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无菌组织培养体系建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方法的改进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方法的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fd8b73f1770bf78a652954bc.png)
c C, 2 , a l・ H O种药品分别用蒸馏水溶解 ,按顺序依次 混合 ,同时考虑 到大量 元素的溶解 度和方便 使用 , 通常 配制成 1 的母 液50 m贮 存在 冰箱 中 ,使用 嘴 00 l
一
个 学期不会 产生沉 淀 ,例 如配 制 l0ml 养基 , O0 培
题及改进方法 。
并不 断搅拌直 至溶液接 近沸腾 ,停止 加热 ,等溶液
冷却 后倒入棕 色试剂瓶 ,放 入冰箱保存 。当母 液 出 现 絮状沉淀 时 ,不宜再 用 。为了方便 使用 ,通常配
1 . 大量元 素母液配 制 。大 量元素 中的c “ 0 一 a 、s 和H Oz 易生成C S a P P4 - 容 a O 、C H O沉淀 。改进 的方法
败 ,给科研 和生产造成损 失 。因此 ,在植物 组织培 养实 验 中积 累经验和熟 练掌握无菌 操作技术 是非常 重要 的 。笔者 根据多年 从事教学 实验 ,对植 物组织 培养 实验过程 中出现 的问题进行 分析并提 出实验改 进方法 ,既提 高了工作效 率 ,又能提 高实验 的成功
率。
1 . 培养皿 的使用 。植物组织 培养过程 中外植体 、
愈 伤组 织 、丛 生 芽 和 出根 苗 的 分切 都 要 使用 培 养 皿 。每付 培养皿 中放人 一叠 比培养皿 稍小 的圆形滤 纸 ,并且 用报纸 包好 经过高 温灭菌 的 。一般 的做法
即使灭 菌锅 内的压力 表反映 出锅 内的压强单位 ,但 有 空气 存 在 ,灭 菌锅 内也 无 法达 到灭 菌 所需 的温 度 。有 实验显 示 ,如果 锅 内的空气 只排 除一半 ,当 压力 表指针 达到015 P 时 ,锅 内的实 际温度 只能 . Ma 0 达到 12 %,比要求 的1 1 1 2 ℃低9 ,这将 导致灭菌不 ℃ 彻底 ,可能造 成培养基 的大量 污染 ,所 以高压 灭 菌 锅 的使 用关键 是设法排 净锅 内的空气 。另一种 减少 培养基 污染 的方 法是 :当高压 锅停止加 热后 ,压力 将 到零 点 时 ,不要 马 上 开 锅 ,防止 吸 入外 界 冷 空 气 ,引起培养 基污染 。我们实 验室 主要 是使用 手提 式高压灭 菌锅和立式高压灭菌锅 。 1 . 手提式高压灭菌锅 。手提式高压灭菌锅采用二 次排气灭 菌法 :先按常规 进行第 一次排 气 ,即先 关 放气阀 ,等锅 内的压强升No0 M a ̄,打开放 气阀 .5 P H 排 出锅 内的空 气 ,当排放 至压力表 指针 为零时关 闭 放 气 阀 。 然 后 继 续 加 热 ,当 压 力 表 再 一 次 升 到 00 MP 时 ,再排一 次锅内的空气 ,当压 力表指 针为 . 5 a
植物组织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预防措施
![植物组织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f3e711bfe4733687e21aa73.png)
植物组织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预防措施作者:王昱淇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14年第04期摘要针对存在于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当中的污染问题作具体分析,包括对于引起污染原因的科学认识和研究污染的意义所在,并提出了预防污染的有效措施,包括对于外植体自身灭菌和控制人为因素两方面,以期为工厂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污染;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Q94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2-0134-09自20世纪初,德国植物生理学家哈布兰特提出一个观点即高等植物可以由植物器官和组织不断分割,最后可以分到单个细胞水平,并加以设想,离体的组织器官可以通过植株再生性,从而在实验的条件下形成完整植株的能力,这就是哈布兰特提出的植物细胞全能性理论。
20世纪初,植物组织培养同样兴起,并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为,探索阶段,奠基阶段,迅速发展阶段。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经得到了长远的发展,应用于工厂化的植物组织培养育苗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且在农业、林业、医药等领域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同样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鉴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我国日趋完善,且工厂化育苗生产也随着经济发展而在我国呈现出强势的发展势头,在市场竞争下,由于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是增长经济效应的关键所在,因此,对于植物组织培养当中产生的污染问题导致经济效益的下降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因此,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当中,采取富有成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外植体被污染的概率,是工厂化组织培养成功与否的关键。
由此,从分析污染原因出发,并提出了在组培过程当中存在的污染原因及其特性,并以此为据,提出了在组培过程当中如何有效预防污染的措施,以期能为工厂化育苗生产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1 植物组织培养的定义植物的组织培养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科学技术,属于无性繁殖,且是根据细胞具有全能性这个理论来施行的。
广义的植物组织培养被定义为离体培养,这是指在无菌操作条件下,通过从植株中分离出适当的器官组织或者原生质体等,进行人工的控制和选育培养,以期获得再生植株或者具有经济效益的其他产品。
培育技术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常见问题解析
![培育技术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常见问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3bc92e2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a9.png)
培育技术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常见问题解析植物组织培养是现代植物学中常用的实验技术,它通过将植物的组织或细胞分离培养于含有适宜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以实现植物再生、基因转化等目的。
然而,由于培育技术的复杂性和植物本身的复杂性,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扰和挑战。
本文将针对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解析,并提供一些解决之道。
问题一:组织污染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组织污染,即外来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侵入培养基和植物组织中。
这会导致培养失败或产生不良的变异。
解决之道:1. 严格消毒:在进行培养操作前,必须进行彻底的操作台、器皿和培养基的消毒。
用70%酒精或其他消毒液擦拭操作台面和器皿表面,确保无菌状态。
2. 地方新鲜:在培养室内保持良好的通风和空气流动,通过定期更换和清洁培养室内的过滤网和空气过滤器,减少外界细菌的侵入。
3. 给予适宜的抗生素: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从而减少污染的可能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选择抗生素要根据具体培养物种和品种而定。
问题二:离体生根率低离体生根是植物组织培养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
然而,许多时候我们会发现离体生根率非常低或根系发育不良。
解决之道:1. 适宜的培养基组成:适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于促进离体生根至关重要。
