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词义的异同完整版

合集下载

5讲古今词义异同

5讲古今词义异同

該:古代常用義爲完備。 搶: “碰、撞”之義。 行李:古指外交使節,指人不指物。 行李 (2)同中有異 古今意義之間存在細微差別。 2 給:古常用義爲供給。 勤:古常用義爲辛勞、辛苦,與“逸”相 對。 勸:古常用義爲鼓勵、勸勉。 訪:古義爲詢問、諮詢。
古今詞義的差 的差異 二、古今詞義的差異
(一)詞義範圍不同
1、詞義範圍擴大 ①菜:古義專指蔬菜。 菜 古義專指蔬菜。 古義指打盹。 ②睡:古義指打盹。 古義指外出時隨身攜帶的( ③糧:古義指外出時隨身攜帶的(供旅 吃的)乾糧。 吃的)乾糧。 古專指長江。 ④江:古專指長江。 古專指黃河。 ⑤河:古專指黃河。 古專指獸皮。 ⑥皮:古專指獸皮。 古專指回聲。 ⑦響:古專指回聲。 古義義範圍縮小 詞義範圍縮小
①臭:古義泛指各種氣味。既有好聞的,也有難 臭 古義泛指各種氣味。既有好聞的, 聞的;既有香氣,也有臭氣。 聞的;既有香氣,也有臭氣。 古代所有人居住的房子都稱“ ②宮:古代所有人居住的房子都稱“宮”。 古義爲飛禽走獸的總稱。 ③禽:古義爲飛禽走獸的總稱。 古代對動物的總稱。 ④蟲:古代對動物的總稱。 古義指陶器的總名。 ⑤瓦:古義指陶器的總名。 古義泛指各種糧食作物。 ⑥穀:古義泛指各種糧食作物。 古義爲子女的總稱。 ⑦子:古義爲子女的總稱。 ⑧墳:古義指大土堆。 古義指大土堆。
4、由中性變爲貶義 、 古義指背後議論人。 ①謗:古義指背後議論人。今義則指誹謗 。 古義指不宣而戰,無正義非正義之分。 ②侵:古義指不宣而戰,無正義非正義之分。後 指非正義的侵略、侵犯。 指非正義的侵略、侵犯。
(三)詞義程度輕重不同
1、詞義由輕變重,即古義輕今義重 、詞義由輕變重, 古義爲責備。 ①誅:古義爲責備。 古義指遺憾。 ②恨:古義指遺憾。 2、詞義由重變輕,即古義重今義輕 、詞義由重變輕, ①怨:古義指痛恨。 古義指痛恨。 古義指重金購求、懸賞。 ②購:古義指重金購求、懸賞。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丈夫:古時男子的通稱。《戰 國策·趙策》“觸讋說趙太后” 有“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 •親戚:不單指外親,也可指父 母家人。
• 3、詞義的轉移 • 指詞義由古義轉移到今義後,古義 的範圍和今義的範圍互不包容,但 兩者之間存在某種聯繫。 • 兵:古義是武器。《說文》:“兵, 械也。” • 先秦産生“軍人、軍隊”之義。
• 葷:古義指氣味、滋味都較有刺激 性的葱、薑、蒜一類蔬菜。《說 文》:“葷,臭菜也。”《蒼颉 篇》:“葷,辛菜也。” • 顔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飲酒、 不茹葷者數月也。”(《孟子·人間 世》)
• 勸:古義是勉勵、鼓勵。“以勸事 君者。”是積極鼓勵別人做某事。 “勸學”、“勸耕” • 勸 的今義一般是從消極方面來勸說 別人。
• 記載:仇泰然對一幕僚說:“某爲 太守,居常不敢食肉,只是吃菜; 公爲小官,乃敢食肉,定非廉士。” • 睡:古義專指坐着打瞌睡,《史 記·商君列傳》“孝公既見衛鞅, 語事良久,孝公時時睡,弗聽。” (宋)歐陽修《秋声赋》“童子莫
• 對,垂頭而睡”。現在的“打瞌睡” 就是從此而來。 •雌 雄 牝 牡 • “雌、雄”本指鳥類的雌雄。《說 文》:“雌,鳥母也。”“雄,鳥 父也。”《詩經·小雅·正月》: “誰知鳥雌雄?”
古爲中性,今變貶義或褒義 •謗:原義是評議,批評議論,《戰 國策·齊策》齊威王稱“能謗譏於 市朝,聞寡人之耳者”能受“下 賞”。 •犧牲,古爲祭品,今特指爲正義事 業獻出生命。
•詞義輕重也有不同: •誅 : 最 初 只 有 責 備 的 意 思 , 成 語 “口誅筆伐”中就是這個意思,後 來發展爲有殺戮的含義。 •怨,古義是怨恨,仇恨,《史記· 秦本記》“穆公之怨此三人入於骨 髓。”三人指孟明視等。
• 古今詞義的異同概括起來有三種情 況: • 1、古今意義基本未變。如“馬”、 “牛”、“羊”、“人”、“手”、 “日”、“月”、“山”、“水” 等等。這類詞數量不多,卻是古代 漢語的基本詞彙。

