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六大流派,临证治病各有千秋

合集下载

妇科看中医还是西医好

妇科看中医还是西医好

妇科看中医还是西医好妇科问题在女性生活中是常见的,而选择看中医还是西医,往往取决于个人偏好、病情以及对不同医疗体系的信任程度。

中医和西医在处理妇科问题上各有优势,以下是一些考虑因素:1. 中医治疗妇科问题通常采用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方法。

中医注重调和阴阳、气血,通过草药、针灸、按摩等手段来治疗疾病。

中医治疗妇科问题的优势在于它能够从根本上调整身体状态,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2. 西医治疗妇科问题则侧重于病因治疗和症状缓解。

西医通过药物、手术等方法直接针对病症进行治疗,效果往往比较快速明显。

对于急性病症或者需要紧急处理的情况,西医可能更加适合。

3. 个人偏好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有些人可能更倾向于中医的温和调理,而有些人则可能更相信西医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4. 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类型也会影响选择。

对于一些慢性妇科问题,中医的长期调理可能更为合适;而对于急性炎症或者需要手术治疗的情况,西医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5. 经济因素也不容忽视。

中医治疗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多的草药,可能会带来较高的经济负担。

而西医的治疗虽然快速,但手术和药物的费用也可能不菲。

6. 医疗资源的可及性也是一个考虑点。

在一些地区,中医资源可能更为丰富,而在其他地区,西医的设施和服务可能更为完善。

7. 最后,建议在做出选择前,咨询专业的医生,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

综上所述,中医和西医在妇科治疗上各有千秋,选择哪种方式应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偏好来决定。

重要的是,无论选择哪种医疗方式,都应该寻求专业的医疗意见,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中医妇科各家学说

中医妇科各家学说

中医妇科各家学说中医妇科各家学说包括多个流派和理论,以下列举一些主要观点: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提出了胎产论,认为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已绝,乃属太阴经。

这种理论成为少女着重补肾、中年着重调肝、绝经期着重理脾的理论依据。

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主张“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善用汗、吐、下三法以驱病。

这种观点也常用于妇科。

此外,他还开创了中医产科器械手术助产的先河。

李果认为“内伤脾胃,百病始生”,治病着重应用补脾升阳除湿之法,此法也广泛用于妇科而收到较好的效果。

朱震亨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治疗上重视保存阴精,对妇科胎前病、产后病提出的一些治疗原则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他在《格致余论》受胎论中第一次明确描写了子宫的形态。

明代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设13科,据明史《百官志》记载有妇人科。

此期间妇科专著较多,包括薛己著的《薛氏医案》《女科撮要》《校注妇人良方》,万全著的《广嗣记要》《妇人秘科》,王肯堂著的《证治准绳.女科》,武之望著的《济阴纲目》,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奇经八脉考》和《濒湖脉学》,赵养葵著的《邯郸遗稿》,张介宾著的《景岳全书》等。

这些专著对妇科疾病均有精辟论述,大大丰富了妇产科学的内容。

另外,唐代昝殷(四川成都人)所著《经效产宝》是中医产科专著,也开创了川派中医的妇科理论体系。

以卓雨农、王渭川、唐伯渊等为本学派代表医家,主要传承人有刘敏如、杨家林、卓启墀、陆华、魏绍斌、张庆文、吴克明、曾倩等。

主要学术思想以补益脾肾、调理气血治疗妊娠病,从“瘀”和“虚”论治产后诸疾等。

代表作有《王渭川临床经验选》《沈绍九医话》《中医妇科临床精华》等。

江南中医妇科流派调经六法

江南中医妇科流派调经六法

江南中医妇科流派调经六法月经失调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等发生异常,以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症状。

其也是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如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症等。

现代社会中,月经失调已成为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

江南中医妇科流派临证调经时既有各自的个性,又有共融性及贯穿性,最终形成一种调经特色。

标签:调经;妇科;流派《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1]。

女性一生中最主要的生理表现是月经,当先天肾气充足、冲任二脉相互资生、脉络通畅时,经事才一月一行,继而孕育胎儿。

在现代,参照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对月经失调的诊断标准:月经周期正常者为28天左右,但在21-35天也属正常范围,经期3-7天,经量总量为50-80ml。

由此标准,我们常将月经失调细分为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经期延长、月经过多、月经过少。

同时,在临床上可以发现,由月经失调引发的不孕症,或是子宫肌瘤所致的月经过多,子宫内膜异位症引发的痛经,或表现为月经后期、甚至闭经的多囊卵巢综合症等皆可属于月经失调的范畴。

《女科经纶?月经门?经候不调不通有分因详证施病之法论》云:“妇人有先病而致经不调者,有因经不调而生诸症者,如先因病而后经不调,当先治病,病去则经自调;若因经不调而后生病,当先调经,经调则病自除”[2]。

即在对月经失调的治疗上需要以“本”为先,正本清源。

在这一基础上,江南中医妇科各流派,如江苏的吴门医派、孟河医派,上海海派的蔡氏妇科、朱氏妇科、王氏妇科、胡氏妇科,浙江浙派的何氏女科、宋氏女科、竹林寺女科在调经时的辨证思路与处方用药上异中求同,形成调经六法。

1肝为先天,疏肝养血浙派何氏妇科认为女子的经、孕、产、乳等生理特点易使肝血耗损,而肝主疏泄,为藏血之脏。

因此在调经时,十分重视对肝脏的调摄,并创有“调肝八法”(疏肝理气、行滞化湿、开郁和中、平肝清热、暖肝温经、酸甘缓中、柔肝息风、豁痰镇肝)[3]。

妇科中医优势病种

妇科中医优势病种

妇科中医优势病种[正文]妇科中医优势病种妇科疾病是女性常见的健康问题,中医药在妇科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妇科中医优势病种及其治疗方法,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中医药在妇科健康中的作用。

一、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女性常见的妇科问题之一。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多与气血失调、肝郁脾虚等因素有关。

