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层及构造基础理论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第二讲 基础理论2_1工程地质学
第二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基础理论 1 工程地质学
主要内容 1.1 基本概念 1.2 岩石与土 1.3 地质构造 1.4 地下水 1.5 不良地质灾害 1.6 工程地质勘察
第二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基础理论 1 工程地质学
1.1 基本概念
q地质学-是关于地球的科学,研究对象主要是固体
地球的上层。
体的总体。
第二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基础理论 1 工程地质学
第二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基础理论 1 工程地质学
第二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基础理论 1 工程地质学
第二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基础理论 1 工程地质学
1 工程地质学
主要内容
P 1.1 基本概念 P 1.2 岩石与土
1.3 地质构造 1.4 地下水 1.5 不良地质灾害 1.6 工程地质勘察
祖母绿
黄水晶
孔雀石
蓝宝石
水晶
海蓝宝石
第二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基础理论 1 工程地质学
猫眼石
羊脂玉
玛瑙
翡翠
绿松石
第二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基础理论 1 工程地质学
q岩体=岩石+软弱结构面
Ø指包括各种地质界面,如层面、层理、节理、断层、 软弱夹层等结构面的单一或多种岩石构成的地质体。
Ø被各种结构面所切割,由大小不同、形状不一的岩块 (即结构体)所组合而成。 Ø是指某一地点一种或多种岩石中的各种结构面、结构
第二讲 岩土工程技术导论 基础理论 1 工程地质学
C.变质作用:指构造运动与岩浆作用过程中,原 有岩石受温度、压力和化学性质活 泼的流体作用,在固体状态下发生 物质成分和特征的改变,转变成新 的岩石,即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D.地震:接近地球表面岩层中构造运动以弹性波 形式释放应变能而引起地壳的快速颤动 和震动。
岩石细观损伤力学基础-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岩石细观损伤力学基础-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岩石力学研究领域,细观损伤力学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岩石作为一种复杂的非均质材料,其力学性质与内部微观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研究岩石的损伤力学,可以深入理解岩石在受力过程中的变形与破坏机理,为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细观损伤力学从微观尺度上研究岩石内部的微观破裂与变形行为。
通过观察和分析岩石的细观损伤特征,可以揭示岩石的力学性能、破坏机理及其变形规律,从而为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领域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文章将介绍细观损伤力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使读者对该领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首先,将概述岩石细观损伤力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介绍其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价值。
随后,将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进行说明,明确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最后,明确研究的目的,即通过对岩石细观损伤力学的深入研究,为岩土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指导并探索新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细观损伤力学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岩石力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贡献出一份力量,为岩土工程的发展和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对岩石细观损伤力学的研究,探索出更加准确、可靠的岩石力学模型,并为岩石材料的性能评价和工程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文章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概述了文章的主题和研究对象,说明了岩石细观损伤力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同时,简要介绍了文章的结构,以帮助读者理解整个文章的脉络和内容。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两个内容:岩石细观损伤力学的概述和岩石细观损伤力学模型。
