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丝绸纺织产业集群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江丝绸纺织产业集群规划
一、概述
(一)、引言
吴江丝绸具有悠久历史,历史上吴江盛泽与苏州、杭州、湖州并列为我国四大绸都,盛绸、苏缎、杭纺、湖绉扬名天下,享誉海内外,丝绸纺织产业一直是吴江的传统优势产业。
目前,吴江地区不仅是我国真丝绸出口的重要基地,同时又是全国最大的薄型化纤绸生产基地,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丝绸星火技术密集区”和“中国绸都”,具有明显的产业集群优势和坚实的产业基础优势。
为全面推进丝绸纺织产业从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变,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吴江市委、市政府以当前国际产业梯度转移、我国加入WTO以及国内外需求不断增长为发展机遇,加快实施丝绸纺织产业的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尽快形成实力强大、不断创新的吴江丝绸纺织产业集群。
为明确吴江丝绸纺织产业近期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制定切实有效的发展措施,受吴江市计委委托,按照产业集群要求,编制本规划。
根据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苏发改工业函[2004]219号《关于召开“吴江丝绸纺织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评审会的函》,江苏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于2004年12月21日在南京召开了本规划评审稿的评审会,依据专家评审意见,在评审稿的基础上修改形成本规划的最终稿──《吴江丝绸纺织产业集群发展规》。
(二)、规划依据
《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暂行规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3.12.26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3.12.26
《关于培育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意见》,江苏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苏计产业发[2003]1096号,2003.9.11
《江苏国际纺织产业基地战略研究》,江苏省经济贸易委员会,2003.4
《苏州制造业基地战略研究》,苏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2003.4
(三)、规划范围
1.空间范围
本规划空间范围为吴江市整个行政区域,包括松陵、盛泽、同里、震泽、黎里、平望、芦墟、桃源、横扇和七都10建制镇。
全市总面积1177平方公里(不包含所辖太湖水面),人口77万。
2.行业范围
按照产业集群发展要求,吴江丝绸纺织产业集群应包括以蚕茧、羊毛、亚麻和聚酯等为原料的纺织品服装生产体系,以信息、研发、设计、市场、物流、培训等为主要的配套服务体系,以及本地需求市场为基础的纺织机械及器材制造行业等,重点范围包括:×真丝绸及其原料生产
×化纤及其原料生产
×纺纱、织造
×印染加工、后整理加工
×服装生产
×纺织机械及器材制造
×配套服务体系
(四)规划期限
本规划以2004年为起始年。
为与国家及地方的“五年计划”相协调。
总体发展目标定在“十一五”期末,即规划期限为2004年~2010年,其中,近期规划期限为2004年~2005年,中远期规划期限为2006年至2010年。
二、发展环境
(一)、国际市场环境
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成为推动传统纺织产业向现代工业发展的强劲动力,而全球性的产销分离进一步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产业集聚,我国长三角地区以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加工质量优势成为世界纺织产业转移的重心,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纺织产业面临发展的大好机遇,但同时,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将遭遇进口国的非贸易关税壁垒。
1、科技进步的趋势
信息化技术使传统的防止产业发生深刻的变革。
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全方位渗透到纺织服装生产经营的各个领域,应用到从市场信息、产品花型、色彩、织物结构设计、纺纱、织造、染整到服装设计、生产以及管理、销售和服务等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随着专业化、全球化生产经营模式的发展,以信息化、互联网为依托形成的快速反应系统,使传统的纺织产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深刻的变革,信息纺织时代已经到来。
