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题库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_习题集(含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_习题集(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43bd50c850ad02de8041f9.png)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习题集一、填空题11.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发轫于(),形成于西汉,并经后来历代的不断巩固、强化和完善,而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思维方式。
2.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宣扬“存天理,灭人欲”,忽视功利,虐杀了(),使社会呈现僵化而有秩序的状态。
3.重政务,轻自然,斥技艺。
中国文化又具有以“求治”为目标的()。
4.中华民族精神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总体精神。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特征之一。
5.以国家最高所有权支配下的小农经济为基础,外靠以专制王权为核心的行政力量,内靠以()为纽带的宗法关系,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
6.宗法传统,使中国文化归于以()为目标的“道德型”。
7.中国文化最显著的特征是()。
8.()是民族文化的主体精神9.中国传统科技具有两大特征:一是(),二是经验性。
10.强调()在人生、社会和世界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特征。
11.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在哲学逻辑上,重辩证逻辑而轻()。
12.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在思维内容及方法上,其重心和运思的特征是人,是人与人的关系,它所注重的是()问题。
13.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中,最主要的莫过于尚仁、崇()、重节三方面。
14.明清时期,理学作为官方的正统思想,受到了封建王朝的大力提倡。
明清两朝皇帝都把朱熹( )作为科举取士的准则。
15.范缜的(),对佛教唯心主义的神灭论进行了尖锐而有力的批判。
范缜从理论上冲击了佛教思想,并丰富了我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16.整个唐代诗歌以浪漫主义与()精神为主流,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
17.书法是中国的一种独特的艺术,三国时钟繇创真书(楷书),东晋时()使字体更为活泼而富有生气,他也因之被称为“书圣”。
18.文艺理论有曹丕的《典论.论文》、晋陆机的《文赋》、梁刘勰的()将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魏晋南北朝文士的推动下,中国文学终于摆脱了依附儒学的附庸地位,蔚为大观。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集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331a6a23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9a.png)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集中国文化概论绪论单选1.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 )A.文化现象B.文化事象C.文化思潮D.文化观念2.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 )A.文化产品B.文化内涵C.文化现象D.文化事象3.文化传统除了延续性的特点外,还具有( )A.规范性B.调和性C.稳定性D.等级性4.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A生产工具B生产器具C运输工具D典籍5.与英文Culture对议的汉语是()A文学B文章C文化D精神文化6“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出自()A《说苑.指武》B《礼记。
中庸》C《论语.雍也》D《荀子.不苟》7狭义文化又称()A国别文化B人文文化C民族文化D历史文化8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这些产品称为()A广义的文化产品B狭义的文化产品C文化产品D文化内涵9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项,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这种潮流称为()A文化内涵B文化思潮C文化事象D文化观念10学界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人的人文特性称为()A文化内涵B文化现象C文化事象D文化产品11下列属于文化思潮的是()A生产领域中的行业禁忌B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C文学史上的建安风骨D清代的考据学多选1.下列关于“文”字的说法正确的有()A.“文”的本义是“错画”,即花纹B.“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C.“文”在政治领域里,引申为“文治教化”D.“文”字还有“演化”和“分化”的含义E.中国古代对“文”的认识还反映在对天文和人文的区分2中国文化的又称()A中国文化B华夏文化C炎黄文化D汉文化E国别文化名词解释1.狭义文化2.文化政策3.中国传统文化4广义文化5文化产品6文化内涵7文化想象8文化事象9文化政策简答1.文化被划分为几个层次,两个层次的区别是什么?第一章1.尽管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数,时间也不算短,但始终追求的政治观念中的基调是()A.和睦B.统一C.和平D.友好2.古代中国文明的成功依靠的不是战争而是()A.威胁与恐吓B.和亲与共存C.吞并与兼并D.联合与融会3.“书楚语,作楚声”一语说的是()A.中原文化B.齐鲁文化C.巴蜀文化D.屈原文学4.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首先面临的特点是()A.大地域上自然环境优越B.大地域上社会环境优越()C.大地域上人口构成多族群D.大地域上人口构成较松散5.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瀚的()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6.宋代之所以把都城建在平原地区的开封,主要是为了就汴河的()A.水源C.水量D.水利7.青藏高原地区居住于黄河上游河、潢谷地的羌族人,在西汉时被称为()A.西夏B.西戎C.西狄D.西羌8.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制约着它的独特文明形态和()A文化体系B文化内涵C文化结构D文化方向9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古埃及和巴比伦文明被毁灭了。
国开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国开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fadfdb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db.png)
