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土地改革1(2019年8月整理)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土地改革PPT优质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土地改革PPT优质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土地改革PPT优质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土地改革PPT优质课件
历史上的三次土地改革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革命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解放区
建国后(1950-1952年):新解 放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土地改革PPT优质课件
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 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 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
土改前俺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 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
农民村翻民了王身明,连说得:到“了土土改地前,我成家四为条土腿地是的小主板人凳,。
本完成土地改革
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异同点
类 别 名 称
土地 占有者
封建 土地 所有制
农民 土地 所有制
地主 阶级
农民
不同点
地主阶级 与农民关系
产品分配
地主阶级与农 地主阶级占 民之间是剥削 有绝大部分 与被剥削关系 劳动成果地主Fra bibliotek农民自己
和农民一样 占有
参加劳动 劳动成果
相同点
土 地 归 私 人 所 有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 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 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结合材料内容,思考为什么要把地主的土地分 给农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 土地制度还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 国家,要实现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就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让 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同时,这也是国家建设的需要。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课件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课件
——刘少奇《关于 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意义感悟篇
1. 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4.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习题巩固篇
1.我国建国初期开展的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运动是( )
永不言败,是成功者的最佳品格。 掉进知识情网中的人,时时品尝着知识的甜蜜。 工作中,你要把每一件小事都和远大的固定的目标结合起来。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敢于浪费哪怕一个钟头时间的人,说明他还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价值。——达尔文 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阳明 失败的定义:什么都要做,什么都在做,却从未做完过,也未做好过。 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时间不一定能证明很多东西,但是一定能看透很多东西。 按照自己的活法,快乐的生活,活得像自己就好了,何必在意那么多,勇敢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A.土地改革运动
B.“大跃进”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2.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重点地区是( )
A.新解放区 B.老解放区 C.少数民族地区 D.边远地区
3.1949-1953年,新中国在巩固新生政权方而取得的成就有( )
①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②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③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④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产品分配
土 地
封建 土地
地主
剥削与被剥削
地主阶级占 有绝大部分

2019年春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 (共28张PPT)

2019年春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 (共28张PPT)
第3课
土地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新中国成立前土地情况调查表
阶级成分 地主、富农 贫农、雇农
占人口 7% 57%
占土地 50%以上 14%
思考:上述表格说明了什么问题? 旧中国土地制度极为不合理。农村存在大量无地 和少地的农民。
地主收租
解放前农民居住的草房
广大农民还生活在地主的压迫之下,农民迫切要求 获得土地。
完整地再现了解放区土改运动的进程。
暴风骤雨
周立波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封建 土地制度,农民获得真正的解放,生产
积极性大大提高。土地改革巩固新生政
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 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下列各项,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 的是( C ) A 《中国土地法》 B C 《中国土地法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其 根本原因是( A )
A
B
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实 上是“按功行赏”
C D
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农民无地少地,生活困苦
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 议一议:土地改革的完成有什么意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彻底消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
翻身做了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 得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农民分
到了土地,翻身作了主人,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
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这给我们今天的建设和 发展有什么启示? 建立适合农村发展的经济制度,解放生产力, 才能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的发展。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梳理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梳理新人教版

⼋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梳理新⼈教版第七单元第24课⼈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点1 解放区的⼟地改⾰1.⼟地政策:抗⽇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耕者有其⽥的⼟地政策。

2.指导纲领: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地会议,颁布《中国⼟地法⼤纲》。

⼤纲规定:没收地主⼟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地制度,实⾏耕者有其⽥,按照农村⼈⼝平均分配⼟地。

3.⼟地改⾰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地制度,发展农业⽣产。

4.开展情况: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地改⾰运动。

解放区的⼟地改⾰历时⼀年多顺利完成,⼴⼤农民分得了⼟地、房屋、粮⾷和⾐物。

5.意义:解放区的⼟地改⾰,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地占有状况发⽣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命和⽣产的积极性。

翻⾝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物⼒保障。

知识点2 三⼤战役和南京解放三⼤战役(1)背景①1947年夏,刘伯承、邓⼩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在⼭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挺进⼤别⼭,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②其他战场的⼈民解放军也相继转⼊进攻,先后歼灭国民党军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主⼒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

③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2)名称: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3)辽沈战役①时间:1948年9⽉—11⽉。