古今词义的异同课件

古今词义的异同课件

二、古今词义的差异
❖菜 古义专指蔬菜.《说文·艹部》:"菜草之可食者."《礼 记·学记》:"大学始教,皮弁祭菜."注:"菜,谓芹藻之属." 到了宋代,菜仍不含肉,蛋等副食.罗大经在《鹤林玉 露》记载:仇泰然对一幕僚说:"某为太守,居常不敢食 肉,只是吃菜;公为小官,乃敢食肉,定非廉士."这里"菜" 与"肉"区别明显. 到了吴敬梓《儒林外史》时,菜已经由专指蔬菜而兼 指肉,蛋等副食了.如该书第四十二回:"都是些燕窝,鸭 子,鸡,鱼……那菜一碗一碗的端上来."这里的"菜"显 然指前面的"鸭子,鸡,鱼"等.
二、古今词义的差异
❖ 禽:古义为飞禽走兽的总称 《白虎通》:"禽者何 鸟兽之总名."《周礼·天 官·庖人》:"有六禽."郑玄注:"宜为羔,豚,犊,麛, 雉,雁."《三国志·魏书·方技传》:"吾有一术,名 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 鸟."后来词义范围缩小专指鸟类,如《尔雅·释 鸟》:"二足而羽者谓之禽,四足而毛者谓之兽."
二、古今词义的差异
❖荤 古义指葱蒜等有辛辣刺激气味的蔬菜.《说 文·艹部》:"荤,辛菜也."《管子·立政》:"瓜瓠 荤菜,百果具备."后指鱼肉等肉类食品,《旧唐 书·王维传》:"居常蔬食,不茹荤血."范成大 《离堆行》:"款门得得酬清樽,椒浆桂酒删膻 荤."舒梦兰《游山日记》:"公已绝荤久矣,亦尚 思肉味否 "
二、古今词义的差异
❖ 其他用例 江,河,响,唱,雄,雌,牙,齿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賄: 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氓》 財物 出有贈賄。《昭公五年》 贈送禮物 政刑弛紊,賄貨公行。《隋書·煬帝紀下》 行賄、受賄(隋唐以後變貶 ) 貨:1)財物、物資。引申貨物。2)貨幣,錢。3) 賄賂,行賄。4)賣(後起)。
課堂練習:解釋成語中的古詞義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一日不見,如 三秋兮 ;赴湯蹈火、固若金湯 ;求全 責備 ;不速之客 ;昭然若揭、揭竿而 起 ;尾大不掉 ;殺人越貨 ;黨同伐異 ; 感激涕零 ;休戚與共 ;永垂不朽 ;責 無旁貸 ;口誅筆伐 、誅求無已 ;死有 餘辜 ;不期而遇 ;遐爾聞名 ;名不見 經傳
找:《集韻》找胡瓜切(hua2),劃船 之劃的異體。《紅樓夢》“退有餘,補 不足”;“尋找”
三、古今詞義同中有異
理性意義(範圍)、色彩意義(褒貶) 去:+[行走]+[離開]+[目的] ――古 +[行走]+[趨向]+[目的] ――今 成語:拂袖而去、揚長而去 走: 成語:走馬觀花、落荒而走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 破,谋臣亡。--韓信
四川成都出土东汉庭院画像砖
二、古今詞義完全不同:
形同義異: 該:上中古完備;中古以後:應當
搶(qiang1) :古:突過,撞;今:搶 劫 《莊子·逍遙遊》:蜩與學鳩笑之曰: · “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 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爲?” 《戰國策·魏策四》:唐雎曰:“大王嘗 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 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
2、貶義――褒義
鍛煉:上奏畏卻,則鍛煉而周納之。 《漢書·路溫舒傳》 (冶煉)玩弄法律對人進行誣陷。 鍛煉之吏,持心近薄。《後漢書·韋彪傳》 注:鍛煉猶成熟也。言深文之吏,入人 之罪,猶工冶鑄鋾鍛煉,使之成孰也。
3、中性――貶義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第一章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对应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名词:天、地、草、木、山、川、人、手、耳、刀、马、牛、羊动词:出、入、起、坐、笑、骂、学、问、变等形容词:大、小、长、短、轻、重、方、圆、白、黑、数词:一、二、三、四、注意:这种词属于基本词汇。

保证了汉语的继承性和稳定性。

基本词汇的词义基本不变,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变化。

(2)古今词义基本不同1、旧词的死亡原因:历史事物的消亡膢社会观念的改变、被别的词语所取代倡优——演员、艺人注意:古今词义的演变,是指一个词的意义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

这跟“词义的引申”不完全相同。

“词义的引申”着重讨论一个词的各种各样的意义是怎样演变出来的。

“古今词义的演变”则着重于讨论一个词由古到今词义上有无变化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汉语中大多数的词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打瞌睡——泛指所有的睡觉《韩非子》:“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

”卖掉(卖的结果)——卖的行为《左传·蹇叔哭师》:“穆公访诸于蹇叔。

”咨询(事)——探访、拜访(人)二、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一)词义范围的变化所谓词义范围的变化,是就一个词新旧义位的比较而言。

一般认为,词义范围的变化有三种情况:1.扩大:意义由下位义变成了上位义。

《礼记·曲礼下》:“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

”诸侯之妻——自己及他人的妻子2.缩小:意义由上位义变成了下位义。

《战国策》:“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泛指居处、房屋——帝王的殿堂、居室《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以杖荷蓧。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岳父《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泛指金属——专指黄金。

3.转移:词的意义由一个范围转到了另外一个范围。

(词义转移:指词义由古义发展到今义,反映的对象从某一事类转移到另一事类,两事类间虽有联系,但彼此之间无类属关系。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语言是发展变化的,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