国开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答案:D2. 被誉为“诗仙”的唐代诗人是: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之涣答案:A3. 中国传统戏曲中,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手段的是:A. 京剧B. 黄梅戏C. 越剧D. 豫剧答案:A4.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传统节日?A. 春节B. 圣诞节C. 端午节D. 中秋节答案:B5. 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中,表示夏季开始的节气是:A. 立夏B. 立秋C. 立冬D. 立春答案:A6. 中国古代的“五经”包括以下哪些经典?A.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B. 《诗经》、《尚书》、《论语》、《易经》、《春秋》C. 《诗经》、《尚书》、《礼记》、《孟子》、《春秋》D.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道德经》答案:A7.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A. 王羲之的《兰亭序》B.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C. 苏轼的《寒食帖》D. 黄庭坚的《松风阁诗》答案:A8.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开始于:A. 汉代B. 唐代C. 宋代D. 明代答案:B9.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的传统手工艺?A. 陶瓷B. 刺绣C. 油画D. 竹编答案:C10.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包括以下哪些作品?A.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B. 《红楼梦》、《西游记》、《聊斋志异》、《三国演义》C.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D. 《红楼梦》、《西游记》、《聊斋志异》、《金瓶梅》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些是中国的传统美德?A. 孝顺B. 忠诚C. 勇敢答案:ABCD2.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包括以下哪些人物?A. 西施B. 王昭君C. 貂蝉D. 杨贵妃答案:ABCD3. 下列哪些是中国的传统乐器?A. 古筝B. 琵琶C. 吉他D. 笛子答案:ABD4.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楼”包括以下哪些建筑?A. 黄鹤楼B. 岳阳楼C. 滕王阁D. 鹳雀楼答案:ABCD5. 下列哪些是中国的传统医学?A. 中医B. 西医D. 蒙医答案:A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练习题.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8486f532b160b4e767fcf33.png)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习题一、填空题:1、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漫长的历史积淀,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同时又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
2、中国古代社会长达数千年,其社会结构模式是一个以为主体的宗法专制社会。
3、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民族文化。
4、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历史遗产,学习它、认识它具有的现实意义。
5、现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个成员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年代迭经变动演变而成。
6、研究历史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是指环境同时也不能忽视人文环境的重要作用。
7、人类的生存是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通过一定的生产方式,不断为基础的。
8、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农耕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夏商周三代就都以立国。
9、农业生产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向人们反复昭示着事物的与生生不息。
10、中国古代农耕型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实现国家的大统一,必须要依靠政治上,和上的君主集权主义。
11、关于道,老子曾作过多种解释,大致有三方面的涵义:(1;(2;(3。
前两种涵义表明道的,后一种涵义又表明其。
这种现象是老子哲学本身具有的,也是道家学派在尔后的发展中产生的根本原因。
12、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3、人类思维发展经历了、、、等历史阶段,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是一种。
14、阶级产生以来,人类走着大体相同的道路,都是以为纽带建立起来的组织形式。
15、马克思曾大致把君主专制分为两种类型,即以英、法、德等为代表的欧洲型和以为代表的东方或亚洲型。
16、中国君主专制出现的年代先于世界各国,早于近两千年。
17、以宗法色彩浓厚和君主专制高度发达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结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18、中国历代学者往往以“”来概括发明并使用文字以前的历史阶段,而这一遥远的文化期正是中国文化发端的初始阶段。
19、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
有了人,就开始有了历史,也开始有了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考试题目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考试题目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9f3251fe4733687e21aa9a.png)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文化答:广义文化: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赣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1)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
(2)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了人类历史的全过程。
(3)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
它是某一社会集体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1)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的。
(2)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和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
(3)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2.两税法答:中唐时期制定的赋役制度。
唐德宗建中元年(?80年),朝廷采用杨炎的建议,颁布实行“两税法”,它以夏、秋两次征税而得名。
其核心内容是以一个家庭的财产状况和田亩数量为依据征收赋税。
同时政府针对商业贸易日益活跃的现实,对茶、酒、盐等商品交易征税,改变多少年来以单一农业税为主的税收结构。
同时还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税利分割关系。
两税法的实行,使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寿终正寝。
后来两税法历代相沿,至明不改。
两税法是唐朝宰相杨炎所创之税法。
3.丝绸之路答: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丝绸之路是横贯欧亚大陆的东西方交通要道。