通过调整培养基中激素的浓度,可以提高植物的生根能力。
2. 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梯度法:通过在不同的培养基上设置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例如生长素的浓度逐渐降低,可以促进植物从愈伤组织到根系转变的过程。
3. 建立泰勒诺夫瓜气孔消融法:在切割愈伤组织后,将其暴露在高湿度下,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和气孔开放,提高植物在离体生根过程中的存活率。
问题三:组织块增殖困难在一些植物的组织培养中,我们会遇到组织块增殖困难的问题,即组织块不再增殖或增殖速度非常慢。
解决之道:1. 选择适宜的培养基类型:不同植物的组织有不同的培养基类型要求。
半夏的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半夏的组织培养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1a08606ba1aa8114431d985.png)
0科教前沿0
科技信息
半夏的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陶兴魁 冯 志敏 ( 淮北 师范大 学 生命科 学学 院 安徽 淮 北
2 50) 3 0 0
【 摘 要】 半夏是一种常用的传统 中药材 , 具有重要 的药用价值。 本文叙述 了近年 来研 究人 员在半夏组织培 养上的研究进展 。 并对半夏进一 步 开 发 利 用所 涉及 到 的 一 些 问题 进 行 了初 步探 讨 。 【 关键词 】 半夏 ; 组织培养; 工种子 人 【 src】/el emt sacmm n t dt n C iee hra dcn。wt mpr n e iia vle h h s u mai srsac AbtatPh latr 2 i o o r io hns eblmeiie i i ot tm dcnl a .T etei sm r e eerh i a a i h a u s z
p o rs i tsue c l r n Ptraa i e e ty as rge sOl is ut e i . n t n rc n e r.An o eaie q eto s ae dsu s d p ei n rl so itd wih Ptrae’ ute u e d s me rlt u sin l ic se rlmiaiy a scae t .en t s f r r v h
生 出植 株 。
础
6 结语 和 展 望
植 物 组 织 培 养 作 为 一项 重 要 的 生 物 技 术 存 在 无 限 的 潜 力 和 市 场 开 发 价值 。半 夏 的 组 织 培 养 也 还有 不 少 问题 需 要 更 进 一 步探 讨 研 究 。 61 半 夏 组 织 培 养 条 件 的 完 善 . 对 于半 夏 最 佳 外 植 体 的选 择 ,不 同 的学 者 研 究 的结 果 有 所 差 异 , 甚 至 差异 很 大 , 生 的原 因 可能 跟 不 同 学 者 研 究 的半 夏 品 种 、 选 培 产 所 养 基 、 添 加 的 生 长 调 节 物 质 以 及 当 时 培 养 的外 界 条 件 等 不 同 可 能 有 关。 植 物 的 生 长 调 节 物 质 特 别 是 生 长 素 类 和 细 胞 分 裂 素类 已 证 实 对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351b66260b4c2e3f57276310.png)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一.污染污染是指由于微生物的侵染,在组织培养容器中滋生大量菌斑,使组培材料不能正常生长和发育的现象,主要有以下5方面的原因:1.器具灭菌:实验的所有器具都要在121°C消毒25min,若灭菌温度不够或者时间不足,都会导致污染。
灭菌时要求冷空气完全排除,否则会达不到指定温度。
其次,要做好灭菌登记,杜绝出现人为失误造成的污染。
此外,在接种过程中,每用一次都要在火焰上彻底灼烧,特别在接触到污染物时极易引起器具污染。
2.外植体:很多材料在灭菌后其实还是带菌的,不过量比较少,短期应该观察不到被感染的现象。
3.接种操作:首先,接种人员的手,手腕要用酒精棉球好好擦拭。
其次,对于放置在外的培养物(灭菌好的培养基)其瓶子外壁上有灰尘与微生物,放入超净台前可以用酒精消毒一下。
再者,很容易出现瓶口的污染,所以接种人员的技术要娴熟,干练。
4.环境条件:加强环境的灭菌消毒。
若有污染的材料不可以就地清洗,必须高压杀菌后再清洗,否则会导致大量孢子弥漫。
此外,要及时打扫卫生,定期蒸熏消毒。
保证环境的干净。
5.超净工作台:要定期对初过滤器进行清洗和更换。
此外,每次使用前要提前20min打开机器预处理,并对台面进行酒精喷雾消毒。
二.材料死亡实验过程中,很可能出现材料死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外植体灭菌过度:一旦材料太小或灭菌时间太长,剂量太大,就会导致材料死亡,所以要严格控制时间。
2.污染:大量污染会造成材料死亡。
3.培养基配置出现问题:在激素配置或营养成分配置出现问题时,材料易死亡,常常发生在无生长点的材料和愈伤组织中。
4.培养环境的恶化:温度过高,透气不好,培养过于密集,久不转移,有害气体的累积都会造成培养材料的死亡。
【措施】:【1】.选用较为温和的灭菌剂,降低药物浓度,减少灭菌时间,或选取较为坚强的外植体(eg:生长季节取芽)【2】注意个人卫生,严格按照规则进行操作。
【3】认真配置各种母液及培养基,选用盐含量较低的培养基,也可以试着用1/2或1/4的培养基,并调整各激素的用量和配比。
第四讲 组培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第四讲 组培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2ccb71955270722192ef7dd.png)
无机盐浓度过高可引起酚类物质外溢,Mn和Cu是参与
酚类合成和氧化的重要因子,降低盐离子浓度可减少酚 类外溢;
6-BA/KT不仅能促进酚类合成,还刺激多酚氧化酶的活 性,降低这两种激素浓度可减轻褐化;
加入吸附剂(活性碳)和抗氧化物质(PVP、VC)
3)外植体受伤害程度
机械伤害 减少切口伤面,缩短切口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
催化下迅速氧化成褐色的琨类化合物,导致整个组 织代谢紊乱,死亡。
1、褐变产生的影响因素
影响植物组织培养褐变的因素很复杂,随植物的种 类、基因型、外植体部位及生理状态等的不同,褐 变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培养基种类,继代次数,外植体放置方式,光照及
培养基中的添加物等,均对褐化有影响
1)外植体的选择
1)接种前培养基出现大量污染 菌落只存在于培养基表面:可能是密封不好或放置 培养基的空气中孢子过多; 菌落存在于培养基内:贮存母液污染,器具不洁净 或灭菌不彻底。
2)接种后真菌大面积污染,菌落位置不定 可能是接种室的孢子过多或超净台的滤网不洁; 经常清洗或更换滤网,用甲醛熏蒸接种室; (将50ml甲醛倒入10g高锰酸钾中,使甲醛蒸汽散 发出来,密闭门窗24小时)
逐渐变成褐色,外植体组织也随之进一步变褐、死
亡,这一现象称为褐变(Browning)。
褐变主要发生在外植体,在植物愈伤组织的继代、 悬浮细胞培养以及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养中也经常 发生。
褐变的发生与外植体组织中所含的酚类化合物多少
和PPO活性有直接关系。在完整组织中两者是分开
的,当切割受到伤害时,酚类化合物外溢,在酶的
化学伤害 各种消毒剂引起的伤害,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 时间
组培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组培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91ac19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af.png)
组培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组织细胞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生物技术,它可以用来从单个细胞中培养出成千上万个细胞。
组织细胞培养的应用非常广泛,从基础生物学到医学应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组织细胞培养的成功需要正确的实验计划、培养条件和技术操作等多个方面因素的支持。
尽管组织细胞培养已经有着相对成熟的技术和应用,但是在实验过程中还是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实验出现失败,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在组织细胞培养中,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常见问题,并尝试寻找解决方案。
