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药的临床应用
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与临床应用研究
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与临床应用研究一、前言病毒性疾病是指由病毒感染人体所引起的病症,其中包括众所周知的乙型肝炎、流感、艾滋病等疾病。
这些传染病具有传播范围广、易感人群多、临床表现不一、易反复发作等特点,给公共卫生带来了严重威胁。
虽然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来控制疫情的扩散,但病毒性疾病仍然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
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与临床应用研究在此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抗病毒药物的分类、研发及临床应用研究。
二、抗病毒药物的分类根据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广谱性质,可将其分为4类:核苷类似物、非核苷类似物、蛋白酶抑制剂、抗病毒免疫增强剂。
1. 核苷类似物核苷类似物具有与生物体内核苷(如腺苷、鸟苷)相似的结构和化学性质,能够通过抑制病毒RNA或DNA的合成来达到抗病毒的目的。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核苷类似物主要有:优昔洛韦、阿昔洛韦、利巴韦林、托泊糖等。
2. 非核苷类似物非核苷类似物又称为非结构抑制剂,是指一类可选择性干扰病毒复制过程中非结构蛋白的合成,进而抑制病毒生长的化合物。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非核苷类似物主要有:奈福韦、拉米夫定、依夫韦洛等。
3. 蛋白酶抑制剂在病毒生命周期的某个阶段,需要通过蛋白酶的功能切割产生的多个功能蛋白,从而完成病毒粒子的成熟和复制。
因此,抗病毒蛋白酶抑制剂在阻断病毒生命周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蛋白酶抑制剂主要有:洛匹那韦、里瑞洛韦等。
4. 抗病毒免疫增强剂抗病毒免疫增强剂是指通过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力抵抗病毒,而非直接抑制病毒的一类药物。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病毒免疫增强剂主要有:干扰素、铝羟胶体等。
三、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始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病毒结构的分析和抗病毒药物的设计方法逐渐成熟,抗病毒药物的研究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抗病毒药物的研发过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病毒生物学研究、靶点鉴定、分子结构设计、化合物合成、药物性质和活性筛选、体内和体外有效性等评价。
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综述
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综述摘要】抗病毒药师病毒性感染治疗的主要药物,近年,随着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开发,治疗其他病毒感染的药物也得到了发展。
本文对临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的药理、临床、毒副反应等进行了综述,并对临床常见病毒性感染的治疗方案以及抗病毒药物发展做以介绍。
【关键词】抗病毒药核苷类似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抗病毒药物发展1 常用抗病毒药物1.1利巴韦林广谱抗病毒药,药物进入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迅速磷酸化,其产物作为病毒合成酶的竞争抑制剂,使病毒的复制与生长有抑制作用,进入体内对呼吸道合胞病毒也可具免疫及中和抗体作用。
口服吸收迅速完全,生物利用度45%,在呼吸道分泌物中的浓度高于血药浓度,长期用药后脑脊液内药浓度可达同时期血药浓度的67%,药物可透过胎盘,也能进入乳汁。
在肝内代谢,主要经肾脏排泄。
利巴韦林适用于腺病毒性肺炎的早期治疗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流行性出血热合拉沙热的预防和治疗。
滴眼液可治疗HSV性角膜炎。
利巴韦林与α-干扰素联合用药治疗丙型肝炎,效果较单用α-干扰素佳。
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贫血、乏力等,停药后即消失。
较少见的有疲倦、头痛、失眠、食欲减退、恶心等。
1.2 阿昔洛韦本品为脱氧鸟苷的无环类似物,系化学合成的核苷酸累抗病毒药,在组织培养中队单纯疱疹病毒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抑制作用。