在岩石细观损伤力学的概述中,首先介绍了岩石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岩石在受力作用下的行为。
然后,探讨了岩石细观损伤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包括损伤、断裂和弹性等基本概念,为后续的模型建立打下基础。
在岩石细观损伤力学模型部分,列举了目前常用的岩石细观损伤力学模型,如弹塑性模型、松弛模型等。
第7章 岩石地基工程
第7章岩石地基工程§7.1 概述所谓岩石地基,是指建筑物以岩体作为持力层的地基。
人们通常认为在土质地基上修建建筑物比在岩石地基上更具有挑战性,这是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岩石相对于土体来说要坚硬很多,具有很高的强度以抵抗建筑物的荷载。
例如,完整的中等强度岩石的承载力就足以承受来自于摩天大楼或大型桥梁产生的荷载。
因此,国内外基础工程的关注重点一般都在土质地基上,对于岩石地基工程的研究相对来说就少得多,而且工程师们都倾向认为岩石地基上的基础不会存在沉降与失稳的问题。
然而,工程师们在实际工程中面对的岩石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完整的岩块,而是具有各种不良地质结构面,包括各种断层、节理、裂隙及其填充物的复合体,称之为岩体。
同时岩体还可能包含有洞穴或经历过不同程度的风化作用,甚至非常破碎。
所有这些缺陷都有可能使表面上看起来有足够强度的岩石地基发生破坏,并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岩石地基工程的两大特征:第一,相对于土质地基,岩石地基可以承担大得多的外荷载;第二,岩石中各种缺陷的存在可能导致岩体强度远远小于完整岩块的强度。
岩体强度的变化范围很大,从小于5MPa到大于200MPa 都有。
当岩石强度较高时,一个基底面积很小的扩展基础就有可能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然而,当岩石中包含有一条强度很低且方位较为特殊的裂隙时,地基就有可能发生滑动破坏,这生动地反映了岩石地基工程的两大特征。
由于岩石具有比土体更高的抗压、抗拉和抗剪强度,因此相对于土质地基,可以在岩石地基上修建更多类型的结构物,比如会产生倾斜荷载的大坝和拱桥,需要提供抗拔力的悬索桥,以及同时具有抗压和抗拉性能的嵌岩桩基础。
为了保证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对于支撑整个建筑荷载的岩石地基,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基岩体需要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以保证在上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不产生碎裂或蠕变破坏;(2)在外荷载作用下,由岩石的弹性应变和软弱夹层的非弹性压缩产生的岩石地基沉降值应该满足建筑物安全与正常使用的要求;(3)确保由交错结构面形成的岩石块体在外荷载作用下不会发生滑动破坏,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高陡岩石边坡上的基础工程中。
岩层构造知识点归纳总结
岩层构造知识点归纳总结岩层构造是地质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研究的是地球内部岩石的组织结构以及岩石产生、变形和演化的过程。
岩层构造不仅对认识地球内部的物质构造和物质运动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岩层构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形成过程、地质意义以及前沿研究方向展开讨论,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基本概念1. 岩层构造岩层构造是指地球内部岩石的组织结构,即岩层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以及岩层之间的空间关系。
岩层构造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对象是地球内部的各种岩石体,包括岩石体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形和演化等方面。
2. 岩层岩层是由相互联系的一组岩石构成的,在地球内部同时存在的岩石体。
岩层可以是单一成分的岩层,也可以是由多种不同成分的岩石交替组成的岩层。
3. 岩层构造分析岩层构造分析是指利用地质学原理和方法,对岩石体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形和演化等方面进行研究。
岩层构造分析是岩层构造研究的基础,也是认识岩层构造形态和活动规律的重要手段。
二、分类岩层构造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1. 按照地质年代的不同进行分类按照地质年代的不同,岩层构造可以分为古生代岩层构造、中生代岩层构造和新生代岩层构造。
不同年代的岩层构造具有不同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对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演化有着不同的影响。