语言诸要素中,词汇变化最显著最快,尤其是词义,几乎处于经常变动中。

古今词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如天地人马牛,日月风雨雪霜,东西南北左右上下等。

这些词使用频率高,构词能力强,历史悠久,经过各个语言时代一直流传至今,千百年来意义基本相同,没有发生变化,古今一脉相承。

(二)古今词义完全不同有些词,虽然词形没有变化,但古今词义完全不同,例:①走,今义为慢慢散步,古义为跑。

②去,今为往,古义为离开。

③慢,今为动作迟缓,古义为懈怠无礼。

④行李,今义为出行时携带的行装物品,古义为外交使节。

⑤牺牲,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古义为祭神的猪、牛、羊。

⑥烈士,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生命的人,古义为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⑦丈夫,今义为女子配偶,古义为男人。

⑧厌,今义为厌恶,古义为满足。

⑨毙,今义为死,古义为倒下。

⑩卑鄙,今义为品质恶劣行为下流,古义为出身卑贱,见识短浅。

(三)古今词义有同有异古今词义异同是词义演变发展的结果,新义和原义比较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睡——古指打瞌睡,今扩大为任何时候任何形式的睡。

菜——《说文》:“草可食者。

”扩大为鱼肉及其他食品。

醒——本文为酒醒,扩大为睡醒。

2.词义缩小子——本指儿女,不分男女,统称为子,后专指儿子。

臭——从自从犬,本义指气味,包括香气秽气,后专指秽气。

汤——本指热水,开水,后指菜汤内汤。

3.词义转移脚——原指小腿,后来指人体接触地面的部分。

闻——本义是听,现代指用鼻子嗅。

庙——原指供奉祖先的地方,后专指供奉神的地方。

4.词义褒贬色彩不同谤——古指公开议论,今指诽谤毁谤。

贿——古指财物或赠送财物,后指行贿,受贿。

祥——古指征兆,包吉兆凶兆,后代专指吉兆。

5.词义轻重程度不同疾病——疾:小病,病:大病怨恨——怨古重今轻,恨古轻今重。

王力本-古今词义异同精选全文完整版

王力本-古今词义异同精选全文完整版

古義:
得力助手
(褒義詞)
後起意義:
比喻壞人 的幫兇
(貶義詞)
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
《國語·越語》
將軍者,國之爪牙也。 《漢書·李廣傳》
詞義褒貶變化-鍛煉
古 義:
玩弄法律, 誣陷別人
(貶義詞)
後起意義: 從不斷實踐 中增強體質 或提高思想
(褒義詞)
鍛煉之吏,持心近薄。 《後漢書·韋彪傳》
在“統一戰線”這大題目之下,是就可以這樣鍛 煉人罪,戲弄威權的
• 《后汉书·韦彪传》:“锻炼之吏,持心近薄。”李贤注: “言深文之吏,入人之罪,犹工冶陶铸锻炼,使之成孰 也。”持心:為人處世的態度。
詞義褒貶變化-谤
上古義:
背後議論 或批評別 人的短處
(中性詞)
今義: 譭謗
(貶義詞)
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耳者,受下賞。
“醒”與“醉”“酣”等字一樣從酉,所以字義與飲 酒有關。因此“醒”的古義是酒醒。 • 2、從語境上分析。
如《秋聲賦》“童子莫對,垂頭而睡”,足以說明 “睡”是打瞌睡,而不是躺下睡覺。
“再”在古代指兩次或第二次,《左傳·莊公十年》: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再”與“一”、“三” 相對使用,可見它不是指“又一次”。
• ②考核干部工作實績,就是要讓群眾評頭論足, 民意是群眾訴求的‘晴雨錶’,是否做到執政為 民,要讓群眾來評判。(《人民日報》2011年1 月7日)
• ③ ……親族畢至遂相率入新房賀喜。正值興高采 烈,評頭論足之際,忽被某客將燭花誤彈入床中。 (《申報》1897年12月27日)
• ④坐我四周的一大群美國觀眾,他們品頭論足的 結論,是二分之一,贊成阿根薩斯州小姐,因為 她身材勻稱,其餘二分之一,贊成猶泰州小 姐……。(《申報》1946年10月7日)

古今词义的异同完整版

古今词义的异同完整版

4、羹:古义指的是烹煮好的带汁的肉。如《左 传·隐公元年》:“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 故。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 君之羹。” 《史记·项羽本纪》:“吾翁即若 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 1、词义范围扩大(简称词义扩大) ①江:《水经注·江水》:“江水又东,迳巫 峡。” ②河:《山海经·海外北经》:“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③车:古指马车、牛车等;而在现代又包括汽 车、火车、自行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
(三)古今词义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劝:先秦“劝”是“鼓励”、“勉励”的意思 (如“劝学”“以劝事君者”);汉魏以后才有了“ 善言规劝”和“劝解”的意义。 2、给:古义“供也”、“足也”。今义为“给 予”。 3、再:先秦义为“第二次”或“两次”,表示动 作的数量。如《左传·僖公五年》:“一之谓甚,其 可再乎?”《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 衰,三而竭。”今义“再”不表数量,而表行为的重 复,意义与古代的“复”字同。
4、由中性变爲贬义 ①谤:古代是个中性词,不带贬义。如《战国 策·齐策》:“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受下赏。” 后来变成了贬义词,为“诽谤”、 “毁谤”等义。 ②谣言:《搜神记》:“长安中谣言曰:‘见 乞儿,与美酒,以免破屋之咎。’”
③下流:《报任安书》:“下流多谤议。”《 报孙会宗书》:“下流之人,众毁所归。” ④犯:《左传· 桓公五年》“若先犯之,必奔。 ”——我郑国的军队若先向陈国发起攻击,陈国 的军队必先溃败逃走。讲自己的进攻用“犯”, 是不符合现代人的讲话习惯的,这说明这个词在 感情色彩上古今是不同的。
(二)古今词义完全不同
1、找:古代的含义是“划船”。现代“找”义为“ 寻找”。 2、去:现在是“到、往”的意思;古代则正好相反 ,义为离开。 3、抢:古代义为“突过”或“撞”。现代“抢”( qiǎng)是“抢夺”义。 4、叔:上古作“拾取”讲,如《说文》:“叔,拾 也。”现代“叔”只用于亲属称谓。 5、凫:雁丑也。《尔雅》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完全同(基本词汇) 不完全同:翻译同,但实际上所标志的 客观对象起了变化;或对客观对象的认 识有了深化。 坐、镜、灯、布 雷、虹(“出虹自北饮于河” )、心、 鲸




