了解,塑造出一系列的反面角色,简爱在与反面角色抗争中慢慢地觉醒,理性的成长。
她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确保了经济上的独立,打破了传统女性只有出嫁才能生存的思想观念。
伯莎·梅森更具反抗精神的双重他者
doi:10.3969/j.issn.1673-2006.2015.10.017伯莎·梅森:更具反抗精神的双重“他者”丁晓红宿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宿州,234000摘要:伯莎·梅森是《简·爱》中经常被忽略的女性人物。
作为生活在男权社会的女性,伯莎没有经济能力,没有婚姻自主权,是一个被剥夺了话语权的“他者”;而作为来自被英国殖民的西印度群岛的女性,伯莎的“他者”身份被双重化了,成为了阁楼上的“疯女人”。
然而伯莎并不愿意屈从于“他者”的束缚,“疯狂”只是她的面具,在这一面具的掩盖下,伯莎进行了四次报复性反抗,最终与象征着男权社会的桑菲尔德庄园同归于尽,向读者展示了19世纪女性追求平等,寻求自我,确立自我身份的艰难历程。
关键词:伯莎·梅森;双重他者性;反抗精神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06(2015)10-0066-03 夏洛蒂·勃朗特1847年发表的小说《简·爱》不仅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而且在世界文学长廊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夏洛蒂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个性鲜明、追求独立自由的新女性形象。
随着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简·爱》已经成为唤醒女性意识、激励女性寻求性别平等的开山之作。
在文学批评领域,女主人公简·爱成功赢得了多数评论家的青睐。
学者们从方方面面对女主人公进行了分析,却忽略了另外一位不常出现,但每次出现都会带来惊心动魄的女性人物———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梅森。
1979年,美国学者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在她们合著的《阁楼上的疯女人》一书中,仔细考察了19世纪的女性文学文本。
通过比较分析,她们发现:“历代的女性文学中都反复出现‘锁闭和逃跑’的意象,小说中往往有精神失常者作为主人公的对立面而出现。
这些疯癫的人物充当了那些安分守己的自我的社会替身,这些作品中还反复出现被禁闭在冰冷的或滚烫的环境中痛苦煎熬的种种隐喻。
《简爱》:自由与权力的对抗
简爱:自由与权力的对抗1. 引言《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于1847年出版的一部经典小说。
它以主人公简·爱为核心角色,讲述了她在追求自由和独立过程中与社会权力的斗争。
本文将以《简爱》为切入点,探讨自由与权力之间的关系。
2. 自由的呼唤简·爱在小说中是一个勇敢而坚韧的女性,她从小就渴望自由和独立。
从她与寄养家庭开始,在孤儿院受尽虐待后,她有了对世俗习俗和传统观念的怀疑。
这使得她内心对自由不断呼唤,并决定为此而努力。
3. 社会权力的压制然而,简·爱却发现社会权力无处不在,对个体进行深度压制。
她先后遇到罗切斯特先生、英德里夫人等人物,在他们身上感受到了阶级、性别、财富等方面带来的限制和束缚。
4. 自我解放与妥协尽管简·爱渴望自由,但她也面临着权力强大的反击。
她在追求独立的道路上经历了许多挫折,并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和牺牲。
然而,她始终坚守内心的真实和对自由的向往。
5. 自由的胜利最终,在与罗切斯特先生所谓“天堂之家”的精神拷问中,简·爱勇敢地选择了离开。
这个决定彰显了她对自由权力斗争中的胜利。
尽管受到伤害和失去了一部分幸福,但她保留了自己作为个体的尊严和独立。
6. 总结《简爱》通过揭示主人公简·爱对自由与权力之间的斗争,提供了对社会体制和传统观念进行批判性思考的机会。
这部小说呼吁人们勇敢追寻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自由,并为此与社会权力进行不断地较量。
以上是关于《简爱:自由与权力的对抗》的内容概述,探讨了主人公简·爱在追求自由和独立过程中与社会权力的斗争。
这部小说通过展示自由的呼唤、社会权力的压制、自我解放与妥协以及自由的胜利等要素,对读者提出了对权力关系进行思考和反思的问题。
简爱的女权主义思想试析
《简爱》的女权主义思想试析内容纲要:夏洛蒂在《简爱》中塑造的女主人公简爱 , 她敢爱敢恨、敢作敢当、抗争着社会的不公 , 追求者同等、自尊、自强 , 成为传统女性反叛者的化身。
简爱不幸的童年和学校寄宿生活向来被歧视、讽刺、毒打所包围, 但是她没有被这些所吓到 , 反而激倡始了她对这些丑恶人的嫉恨 , 她要抗争 , 要同等 , 要自尊。
该文以联合夏洛蒂的经历及作品《简爱》的故事情节, 浅析《简爱》中的女权主义思想。
重点词:女权主义爱情男女同等经济独立自我价值正文:《简爱》是19 世纪英国着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功之作,是一部真切意义上的女性文学作品。
女权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在西方有着漫长的历史。
艾略特·伍尔夫、西蒙·波夫瓦等都是着名的女权主义理论家。
女权主义的中心是抗议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奴役,重申女性应有和男性同等的权益和地位,号召女性不该受制于男性社会,应有其自己的价值。
推翻男权社会的不合理性,确定和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是女权主义奋斗的目标。
简爱以经济独立为基础,以自尊自爱为人生支柱,走了一条自己为自己铺就的人生道路,表现了激烈的自我意识,显现了女性的感情与自我。
她从追求理想爱情开始,渐渐转向对男女同等地位的要求,再深入到对女性自我价值的认证与追求,彰显了激烈的女权主义思想。
一、夏洛蒂的女权主义思想第一表此刻爱情的追求上。
她反对传统的婚姻观,追求理想的爱情。
传统的婚姻跟爱情多数没有太多的关系,妇女把嫁人看作衣食之计和终生经营的职业。
财产和社会地位成为权衡婚姻的独一标准,所认为了利益而联合的婚姻俯拾皆是,很多少女人生的独一目标就是谋利经营,攀上一门有益可图的婚事。
无数的功利婚姻造就一对对怨偶。
夏洛蒂经过亲身感觉和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理解,认为这是女性可悲的堕落,并对传统的婚姻赐予激烈的歧视。
她提出婚姻应以爱情为基础,真切的爱情不取决于任何外在的条件,是男女两方心灵的切合和精神的交融。