2. 按照岩石类型的不同进行分类按照岩石类型的不同,岩层构造可以分为火成岩层构造、沉积岩层构造、变质岩层构造和岩浆岩层构造等。
不同类型的岩层构造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演化过程,对地质结构和资源勘探有着不同的意义。
3. 按照岩石形态的不同进行分类按照岩石形态的不同,岩层构造可以分为褶皱岩层构造、断裂岩层构造、褶断岩层构造和岩层变形构造等。
不同形态的岩层构造对地质构造和资源勘探有着不同的影响。
三、形成过程岩层的形成过程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火成岩、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和构造作用等。
大地构造学基础理论纲要(1)
大地构造学基础理论纲要(1)胡经国本文作者的话本文是根据有关高校大地构造学教学课件和有关资料编写而成的。
现将它作为大地构造学基础理论纲要奉献给地球科学爱好者阅读,并作为大家进一步了解和研究的参考。
希望能够得到读者朋友的喜欢和指教。
第一章大地构造学概述一、大地构造学及其主要研究内容大地构造学从地球系统的角度主要是研究地球岩石圈和上地幔的组成、结构、构造特征及其演化、成因、运动和动力学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构造地质学分支学科。
大地构造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各种不同尺度和性质的构造单元的沉积建造、岩浆活动、构造运动、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以及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特征。
二、大地构造学理论体系以构造模式为主线(中国李四光,国外)以构造演化史为主线(中国黄汲清,王鸿祯,任纪舜)以区域地质为主线(中国杨森楠、杨巍然,程裕淇)以构造解析方法为主线(中国马文璞)三、大陆边缘1、大陆边缘及其分类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之间(即从海岸线至深海底之间)的广阔过渡地带,叫做大陆边缘(Continental Margin)。
大陆边缘按其形态、地貌单元发育情况及其与板块活动的关系分为:⑴、大西洋型(即被动大陆边缘)⑵、太平洋型(即活动大陆边缘)包括:①、岛弧型(沟-弧-盆体系型)②、安第斯型(沟-火山弧型)2、被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麓三部分。
⑴、大陆架大陆架(Shelf)是指滨临海岸的浅水区域,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
宽0~1300公里;大陆架外缘平均水深130米,最深可达550米。
⑵、大陆坡大陆坡(Slope)位于大陆架向海洋一侧;坡度较陡(3°~6°);宽数十至数百公里。
⑶、大陆麓大陆麓(Rise)是指大陆坡坡脚下由沉积物堆积而成的和缓平坦坡。
宽数百至上千公里;平均坡度1/300;常从2500~3000米水深处开始进入5000米水深大洋盆地。
3、活动大陆边缘⑴、岛弧型岛弧型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单元包括:弧后盆地(边缘海)、岛弧、弧前盆地、海沟。
岩体力学概述
(1) 岩体和地质体是同一物体在不同场合的两个名词。 (2) 就具体问题研究而言,岩体即为地质体的一部分。 (3) 岩体是工程地质学和岩体力学的专有名词。有时将土 体作为一种特殊岩体对待。
岩体的组成要素
岩体——在地质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已经遭受过变形和破坏,具 有一定物质成分和结构并赋存于一定地质环境中的地质体。岩体是 工程地质学和岩体力学的专有术语。
∵岩体是长期地质作用的产物 ∴其非均质性是绝对的,而均质性是相对的和有条件的。
∵岩体具有非均质性 ∴同一岩体不同部位的工程性质可有较显著的不同,表现为试验结
果具有较大的离散性。
各向异性
岩体的各向异性——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随取向不同而具有明显方 向性差异的性质。
各向异性的主要原因是存在于岩体中的结构面具有优势方位 及岩体赋存环境具各向异性。
改造过程
在建造过程中形成的岩体,其岩石成分、原生岩体结构和赋存 环境是与当时的物理化学环境相适应的,而且只适应当时的环境。
当条件变化时,它们也随之改变,以适应新的环境条件。岩体 一经在建造过程中形成,就要遭受后期多次反复的内外动力地质作 用的巨大改变,这一过程称为岩体的改造过程。 经过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岩体得到了全面的改造,包括岩石成分、 岩体结构和赋存环境的改造。
物质成分
岩石结构、构造
岩 地质特征 成因类型
石
岩性岩相变化
的
成层条件、厚度变化
特 物理(水理)性质
性 力学性质
岩石=结构体
结构体特性
结构面特征
岩
体 的
特 性
=>岩体力学中非常重视对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这是整个岩体力学基础之一。
必须对工程区地层有系统全面的了解
岩石力学课本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岩体力学与工程实践岩体力学(rockmass mechanics)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岩体在各种力场作用下变形与破坏规律的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的科学,是一门应用型基础学科。