从西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到东汉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汉朝共用200余年的时间,打通了通往西域各国的“丝绸之路”。
这条“丝绸之路”不仅交流着物质,也沟通着中外的文化。
中国文化经西域传到中亚乃至欧洲,异域文化如音乐、舞蹈等大量传来,特别是佛教的东传,更是打通西域最明显的结果之一。
4.三省六部制答;三省六部是隋、唐朝廷行政机构。
三省即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库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945cbf691711cc7931b7165f.png)
2、孟子对孔子的“仁”学的思想作了哪些发展?
3、为什么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荀子早就心领神会了孔子所说“义”的精妙内涵,注意到“制”与“宜”的辩证有机统一,故特别强调之。荀子的学生韩非得其精神,发展为“()”的思想。
6、孔、孟、荀构建的社会政治思想系统的核心精神,也是其终极价值取向和理想是以“()”为基础,实现“()”,进而“()”。
7、南宋陆九渊把儒家思孟之学与佛教禅宗结合,其学派被称为“心学”,是因为()。
5、停滞说:“停滞”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看法。这种看法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本身是一个稳定的结构,缺少否定与扬弃的环节,因而就缺少西方文化那样的辩证发展的历史精神。在此意义上可以说中国的历史是停滞不前的。持此观点的西方人士以黑格尔、佩雷菲特为代表,前者认为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后者则进一步认为,直到现代,这种局面都没有改变,“简直可以说每个中国人的基因里都带有乾隆帝国时的全部遗传信息。”
8、总体说,理学是以()为核心的精致的哲理化儒学。
9、经学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门以()为研究内容和对象的学问。它始于孔子删定六经,战国时初具规模,两汉时大兴。唐为义疏之学,清为考据学和新今文经学。治经学者除对儒家经典阐发其思想外,还要诠释文字,考订名物典章制度,故又称训诂考据之学,或简称汉学。
10、《论语》中提出的被视为儒家道德节操最高境界的是()
8、宋明理学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传统儒学的复兴,但究其实质,已无()的进取气象。
9、就统一形态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而论,包含儒道的先秦诸子各家都发挥了作用,但是,可以确认的是,()是一个基本的文化事实和文化机制。
10、文明是文化的可测量可表述的()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db743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71.png)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答案1.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1. 自强不息2. 厚德载物3. 实用主义实践理性4. 超脱圆滑辩证思维2、自强不息得含义及其文化渊源..《易·乾卦·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觉上进☆.勤恳劳动☆. 不怕困苦☆.爱国主义自强不息不仅是君子应有的风范、也是一般男子汉应有的风范;而且还是民族、国家应有的风范;3.厚德载物得含义及其文化渊源易·坤卦·象辞》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宽厚待人..宽即宽容、厚即厚道..☆.和合兼容..文化兼容;宗教兼容; 神仙兼容4.汉字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汉字是记载汉语的符号;是中国文化的瑰宝..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5个阶段;到汉晋时期遂完全成熟和定型..5.简述汉字造字的六种基本方法..1象形2指事3会意4形声5转注;同义互训6假借;同音替代.. 6.“三皇五帝”正统的说法是指哪些人三皇: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正统观点五帝: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7.中国人为什么把自己称作“龙的传人”龙最初是生殖图腾;后演化为政治图腾..1.首先是远古人生殖崇拜的结果..2.大国统治需要有某种神奇的强大超凡的力量的支助..3.农耕文明需要雨水保护..龙主管雨水..8.简述《易经》包含的哲学思想..1. 对立统一的思想2. 变化发展的思想3. 矛盾对立与转化的思想4. 主观能动性的思想5. 无限发展的思想9.揭示《周易》精髓的“阴阳鱼图”最早是什么时代的作品《阴阳鱼图》:据明朝初年的赵挥谦说;南宋时;朱熹派蔡元定到四川搜集这些图;蔡得到三副图;这是其中之一..不知什么原因;朱熹没有见到这幅图..赵挥谦也是好不容易才搜集到的..李申认为;我们最好相信;这图是元朝末年的人创造的;也可能就是赵挥谦创造的..10.简述孔子“君子观”的主要内容..为人处世之道—君子观1.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的实质:爱人2.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义的实质:适宜3.礼是仁义的表现形式礼的实质:体仁行义的行为规范4.时中中庸之道:执两用中;“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庸》5. “知命” 尽人事而待天命11.简述儒家之“儒”的本质含义..儒;含有不穷困、不为困难所吓倒;不断进取;积极向上的人之意..儒家的儒;正是这种不穷困、不为困难所吓倒;不断进取;积极向上的君子儒;而非小人儒..12.述评儒家的“穷独达兼”的为人处世之道..穷独达兼..义孔子:“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尽心上》宋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对此有很好的表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3.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1.“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2.“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3.启发式教学方法4.实事求是的学风14、儒家的理想人格——内圣外王内涵:内圣;指内心有深厚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修养;即内修圣人之德..外王即外施王者之政;指把主体内在的修养所得;推广于社会;使天下道一风同..用儒家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通过修身来齐家;进而治国平天下..方法:三纲八目:三纲:①明明德;②亲民;③止于至善..八目:①格物、②致知、③正心、④诚意、⑤修身、⑥齐家、⑦治国、⑧平天下;15.述评儒家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人生哲学及其现代意义当仁不让;义不容辞..义孔子为中国人做出了楷模——舍己为人;公而忘私;以天下为己任;杀身成仁;舍身求义..这种不顾个人安危;以天下为己任;赴汤蹈火;前仆后继的精神;是儒家文化的精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今天的脊梁..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16.道家思想的出发点是什么杨子、老子、庄子的答案各是什么出发点:全生避害杨朱的方法——逃离人世;遁迹山林..老子的方法——遵道行事;自然无为..庄子的方法——无待无我;避于仙境..17.简述道家老子的为人处世之道..袭明:按道、常、规律办事..处柔:贵柔守雌“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无为”:“寡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第46章所以要“寡欲”..不为天下先:“三宝”:一是慈;即宽容;二是俭;即退缩;保守;三是“不敢为天下先”..18.述评老子“不敢为天下先”的人生哲学..不为天下先:“三宝”:一是慈;即宽容;二是俭;即退缩;保守;三是“不敢为天下先”..19.