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选题与学术研究成功大学中文系所教授兼主任张高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选题与学术研究

成功大学中文系所教授兼主任张高评

一、前言

在大学任教二十几年,有下列五大因缘,促成我关心学术论文,畅谈今天这个主题:

第一、我参加从南到北,无数次的学位论文口试,像硕士论文口试,博士入学甄试、博士论文口试,从很多口试中我发现了很多问题。这问题事态严重,我今天稍加归纳,跟大家共同来切磋。第二、我审查过很多的升等或奖助的著作,还有一些学报期刊的论文。看过这些论著后发现,从题目的选择到成果的卓越方面,的确存在很多可以商榷的空间。如果了解今天我们要谈的主题,就会有很大的改善。第三、我参加过台湾各大学、研究院以及香港、中国大陆、韩国各地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学术研讨会之中担任讲评、发表论文,或者聆听别人的论文发表,会发现有些论文很具创意,有些论文一再炒冷饭。这种演出,实际是学术讯息具体而微的呈现。第四,我有机会审查行政院国科会研究成果及专题研究计画的审查。研究成果去年起停止申请了,今年开始将专题研究计画和研究成果合而为一。专题研究计画的经费,动辄一、两百万,少的也有二、三十万。研究计画要怎么写,才容易高分通过?这牵涉到的问题很多,今天只能就技术层面谈一谈。这技术层面牵涉到若干学术问题,关联到学术研究的本身或内涵,今天没办法讲那么多。如果各位懂得研究计画如何申请,无论投考博士班,甚至在大专院校任教,向文建会、向教育部、向国科会申请计画,能掌握申请诀窍,大概就能事半功倍。有些大学研究所的硕士班有推荐甄选机会,必须通过审查计画和口试,博士班的入学考试也有审查资料与口试。所以,我们有机会看到各学门研究生的研究计画,以及他们缴交的硕士论文和参考著作。我常想:如果他们当初动笔的时候,能稍加留心注意论文选题,审查和口试成绩就会更好。有很多考生,或等待升等的人,或者是论文发表者,计画的申请者,他们的实力原都不错,却遭到意外出局。实力既然不错,为什么审查或申请的结果不如人意,或不能通过?主要症结,跟今天要探讨的技术问题有关。

第五,论文选题果真难得吗?1991年宋代国际研讨会上,有位研究宋代文

学赫赫有名的学者感叹说,写了那么多年、写了那么多本研究论著后,不知道接下去要写什么题目。我听后非常讶异,怎么一个学者会觉得没有题目可写呢?试问:为什么论文题目是由指导教授给你的,而不是你自我发现的?这个问题只在一念之间而已。记得我读台湾师范大学博士班的时候,选修一位知名经学教授的课,当我们要求提供期末报告的论文题目时,老师骂我们整整一节课,说「研究题目怎么是我给你们的?题目是你们自己读书有得,再把见解整理出来。如果我自己有个好题目,为什么我自己不会写?还让你们去写?就像已经十月怀胎,小孩生下来自己不养还让你去养,万一你虐待我的小孩,万一你没有好好养他,那我不是很对不起这个小孩吗?」意思是说如果把题目交给你,你不好好写,老师再把他捡回来再写,不知情的人将会说这个老师江郎才尽啦,连题目都是捡学生写过的。所以他绝对不会把题目给学生,足足骂了一节课。重点就是:论文题目是自发的,不是人给的。当时我觉得奇怪,获得论文选题,就像十月怀胎,有那么难吗?

前一位学者说没有题目可以研究,后一位老师说他自己有所发现也不会把题目给别人。我向来很不信邪:难道真是这样的吗?我长久思考将近一二十年,发现事实上并不尽然如此。最近我在南部考过一篇博士论文,北部也考过一篇博士论文,发现考生有一个共通的地方,就是实力非常好,观念非常清楚,但是他俩博士论文选择的题目很不适当。一个是人家写过不知道几遍的,他还拿来再写,实在很难突破,遑论卓越?另一个是贪多务得,题目选择的着力点、切入点不对,看了不知道他在讲什么。他什么都想谈,什么都要谈,结果就是没有一样是谈得很深入很广博的。如果你的研究选题失当,那么你的研究贡献顶多是平平。这纯粹是一种技术犯错,不是自己努力不够,也不是自己实力不佳,更不会是自己天份不好。我今天有感而发,觉得有很多问题要好好谈一谈,这样,观念清楚,面临抉择时将会更精确。现在就根据拟订的论题来谈,虽然是技术问题,但多涉及到学术层面。

二、研究选题的诞生

(一)、选题来源

首先第一点非常重要,我们从研究选题谈起。这是学术研究的一个题目,或一个范围。这个研究选题怎么诞生呢?选题的来源,大抵有两方面,其一,厚积

薄发,读书得间、主动自觉,最为可取。平时自己阅读,随手记录心得,经过沈潜过滤,积少成多,自然知道问题值不值得探讨。自我自发性的获得论文选题,这样的题目最好,为什么呢?如果你去投考博士班,因为你熟悉其中资料,这题目的里里外外你都曾推敲触及过,那么,不管口试委员怎么问,绝对难不倒你。因为一个出于自得,富于创意,值得研究的选题,目前你最内行,探讨得比较深,其他人都尚未触及,没有观念。除非你找的论文选题,是人家已经研究过的,已经有丰富的成果,甚至学界已有定论的,这就另当别论。

回想我刚来到成大的时候,想撰写升等论文,就去请教我的老师黄永武先生,当时他是文学院长兼所长。他说,你要研究宋诗,应该把宋代的诗歌一首一首的读,把别人的研究成果一篇一篇的浏览,掌握目前研究的现况,假以时日,经过了半年或一年,你的题目就写不完了。我按照他的指示去做,果然不到半年,我随手记录阅读重点,将可能作为研究的题目罗列下来,放在一边。脑海里面输入这些资讯后,将来只要看到有关资料就会有所触发,这就是我经常强调的「蟑螂理论」。当你房间看到一只蟑螂时,你要联想到,那些黑暗的角落、床底下可能有十几只、几百只蟑螂躲着。当然也有可能只有这只蟑螂,刚刚从水沟爬上来。到底有一只、十几只、或几百只呢?不急,姑且把这个发现纪录下来,以备日后触发。举个实例,前几年我发表一篇〈苏黄「以书道喻诗」与宋代诗学之会通〉的论文,你会想到写毛笔字跟作诗有什么关系?我最初的发现是读到苏东坡〈书黄子思诗集后〉这篇题跋,他论书法从王羲之以下,论颜真卿、柳公权,说他们书法如何如何为天下之宗师,接着他说「至于诗亦然」,有这么四个字,说诗歌的新变自得也是这个样子。以下纵论苏李、曹刘、陶谢、李杜、韦柳诸诗人之风格与成就。至于黄庭坚〈题李白诗草后〉亦有「书大类其诗」之语,这篇论文就是由此触发生成。这个资料,就是第一只蟑螂。但是,是不是苏东坡、黄庭坚的题跋还有很多类似的资料?或是整个宋代的题跋就只有这一条呢?没关系!我姑且写下「书道与诗歌的研究」题目,以观后效。问题写下来后,你得注意,这可能值得研究,也可能根本只有这一条,孤证不济事。只要继续注意就会发现,这些资料满多的,有的很清楚,像「于诗亦然」、「书类其诗」;有的先讲书道,然后讲诗歌,前后之间有一个对照。我非常高兴,这些资料搜集非常的齐全,于是我开始着手撰写。由于论证确凿,颇富原创,果然这一篇得到了国科会的成果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