岩体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类岩体,而服务对象则涉及到许多领域和学科。
如水利水电工程、采矿工程、道路交通工程、国防工程、海洋工程、重要工厂(如核电站、大型发电厂及大型钢铁厂等)以及地震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构造地质学等地学学科都应用到岩体力学的理论和方法。
但不同的领域和学科对岩体力学的要求和研究重点是不同的。
概括起来,可分为三个方面:①为各类建筑工程及采矿工程等服务的岩体力学,重点是研究工程活动引起的岩体重分布应力以及在这种应力场作用下工程岩体(如边坡岩体、地基岩体和地下洞室围岩等)的变形和稳定性。
②为掘进、钻井及爆破工程服务的岩体力学,主要是研究岩石的切割和破碎理论以及岩体动力学特性。
③为构造地质学、找矿及地震预报等服务的岩体力学,重点是探索地壳深部岩体的变形与断裂机理,为此需研究高温高压下岩石的变形与破坏规律以及与时间效应有关的流变特征。
以上三方面的研究虽各有侧重点,但对岩石及岩体基本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却是共同的。
本书主要是以各类建筑工程和采矿工程为服务对象编写的,因此,也可称为工程岩体力学。
在岩体表面或其内部进行任何工程活动,都必须符合安全、经济和正常运营的原则。
以露天采矿边坡坡角选择为例,坡角选择过陡,会使边坡不稳定,无法正常采矿作业,坡角选择过缓,又会加大其剥采量,增加其采矿成本。
然而,要使岩体工程既安全稳定又经济合理,必须通过准确地预测工程岩体的变形与稳定性、正确的工程设计和良好的施工质量等来保证。
其中,准确地预测岩体在各种应力场作用下的变形与稳定性,进而从岩体力学观点出发,选择相对优良的工程场址,防止重大事故,为合理的工程设计提供岩体力学依据,是工程岩体力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和任务。
岩体力学的发展是和人类工程实践分不开的。
构造地质学
第一章绪论一、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地壳或岩石圈中的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指在地壳运动的发展过程中,组成地壳或岩石圈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产生的各类变形,包括褶皱、断层、劈理及其他面状、线状构造等。
地质构造分为原生和次生构造。
原生构造是指沉积物或岩浆在侵位与成岩过程中形成的构造,如沉积岩中的层理、波痕等和岩浆岩中的流动构造、原生节理等。
而次生构造是指岩层或岩体形成后,在力的作用下形成的构造,如褶皱、节理、断层等。
形成次生构造的作用力,可以来源于地球内部,称为内力;也可以来源于地球外部,称为外力。
构造地质学侧重于研究岩层或岩体在内动力地质作用下形成的次生构造。
但是对原生构造也要研究,某些原生构造是识别次生构造的形态、产状及其变形构造的重要标志。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①地壳或岩石圈内各种变形的几何形态、组合特征、分布规律;②分析构造形成的地质背景、力学条件及动力学和运动学的机制;②研究构造的形成序列及演化历史。
同时还要研究各种构造形态的描述、制图及其表示方式,以及与地质矿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热及地震地质等学科的相互关系。
地质构造的规模有大有小,大的可占据数百至数千平方千米或更大范围;小的可在露头甚至,块手标本上即可表现其全貌;更小的则需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因此,对地质构造的观察研究,可以按规模大小划分为许多级别,成为“构造尺度’’。
构造尺度的划分是相对的,一般把构造尺度划分为巨、大、中、小、微型以至超显微型等级别。
不同尺度的地质构造各有其不同的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
野外地质调查,通常是从小尺度或中尺度的地质构造观察人手。
构造地质学主要侧重于研究中、小型地质构造。
较大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则隶属区域大构造学的研究范畴;,全球范围内地壳结构及其运动规律则属于全球构造学的研究范畴。
构造地质学是学习地质科学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为学好后续的其他得业课程,如矿床学、找矿勘探地质学、遥感地质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煤田、石油地质等课程奠定基础。
板块构造理论
学说内容
1
地表构造
2
板块划分
3
边界及类型
4
转换断层
5
运动与演化
地表构造
板块构造的基本思想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的硬壳——岩石圈(或称构造圈),相对于软流圈来说是 刚性的,其下面是粘滞性很低的软流圈。岩石圈并非是整体一块,它具有侧向的不均一性,被许多活动带如大洋 中脊、海沟、转换断层、地缝合线、大陆裂谷等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块体,这些块体就是所说的板块。换言之,整 个岩石圈可以理解为由若干刚性板块拼合起来的圈层,板块内部是稳定的,而板块的边缘和接缝地带则是地球表 面的活动带,有强烈的构造运动、沉积作用、深成作用、岩浆活动、火山活动、变质作用、地震活动,又是极有 利的成矿地带。其次,岩石圈板块是活动的,是围绕着一个旋转扩张轴在活动的,并且以水平运动占主导地位, 可以发生几千千米的大规模的水平位移;在漂移过程中,板块或拉张裂开,或碰撞压缩焊结,或平移相错。这些 不同的相互运动方式和相应产生的各种活动带,控制着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总之,板块构造说是 海底扩张说的发展和延伸,而从海底扩张到板块构造,又促进了大陆漂移的复活。因此,人们称大陆漂移、海底 扩张和板块构造为不可分割的“三部曲”。