高科技纤维新材料成为引导国际纺织品发展的新潮流。
近年来,高新技术开发的新型纺织纤维、高性能的特种纤维、智能纤维以及高科技的各类功能性面料层出不穷,改善了纺织产品的性能,扩大
了纺织产品的应用领域,成为引导纺织产业发展的新潮流,特别是绿色环保纤维已成为新世纪纺织产业发展的方向。
新的加工技术为传统纺织产品带来增值空间。
机电一体化的纺机技术快速发展,智能化高速、高产、高效的新型纺纱(丝)、织造、染整和服装设备大大提高了纺织生产能力和纺织的产品性能水平;复合技术是国际纺织工业发展最快的一项先进技术,采用交织、混纤等手段科学混用数种纤维,特别是天然纤维和各种新型纤维,通过不同纤维优劣性能互补来开发高品质、新风格的纺织品;印染新技术、多功能整理技术,对改善织物或纤维的表面性能、加工性能、使用性能,减少纺织产品残留污染及对环境的污染,以及节能奖耗作用重大。
2、世界纺织产业梯度转移
国际纺织业向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
发达国家纺织产业的重点转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新型纤维、染整新技术、高档面料、高档服装的开发和生产,而将劳动密集型或影响环境的服装加工、化纤生产、印染加工等生产中心转向第三世界,生产能力迅速从美、欧向亚洲转移,从韩国和台湾香港地区向亚洲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
国际产业转移呈现梯度式、组团式、产业链整体转移趋势;消费中心(主要在发达国家)与生产中心的分离,使纺织服装贸易迅速增长。
我国长三角地区是国际纺织产业和资本转移的重点。
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投资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对外开放领域更加宽广,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看好;我国沿海地区具有相对低廉的成本优势,产业结构基本配套,社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长三角地区纺织产业专业化分工越来越明晰,
产业集聚特点越来越明显,低成本优势更加突出,已逐步成为国际纺织产业和资本转移的重点。
3、我国加入WTO的影响
加入WTO,我国将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遇到更多的国际贸易机会,纺织品对外贸易是我国入世后受惠最大的产业之一。
2005年纺织品和服装的配额全部取消,我国将享受在纺织品服装出口上的无差别待遇,在国际市场上获得公平的竞争地位。
但是取消配额限制后带来的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进口国的种种非贸易关税壁垒,如生态标准和社会条款等技术壁垒、区域性自由贸易区内的原产地和免关税贸易壁垒等。
一些后起的发展中国家纺织产业及其出口发展迅速,其资源和劳动力成本更低,成为我们低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重要竞争对手;
为执行WTO的有关承诺,我国进口关税进一步降低,纺织品化纤原料的进口将有一定增长。
(二)、国内市场环境
我国纺织产业在国际贸易量以及加工质量等方面已形成一定优势,国内消费需求稳步增长,产品应用领域迅速扩张,我国已成为世界纺织品生产、出口和消费大国;吴江地处我国纺织服装业最发达地区,大力发展丝绸纺织产业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
1、我国纺织产业优势进一步突出
纺织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
我国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我国的化纤、棉纱、丝绸、服装等主要纺织品产量以及纺织服装出口均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纤维加工量已占世界的30%,纺织服装出口在国际市场占有份额达17%,已成为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中重要的环节,我国国内纺织服装市场所蕴涵的巨大
容量,也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纺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决定了今后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华东地区及华南部分省市是世界纺织制衣工业中心,也是我国纺织服装业最发达的地区。
以沪宁。
沪甬高速公路为轴线的江、浙、沪三地集中了众多纺织、制衣工业重镇,纺织、制衣工业总产值超过全国总产值的50%,并且出口服装在做工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浙江、江苏、广东、山东和福建的印染布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纺织制衣工业中心。
2、国内消费市场稳步增长