进入被感染的细胞后,抑制病毒DNA的合成。
阿昔洛韦对HSVI型的活性比阿糖腺苷强160倍,比碘苷强10倍,比阿糖胞苷强2倍。
对HSVⅡ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阿昔洛韦口服吸收差,一般静脉滴注。
药物能广泛分布组织与体液中,包括脑、肾、肺、肝、小肠、肌肉、脾、乳汁、脑脊液、疱疹液中,可通过胎盘。
肝内代谢,半衰期约2.5h。
阿昔洛韦适用于HSV、VZV感染、免疫缺陷者水痘的治疗。
不良反应少,常见轻度头痛,长期口服本药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轻度肝损害、偶见急性肾功能不全、血尿等。
第六节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
第六节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学习目标及重点内容提示]1.掌握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
2.熟悉杭病毒药物临床应用的适应证、疗效和耐药特点。
3.了解杭病毒药物的分类及特点。
病毒性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很重要的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全世界乙肝病毒(HBV)携带者3.5亿人,我国人群HBsAg阳性率达9.09%,约1.2亿人,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约为3000万人,如无正确治疗,12%-20%可发展为肝硬化,约20%的肝硬化发展为失代偿肝硬化,6%-15%发展为肝细胞性肝癌。
5年生存率:代偿期肝硬化为55%,失代偿期肝硬化为14%。
每年死于乙肝相关性肝病约为30万人。
婴儿时期感染HBV者,90%以上形成慢性HBV携带者,危害极大。
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目前大多数病毒感染尚无有效抗病毒药物,而肾上腺皮质激素又能影响机体的防御功能且有促使病毒扩散和继发细菌及真菌感染的危险。
因此,皮质激素原则上不用于一般病毒感染,对某些病毒感染甚至是禁忌的,因而对某些病毒性疾病是否应用皮质激素仍存争议。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难度很大,影响因素很多,治疗的最终目的是阻止或延缓病情进展,防止肝硬化及并发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一些长期的随访研究表明,抗病毒治疗获得持续应答的病人,能显著降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率,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目前主要的抗病毒药物如下:1.干扰素一直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主要药物,其疗效已得到肯定。
干扰素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活性及免疫调节活性,尤其是IFN-a,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细胞内多种多肤信号的转导引起细胞核内基因表达的变化,从而产生一些抗病毒蛋白,以降解病毒RNA,随之反转录停止,DNA复制消失;抑制病毒蛋白合成而使一些抗原消失,病毒酶活性亦降低。
干扰素还作为细胞因子,激活巨噬细胞,调节细胞毒性T细胞和NK 细胞活性,以调节免疫应答,从而协同抗病毒效应。
IFN的抗病毒活性有种属特异性,即进人人体产生的IFN在动物细胞中无活性,反之亦然。
新型抗病毒药物的机制与临床应用研究
新型抗病毒药物的机制与临床应用研究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病毒的传播速度和范围愈发广泛,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从常见的流感病毒到严重的新冠病毒,各类病毒不断挑战着医疗领域的应对能力。
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成为了抗击病毒感染的关键武器。
本文将深入探讨新型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
一、新型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1、抑制病毒复制许多新型抗病毒药物通过干扰病毒的复制过程来发挥作用。
例如,某些药物可以作用于病毒的聚合酶,这是病毒复制遗传物质所必需的酶。
通过抑制聚合酶的活性,阻止病毒合成新的核酸,从而有效地控制病毒的繁殖。
2、阻止病毒进入细胞病毒要感染细胞,首先需要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并进入细胞内。
新型抗病毒药物可以通过阻断病毒与受体的结合,或者干扰病毒进入细胞的途径,来预防感染的发生。
3、增强宿主免疫反应除了直接针对病毒,一些药物还能够调节宿主的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它们可以刺激免疫细胞的活性,促进免疫因子的产生,帮助身体更好地识别和清除病毒。