一、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死亡在组织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死亡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
细胞死亡可能是由于培养环境不适宜、细胞器受损等多种原因引起的。
首先,我们需要确认细胞死亡的原因。
若是由于细胞培养环境不适宜所引起的,则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培养条件来解决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改变培养基配方、调整 pH 值或温度来提高培养环境的适宜性。
此外,如果细胞死亡是由于受到刺激性化合物的作用或者细胞器损伤所致,我们可以考虑加入一些细胞保护剂或体外作用因子,保护细胞的生命活力。
如果细胞死亡造成严重损失,我们需要重新设计和实施实验。
二、细胞表型不稳定在细胞培养中,细胞表型不稳定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细胞表型不稳定有时候可能由于细胞培养环境的改变,例如培养温度或半衰期等变化,也可能由于细胞的遗传学变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尽可能保持细胞培养环境的稳定性并且进行维护,避免温度、血清物质浓度和酸碱度等变化。
此外,通过使用抗生素、氢化叶酸和选择性试剂等方法可以限制细胞遗传学变异的发生。
三、细菌侵染在细胞培养中,细菌侵染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尤其在长期培养和细胞密度过高的情况下。
细菌侵染可能会损害细胞生长、侵入细胞免疫系统,甚至造成病毒和真菌感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无菌技术操作,避免细菌的外源性污染,并及时采取细胞毒性药物或细菌毒素的处理措施来杀灭细菌。
四、细胞品种污染细胞品种污染也是组织细胞培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
半夏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
![半夏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https://img.taocdn.com/s3/m/0f4e18e3f8c75fbfc77db25a.png)
该试验 以野生半夏为试材 , 采 自湖南农 业大学校 园 内, 以半夏顶芽及块茎为外植体 。
收稿 日期 : 2 0 1 2 —1 O 一2 3
S c r e e n i n g T e s t o n t h e P r o p a g a t i o n Me d i u m o f Ac t i n i d i a e r i a n t h a B e n t h S e e d l i n g s i n v i t r o
YU Ha i - y a n 。 CHE N Ga n g 。 J I AN De - f e n g ( J i l i n A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Un i v e r s i t y , J i l i n , J i l i n 1 3 2 1 0 1 )
要进一 步探讨 如何高 效和最 大 限度 地利 用优 良单株有
由于长期过度 采挖 , 半 夏野 生资源 已近枯 竭 , 远 不 能满足市场需 求 , 现 已进行 人工种植 。半 夏 的人工 栽培 历史较短 , 始于 2 O 世纪 7 0年代 的山东和江苏等 地 。半 夏人工 种植 中通 常以块茎作 生产用种 , 产 量品质逐 年下 降, 而且种源退化严重 。而 由于半夏是一种 长期野 生的
中图分类号 : S 5 6 7 . 2 3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0 0 0 9 ( 2 0 1 3 ) O 4 —0 1 1 3 一O 5
半 夏[ P i n e l l i a t e r n a t a ( T h u n b . ) B r e i t . ] 属 天南 星科
使用培育技术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使用培育技术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b54c1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2.png)
使用培育技术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介绍:在农业领域,培育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工具,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和收成。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使用培育技术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
本文将讨论一些常见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帮助农民克服这些困难。
一、种子发芽率低种子发芽率低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
首先,缺少必需的养分和湿度可能会导致种子发芽不良。
其次,过量的养分或水分可能会造成种子腐烂或窒息。
此外,环境温度不适宜也是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之一。
解决方案:1.检查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并遵循适当的肥料施用方案。
2.控制水分供应,避免给予过量水分。
3.确保土壤温度适宜,可使用加热垫或保温覆盖物来提供稳定的温度。
二、苗期出现病虫害在苗期,幼苗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
常见的病虫害包括真菌感染、昆虫和害虫的侵袭。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植株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解决方案:1.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如使用有机农药控制害虫,或使用生物农药来预防和治疗真菌感染。
2.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定期清除枯叶和死亡植物,以减少细菌和真菌的滋生。
3.选择抗病抗虫的品种,这样能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风险。
三、不同生长速度导致的齐苗问题在种植多种作物的情况下,不同作物的生长速度可能存在差异,导致一些植株比其他植株更加强壮。
这种情况会导致植株之间的竞争,使一些植株得不到足够的养分和阳光。
解决方案:1.合理规划种植布局,将生长速度相近的作物放在一起,以减少互相之间的竞争。
2.采取及时补充营养和水分的措施,以满足植株发育的需要。
3.定期修剪顶部,促进植株的分枝与生长,从而提高整体生长速度。
四、光照不足导致的植株变弱植物对光照的需求很大,充足的光照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
然而,在室内种植或遮阴条件下,植物可能会缺乏充足的光照,导致植株变得弱小。
解决方案:1.增加光照强度,使用人工光源如LED灯或荧光灯来提供额外的光照。
2.采取适当的反光措施,例如在种植区域的周围增加反光材料,将阳光辐射到植物上。
半夏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及组培快繁体系建立的研究共3篇
![半夏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及组培快繁体系建立的研究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e2f2041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a9.png)
半夏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及组培快繁体系建立的研究共3篇半夏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及组培快繁体系建立的研究1半夏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及组培快繁体系建立的研究半夏是一种草本植物,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包括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等功效。
然而,由于采摘和种植不规范,半夏种植的质量和产量受到了很大影响。
为了提高半夏种植的效率,保证半夏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进行规范化种植的研究。