采用中药调理和针灸疗法可以恢复月经的正常周期和量。

常用中药包括当归、川芎、白芍等,针灸疗法则可以通过调节脏腑功能来治疗。

二、痛经痛经是女性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经期腹痛、腰痛等。

中医认为痛经多与气血不畅、寒湿内阻等有关。

中药方剂如神曲颗粒、逍遥丸等可以活血化瘀、温经散寒,针灸疗法也可以改善气血循环、缓解疼痛。

三、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肿瘤性疾病,中医认为多与气滞血瘀、肝郁脾虚等因素有关。

中药方剂如逍遥散、桃仁承气汤可以调理气血、软化肿块,针灸疗法也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缓解症状。

四、盆腔炎盆腔炎是女性常见的炎症性疾病,常由性传播感染或产后感染引起。

中医认为盆腔炎与湿热郁滞、气滞血瘀等有关。

中药方剂如三黄石膏、南芪汤可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针灸疗法也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促进炎症的消散。

五、更年期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是女性进入更年期后出现的多种症状,如潮热、出汗、失眠等。

中医认为更年期综合症多与阴阳失衡、气血不足等因素有关。

中药方剂如养血安神汤、脾胃丸可以调理阴阳、平衡气血,针灸疗法也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缓解症状。

以上是妇科中医优势病种及其治疗方法的简要介绍。

中医药在妇科领域有着丰富的理论和经验,可以为女性提供全面的健康保障。

[附件]⒈中医方剂配方参考表⒉针灸穴位图册⒊相关研究及临床案例资料[法律名词及注释]⒈中医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疗法,包括中草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⒉脏腑功能:中医学说中,脏腑是指人体内的器官,其功能不仅限于生理功能,还包括心理、情绪等方面。

⒊气滞血瘀:指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瘀血堆积在体内。

⒋温经散寒:中医治疗痛经的方法,通过温热药物来活血散寒,缓解经期疼痛。

极具特色的中医七大流派你看好哪派

极具特色的中医七大流派你看好哪派

极具特色的中医七大流派你看好哪派中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众多独具特色的流派。

这些流派在理论、诊断、治疗等方面各有千秋,为中医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中医的七大流派,看看它们各自的魅力所在,也思考一下您更看好哪一派。

首先,咱们来说说伤寒派。

伤寒派的理论基础源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这一派强调通过辨证论治,准确把握疾病的发展阶段和症状表现,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他们认为,人体受到外邪侵袭后,会出现不同的病理变化,而六经辨证就是伤寒派诊断和治疗的核心。

伤寒派的用药特点往往是药味较少,但药力峻猛,直达病所。

在临床上,对于外感热病以及一些慢性病的急性发作,伤寒派常常能发挥出显著的疗效。

接下来是河间派。

河间派的代表人物刘完素主张“火热论”,认为火热是导致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

他强调六气皆能化火,在治疗上善用寒凉药物来清热泻火。

河间派的出现,打破了当时墨守成规的用药习惯,为中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一派在治疗温热病、热毒病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然后是易水派。

易水派的创始人张元素重视脏腑辨证,他对药物的性味、归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其弟子李东垣更是提出了“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的观点,强调脾胃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地位。

易水派在治疗上注重调理脾胃,常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等方法。

对于脾胃虚弱、消化功能不良等病症,易水派的治疗思路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再说说滋阴派。

滋阴派的代表人物朱丹溪认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主张滋阴降火。

他倡导滋阴清热的治疗方法,常用熟地、知母、黄柏等药物。

在临床上,滋阴派对于阴虚火旺、肝肾阴虚等病症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

接着是温补派。

温补派强调阳气的重要性,认为“命门之火”是生命的根本。

代表人物薛己、赵献可等在治疗上常用温补阳气的药物,如肉桂、附子等。

温补派对于阳虚、虚寒性疾病的治疗有着显著的疗效,为许多久病体虚、阳气不足的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

中医妇科六大流派-临证治病各有千秋

中医妇科六大流派-临证治病各有千秋

中医妇科六大流派,临证治病各有千秋中医妇科六大流派,临证治病各有千秋神黄中医智库2017-05-14 15:30北京肖氏妇科知常达变育阴培本肖氏妇科代表人物肖龙友1928 年弃官行医,终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技赢得病家和同行的赞誉。

肖龙友刻苦读书,精研医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擅长治疗内、妇、儿科疾病,临床经验极为丰富,治愈了很多疑难重症,誉满京城,成为北京四大名医之冠。

解放后,肖龙友历任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市中医师考试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名誉副院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中西医交流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人民医院顾问等职。

作为中医学家担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学部委员(即中科院院士),肖龙友为历史第一人。

新中国成立后,肖龙友虽已是耄耋之年,却仍然念念不忘发展中医教育事业,他在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案建立中医学院,被政府采纳,1956 年我国首批成立了北京、上海、成都、广州 4 所中医学院。

肖龙友治病深明立法原则,知常达变。

他说:“三春早草,得雨即荣,残腊枯枝,虽灌而弗泽,故对象不同即须作不同之措施,然又须及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临床实践中,肖龙友重视妇女患者,每每遇之,强调护本,勿妄加攻伐。

妇人以血为本,以气为用。

先生在治疗妇科病的时候,既辨证准确,又顾及妇人之患病特点,故而临床效果显著。

肖龙友每治妇科疾患,注重育阴培本,然亦则其要者施之。

他说:“欲投育阴培本之剂,必先观其条件如何。

设病宜投而有一二征象不便投,又必须先除其障碍,或为其创造条件。

”肖龙友在治疗妇科病时还特别注意患者的情绪。

妇人之病因肝郁者多,且因病致郁的现象也易出现,故处方中多加入合欢花、橘络等,调畅其情志,舒其郁结。

如张某某,女,54 岁,诉心时悸动,手足发冷,胸部畏寒,左半身有时抽搐,脉见虚弦。

肖龙友认为此人是忧思太过,肝脾两伤。

中医历史上的重要医学流派都有哪些

中医历史上的重要医学流派都有哪些

中医历史上的重要医学流派都有哪些中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众多独具特色的医学流派。