4、破坏病毒的结构还有部分新型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病毒的结构蛋白,破坏其稳定性和完整性,使病毒失去感染和复制的能力。
二、新型抗病毒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1、治疗流感流感病毒每年都会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大量感染。
新型的抗流感药物如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能够特异性地抑制流感病毒表面的神经氨酸酶,阻止病毒从感染的细胞中释放,从而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并减少病毒的传播。
2、对抗艾滋病病毒(HIV)HIV 感染是一个长期的挑战,新型抗病毒药物的出现为艾滋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例如,整合酶抑制剂能够阻止 HIV 病毒将其遗传物质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从而有效地控制病毒的复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3、应对新冠病毒(SARSCoV-2)在新冠疫情期间,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备受关注。
一些药物如瑞德西韦,通过抑制病毒的 RNA 聚合酶发挥作用,在治疗新冠重症患者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
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与应用
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与应用随着全球疫情的肆虐,寻找新型抗病毒药物已成为全球科学界的重要任务。
在面对不断变异的病毒时,传统的抗病毒药物可能会失去效果。
因此,各国科学家们正在积极探索新型抗病毒药物,并将这些药物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一、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发新型抗病毒药物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家们可以通过修改细胞基因来增强其对病毒的免疫能力。
例如,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确修复或删除细胞中易受感染的基因片段,从而增强机体对于特定病毒的免疫力。
此外,在人体内引入具有特定抑制作用的基因片段也是一种培育新型抗病毒药物的方法之一。
二、开发针对新型RNA、DNA结构以及蛋白质合成路径敲除剂目前,许多已知病毒都是依靠RNA或DNA为基础进行复制。
因此,针对这些病毒的新型抗病毒药物主要集中在破坏其复制和合成机制上。
研发出特异性敲除RNA或DNA结构的药物能够有效地抑制病毒的复制,并阻断其进一步传播。
另外,蛋白质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作用,探索针对特定蛋白质合成路径的敲除剂也是新型抗病毒药物研发的方向。
三、寻找天然植物提取物抗病毒活性自然界中有许多具有抗菌、抗炎、抑制肿瘤等医学效果的植物。
科学家们正在努力筛选出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天然植物提取物,并探究其内在机制以及应用领域。
例如,利用中药作为新型抗病毒药物的来源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通过对中草药进行提取和纯化处理,可以得到含有丰富有效成分的药剂,并用于治疗特定类型或特定变种的病毒感染。
四、应用AI技术辅助药物研发近年来,人工智能(AI)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中,科学家们也开始利用AI技术加速药物筛选和优化过程。
通过建立大规模的数据库和算法模型,科学家们可以更快地评估候选药物的潜力以及其与目标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
AI还可以预测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剂量效应,从而加速临床试验过程。
五、加强新型抗病毒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随着新型抗病毒药物不断涌现,如何有效地将这些药物运用于临床实践是一个重要问题。
抗病毒药物研发及其临床应用
抗病毒药物研发及其临床应用一、病毒的基本特征及其传播方式病毒是一种极小的生物体,它只有核酸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缺乏细胞结构和代谢功能。
病毒有多种不同类型,包括RNA病毒和DNA病毒。
它们侵入人体后,会依靠宿主的代谢机制进行复制,繁殖和扩散。
传播方式主要有空气传播,血液传播,飞沫传播等。