男权社会中的女性心理——从引诱不成反诬母题谈女性的堕落与反抗
娄 安徽文学
ANHUI W ENXUE
艺
与存在是 有着极其深厚 的社会原 因的。 首先 , 在 男权社会 中, 这 类母题模 式显然对其 统治有利 , 成 功地 控制 第
二性在 第一性心 中的形 象, 从 而为政 治服务 , 为 家教服务。 其次, 从女性心理层 面看 , 女性 的这种行 径不能不说
明 男权 社 会 的压 抑 使 其 心 理 受 到 扭 曲 , 从 而 产 生 了 这种 反 抗 、 报 复手段 。
深恨 , 欲将其置 于死地 。 于是妲 己上奏纣 王诬 陷邑考 的“ 草蛇灰线 ” , 在后 面余 脉千里 , 既触发 了下面情 节 调戏于她 , 纣 王欲查 明此事 , 妲 己却百般挑 唆 , 终至将 发展——如情 欲不满足 的潘 氏终 究与西 门庆发 生 了
作者 简介 : 杨华杰 ( 1 9 8 1 一) , 江 苏镇江人 , 古代文学硕士 , 江 苏联合职业技术 学院镇 江分 院讲师 , 研 究方向 : 古代 文学。
得韩满 自此 与吴约定不在 其家相 晤 , 并 坦诚相劝 “ 门 户 自宜谨 密 , ” 吴十二这才释疑。 故事最后谢 氏竞 与 b 人通奸 , 谋害 了吴十二 , 直到吴十二的鬼魂显形 , 才由 韩满代其伸冤 报仇 。 此情节 与伟 大的通俗小 说名著 《 水 浒传 》 中的情 节相似 。 小说第 二十 四回中 , 便 写到潘金 莲 因怨构 陷 小叔武松 , 起 因就是潘金莲 主动“ 勾 搭” 不成 , 反遭 武 松斥责后怨愤在心 , 于是她泪 眼滂沱地 在武 大面前反 诬小叔武 松一 口。 可武大并 不相信 。 众多 作品 中的反 诬惯技在这里竟然没有能够生效 。 然而正是这一 预伏
安 徽文学
W ENXUE 艺 ANH U1
女性主义在《简爱》中的追求与反抗
女性主义在《简爱》中的追求与反抗简介《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于19世纪中期创作的一部经典文学作品,也是女性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本文将探讨《简爱》中女性主义的观点、角色塑造以及对社会和个人解放的追求与反抗。
女性主义观点的呈现1.自我认同:小说主人公简·爱通过她的自述揭示了自己的自我认同,并且对传统女性角色有所质疑。
2.教育权利:在小说中,简·爱不愿被束缚在男性主导的教育体制下,表现出对教育平等权利的渴望。
3.社会地位:通过Jane在寄宿学校工作以及成为罗德斯一家庄园管家后,她获得了独立、自给自足、并享受一定社会地位的机会。
这彰显了女性追求平等和独立地位之意识。
角色塑造与反抗形式1.简·爱:坚强独立的女性形象。
她追求自由、主权,不愿受到男权社会的束缚,并对不公平对待展开反抗。
2.罗切斯特先生:与其它男性角色相比,他对简·爱的才华和智慧给予充分的认可,并接受她,并成为她的伴侣。
这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女性拥有独立思考力和发声权之重要性。
2.简·爱与约翰·里弗斯:约翰将简视为虚弱而处理她,试图让她屈从于传统女性角色。
然而素来坚毅的简在小说中最终提出反抗,并坚决拒绝了他。
对社会解放的追求1.反对婚姻压迫:小说揭示了19世纪女性在婚姻中可能面临厌倦、束缚和剥夺人格尊严等情境,呼吁真实、平等和共同理解构建婚姻制度。
2.社会经济地位:通过Jane作为一个工作女性所获得的经济地位及相应机遇,探讨女性积极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赢得自主权力的重要性。
对个人解放的追求1.启示和精神独立:通过简·爱这一角色对社会因素和个人内心思想的探索,小说强调了女性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如何通过坚定意志获得情感自由。
2.爱情与自我实现:小说中虽然描述了简爱与罗切斯特先生之间的浪漫关系,但重点仍是强调女性不应将幸福完全寄托于爱情,而是应该主导自己的命运并追求个人价值实现。
简爱的反抗精神
简爱的反抗精神简•爱背负着自然与社会给她的一切不幸,开始了她的人生。
她没有双亲,没有钱财,她是男人世界中的一个弱女子。
雪上加霜的是,她不漂亮。
她有着坚强的个性,这使她在世人眼里更加失去了魅力,因为她不会对别人逆来顺受。
她不像是世上伟大爱情故事中的女主角,然而她却有着相当于此的举动。
世人看到的是她的种种劣势,告诉她对生活不要有太多奢望。
然而简爱不听这一套,她拒绝接受世人给予她的卑微地位。
她要求世人接受她的本来面目,她可能微不足道,但却是自己命运的主宰,她也许不漂亮,却值得他人爱。
简爱在洛伍德学校对其好友海伦伯恩斯说过这样一段话:“当我们无缘无故挨打的时候,我们应该狠狠地回击;我肯定我们应该回击——狠狠地回击,教训教训打我们的那个人,叫他永远不敢再这样打人。
”狠狠地回击!这便是简爱具有的反抗精神。
小说一开始,在盖茨赫德,年幼的简爱就和她的表哥约翰里德发生了冲突。
粗鲁残暴的约翰里德经常欺负简爱,有时打骂她,有时吓唬她。
他的欺负不是一星期两三次也不是一天一两次,而是随时随地。
简爱怒斥这个迫害她的小魔王:“你这男孩真是又恶毒又残酷!你像个杀人犯——你像个虐待奴隶的人——你像罗马的皇帝!”接着便和他扭打在一起。
这是简爱十年里累积的恐惧、疼痛、愤怒终于转化为她反抗的力量。
这个瘦弱的女孩以她勇敢的表现吸引了读者。
狠狠地回击,第一个对象是约翰里德。
接下是冷酷无情的里德太太。
简爱说过:“无论过去我下了多大功夫去取悦里德太太,她总是往最坏里想我,我变得这么恨她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简爱跟里德太太发生了争吵,她很犀利地指责里德太太:“如果我真的撒谎,我会说我爱你!可是我不爱你,我恨你!只要我活着,我不会再叫你舅妈。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简爱》研究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简爱》研究1. 引言1.1 概述本篇论文旨在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研究夏洛蒂·勃朗特的经典小说《简爱》,探讨其中呈现的女性形象与女性地位对于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以及对当代女性和社会的启示与借鉴。
通过对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及其经历的深入解读,以及对当时家庭、婚姻制度、社会阶级和教育等因素对女性权益影响的分析,将揭示出勃朗特描绘出的主人公简爱所经历的自我意识觉醒、反抗父权主义和追求自由与独立等主题。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从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反抗父权主义以及自由与独立追求三个方面探讨《简爱》所展现出来的女性主义视角。
