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材料科学基础--4位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螺型位错
设想在简单立方晶体右端施加一切应力,使右端ABCD滑移面 上下两部分晶体发生一个原子间距的相对切变,在已滑移区与未 滑移区的交界处,两侧的上下两层原子发生了错排和不对齐现象, 这个过渡区内的上下二层的原子相互移动的距离小于一个原子间 距,因此它们都处于非平衡位置。这个过渡区就是螺型位错,也 是晶体已滑移区和未滑移区的分界线。之所以称其为螺型位错, 是因为如果把过渡区的原子依次连接起来可以形成“螺旋线”。 此种晶格缺陷被称为螺型位错。螺旋位错分为左旋和右旋。 以大拇指代表螺旋面前进方向,其他四指代表螺旋面的旋转 方向,符合右手法则的称右旋螺旋位错,符合左手法则的称左旋 螺旋位错。
混合位错
2. 位错的攀移 刃型位错还可以在垂直滑移面的方向上运 动即发生攀移。攀移的实质是多余半原子 面的伸长或缩短。
(a)正攀移
刃型位错的攀移 (b)原始位置
(c)负攀移
攀移伴随物质迁移,需要较高能量; 作用于攀移面的正应力、过饱和空位等都有助于攀移。
攀移与滑移区别:
1)攀移伴随物质的迁移,需要空位的扩散,需要热激话, 比滑移需更大能量。 2)低温攀移较困难,高温时易攀移。在许多高温过程如蠕 变、回复、单晶拉制中,攀移却起着重要作用。 3)攀移通常会引起体积的变化,故属非保守运动。 4)作用于攀移面的正应力有助于位错的攀移。 压应力将促进正攀移,拉应力可促进负攀移。 5)晶体中过饱和空位也有利于攀移。
2.位错的增殖 在晶体塑性变形过程中,有大量的位错滑移出 晶体表面而消失,晶体中位错数量按理将越来越少, 但是实验表明,塑性变形过程中位错的数量不仅没 有减少,反而大大增加了,这表明,位错在以某种 方式进行增殖,这个能增殖位错的地方就是位错源。 位错增殖模型: ①L型位错滑移增殖 ②F-R源增殖 ③双交滑移增殖模型 ④位错攀移增殖模型(正攀移 负攀移)
目录
• • • • • 概述 位错基本类型 位错描述—伯格斯矢量 位错的运动 位错的形成与增殖
位
• 位错(dislocation) 是一种线缺陷 , 它是晶体 中某处一列或若干列原子 发生了有规律错排现象; 错排区是细长的管状畸变 区 , 长度可达几百至几万 个原子间距 , 宽仅几个原 子间距。如右图是位错的 一种。 • 特点:在一维方向的 尺寸较长,另外二维方向 上尺寸很小,从宏观看缺 陷是线状的。从微观角度 看,位错是管状的。
1926年,弗兰克( Frankel) 从刚体滑移模型出发,推算 晶体的理论强度。 晶体的理论切变强度:
G m 2
一般金属: τm=104~105MPa 实际金属单晶: 1~10MPa
• 理论切变强度与实际切变强度间的巨大差异: • 从根本上否定理想完整晶体的刚性相对滑移的假 设,即实际晶体是不完整的,而有缺陷的。 • 滑移也不是刚性的,而是从晶体中局部薄弱地区 (即缺陷处)开始,而逐步进行的。
• 6)螺位错形成后,所有原来与位错线相垂直的晶 面,都将由平面变成以位错线为中心轴的螺旋面。
与螺位错垂直的晶面的形状
螺型位错和刃型位错的结构特征对比
无额外的半原子面,原子错 排呈轴对称,分右旋和左旋 螺型位错; 一定是直线,与滑移矢量平 行,位错线移动方向与晶体 滑移方向垂直; 滑移面不是唯一的,包含螺 型位错线的平面都可以作为 它的滑移面; 位错周围点阵也发生弹性畸 变,但只有平行于位错线的 切应变而无正应变,即不引 起体积的膨胀和收缩; 位错畸变区也是几个原子间 距宽度,同样是线位错。 刃形位错有一个额外半原 子面; 刃形位错线是一个具有一 定宽度的细长晶格畸变管 道,其中既有正应变,又有 切应变; 位错线与晶体滑移的方向 垂直,即位错线运动的方向 垂直于位错线
透射电镜下观察到的位错线
位错的基本类型
1. 刃型位错