半夏规范化种植的关键技术包括:选地、施肥、定植、灌溉、除草等。
如何选择适宜的种植地是规范化种植的第一步。
半夏喜欢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但不能太过潮湿。
因此,要选用排水良好的土地,并且在施肥时要采取科学的方法。
对于不同的土壤类型,要制定相应的施肥计划以满足植株的需求。
在定植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密度,以避免种植过密或过疏导致的影响。
在灌溉方面,需要注意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的问题,对于半夏的生长,要掌握好湿润度的平衡。
在除草方面,可以采用物理除草和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方式,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此外,为了提高半夏的种植效率和产量,建立组培快繁体系也是十分必要的。
半夏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已经得到很好的研究,主要包括对组织培养基的合理配方和培养环境的优化,以及对半夏快速繁殖的方法和过程的研究。
建立起完整的半夏组培快繁体系,可以大大提高半夏的种植效率,并且能够更好地控制半夏的品质。
总之,半夏规范化种植的关键技术和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对于提高半夏的种植效率和保护半夏资源具有重要作用。
在种植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土壤、气候、栽培、病虫害等因素,综合分析选择最适合半夏生长的方法和技术,以实现稳定的种植产量和高质量的半夏药材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半夏的规范化种植和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对于半夏药材的高质量和高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若想要保护半夏资源和提高种植效率,应该在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科学施肥、合理灌溉和除草等方面用心,同时建立起半夏的组培快繁体系,以有效地实现稳定的种植产量和高质量的半夏药材半夏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及组培快繁体系建立的研究2半夏是一种珍贵中药材,在中医学中广泛使用。
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的问题及防治措施
![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的问题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56c7139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34.png)
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的问题及防治措施1微生物污染问题1.1造成污染的原因(1)外植体材料本身带菌;(2)接种过程中接种工具灭菌不彻底或者交叉污染;(3)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1.2防治措施(1)外植体灭菌要彻底。
首先可以选择组织内部无菌材料;其次根据不同的材料选择不同的消毒剂和消毒时间;第三外植体消毒要细心,比如茎段消毒,经过消毒处理后,要把两端切去约0.5cm,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污染的概率。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操作人员在进入接种室前一定要洗手,然后换上接种服,带上口罩,操作之前先用75%的酒精擦拭双手,接种工具要经常灼烧一保证不会带菌或者交叉污染。
(3)加抗生素。
在培养基中适当的加入抗生素可以有效防止污染。
(4)无菌培养环境。
培养室内要定期进行灭菌,可在室内装紫外灯,或者用高锰酸钾和甲醛熏蒸,或者利用其它的熏蒸剂进行灭菌。
(5)控制外植体的接种数量。
每个培养瓶中尽量接种少量的外植体。
(6)及时继代培养。
定期检查组培苗的生长情况,发现有污染苗头的组培苗及时转接到新鲜培养基上。
2褐变问题2.1影响褐变的因素(1)外植体材料的基因型;(2)外植体的生理状态;(3)培养基成分。
2.2防治措施(1)选择适当的外植体。
选择处于旺盛生长状态的外植体,对于容易褐变的植物注意对其不同品系的基因型进行筛选,选择褐变率较低的材料作为外植体。
(2)在培养基中加入还原性物质或者吸附剂。
在培养基中加入偏二亚硫酸钠、抗坏血酸、柠檬酸等抗氧化剂;或者加入0.1-1%的活性炭吸附培养物在生长过程中分泌的酚类、醌类物质,但是要注意活性炭也可以吸收培养基中的激素使之浓度降低。
(3)对培养材料进行预处理。
用抗氧化剂溶液进行预处理或者在接种前用无菌水洗净切口渗出的酚类物质。
(4)适当的培养条件。
在培养初期保持较低温度(15-20℃),可以降低PPO活性,防止酚类物质氧化,减轻褐变。
(5)其他措施,培养初期进行连续转接。
3玻璃化问题3.1影响玻璃化的因素(1)外植体材料;(2)培养的环境条件;(3)培养基成分,琼脂的浓度、碳源的种类及含量等;(5)封口材料。
半夏块茎外植体的分离、接种和培养需要注意的点
![半夏块茎外植体的分离、接种和培养需要注意的点](https://img.taocdn.com/s3/m/0f2c094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d3.png)
半夏块茎外植体的分离、接种和培养需要注意的点一、分离1.选择健康的半夏块茎在分离外植体之前,需要选择外表无病斑,质地坚实,具有一定营养价值的半夏块茎作为外植体的来源。
只有健康的半夏块茎才能保证外植体的生长和培养成功。
2.消毒在分离外植体之前,需要对半夏块茎进行消毒处理,以避免外植体在分离过程中受到细菌和病毒的侵害。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漂白粉浸泡、酒精消毒等。
3.分离外植体将经过消毒处理的半夏块茎切割成小块,然后用无菌手术刀将外植体分离出来。
分离过程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以保证外植体的无菌状态。
二、接种1.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在接种外植体之前,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进行培养。
培养基的选择应考虑外植体的生长需求,包括营养成分、pH值、激素等。
2.无菌操作在接种外植体的过程中,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避免细菌和病毒的侵害。
使用无菌技术和无菌器具进行操作,确保外植体的无菌状态。
3.接种外植体将分离好的外植体放置在培养基上并轻轻压实,然后进行培养。
接种过程需要轻柔,避免外植体的损伤。
三、培养1.温度和光照在外植体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和光照条件。
根据外植体的生长需求,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促进外植体的生长和分化。
2.营养外植体在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充足的营养供应。
根据外植体的生长阶段和特点,调整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保证外植体的正常生长。
3.无菌管理在外植体培养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无菌管理,避免细菌和病毒的侵害。
定期对培养器皿和培养环境进行消毒和无菌处理,确保外植体的无菌状态。
结语半夏块茎外植体的分离、接种和培养是一项复杂的过程,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和专业的技术支持。
只有在合适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培养,才能保证外植体的正常生长和分化,最终获得高质量的植株。
希望以上的指导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半夏块茎外植体的分离、接种和培养工作。
半夏块茎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对其外植体的分离、接种和培养过程进行合理的操作和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外植体的存活率和快速生长,进而获得高质量的植株。
生物实验中常见的培育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