二、抗病毒药物的基本分类及其作用机制1. 鸟苷类似物:鸟苷类似物是一类经过化学合成的化合物,能模拟自然鸟苷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
常见的鸟苷类似物有:法昔韦、昔奴单抗、阴道塞布他汀等。
2. 奈替肯类药物:奈替肯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肝炎病毒感染和HIV病毒感染,它通过阻止病毒的逆转录,从而阻止病毒复制。
常见的奈替肯类药物有:拉米夫定、茚地那韦、艾德福韦等。
3. 细胞色素P450抑制剂:细胞色素P450抑制剂是能够影响肝脏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的一类药物,在肝脏细胞中作用,能够促进病毒降解,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
常见的细胞色素P450抑制剂有:利巴韦林,西吡氟胍等。
三、抗病毒药物的研发过程1.抗病毒药物的发现:抗病毒药物的发现通常是通过新药基于现有的药物经过微小的化学结构修饰,改变其结构和性质,从而提高新药的效果。
此外,也有一些通过发现天然来源中药物对病毒的抑制作用,从中提取出有效成分作为抗病毒药。
2.抗病毒药物的筛选与评估:新发现的抗病毒药物要经过一系列灵敏度和特异性实验的筛选和评估,以确定它们对特定病毒的抗病毒效果及其副作用和安全性。
3.抗病毒药物的临床研究: 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确定最佳剂量和给药途径。
然后进行临床III期试验,在大规模人群中进一步验证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经过严密的试验,确定新药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而通过药物注册获得上市许可。
四、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治疗宫颈癌:艾滋病毒会导致宫颈癌的发生,因此抗HIV药物可以作为宫颈癌的一种治疗手段。
第26章 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
8
利巴韦林(ribavirin,RBV)
【不良反应】 长期大量应用可引起血管外溶血、骨髓抑 制,为可逆的。此外可有头痛、乏力、失眠等,偶有胃肠 道出血、血清胆红素增加、血清铁和血尿酸增高。孕妇忌 用。
9
核苷类似物
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 核苷类似物主要通过病毒产 生的胸腺嘧啶核苷激酶,使 阿德福韦酯(adefovil 药物磷酸化为三磷酸核苷类 dipivoxil) 似物,抑制病毒DNA多聚酶 恩替卡韦(Entecavir) 和逆转录酶活性,并与核苷 替比夫定(Telbivudine) 酸竞争性掺入病毒DNA链, 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终止DNA链延长和合成,使 病毒的复制受到抑制而发挥 disoproxil) 抗病毒作用。
②慢性感染:乙型及丙型肝炎、艾滋病(AIDS);
③潜伏感染:疱疹性角膜炎、性病疱疹病毒等。 病毒不仅引起许多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而且与不少恶性肿 瘤和某些严重的慢性疾病密切相关。
2
抗病毒治疗的5个发展阶段
缩氨硫脲的临床有效应用为抗病毒治疗的开端;
干扰素的成功应用开始了病毒性感染的生物治疗; 碘苷的应用开始了以“竞争性抑制”为作用机制的治疗, 现已合成了许多核苷类抗病毒药物; 金刚烷胺的临床应用是以“病毒与细胞相互作用”为机 制的成功尝试; 阿昔洛韦是以“靶激活核苷”为机制的抗病毒药物,为 目前最有发展前途的抗病毒模式。
16
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分类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蛋白酶抑制剂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齐多夫定(Zidovudine,ZDV;又名叠氮胸苷,AZT)
去羟肌苷(2’,3’-dideoxyinosine, ddI)
抗病毒药物的合理应用课件
缬更昔洛韦(valganciclovir、2001-3-5,为更昔洛韦的前体,口服吸 收的生物利用度为60%,是更昔洛韦的10倍。
其它:如转移因子、白介素-2、香菇多糖、葡聚糖、苷露聚糖等。 总之,到目前为止,抗病毒药物品种很少,不超过50个,大约44个。
➢ 阿巴卡韦(Abacavir、ABC、
➢ 依非韦伦(efavirenz,stocrin,施多宁);
Ziagen);
➢ 责纳米韦(zanamivir,扎那米韦); ➢ 奈韦拉平(Nevirapine、维乐命、
➢ 奥司他韦(oseltamivir,奥塞米韦);
Viramune);
➢ 阿德福韦(adefovir);
•抗病毒药物的合理应用
•20
阿昔洛韦(Aciclovir,无环鸟苷,Zivirax)
➢ 人工合成的嘌呤类抗病毒药,抑制HSV的DNAP,对细胞 的αDNAP也有轻度抑制作用。
➢ 【适应证】HSV-Ⅰ、HSV-Ⅱ、VZV、EBV、CMV治疗, 对 HBV也有作用。主要用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和免疫缺 陷患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 抗唾液酸酶:BCX1812、Pleconaril(Viropharma) • 抗解旋酶-引物酶复合体的药物:BAY57-1293、
