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光盘版中国文化概论·第六章·第四节(李朝)[18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朝多媒 体工作室
要 不 要 社 会 ,要 不 要 秩 序 ,要 不 要 语 言 、文 字 、 工 具?再 者 ,谁能 保证 每个 社会成 员 、社会 集团
都 如此虔 诚地皈 依大道? 如 果一个 国家突 然遭到 别国的 武力侵 犯,以 自然无
为 能维持 自己的 生存和 发展吗? 这 种没有 任何杀 伤力的 道能否 成为治 国的根
此 ,人并 不需要 一种特 殊的道 德来规 范自己 的行为 ,更何 况现实 的仁义 礼
智 信都染 上了浓 烈的压 迫倾向 的人为 痕迹呢? 天 道自然 ,人道 亦自然 ,以
天 道支配 人道, 人道就 应指向 自然。
李朝多媒 体工作室
儒道困境
老子出函谷关
在哲 学 重大 问 题上 ,儒 道互 相 矛盾 对 立之
第四节 道家与儒家的互补
李朝多媒 体工作室
道 家和儒 家文化 都是中 国的本 土文化 ,都 是 中 国传 统文化 的重要 组成部 分。两个不 同的文 化
流 派有 其互相 一致互 相借重 互相补 充的一 面,也
有 其互 相区别 互相排 斥互相 对立的 一面 。在漫 长
的 历史 进程中 ,道 儒两种 文化精 神均从 不同的 侧
为 了 维 护 独 尊的 地 位 ,又 大倡 经 学来
张 扬 名 教 ,最 终 走 向 自 己 的 反 面 ,使
士 子 言 行 脱 节 ,心 灵 扭 曲 。魏 晋 玄 学
乘 势 而 起 ,以 名 教与 自 然 的关 系 作为
研 讨 的 核 心 ,实 际上 就 是 把儒 学 和道
学 融合起 来。
李朝多媒 体工作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先 秦的 道家和 儒家 ,就其 理论体 系本身 而言都 存
在 一 定缺 陷。在哲 学重 大问 题上 ,儒道 互相矛 盾
对 立 之处 ,都 无法 彻底 驳倒 对方 ,这实 质上为 儒
道 互补留 下天然 的契机 。儒 家文化 是一种 伦理和 道德型 的文化 ,要 让人们 成
为 道德的 践履者 ,自 觉地把 思想和 行为规 范在仁 义礼智 信的轨 道上 ,最终 成
引 进 到 儒 学 之中 ,吸 收 了 道家 的 自然
说 内 核 ,提 出 了 天 人 感 应 论 ,开 始 了
儒 、道 互 补 的 尝 试 。汉 武 帝 看 到 了 儒
学 特 别是 董 仲舒 的新 儒学 对 封建 统治
巨大 的维护作用 ,实行“罢黜百家 ,
独尊 儒术”,儒学上升为官方思想 ,
并 对 道 学 及 其他 学 说 进行 排 斥 打击 。
为 仁人 、圣人 ,将 道德规 范当作 人的天 性。这 样,人 们践履 道德实 际上也 就
是 遵循自 然之道 。
儒道困境
武梁祠西壁画像砖
儒家理 论为 自己 留下 的难题 是, 如 何 证 明 仁 义 礼 智 信 是 人 的 天性 ?倘 若 果 真 是 天性 ,为什 么人 们在 对仁义 礼智 信 的 价 值认 同上会 发生 极大 的偏差 ,甚 至 是相反的看法? 如果不是强有力的灌输 熏 陶 ,人 们在践 履道 德时 为何觉 得如 此 为难? 面对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 法 道 、 道 法 自 然 ”和 “圣 人 以人 为 刍 狗 ” 的 说 法, 儒家理 论的 底气 显得不 足。 老 子 和 庄子 则以道 为本 原, 以道为 总则 , 对 天 、地 、人三 个层 面作 了理智 而清 醒 的 探讨。 道家的 道是“象帝之先 ”的 身 份 , 又是 无所不 在的 法则 。这并 没有 降 低 人 的地 位,而 是把 人看 成宇宙 自然 中 与 其他事 物平等 的一员 。正因 为如
范 当 作 人 的 天 性 。这 样 ,人们 践 履 道德 实 际上
也 就 是 遵 循 自 然 之 道 。然而, 老 庄 的观 点 也并
非 无 懈 可 击 。首 先 ,人 毕 竟会 说 话 会写 字 会制
造 工 具 ,把 人 完 全 等 同 于万 物 ,作 为人 怎 能甘
心 ?其 次 ,所 有 的人 都 与道 合 一 ,逍 遥无 为 ,还
面 深 刻影 响着 中国 社会 和中 华民 族。同时 ,我 们
所 讲 的 互 补 不 仅 是 指 它 们 对 共 同 构 筑 民 族文 化
所 起 的作 用,而且 指它 们相 互之 间的 影响 ;这 种
互 补不 仅是一 种理论 发展的 必然趋 势,而且是 一
个 社会 实践的 复杂过 程和内 在人格 的复杂 表现 。
处 ,都 无 法 彻 底 驳 倒 对 方 ,这 实 质 上为 儒 道互
补 留 下 了天 然 的契 机 。儒家 文 化是 一 种伦 理性
的 文 化 和道 德 性的 文 化 ,要 让 人们 成 为道 德的
践 履 者 ,自觉 地 把思 想 和行 为 规范 在 仁义 礼智
信 的 轨 道 上 ,最 终 成 为 仁 人 、圣 人 ,将 道 德 规
本 方略? 由此 看来, 儒家和 道家在 如何认 识天、 地、人 及其相 互关系 这个哲
学 的根本 问题上 ,都存 在难以 克服的 理论缺 陷,留 下了进 行互补 的期待 。
汉儒求道
汉儒董仲舒造像
董仲 舒正 是 看到 了儒 道 之间 的这
种 互 补 关 系 ,看 到了 儒 学 难以 克 服的
自 身 缺 陷 ,才 把 阴阳 五 行 学说 大 胆地
王弼合流
魏晋 的王 弼 以哲 学 论证 的 方式 ,冲 破了 汉 儒天 人合 一 、君 权神 授的 思想禁锢, 大胆地提出了“名 教出于自然”的观点。名教是末,自然是 本 , 试 图以 此挽 名 教于 既倒 , 为名 教寻 找可 信 之本 ,以 便 张本 强末 ,挽 救名教。汉 儒把名教说成是天意,借天 的权威,强制人们恪守名教规 范 , 结 果导 致奉 名 教者 不以 名 教立 身只 以名 教 格人 的普 遍 虚伪 ,使 名教 出 现 信仰 的 危机 。王 弼 说: “ 夫 事有 归, 理有 会 。故 得其 归 ,事 虽殷 大, 可 以一 名举; 总 其会 ,理虽 博, 可以至 约穷也 。譬犹 以君御 民,执 一统众 之道也。”(王弼:《论语释疑·里仁》)又说: “何以得德?由乎道也。何 以 尽 德 , 以 无 为 用 。 ” ( 王 弼 : 《 老 子 道 德 经 注 ·第 三 十 八 章 》)这 样就把 万事万 物之理 ,置于 “道 ”的 统领之 下 ,把儒 家的德 同道家 的道统 一了起 来,并 以此来 指 导社会 政治, 完成了 以道释 儒,引 儒入道 的理论 建 构,再 次进行 了儒道 互补的 理论尝 试,要 求人们 把 名教看 成人性 的自然 ,从而 自觉地 恪守名 教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