我国纺织服装消费总量中72%供应内需,具有一个庞大的内需基数。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均纤维消费量必然业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据预测,国内纤维消费量“十五”将增加160万吨,“十一五”将继续增加200万吨左右,其中产业和装饰用纤维消费比率都将提高10个百分点,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未来5~10年我国纺织产业工业增加值将增加600~1500亿元。
3、纺织品应用领域迅速扩展
纺织产品从传统的服装、家用纺织品向工业、农业、医疗卫生、安全防护、航空航天、土木工程、交通水利、军事等各个领域迅速扩展,发达国家已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2003年我国衣着用、装饰用和产业用纺织比例达到54:33:13。
4.江苏纺织产业在全国占居重要地位
江苏纺织产业历史悠久,门类齐全,是我国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基地和重要的出口基地。
江苏纤维加工总量约占全国的11%、全球的 2.8%左右。
主要纺织品中,化纤产量约占全国的27%,全球的6.5%;棉纱产量约占全国的19%、全球的7%,布产量约占全国的
16%,全球的6%,江苏的纱、布、毛线、呢绒产量名列全国第一;化纤、印染布、桑蚕丝、丝织品在全国排列第二;服装,针棉纺织品位居全国第三。
全省纺织品工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占全国纺织工业的21.95%和28.68%,均居全国第一位,江苏服装纺织出口额约占全国的15.3%,居全国第三位。
江苏纺织产业也是江苏制造业中最具优势的产业之一,位居全省制造业前列。
纺织产业的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分别占全省的18.5%和18.43%,在全省制造业中列第二位;出口占全省总额的24.45%,居第一位。
5.吴江丝绸纺织产业外部环境良好
吴江地处我国纺织产业发达的华东地区中部,与浙江省纺织业板块相邻,整体发展环境良好。
与吴江毗邻的浙江杭嘉湖地区是浙江纺织品产业最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包括吴江在内构成的纺织产业板块举世瞩目,吸引了众多供应商、采购商和投资商,为吴江纺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发展现状
吴江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而丝绸纺织产业是吴江经济中的龙头产业,在吴江经济结构中占重要地位。
目前,吴江丝绸纺织产业已具有自身特点,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优势条件并存。
(一)、经济发展环境
近年来吴江市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财政收入高速增长;丝绸纺织产业、通信光电缆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吴江市三大支柱产业,彩钢板、机械制造等行业已初具规模,化妆品、电梯制造、制鞋业和化工医药等
行业已形成特色。
吴江经济总体上呈现“总量高速增长、优势产业突显”的良好发展态势。
1.经济总量高速增长
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81亿元,比2002年增长19.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55亿元,增长0.1%;第二产业增加值171.15亿元,增长27.6%;第三产业增加值96.3亿元,增长10.8%。
三次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为 4.8::60.9:34.3。
全年完成财政收入32.88亿元,比上年增收10.49亿元,增长48.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56亿元,比上年增长57.9%,两项增速居苏州五(县)市首位。
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11.7%,比上年提高了21.15个百分点。
吴江市最近几年主要经济情况见下表。
吴江市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1、丝绸纺织产业地位突出
真丝绸的生产已形成从植桑养蚕、缫丝、织造、印染、服装、工艺品直到外贸出口的完整体系,真丝绸产品绝大部分出口,产量和出口量已连续数年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8和1/6。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吴江化纤纺织工业迅速崛起,真丝、化纤、织造、染整、服装全面发展、以涤纶长丝为主线的纺织产业链基本形成,企业不断集聚,规模不断壮大,丝绸纺织产业已成为吴江国民经济中的首要组成部分。
2003年吴江丝绸纺织产业总产值达31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5%.