古用今废词(旧词): (1)仞、镒、钧等度量单位,现已不用了。 (仞,七、八尺;镒,二十四两,古代重量 单位;钧,三十斤为一钧。) (2)古代的一些爵位、刑罚(车裂、大辟) 等 (3)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现象的词 成语 :釜底抽薪、亡羊补牢、怒发冲冠 新词





(3)词义的转移 “赴汤蹈火”《楚辞 · 九歌 · 云中君》: “浴蓝汤兮沐芳。”《孟子告子上》: “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登岳阳楼》(杜甫)“凭轩涕泗流。” “管仲,桓公贼也。” 盗、脚、兵
(4)词义色彩的变化


古代褒义、中性--现代贬义: 1)爪牙(古指得力的武臣) 《国语· 越语上》:“夫虽无四方之忧, 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焉。” 《诗经· 小雅· 祈父》:“祁父,予王之 爪牙。” 《资治通鉴· 魏黄初三年》:“此诸将或 任腹心,或堪爪牙,或是功臣。”
*P83


在异同的问题上,难处不在同,而在异; 不在迥别,而在“微殊”。 《尚书· 洪范》:“王访于箕子。” 《左传· 僖公三十二年》:“穆公访诸蹇 叔。” 《论语· 子张》:“不见宗庙之美,百官 之富。” P83-85






2)卑鄙 《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 3)猖獗 《三国志 · 蜀书》:“孤不度法量力,欲信大 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 4)敌国 《左传 · 桓公三年》:“凡公嫁女于敌国,姊 妹则上卿送之。”“敌国不相征也。” 贿、谤、遭、复辟

词义的古今异同

词义的古今异同

18
暫、湯
默,犬暫逐人也。《說文·犬部》 突,犬從穴中暫出也。《說文·穴部》 《說文》:暫,不久也。從日斬聲。 冬日則饮湯,夏日則飲水。《孟子·告子上》 浴兰湯兮沐芳。《九歌·雲中君》 《說文》:“湯,熱水也,從水昜聲。”
19
“登大墳以遠望兮,聊以舒吾憂心。” 《九章· 哀郢》 “與君王哉!周不愛鼎,鄭敢愛田?《子革對靈 王》 “哭泣無涕,中心不戚。”《莊子》 “是女子不好 ...... 得更求好女。”《西門豹治 鄴》 “金就礪則利。”《荀子·勸學》 “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20
29
11
詞義縮小
古義大於今義,今義包含在古義中。 宮 瓦 禽 蟲
12

《說文·宀部》:“宮,室也” 。 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宮, 古者貴賤同稱宮,秦漢以來惟王者 所居者為宮。” 上古之時,民穴居而野處,後世聖 人易之以宮室。 (《周易》) 父母妻子,皆同其宮。 (《墨子· 號令》)
13

《說文·瓦部》:“瓦,土器已燒之總名。 ” 乃生男子,載弄之璋。乃生女子,載弄之瓦。 (《詩經·小雅·斯干》)
14

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 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 。(《三國志·魏書·方技傳》) 凡用禽獻,春行羔豚。(《周禮· 天官·庖人》) 《說文》:“禽,走獸之總名。” 《白虎通》:“禽者何?鳥獸之總 名。”
23
謗 《玉篇·言部》:“謗,對他人道其惡也。” 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戰國策·齊策》 厲王虐,国人謗王。《國語·周语》
24
由贬义或中性变为褒义
锻炼 锻炼之吏,持心近薄。《后汉书·韦彪传》 祥 段玉裁:“祥,统言之则灾亦谓之祥。” 是何祥也?吉凶安在?《左传·僖公十六年》 将有大祥,民震动,国几亡。《左传·昭公十 八年》