庄子的理想人格——浑沌、神仙《应帝王》中有一个寓言:“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19.述评庄子的生死观..主张“重生”;反对“轻生”“外生死”超生死——游无何有之乡20.“视死如归”的含义及其文化渊源..齐物论》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大宗师》说:“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圣人“不知说悦生;不知恶死”..21.简述庄子的幸福观..相对幸福自由尽性以理化情;达生知命绝对幸福无己、无功、无名22.简述中国道教的特点..①它是重视今世、重视生命价值的宗教..②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即相信仙人、仙境的存在;世人可以寻求到或修炼成仙..③是重视科技的宗教..23.简述佛教中“菩萨”的含义及其精神境界..波罗蜜修渡成功的人便是“菩萨”..“菩萨”是梵语菩提觉悟萨陲有情的译音;中文直译即为“觉有情”;即多情的慈悲救世的得道者..24.简述佛教中国化的主要表现..1.死后成佛到今生成佛2.禁欲主义苦行僧被修正3.长期修炼成佛到顿悟成佛4.佛教对中国巫术的妥协25.简述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区别..小乘佛教:认为世间无常;人生是苦..主张出家修行;宣称生死轮回;在轮回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罗汉大乘佛教:主张世间无常;一切皆空..把超越现实世界的精神解脱说成是最高、最真实、最理想的精神境界;叫作“涅磐”.. 菩萨、佛26.简述《三十六计》的成书时代及其作者..檀公即南朝刘宋王朝大将檀道济385-436年;高平金乡今山东省济宁金乡县檀庄人..2008年9月;在檀道济的家乡济宁地区发现了玉简册书《三十六计》;玉书尾片刻有“开皇十六年十一月一日;何震刻”即公元596年;距檀道济仅160年左右..27.简述中国古代的战争观..㈠.义战而礼战㈡.强兵而重战㈢.弭兵而反战㈣.义战而仁战28..述评“向戍弭兵”..“弭兵之会”就是谈判修和;停止战争的盟会..公元前546年;宋国大夫向戌;约合晋卿赵子文、楚令尹子木等在宋结盟;发起了历史上著名的“弭兵之会”;又称“向戌弭兵”..此次弭兵大会共邀请了十余国参加;并约定;除齐、秦大国外;其余各国均需准备双份礼品;分别贡于晋、楚盟主国..从此;小国的贡纳负担增加了一倍之多..“弭兵”也是当时的一种社会思潮..向戌弭兵受到了子罕的批评:“凡诸侯小国;晋楚所以兵威之..畏而后上下慈和;慈和而后能安靖起国家;以事大国;所以存也..无威则骄;骄则乱生;乱生必灭;所以亡也..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兵之设久矣;所以威不轨而昭文德也..圣人以兴;乱人以废;废兴存亡昏明之术;皆兵之由也..而子求去之;不亦诬乎以诬道蔽诸侯;罪莫大焉..纵无大讨;而又求赏;无厌之甚矣”子罕的意见有三:①弭兵不利于小国..②弭兵不合天意..天生五材..③弭兵不符合圣人之道..《左传》是褒子罕而贬向戌;尚武备而贱弭兵..28. 如何看待宋襄公的泓水之战..公元前638年;宋襄公举兵伐郑;楚军为救郑而与宋军战于泓水..“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29、子曰:仁者爱人..其爱人的最低标准是什么爱人之首要在哪里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爱人的根本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推己及人的肯定方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的否定方面..爱人的始要:亲亲为大30.“存天理;灭人欲”的理欲观合理性及其弊端最早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的是《礼记》..《礼记·乐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佚作乱之事;……此大乱之道也..”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并把灭人欲当作存天理的必要条件..天理与人欲的关系:①相互依存..他说:“有个天理就有个人欲;盖缘这个天理;须有个安顿处;才安顿得不恰好;便有人欲出来..”②相互对立..朱熹更强调天理人欲的对立..认为“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人欲在界限上虽是不确定的;但在性质上却是不容混淆的、对立的..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存则天理灭;二者不可调和..总之;一个人;食;足够即可;饭要吃;来点肉;来点酒;都是可以的;但大鱼大肉;花天酒地;奢侈浪费;贪图享受;则是过份了;违背了封建道德规范;不该吃的你吃;不该穿的你穿;总追求好吃好喝;则是人欲;要灭绝..色;不能没有;有即可;但有必须是在符合封建伦理道德规范的前提下的有..32、三皇五帝中三皇的各自功用三皇的功业:燧人氏:“钻木取火;教民熟食;养人利性;避具去毒”;伏羲氏:“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神农氏:“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土尧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的全部试题(有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的全部试题(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f7b86ea45177232f60a2e1.png)
2011年10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称作(C)A.文化思潮B.文化传统C.文化观念D.文化现象2.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故其灾害性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是(C)A.地质灾害等B.沙尘暴灾害等C.洪涝灾害等D.风灾等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气候进入(D)A.第一个温暖期B.第二个温暖期C.第三个温暖期D.第四个温暖期4.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其占主导倾向的追求是(D)A.和睦B.团结C.和平D.统一5.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打制石器的使用,当时还没有(D)A.原始采集业B.原始捕捞业C.原始狩猎业D.农业6.中国“家天下”的历史开始于(C)A.三皇时代B.五帝时代C.夏代D.商代7.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牧师,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D)A.教师B.官吏C.说客D.辩士8.中国历史上,南方的水稻生产上升至高居粮食作物产量的全国第一位是在(C)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9.七巧板运用的原理是古算中的(A)A.出入相补原理B.等差原理C.中国剩余定理D.秦王暗点兵10.我国古代医学诊断技术“四诊”指望、闻、问和(D)A.查B.验C.测D.切11.我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是在(C)A.公元6世纪B.公元8世纪C.公元l2世纪D.公元16世纪12.中国古代,开创考选官员的制度,而且确立了儒家思想在选官制度中的支配地位的朝代是(B)A.周代B.汉代C.隋代D.唐代13.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原则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相结合,使得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C)A.选举政治B.世袭政治C.伦理政治D.文官政治l4.完整的宗法制度出现于(C)A.五帝时期B.夏朝C.周代D.春秋时期15.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D)A.宗族祭祀与祖先崇拜B.军事征伐与发展农业C.祖先崇拜与发展农业D.宗族祭祀与军事征伐16.中国素称“礼义之邦”,把礼的重要作用说成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经典是(A)A.《左传》B.《周礼》C.《论语》D.《孟子》17.