BILS197BS。
•抗病毒药物的合理应用
•15
常用抗病毒药的抗病毒谱:
• 金刚烷胺、金刚乙胺:仅对甲型流感有效;
• 利巴韦林:属单磷酸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抑制剂, 能有效阻碍病毒核酸的合成,是广谱的抗病毒药物, 对DNA、RNA病毒均有效。如RSV、流感、付流感病 毒、单纯疱疹病毒等;
新型抗病毒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年版)
新型抗病毒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年版)新型抗病毒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年版)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新型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帮助医务人员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这些药物。
以下是几项重要的原则和指导事项:1. 药物选择- 基于患者的病情和病毒特性,谨慎选择和应用适当的新型抗病毒药物。
- 需要充分评估药物的安全性、疗效和耐药性等方面,并结合临床指南和最新研究进行决策。
2. 个体化治疗- 对于每位患者,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 收集并考虑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病历记录等方面的数据,以辅助决策过程。
3. 联合应用- 对于某些疾病或病毒株,联合应用不同药物可能产生更好的疗效。
- 根据临床试验和研究结果,酌情考虑联合应用的可能性,并遵循相应指南和协议。
4. 药物监测- 定期对患者使用新型抗病毒药物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 监测包括药物浓度、药物代谢和副作用等方面,以及对药物耐药性的监控。
5. 费用效益评估- 对于新型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应进行费用效益评估。
- 确定药物的成本效益比,并将经济因素纳入治疗决策的考虑范畴。
请注意,此文档旨在提供指导原则,具体的临床应用仍需要根据医生的专业判断。
同时,在应用新型抗病毒药物时,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标准。
最后,本文档所述内容基于当前的医学知识和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的研究结果的产生,指导原则可能随之更新。
因此,在使用本文档时,请注意查询最新的指南和研究成果,以确保临床实践的准确性和先进性。
参考文献:- [引用1]- [引用2]- ...。
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与临床应用前景
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与临床应用前景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病毒的传播变得愈发迅速和难以控制。
从常见的流感病毒到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新冠病毒,各类病毒给我们的生活和医疗体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成为了科学界和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病毒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病原体,其结构简单但却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变异性。
传统的抗病毒药物往往针对病毒复制过程中的特定靶点发挥作用,但随着病毒的变异,这些药物的疗效可能会大打折扣。
因此,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需要不断创新和突破。
近年来,科学家们在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其中,小分子药物的研发备受关注。
小分子药物通常具有较好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特性,能够更方便地应用于临床治疗。
例如,一些针对病毒蛋白酶或聚合酶的小分子抑制剂,通过抑制病毒的关键酶活性,有效地阻止了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另一个重要的研发方向是抗体药物。
抗体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和结合病毒表面的抗原,从而发挥抗病毒作用。