04古今词义的异同

04古今词义的异同

1、由褒義變爲貶義 ①復辟:古義指恢復君位。《明史· 王驥傳》: “石亨、徐有貞等奉英宗復辟。”感情色彩爲 褒義。今義指反動勢力捲土重來。用作貶義。 ②爪牙:古義指勇猛的幹將、得力的助手。 《國語· 越語》:“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 養而擇也。”韓愈《與鳳翔邢尚書書》:“今 閣下爲王爪牙,爲國藩垣。”後來指壞人的幫 兇。 2、由貶義變爲褒義 ①鍛煉:古義有玩弄法律誣陷人的意思。《漢 書·路溫舒傳》:“則鍛煉而周納之。”用爲
3、古今词义同中有异
例如:
《史记· 信陵君传》:“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 客。”(引见。古今都为动词)
《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 夺之权。”(渐渐。古今都为副词) 《史记· 淮阴侯列传》:“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 不恨者。”(遗憾。古今都表情绪) 《左传· 僖32年》:“勤而无所,必有悖心。”(劳 苦。古今都为形容词)
C.连文(两个以上的词并列连用。连文往往同义): 《后汉书· 班超传》:“田地肥广,草木饶衍。” 利用连文,可以考释出一些词隐晦不显的古义 : 《楚辞· 招魂》:“察笃夭隐,孤寡存只。”王逸 注:“笃,病也。”洪兴祖注:“笃,厚也。”其 实,王逸、洪兴祖都错了。“笃”与“察”并列连 文,必与“察”同义,“笃”乃“督”的通假字, 《说文》:“督,察也。”隐,穷困;存,慰问。
二、造成古今词义不同的原因 造成古今词义不同的原因是古今词义的演变。 词义演变的方式有引申和变化两种。 词义的变化有三种类型: (一)所指範圍的變化 1、缩小:特点是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 包括在古义之中。 《韩非子· 五蠹》:“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 也。”(男子—女子的配偶) 《三国之· 华佗》:“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 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鸟兽 等动物—鸟类)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 很: 《说文解字》: “很,不听从 也。”
《史记·项羽本纪》: (宋义)因下令日: ‘猛如虎, 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庄子.渔父》: “见过不更,闻谏愈甚谓很。” “不听从”是“很”的古义, 这个意义今天已 经没人使用了。
古今词义完全不同-偷
• 偷。古代的常用义是苟且、懈怠、懒散。
晋武帝始登阼, 探策得‘一’。王者世数, 系此多少。帝既 不说, 群臣失色, 莫能有言者。” (《世说新语·言语》) “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士也罔极, 二三其德。” (《诗 经》)
“吾固事之也, 不敢贰也。” (《左传·成公十八年》)
30
词义的缩小-金
古 义: 金属
后起意义: 黄金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古代的冶炼技术低下, 金属很少, 单用金指称所 有金属。银, 白金, 铜, 黄金, 铁, 黑金。后来出 现了黄金, 就用“金”专指“黄金”。
返回本章目录
词义的缩小-宫
古 义: 室、房屋
后起意义: 宫殿
父母闻之, 清宫除道。
通论二 古今词义的异同
1
古今词义异同的类型 古今词义发展的方式 古今词义文化意义的差异 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 辨析古今词义应注意的问题
2
古汉语词汇的纵向观照
古用今废的 左司马 左尹 鲰生 历史词 瞋目 参乘 彘肩
竖子 啖 跽
阅读古文的
拦路虎
古今通用的 传承词
古今 义同
古今 义异
珍宝 壮士 鱼肉 怒 志 驰 告兄
中古以后: 羹汤
三日入厨下, 洗手作羹汤。
王建《新嫁娘
返回本章目录
词义的转移-庙、寺、观
上古义 后 起 意 义

04古今词义的异同

04古今词义的异同

2、詞義由重變輕,即古義重今義輕 ①怨:古義指痛恨。《史記·淮陰侯列傳》: “秦父兄怨此三人,入於骨髓。”《史記·袁 盎列傳》:“梁王由是怨盎,曾使人刺盎。” 《史記·秦本紀》:“繆公怨此三人,痛入骨 髓。”後指埋怨,《陌上桑》:“來歸相怨 怒,但坐觀羅敷。” ②購:古義指重金購求、懸賞。《說文·貝 部》:“購,以財有所求也。”《史記·項羽 本紀》:“吾聞漢購吾頭千金,邑萬戶。” 今義指一般的購買。《清史稿·兵志》:“請 令兩廣督臣續購大小洋炮。”
(三)詞義程度輕重不同 1、詞義由輕變重,即古義輕今義重 ①誅:古義爲責備。從誅的字形可以分析出來。 《說文·言部》:“誅,責也。”今成語有 “口誅筆伐”。《論語·公冶長》:“朽木不 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 後來詞義變重,成爲“殺”的意思。 ②恨:古義指遺憾。《史記·淮陰侯列傳》: “大王失職入漢中,秦民無不恨者。”今義指 痛恨,詞義程度明顯加重。
(见王念孙《读书杂志·余篇下》“察笃隐”条)
《史记·燕召公世家》:“国大乱,百姓恫恐。” 唐·司马贞索隐:“恫,痛也。恐,惧也。”司马 贞释“恫”为“痛”,误。“恫”与“恐”并列连 文,必与“恐”同义。 (见王念孙《读书杂志·史记第 三》“恫恐”条)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古今词义的异同有以下几种情况: 1、古今词义完全不同 例如: 《说文》:“粪,弃除也。”段注:“古 谓弃秽曰粪,今人直谓秽曰粪,此古义今义 之别也。”
2、古今词义有同有异 例如: 爱,古今都有爱护、喜爱的意思: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 (爱护) 唐·韩愈《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 之。”(喜爱) 古代还有吝惜、舍不得的意思: 《诗·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 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 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免费下载】古今词义的异同

【免费下载】古今词义的异同

第一节古今词义的异同一、词义异同的情况1、古今无别基本词汇,自然现象、亲属名称、肢体名称2、古代使用、现代不用(1)随着历史事物的消亡而消亡,如觥;(2)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而消逝,如祲;(3)被别的词语取代,如倡优。

3、用字相同,但古义与今义迥别,如怕,本为泊的本字,与害怕之意无关。

4、古义与今义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关系较为复杂,可从以下几方面考察:(1)意义的多少不同。