接下来,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深入解读小说中几个重要人物形象,包括简爱作为女性意识觉醒代表、约翰·里弗斯作为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者、以及费尔法克斯太太在家庭束缚与个人解放之间的较量中扮演的角色。
第四部分将从社会背景下的女性地位分析入手,探讨家庭婚姻制度对女性权益的影响、社会阶级限制与反抗、以及教育与职业机会对女性解放运动的影响。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我们将总结研究中的重要发现,并提出对当代女性和社会的启示与借鉴。
1.3 目的本文的目标是通过对《简爱》这一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女性主义视角来探讨勃朗特在小说中描绘的女性形象以及对于当时社会背景下女性地位问题所进行的思考。
通过审视主人公简爱所经历的觉醒过程、她与男权社会之间的斗争,以及她追求自由与独立的努力,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勃朗特想要表达给读者们关于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和自由追求的重要信息。
同时,本文还将通过分析小说中各个人物形象以及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女性地位,探讨女性权益受到的限制和抵抗,从而对当代女性和社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与借鉴。
2.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简爱》研究在女性主义视角下,研究《简爱》这一经典文学作品可以揭示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反抗父权主义以及自由与独立的追求等重要议题。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艾米丽的人物思想分析知识分享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艾米丽的人物思想分析摘要:文章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着力探讨了《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的主人公爱米丽在父权制和清教妇道观的双重镣铐下被物化为影子人物的过程。
揭露了处于失语状态的南方女性在男性主流社会中的抗争,从当时的社会现实来看.只是一种无言的呐喊。
关键词:父权制;妇道观;影子;无言的呐喊引言威廉·福克纳是2O世纪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鼎足人物,是南方文学文艺复兴的旗手和精神领袖。
作为一个举世瞩目的小说家,他的突出成就体现在他所创造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
这套涵盖了十五部长篇小说及几十个短篇的“世系”,宛如一组浩瀚的美国南方史诗,反映了美国南方社会从19世纪初到2O世纪中期150多年的变迁史。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不仅是福克纳发表的第一篇短篇小说,也是最负盛名的一篇。
该短篇笔触凝练、构思精巧、人物塑造极富个性。
再加上作者对哥特式气氛的渲染,堪称为可与长篇杰作相媲美的短篇力作。
小说以“约克纳帕塔法”的杰弗生镇为背景,讲述的是美国南方没落贵族世家的爱米丽由爱生恨.毒死情人并与腐尸同床相伴四十余年之久的恐怖故事。
“这是一个被性政治制度残害、背叛的一个女人的故事”[1],反映了在清教思想影响下的父权制、妇道观以及种族主义对女性身心的摧残与性的压抑。
爱米丽象征地代表了南方妇女的状况:没有本体,没有独立的身份,没有自己的声音。
基于此,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着重探讨这篇小说中的女性的社会存在:爱米丽没有自己的声音,没有自己的独立存在,她只是男权主流文化和传统妇道观背后的影子,一个虚无的代码。
一、父亲背后的影子以种植园经济为基础的美国南方社会是一个浸透着浓厚的清教主义思想的父权制社会。
在这个父权社会里,实行的是男权秩序,拥有的是男权文化。
妇女被排挤到一个阴暗的角落,成为男性社会中的“他者”,她们只是男权文化创造的一个物体,一个空洞的能指,一个没有独立存在的影子。
父亲作为一家之主,享有绝对的权威,他可以决定和操作着家族中每一个成员的命运。
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解读《简·爱》
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解读《简·爱》摘要:《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书中简爱自尊、自重、自爱、自强的形象一直为女性读者所推崇,她作为平凡、卑微的女性对抗强大的男权社会的故事有很多女性主义的元素,本文尝试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解读。
关键字:女性主义;简·爱;女性形象;平等一引言《简·爱》(Jane Eyre)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很多人认为《简·爱》是是一部自传色彩浓厚的作品,是作者生平的诗意写照。
它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经历各种磨难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小说中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引人入胜,然而最令人感动的并不是爱情故事本身,而是女主人公自尊、自重、自立、自强的人格,以及对于自己的人格、情感、选择的执着追求。
引起了大量女性读者的共鸣。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兴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女权运动浪潮时,始终贯穿了对父权社会传统的反抗。
它综合借鉴了20世纪各种批评理论经验,发展成自己的批评模式。