![生物实验中常见的培育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52ea950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6e.png)
生物实验中常见的培育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生物实验中常见的培养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在生物实验中,培养技术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针对不同生物组织和细胞的培养,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常见的培养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以帮助实验者们更好地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困惑。
一、细胞污染细胞污染是培养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细胞污染来源多样,可包括细菌、真菌或其他细胞。
细胞污染会导致实验结果不可靠,甚至使整个实验无法进行。
针对不同的细胞污染问题,可以尝试以下解决方法:1. 培养器具消毒:使用无菌培养器具,并在使用前彻底消毒。
2. 预处理培养基:预将培养基加入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以减少污染的机会。
3. 早期发现和处理:定期检查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状态,一旦发现任何异常情况,立即进行处理,如更换培养基或添加适量的抗生素。
二、细胞附着问题有些细胞在培养器壁上附着能力较弱,导致细胞无法正常生长和扩增。
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尝试以下方法:1. 培养器壁预涂层:可以在培养器壁上加一层预涂层,如胶原蛋白或聚乳酸-共-羟基丁酸酯(PLGA),以增强细胞的附着能力。
2. 细胞外基质(ECM)特征仿真:利用基质接合蛋白或其他生物分子,为细胞提供类似于体内环境的支撑,以增强细胞附着和生长。
三、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一种重要的细胞死亡方式,但在细胞培养过程中,过多的细胞凋亡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解决细胞凋亡问题可以尝试以下方法:1. 培养基中添加抗凋亡因子:如细胞存活因子和抗坏死蛋白等,以减少细胞的凋亡。
2. 细胞寿命控制:合理控制细胞的分代时间和传代次数,及时进行细胞的传代,以避免细胞老化和凋亡。
3. 细胞存活检测:定期采用荧光染料等方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及时发现并处理凋亡问题。
四、细胞分化问题在一些特定的细胞培养中,细胞会发生分化,失去原有的细胞型态和功能。
解决细胞分化问题可以尝试以下方法:1. 优化培养条件:调整培养基的成分和浓度,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来避免细胞分化。
组织培养存在的问题
![组织培养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ff6a688f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8c.png)
组织培养存在的问题
组织培养是指企业、机构等组织为了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素质,而对其进行的教育和训练。
然而,在实践中,组织培养也存在一些问题: 1. 缺乏科学性。
有些组织培养虽然有一定的培训计划和内容,但缺乏科学的指导和评估方法,难以评估培训效果。
2. 培训成本高。
组织培养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人力物力,而且员工在培训期间无法完成工作任务,会造成生产效率下降和成本增加。
3. 培训内容不实用。
有些组织培养只注重培训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操作,使得员工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应用所学知识。
4. 学习动力不足。
有些员工对于组织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学习热情,培训效果不理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组织在培训前应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和评估方法,减少员工在培训期间的工作压力,注重实际操作和场景模拟,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同时,也需要通过激励机制等方式提高员工的学习动力,以达到更好的培养效果。
- 1 -。
如何解决使用培育技术时遇到的常见问题
![如何解决使用培育技术时遇到的常见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c1706218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c0.png)
如何解决使用培育技术时遇到的常见问题使用培育技术是指利用人工手段促进植物或动物的生长和繁殖,达到提高产量、改良品质等目的。
然而,在使用培育技术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几个常见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首先,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如何选择适合的培育技术。
面对多种多样的培育技术,从基础的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到更高级的基因工程技术,选择合适的技术对于实现预期目标至关重要。
首先,了解植物或动物的特性和需求是首要任务。
例如,若想提高某作物的产量,可能需要考虑利用组织培养技术选育具有较高产量特性的品种。
其次,了解技术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也很重要。
如果某项技术过于昂贵或不能在特定环境中得到有效应用,那么选择其他更适合的技术将是更好的选择。
其次,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地管理培育实验。
无论是进行植物培育还是动物培育,实验的管理都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确保实验环境的适宜性是基础。
对于植物培育来说,提供适当的温度、光照和水分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
对于动物培育来说,关注饲养环境的清洁度和空气质量是必要的。
其次,频繁的观察和记录是管理实验的关键。
监测植物或动物的生长情况,以及可能的疾病或异常表现,可以及时采取措施。
此外,与领域内专家和同行进行交流,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也是有效管理实验的重要手段。
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如何解决培育过程中的污染问题。
无论是植物培育还是动物培育,都有可能面临污染问题。
例如,对于植物培育来说,土壤或培养基可能存在重金属或农药残留。
对于动物培育来说,污染可能来自饲料或生产环境。
因此,对于植物培育来说,选择无污染的土壤或培养基材料非常重要。
对于动物培育来说,合理选择有机饲料可以减少污染的风险。
另外,加强监测和管理也是解决污染问题的关键。
通过定期检测土壤、培养基或饲料的污染物含量,可以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最后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如何解决培育过程中的疾病和害虫问题。
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疾病和害虫都是常见的问题,会给培育过程带来很大的困扰。
半夏组培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半夏组培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c0908e7a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86.png)
半夏组培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赵玮;吴二牛
【期刊名称】《甘肃农业科技》
【年(卷),期】2007(000)001
【摘要】针对半夏组培苗生产中存在的污染、退化、移栽倒苗以及大田生产原种时病虫害严重等问题,提出的解决途径是:规范操作技术,降低组培污染;延长组培苗退化周期;加强管理,提高移栽成活率;及时防治大田主要病虫害.