(三)、产业特点
吴江丝绸纺织产业的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当地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众多民资依靠国有的纺织技术,选择涤纶长丝为原料,从简单的生产入手,办起了薄型化纤绸织造家族企业。
经过近十多年的
发展,吴江丝绸纺织产业形成了原料结构以涤纶长丝为主、产业空间布局以盛泽镇为主,投资主体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五大特点。
1、原料结构以涤纶长丝为主
目前,无论是聚酯纺丝还是丝织品,90%以上均以涤纶长丝为原料、原料的单一性由产品的单一性所决定,目前纺织原料的多样化供应不是问题,关键在于系列产品的开发。
2、织造机械以喷水织机为主
至2004年底,全市拥有近10万台无梭织机,其中喷水织机占总数的86%。
与原料的单一性类似,装备的趋同也是产品单调所致,但装备趋同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系列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3、纺织品以薄型、中低档织物为主
现有织物中虽有部分可用于面料,但总体上以薄型、中低档织物为主,高档织物仅占10%左右。
一个地区集中生产一类产品虽然可以迅速形成规模优势,但简单的低水平扩张使得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替代产品出现所造成的市场风险极大,缺乏核心竞争力,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4、产业空间布局以盛泽镇为主
盛泽镇有1000多家丝绸纺织企业,2004年,该镇拥有无梭织机6万台,占全市的60%;现价工业产值250亿元,占全市纺织行业产业的62%,聚酯纺丝和印染主要集中在该镇,2003年被中国纺织协会命名为“中国丝绸名镇”。
企业的集聚容易形成产业配套,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发挥产业集群效应,但是产生污染的企业集聚到一定程度,将受到环境纳污容量的制约。
5、投资主体以民营企业为主
近几年吴江民营经济实现了两个“100亿”,即民营投入100亿元,注册资本100亿元,被评为苏州市私营经济发展先进市,被誉为全省民营经济领头羊。
两个“100亿”主要集中在丝绸纺织业、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成分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民营经济总体上表现为“宏观经济规模巨大、微观规模偏小”,一个行业由单一的民营经济组成时,难以形成以少数龙头企业为核心,众多中小企业相配套的产业分工格局。
(四)、发展优势条件
从发展的眼光看,吴江丝绸纺织产业具有区域为止、产业基础、产业集聚、专业市场和人力资源五个方面的优势。
1、区域位置优势
吴江地处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腹地,毗邻上海,与浙江交界,既易获得上海经济圈的技术支持,信息辐射和国际贸易带动,又能与浙江杭嘉湖地区工享有丰富的纺织产业公共资源。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给吴江丝绸纺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在地理上与浙江杭嘉湖地区共同形成了一个纺织产业大集群,如能展开竞争,可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产业基础优势
(1)、产业优势、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作为吴江重要支柱产业的丝绸纺织产业已在全国具有相当的知名度,成为我国真丝绸生产和出口基地;其生产的化纤薄型织物在全国最精细,十全国化纤薄型织物的重要生产基地、产品集散地和价格形成中心。
(2)、企业优势。
一方面,迅速崛起的民营企业,已基本走出了原先的家族企业模式,引入了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设成为吴江丝
绸纺织产业最具活力的生力军;另一方面,吴江纺织企业已基本完成企业体制改革,已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实力的企业,初步形成较为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
3、产业集聚优势
吴江具有近五千家企业,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总量规模,企业集聚度高,形成了以盛泽镇为中心,桃源、平望、震泽、黎里、横扇等镇相呼应的丝绸纺织经济板块;产品结构已经完成由传统的真丝绸为基础的化纤绸的转变,目前已形成以真丝、化纤、绢丝、亚麻、羊毛等为主要原料全面发展的势头,整个丝绸纺织产业具备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要求。
4、专业市场优势位于吴江市盛泽镇的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市全国最大的真丝产品和化纤薄型织物专业市场,也是全国化纤薄型织物价格形成中心,在纺织行业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年交易额达200多亿元,进入全国十大专业市场之列。
中国东方丝绸市场既是全国化纤薄型织物的集散地,也是吴江纺织品的销售基地,为吴江丝绸纺织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信息带动和市场导向作用。
5、人力资源优势
吴江丝绸纺织产业的发展为吴江造就了一批纺织技术和管理人才,特别是造就了数以万计的纺织技术工人;在现代企业生产管要求下,吴江纺织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为接受国际性产业转移,加快吴江丝绸纺织产业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吴江丝绸纺织产业所形成的产业特点决定了产业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结构矛盾突出、龙头企业缺乏、经营理念落后、技术创新不足以及环境容量制约等五个方面。