根据实地勘测,发现洋脊具有如下地球物理方面的特点:第一,洋脊为高地热流异常区。中央裂谷附近的热 流值常是深海盆正常值的2—3倍。第二,重力测量结果,中央裂谷一带常表现为重力负异常区。第三,地震波的 研究表明,在洋脊下方的地幔中,波速小于正常值,同时莫霍面不清,地壳有明显变薄的趋势。
学说复活
从60年代起,由于海洋科学和地球物理学等迅速发展,获得大量的有利于大陆漂移的论据,使大陆漂移的学 说得到复活。例如,当初魏格纳从地图上论证了大陆边界的拼合现象,1965年E.C.布拉德重新研究了这一问题。 他认为大陆的边界不应当以海岸线为准,而应当以大陆壳的边界即大陆坡的坡脚为准,并应考虑消除在大陆分裂 后陆壳的增建(例如非洲尼日尔三角洲沉积增建数百千米,第三纪和近代火山喷发熔岩形成冰岛及其它火山岛等) 和改造(如外力侵蚀海岸后退等)部分,然后利用电子计算机以数学方法进行拼接,终于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同 时,大陆拼接以后,在岩石、构造、地层、古生物等方面也应该对应连接在一起,这如同把一张报纸撕成碎片, 不仅可以按碎片形状拼合复原,而且复原后其上面的文字也应该是连贯的,在这方面也取得令人信服的结果。
大地构造学基础理论提要(2)
大地构造学基础理论提要(2)胡经国第2章地槽-地台学说一、地槽及其特征1、地槽的一般概念1873年,丹纳(J.Dana)正式把地壳上强烈下降并逐渐被沉积物充填的坳陷称为地槽(Geosyncline),而将地槽之间沉积岩层变薄或缺失的相对隆起区叫做地背斜(Geanticline)。
地槽是地壳上的槽形坳陷。
地槽具有以下特征:呈长条状分布于大陆边缘或二个大陆之间,具有特征性的沉积建造并组成地槽型建造序列,广泛发育强烈的岩浆活动,构造变形强烈,区域变质作用发育等。
地槽是地壳上强烈活动的构造带,曾经为巨大的坳陷带,沉积有巨厚的海相沉积物,坳陷被沉积物补偿充填;以后,挤压力就把这些沉积物挤压成褶曲;最后,转变为造山带(褶皱山脉)。
阿尔卑斯山沉积物中没有浅海相沉积层,却有厚度不大的深海或远海相沉积物。
地槽是在大陆之间的海洋地区内发育起来的一个狭长的深海槽。
现代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槽是岩石圈板块边缘部分的阿坳陷带。
2、关于地槽概念的一般理解关于地槽概念的一般理解包括:⑴、地槽的概念具有两重性质:早期主要表现为在地壳上形成深坳陷,这种深坳陷可以被沉积物所补偿,从而形成被巨厚沉积物所占据的沉降带,也可不被沉积物所补偿,形成深海盆地;晚期强烈褶皱上升形成巨大的造山带(褶皱山系)。
⑵、在时间上,指古生代以来曾经有过强烈活动的地带。
⑶、在空间上,地槽主要位于大陆边缘,少数位于两个大陆之间。
3、地槽的基本特征⑴、空间位置特征地槽通常出现在大陆边缘地带或两个大陆之间。
因此,地槽一般都具有狭长的槽形形态,呈长条状分布;规模很大,长几百至几千公里,宽几百公里。
现今地槽多为造山带(褶皱山脉)。
⑵、沉积特征地槽沉积物分布在长条状的坳陷内。
沉积物以海相为主,分选性差,厚度巨大,可达上万米。
常常形成特殊的沉积建造和建造序列,由下而上依次为:①、硬砂岩建造这种建造多出现在地槽形成初期构造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
②、硅质-火山岩建造(细碧角斑岩组合)相当于蛇绿岩套的一部分,标志地槽下沉最强烈的阶段,断裂、火山活动发育。
岩层控制中的关键层理论研究
岩层控制中的关键层理论研究一、本文概述《岩层控制中的关键层理论研究》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和分析岩层控制领域中的关键层理论。
关键层理论是地质工程学和岩石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理解岩层的稳定性、预测地质灾害、优化地下工程设计和保障工程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首先将对关键层理论的基本概念、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进行概述,为后续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文章将首先阐述关键层的定义和特性,包括关键层的形成机制、结构特征以及其在岩层中的作用。
接着,将回顾关键层理论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分析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重点探讨关键层理论在岩层控制中的应用,包括其在地质灾害预测、地下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本文还将对关键层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探讨新技术和新方法在关键层理论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文章将总结关键层理论在岩层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其在保障地下工程安全和促进地质工程学科发展方面的重要价值。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为岩层控制领域提供新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推动关键层理论在地质工程学和岩石力学中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二、关键层理论的基本概念关键层理论是岩层控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主要关注的是在地下工程中,如何通过对岩层的科学分析和合理控制,实现工程安全、高效和经济的目标。