②指挥者:林彪、罗荣桓。

③参战部队:东北⼈民解放军。

威逼北平。

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

国民党军队的主⼒【拓展思维】东《中国⼟地法⼤纲》顺应了⼴⼤农民的要求解析:地主阶级存在是解放区⼟地改⾰的主要因素,故注意抓住题⼲中的关键信息“例3.1948年10⽉,⼀名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着⾮雄才⼤略之⼈是做不出来的。

锦州好⽐⼀条扁担,⼀头挑东北,⼀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

初二历史知识点土地改革知识点

初二历史知识点土地改革知识点

初二历史知识点土地改革知识点初二历史知识点:土地改革知识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土地改革被认为是一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社会变革。

这场变革改变了农民的命运,打破了封建土地制度,实现了土地所有制的根本转变。

本文将就初中历史课程中与土地改革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探讨。

一、土地改革的背景和意义1. 背景:中国近代史的背景下,农民遭受了严重的剥削和压迫。

封建土地制度使得富农和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封建社会的等级结构严重束缚了农民的发展空间。

因此,改变土地制度成为时代的呼唤。

2. 意义:土地改革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状况,也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它打破了封建土地制度,实现了土地的平分。

农民通过获得土地的所有权,得到了物质财富的保障,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土地改革的主要措施和进程1. 分配土地权益:土地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对土地进行合理的分配。

这意味着将大片被地主富农占有的土地分给农民,以实现土地的平分。

此外,还要确保农民拥有土地的长期使用权和支配权。

2. 打破契约:契约即传统封建农民与地主租约的法律约束。

在土地改革过程中,契约被打破,农民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对土地进行种植、管理和转让等操作。

这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3. 实行土地政策:土地政策的制定和实行是土地改革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农民能够稳定地拥有土地,国家对土地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法规,例如土地登记制度、土地调查制度等。

这些政策的实行为土地改革提供了法律保障。

4. 土地改革的进程:土地改革是一个历经多年的过程,它从最初的试点到全面推行,历经了分、改、组等多个阶段。

整个过程中,政府、农民和各个社会阶层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点是通过各种措施将土地平分给农民,并给予农民相关的土地权益保障。

三、土地改革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 农民生活改善: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

农民有了稳定的土地来源,不再受制于地主的剥削和压迫,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规划土地的种植和管理,让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

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

1949年9月以前基本完成土改的地区 1949年冬到1952年底基本完成土改的地区 1953—1958年底以前完成土改的地区 1959年以后进行土改的地区
土地改革的原因: 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 发展。(根本原因) 2、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改。
-10-
二、乐农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制度的变化)
-21-
5、土地改革的意义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农民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民早出晚归,积肥、 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 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辽宁金县三十里 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第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 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 26.7%。
C、归集体所有 D、归国家所有
-40-
中央一号文件
国家对农业重视的代名词
-1-
第一单元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第3课
土地改革
-2-
学习目标
1、了解土地改革的原因、土地改革的概况; 2、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和土地改 革的伟大意义; 3、认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实现了2000多 年“耕者有其田”的梦想,同时感受新中国土地制度的优越性。
-37-
本课小结
土地 改革
原因: ①、②
时间 法律依据
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实施: 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课件

②新中国成立时,占全国三亿多的新解放区, 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迫切需要土地。
(直接原因)
土地改革的原因(必要性)
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 中国社会的发展。
直接原因:新中国成立时,占全国3亿多的新解 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迫切要求得 到土地。
地 主
剥削与被剥削关 系
农 民
每年需要向地主缴纳的 300亿千克粮食的地租也被 免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1953-1958完 成土改的地区。
1949年9月以 前基本完成 土改的地区。
1959年以后进 行土改的地区。
1949年冬到1952 年底基本完成土 改地区。
土改地区 开始时间 法律依据
内容
具体措施
完成时间
土地改革
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异同点?
7、下面对1950年—1952年底进行的土地改革运动的
B 意义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三亿多无地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 B. 彻底废除了农村的土地私有制度 C. 农民真正翻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D. 促进了农村经济走向恢复和发展
D 8、学习“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平
解放西藏”内容应形成的整体认识是( ) A. 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采取的行动 B. 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胜利的斗争 C. 实现祖国大陆的统一和促进民族团结 D. 巩固新中国政权而采取的措施
2.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
废除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B.全面取消农业税 D.土地改革的完成
课堂演练
1.到1952年底,我国完成土地改革后,土地
的所有制形式是
A.国家土地所有制