【总页数】2页(P40-41)
【作者】赵玮;吴二牛
【作者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70;甘肃省西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西和,742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7.23
【相关文献】
1.刺五加组培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J], 白荣芬
2.当前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J], 杜爱红
3.商洛市大豆生产中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J], 王炳斐
4.浅析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J], 孙晓哲;高宁;郝晓兰;李素伟
5.浅析黄芪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J], 许世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组织培养存在的问题
![组织培养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3148aa56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0d.png)
组织培养存在的问题
组织培养是指企业或组织针对自身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教育和经验传递等方式,提升员工的能力和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企业或组织的发展,实现共同的目标。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组织培养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首先,组织培养往往缺乏个性化。
有些企业或组织一味地采用通用的培训模式和课程,忽视了员工个性化的需求和差异,导致培训效果不佳,甚至是浪费资源。
其次,组织培养缺乏长期性。
很多企业或组织在进行培训时只注重短期效果,忽略了培养的长远价值,导致培训所得的技能无法持久和发挥价值。
第三,组织培养缺乏针对性。
有些企业或组织在进行培训时只注重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员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需求,导致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
最后,组织培养缺乏反馈机制。
企业或组织在进行培养时,往往忽略了员工的反馈和意见,导致培训效果受到影响,同时也会降低员工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针对以上问题,企业或组织应该注重培养的个性化、长期性、针对性和反馈机制,开展有效的组织培养,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推动企业或组织的发展。
- 1 -。
组织培养不良表现及改进措施
![组织培养不良表现及改进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55b792bbd64783e09122bfe.png)
培养物的不良表现及改进措施(初始培养阶段)1.培养物水浸状、变色、坏死、茎断面附近干枯可能原因:表面杀菌剂过量,消毒时间过长,外植体选用不当(部位或时期)。
改进措施:调换其他杀菌剂或降低浓度,缩短消毒时间,试用其他部位,生长初期取材。
2.培养物长期培养几乎无反应可能原因:基本培养基不适宜,生长素不当或用量不足,温度不适宜。
改进措施:更换基本培养基或调整培养基成分,尤其是调整盐离子浓度,增加生长素用量,试用2,4-D,调整培养温度。
3.愈伤组织生长过旺、疏松,后期水浸状可能原因:激素过量,温度偏高,无机盐含量不当。
改进措施:减少激素用量,适当降低培养温度,调整无机盐(尤其是铵盐)含量,适当提高琼脂用量增加培养基硬度。
4.愈伤组织太紧密、平滑或突起,粗厚,生长缓慢可能原因:细胞分裂素用量过多,糖浓度过高,生长素过量。
改进措施:减少细胞分裂素用量,调整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比例,降低糖浓度。
5.侧芽不萌发,皮层过于膨大,皮孔长出愈伤组织可能原因:枝条过嫩,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用量过多。
改进措施:减少激素用量,采用较老化枝条。
培养物的不良表现及改进措施(继代培养阶段)1.苗分化数量少、速度慢、分枝少、个别苗生长细高可能原因:细胞分裂素用量不足,温度偏高,光照不足。
改进措施:增加细胞分裂素用量,适当降低温度,改善光照,改单芽继代为团块(丛芽)继代。
2.苗分化过多,生长慢,有畸形苗,节间极短,苗丛密集,微型化可能原因:细胞分裂素用量过多,温度不适宜。
改进措施:减少或停用细胞分裂素一段时间,调节温度。
3.分化率低,畸形,培养时间长时苗再次愈伤组织化可能原因:生长素用量偏高,温度偏高。
改进措施:减少生长素用量,适当降温。
4.叶粗厚变脆可能原因:生长素用量偏高,或兼有细胞分裂素用量偏高。
改进措施:适当减少激素用量,避免叶片接触培养基。
5.再生苗的叶缘、叶面等外偶有不定芽分化出来可能原因:细胞分裂素用量偏高,或表明该种植物适于该种再生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夏无菌组织培养体系建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作者:张利霞孟彦斌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第17期摘要分析了建立半夏组培体系过程中存在的污染、次生代谢产物毒害、低成活率、再生方式多样化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为对高效建立半夏组织培养体系的实践提供依据。