这一批评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后,在国内掀起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热潮,并在文学创作与批评实践中形成并发展了自身的特点。
以往对这部小说的研究多侧重于抨击传统礼教和偏见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赞扬女主敢于反抗追求自由和尊重的精神。
本文试以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重新对《简·爱》进行剖析。
二正文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认为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女性就受到男性的压制,男性会对女性进行支配与控制,父权体制就是制度化的男性支配。
另外,男性会利用自身在力气上的优势令女性臣服或对女性施加重重限制,局限女性的发展或者在精神上给予其伤害,毁灭女性独有的能力、个性、自信。
这种控制与支配体现在文学作品中就是对女性形象的扭曲,和对女性读者的误导。
文学是想象的艺术,男性作者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实际上就是作家内心女性形象的折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现实中的女性,但也带有很大的主观色彩。
女性主义文学赏析
女性主义文学赏析女性主义文学是一种以女性为中心的文学流派,它关注女性的权利、经验和观点,并试图揭示和批判男性主导社会中的性别不平等。
本文将对女性主义文学进行赏析,探讨其历史背景、核心思想以及代表作品。
一、历史背景女性主义文学起源于20世纪的女权运动,这场运动旨在争取女性的平等权利和社会地位。
在这个时期,女性开始反思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并开始发声争取自己的权益。
女性主义文学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崛起的。
二、核心思想女性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是批判男性主导社会中的性别不平等,并呼吁实现男女平等。
它试图揭示和分析社会结构中存在的性别偏见和歧视,并通过文学作品传达女性的经验和观点。
女性主义文学强调女性的独立、自由和自我认同,同时也关注其他社会问题,如种族、阶级和性取向等。
三、代表作品1.《简·爱》《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女性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女主角简·爱的成长经历为线索,揭示了19世纪英国社会中的性别不平等和女性的自我解放。
通过描写简·爱在男权社会中的奋斗和追求,小说呼吁女性争取平等权利和自由。
2.《傲慢与偏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女性主义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女主角伊丽莎白·班内特为中心,通过她对婚姻和自我认同的思考,揭示了19世纪英国社会中的性别偏见和女性的局限。
小说通过幽默而尖锐的笔触,呼吁女性追求独立和自主。
3.《红字》《红字》是美国作家威廉姆·霍桑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女性主义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女主角海丝特·普林为中心,揭示了17世纪美国清教社会中的性别双重标准和女性的压抑。
小说通过对海丝特·普林的审判和自我救赎,呼吁女性争取自由和尊严。
四、影响与启示女性主义文学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为女性发声提供了平台,推动了性别平等的进程。
《女性主义在文学中的发展:从《简·爱》到《小妇人》》
女性主义在文学中的发展:从《简·爱》到《小妇人》引言女性主义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运动,旨在争取和宣扬女性的平等权利与地位。
这一思潮不仅影响了社会观念和政治结构,也深刻影响了文学创作。
本文将探讨《简·爱》和《小妇人》两部经典作品中呈现出的女性主义元素,并分析其在不同时代中的变化和发展。
一、《简·爱》(1847年)1.1 作品背景介绍《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之一,以其强烈的女性意识和反传统价值观而闻名。
1.2 女性自我解放•主角简·爱肯定了自己独立而强大的个人意识,追求自我实现。
•简揭示了男尊女卑观念对女性造成的束缚,并努力超越这种困境。
1.3 对抗父权制度•简反对成为男权社会下被支配和压制的对象。
•拒绝屈从于旧有的婚姻制度,坚持追求自由和尊严。
1.4 身份与权力•简跨越社会阶层,突破身份束缚,证明了女性可以通过个人努力获得自我价值。
•展示了异性关系中女性对于平等地位和公平待遇的渴望。
二、《小妇人》(1868年)2.1 作品背景介绍《小妇人》是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描述女性家庭角色和个体追求之间的冲突而闻名。
2.2 女性经济独立•小妇人们试图通过教育、写作等手段实现经济独立,追求自己的事业和梦想。
•展示了女性追求平等机会的意识逐渐增强。
2.3 女性友谊与团结•主要角色之间形成了紧密的情感纽带,展示了互助支持和团结合作在女性解放中的重要作用。
•呈现出女性之间如何摒弃竞争、尊重彼此并支持共同的价值观。
2.4 调和家庭与个人•小妇人们面临在个体成长与追求事业之间进行的内心挣扎,追求平衡和谐的婚姻生活。
•呈现了女性对于平等伴侣关系和充实自己生活的意识。
结论通过对《简·爱》和《小妇人》两部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女性主义在文学中的发展。
从《简·爱》中强调个体解放与反抗旧有束缚,到《小妇人》中探讨经济独立、友谊团结以及个体成长与家庭责任之间的平衡。
论《简·爱》中女性主义的体现
论《简·爱》中女性主义的体现作者:曹越来源:《教育》2017年第14期小说《简·爱》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
小说以主人公简·爱的生活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孤儿简·爱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不畏男权压制、坚持自我、追求自由和尊严,逐渐成长,并且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书中塑造的女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勇于追求自由平等、敢于反抗男权压制的新女性,被赋予了鲜明的女性主义色彩。