下列典籍中,运用类比思维最多的是(D)A.《周礼》B.《庄子》C.《周易》D.《诗经》l8.下列观念中,造成中国文化中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的观念是(B)A.知行合一B.天人合一C.重义轻利D.文以载道19.倡导道教于鹤鸣山(今四川崇庆境内),因入道须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4c8b7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b.png)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书”不包括以下哪一部?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史记》2. 下列哪个不是中国的传统节假日?A. 春节B. 清明节C. 圣诞节D. 端午节3.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初设立于哪个朝代?A. 隋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4. “天人合一”是哪一派哲学的核心思想?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5. 中国的京剧艺术起源于哪个朝代?A. 明朝B. 清朝C. 民国时期D. 新中国成立后6. 中国的书法艺术中,被称为“书圣”的是哪位大家?A. 王羲之B. 颜真卿C. 柳公权D. 赵孟頫7. 下列哪个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A. 长城B. 故宫C. 巴黎圣母院D. 金字塔8. 中国茶文化中,哪种茶被称为“茶中之王”?A. 龙井茶B. 铁观音C. 普洱茶D. 大红袍9.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是什么?A. 赛龙舟B. 赏月吃月饼C. 插茱萸D. 放风筝10. “春秋笔法”是指哪一本史书的编纂特点?A. 《春秋》B. 《左传》C. 《史记》D. 《汉书》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的五行思想中,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五方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________。
3. “________”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总集,由清代学者纪晓岚主编。
4. 中国传统医学中,人体的基本组织结构被称为“五脏六腑”,其中“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________。
5.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元宵节的主要活动是________和赏花灯。
6. 中国园林艺术中,以山水为基调,追求自然和谐的园林被称为________园林。
7.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是登高和________。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0d287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b1.png)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四大发明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造纸术B. 指南针B. 火药D. 望远镜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时间是?A. 1948年B. 1949年C. 1950年D. 1951年3.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4.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聊斋志异》5. 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五行”指的是什么?A. 金、木、水、火、土B. 心、肝、脾、肺、肾C. 春、夏、秋、冬、长夏D. 酸、甜、苦、辣、咸6. “天人合一”是哪个哲学流派的核心思想?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7.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分别代表了中国文学的哪些时期?A. 周朝、战国、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清B. 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清、周朝、战国C. 周朝、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清、战国D. 周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清、战国、汉朝8. 中国传统建筑中“四合院”的布局特点是什么?A. 四面环绕B. 四面朝南C. 三面环绕D. 三面朝南9. 下列哪个节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A. 圣诞节B. 感恩节C. 春节D. 万圣节10. 中国的“京剧”属于哪种艺术形式?A. 绘画艺术B. 雕塑艺术C. 音乐艺术D. 戏剧艺术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中国的国花是________。
12. 中国的书法艺术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________。
13.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是赏月和________。
14.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著名画家________的作品。
15.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以纪念古代诗人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8903a7d1f34693daef3e71.png)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在线考试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1.中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系统宗教是()A.禅宗B.道教C.佛教D.基督教2.乾嘉学者主张恢复儒家经典的文本的本义,不做随意的发挥和解释,故又称A.新儒学家B.汉学家C.朴学家D.实学家3.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年以前的文化A.1840B.1911C.1919D.19494.佛教流传到中国的时间是()A西汉初年B西汉末年C东汉初年D东汉末年5.我国奴隶制时代的上层建筑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立宪制D.共和制6.孔子以后儒学的道德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7.朱熹的哪本著作被定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A.《西铭解》B.《四书集注》C.《通书解》D.《四书或问》8.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四个阶层中,处于首位的是()A. 商B. 士C. 农D. 工9.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夏朝B.西周C.西汉D.秦朝10.中华民族实现繁荣与大同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是()A.天下为公,世界大同B.以和为贵、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厚德载物C.互相学习、兼收并蓄D.反对侵略战争,维护祖国统一11.“西学为体,中学为用”是晚清时期()的主张A.维新派B.洋务派C.清流派D.立宪派12.天下观起源于A.先秦时期B.秦朝C.唐朝D.明朝13.科举考试制度废除于()年A.1900B.1905C.1911D.191214.在封建社会中,以下由政府专卖的商品是()A.