池,古护城河、池塘;今池塘、旁边搞中间洼下的地方(乐池、舞池)。

古汉语中有些词,除有现代常有的意义外,还有些现代所无的意义,如国(都城)、家(卿大夫的封地)、怜(爱)。

(2)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售,古侧重于行为的结果,如《广韵》:“售,卖物出手。

”《晏子春秋》:“而酒酸不售。

”今只侧重行为的本身,如售票,零售。

再,古侧重行为的具体数量,即两次或第二次,如晁错《论贵粟疏》:“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

”今侧重行为的重复。

(3)词义的轻重不同。

恨,古义轻,今义重。

如司马迁《报任安书》:“而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怨则是古义重,今义轻。

《史记·秦本纪》:“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

”(4)词义感情色彩不同。

干宝《搜神记》:长安中谣言曰:“见乞儿,与美酒,以免破屋之咎。

”《报任安书》:下流多谤议。

《国语越语上》:“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5)词义所指的名物制度不同。

《孟子·许行》:“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二、词义变化的类型从词义适应的范围看,词义的变化分为词义的缩小、扩大、转移三类。

1、缩小。

古义范围大于今义。

坟:土堆积而成的高地。

亲戚:亲属,包括父母子女。

臭:气味。

宫:室,房屋。

禽:鸟兽。

丈夫:男子。

2、扩大。

古义范围小于今义。

色:脸色。

江:长江。

河:黄河。

雄:鸟父。

雌:鸟母。

户:单扇门。

3、转移。

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词义中心转移,而甲乙两事物之间又有联系。

走:跑。

狱,案件。

诛,责求。

从词汇发展历史看,三者可以交替发生。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的传承与存废1、古用今废词区分牲畜种类的词:羜、犙、牭古代官职等级:君、臣、吏、奴、婢、大夫、丞相古祭祀名:祠、礿、禅、社2、古今义同词坐,古今坐的方法不同。

雷,古今对同一现象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3、古今异义词(1)完全不同(比较少)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诗·唐风·绸缪》今,丝织品;古,缠绕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左传·僖公三十年》古,外交使节(2)同中有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微子》今,勤快,勤劳;古,与“逸”相对,辛苦,辛劳相对穆公访诸蹇叔。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古,咨询;今,询问,访问二、古今词义的差异(一)词义范围不同1、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

《苏秦列传》:“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说文·目部》:“睡,坐寐也。

”)《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居家为食,行道曰粮。

”)干粮,行道中带的《晋书·吴隐之传》:“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授亲族。

”载,通“才”,仅仅,只有,限制性范围副词(对应总括性范围副词)2、词义缩小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缩小,即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由宽泛到狭窄,采取了全面收敛的方式,使今义成为古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缩小。