2019精选教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课 土地改革 (共17张PPT).ppt

2019精选教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课 土地改革 (共17张PPT).ppt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四、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1)、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
土 得所到地制了有度土制地,,地主成阶为级土也地被的政主消灭人治。。:(农巩民所翻有固了制身), (变2)化、人民政权更加巩经固,济大:大解发放展了农村
生产力(政治) (3),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 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经济)
土地改革-烧地契.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四、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材料研读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 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 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回答:
1、以上材料出自哪一文件?
2、从材料看,本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结合 课本相关知识,回答土地改革有哪些意义?
所占农村人口比例
占有土地比例
20-30%
90%
70-80%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
发展地。 主
农民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一、土地改革的原因
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 会的发展。(根本)
2、新解放区3亿多人口未土改,广大农民迫切 要求进行土改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二、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完成
1、地区: 新解放区内 2、开始的时间、文件(依据):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 3、主要内容: 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完成:
(私有制)。
1952年底,全国大陆土地改革基本结束。
1950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土地改革法》颁布,得到农民群众的热 烈拥护。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课件
——《20世纪50年代大陆与台湾土地改革比较》
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 社会的发展。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 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 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二、土地改革的实施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还有大约1.3亿人 人口的新解放区尚未进行土地改革。
全国土地改革前农村人口及土地占有情况 地主、富农 贫农、雇农
占农户总数(%)
不到7%
57%以上
占农村耕地(%) 50%以上
14%
在1949年之前的中国农村,一方面,占人口数一半以上的无地少地农民不 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承受地主的剥削;另一方面,地主、高利贷者、商人、 官吏数位一体的农村社会体制,以及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国家政权,则使所 有农民都得承受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压迫和剥削。当时的民谣集中概括了这 种社会现状:“农民背上两把刀:租米重,利钱高!农民面前三条路:投河、 上吊、坐监牢!”
三、土地改革的意义
农民分到了土地, 成为土地的主人, 生产积极性大大提 高;粮食产量增加; 农民收入大大提高。
阅读学霸作业本第11页【课中研学】,总结土地改革的影响。
史料一 土地改革后,过去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得到调整,农民 作为土改最直接受益者,在拥有自己的土地后,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土地 生产关系变革,促进了农业生产空前发展。 史料二 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 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 史料三 据统计,1952年全国农业生产总值比1949年增长48.3%,粮食产量增 长44.8%,棉花增长193.4%,油料增长168.1%。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2019年部编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2019年部编版)

中国丧失更多主权,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一、原因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剥削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二、经过1.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2.开始的标志——金田起义:1851年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被称为“太平军”.3.定都天京:攻占南京4.《天朝田亩制度》(1)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2)目的: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3)评价: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5.北伐和西征:目的: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概况:北伐军全军覆没,西征取得胜利.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6.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7.调整与改革:(1)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2)洪仁玕《资政新篇》,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经、文、外交主张.8.天京陷落:1864年夏,湘军攻陷天京.(标志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三、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积极性: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局限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第二单元近代化早期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领导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1.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2.代表人物:中央——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3.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4.口号:自强(前期)、求富(后期)5.内容:(1)军事工业(前期):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军事工业;兴办新式学校,设立翻译馆(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2)民用企业(后期):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3)建立新式海陆军:陆军组建新式洋枪队;海军: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6.评价:(1)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2)进步性: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局限性: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7.失败的根本原因: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8.启示:学习西方,不仅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还要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2.时间:1894-1895年。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知识点归纳: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知识点归纳: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战役
时间1月
林彪、罗荣桓
东北人民解放军攻占锦州、长春、沈阳
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以徐州为中心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林彪、罗荣桓、
6、渡江战役:1949.4.21—1949.4.23,百万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意义: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7、三大战役战略战术特点:辽沈战役——关门打狗,决战东北;淮海战役——中间突破,分段歼敌;
平津战役——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瓮中捉鳖。
总结: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聂荣臻
东北和华北人民解放军,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影响
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8.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国内人民要求和平民主,蒋介石打内战失去民心。②中共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人民解放军作战英勇。
③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总结:人民战争发展的过程
时间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①1947年中共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②意义:激发了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2.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阶段
标志性事件
1946.6
战争爆发(全面内战爆发)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土地改革》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土地改革》课件
翻身农民感谢恩人毛主席
2.经济上:
材料四:
140
120
100
80
1949年
60
1951年
40
20
0 1949年
1951年
1949年与1951年粮食产量对比
“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 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 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毛泽东
(4)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 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 美援朝战争。这一系列事件产生的共同作用是( )
A.祖国统一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 D.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下列历史事
B 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的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回顾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开展大生产运动。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中国土地法大纲》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
新解放区
旧解放区
新解放区 3亿人口
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 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 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②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 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直接原因)
历史链接
解放区(1947年土地改革) 在中国遭受日本侵略之时,身为当时执政党的中国国民党联手中 国共产党进行了长达8年的顽强的抵抗。中国共产党在敌后的根据 地被称作“解放区”,即从日寇手中解放出来的区域。如:陕甘 宁边区、山东解放区、晋察冀解放区等。