女性主义在《简·爱》中有着非常充分的体现,《简·爱》也一直被奉为女性主义代表作,在女性文学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笔者将通过简的自身性格、简和伯莎的关系、简和罗切斯特的爱情三个角度,来浅析女性主义在小说中的体现。
简的自身性格小说创作时间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工业大国。
但是,资本主义矛盾尖锐,女子地位低下。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简是非主流的新女性。
她的出现,是对大众的主流价值观的强烈对抗。
她和寻常女性截然不同,她的自我意识极强,难以顺从,从不屈服。
在男权社会中竭力追求着平等和自尊,有着极其强烈反抗和叛逆精神。
这样的精神特点,在简寄居在舅妈家、进入孤儿学校学习、担任家庭教师等不同的人生阶段,以及在和罗切斯特的爱情中都有体现。
例如:罗切斯特先生对外宣称要娶英格拉姆小姐为妻后,简决定离开,但罗切斯特非要她留下不可。
简说:“你难道以为,我会留下来甘愿做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
”简的宣言,将她勇于追求平等和自尊的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
即使在当今男女平等的文明社会,部分女性还是会习惯于依附男性,在经济上难以独立,在感情上也丧失自我,受控于大男子主义,成为男人和爱情的附属品。
可想而知,在当时女子地位低下的维多利亚时代,简自尊自爱,有独立意识,是非常先进和难得的。
《简爱》婚姻话语中的矛盾
参考内容二
基于SPSS因子分析的中国婚姻家 庭继承纠纷的综合评价
摘要
本次演示利用SPSS因子分析方法,对中国婚姻家庭继承纠纷进行综合评价。通 过分析纠纷的起因、发展过程、解决方法等多个方面,提取出主要影响因素, 并建立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教育水平、婚姻 法律制度等因素对婚姻家庭继承纠纷具有重要影响。最后,针对不同地区和不 同类型的纠纷,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三、女权主义思想在《简爱》中 的影响
《简爱》作为女权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挑战了传统的男权社会观念,为女性争取了更多的权利和机会。同时,它也 启发了更多的女性开始自己的地位和权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四、结论与启示
《简爱》作为一部经典的女权主义文学作品,展现了女性的独立、勇敢和追求 自由的精神。它挑战了传统的男权社会观念,为女性争取了更多的权利和机会。 它也启示了我们现代社会应该更加女性的地位和权利,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仍然需要坚持平等、尊重和包容的原则,为每个人创造一 个公正、平等的社会环境。
2、平等的爱情观
在传统的男权社会中,女性往往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而简·爱则坚持平等的 爱情观。她认为爱情是基于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基于性别或 其他因素。这种平等的爱情观在当时的社会中是具有很大进步意义的。
3、反对性别歧视
在小说中,简·爱多次遭受性别歧视和攻击,但她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她反对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和歧视,认为女性应该享有与男性同等的权利和机会。 这种反对性别歧视的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中是非常罕见的。
罗切斯特是一个性格忧郁、喜怒无常的人,但经过长时间的接触,简·爱发现 了他内心的善良和正直。然而,他的婚姻观念是传统的、物质主义的,他希望 简·爱能成为他的妻子和财产的继承者。这种婚姻观念与简·爱的理想相悖, 因为简·爱追求的是爱情和自由的婚姻,而不是为了地位和财富而结婚。
简爱的反抗意识
《简爱》中的永恒魅力——解析小说《简爱》中女性反抗性格的形成摘要: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简爱》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生而不幸却又敢于与命运抗争的极富个性的“女英雄”式的人物。
小说以四个生活场景展示了简爱反抗性格的萌芽、产生、发展和高潮四个阶段。
作者通过简爱坎坷的经历宣扬了自己的社会主张,揭示了一个同时代的人们常常忽视的问题——女性问题,揭开了女性文学的新篇章,为女性争取平等、自由吹响了第一声号角,也为我们提供了无尽的话题,《简爱》是永恒的19 世纪中叶英国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以一部《简爱》揭开了女性文学的新篇章。
她突破了当时的创作风气,一洗名媛淑女的脂粉气,一反大家闺秀的娇柔情,塑造了一位洗尽铅华、脱胎换骨,敢于反抗资产阶级虚伪、狡诈和不平等、不合理现象的崭新的女性形象。
《简爱》的艺术成就之一就是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高度统一与和谐。
小说共分 38 章,以 4 个生活场景展示了简爱反抗性格的萌芽、产生、发展和高潮四个阶段。
因而,马克思把夏洛蒂·勃朗特和狄更斯并列为英国最出色的小说家,认为他们“在真实而动人的描写中向世界揭露了比所有的政治家、政论家和道德家所揭露的总和还要多的政治和社会的真理。
”一、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简爱》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的成名作,创作于 1847 年,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女权主义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
小说的取胜之处在于刻画了一个性格非常特殊的女性形象——简爱。
贫穷的家庭女教师简爱是一个男权社会里的知识女性,由于对女权与平等的强烈追求,使她执着地捍卫独立人权,追求真爱。
她身上体现出来的不平凡的气质和丰富的个人情感征服了千千万万个读者的心。