这些流派在理论、诊断、治疗等方面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中医丰富而多彩的体系。

首先要提到的是伤寒学派。

这一学派以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基础。

张仲景在书中系统地阐述了外感热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治疗方法。

伤寒学派强调辨证论治,注重对六经辨证的研究和应用。

六经辨证即将外感病的发展过程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特定的症状和治疗原则。

这一学派的代表医家众多,他们不断对《伤寒杂病论》进行注释、发挥和创新,使得伤寒学说在中医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接下来是金元四大家所代表的流派。

刘完素倡导“火热论”,被称为寒凉派。

他认为火热是导致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主张用寒凉药物清热泻火。

张从正主张“攻邪论”,为攻下派。

他认为治病应先攻邪,邪去则正安,善用汗、吐、下三法驱邪外出。

李杲强调“脾胃论”,属于补土派。

他认为脾胃是元气之本,脾胃损伤则百病丛生,治疗上重视调理脾胃。

朱震亨提倡“相火论”,是滋阴派的代表。

他认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主张滋阴降火。

金元四大家的学术思想各具特色,对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温病学派也是中医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

在明清时期,随着传染病的增多,温病学派应运而生。

该学派认为温病与伤寒有所不同,有其独特的病因、病机和传变规律。

代表人物叶天士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吴鞠通提出了三焦辨证,丰富了中医对外感热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他们主张使用清热解毒、养阴生津等治法,常用银翘散、桑菊饮等方剂,为治疗温热病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流派是温补学派。

这一学派在明代兴起,以薛己、张介宾等为代表。

他们重视人体阳气和命门真火的作用,主张用温补的方法治疗疾病。

温补学派纠正了当时一些医家过于苦寒泻火的弊端,强调了扶正补虚在治疗中的重要性。

此外,还有易水学派。

妇科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是什么

妇科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是什么

妇科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是什么妇科疾病是女性常见的健康问题,给女性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了诸多困扰。

中医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辨证论治的方法独具特色,能够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精准的治疗。

中医认为,妇科疾病的发生与女性的生理特点、情志因素、生活环境以及脏腑功能失调等密切相关。

在辨证论治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明确病因病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首先,中医注重对月经病的辨证论治。

月经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其正常与否反映了身体的健康状况。

月经过多,常见于气虚、血热或血瘀。

气虚者,多因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导致月经量多、色淡、质稀,伴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等症状。

治疗应以补气摄血为主,常用方剂如归脾汤。

血热者,多因体内阳气过盛或阴虚火旺,热扰冲任,迫血妄行,表现为经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稠,伴有口渴心烦、舌红苔黄等。

治疗宜清热凉血止血,可选用清经散等方剂。

血瘀者,多因瘀血阻滞冲任,新血不得归经,导致经量多、色紫暗有块,伴有腹痛拒按。

治疗需活血化瘀止血,常用失笑散加味。

月经过少,则可能是由于血虚、肾虚或血瘀所致。

血虚者,多因营血不足,血海空虚,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常伴有头晕眼花、面色苍白。

治疗重在养血调经,可用滋血汤。

肾虚者,分为肾阳虚和肾阴虚。

肾阳虚者,多因肾阳不足,虚寒内生,冲任失于温煦,月经量少、色淡黯、质稀,伴有腰膝酸软、畏寒肢冷。

治疗当温肾助阳调经,方选右归丸。

肾阴虚者,多因肾阴亏虚,精血不足,月经量少、色红质稠,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手足心热。

治疗宜滋肾养血调经,常用左归丸。

血瘀型月经过少,多因瘀血内阻,血行不畅,月经量少、色紫黑有块,伴有小腹疼痛。

治疗应以活血化瘀调经为主,可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其次,对于带下病的辨证论治,中医也有独到之处。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

带下色白、量多、质稀,如涕如唾,多为脾虚湿盛。

患者常伴有神疲乏力、四肢困倦、纳少便溏等症状。

妇产科中医特色治疗方法及作用

妇产科中医特色治疗方法及作用

妇产科中医特色治疗方法及作用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在妇产科领域中,中医药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妇产科疾病的治疗,其特色在于综合调理、以整治为主、疗效持久等方面。

以下将介绍几种妇产科中医特色治疗方法及其作用。

1.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疗法中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妇产科中,针灸可以调理女性的生殖系统,改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问题。

针灸还可以辅助治疗不孕不育症状,促进卵巢功能,增加卵子的质量,提高成功率。

2.中药疗法:中药是中医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独特的功效,在妇产科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药可以通过调理女性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妇科病症状。

例如,乌鸡白凤丸、痛经丸等中药制剂可以缓解痛经症状,调理女性子宫功能。

另外,中药还可以辅助治疗不孕不育问题,通过调节卵巢功能,增加卵子的质量,提高受孕机会。

3.推拿疗法:推拿是中医疗法中的一种治疗手段,通过按摩和刺激人体穴位来调理气血,促进气血循环。

在妇产科中,推拿可以调理女性体内的经络,改善经血不畅、月经不调等问题,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推拿还可以调整子宫位置,治疗子宫脱垂、子宫早期下垂等问题。

此外,推拿还可以辅助产后恢复,通过促进子宫复旧和身体康复,减轻产后不适症状。

4.饮食疗法:中医认为饮食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通过合理的饮食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以及气血运行。

在妇产科中,中医饮食疗法可以改善妇科疾病的症状。

例如,对于月经不调的女性,可以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胡萝卜、银耳、黑豆等食物的摄入量。

同时,中医饮食疗法还可以辅助治疗不孕不育问题,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摄入含养生元素的食物,增加卵子的质量,提高受孕机会。