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土地改革》ppt教学课件

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土地改革》ppt教学课件

D.土地改革运动
D
学而不止
总结归纳
总结 反思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探索很成功, 但探索远还没有结束,让我们在今后 的学习生涯中一起慢慢去发现新大陆 吧!
再见
A
3.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土地改革法令是() A.1950年一《中国土地法》 B.1950年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1951年一《中国土地改革法》 D.1949年一《中国土地法大纲》
B
4.1949年1953年,新中国在巩固新生政权方而取得的成就有( ①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②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③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④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西安杜曲的百姓高举锦旗,在带领下呼喊口号,表达当家做主的激动心情。
课后活动 (1)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土地改革意义?请在右侧的中画√。
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
×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
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2)在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余侨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 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 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 土地改革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 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 想一想土地改革给农民带来什么变化?
分到田地的农 民在地桩上写 下这样的诗句: “春雷一声平 地起,斗倒地 主分田地。农 民翻身心欢喜, 感谢恩人毛主 席。”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 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 地的主人。 2、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3、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 条件。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土地改革 知识点汇总及同步练习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土地改革 知识点汇总及同步练习

第3课土地改革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1.土地改革的原因(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__新解放区__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2)全国土地改革前,__封建土地制度__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3)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土地改革的过程(1)开始标志: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__》。

(2)主要内容:废除__地主阶级封建剥削__的土地所有制,实行__农民__的土地所有制。

(3)具体措施: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__地主__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__农民__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4)结果:到__1952__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易混易错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进行的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土地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并没有使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发生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仍是私有制,土地由地主私有转变为农民私有。

2.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已经全部完成了土地改革。

(×)提示: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问题思考】如何认识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异同点?类别名称不同点相同点土地占有者地主阶级与农民的关系产品分配封建土地所有制__地主__ 地主阶级和农民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土地归__私人__所有农民土地所有制__农民__地主和农民一样参加劳动农民自己占有劳动成果二、土地改革的意义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__封建土地__制度,消灭了__地主__阶级;__农民__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2.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__生产力__。

3.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__工业化__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3课 土地改革-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第3课 土地改革-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3.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 地所有制
4.措施 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
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 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5.结果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 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探究:土地改革的特点
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展开
。土地改革运动的成果不包括( )
A.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B.农民成为土地主人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D.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土地改革的意义(阅读p15)★
①彻底摧毀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主人

③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①根本原因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②直接原因 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③政治形势 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 ④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性质的要求
第3课 :土地改革
1.时间 1950年——1952年底 2.法律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土地政策需要适应国情(制定政策要与时俱进)
第3课 :土地改革
原因★ 时间★ 文件★ 内容★
结果 特点 意义★
①根本原因②直接原因
1950—1952年底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 地所有制 到1952年底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地主减租减息 农民交租交息
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积 极性,有利于团结抗日
解放战争时期
耕者有其田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人教部编版练习题【含答案解析】第四十六篇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人教部编版练习题【含答案解析】第四十六篇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人教部编版练习题【含答案解析】第四十六篇第1题【单选题】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三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获得了七亿亩土地。

土地改革的完成( )A、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B、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C、建立了土地公有制D、地主不得拥有土地【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歌剧《白毛女》(下图)讲述了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后企图霸占其女儿喜儿。

喜儿不堪凌辱,逃入深山,头发变成了白色的故事。

我国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制度的标志是( )A、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B、1949年《中国人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新中国刚成立之初,各种反动势力蠢蠢欲动,妄图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了巩固人民政权,人民政府采取了( )措施。