茶与稻B.盐与铁C.纸与布D.酒与油15.千百年来中国人民为之不懈奋斗的理想和信念是()A.天下为公,世界大同B.以和为贵、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厚德载物C.互相学习、兼收并蓄D.反对侵略战争,维护祖国统一二、多项选择题(四选项)(共10小题,每小题3分)1.中国传统文化提倡“三纲五常”,其中“三纲”包括()A.“君为臣纲”B.“夫为妻纲”C.“父为子纲”D.“兄为弟纲”2.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A.结束了西周末年以来诸侯长期纷争的局面B.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建C.促进了民族大融合D.使天下从此再无战乱3.理学的创立者是A.程颐B.程颢C.朱熹D.陆九渊4.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主要表现在()A.丰富的宗教信仰B.对其他文化的开放性C.强调人的精神需求D.朴素唯物主义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乾隆晚年自号为十全老人B.乾隆继位时的清朝经过康熙、雍正两代的治理,社会上出现一片繁荣景象C.乾隆的励精图治使清朝达到强盛顶点D.乾隆时期奠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6.我们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A.别婚姻B.明世系C.别人种D.别种族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墨家的创始人是墨翟,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试题与答案最全版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试题与答案最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b976ba0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77.png)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试题与答案(最全版)一、单项选择题1周人的“贱业”概念指的是(D)2-44Λ.农业B.牧业C.手工业D.商业2.中国古代普遍使用铁器是在(C)3T16A.夏代B.商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3.在我国手工行业传说中,发明了指南车和乐器的人是(A)3T21 Λ.黄帝B.伏羲C.后稷D.鲁班4.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当时与医学有关的“方技”包括“医经”、“经方”、“神仙”和(B)3-154A“本草”B.“房中”C.“难经”D.“四诊”5.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A)4T59A.伦理政治B.强权政治C.议会政治D.民主政治6.君主专制制度脱胎于原始社会(C)4T62Λ.前期的禅让制B.前期的母权制C.后期的父权制D.后期的禅让制7.科举考试以考试为主要标准,其考试的主要形式是(B)4-171 Λ.口试8.策问C.笔试D.殿试8.学界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A)绪论-6Λ.文化内涵8.文化现象C.文化事象D.文化产品9.下列各项中属于文化思潮的是⑻绪论-8Λ.生产领域中的行业禁忌B.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C.文学史上的建安风骨D.清代的考据学10.从公元前I1Oo年到公元1400年,属于中国气候变迁中的寒暖交错期。
这个寒暖交错期上起西周,下迄(D)IT7Λ.秦末B.两汉C.唐末D.明初11.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大势是文化中心与经济中心(C)I-21A.从东南向西北逐渐移动B.从西到东逐渐移动C.从西北向东南逐渐移动D.从东到西逐渐移动12.在《史记》一书中,较为全面描绘秦汉时期各地区域文化特色的是(C)I-26Λ.《滑稽列传》B.《秦始皇本纪》C.《货殖列传》D.《游侠列传》13.风、云、雷、雨神的祭祀,属于古代的(A)4T92Λ.天神祭祀B.地神祭祀C.人神祭祀D.四时祭祀14.伦理道德、教育思想、审美意识等方面属于(D)5-213A.物质文化B.生产生活文化C.制度文化D.精神文化15.《庄子•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中华传统文化概论
![中华传统文化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ee0f3511964bcf84b9d57b49.png)
中华传统文化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_________是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分嫡庶亲疏的等级制度。
( D )A.贵族制B.世袭制C.宗族制D.宗法制2.歌剧《图兰朵》中采用了我国哪首民歌的曲调?( B )A.《兰花花》B.《茉莉花》C.《南泥湾》D.《春雷响》3.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在___以前,主要表现在____的不断扩大上,其后则表现在对外文化交流上。
( A )A.周思想B.魏晋思想C.唐疆域D.汉疆域4.中国古代商业难以与近代工商业衔接的原因是____。
( C )A.古代中国的商业十分落后B.商业资本大量投向土地C.商业一直受到政治的抑制D.商人不会审时度势5.中国哲学发展的高潮期是在____时代。
( D )A.殷周B. 近代C. 宋明D. 先秦6.佛教汉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____。
( C )A.改变全部原来教义B.分化为大、小乘C.融合儒道思想D.自我完善7.中国传统的“和”的主体结构是____。
( D )A. 混杂B. 混合C. 不和D. 和谐8.中国人的称呼是宗法、习俗、等级、地位、声望等的反映。
尊长、后辈、上级、下属各有各的一套称呼 谁也不能逾越。
若称呼别人的妹妹,最恰当应为( A )。
A. 令妹B. 内子C. 家姊D. 舍妹9.传统是一个民族代代流传下来的_______。
( B )A. 落后习性B. 文化性格C. 表层情感D. 优良品质10.“金屋藏娇”的故事与哪一位皇帝有关?( C )A.宋徽宗B. 宋太宗C. 汉武帝D. 乾隆11.中国画、书法中的“飞白”是中国传统艺术观中____的典型表现。
( B )A. 虚短实长B. 虚实相济C. 心物对应D. 虚实相抑12.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显著特色是____。
( A )A. 偏重抒情,充满诗意B. 偏重表现,充满浪漫C. 偏重写实,充满实际D. 偏重抽象,充满离奇13.中国传统宗教观带有浓厚的功利味道,表现在( D )。
A. 出世求缘B. 只求来世C. 脱离现世D. 现世实用14.____是宗族对中国古代政治的最要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大一试题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大一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f08db6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2b.png)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大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书五经”包括以下哪部著作?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春秋》答案:ABCD2.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传统节日?A. 春节B. 端午节C. 圣诞节D. 中秋节答案:C3. “文房四宝”指的是?A. 笔、墨、纸、砚B. 琴、棋、书、画C. 诗、词、歌、赋D. 书、画、茶、酒答案:A4.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E. 丝绸答案:E5. 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主要强调以下哪一点?A. 个人修养B. 家庭和谐C. 国家治理D. 所有选项答案:D6. 中国的书法艺术中,被誉为“书圣”的是哪位书法家?A. 王羲之B. 颜真卿C. 柳公权D. 赵孟頫答案:A7. 中国传统建筑中,以下哪一项不是常见的建筑元素?A. 飞檐B. 斗拱C. 石狮子D. 玻璃窗答案:D8.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主要选拔的是哪一类人才?A. 军事人才B. 政治人才C. 文学人才D. 艺术人才答案:B9. “京剧”是中国的哪种传统艺术形式?A. 舞蹈B. 音乐C. 戏曲D. 绘画答案:C10. “丝绸之路”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A. 军事扩张B. 经济交流C. 文化传播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包括《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________。