设有一简单立方结构的晶体,在切应力的作用 下发生局部滑移,发生局部滑移后晶体内在垂直方 向出现了一个多余的半原子面,显然在晶格内产生 了缺陷,这就是位错,这种位错在晶体中有一个刀 刃状的多余半原子面,所以称为刃型位错。 通常称晶体上半部多出原子面的位错为正刃型 位错,用符号“┴”表示,反之为负刃型位错,用 “┬”表示。
(a)
(b) 刃型位错的滑移
(c)
τ
滑移面
τ
滑移台阶
位错滑移的比喻
螺型位错: 沿滑移面运动时,在切应力作用下,螺型位 错使晶体右半部沿滑移面上下相对低移动了一个 沿原子间距。这种位移随着螺型位错向左移动而 逐渐扩展到晶体左半部分的原子列。 螺型位错的移动方向与b垂直。此外因螺型 位错b 与t平行,故通过位错线并包含b的随所有 晶面都可能成为它的滑移面。当螺型位错在原滑 移面运动受阻时,可转移到与之相交的另一个滑 移面上去,这样的过程叫交叉滑移,简称交滑移。
螺型位错特点
• 1)无额外半原子面,原子错排是呈轴对称的。 • 2)螺位错线一定是直线,且位错线的移动方向与晶体滑 移方向互相垂直。 • 3)纯螺位错滑移面不唯一。凡包含螺型位错线的平面都 可为其滑移面,故有无穷个,但滑移通常在原子密排面上, 故也有限。
• 4)螺位错周围点阵也发生弹性畸变,但只有平行 于位错线的切应变。 • 5)螺位错周围点阵畸变,随离位错线距离的增加 而急剧减少,故它也是包含几个原子宽度的线缺 陷。
弗兰克-瑞德源(Frank-Read Source).
3.位错的塞积
位错的塞积:在切应力作用下由同一个位错源放出的位错 在障碍前受阻,这个源放出的位错在障碍前排列起来,这一位 错组态称为位错的塞积。
小
基本概念:
结
刃型位错、螺型位错、位错密度、滑移、攀移
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的特征。 柏氏矢量的确定。 理解滑移的过程及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滑移的 特点。 位错的形成与增殖
错
位错理论是现代物理冶 金和材料科学的基础。
• 位错是晶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线缺陷,它对晶体 生长、相变、塑性变形、断裂及其它物理、化学 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 位错概念并不是空想的产物,相反,对它的认识 是建立在深厚的科学实验基础上。 人们最早提出对位错的设想,是在对晶体强度作 了一系列的理论计算,发现在众多实验中,晶体 的实际强度远低于其理论强度,因而无法用理想 晶体的模型来解释,在此基础上才提出来的。
• 2)刃位错线不一定是直线,也可是折线或曲线或环。但必与滑移方 向相垂直,也垂直于滑移矢量b。
• •
3)刃位错存在晶体中,使其周围点阵发生弹性畸变,既有切应变,又有正 应变。 正刃位错:滑移面上方点阵受压应力,下方点阵受拉应力。负刃型位错与此 相反。
• 4)在位错线周围的过渡区(畸变区)每个原子具有较大 的平均能量。但只有2~5个原子间距宽,呈狭长的管道。
1. 位错的滑移 刃型位错:对含刃型位错的晶体加切应力,切应力 方向平行于柏氏矢量,位错周围原子只要移动很小 距离,就使位错由位臵(a)移动到位臵(b)。 当位错运动到晶体表面时,整个上半部晶体相 对下半部移动了一个柏氏矢量晶体表面产生了高度 为b的台阶。 刃型位错的柏氏矢量b与位错线t互相垂直,故 滑移面为b与t 决定的平面,它是唯一确定的。刃 型位错移动的方向与b方向一致,和位错线垂直。
待变形晶体
弹性变形
出现位错
位错迁移
晶体的逐步滑移
晶体形状改变,ffrey Taylor爵士1934年从晶体学角度提出位错概念。 特别是,把位错和晶体塑性变形联系起来,开始建立并逐步 发展了位错理论。
τ
τ
τ
1950年后,电子显微镜实验技术的发展, 才证实了位错的存在及其运动。
位错的运动