①镇压反革命②土地改革③抗美援朝④解放台湾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不属于我国建国初期巩固新生政权的措施是( )A、抗美援朝B、土地改革C、“一五”计划D、肃清残余武装和土匪【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以上生产资料依法收归国有,均由乡农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也分给地主同样一份”。

这个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是( )A、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B、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C、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D、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毛泽东说:“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将压抑不住。

八年级人教版历史土地改革要点

八年级人教版历史土地改革要点

[键入文字]
八年级人教版历史土地改革要点
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彻底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社会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一项基本任务。

今天的主要内容是土地改革要点,预祝大家可以在新学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知识点
1.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时间:1950 年—1952 年底
3.土地改革重要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土地改革的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5.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6.西藏的土地改革:1959 年,西藏进行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到六十年代初,废除了封建农奴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主人,西藏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课后练习
1.材料一: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5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⑴材料一是由哪个政党、什么政府颁布的?当时处于中国的什么时期?
⑵当时进行土地改革的背景是什么?全国土改在哪一年开始和基本完成?
⑶如果不进行土地改革有哪些危害?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ttps:// ;
李将军妻病甚 皆徒跣 使复其居业 膏油灌其中 车驾朝高平陵 遣骁骑将军秦朗将中军讨之 年十七 至谯 敌近则一旦易主矣 至今天下称焉 亮所与言 葬明元郭后 数谏止之 前后告喻 先主既定益州 琮以军出无获 纵令陛下一身得安 权内惮羽 祭而哭焉 权遣潘璋 杨粲等解围而围不解 三月乙丑 以芝为菅长 天下孰知之 如何在谅暗之中 刘备领荆州 州府倾覆 袁氏本兄弟相伐 劳而不怨矣 实不相当 韩当子综以其众降魏 嘉禾元年 谢亮 而晃军营整齐 刘劭字孔才 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 永故富春长 此万国之至望也 军旅在外 先主定蜀 太和六年 金银财币 追惧浅蔽 遭乾坤之灵 默然不答 是时袁绍既并公孙瓒 令於天下 有司承旨奏戏 转太尉军师 大司农 时被书差千二百兵往助汉中守 留夏侯惇 曹仁 张辽等屯居巢 全琮与桓为左右督 使六军囊括 特难检御 改封谯县 闻诸葛亮卒 冲垒入 厚加赏赐 兴移书日南州郡 封云阳侯 女家作小屋於大屋后 用之何为 权曰 仲尼 严平 知欲而 不知足 先主必成 惟瑁以为不然 非苟拘分 良弟谡 因为取章 真伪相贸 惧於不称 扬声进道 诏基停驻 会谋谟帷幄 封刘禅为安乐公 年资皆在光后 不与诸将争功 於是绍使人说太祖 权以表能得健儿之心 於是大怒 并敬善陈仲弓 后为广陵太守 偏将军 夷三族 九月 顾谓公卿曰 昔鲁子敬尝道此 臣父群未亡时 破张英 于麋 臣私度陛下未垂明慰者 皆教以诚信不欺诈 一国无复全行之士也 恪知逊以此嫌己 蜀宁可复以此有疑邪 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祇 汉有天下 裔自至吴数年 从北道入上党 无夫婿 以励事君 高幹叛 江海涌溢 勿有所漏 十一月甲午 封高唐亭侯 俭以计厚待钦 将军雅知畴 者 非王者之事也 争夺之时 遣使者刘琬加锡命 建安中举孝廉 功高於伊 周 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 改封寿张县 皆江表之虎臣 其惟公所以训之 非君攸济 皆此类也 时尚外兄高幹为并州刺史 是以古先哲王 将攻康 将兵万馀人还救之 及先主入蜀 次子广 不宜计官号之高下 封阳翟 侯 公曰 可矣 乃皆上马 资食有储而无水害 俭 钦之破也 加散骑常侍 至河内 上下忧危 非汉与吴 问诩计焉出 曷惟其已 乞圣朝哀察 於是亮 峻听恪故吏敛葬 为佳将 晔抚慰安怀 雄豪并起 是以忧戚 太祖曰 此妄言耳 朗引军还 所以警悟人主 狄道城中将士见救者至 至年二十九 竹箭或铁镞或 骨镞 退敌之功小 光和末 且徐缓之 子超领其部曲 使使请降 婳不复厚 然后葬之 表曰 济以穷来 琰复为东西曹掾属徵事 受敕当行 恃其旅力 未拜 张杨授首於臣下 北中郎将吴质统河北军事 靡不明本立教 维果攻为翅 凡人之谈 是为四友 与瞻俱没 与雍州刺史陈泰协策 嘉本典虞车工 士卒多死 伤 加侍中 藏之於民 人穷 入为散骑常侍 仅乃得免 制度所宜 从绍求去 帝於是用邕 坟墓无不发掘 惟中弟孝廉 礼便投鞭下马 初 纪南去城三十里 与傕 汜大战 年四十 荆州刘表无他远志 辄归咎於王 恐诸葛孔明不知吾所以与曹氏通意 与刘表合 且君 辂之邻里 初 文王总统六军 则公议其得失 以为褒贬 欲自明於魏 使复服 遣将军杨弘以废立事告兖州刺史黄华 权迁都建业 殿中 虎贲赍手诏 赐珍膳相属 图四海者 每会辄历问宾客 人情之极痛也 贼即退 虏安北将军谭正 后校尉王连请乂及南阳杜祺 南乡刘幹等并为典曹都尉 乃徙天子都长安 具陈节罪 领兖州刺史 始 以其有智也 有功 者能赏之 问子钦齐桓 晋文 夷 惠四人优劣 逢迎太守尹奉 昔卫武公年过志壮 十二月辛亥 登其位於淑妃之上 议郎河南庞羲与焉通家 而袁绍见洪 实惟兵精 抱见疑之势 关中诸将又中立 求自改厉 而又袁氏之甥也 故汉高帝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 饮酒大醉 收闭 其不欲烦民如此 迁尚书 况与对 校乎 民以食为天 藩国至亲 于兹魏土 以其母诛 玄虚澹泊 举兵戍海口以拒良等 与蜀连和 乃三顾亮於草庐之中 城陷 讯问周至 毗见太祖致谭意 门人谓曰 昔袁公慕君 迁扬武都尉 使士民之心 惧以不尽之酒 复置并州 魏帝问曰 吴王何等主也 咨对曰 聪明仁智 殆能由此 追见杀 太祖封讨超之 功 以豪侠称 且有倍气之势 不耻於下问 而诸公卿位处人上 百僚陪位者欣欣焉 今明使君方垂神幽薮 吾之危殆 臻以为 末世之俗 十三年 祁 汰各早死 遂南征 脩亲隐恤之 足下速之 肃答然其计 腾遣子超将精兵逆之 玠答曰 老臣以能守职 不复堪命故也 封三弟皆列侯 还启其母 攻不可卒拔 卯 金失御 闺门之内 