单克隆抗体和抗体偶联药物在治疗病毒感染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一些针对新冠病毒的单克隆抗体药物被紧急研发并应用于临床,为重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除了小分子药物和抗体药物,基因治疗和核酸药物也逐渐崭露头角。
基因治疗通过修正或替换患者体内的缺陷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而核酸药物,如小干扰 RNA(siRNA)和反义寡核苷酸,则可以特异性地抑制病毒基因的表达,发挥抗病毒效果。
在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发过程中,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始终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临床前研究阶段,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来评估药物的毒性、药效和药代动力学特性。
动物实验是其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在动物模型上模拟病毒感染和药物治疗,为后续的临床试验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当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更是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法规和伦理原则。
临床试验通常分为多个阶段,从初步的安全性评估到大规模的疗效验证。
新型抗病毒药物的机制与临床应用研究探讨
新型抗病毒药物的机制与临床应用研究探讨病毒感染一直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从常见的流感病毒到严重的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等,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作用,为病毒感染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对新型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一、新型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1、抑制病毒进入细胞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是感染的第一步。
一些新型抗病毒药物通过靶向病毒表面的蛋白,阻止病毒与宿主细胞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病毒的进入。
例如,针对新冠病毒的某些药物可以与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结合,使其无法与人体细胞表面的 ACE2 受体相互作用,有效地阻断了病毒的入侵。
2、干扰病毒的基因组复制病毒的基因组复制是其繁殖和生存的关键环节。
新型抗病毒药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干扰这一过程。
例如,一些核苷酸类似物能够掺入到病毒的 DNA 或 RNA 链中,导致链的终止或错误配对,从而抑制病毒的基因组复制。
还有一些药物可以抑制参与病毒基因组复制的关键酶,如逆转录酶、蛋白酶等,使病毒无法完成复制。
3、调节宿主的免疫反应人体的免疫系统在抵抗病毒感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型抗病毒药物不仅直接作用于病毒,还可以调节宿主的免疫反应来增强抗病毒能力。
有些药物可以激活特定的免疫细胞,促进细胞因子的释放,提高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
同时,也有药物能够抑制免疫过度反应,减轻炎症损伤,防止病情恶化。
4、破坏病毒的组装和释放在病毒完成复制后,需要进行组装并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去,以继续感染其他细胞。
新型抗病毒药物可以干扰这一过程。
例如,某些药物能够阻止病毒蛋白的正确折叠和装配,使病毒无法形成完整的颗粒。
还有的药物可以影响病毒从宿主细胞释放的机制,使其无法有效地传播。
二、新型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1、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呼吸道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常常引起全球性的疫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文档演模板
抗病毒药的临床应用
抗肝炎病毒药物
干扰素(Interferon, IFN)
Ø 干扰素是人体受各种诱导物刺激而产生的一类具有多种 生物活性的糖蛋白,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及抗增殖等 作用。
Ø IFN可分为α、β、γ三种主要类型,分别为人白细胞 干扰素(α-IFN)、人成纤维细胞干扰素(β-IFN)和 人免疫细胞干扰素(γ-IFN)。IFN-α与-β主要与抗 病毒作用有关。
