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粘膜脱垂症的特色治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黏膜脱垂症的特色治疗
肖继名整理:2021年12月29日:
【本病概述】
1.概念
胃黏膜脱垂症是指胃窦部黏膜通过进入十二指肠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而言。

多属中医“胃痛”“呕吐”“便血”范畴。

正常胃蠕动时,就有将幽门处的黏膜挤出幽门而脱入到十二指肠的倾向。

本病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

原发性如高度活动的胃皱襞及先天性胃皱襞肥大。

继发性又有良性和恶性。

良性如急、慢性胃炎、溃疡病、由充血性心力衰竭或低蛋白血症引起的黏膜下水肿:恶性如淋巴性白血病。

2.中医病因
(1)素体虚弱,脾胃不和: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因大病久病,失于调养:或因饮食所伤;或中老年自衰太过,均可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脾胃乖和、胃体黏膜失于固摄,而见胃黏膜下垂。

(2)肝失疏泄,横逆犯胃:多因胃病日久不愈,复感精神抑郁。

久郁不散;或肝病日久及胃:或因忧思不畅,均可导致气机不畅、肝气郁结,横犯胃腑、胃气失于和降,幽门开合失司,胃膜弛缓,而见胃痛,胀满等证。

(3)脾阳不足,肾失温煦:多因索体阳虚。

久虚失治:或因脾胃久病及肾;或年老自衰太过,皆致温煦气化失源,脾胃失其温养,幽门阻滞,胃膜弛缓。

饮食不化而见呕吐等。

【诊断依据】
1.上腹部疼痛常发生于饭后,呈阵发性,没有周期性和节律性,使用碱性药物不能缓解。

右侧卧位容易引起疼痛或加重,左侧卧位时则疼痛方可减轻。

伴见上腹饱胀,嗳气,恶心呕吐等。

有时可伴有幽门梗阻以及上消化道出血症状。

也有些患者症状不明显。

2.体检多无阳性发现,有时可见上腹部压痛。

有些病人上腹部可触到柔韧的包块。

3.大便潜血呈阳性;血常规示不同程度的贫血。

高胃酸时易合并十二指肠溃疡。

4.X线检查十二指肠球底部可见状充盈缺损影,呈单侧性或双侧性,像一团皱襞的形状。

阴影大小常随黏膜脱垂的程度而改变,有时球部可呈伞状。

幽门管增宽,可有数条皱襞通过。

胃蠕动增强。

若大量黏膜脱垂或幽门肌肥厚,可使幽门管变窄。

5.胃镜检查
胃舒张时可见胃窦部脱垂的黏膜自幽门口返回至胃内,胃窦部收缩时黏膜又滑入至十二指肠,有时还可看到脱垂的黏膜将幽门口堵塞。

脱垂的黏膜表面可有充血、水肿、出血及糜烂、甚至形成溃疡。

【中医治疗】
1.脾胃虚弱
(1)症状:胃脘每于食后疼痛,胀满,嗳气泛酸,疲倦乏力,形体消瘦,纳少食减,或呕吐便血,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2)治则:健脾和胃,益气升提。

(3)方药:
党参30g,白术20g,茯苓15g,陈皮15g,甘草6g,扁豆30g,山药30g。

2.肝气犯胃
(1)症状:多见于中年、胃脘胀满隐痛、胀及两胁、暖气泛酸,情志抑郁时加重,或口苦恶心、腹气走串而痛、失气较多,大便滞而不爽,面色萎黄或青晦、舌质淡晦或暗红、苔白腻或黄、
脉弦细或虚细而弦
(2)治则:疏肝解郁,和胃调中。

(3)方药:
柴胡20g,白芍20g,枳实20g,甘草6g,黄连12g,吴茱萸6g,青皮15g,香附子30g,枳壳15g。

3.脾肾阳虚
(1)症状:多见于中老年人,以久患胃痛者为常见。

病程长久,恶心呕吐,遇寒加重,吐物清冷、脘腹发冷、畏寒怕冷,形体消瘦、精神不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嫩,或虚胖而大,舌苔白腻,脉沉细或沉迟。