也正因为这一点,《简爱》突破了英国小说史上一般作品的内容,使简爱成为英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女性形象之一。
《简爱》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她出生于一个清贫的牧师家庭,幼年丧母。
简析《简爱》中伯莎梅森的形象(清晰整齐)
简析《简·爱》中的疯女人形象互助县职业技术学校刘梅1847年,天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名作《简·爱》问世,被人们广为称颂。
《简·爱》问世将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到底有多少痴心的女读者在这个相貌平平、过早饱尝人间辛酸、但终末失去与生活搏斗勇气的简·爱身上找寻自己的影子,寄予同情。
虽然她历经挫折坎坷,却有一个幸福如意的归宿,同自己所爱的罗切斯特结了婚,并且还继承了一小笔遗产。
人格上独立的简·爱有了经济上的自立,又嫁了如意夫君。
《简·爱》让我们记住了女主人公独立、自强、自尊、理智、自觉地挑战传统,追求幸福的成长故事。
然而,小说中那个简·爱追求幸福的苦难历程上的障碍——幽禁在顶楼上的疯女人伯莎,那个和简·爱的幸福美满形成鲜明对比,因为发疯而被囚禁,最终投身于自己亲手点燃的火海中毁灭的疯女人,又有几人会为她感到一丝一毫同情,甚或对她产生一点儿好感的?我们在关注女主人公简·爱的成长历程时,也许对那个阁楼上的疯女人毫不注意,甚至可能会为其死去而让简爱名正言顺的嫁给罗切斯特而欣慰。
疯女人伯莎让我们憎恶,厌弃,恐惧,让我们对其不屑一顾。
但细读《简·爱》,深究伯莎由发疯而被幽禁,最终投身火海死亡的人生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伯莎其实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
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个被压抑,被迫害,被抛弃,被扼杀的不幸的女性形象。
一、伯莎是名利交易婚姻的牺牲品伯莎的不幸,首先表现在她同罗切斯特一样,同是多年前的那桩不幸婚姻的受害者。
罗切斯特的父亲是个“一钱如命”的贪财之人,为了金钱的缘故, 与富有的种植园主兼商人的梅森先生即伯莎的父亲谈定了儿女的婚事。
罗父看中梅森给女儿的三万英磅的陪嫁, 而梅森则看中了罗切斯特的家世。
在双方家长的撮和之下, 这对年轻人在西班牙得以相见, 很快成婚。
在这桩婚姻里 ,伯莎同罗切斯特一样, 都是无辜受害者, 同样地听命于攀名附利的家长的安排。
男性形象与男权颠覆意识_呐喊_彷徨_散论之一
2005年4月 学 术 交 流 Apr.,2005总第133期 第4期 Academic Exchange Serial No.133 No.4 ・现当代文学研究・男性形象与男权颠覆意识《彷徨》散论之一———《呐喊》、宋桂珍,鹿 琳(齐齐哈尔大学人文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摘 要]《呐喊》、《彷徨》塑造了一系列男性形象,不论他们的身份、地位、知识、素养及个性气质如何不同,但他们骨子里已被男权文化所浸染,他们所秉承的都是几千年来男权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以男性独尊的他者眼光傲视女性、评判女性甚至欺压女性、残害女性。
对此,鲁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从而体现了自己的男权颠覆意识。
[关键词]男权;男权社会;男权文化[中图分类号]I20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05)04-0158-04男权亦称父权,男权制社会即父权制社会。
著名女性文学研究专家刘思谦教授对父权制有着十分恰当的解释:“父权制也就是从没有阶级、没有人对人的统治的原始氏族制社会到等级制的人对人的统治和占有的社会。
从血缘关系上看,是从‘知其母不知其父’到父系血缘的子承父业、父死子继的奴隶制的封建宗法制下的‘家天下’社会。
父权制对人的统治包括阶级统治、种族统治和性别统治,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交叉,而性别统治又是其中最基本最稳定的统治。
”[1]父权制社会将两性关系强制性地规定为男尊女卑、男优女劣,男为主、女为辅,男为阳、女为阴,男主外、女主内,男为第一性、女为第二性……这“男”不是单个的男人或男人集团,而是父权制下的产物,是一种恒定的制度、系统、规范,也是一种文化和意识形态,它的存在造成了男女极大的不平等,给女性带来了无穷的悲剧。
作为思想家的鲁迅,对男权制和男权文化的极端荒谬性和残忍性认识十分深刻,不仅在他的一系列杂文中予以抨击,还在小说中以鲜明的艺术形象予以解构、批判和颠覆,本《彷徨》中所塑造的男性形象来阐释鲁迅的男权颠覆意识。
《呐喊》揭示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
《呐喊》揭示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呐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由鲁迅所写。
它以纷繁复杂的笔触,呈现了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呐喊》所揭示的中国社会现实。
一、封建社会的倒行逆施《呐喊》中的许多故事发生在封建社会,它揭示了封建伦理与社会现实之间的严重矛盾。
在小说《药》中,主人公沈从文在临终前向村民追忆起一段惨痛的回忆:他的父亲为了维系家族的名节,不惜将他母亲逼至绝地。
这个故事表达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残酷扭曲,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倒行逆施现象。
二、以权谋私的官场黑暗《呐喊》中多个故事叙述了中国官场的黑暗面。
比如《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孔乙己,他是一个被官员欺凌的小人物。
他的一生被扭曲了,他的心灵受到了摧残,他迷失在黑暗的系统之中。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看到了中国官场的权力游戏和以权谋私的悲哀。
三、人民贫困的悲惨境遇《呐喊》以其描绘人民贫困的真实和深刻,震撼了读者。
比如在小说《祝福》中,鲁迅通过描写一个儿童的遭遇,展示了贫困的普遍存在和贫困对个人命运的摧毁。
这个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农民的困境,使人们感到深深的痛心和愤怒。
四、殖民主义侵略的国难深重《呐喊》不仅关注了中国社会的内部问题,还着眼于国家面临的外部困境。