Ø 病毒不仅引起许多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而且与不少恶性肿 瘤和某些严重的慢性疾病密切相关。
PPT文档演模板
抗病毒药的临床应用
抗病毒治疗的5个发展阶段
Ø 缩氨硫脲的临床有效应用为抗病毒治疗的开端; Ø 干扰素的成功应用开始了病毒性感染的生物治疗; Ø 碘苷的应用开始了以“竞争性抑制”为作用机制的治疗,
PPT文档演模板
抗病毒药的临床应用
膦甲酸钠(foscarnet,phosphonoformate,PFA)
【药理作用】本品对水痘疱疹病毒,甲型流感、乙型肝炎、 CMV、HIV等病毒均有抑制作用;本品对许多耐更昔洛韦的 CMV毒株和耐阿昔洛韦的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病毒株仍具 抑制作用。
PPT文档演模板
毒血清试验阳性,或骨髓移植供者为排CMV病毒者,以预 防发生巨细胞病毒性疾病。
PPT文档演模板
抗病毒药的临床应用
更昔洛韦(ganciclovir,DHPG)与伐更昔洛韦 (valganciclovir)
【不良反应】 本品毒性大,常见的不良反应有: ①骨髓抑制作用; ②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精神混乱,偶可引起昏迷、 抽搐等; ③其他如皮疹、药物热、肝功能异常、恶心、呕吐等。
【药理作用】 本品为鸟苷类似物。进入细胞后磷酸化为三 氮唑核苷单磷酸,能竞争性的抑制多种细胞酶,阻断鸟苷单 磷酸的合成,因而抑制多种RNA、DNA病毒的复制。其抗病毒 谱较广,体外对甲、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 毒、麻疹病毒、乙型脑炎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等均有抑 制作用。
PPT文档演模板
抗病毒药的临床应用
膦甲酸钠(foscarnet,phosphonoformate,PFA)
【临床应用】 本品主要用于: ①免疫缺陷者(艾滋病或接受器官移植患者)合并CMV视 网膜炎,疗效与更昔洛韦相仿。对更昔洛韦耐药的患者可 采用膦甲酸钠与更昔洛韦联合治疗; ②免疫缺陷者对阿昔洛韦耐药的皮肤黏膜单纯疱疹感染。 本品用于治疗视网膜炎以外的CMV感染,先天性或新生儿 CMV感染或免疫功能正常患者的上述感染中的有效性和安 全性尚未确立。
PPT文档演模板
抗病毒药的临床应用
金刚乙胺(rimantadine)
Ø 【药理作用】 本品为金刚烷胺衍生物,对甲型流 感病毒的三种亚型(H1N1,H2N2及H3N2)均有抑制 作用,但对于乙型流感病毒无作用。
Ø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甲型流感病毒的预防和治 疗。
Ø 【不良反应】 以胃肠道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最为 常见,如失眠,头痛,乏力,恶心,呕吐,食欲减 退,腹痛等,一项与金刚烷胺对照试验中,服用本 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9%,金刚烷胺组为14.7%。
PPT文档演模板
抗病毒药的临床应用
阿昔洛韦(acyclovir,ACV)和伐昔洛韦 (Valaciclovir)
【药理作用】 对单纯疱疹病毒I型和II型作用最强,对带 状疱疹病毒的作用则较差(弱8~10倍),对巨细胞病毒仅 高浓度时具有抑制作用,对EB病毒亦有一定作用。通过干 扰病毒DNA的合成发挥作用。
PPT文档演模板
抗病毒药的临床应用
西多福韦(cidofovir)
Ø 本品仅适用于艾滋病患者并发的CMV视网膜炎。
Ø 不良反应主要为肾毒性,有蛋白尿、肾功能减退, 中性粒细胞减低,眼内压减低,眼色素层炎、虹膜 炎等。此外可有代谢性酸中毒、发热、头痛、食欲 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皮疹、贫血,AST、ALT 增高等。
PPT文档演模板
抗病毒药的临床应用
阿糖腺苷(Adenine arabinoside,Ara-A)
【不良反应】 ①严重的肌痛综合征,偶见共济失调、震颤及癫痫发作。 ②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便秘,偶可引起严重肝功能衰
竭。 ③每日剂量15mg/kg以上时可有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偶
见皮疹。 ④发热,全身乏力。 ⑤局部应用时可引起疼痛。 ⑥局部滴眼时可致结膜炎及变态反应。
PPT文档演模板
抗病毒药的临床应用
奥塞他米韦
【临床应用】 适用于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包括各种 亚型)患者的治疗和预防。
【不良反应】 口服本品后耐受性好。常见的不良反应 为轻度恶心、呕吐、大多在用药的2天内发生,疗程中逐 渐减轻或消失。与食物同服可减少胃肠道反应。
PPT文档演模板
抗病毒药的临床应用
利巴韦林(ribavirin,RBV)
PPT文档演模板
抗病毒药的临床应用
贲昔洛韦(Penciclovir)与泛昔洛韦 (Famciclovir,Famvir)
Ø 贲昔洛韦抗疱疹病毒作用与阿昔洛韦相似;泛昔洛韦是 贲昔洛韦的二乙酰酯化物,为一种前体药,本身并无抗 病毒作用,口服后在肠壁吸收后经去乙酰化和氧化成为 贲昔洛韦而起作用。贲昔洛韦主要对于I型和II型HSV及 水痘-带疱病毒具良好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与阿昔洛 韦相仿。对于部分耐阿昔洛韦的HSV或VZV毒株以及某些 膦甲酸钠耐药株可能有作用。