(2)治则;温肾升阳,健脾和胃。

(3)方药:
附子10g,白术20g,干姜10g,竞参30g,茯苓15g,补骨脂20g,肉豆蔻20g,五味子12g 吴茱萸6g。

【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
注意饮食,少吃多餐,餐后尽可能避免右侧卧位。

戒烟酒,避免刺激性食物。

注意体位,治疗时采用左侧卧位,尽量避免右侧位;可给予镇静药和抗胆碱能类药物,以抑制过强的胃蠕动以减少脱垂机会、有幽门梗阻者应禁食、胃肠减压,并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对伴有胃炎溃疡或上消化道出血者应给予相应的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溃疡病或慢性胃炎等。

2.手术治疗
如病人有幽门梗阻、严重及反复发作的上消化道出血、剧热上腹疼痛、幽门梗阻伴有持续性呕吐、经内科治疗无效,腹痛不能缓解时,怀疑癌变者应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至于手术种类,目前认为以胃远端切除术及胃十二指肠吻合术疗效最好。

3.胃镜下治疗
(1)①微波治疗:在内镜直视下,经活检孔导人微波同轴导线、根据脱垂黏膜体积和长短,导线对准幽门管内及附近脱垂黏膜头端和体部工作电流。

每次治疗时间以镜下该处黏膜凝固泛白为止。

一般约2~4s,灼疗部位1-8点不等。

微波的热效应可使蛋白凝固变性水分汽化蒸发,受治组织收敛缩小。

局部组织重新修复变平,故能治疗脱垂黏膜引起的幽门等部分阻塞,总有效率为85.7%。

②高频电刀切除法治疗:术前查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酶原时间;术前30min肌内注射地西泮及654-2各10mg.
内镜直视下。

经活检孔把电凝套环对准幽门管内或附近脱垂黏膜远则端,张开套环套住脱垂皱襞使被套黏膜高出套环0.5-07cm,防止被套织与其他部位接触,收紧套环使被套组织呈暗红色,切忌用力过猛以免被机械性切断。

用PSD-10混合电流“3”~“4”切除被套组织,通电时间<4s,若1次通电未能切除可反复多次通电。

因胃窦黏膜血管丰富。

术后应严密观察。

以防止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2)术后要求
①观察5~7天,特别嘱患者注意有否黑便,若有及时复诊
②在7天以内不宜进食硬性粗糙食物以半流质为宜
③均使用制酸药,黏膜保护剂及口服抗生素以促进伤或创面愈合。

本病引起症状的只是堵塞了幽门管的一小段黏膜皱襞,PSD-10 混合电流具有切和凝的优越性。

切除引起症状的小段黏膜即达到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

【特色疗法】
1.消炎止痛丸、疏肝清胃丸、养胃丸。

2.清胃散300g,每日一剂,水煎服。

一直服到舌苔退净,症状消失为止。

如果有腹泻便溏现象,可临时配服次苍片3片,每日2次。

3.不服或停服清胃散者,又无烧心和吐酸现象,或萎缩性胃炎,或顽固性消化不良者,可配服养胃合剂,每次50~100ml,每日3次,兑入等量热开水后口服。

口服液应常温存放,不能加热、冷藏和冷冻。

口服液若有变色或长膜现象,属正常情况。

注意密封,不能长时间接触空气。

4.呕吐和胃中饱胀严重时,或急性胃肠炎,或暴食酒后者,可静脉输液3~5日,用药如下: (1)0.9%生理盐水250ml,
加庆大霉素注射液24万单位、
林可霉素注射液2.4g、
654-2注射液5mg、
10%氯化钾注射液5ml。

(2)0.9%生理盐水250ml,
加西咪替丁注射液1g、
维生素B6注射液0.3g、
甲氧氯普胺注射液5mg、
10%氯化钾注射液5ml(为防止30岁以下年轻女性和15岁以下儿童的甲氧氯普胺注射液锥外系反应,输液前可口服25mg苯海拉明片)。

(3)5%葡萄糖液250ml,
加肌苷注射液0.5g、
维生素C注射液2g、
三磷酸腺苷注射液40mg、
辅酶A注射液100单位、
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10ml。