以上所述的妇产科中医特色治疗方法,虽然在具体的治疗手段上有所不同,但其主要特点都是通过调整人体的内环境,促进气血的正常运行,达到治疗的目的。

同时,也可以通过中医特色治疗方法来增强人体的自愈能力,从而达到疾病的根本治疗。

中医妇科流派治疗先兆流产的常用方药特色研究

中医妇科流派治疗先兆流产的常用方药特色研究

中医妇科流派治疗先兆流产的常用方药特色研究作者:汪曦李晓杉陈婍马凤丽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3年第11期摘要:中医妇科流派在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影响下,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学术体系,各流派诊疗先兆流产在学术思想和诊疗方药相互碰撞的过程中,突显出各自的用药特色,有利于促进先兆流产临床诊疗经验的完善和提升。

通过对中医妇科流派(岭南罗氏妇科、云岭张氏妇科、浙江何氏妇科、龙江韩氏妇科、浙江陈木扇妇科和黔贵丁氏妇科)治疗先兆流产常用方药的例举,希望能为其他医家治疗本病时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关键词:先兆流产;中医妇科流派;用药特点中图分类号:R71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3)11-0064-05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only Used Prescriptions in the Treatmentof Threatened Abortion by TCM Gynecological SchoolsWANG Xi, LI Xiao-shan, CHEN Qi, MA Feng-li(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unming 650500, China)【Abstract】Under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gynecology school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ve gradually formed a unique academic system through long-term clinical practice.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llision of academic ideas an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escription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reatened abortion, each school highlights its own medication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perfe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xperience of threatened abortion. Through the exampl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ynecology schools (Lingnan Luo's gynecology, Yunling Zhang's gynecology, Zhejiang He's gynecology, Longjiang Han's gynecology, Zhejiang Chenmusan's gynecology and Qiangui Ding's gynecology) in the treatment of threatened abortion, we hope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new methods for other doctors to treat this disease.【Key words】Threatened Abortion; TCM Gynecology Schools; Medication Characteristics先兆流產的发病率随着社会压力的加大、妇女妊娠年龄的增大、生活习惯与饮食结构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妇科疾病是指女性生殖系统和乳腺等相关疾病,包括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乳腺增生等多种病症。

中医在妇科领域有着丰富的诊疗经验,可以提供全面的治疗方案。

下面是一些常见妇科疾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1.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指经期长短不规律、经量过多或过少、经血质地变化等症状。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包括调理脾胃、活血祛瘀、补益虚损等。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黄芪等。

同时,还可以结合针灸疗法,如用足三里、关元、足太阴肾经等经穴进行调理。

2.痛经痛经是指在月经来潮期间或前后,出现腹痛、腰酸等症状。

中医治疗痛经主要包括疏肝理气、活血止痛、暖宫散寒等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香附、延胡索、丹参、姜黄等。

针灸疗法也可以缓解痛经,如用足三里、关元、足太阴肝经等经穴进行治疗。

3.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肿瘤,中医认为多与肝郁气滞、气血不通有关。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包括疏肝理气、活血祛瘀、软坚散结等。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白芍、赤芍、丹参、广木香等。

针灸疗法也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如用磁针、腧穴贴敷等。

4.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在子宫以外的部位生长引起的病症,常见症状为经期腹痛和性交疼痛。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包括行气活血、疏肝理气、祛瘀止痛等。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香附、延胡索、丹参、赤芍等。

针灸疗法也可以缓解疼痛,如用足三里、足太阴脾经等经穴进行治疗。

5.盆腔炎盆腔炎是盆腔器官(如子宫、卵巢、输卵管等)的感染性炎症,常见症状为下腹部疼痛、白带异常增多等。

中医治疗盆腔炎的方法包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等。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连翘、丹参、红花等。

针灸疗法也可以提高盆腔血液循环,如用中脘、关元、足太阴脾经等经穴进行治疗。

6.乳腺增生乳腺增生是乳房组织增生引起的一种常见病症,多见于青年女性。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的方法包括疏肝理气、活血祛瘀、调理中焦等。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医妇科在妇科疾病的诊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对许多常见的妇科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几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和中医的诊疗方案。

一、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经期过长、过短、过多、过少、不规律等都属于月经不调。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重在调理气血,促进经络畅通。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赤芍等,可以活血化瘀,调理月经。

二、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它生长在子宫壁上,容易引起月经失调、痛经等症状。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主要采用中药疗法,如桃仁、红花、莪术等可以活血化瘀,缩小肌瘤的体积。

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子宫内膜异位到子宫外部,引起周期性腹痛、月经不调等症状。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注重调理气血,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丹参等,可以活血化瘀,舒缓症状。

四、盆腔炎盆腔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盆腔器官炎症,常见症状有下腹部疼痛、白带增多等。

中医治疗盆腔炎主要是清热解毒,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连翘等,可以起到抗菌消炎的作用。

五、阴道炎阴道炎是由细菌、真菌或寄生虫感染引起的阴道黏膜炎症,常见症状有白带增多、瘙痒等。

中医治疗阴道炎注重调理阴道环境,常用的中药有苦参、黄柏、黄连等,可以抑制病菌生长,缓解症状。

综上所述,中医妇科诊疗方案针对不同的疾病有着不同的特点。

中医疗法强调整体调理,通过调节气血、活血化瘀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对于一些功能性和慢性的妇科疾病,中医疗法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缓解疾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在中医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有经验丰富的中医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因为每个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都有所不同,需要针对个体进行针对性治疗。

同时,中医疗法通常需要长期调理,治疗过程可能会比较缓慢,需要患者坚持治疗。

妇科六大流派各有传承

妇科六大流派各有传承

妇科六大流派各有传承【北京:肖氏妇科】肖龙友,北京近代四大名医之一。

1928年弃官行医,终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技赢得病家和同行的赞誉,成为近代著名的中医学家。

解放后,肖龙友在1951年被政务院聘任为中央文史馆馆员,为第一位中医学家担任此职务者。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医学家担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学部委员(即中科院院士),肖龙友为历史第一人。