1、结构矛盾突出,经济运行质量不高
(1)产业结构矛盾
一是印染加工能力与织造不相配套,仅为织造能力的一般;二是受产品结构影响,后整理配套能力和水平很弱;三是服装行业发展滞后,服装用料与纺织产品的关联度不高,在整个纺织产业中没有起到龙头带动作用;四是纺织机械工业薄弱,自身形成的纺机及器材需求市场空间没有加以良好的利用。
(2)、原料结构矛盾
主要以涤纶长丝为产业链的起点,真丝、亚麻、羊毛等原料的使用形式也比较单一,纤维的改性研究、多种纤维原料的组合应用研究以及新型纤维原料的开发研究不足,纤维原料不能满足面料开发的需要。
(3)、产品结构矛盾
真丝绸发展面临严重困难,产量由历史最高的1993年的5300万米(其中出口2600万米)下降到目前的2000万米左右,并且呈现进一步萎缩的态势;化纤产品功能性、差别化率低,大部分为常规产品,附加值低,不能满足出口织物的需要;织造产品以薄型化纤里料为主,其中低档产品需求量大、增长快,处于低水平外延扩张阶段,不能满足市场变化的需要;面料研发水平低,周期长,高档服装面料生产未成规模,装饰纺织品,产业纺织品几乎处于空白。
(4)、装备结构矛盾
织造装备结构和染整装备水平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主要因素之一。
现有的无梭织机近九成为喷水织机,且国产单喷设备为多数,只能生产化纤薄型织物,不能满足中高档、宽厚织物的生产需要;
印染装备以国产设备为主,生产工艺落后,印染生产不仅受到环境因素制约,而且产品质量档次不高。
2、龙头企业缺乏,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
聚酯切片企业平均规模不足10万吨/年,纺丝企业平均产能不到5万吨/年;服装行业中年销售额超亿元的企业较少,缺少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其他行业龙头企业的集聚、示范、带动、支持效应不明显,产业集中度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3、经营方式落后,品牌经营意识不强
企业生产经营重粗放型的外延扩大,轻集约型的内涵挖掘,特别是印染和服装行业,经营模式有待改变,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区域和企业品牌意识不强,缺少品牌运作,尤其是服装企业,服装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大多成为外地品牌的“打工者”。
4、服务体系滞后,创新投入严重不足
与产业集群相匹配的技术研发、人才培育、信息咨询、信用担保、法律税务、物流配送等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尚不完善,产业升级、企业成长,个人发展所需的服务保障远远得不到满足。
尤其是以技术研发、人才培育、信息咨询为基础的创新体系不健全,新原料、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不足,缺少核心技术和前瞻技术,产业升级缺少技术平台,中小企业发展没有技术支撑。
5、环境容量制约,产业发展遭遇瓶颈
吴江地处特殊的地理位置,水环境较为脆弱,纳污容量有限。
而以涤纶长丝构筑的产业链,大多采用纤维减量处理和上浆处理工业技术,加上比较落后的染整过程,工业污水量大。
尽管污水处理设施在不断完善,但产业密集区的生态环境仍遭到了破坏,环境因素严重制约着丝绸纺织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环境矛盾表现在两个方
面,一是局部环境污染严重,尤其是盛泽镇,全市大中型化纤、印染和织造企业大多数集中在这里,加上盛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推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配套不足,导致区域性水环境容量不堪重负;二是零星企业污水无序排放,一些小型织造企业几乎分散在全市各个镇,工业污水得不到集中处理,给环境治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四、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总的指导思想是,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将吴江丝绸纺织产业发展成为具有特色的经济板块,并以产业集群化为主要发展形式,实现吴江丝绸纺织产业升级,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1.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根据吴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紧紧抓住国际纺织产业大转移的机遇,集中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丝绸纺织产业,大幅度提升吴江丝绸纺织产业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在保持纺织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注重改善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2.实现吴江丝绸纺织产业升级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为核心,以原材料结构、产品结构、装备结构、空间布局结构的调整为主要手段,逐步引导产业朝着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现代工业方向发展,实现产业升级。
3.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加强产业链中薄弱环节的发展,大力培育新型环保产业环节,进一步完善和延伸产业链;着力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面向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