(4)烧心、吐酸水者加用
5%葡萄糖液250ml,奥美拉唑粉针40mg
5.剧烈痉挛疼痛时,排除急腹症及其他疾病后,肌注曲马多1支(50mg)配654-2针剂5mg。

或肌注庆大霉素注射液4万单位、氯丙嗪注射液12.5mg、安乃近注射液0.25g、阿托品针0.5mg。

心脏病、青光眼、前列腺增生者禁止便用654-2、阿托品。

有精神障碍者禁用甲氧氯普胺注射液。

6、合并结肠类时、结肠炎口服液、每次50-100mml,每日3次,兑入等量温开水口服
7.三联疗法
(1)取下脘透中脘至上脘、脾俞造胃俞、胆俞穴(双)按常规埋线法植人医用羊肠线。

术后用庆大霉素针剂8万单位、肌注,2次/日;胎盘针剂1支肌注,2次/天,均连用5天。

(2)并服溃疡1号:
枳实60g、白及60g、白蒺藜60g,呋喃唑酮片0.1x20片,共为细末、分为20小包,早晚各用开水冲服一包,10天为一疗程。

8.穴位注射疗法
皮肤先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待干后,用5ml一次性注射器抽吸2%普鲁卡因注射液2ml,注射用水2m,共4ml、针尖垂直刺入穴位,有酸张感,抽无回血,注入药物,每穴2ml,分别注入中脘和足三里两穴,而后迅速拔针,用棉球按压局部片刻即可,每周一次,3次为一疗程。

9.穴位贴敷
中脘、神阙、足三里(双),外用胶布固定,5日一换。

10.白蔻仁10g,砂仁10g,草果仁10g,樟脑10g,冰片10g,蟾酥10g共为细末,敷脐上,外用伤湿止痛膏包扎固定。

每周换一次。

11.庆大霉素注射液4万单位、维生素B12注射液lmg、肌肉注射,每日一次,连用10日。

12.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
(1)方药:半夏10g,黄芩10g,黄连6g,党参10g,干姜3g,枳壳10g,炒莱菔子3g,蒲公英30g,白芍15g,日一剂,水煎早晚分服。

(2)加减:胃脘灼痛,大便干结加枳实10g,大黄10g;胃脘冷痛、大便溏加吴茱萸6g;胃脘胀痛连及两胁,嗳气,加柴胡12g,乌药10g,佛手15g;进食后疼痛加重,伴嗳气吞酸者加三仙各10g,连翘10g;便血者加白及12g,地榆炭20g。

13.四逆散加减治疗
(1)方药:杭白芍20g,蒲公英20g,枳壳10g,丹参10g、川楝子10g.柴胡10g,甘草5g。

(2)加减:寒凝加桔梗、良姜;气血虚加黄芪、当归;嗳气吞酸加黄连、吴萸子、乌贼骨、瓦楞子;食滞加山楂、神曲、麦芽;呕吐加半夏、生砂仁;呕血黑便加白及、三七。

14.百合汤
百合汤由百合、乌药组成,气滞甚者加四逆散;气郁化火伤阴者配一贯煎;气滞血瘀者配丹参饮,脾胃虚寒者配小建中汤。

15、西替丁针剂、6542针剂浸泡羊肠线8小时,然后在无菌下穴位埋入。

下脘透上脘,胃俞透脾俞(双侧)。

16.甲硝唑片0.2g,呋喃唑酮片0.1g.大黄炭6g、白及10g、乌贼骨10g,煅石膏10g,黄连炭6g,每日2次,开水冲服。

17.黄蜡30g,鸡蛋2个,煎熟食之,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18.胎盘针剂2ml、维生素B12针剂0.5mg分别注人中脘穴,足三里穴(单侧)每穴注入药物1.5ml 三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19.木工用的皮胶块加牡蛎粉炒成胶珠,烊化冲服,每次30g,每日3次。

20,下脘透上脘,胃俞透脾俞,用常规埋线法分别埋入羊肠线,3个月一次,3次为一疗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