肖龙友的嫡孙女肖承棕教授自幼受祖父影响得其真传,临证本着“继承传统不泥古,开拓创新不离源”的精神,严格遵循传统的中医辨证论治宗旨,结合现代医学的理论与检测手段,力求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组方用药严谨精良,重视标本兼治,重视气血的变化,以及精神情志与疾病的关系。

肖氏妇科名方三则1、经前宁:丹参,白芍,生地,枸杞,郁金,合欢皮,续断,茯苓,薏苡织。

主治:经前期综合症。

2、和胃止呕安胎饮:沙参,檑皮,白芍,沙茹,炙杷叶,砂仁,苏梗,鲜笋根,生姜。

主治:早孕期间恶心呕吐,多痰涎,厌食等。

3、荣阴外洗方:覆盆子,旱莲草,鸡血藤,地夫子,布包后水煎,沸后20分钟,外用坐浴。

主治:外阴皮肤变薄,甚或色素脱失变白,干燥,瘙痒,或有灼热感。

【上海:朱氏妇科】朱氏妇科创始人朱南山先生,家贫好学,拜南通儒医沈锡麟为师,1916年应旅沪同乡会之邀到上海行医。

因其辨证确切、用药富有魄力,往往一帖见效,人称“朱一帖”,成为上海滩上的名医。

朱南山擅长妇科,自拟《妇科十问口诀》,以治妇科杂病及不孕症著称。

朱南孙教授是朱南山先生长孙女,1942年毕业于新中国医学院,1952年随父同入上海市卫生局主办的中医门诊所,该门诊所即今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前身,经历六十载杏林生涯,朱南孙教授今已耄耋高龄,2003年初成立“朱南孙名中医工作室”,言传身教、临诊示范,系统传授朱氏妇科之学,培养其学术继承人。

朱氏妇科名方三则1、加味没竭汤:生蒲黄(包)、炒五灵脂、三棱、莪术、制乳没、血竭粉(吞)、生山楂、青皮。

中医妇科证型速记歌诀

中医妇科证型速记歌诀

中医妇科证型速记歌诀一:寒宫温床,湿滞血瘀妇科病多为寒湿血瘀的证型,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相关的疾病及其治疗方法。

寒宫温床是指宫寒现象,具有寒凉的性质。

常见的病症有崩漏不停、月经不调、痛经等。

寒宫温床主要是通过温瓶暖宫、用温草泥敷肚子温宫、温散草药煮水洗宫以及温瓶熏蒸等来改善宫寒的症状。

湿滞血瘀是指湿气阻滞,导致气血淤积,出现疼痛、淤血等症状。

常见的病症有痛经、子宫肌瘤、卵巢囊肿、闭经等。

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主要有利湿祛湿法、活血化瘀法以及行气法等。

中医妇科证型速记歌诀二:气滞血瘀,通络活血妇科气滞血瘀的证型比较常见,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相关的疾病及其治疗方法。

气滞血瘀是指气滞不顺、气血淤积,导致经血不畅、疼痛等症状。

常见的病症有经痛、痛经、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主要有通络活血法、调气活血法、疏肝理气法等。

通络活血法是通过调节经脉,促进气血的流通,达到消除症状的目的。

常用的方法有拔罐、艾灸、针灸等。

调气活血法是通过调理气机,活血化瘀,缓解疼痛。

常用的方法有草药调剂、按摩、推拿等。

疏肝理气法是通过调节肝气,缓解气滞的症状。

常用的方法有草药调剂、针灸等。

中医妇科证型速记歌诀三:湿腻逐湿,清热解毒妇科病中,湿腻逐湿和清热解毒属于比较常见的证型,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相关的疾病及其治疗方法。

湿腻逐湿是指体内湿气较重,导致湿热症状的出现。

常见的病症有带下、痒症、白带等。

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主要有清热利湿法、温通湿滞法等。

清热利湿法是通过清热解毒,利湿排脓,缓解湿症。

常用的方法有草药调剂、艾灸、针灸等。

温通湿滞法是通过温草药,通络理气,缓解湿滞的症状。

常用的方法有草药调剂、熏蒸、熨灸等。

清热解毒是通过清热化痰,解除毒热,缓解湿症。

常用的方法有草药调剂、艾灸、针灸等。

以上是关于中医妇科证型速记歌诀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面对妇科疾病时,要根据个体差异和具体病情,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同时也要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养成,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以达到预防和控制妇科疾病的目的。

中医妇科证型趣味记忆

中医妇科证型趣味记忆

中医妇科证型趣味记忆
中医妇科共有六大证型,每个证型都有其特征和治疗方法。

为了记忆这些证型,可以使用趣味记忆的方法:
1. 湿热下注型:可以将其记忆为“下凉拖”,湿热滞留在下焦,像是在拖地时沾湿了凉水一样。

2. 血瘀症候型:可以将其记忆为“瘀,瘀,瘀死我”,血液在子宫内凝结成块,导致疼痛难忍。

3. 虚寒症候型:可以将其记忆为“冷症候,我要喝热可乐”,虚寒证型的患者容易感到寒冷,喜欢喝热的饮料来暖身体。

4. 气郁血瘀症候型:可以将其记忆为“郁闷呀,我的血液好像
跑不动”,气郁血瘀型的患者情绪低落,容易感到郁闷和焦虑。

5. 脾肾两虚症候型:可以将其记忆为“疲劳困乏,我要去肾脾
养生馆”,脾肾两虚型的患者常常感到疲劳乏力,需要通过养
生来补充能量。

6. 肝肾阴虚症候型:可以将其记忆为“情绪起伏,我肝肾都虚”,肝肾阴虚型的患者情绪波动大,容易感到疲惫和焦虑。

通过将中医妇科的证型与生动的画面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这些证型的特征,从而更好地应对妇科问题。