在小说《阿Q正传》中,鲁迅通过阿Q这个虚构的人物,投射了当时中国人民面对殖民主义侵略的悲壮境遇。
阿Q虽然个性懦弱,但他个体命运的悲剧正是整个国家在东亚局势下经历的悲惨写照。
五、个人内心的呐喊和抗争《呐喊》以另一种方式揭示了中国社会状况:个人内心的呐喊和抗争。
多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如孔乙己、阿Q等等,通过内心的抗争来表达自我,争取尊严和自由。
人们的内心呐喊掀起了中国社会的浪潮,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的坚韧与勇气。
总结起来,《呐喊》以其鲜明的形象、深刻的思考和扎实的写作技巧,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
它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倒行逆施,揭示了官场的黑暗面、人民的贫困和国家的困境。
同时,它还聚焦于个体的内心呐喊和抗争,展示了中国人民的韧性和勇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男权社会中的呐喊与反抗——从《简·爱》看女性意识的觉醒摘要:女权主义批评是现代文学批评中的一种很重要的理论批评方式,给广大女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在以男性文化一统天下的社会,女性的生存状态、精神意识都受到巨大的束缚和摧残。
部分不愿受压迫的女性开始觉醒,向这个男权社会提出了抗议。
这种女性意识不仅在当时意义重大,为后来的女权主义运动打下了基础,而且对当下社会也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女权主义批评;女性意识;简·爱;启示女权主义批评是现代文学批评中的重要理论批评方式之一。
西方女权主义批评主要是受到了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第二次女权运动直接引发了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在西方两次妇女解放运动中,运动要求和实质在社会的发展以及妇女意识的不断觉醒中发生了很大变化。
由最初的争取财产权和选举权逐步扩大到社会各领域。
西方女权主义的发展和胜利,令所有受够了菲勒斯文化统治的女性欢欣鼓舞。
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离不开无数女性写作先驱的贡献,这其中就包含了英国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
夏洛蒂用独特的想象力和非凡的艺术匠心,塑造了简·爱这个全新的女性形象,喊出了维多利亚时期所有新女性的心声。
英美派女权主义批评的重要代表之一伊莱恩·肖瓦尔特把女作家们的创作分为“女人气的、女权主义的、女性的”[1],她认为夏洛蒂·勃朗特的创作属于“女人气的”阶段,是在模仿以男性为主导的主流传统。
在夏洛蒂所处的时代,她的创作以及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应该是处于一个“‘妇女形象’批评阶段,重点是揭露男性文化对女性形象的歪曲,以唤起妇女的自主意识。
”[2]本文就以《简·爱》为例,来探讨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对后世作家和女权主义批评的影响以及在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对部分迷失自我的女性的启发。
一、简·爱的形象塑造夏洛蒂在写《简·爱》之前就曾对艾米莉说过,她要写一个新型的女主人公,和自己一样矮小和丑陋,但却敢同其他任何人塑造的任何一个漂亮的女郎媲美,能够引起读者的极大兴趣。
于是,是一个矮小、贫穷、长相平凡、身份低微但却有智慧和独立人格的新女性诞生了。
1.坚强、叛逆、反抗的简一贫如洗的简从小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因为贫穷,她得忍受舅母的虐待、表姐的傲慢、表兄的残暴,甚至是仆人的刻薄。
但是,简并没有因此而妥协、屈服,相反,这些不公正的待遇培养的是简的坚强、叛逆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简敢指责“小霸王”里德“你像个杀人犯——你像个虐待奴隶的人——你像罗马的皇帝!”[3]敢指责狠心肠的舅母“我一想起你就恶心,你对我残酷到了可耻的地步……别人以为你是个好女人,可是你坏,你狠心。
你才会骗人呢!”[3]年幼的简从内心深处喊出了一个孤苦无助但却异常坚强的孩子的心声。
这个10岁小女孩的精神因粗粝的生活锤炼而变得顽强,她的意志被磨砺的坚决,非凡的处境培植了她非凡的勇气和洞察力,促使她无所畏惧地反抗一切。
在劳沃德学校,她敢顶撞校监,鼓励好友海伦“当我们无缘无故挨打的时候,我们应该狠狠地回击……教训教训打我们的那个人,叫他永远也不敢再这样打人。
”[3]这就是简,一个叛逆、勇敢、坚强、具有反抗意识的女孩。
2.追求知识和经济独立的简简是一个其貌不扬的女子,但她聪明、睿智、大方、得体,有学识、有修养。
在地狱般的劳沃德学校,有些孱弱的孩子经不起摧残过早离世了,简却坚强地活了下来,并且通过勤奋的学习,培养了热情善良的美好品德和自强自立、追求平等自由的新思想。
因为贫穷,亲人抛弃自己,仆人鄙视自己,校监瞧不起自己,简的经历使其意识到经济独立是人格独立的基础。
经济独立了,精神也就会获得独立。
所以,简以自己的努力和好学得到了留在劳沃德学校任教的机会,在经济独立的道路上跨出了第一步。
简在经济上的独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她获取社会话语权的一个基础。
正因为她坚持经济的独立,所以她拒绝了罗切斯特的物质赠予,提出用自己的薪水置办结婚礼服,婚后继续做阿黛乐的家庭教师,自己养活自己,绝不做寄生虫,当自己和富有的罗切斯特在一起时才会自信、平等。
3.追求完整爱情的简简与罗切斯特的爱情是小说中最浪漫、最动人的情节。
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无论是外形还是财富、地位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看似两条不会交叉的平行线却产生了交点。
简是一个对爱情执著的女子,她与罗切斯特真诚相爱、惺惺相惜。
在得知自己无法做罗切斯特的合法妻子后,简的内心异常痛苦。
尽管两人真心相爱,尽管罗切斯特是利益婚姻的牺牲品,但简还是不愿意以情人的身份与爱人双宿双栖。
这不是简想要的生活,这不是完整的婚姻,与其不完整不如放弃。
我们说简的这个决定和简的独立自主、自尊自强的性格是密切相关的。