《周易·系辞》:“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也。

”《三国志·魏书·方技传》:“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

7第六章古今词义的异同

7第六章古今词义的异同

2.轻重方面: (1)古轻今重 诛:古义:责备。《说文》:“讨
也,”意即用语言责备别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 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于予与何诛?”(对于宰予有什么可责备的 呢?)
成语“口诛笔伐”,诛是谴责、批判之意 。后来词义变重,成为“杀”的 意思,《史记·项羽本纪》:“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成语有“天诛地 灭”。
《 史 记 ·项 羽 本 纪 》 : “ 吾 闻 汉 购 吾 头 千 金 , 邑 万 户 。 ” 今 义 指 一 般 的 购 买。
感激:古义是“有所感受而情绪激动”,还有“愤激”、“恼怒”之意。
辨析古今词义的异同值得注意的 问题
“古”是一个历史概念,“古”、 “今”不能截然分开
严格地说,“古今词义”这个概念,应 当 指 的 是 不 同 历 史 时 期 的 词 义 ---- 先 秦 对 汉代来说是古代,汉代可以称今;先秦、 汉代对唐代说来是古,唐代又可以称今; 不过,在一般的古代汉语基础课里所说的 “古今词义”,是一个特定的概念。
朕:第一人称代词 ,我,我的。《离骚》“朕皇考曰伯庸。”秦始皇以后专
用为皇帝的自称。词义范围缩小了。《史记·秦始皇本纪》“朕为始皇帝。”
兄弟:本义指“兄”和“弟”两个方面。《诗经·柏舟》“亦有兄弟,不可以
据。”据:依靠。古代有时还指姊妹。如:“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 而现代,“兄弟”只能指弟弟,不包括哥哥在内,更不包括姊妹在内。
暂 :表示时间范畴这一点上,古今义有联系, 但具体的范围却发生了转移。上古:突然,一 下子。 中古:短暂 ;中古以后:暂时
白居易《琵琶行》“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 耳暂明。”“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脚:本指小腿(胫),如“孙子膑脚于魏” (《韩非子·难言》),后来专指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今词义完全不同
1、找:古代的含义是“划船”。现代“找”义为“ 寻找”。 2、去:现在是“到、往”的意思;古代则正好相反 ,义为离开。 3、抢:古代义为“突过”或“撞”。现代“抢”( qiǎng)是“抢夺”义。 4、叔:上古作“拾取”讲,如《说文》:“叔,拾 也。”现代“叔”只用于亲属称谓。 5、凫:雁丑也。《尔雅》
(五)诽、谤 这两个词与“讥”都是指责别人的过
错或短处,但是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差别。“诽”是背地里 议论、嘀咕,如“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荀子·非十 二子》)。“谤”一般指公开地指责。如“厉王虐,国人 谤王”(《国语·周语上》)。而“讥”则是微言讽刺。 (六)购、买 “购”是指重赏征求。如“太宗尝出御 府金帛购求王羲之书迹”(《旧唐书·褚遂良传》)。“ 买”指拿钱换东西。古代“购”和“买”不是同义词,“ 购”的东西往往不是商品,跟“买”的性质不相同。
⑤睡:古义专指坐着打瞌睡,打盹。《说文· 目部》:“坐寐也。”《史记·商君列传》:“ 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 后来,商鞅给孝公讲“霸道”,孝公听得非 常入神,书中说“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古之 “睡觉”作“寝”、“寐”等,如《论语》:“ 宰予昼寝。”后来“睡”由“坐寐”发展到各种 方式的睡觉。
5、由贬义变为中性 交通:古代是“勾结”义,贬义词。如 《汉书·江充传》:“(赵太子丹)交通郡 国豪猾攻剽为奸,吏不能禁。”现代则是 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二)词义程度轻重的变化 1、词义由轻变重,即古义轻今义重 ①诛:《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 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诛:最初只是责 备的意思。 今成语有“口诛笔伐”。后来发展为“ 杀”的意思,意义加重了。 《史记·项羽本纪》: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成语有“天诛地灭” 。 ②恨:《史记·淮阴侯列传》:“大王失职入汉 中,秦民无不恨者。” ③诬:古义指讲话夸大其词、虚妄不实,词义较 轻。《说文》:“诬,加也。” 后来“诬”发展为 毁谤、诬蔑、诬陷之义,词义很重。
④叔:《说文》:“叔,拾也。从又,尗声。 ”本义是拾取。如《诗经·豳风·七月》:“九 月叔苴。”叔在先秦时通常指兄弟排行在后的( 伯仲叔季),本义很少用。 ⑤“丈人”,古义是对一般年长的男人的尊称 。《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 荷蓧。” 唐韩愈《芍药歌》:“一尊春酒甘若 飴,丈人此乐无人知。花前醉倒歌者谁,楚狂小 子韩退之。”今义转指妻子的父亲。
2古汉语的词以单音词为主 古汉语的词以单音词为主,不要误把古 汉语的词按双音词来分析。 消息:古:消散与增长。贾谊《鸟赋》: “合散消息,安有常则。”今:news 地方:古:土地方圆。“今其地方千里。 ” 妻子:古:妻子儿女。
四、古今词义的异同举例
(一) 贫、穷 这两个字都有“景况不好”的意思。“ 贫”的反义词是“富”,指缺乏衣、食、财。如“蜀之鄙有 二僧,其一贫,其一富”(彭端淑《为学》)。“穷”的反 义词是“通”或“达”。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 尽心上》)。“穷”除了上述义外,还作“尽 ”讲,如“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列子· 汤问》)
(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语言中的基本词汇,其词义具有历时的稳定 性。这些词数量不多,例如: 1、名词:牛、羊、日、月、山、川、风、雨 、雷、电„„ 2、动词:出、入、起、立、哭、笑、打、骂 、跳、叫„„ 3、形容词:大、小、黑、白、长、短、方、 圆 „„ 4、数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九、十、百、千„„
4、羹:古义指的是烹煮好的带汁的肉。如《左 传·隐公元年》:“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 故。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 君之羹。” 《史记·项羽本纪》:“吾翁即若 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 1、词义范围扩大(简称词义扩大) ①江:《水经注·江水》:“江水又东,迳巫 峡。” ②河:《山海经·海外北经》:“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③车:古指马车、牛车等;而在现代又包括汽 车、火车、自行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