中医妇科病的临床辨证大全

中医妇科病的临床辨证大全

中医妇科病的临床辨证大全搜狐媒体平台 05-09 22:00 大中医上认为,这些妇科疾病的发病基本都是由于肝肾亏虚、血气瘀滞、血气不足以及肝脾湿热等原因所致。

但相同病症的发病机制可能有多种,精确的辨证能够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妇科疾病发病的病因,从而才能够设计合理的处方进行施治。

月经病的辨证在对月经病进行辨证时,月经量多、颜色深红且较为粘稠者多为血热所致;月经量少,且颜色较暗者多为血寒所致。

若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性欲减退,舌质淡等症状时,则认为其由肾气虚所致。

若伴有头晕耳鸣,五心烦热,颧红潮热,咽干口燥,失眠多梦,大便于结等症状则认为其是由于肾阴虚所致。

此外,肾阴虚时较为常见的症状还有崩漏、行经头痛、绝经前后诸证、带下病、阴痒、胎漏、胎动不安等症状。

乳房相关疾病的辨证中医上认为,乳房疼痛或乳腺增生等疾病多是由于血气不畅、瘀滞所致。

若伴有精神抑郁,喜叹息、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舌质正常,脉弦等症状则说明该疾病属于肝气瘀滞所致。

该病发生时,还常常会伴有月经异常、痛经等症状。

带下病的辨证带下病属于女性较为常见的疾病,常认为其是由于肝经湿热、脾胃过湿或肾阴虚所致。

在临床上,带下质稠秽臭且伴有高热以及下腹疼痛者多为热毒所致;带下量多色白、无臭秽味道者多为脾虚过脾胃湿热所致;带下量多、有臭秽味道且伴有阴部瘙痒者多为湿热所致。

带下较少,且色白无臭者多为肾阳虚与血虚;有臭味者则为肾阴虚。

在对该类疾病进行治疗时,除了进行上述辨证以外,还需要借助常规的妇科检查。

盆腔炎以及附件炎症疾病的辨证腔炎以及附件炎症在妇科疾病中,属于较为常见但危害程度相对较大的疾病。

对其进行中医治疗时,常常还需要与抗生素等西药联合应用才能根治。

中医上认为,伴有高热、寒战、头痛、小腹疼痛且带下量多如脓的盆腔炎或附件炎多为热毒所致;伴有小腹胀痛,口苦口干,带下黄而稠者,多为湿热瘀滞所致;伴有经行不畅,或量多有块,舌紫黯者多为血瘀所致;小腹冷痛,喜暖喜按,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苔薄白,脉沉细者多为冲任虚寒所致。

妇科病的中医疗法

妇科病的中医疗法

妇科病的中医疗法妇科病是女性常见的健康问题,给女性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了诸多困扰。

中医在治疗妇科病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通过整体调理、辨证论治,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中医认为,妇科病的发生多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滞、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等因素有关。

女性的生理特点以血为本,以气为用,经、带、胎、产的生理活动均与气血密切相关。

因此,调理气血是治疗妇科病的重要原则之一。

在中医治疗妇科病的方法中,中药调理是常用的手段。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舌象、脉象等进行辨证论治,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

比如,对于月经不调的患者,如果是气血亏虚所致,可能会用归脾汤来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如果是肝郁气滞引起的,则可能会用逍遥散来疏肝解郁、调经止痛。

除了中药调理,针灸也是中医治疗妇科病的特色疗法之一。

通过针刺穴位,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改善妇科病症。

例如,针刺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位,对于缓解痛经有一定的效果;针刺三阴交、血海等穴位,有助于调节月经。

推拿按摩在妇科病的治疗中也能发挥作用。

通过按摩腹部、腰部等部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盆腔的气血瘀滞。

比如,按摩八髎穴对于改善盆腔炎引起的腰骶部疼痛有帮助。

中药熏蒸是将中药煮沸后产生的蒸汽熏蒸身体的一种治疗方法。

对于阴道炎、外阴炎等妇科炎症,中药熏蒸可以起到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的作用。

食疗也是中医治疗妇科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不同的病症和体质,选择合适的食物进行调理。

比如,对于宫寒的女性,可以多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桂圆等;对于有乳腺增生的女性,要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

在中医治疗妇科病的过程中,情志调理同样不容忽视。

女性往往情感细腻,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

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从而引发妇科疾病。

因此,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对于妇科病的治疗和预防都非常重要。

中医治疗妇科病强调个体差异和整体调理,注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诊疗方法

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诊疗方法

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诊疗方法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妇女的生理、病理及其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它基于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以中医独特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思路为基础,通过调整和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等方面的功能,达到治疗妇科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诊疗方法。

一、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辨证施治、四诊合参、阴阳学说和经络学说等方面。

1. 辨证施治辨证施治是中医的核心理论之一,也是中医妇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对病人的临床表现、脉象、舌诊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疾病的病机、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妇科疾病中,常见的辨证包括虚实、寒热、湿燥等。

2. 四诊合参四诊合参是根据中医学的基本理论,通过望诊(对病人的外貌及气色进行观察)、问诊(询问病人的病情及其它相关因素)、脉诊(通过对病人脉搏的观察和摸诊来判断病情)以及闻诊(通过对病人的味觉、声音等进行观察),进行全面、系统的诊断。

3.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强调宇宙万物的统一性和相互作用。

在中医妇科学中,阴阳学说被应用于解释女性体内经络、经血、经期等独特的生理现象,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和治疗。

4. 经络学说中医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内有十二经脉、八脉和多条络脉,它们分布于人体皮肤、肌肉、血管、脏腑等组织中,并连接脏腑、组织及其它经络。

