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莫言获奖的感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莫言获奖的感想
莫言,山东人,2012年10月11日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获奖的价值,大家第一时间都能想到,莫言获奖是莫言本人的光荣也是中国文学的光荣,莫言的得奖也是中国崛起的一种表现,莫言的得奖也表明中国文明已经不能被忽视,这是中国文坛的一大盛事,也是中国的一大盛事。
如今,诺贝尔文学奖终于向中国作家抛来了绣球,实现了国人的夙愿,我们在为之欢欣鼓舞的同时,应当静下心来,想想做些什么。作为作家,除了“作家”的头衔以外,还有“公民”的身份。但是我们更要看到,任何评奖——包括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在内,只是一种价值的判断和成就的认可,还不是价值和成就本身。文学就是人学,作家作为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应当担当历史的责任,以作品影响世人,描摹人性的本真,推动社会的进步。好就好在,莫言自己对获奖有着清醒的认知,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想尽快从这种热闹与喧嚣当中解脱出来,该干什么干什么。”他还说:“我很感谢那些支持我的朋友,也感谢那些批评我的朋友┅┅让我知道自己存在哪些不足,也让我知道了自己在哪些方面是需要继续坚持的。”——这就是极为清醒的态度。
同样,联想到社会各个层次,各项奖励琳琅满目,但是有多少人又能做到奖励的真正意义能?在管理心理学中,奖励是对人的某种行为给予肯定与表扬,使人保持这种行为。而当今社会上,许多人为了地位或财富做一些面子工程、政绩工程、追名逐利等等,都是虚荣心在作怪。对于这一点,我觉得我们应该向鲁迅同志学习,当年(1927年)瑞典科学探险家斯文赫定考察中国时,曾经与刘半农相商,拟提名作家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刘半农便托鲁迅的弟子台静农写信探询先生意见。同年9月25日,鲁迅作出回复:“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奖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如今早已不是鲁迅时代的情形,但鲁迅当年的思考和高标准的自省,以及对虚荣心的警惕,仍然应当成为现今的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