答案:《三国演义》2. 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标志着夏季开始的节气是________。
答案:立夏3. 中国古代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________。
答案:数4. “琴棋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艺”,其中“棋”指的是________。
答案:围棋5. 中国传统医学中,被誉为“医圣”的是________。
答案:张仲景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题库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2a0a9048fc4ffe473368abbd.png)
一、填空题:1、文化就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得总与,也可以称之为人化。
2、《易传》共有七篇,包括系辞传、彖传、象传、文言、说卦、杂卦、序卦 .3、《周易》一书内容博杂,我们可以认为它就是一本筮占之书,也就是一本哲学之书,亦或者就是一本历史之书。
4、儒得最原始得意义应指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得神职人员。
5、如果乾坤两卦表征中国传统文化得基本精神,则乾卦代表得就是儒家得进取精神,坤卦则代表道家得柔顺精神.6、优秀传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具有民族凝聚与民族复兴等得积极作用。
7、通行本得《周易》一书由易经与易传两部分组成。
8、中国传统文化就其渊流来说可以理解为三教合流得过程,三教指儒家、道教、佛教。
9、宗法制形成于西周代, 秦代以后名存实亡。
10、儒墨两家都提倡爱人,但具体所指不同,儒家之爱就是有差等之爱,墨家之爱就是指兼爱。
11、就儒道释三教得关系言,我们可以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得历史中存在三教合流得趋势,也可以认为就是儒道互补以吸收外来文化得结果。
12、“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了庄子得相对主义思想。
13、古代人性论中,影响较大得有孟子得“性善论”、荀子得“性恶论”及董仲舒得“性三品说”。
14、《系辞传》中有学易得四圣道,即辞、变、象、占四条学习《易经》得门径.15、人性论就是中国人文主义得主要理论之一。
16、孟子四端说,认为人之仁义礼智四德皆有其开端,其中恻隐之心仁之端, 羞恶之心义之端,辞让之心礼之端,就是非之心智之端。
17、文化传统,就是指由历史沿传而来得文化特征或个性。
18、可以将文化概括为四个层次结构,即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
19、讲人得文化,突出人得命题得思想或流派,我们称之为人文主义。
20、中国得人文主义,出现在古代。
它就是一种国家学说,提倡与谐,追求道德,以群体为主.21、传统思维方式就是一个地方得人在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时所习惯采用得方法.二、选择题1、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持 D 得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1. 文化是人类和的总和,也可以称之为。
2. 《易传》共有,包括、、、、、、。
3. 《周易》一书内容博杂,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本之书,也是一本之书,亦或者是一本之书。
4. 儒的最原始的意义应指专门负责办理的神职人员。
5. 如果乾坤两卦表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则乾卦代表的是儒家的,坤卦则代表道家的。
6. 优秀传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具有和等的积极作用。
7. 通行本的《周易》一书由和两部分组成。
8. 中国传统文化就其渊流来说可以理解为三教合流的过程,三教指、、。
9. 宗法制形成于代,代以后名存实亡。
10.儒墨两家都提倡爱人,但具体所指不同,儒家之爱是有,墨家之爱是指。
11、就儒道释三教的关系言,我们可以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中存在的趋势,也可以认为是以吸收外来文化的结果。
12、“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了庄子的思想。
13、古代人性论中,影响较大的有的“性善论”、的“性恶论”及的“性三品说”。
14、《系辞传》中有学易的四圣道,即、、、四条学习《易经》的门径。
15、人性论是中国的主要理论之一。
16、孟子四端说,认为人之仁义礼智四德皆有其开端,其中仁之端,义之端,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
17、文化传统,是指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或。
18、可以将文化概括为四个层次结构,即、、、。
19、讲人的文化,突出人的命题的思想或流派,我们称之为。
20、中国的人文主义,出现在古代。
它是一种学说,提倡和谐,追求道德,以为主。
21、是一个地方的人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所习惯采用的方法。
二、选择题1.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持的态度。
A. 整理国故B.全盘否定C.完全肯定D.批判继承2. “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庄子的哲学思想。
A. 神秘主义B.相对主义C. 虚无主义D.浪漫主义3. 孔子以六经教授学生,其中自汉始渐成为众经之首。
A.诗经B.礼经C.乐经D.易经4. 文化是群众创造的,所体现的是群体本质,因而文化具有。
A.超个人性B.历史性C.地域性D.民族性。
5. 虽然孟子和荀子都认为应当以仁义治理天下,但其理论基础却不相同,其中旬子理想的人性论基础是。
A. 性善论B.性恶论C. 性无善恶论D.性有善有恶论6. 荀子主张“化性起伪”,其中他所认为的伪指A. 虚假之言B.圣人之言C. 帝王之言D.百姓之言7、文化传统是指由历史沿传而来的。
A. 文化特征B.文化现象C. 精神文明D.物质文明8、“至圣不凡,嬉戏六龄陈俎豆”,至圣指。
A. 老子B.孔子C.孟子D.庄子9、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最大特征,是追求。
A.个人理想B.国家民主C.群体道德与和谐D.个人尊严与自由10、荀子提出化性起伪,因而主张。
A隆礼重法B性恶论C性善论D四端说11、下列观点属于孔子思想的是。
A、人之初,性本善B、性相近,习相远C、性善者伪也D、生之谓性1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的观点。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13、中国传统人文主义精神是以为基础。
A、个体道德B、君主至上C、法律D、群体道德14、中国文化被誉为“乐感文化”,是因为中国人的思维传统习惯于用____的眼光看问题。
A、以悲为乐B、排恶崇善C、生命发展D、绝对差异15.____是宗族对中国古代政治的最要影响。
A、儒家治理B、家国同构C、宗族关怀D、宗产继承16.中国哲学发展的高潮期是在____时代。
A、殷周B、近代C、宋明D、先秦17.佛教汉化的一个重要成果是____。
A、改变全部原来教义B、分化为大、小乘C、创立唯识宗D、创立禅宗18、中国古代较为全面概括系统思想的观念是________。
A、道德观B、逻辑观C、阴阳观D、五行观19.中国古代“多子分继财产制”取代“嫡长子继承制”的财产分配形式渊源于汉代的____。