关键词半夏;组织培养体系;建立;问题;解决方法中图分类号 S567.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7-082-02半夏组织培养技术主要用于大规模繁殖半夏优良品种和珍贵种质资源,茎尖脱毒和无毒苗扩繁以及人工半夏种子生产中,其首要环节是建立无菌组织培养体系。
建立半夏无菌组织培养体系,就要解决污染、次生代谢产物毒害、成活率低、再生方式多样化的问题,笔者在此就这几种问题的发生情况及解决方法进行了分析。
1 污染及其预防措施污染可导致组织培养体系建立工作失败,且引起污染的因素复杂多样,所以半夏组织培养无菌体系建立中最为关键和困难的问题是防止污染发生。
1.1 污染原因在组培半夏外植体建立中,引起污染的一类因素是外植体、消毒用容器、培养基、接种器械和接种室消毒不彻底,超净工作台过滤装置失效,操作人员未遵守操作规程等,使得培养材料外部或培养基上带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培养最初的几天内培养材料和培养基上滋生菌丝或菌落,不及时处理会使所有材料和整个培养基表面均受到感染。
引起污染的另一因素是外植体携带内生菌,培养初期并不表现污染,培养5 d后或更长时间才出现,污染程度较轻,但最难控制。
在半夏外植体材料中,以块茎尤其是生长结束后采收的块茎引起的污染最为严重,珠芽的污染最轻。
1.2 污染的预防措施1.2.1 接种环境严格消毒。
接种室、培养室、超净工作台、消毒用容器、接种用器械、冲洗外植体材料所用的蒸馏水、工作人员的工作服和手都要严格消毒。
笔者将冲洗外植体材料用的瓶装蒸馏水、消毒外植体用的容器也用牛皮纸包扎好,用高压锅消毒,减少了污染。
1.2.2 选择适宜的外植体及处理方法。
在外植体材料的选择上尽可能采用生长旺盛时期健壮母株的珠芽和块茎,其带菌少,启动快,又较耐药剂消毒处理。
生长结束后的块茎带菌多,可先无土栽培块茎,使其生长出珠芽,再以珠芽为外植体接种,能减轻污染。
半夏外植体常规消毒方法是先用流水反复冲洗外植体,然后0.1%的升汞溶液处理材料10~15 min,用无菌水冲洗3次,再用70%~75%的酒精处理材料1 min,用无菌水冲洗3次,用无菌滤纸吸干外植体水后切割接种。
对带菌多消毒难的块茎先要用0.5%的吐温20浸块茎材料1 h,期间更换新鲜液2~3次,后用常规消毒方法灭菌,再剥去皮,用10%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30 min。
材料消毒和冲洗的过程中要不断搅拌材料,使药剂或水和材料充分接触。
外植体材料消毒结束后,将其保留在消毒的容器中,瓶口对着酒精灯火焰的情况下对材料进行切割、接种。
1.2.3 分散培养。
用试管分装培养基,灭菌后,每支试管中接一个材料进行培养,5~15 d 内将无污染的材料转接在诱导培养基中,可避免多个材料接在一个培养瓶中造成的交叉感染和浪费。
也可在每试管中接一粒消毒后的块茎或珠芽,培养一段时期后,剪取无污染材料的叶柄和叶片扦插组培。
1.2.4 应用农药或抗生素抑制病原菌。
组培体系建立过程中任何环节操作不慎就带来污染,且外植体材料所带内生菌用前述的表面消毒方法难以杀灭,半夏块茎和叶也不耐多次消毒,为此可以参考其他植物组培的相关研究成果,用抗生素或农药预处理外植体,然后进行常规消毒,或将抗生素或次氯酸钠加入培养基中。
彭广霖等用含5~10 mg/L次氯酸钠的培养基很好地抑制了组培中的枯草杆菌[1]。
抗生素有利福平、氨苄西林钠、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在不同的植物组培上用量在5~1 000 mg/L不等[2-4]。
这些都值得借鉴,但在半夏组织培养中需要先进行试验才能确定药剂类型和剂量,原则上要能抑制微生物,不对外植体造成较大毒害,不造成过高培养成本。
单一的抗生素抑菌也单一,且易使菌类形成抗药性,浓度高又影响植物生长,使用2种以上抗生素的效果较好。
王志成等研究发现用60 mg/L米鲜胺和 300 mg/L氨苄青霉素或卡那霉素组合基本可抑制几种材料的污染混合物[5]。
田永亮等在葡萄组培初期用2种抗生素有效抑制了污染菌,随后2种抗生素对污染菌均降低了抑制作用[6],说明抗生素能抑制污染菌的生长,但不彻底杀灭污染菌,应用中要注意这一现象。
2 次生代谢产物毒害及预防2.1 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毒害半夏的次生代谢产物有生物碱、β.谷甾醇、葡萄糖苷、半夏蛋白、脂肪酸[7]等,它们是半夏的生理活性成分,但在组培中对半夏生长和分化会起抑制作用。
半夏中还含大黄酚[8]等酚类成分,在组织培养中可引起外植体褐化。
笔者在半夏组培研究中发现,不加活性炭的MS培养基上半夏生长速度慢,愈伤组织小,分化的类原球茎少且小,组织容易老化;由于次生代谢产物的毒害使得土壤栽培半夏的轮作年限至少为5年。
这是由于半夏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向周围环境分泌次生代谢产物,环境中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又反过来对半夏生长和发育起抑制作用。
2.2 次生代谢产物毒害的预防措施用比较年幼健壮的珠芽、叶、块茎作外植体,它们所含的次生代谢产物低,因而毒害小。
以块茎作为接种的外植体时切割的伤口不宜大,否则代谢产物溢出多,毒害大。
切块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不宜长,在培养基中暴露的组织也不宜多,以减少酚类氧化而发生褐化的机会。
用不含激素的1/2MS +3%葡萄糖培养基为初代培养基,接种后在较低温度和黑暗情况下进行初始培养[9]。
培养基中加0.2%~0.3%的活性炭[10],吸附次生代谢产物,预防次生代谢产物积累造成的毒害,且活性炭还能减轻外植体材料玻璃化,促进生根。
对初代培养的材料及时转接,缩短转接周期,减少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
3 成活率和增殖率低及解决方法3.1 成活率低的原因和表现由于外植体受污染、次生代谢产物毒害、消毒创伤等原因,在初代培养时成活率低,具体表现为叶片枯萎,叶柄两端水渍状坏死,块茎颜色变深组织变软后失去生命能力。
成活的外植体也多表现出低增殖率、产生的愈伤组织或类原球茎少。
3.2 提高成活率的措施对外植体材料既要严格消毒以防带菌,还要防止消毒过度而造成死亡。