【药理作用】本品为嘌呤类的同系物。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 对I 型和II型单纯疱疹、带状疱疹、CMV病毒及乙型肝炎等 病毒有抑制作用。其主要作用是抑制病毒DNA的合成。
【临床应用】 本品适用于单纯疱疹病毒(HSV)脑炎和免疫缺 陷者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治疗,但目前均已被其他高效低 毒药物所取代。3%阿糖腺苷软膏每日5 次治疗HSV角膜炎有 效,对某些耐碘苷的毒株本品仍有效。
PPT文档演模板
抗病毒药的临床应用
抗病毒药物分类
Ø 核苷类似物:包括广谱抗病毒药物,抗艾滋病毒药 物和抗单纯疱疹病毒药物。
Ø 非核苷类似物:包括抗艾滋病毒药,抗流感病毒药, 抗疱疹和乳头瘤病毒和广谱抗病毒药。
Ø 生物抗病毒药:主要为天然及生物工程α、β、γ 干扰素。
PPT文档演模板
抗病毒药的临床应用
抗病毒药的临床应用
利巴韦林(ribavirin,RBV)
【临床应用】 ①气雾剂用于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②本品静滴或口服治疗拉沙热或流行性出血热(具肾病综合 征或肺炎表现者); ③适用于血清HCV RNA阳性、抗HCV阳性和ALT增高的慢性丙型 肝炎和代偿期肝硬化,HCV感染进行肝移植的患者。 本品联合干扰素α-2b可用于丙型肝炎的治疗。
PPT文档演模板
抗病毒药的临床应用
更昔洛韦(ganciclovir,DHPG)与伐更昔洛韦 (valganciclovir)
Ø 本品适用于: ①免疫缺陷者如艾滋病或器官移植患者合并CMV视网膜炎因
而危及视力者; ②艾滋病患者合并危及生命的感染如巨细胞病毒性肺炎或
胃肠道感染; ③用于骨髓移植或固体器官移植患者其移植物对巨细胞病
现已合成了许多核苷类抗病毒药物; Ø 金刚烷胺的临床应用是以“病毒与细胞相互作用”为机
制的成功尝试; Ø 阿昔洛韦是以“靶激活核苷”为机制的抗病毒药物,为
目前最有发展前途的抗病毒模式。
PPT文档演模板
抗病毒药的临床应用
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
Ø 阻止病毒穿入或脱壳 Ø 阻碍病毒生物合成 Ø 增强宿主抗病毒能力的物质
抗病毒药的临床应用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0
抗病毒药的临床应用
PPT文档演模板
临床药理学 第5版
主 编 李 俊
抗病毒药的临床应用
第二十五章 抗病毒药的临 床应用
PPT文档演模板
抗病毒药的临床应用
概述
Ø 病毒性疾病是人类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病毒可侵犯不同组 织器官,感染细胞引起疾病。
Ø 由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有: ①流行性疾病: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麻疹、腮腺炎、 脊髓灰质炎、病毒性肝炎; ②慢性感染:乙型及丙型肝炎、艾滋病(AIDS); ③潜伏感染:疱疹性角膜炎、性病疱疹病毒等。
亦可发生,但其引起的骨髓抑制程度通常较更昔洛韦轻。
PPT文档演模板
抗病毒药的临床应用
西多福韦(cidofovir)
Ø 本品为单磷酸去氧胞苷的无环膦酸盐核苷酸类似物。 对CMV、HSV、EB病毒、人疱疹病毒-6(HHV-6)、疱 疹病毒-8、乳头状瘤、痘病毒及腺病毒等多种病毒 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为抑制病毒DNA合成。
PPT文档演模板
抗病毒药的临床应用
利巴韦林(ribavirin,RBV)
【不良反应】 长期大量应用可引起血管外溶血、骨髓抑 制,为可逆的。此外可有头痛、乏力、失眠等,偶有胃肠 道出血、血清胆红素增加、血清铁和血尿酸增高。孕妇忌 用。
PPT文档演模板
抗病毒药的临床应用
阿糖腺苷(Adenine arabinoside,Ara-A)
PPT文档演模板
抗病毒药的临床应用
阿昔洛韦(acyclovir,ACV)和伐昔洛韦 (Valaciclovir)
【临床应用】 本品主要适用于: ①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包括免疫缺陷患者中初发或复发性 HSV(I型及II型)所致皮肤及黏膜感染,新生儿HSV感染,单 纯疱疹脑炎、初发或复发性外生殖器病毒感染、疱疹病毒角 膜炎等; ②免疫缺陷患者的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③其他水痘。口服伐昔洛韦可用于初发或复发性外生殖器 HSV感染,免疫缺陷者HSV皮肤黏膜病。HSV所致复发性口唇 疱疹。
PPT文档演模板
抗病毒药的临床应用
更昔洛韦(ganciclovir,DHPG)与伐更昔洛韦 (valganciclovir)
Ø 更昔洛韦化学结构与阿昔洛韦相似,但在侧链上多一个 羟甲基。伐更昔洛韦是更昔洛韦的L-缬烯酯化物,口服 后在体内迅速转变为更昔洛韦而起作用。对HSV-Ⅰ、 HSV-Ⅱ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具良好抑制作用,但其最大 特点为对巨细胞病毒(CMV)有强大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