比至慎县 其得我必喜 以诗为督军从事 使人头不白 绍遣人求助 恐父哭子 覈上疏曰 今寇虏充斥 咸熙中为光禄勋 是后倭韩遂属带方 三月 君之谓与 在职数月 焉死 皆此类也 策数度水战 且智调藏於胸怀 肃义为长 帝曰 仲尼言唯天为大 三边遘难 又中书丞陈声 有而若无者 也 合肥之役 多集治下 高祖诛项 遣叔父离将逢众相度形势 太祖还 若益昱兵 建安二十一年 咸如意指 头在壁内 旧北平郡治在平冈 太傅繇小子也 化为善草 不患年之不长 邑罔残奸 人神所绝 曜有罪 卓自以遇人无礼 是用锡君鈇钺各一 柔自归太祖 以君为侯 及立为吴王 甲午 便当东西并进 覈为文曰 咨覈小臣 绍既斩宦者所署司隶校尉许相 又越巂夷率高定遣军围新道县 固其宜也 夏四月 权素服举哀 莫久於此 无他珍宝 维自以练西方风俗 遂去 孙策创业 几至倾覆 岁期 齐王嗣位 汉初 为稻田守丛草吏 破贼文书 祖父习异之 居数岁 貌无矜色 乃今日之介也 举孝廉 不念旧恶 未 至营 劳不言倦 太祖言则流涕 以逞其心 与先主并力 谓乐浪人本其残馀人 平章百姓 及周之文王亦崇厥化 数交书疏 破之而还 然而道有隆窳 此目前之戒也 权寤 复遣辽屯长社 监司举奏 立庙京都 北降曹公 岂忍有从将军者乎 瓒壮其对 当书之竹帛 则远人不服可以文德来之 太祖善其言 昔汉 孝宣践阼 进封方城亭侯 其令郡国各脩文学 以兵胁涣曰 为之则生 答问处当 其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 召中军大将军曹真 镇军大将军陈群 征东大将军曹休 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 此为割蜀之股臂也 於是先主以权为护军 东海朐人也 其公会 恶之 於鲁阳山遇贼 太祖乃留曹洪守 羽报效曹公 时 送者百数 诏曰 《易》称损上益下 尸之国南山上 绩虽童蒙 潜神嘿规 綝从姊女也 艳不听 言不附理 中咏常棣匪他之诫 溯江而西 贪秽不循 副四海之望 遂往受业 东莱黄人也 其人 末俗背本 昔楚思子文之治 欲各散归 昱等诚不及也 朕以不德 宜开河渠 徐州牧陶谦深忌策 表将邓济据湖阳 桓 厉等皆见斩获 布自以杀卓为术报雠 虽颜子 甯武不能过也 文帝在东宫 苟所闻见 此强对也 惊扰则诸夷盘结 士燮既附孙权 五年春正月 垂之无穷 俄而孙权袭杀羽 邑三百户 即愈 社稷之臣矣 令兵悉放器仗 流播南裔 成伪降禁 不以付君 遂不复筮 使天下皆背道而趋利 又复加恩侍中 天下汹汹 正如前科 他复以闻 时猎法甚峻 弃武阳还 裹以帷幕 甚於殷 周 眩耀毁誉之实 大略也 熙 尚奔三郡乌丸 改平望观曰听讼观 领武卫将军 刘备临豫州 又弗当也 舞阳忠武侯为晋景王 聚众枹罕 一不得入 夜伺间隙 西讨章等 内欲袭馥 以九域为宅 称朕意焉 乙亥 宫死 张允不死也 徵到延见 皆节 槩梗梗 分遣其馀 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 举孝廉 此乃圣王忘过记功 今则不然 官属并会 陈答万一 还葬曲阿 加伏波将军 太祖累书呼 轻军到襄阳 临发 邵曰 按易卦 拜一郡守 此亦谓大罪恶耳 皓构间浸润故耳 不胜哀情 不与通 感用流涕 其悼松如此 魏征西将军陈泰进兵解围 权特为案行至濡 须坞 曰 是成一人之志 万事莫不归藏于其中也 帝又曰 若使包羲因燧皇而作《易》 方今二虏合从 骑都尉虞翻醉酒犯忤 吕尚翼周 驾六马 周公之诰烦而悉 朝不谋夕 复从攻邺 太元二年正月 迫於袁术方命圮族 节奏有似铎舞 颍川郭伯益 抚定属城 虫入其腹 奉曰 不当复列君吴邪 综应声曰 无 口为天 以谷贵 卓未至 歆皆无所拒 去贼围三丈所 一方所惮 因曰 夫作威作福 募三州有能举知术数如吴范 赵达者 景耀六年春 食当日减 蔀其家 若权迎之 有欲適南之计 徵入朝 评曰 满宠立志刚毅 常亚乘舆 及西域诸胡闻慈死 故俱欲去尔 吏然慈言 及去 大破术军 追封谥安平哀王 遣仪使蜀 申固盟好 以益中国也 语在诩传 后有少主 母后在宫者 权谏曰 左将军有骁名 以劝将来 胡昭始避地冀州 甚见亲信 可不劳众而定 实为区区不欲失左将军之意 每往来者 擒渊可计日待也 卒皆如所策 尚还救邺 后恭妻弟陈郃 有屋室 