⑥闻:《孟子·梁惠王上》:“闻其声, 不忍食其肉。”今义转指用鼻子嗅。 ⑦涕:《说文》:“涕,泣也。”《诗经 ·陈风·泽陂》:“涕泗滂沱。”毛传: “自目曰涕,自鼻曰泗。” 今义转指鼻涕 ⑧向:向北的窗子,引申为“面向”,再 引申为“方向”。用作名词。后来,本义 废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9 汤:本义指热水。《说文》“汤,热水也。 ” 《孟子》“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现代的“汤”已经不是热水了,而是指带有 食物煮成的汤。如“菜汤、羊汤、肉汤” 等。 10 树:本义种植、栽植。《管子· 权修》“一 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由种植、栽植 引申为栽植的对象——“树木”。
三、分析古今词义的异同应注意的问题 1、“古”与“今”的历史性、细微性、复杂性 (1)历史性 在分析古今词义的异同时,“古”与“今”是 个历史概念。先秦为古,两汉则为今;两汉为古 ,则六朝是今。古与今不是一刀分开的。
幣(币) (1)本义:丝织品
《说文·巾部》:“幣,帛也。从巾,敝声。” 《战国策·齐策》:“请具车马皮幣。” (2)先秦:礼物 《左传·僖公十年》:“幣重而甘言,诱我也。” (3)秦汉:货币 《史记·平准书》:“黄金以镒名,为上幣。” (4)现代:化为语素
2、由贬义变爲褒义 锻炼:古义有玩弄法律诬陷人的意思。用爲贬 义。 《汉书·路温舒传》:“上奏畏却,则锻炼而周纳 之。”(周纳:罗织。指罗织罪名,设法使之周 密而无遗漏) 《后汉书·韦彪传》:“锻炼之吏,持心近薄。” 在现代汉语中,“锻炼”完全是褒义。
3、由中性变爲褒义 祥:古义指吉凶的征兆、预兆。《左传· 僖公十六年》:“是何祥也?吉凶安在? ”表示预兆时爲中性词,既可指吉兆,也 可指凶兆。 今专指吉兆,爲褒义词。
货币、人民币、金币、港币
(2)要注意其细微性 水 古:河流;水
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 渡头。” 《孟子·尽心上》:“民非水火不生活。” 好 古:女子貌美 《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史记·滑稽列传》:“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
(3)要注意其复杂性 虫
本义:蛇 现代:昆虫 古时曾泛指一切动物
(二) 疾、病 “疾”,常指一般的生病。如“君之疾在 腠理,不治将恐深”(《韩非子· 喻老》)。“疾”也表示 快,这个意义今天仍用,如“大声疾呼”。“病”,生病, 常指病得很重。如“君之病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出 处同前)。
(三)饥、饿 “饥”指一般的肚子饿,与“饱”相 对。“饿”指严重的饥饿,指没有饭吃而受到死亡的威 胁。“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晋 灵公不君》 (四)盗、窃 “窃”是指“盗窃”,偷东西。如“ 窃货日益”(《荀子· 修身》)。“盗”相当于今天的 “贼”;古书中的“盗”,多是古代统治阶级对起义的 奴隶或农民的称呼。如“岁凶荒,人饥为盗,河南尤甚 ”(《旧唐书· 黄巢传》)。“窃”除指“偷”以外, 还表示“偷偷地,暗中”,如“窃载与之齐”(《史记 · 孙膑列传》)。
2、词义范围缩小(简称词义缩小) ①臭:如《周易·系辞》:“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气味 象兰草一样芳香)。” 如《礼记·大学》:“如恶恶 臭。” ②金:古义指金属的总称。《左传·僖公十八年》记载: “郑伯始朝楚。楚子赐之金。既而悔之,与之盟曰:‘ 无以铸兵。’故以铸钟。”今义“金”专指黄金。 ③宫:古代所有人居住的房子都称“宫”。《说文·宀 部》:“宫,室也。” ④虫:本义:蛇 古时曾泛指一切动物 今义:昆虫
二、词义感情色彩变化 (一)词义褒贬的变化 1、由褒义变爲贬义 ①复辟:《明史·王骥传》:“石亨、徐有贞等奉英宗复辟。 ”感情色彩爲褒义。今义指反动势力卷土重来,用作贬义。 ②爪牙:《诗·小雅·祈父》:“祈父!予王之爪牙。”郑玄 笺:“此勇力之士。 《汉书· 李广传》“将军者,国之爪牙”。 《国语· 勾践灭吴》“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今阁下爲王爪牙。”但当时, 已开始引申为亲信、党羽、供人驱使的人。后来,它排斥前义, 尽一步发展为贬义词。《现代汉语词典》注释为“爪和牙是猛禽 、猛兽的武器,比喻坏人的帮凶。”
五、怎样掌握古义
(一)从语境上分析
• 再:《左传· 庄公十年》: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 而竭。” • 睡:打瞌睡 《战国策· 秦策一》: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 股,血流至足。”《史记· 商君列传》:“ 孝公 既 見 卫鞅 ,语事良久, 孝 公 时时睡,弗听 如:“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二)从字形上分析 • 劝:从力不从言,《說文· 力 部》:“勸,勉也。”古义 不是用言语劝说,而是勉力 、奋力。 • 幣:从巾不从贝,《說文· 巾 部》:“幣,帛也。” • 醒:从酉不从寝,《說文· 酉 部》:“醒,醉解也。” “ 醒”的古义是酒醒。“醒” 与“醉”、“酣”等字一样 从酉,因此字义与饮酒有关 。
3、词义范围转移(词义转移) ①烈士:古义如《龟虽寿》:“烈士暮年,壮 心不已。”今义转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 ②牺牲:古义如《曹刿论战》:“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今义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 生命。 ③坟:《楚辞·九章·哀郢》“登大坟以远望 兮。”《诗经·周南·汝坟》“遵彼汝坟”汝坟 :汝水的大堤。《礼记》上说“古者墓而不坟” 。《史记·文帝本纪》“不治坟,欲为省。” 后来,“坟”由土堆转指坟墓。
古今词义的异同
词汇的发展变化
汉语的词汇的发展变化包括三个方面:旧词消 亡、新词产生、词义的发展变化。
一、旧词消亡 㸬(bèi)、犙(sān)、牭(si)。劓(yì)黥( qíng)膑(bing) 二、新词产生 外来音译词
三、词义的发展变化
1、乡人:古义指“同乡人”;今义则多指为 “乡下人”。 2、敌:古代是匹敌、相对等的意思。而今义 为“敌对的国家”。 3、行李: “行李”指“外交使节”,今指“ 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
④菜:《说文·艹部》:“菜草之可食者。” 注:“菜,谓芹藻之属。”到了宋代,菜仍不含 肉、蛋等副食。罗大经在《鹤林玉露》记载:仇 泰然对一幕僚说:“某爲太守,居常不敢食肉, 只是吃菜;公爲小官,乃敢食肉,定非廉士。” 这里“菜”与“肉”分别画然。到了吴敬梓《儒 林外史》时,菜已经由专指蔬菜而兼指肉、蛋等 副食了。如该书第四十二回:“都是些燕窝、鸭 子、鸡、鱼„„那菜一碗一碗的端上来。”这里 的“菜”显然指前面的“鸭子、鸡、鱼”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