A分封制B世袭制C贵族制D推恩制20、中国文化系统保持动态性的其中一个表现是____。
A、具有完备的吸收外来文化的机制B、具有独特的时空观C、具有整一不变的思维结构D、具有稳定的历史观三判断题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断变化演进的。
2. 中国文化是不求变化的文化。
3. 中国的系统观是到了近代才出现。
4.老子认为“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指不做任何行动。
5. 《周易》只是一本筮占的封建迷信书。
6、老子对“道”这一概念作了革命性变革。
7、孔子明确提出人性善的观念。
8、中国文化只有走“全盘西化”的道路,才能实现现代化。
9、庄子所提倡的自由是指不受任何约束。
10、庄子的平等观是指人人平等。
11、孔孟荀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因而其思想并没有差别。
12、老庄是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重自由,庄子重自然。
13、.推恩令的实施,是古代社会实施“多子分继财产”的开始。
14.、中国文化不关注个性,只讲中庸之道。
15、在不同的个体中建立统一关系,必须有一方是权威,以控制对方。
四、简答题1. 简述文化的特征。
2、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现代化因素有哪些。
3. 简要说明孔子的仁学.4. 简述孔子的礼学。
5.简述庄子的相对论。
6.简述《周易》一书的构成。
7. 什么是文化传统?8. 简述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
9、中国古代系统论有何特点。
10、简述儒道互补的原因。
11、举例说明“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
12、简述“智圆行方”。
13、简述老子的“自然无为”或自然观14、简述荀子的化性起伪。
15、简述儒家的人文精神。
16、简述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
17、简述孔子的人性观。
18、简述荀子的性恶论。
19、简述孟子的性善论。
20、简述宗法制。
五、词解类1、仁2、礼法3、社会论4、智圆行方5、狂狷6、人性论7、直觉8、文化景观9、合理外推10、硬文化11、“月令”图式的思维方式12、儒13、道德14、三才之道15、天人合一五、研讨题1. 漫谈你个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谈谈您对《周易》所包含智慧的理解。
(可以乾坤两卦为例)3. 试析老子的自然观。
4、试析儒道两家的思想之不同。
5、简述孔孟荀人性论的区别。
6、试比较中西印的矛盾观及解决矛盾的方法。
7、试论中欧人文主义的异同8、中国“和”文化用什么方法消除等级存在造成的人的内心的不平衡?9、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什么?10、试比较“性善论”与“性恶论”的优劣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人化2、七篇、系辞传、彖传、象传、文言、说卦、杂卦、序卦。
3、筮占、哲学、历史4、丧葬事务5、进取精神柔顺精神6、民族凝聚民族复兴7、易经易传8、儒家、道教、佛教9、西周秦10、差等之爱兼爱11、三教合流儒道互补12、相对主义13、孟子、荀子、董仲舒14、辞、变、象、占15、人文主义16、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17、文化特征个性18、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19、人文主义20、国家群体21、传统思维方式二、选择题1、D2、B3、D4、A5、B6、B7、A8、B9、C 10、A11、B 12、B 13、A 14、C 15、B 16、C 17、D 18、D 19、D 20、B三、判断题1、√文化是活的源泉,不是死的档案,中国传统文化至今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
2、.×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有稳定性,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它不断的进步发展以解决不同时代的国人需求。
3、×系统的概念虽然是近代以来才出现,但中国关于系统思想古已有之,如阴阳观、五行观等。
4、×老子所言的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并非不做事,而是指不做违背道的事,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时变是守,辅助万物而不强为之。
不强为并非不为。
5、×《周易》的最终作用是用来占卜,但其中却包含有许多夏商周三代的古史以及古之遗言、人生哲理,所以它还是一本历史书、哲学书。
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古代的天文、历法、乐律、韵学、兵法、算术,以至道教练丹修道之术都和《周易》存有或多或少的联系,所以说《周易》只是一本筮占封建迷信之书不正确。
6、√老子将人之视野引向天地之外,探讨宇宙的本原或本体,在天地人之外提出“道”这一概念以描述他所理解的宇宙中的本原或本根。
道无处不在,自生、自化、无对。
7、×孔子强调“性相近,习相远”,对于后天的教育、社会环境很重视,但就人性的善恶的问题,我们在通行本的文献中并没有看到孔子的明确回答。
8、×全盘西化是放弃中国的传统,以西方的价值观念评定一切。
这种思想在新文化运动前后曾得到当时部分学者的认同,但实践证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
9、×庄子所说的自由是指内外无所依赖,而不是不受任何约束。
御六气之变,驾天地之正,以游乎无穷,这是庄子对道的体认。
10、×庄子的平等是以道观物,人与众生万物没有大小、美丑、夭寿之别。
11、×三者虽皆为儒学的代表,但其思想还是有区别。
如就人性善恶言,孟子认为人性善而荀子提出了人性恶的观点。
12、×老子重自然,而庄子重自由。
13、√在“推恩令”推行之前,中国一直实行“嫡长继承”制。
14、×中国文化讲中庸,不是没有个性,恰恰是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圆融个性。
15、×权威的作用,在于协调关系,而不是一般人理解的一方压迫另一方。
四、简答题1、(1)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
(2)文化具有超个人性。
(3)人及人类群体的心理差异决定了文化内容的多样性。
2、⑴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整体性,研究协调与协和,可为现代智能理论提供启示。
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思想和人际协调理论对调节工业社会中各种人际关系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⑶中国儒学的管理思想越来越引起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的重视。
3、仁者爱人,“仁”的基本含义是人所本有的对于他人的关爱。
这种对于他人的关爱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但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好的。
孔子更强调的是内在的自觉追求,它是要通过艰苦的追求才能取得的。
作为君子,在任情况下都不能没有仁。
仁是全德之德,恭、宽、信、敏、惠、敬、忠、礼、恕、勇、孝、刚、毅、木、纳及爱人等德目与仁相较而言也能说成是对仁的某一方面的限定。
仁应是孔子所认为的道德的最高标准,孔子并不轻意以仁许人。
仁的本质内涵是给他人与社会带来益处。
4、孔子认为春秋明期礼崩乐坏,礼乐所代表的等级秩序观念已丧失殆尽,社会动荡而不稳定,因而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保证社会稳定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复礼,即复归周礼。
仁是礼的基础,但内心之仁外现的行动要以礼来规范,最终并表现为合礼的规范,因此也可以说复礼是仁的目标所在。
5、庄子认为,贵贱、大小、有无、是非、同异等等一切都是相对的.人们的认识能力有强弱,知识涵养有大小,立场观点有不同,因此对于同一问题解答方式、应答内容就会有不同。
井底之蛙、望洋兴叹都表达了人的认识有限性的思考。
与其以人的有限性观察各种存在物,不如尽量舍弃身从道,从道的角度思考问题。
6、现行本的《周易》一书,由经与传两部分组成,传为七篇十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