作为一个开始觉醒的新女性,简明白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所以她拒绝了罗切斯特的提议,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最后在所有障碍都消除之后,毅然回到了罗切斯特的身边。
尽管桑菲尔德庄园已变成废墟、高贵的罗切斯特变成了残疾,但简无怨无悔,因为此时的罗切斯特是自由的、完整的,他只属于简。
在经历了诸多坎坷之后,简终于获得了与金钱、物质无关的真正意义上的爱情。
二、《简·爱》中的女权思想这是个本应由男人和女人共同来支撑的世界。
但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社会完全被男性所掌控,本应是“半边天”的女性被推到了历史的角落,并在社会发展中逐渐丧失了其应有的地位和权利,沦为男性社会的摆设和牺牲品。
传统的道德观认为女性应该扮演的是顺从、愚昧、从一而终的角色,丈夫是女性的最好归宿,并应适应丈夫的好恶和需求。
历史的车轮前进到19世纪之后,传统的妇女观并没有因为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发达、社会的进步而发生改变。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女性的尊严、价值、权利等等各方面都没有得到改善,受尽了千年压迫的女性在时代的召唤下终于开始觉醒。
夏洛蒂笔下的简就是这样一个打破传统、追求独立自主的正在觉醒的部分新女性的代表。
在作品中,简对暴力的反抗、对不公正的抗议、对经济独立的重视、对完整爱情的追求无不处处显示了女性的觉醒意识。
女性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尤其是来自男性世界的尊重,必须应该坚持平等的原则。
这种平等原则既包含了物质平等,也包含了精神平等。
物质平等是基础,精神平等是升华。
两者都是深受男性社会迫害和摧残的女性的基本诉求,而后者更为典型地体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在夏洛蒂的笔下我们看到,简就是一个坚持追求精神平等的新女性。
“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因为我们是平等的!”[4]“我们是平等的,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这是简发自内心的为精神平等观作的辩护,传达了简要求平等和尊重的思想。
在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根深蒂固的“女性劣于男性乃天性使然”的口号中,简喊出了千千万万不幸女子的心声,喊出了作家的心声,打破了长期以来女性扮演男性从物质到心灵的附属传统,打破了女性在社会中的被动地位和次要性别角色。
如果说夏洛蒂的创作属于“女人气”的话,这种女人气是振奋人心的,并且对后世的女性思想、女性价值观以及文学创作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三、《简·爱》对后世的启发一部作品是否优秀,就是看这部作品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否能经受岁月的考验,一个真正成功的艺术家其影响足以改变世界。
夏洛蒂的这部作品虽然谈不上宏大、精深,但她用一个通俗易懂的爱情故事,教会女性追求独立自主,向霸性十足的男权社会发出了呐喊,这种意识是进步的,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夏洛蒂通过简提醒所有的女性学会拥有独立的精神,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有,只要用独立精神去面对生活,热爱生活,那就永远不会有毁灭的危机,而是生命的活力。
在现如今这个经济高速发展、利欲熏心、追名逐利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随着物质的诱惑也悄然发生了很多变化。
前段时间热播的《北京爱情故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热议。
在自主创业、追求爱情、追求价值体现等诸多方面,我们到底应该何去何从?《北京爱情故事》中每一个角色都有一个令人争议的故事,我们对富二代不作过多的评论,对北上打拼的男性角色也不作过多的探讨,从女性的独特身份和视角出发,我们不妨把剧中杨紫曦这一角色和简做一个比较。
杨紫曦和简在很多地方很相似,但命运却完全不同。
她们的相似之处在于:两人都没有显赫的出身、强硬的背景。
杨紫曦来自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家庭,经济条件很一般,甚至比较贫穷;简同样出身贫寒,且身世更为悲惨。
两人都是知识女性。
杨紫曦是受过了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简是勤奋好学、聪颖过人的女教师。
不同的是杨紫曦长着一张天使般的面孔,而简却矮小平凡。
在竞争异常激烈、物质诱惑异常强烈的繁华都市,杨紫曦选择了放弃爱情、放弃打拼,心甘情愿地成了金钱的奴隶、感情的玩偶。
而简在铜墙铁壁的男权社会中选择的是自食其力、独立自主。
杨紫曦换来的是暂时的物质享受、周围人的鄙视和唾弃以及有钱人的玩弄,而简获得的是男性的尊重和完整的真爱。
或许有人会认为杨紫曦只是一个影视形象,是一个虚构的人物。
事实上“杨紫曦”在现今社会比比皆是,正是有了杨紫曦一类人的存在,才有了“二奶”、“小三”的特殊群体。
这个群体有几个共同点:年青、漂亮、向往舒适的生活、钟情奢侈品、虚荣心强。
她们以年青和美貌为资本,换取自己想要的生活,但这种生活只是一种物质上的暂时性满足,绝大多数人的精神极度空虚甚至痛苦不堪。
这是一群迷失了自我的特殊女性群体,如果她们能像简那样坚守独立、平等、自由的精神意志,这社会就会少了许多凄凉、哀婉、悔恨的身影,多了一道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靓丽风景。
物质与精神孰重孰轻?这个道理看似简单却实难抉择,但夏洛蒂和她笔下的简应该说给我们作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参考文献:[1]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王喜绒.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批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3]夏洛蒂·勃朗特.简·爱[M].祝庆英,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4]王赳.激进的女权主义——英国妇女社会政治同盟参政运动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