中医妇科学中的治疗方法,往往通过调理经络来影响子宫、卵巢等妇科相关的脏器和组织。

二、中医妇科的诊疗方法中医妇科的诊疗方法主要包括四诊、药物治疗、针灸疗法、中药疗法、食疗、调摄养生等。

1. 四诊四诊是中医妇科诊断的基本手段,通过望、问、闻、切等方法来获取病情信息。

比如,在子宫肌瘤的诊断中,望诊可以观察到腹部是否隆起,脉诊可以判断经络的通畅程度,问诊则可以了解病情的发展和变化。

2. 药物治疗中医妇科中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中草药和中成药。

中草药通过煎煮、泡水等方式制成草药汤剂,应用于内服或外敷,以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妇科六大流派,临证治病各有千秋中医妇科六大流派,临证治病各有千秋神黄中医智库2017-05-14 15:30北京肖氏妇科知常达变育阴培本肖氏妇科代表人物肖龙友1928 年弃官行医,终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技赢得病家和同行的赞誉。

肖龙友刻苦读书,精研医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擅长治疗内、妇、儿科疾病,临床经验极为丰富,治愈了很多疑难重症,誉满京城,成为北京四大名医之冠。

解放后,肖龙友历任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市中医师考试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名誉副院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中西医交流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人民医院顾问等职。

作为中医学家担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学部委员(即中科院院士),肖龙友为历史第一人。

新中国成立后,肖龙友虽已是耄耋之年,却仍然念念不忘发展中医教育事业,他在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案建立中医学院,被政府采纳,1956 年我国首批成立了北京、上海、成都、广州 4 所中医学院。

肖龙友治病深明立法原则,知常达变。

他说:“三春早草,得雨即荣,残腊枯枝,虽灌而弗泽,故对象不同即须作不同之措施,然又须及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临床实践中,肖龙友重视妇女患者,每每遇之,强调护本,勿妄加攻伐。

妇人以血为本,以气为用。

先生在治疗妇科病的时候,既辨证准确,又顾及妇人之患病特点,故而临床效果显著。

肖龙友每治妇科疾患,注重育阴培本,然亦则其要者施之。

他说:“欲投育阴培本之剂,必先观其条件如何。

设病宜投而有一二征象不便投,又必须先除其障碍,或为其创造条件。

”肖龙友在治疗妇科病时还特别注意患者的情绪。

妇人之病因肝郁者多,且因病致郁的现象也易出现,故处方中多加入合欢花、橘络等,调畅其情志,舒其郁结。

如张某某,女,54 岁,诉心时悸动,手足发冷,胸部畏寒,左半身有时抽搐,脉见虚弦。

肖龙友认为此人是忧思太过,肝脾两伤。

方用:生芪皮15 克,炒台参12 克,郁金9 克,合欢花15 克,焦冬术9 克,佛手片15克,朱茯神15 克,焦鸡内金9 克,桑寄生15 克,生赤芍12克,盐炒砂仁9 克,炙甘草9 克,桂圆 3 枚,荔枝3 枚。

又诊数次,仍以上法出入为方,服药10 余剂而愈。

浙江何氏妇科以血为本以肝为先杭州何氏妇科始于晚清,迄今已传四代,历经150 多年。

创始人何九香曾师从清代名医钱宝灿。

何九香擅长妇科,屡起沉疴。

时浙江抚台因其女闭经腹胀,疑为不贞,何九香诊视后力辩其无,用药后下瘀血盈盆,其恙尽除,由是医名大噪。

何氏第三代传人何子淮、何少山1953 年向国家捐献何氏秘方“定呕饮”,获政府嘉奖。

何子淮1983 年被评为浙江省名中医,1991 年评为国家首批名中医,1992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荣誉证书。

先后任杭州市中医院妇科主任、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省中医妇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兼华东片主任、杭州市政协委员。

何子淮在学术上推崇张仲景辨证论治体系,治妇科更得益于陈良甫、张景岳、傅青主诸家学术,重视整体观念,突出脏腑经络辨证,并以论治奇经作为调治妇科病的重要手段,理论上强调妇人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治血病注重调气机,治杂病重视调理肝、脾、肾,诊断注重望闻问切,用药灵动变化,师古法而不泥古方。

对妇科病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和治法,临床疗效显著。

何子淮编著出版了《何子淮女科经验集》、《名家女科评述》等专著。

早在上世纪70 年代,何少山就提出了流产后并发症的中医防治,并总结出辨证及用药规律,对流产后继发不孕具有独到的见解,其独创的温通疏补法治疗流产继发不孕取得显著的疗效;他还首先将温阳法用于治疗崩漏,对慢性盆腔炎以气虚血瘀论治等学术观点均为全国同行所认同。

何少山撰写的《论温阳止崩》等二十余篇论文和即将出版的《何少山妇科学术经验集》都成为当代中医妇科的重要文献。

何少山之长女何嘉琳1998 年被评为浙江省名中医。

2000 年被杭州市中医院聘为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导师。

2003 年被评为“全国名中医”,在妇科临床、教学、科研中学习现代医学理论技术,运用中医妇科诊疗特色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复发性流产等妇科疑难病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她领导的杭州市中医院中医妇科先后建设成为浙江省中医妇科重点学科、国家级中医妇科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何嘉琳现任浙江省政协委员、第八届杭州市政协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市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硕士生导师。

上海蔡氏妇科审证求因治病求本一位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37 岁蒋姓患者,曾是上海某市级医院儿科医生,后移居美国,结婚 5 年未孕,基础体温单相,每经行腹痛剧烈,伴恶心呕吐,畏寒神疲,不能正常工作,需卧床休息,服中西药 3 年余,后经腹腔镜手术清除异位病灶,并行3 次人工授精,一次试管婴儿均不见效。

经人介绍至蔡小荪处就诊。

蔡小荪根据患者证情表现,辨其为宿瘀内结,聚而成癥,伴肾气不足,治疗原则拟活血化瘀消癥,参育肾促孕,采取蔡氏周期疗法,以“化瘀散结方”、“育肾培元方”及“四物调冲汤”随诊加减应用,调理两月证情改善,半年怀孕。

上海江湾蔡氏妇科肇始于清代乾隆年间,迄今已传七代,历时200 余年。

蔡小荪是蔡氏妇科第七代传人,1923 年生,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弱冠之年即独立应诊。