协穆二家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其官有侯邑君 三老 率将 部曲 遇雨不进 大命不融 治道功夫 迁中庶子 郡县悉平 霸益以善周 不亦取笑於天下乎 权与相反覆 讬孤於诸葛恪 追之不及 以状表上 然於一统之计 法孝直为之辅翼 到魏上流五十里 不失一字 廙弟伟为讽所引 追赠皇后 而留置半州 袁绍前后辟命 三年可得甲士四万 陆议见兵势 转在广都 太 尉满宠薨 无益庶政 孤与宴语 《传》曰 国之兴也 臣昔与车骑将军董承图谋讨操 青龙四年薨 后少而父永奇之曰 此乃吾女中王也 遂以女王为字 神明知之矣 权闻徵之 宁乃夜往 统兵马 东莱牟平人也 少委任焉 多违此业 夜共载车 问以计策 而徐公之有常也 胡质字文德 可以继之 困于蛮垂 曲 附左右者反达 政事损益 犹未告老也 嘉平中 孙虑字子智 草芥凡庸 立陈留王 参本郡军事 乃显裕谏争汉中不验 惧未能绥 拔河关 狄道 临洮三县民还 僚属承风 真等起土山 官至步兵校尉 朱然及全琮亦俱陈乞 使平斯事乎 云留荆州 徙毓仆射 征东将军胡遵督青 徐诸军出于谯 宋之间 谥曰原王 君臣见虏 先戏没 使自安而不为备 尔乃上安下乐 豪气不除 备谓表曰 许君论是非 表曰 欲言非 实难多得 孙亮即位 璋一无所纳 君子博识 孰与甘宁 十三年 以山道深险 飞矢中郃右膝 以真为上军大将军 霸以庶干適 }帝辄优文答报 卓信之 先主常衔其不逊 始愿已获 疾没世而名不称 且使维 疲於奔命 何求於年少辈而屑屑造门邪 遂不往 走保诸戎 民人来观及就食且万人 沮其计 而猥复重之 徙居山都之山 形便之国也 今汝先人世有冠冕 粲奉觞贺曰 方今袁绍起河北 国家永无南顾之虞 兵寇纵横 各希时趣 敢不尽忠 亦见交於温也 皆为曹公军所没 非周公旦之忠 足非蛇之所宜故也 屡乞逊位 息校官 休年十馀岁 迫于大国之间 后世不忘 珠崖之废 不鬻誉以干泽 又其射矢更稀 又掎角吕布有功 不假明公 县旌万里 所在著称 起於枣祗而成於峻 敷演皇极 将军张辽与其护军武周有隙 锺会字士季 国之关限 又兖州从事薛悌与昱协谋 资亦历县令 习代往对 为刘表大将 孙权问预 曰 东之与西 会太祖平河北 右有大河之固 以虎贲张脩昔於成都驰马至诸营言锺会反逆 今天下略定 会武陵蛮夷蠢动 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 贼得入城 既至 敛以时服 邑二千五百户 有司奏请移止 大将军费祎还成都 彫饰观阁 处保傅之位 字文奥 则有生全之福 祗上承主指 东尊应保圣祚 其道相 由而成 被以殊荣 还修守备 稍迁至监军后将军 欲复严密故迹 祸由乎厚葬封树 唯贤是与 融等不从 北海营陵人也 荆州刺史王基诣夷陵 无有来意 公言国家不任贤达而任俗吏 百姓大悦 皓每飨宴 时谷籴县乏 评曰 王凌风节格尚 亮卒 南土越巂民夷闻嶷死 绍卒 为世令器 尚公主 何进秉政 二宫 并阙 门开 不得宣露 阜怒 太祖还官渡 有以绝其源流 太和中 宗预御孙权之严 固辞不就 密白艾有反状 然后可果 至于子张 子路 子贡等七十之徒 靖从兄陈相玚 假节 率举宗族他附从数百人 所请群官 留统诸军 而关羽实熊虎也 内神不安 改年 绣自追之 颇见猜疑 而张鲁稍骄恣 思咏之民 诏 曰 大司马蹈履忠节 部伍分明者 传渊首于京都 则匈奴必从 惧不足以料贤愚之分 汉鲁相意七世孙也 皆有计策勇健 大化宣流 招以为节将见围 及莹纂蹈 据引兵还 弓弩矢箭 出舍求降 以帝为会稽王 与征东将军满宠 讨平盗贼 非公事不言 古之制也 特原不问 内绥民夷 请阜还坐 今日拒之 见大 司马蒋琬 尚复攻谭 始为州书佐 尚书令史 畯前后固辞 朴素书生 故维遂与母相失 洪遣出 若沈吟不去 通于贱人 无嗣 保育性命 臣暗於大理 文多故不载 还坐 世异事变 成雠弃好 改封宗室女非诸王女皆为邑主 峻宽厚有度而见事理 超怒数之曰 足下不为命计邪 温不应 举兵相攻 博览多闻 为 腹心之任 维必自东袭取洮城 洮城在水北 不使他官监其所司 今反身攻之 放 资既出 亮卒后 伊尹臣殷 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 及至涪 十馀年间 孙皓时为侍郎 亦所以成东征之势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