用生长旺盛时期的珠芽作外植体材料最为理想,成活率最高。
以块茎为外植体时在消毒后于1/2MS培养基中培养,几天后顶芽萌发,周围组织变绿,再进行切块和转接。
块茎和珠芽的切块以顶端生长点为中心,辐射状纵切,尽可能使每个材料均带顶端组织,接种后成活率和增值倍数高,生长速度快。
消毒后的叶柄去掉两端损伤的部分,叶片剪掉边缘然后接入培养基中容易成活和诱导。
4 再生方式多样化及解决途径4.1 半夏再生方式组培中半夏再生方式多样化,一种是一步成苗,即从外植体上直接长出叶和根,形成完整的植株。
用带顶芽的块茎和珠芽切块作外植体多是这种再生方式。
刘彩莲试验得出块茎是诱导半夏一步成苗的最优外植体,且最佳培养基及激素配比组合为MS+0.2 mg/L 2,4.D+1.0 mg/L KT+0.1 mg/L NAA[11]。
另一种再生方式是从半夏外植体材料上直接产生不定芽或类原球茎。
这种方式基本不通过愈伤组织渠道,所以速度快、用时短、遗传稳定,但增殖率低,以叶柄、叶片诱导容易形成类原球茎。
李先良等以叶片在MS+ 0.5 mg/L 6.BA +0.2 mg/L NAA培养基上诱导形成珠芽,但每个外植体仅能形成3.5个珠芽(类原球茎)[12]。
第3种增值方式是外植体在创伤和激素诱导下先脱分化产生愈伤组织,愈伤组织上产生不定芽或类原球茎。
由于愈伤组织细胞的分生能力强,故能分化出大量不定芽或类原球茎,极大地提高半夏繁殖系数,但遗传稳定性不能保证。
陶米林等分析发现半夏顶芽愈伤组织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2 mg/L[13]。
4.2 半夏再生方式的利用 3种再生方式各有优缺点,建立组培体系工作中要根据现有的材料、培养目的、外源激素的效应等因素合理规避或加以利用。
具体方法为:①一步成苗适用于筛选无菌苗,即将块茎或珠芽用小容器分散培养成苗,选择无菌苗,以其叶片、叶柄、珠芽为外植体重新进行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类原球茎或不定芽。
②从外植体材料上直接产生的类原球茎颜色深、结构致密,容易发芽长成完整植株,可直接以类原球茎作为种子。
因其增殖倍数小,所以在组培上要加大接种量以提高群体的产量。
③通过愈伤组织的途径产生的不定芽只能作为继代培养的外植体,产生的类原球茎既可作为继代培养的外植体,也可作为种子,因此通过选用适宜的外植体材料和激素组合的培养基引导愈伤组织朝需要的方向生长。
愈伤组织太大浪费养分多,其上生长的不定芽或类原球茎体积小,所以也要控制激素含量以控制愈伤组织大小。
④愈伤组织的细胞比其他的细胞容易发生变异,其中可能有染色体多倍性变异。
多倍体一般比二倍体的个大,或内含物多,表现为倍性效应,多倍体半夏也容易通过无性繁殖固定下来,因此工作人员应该经常观察,选择优良变异,将其培育成优良品种。
⑤同一外植体材料在同一种培养基中不一定只表现一种增殖方式,对管理和利用带来一定的不便。
要尽可能用同一种材料,选用最适宜的培养基,使半夏组织的生长步调相同。
5 结论半夏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以防止污染和褐化、提高成活率为中心任务,通过选择适宜的外植体材料和消毒方法,改进接种技术,改善培养条件,引导半夏组织再生方式,经济高效地建立无菌体系。
半夏块茎、珠芽、叶片、叶柄均可作为外植体,以旺盛生长时期的地上珠芽带毒少,又耐消毒,成活率高,增值率高,是最为理想外植体。
对接种环境严格消毒,对外植体适度、多重消毒,分散培养,既要消除污染,又要保证一定的成活率。
用低浓度MS培养基,并添加活性炭,分步进行初始培养和诱导培养,缩短转接时间,以减轻褐化。
通过选择外植体和外源激素,引导半夏再生方式朝需要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1] 彭广霖,李青,衣淑玉,等.次氯酸钠防治组培苗污染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806-8808.[2] 王春.医用抗生素在马铃薯组织培养中的抑菌效应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04(10):15-16.[3] 王亦菲,陆瑞菊,周润梅,等.彩色海芋组织培养过程中内生菌的抑制[J].上海农业学报,2001,17(2):82-83.[4] 付燕子,万新屏,黄刚,等.草莓组培苗生根细菌性污染的防治措施[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12):30-32.[5] 王志成,刘明稀,易自力.杀菌剂防治植物组织培养污染的初步研究[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82-84.[6] 田永亮,张文,张国珍,等.两种抗生素对葡萄组培中污染菌的抑制作用[J].北方园艺,2005(5):84-85.[7] 许腊英,夏荃,刘先琼,等.半夏化学成分及饮片的现代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4(7):441-443.[8] 杨虹,侴桂新,王峥涛,等.半夏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7,42(2):99-101.[9] 王栋,买合木提·克衣木,玉永雄,等.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褐化现象及其防止措施[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1):7-10.[10] 赵玮,魏莉霞.活性炭对半夏组培苗改良的研究[J].甘肃农业,2005(5):50-51.[11] 刘彩莲.半夏一步成苗技术体系及生理生化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0:14-19.[12] 李先良,王学民.荆半夏叶柄外植体快繁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6):2247-2248.[13] 陶米林,刘清波,黄红梅.半夏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J].北方园艺,2013,25(4):11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