位错的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滑移和攀移。 在一定的切应力的作用下,位错在滑移面上受 到垂至于位错线的作用力。当此力足够大,足以克 服位错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时,位错便可以沿着滑移 面移动,这种沿着滑移面移动的位错运动称为滑移。 刃型位错的位错线还可以沿着垂直于滑移面的 方向移动,刃型位错的这种运动称为攀移。 滑移:体积不变,保守运动。 攀移:体积变化,非保守运动。
EF:位错线 ABCD:滑移面
刃型位错结构特点
• 1)有一个额外半原子面,晶体上半部多出原子面的位错称正刃型位 错,用符号“⊥”表示,反之为负刃型位错,用“ㄒ”表示。 • 此正、负之分只具相对意义而无本质区别。 • 如将晶体旋转180°,同一位错的正负号发生改变。
刃形位错平面示意图 正刃型位错-⊥ 负刃型位错-ㄒ
位错的滑移特征
位错 类型 柏氏 矢量 位错线 运动方向 晶体滑移 切应力 滑移面 方向 方向 数目
刃型 位错
螺型 位错
⊥位错线
∥位错线
⊥位错线本身 与b一致
⊥位错线本身 与b一致
与b一致 唯一 确定 与b一致 多个
位错的形成和增殖
1. 位错的形成 (1)过饱和的空位凝聚,崩塌产生位错环。 (2)晶体结晶过程中形成。 (3)当晶体受到力的作用,局部地区会产 生应力集中形成位错。
TEM下观察到不锈钢316L (00Cr17Ni14Mo2) 的位错线与位错缠结
位错概念的提出: 用于解释晶体的塑性变形。
钴单晶形变扫描电镜图
位错的观察 KCl晶体是透明的,用 杂质辍饰后可以见到 白色的“位错”。
氟化锂表面浸蚀出的 位错露头的浸蚀坑
TEM观察到的位错 与第二相相互作用
TEM观察到的钛合金 中的位错
3. 混合位错
如果局部滑移从晶体的一角开始,然后逐渐扩大滑 移范围,滑移区和未滑移区的交界为曲线AB,在A处,位 错线和滑移方向平行,是纯螺型位错;在B处,位错线和 滑方向垂直,是纯刃型位错。其他AB上的各点,曲线和 滑移方向既不垂直又不平行,原子排列介于螺型和刃型 位错之间,所以称为混合型位错。
位错描述——柏氏矢量
(1)柏氏矢量的确定方法
先确定位错的方向(一般规定位错线垂直纸 面时,由纸面向外为正),按右手法则做柏氏回 路,右手大拇指指位错正方向,回路方向按右手 螺旋方向确定。从实际晶体中任一原子M 出发, 避开位错附近的严重畸变区作一闭合回路MNOPQ, 回路每一步连结相邻原子。按同样方法在完整晶 体中做同样回路,步数,方向与上述回路一致, 这时终点 Q 和起点 M 不重合,由终点Q 到起点M 引一矢量QM 即为柏氏矢量b。柏氏矢量与起点的 选择无关,也与路径无关。
O
N
O
N
Q
Q
M
P
P
M
刃型位错柏氏矢量的确定 (a) 有位错的晶体 (b) 完整晶体
柏氏矢量
柏氏矢量
螺型位错柏氏矢量的确定 (a) 有位错的晶体 (b) 完整晶体
(2)柏氏矢量的物理意义及特征
柏氏矢量是描述位错实质的重要物理量。反 映出柏氏回路包含的位错所引起点阵畸变的总累 计。通常将柏氏矢量称为位错强度,它也表示出 晶体滑移时原子移动的大小和方向。 柏氏矢量具有守恒性。 推论:一根不可分叉的任何形状的位错只有 一个柏氏矢量。 利用柏氏矢量b与位错线t的关系,可判定位 错类型。 若 b∥t 则为螺型位错。 若 b⊥t 为刃型位错。
位错密度 位错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位错线的总长度。
LV L / V
式中:LV是体位错密度; L是位错线的总长度; V是晶体的体积。
经常用穿过单位面积的位错数目来表示位错密度。
A n / A
式中:n是穿过截面的位错数;A是截面面积。 位错密度的单位是cm-2。
思考 如图,位错环的柏氏矢量正好处于滑移面 上。(1)判断各段位错线的性质。(2) 在图中所示切应力的作用下,位错线将如 何移动。(3)该位错环运动出晶体后,晶 体的外形将发生怎样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