1952 年参与创办新城区第二联合诊所,1980年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兼中医妇科主任医师。

曾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理事、妇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先后受聘为瑞金医院、仁济医院及国际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顾问,并曾任上海市卫生局主办中医研究班教研组成员,《中医食疗学》编委、全国中医药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医学院专家委员会名誉委员等。

1992 年被上海市卫生局评为“上海市名中医”兼任评委,1999 年受聘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同时取得博士生导师资格。

曾主编《中国中医秘方大全》妇产科分卷、《中医妇科验方选》、《经病手册》、《中华名中医治病囊秘·蔡小荪卷》、《蔡小荪谈妇科病》、《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等,发表论文数十篇,带教主治级以上中西医师百余位。

审证求因,治病求本是蔡氏妇科临床经验的根本法则,蔡氏妇科同时主张因时因地因人而制宜,权衡轻重而不偏,适度寒湿而不怫。

危症急需单刀直入,务期脱险奏功;久病则宜标本兼顾,不求速愈。

辨病与辨证结合,分期与分型结合,处方用药精简验廉,验方今用,务求实效。

1991 年台湾华视电视台以《送子观音》为题,在全台“海棠风情”节目以及美国洛杉矶和芝加哥“大陆神奇”等节目中播放了蔡老为不孕妇女带来福音的录像,由是海外就诊者络绎不绝,大多获得满意效果。

上海朱氏妇科察阴阳审动静朱氏妇科是近代中医一大流派,自上世纪初创立以来,已历百年。

全国名老中医朱南孙教授系朱氏妇科第三代传人,目前担任中国中医妇科学会顾问、中国中医妇科学会上海分会顾问、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委员等,是上海市首席名中医工作室主持者。

1933 年,上海北京西路长沙路口,有一所“南山小筑”,它的主人便是朱氏妇科创始人、朱南孙教授的祖父朱南山。

朱南山拜南通儒医沈锡麟为师,宗张子和学派,以治时疫重症成名于乡里。

1916 年应旅沪同乡会之邀来沪行医。

最初设诊于开封路同兴里,因其辨证确切、用药富有魄力,往往一贴见效,人称“朱一贴”,成为上海滩上的名医。

朱南山擅妇科,自拟《妇科十问口诀》,以治妇科杂病及不孕症著称。

朱南山重视妇女婚孕育产和经带肿瘤等方面的保健防治及有关的胸腹诊断。

他拟定的《妇科十问口诀》为:“一问年月二问经,及笄详察婚与亲;三审寒热汗和便,四探胸腹要分明;头痛腰酸多带下,味嗅辨色更须清;五重孕育胎产门,崩漏注意肿瘤症;六淫七情括三因,八纲九候祖先问;本病杂症弄清楚,十全诊治方得准”,奠定了朱氏妇科的基础。

朱小南为朱南山长子,18 岁即随父助诊。

临诊用药内外兼治,善治崩漏、痛经、不孕等证。

他在朱南山先生妇科论治注重气、血、肝、脾、胃的基础上,潜心钻研,认为妇科疑难之病,非究奇经难以奏效。

他将奇经八脉理论体系汇入朱氏妇科,对奇经用药整编归类,著有《奇经八脉在妇科临证间的具体应用》、《朱小南医案、医话、医论》等。

朱小南曾组织“鸣社”,定期聚会研讨学术,交流临证经验。

1952 年朱小南参加上海市卫生局中医门诊部工作,主持妇科。

并任上海市卫生工作者协会常务委员、上海市中医学会妇科组组长等职。

朱南孙教授是朱小南先生长女,1952 年随父同入上海市卫生局主办的中医门诊所,该门诊所即今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前身。

朱南孙历任岳阳医院妇科主任、上海中医学院妇科教研室副主任等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她开创了岳阳医院承担国家自然基金课题项目的先河,科研创新屡次获奖:1998 年获上海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 年获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等资助课题多项,“加味没竭片”新药已进入三期临床研究。

1991 年,朱南孙被认定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

朱南孙主要著作有《朱南孙医案四则》、《中医妇科临床手册》等,为朱氏妇科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精彩宝贵的文字资料。

60 载杏林生涯,朱南孙今已84岁高龄。

1994 年在其弟子协助下,她将多年来的医论、医话、医案汇集成《朱南孙妇科临床秘验》一书。

朱南孙身负两代名医的学术积淀,虚心勤勉,潜心医道,她根据《内经》“所胜平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虚不实,以经取之”及“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理论,提出审动静之偏向而使之复于平衡是临床治疗之原则,临证施治总结概括为“从、合、守、变”富有哲理性的四法。

在前辈的学术中,又汇入李东垣之脾胃学、朱丹溪之滋阴降火说,张景岳之温阳益肾论及唐容川、王清仁之活血化瘀法,并揉合进陈自明、傅青主等临床大师的精髓,融为一炉。

她的学生曾将其学术思想归纳为“从合守变、燮理阴阳”、“乙癸同源、肝肾为纲”、“注重冲任、贵在通盛”、“衷中参西、务求实效”、“处方精专、善于通变”、“诊治妇疾、适时为贵”。

天津哈氏妇科强调肝脾肾扩大气分药哈氏医学历经五代,以内、妇科蜚声医林。

其代表人物哈荔田生前曾任天津市卫生局副局长、天津中医学院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全国中医妇科学会主任委员等职,一生致力于中医妇科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哈氏妇科第四代传人哈孝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272 医院主任医师,1962 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血证学会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计划生育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哈孝廉从医40 余年,长于内科、肿瘤科,尤精于妇科,对妇科功血、妊娠合并症、子宫肌瘤、男女不孕不育症、计划生育并发症均有独特疗效,对内科发热、心脑血管、消化系统疾病治疗颇有经验,著有《中医妇产科学》、《哈荔田妇科医案医话选》、《内经妇科辑文集义》等,有多项课题获军、地科技成果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