关键层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关键层的定义、特性以及其在岩层控制中的作用。
关键层是指在地下工程中,对岩层稳定性起决定性作用的岩层或岩层组合。
这些岩层或岩层组合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质、结构特征或空间位置,对周围岩层的稳定性和变形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层的存在往往决定了地下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关键层具有一些显著的特性。
例如,关键层往往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和变形;同时,关键层还可能具有特殊的结构特征,如层面、节理、断层等,这些结构特征对岩层的稳定性和变形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层在空间位置上往往处于地下工程的关键部位,如巷道顶板、底板、侧帮等,对地下工程的整体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1地质基础理论10大构
1.地槽区的发展过程 地槽的发育要经历两大阶段。第一阶段 以强烈下沉为主,堆积了厚达1-2万米的沉 积物,伴随有玄武岩喷发。形成了地向斜和 地背斜相间排列的狭长地带。 第二阶段以隆起为主(一般从中央部分 先开始),沉积地层发生强烈的线状褶皱, 伴以花岗岩侵入和区域变质作用。 最后,地槽区的各个部分先后隆起,称 为普遍回返。结束了一个构造旋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地盾是大陆地壳上相对稳定的区域,长期
处于相对隆起的状态,因此受到风化剥蚀很严
重,表面的沉积盖层已经缺失或只遗留很薄的
一层,褶皱基底广泛地出露地表。地盾的轮廓
状如盾形,表面地势没有大的起伏。
全球的著名地盾有:
北美洲的加拿大地盾; 南美洲的亚马逊地盾; 欧洲的波罗的地盾; 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地盾; 大洋州的西澳大利亚地盾; 阿拉伯-努比亚地盾; 亚洲的淮阳地盾; 南极洲地盾; 西伯利亚地盾。
1.地台区的发展过程 地槽区旋回结束而成为褶皱带,就形成 了相对稳定的地台区。 地台区也还在进行着一定的升降运动, 上升部分成为陆地,遭受剥蚀;下降部分成 为浅海或内陆拗陷,接受沉积。 所以地台在接受沉积的部位,具有双层 结构,即由基底和盖层构成。基底是地槽阶 段形成的褶皱岩层,盖层是地台时期新沉积 的岩层。
第六节 大地构造学说简介
大地构造学说是关于岩石圈和地壳构造 的空间分布规律、发生发展规律和形成原因 及机制的科学,是地质学的综合性分支学科。
大地构造学与构造地质学的关系密切, 二者的研究领域不易划清,大地构造学研究 比较大型的构造现象,而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则 是比较小型的构造。
大地构造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历史分析 法与动力分析法相结合。由于不同研究者的 侧重点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大地构造学派。
(1)_地层学概念及基本原理
穿时的普遍性
一、地层学概念及基本原理
(四)地层学的几个基本原理
7、穿时普遍性原理(Principle of ubiguity of diachronism) 穿时的理论与瓦尔特相律的原理是一致的, 适合于侧向加积形成的地层 纵向堆积形成的地层不适合
一、地层学概念及基本原理
(四)地层学的几个基本原理
一、地层学概念及基本原理
(四)地层学的几个基本原理 3、叠覆原理( principle of superposition) 又称层序律 也由斯丹诺(1669)提出 沉积地层的原始状态自下而上是从老到新
地层层序律(叠覆律)
一、地层学概念及基本原理
(四)地层学的几个基本原理
3、叠覆原理( principle of superposition) 又称层序律 此原理可确定岩层的相对年龄,作为地质年代学的基 础原理。在现代地层学中仍是重要原理之一 但要注意:①地层序列未经挠动的本来顺序才能应用; ②局部或单个岩层的纵向序列可用,而大范围或一 个沉积盆地或与沉积盆地岸线相垂直的横剖面应用 则会发生错误;③侧向加积形成的地层,在不同的 观测尺度上,并非总是下老上新
第八章
地层学
地层学
一、地层学概念及基本原理 二、地层时间及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三、层型及地层区划 四、岩石地层学 五、生物地层学 六、年代地层学
七、岩石、生物、年代各种地层单位之间 的关系
一、地层学概念及基本原理
(一)地层学定义 1、地层(stratum)——指具有某种共同特 征或属性的岩石体,能以明显的界面或经 研究后推论的某种解释性界面与相邻的岩 层和岩石体相区分 特征:岩石的客观物质,如岩性、生物、矿 物、磁的极性、电性、地震感应等方面的 物理、生物性质和变化 属性:指对某种或某几种特征的综合、分析 得出的推论、解释和认识。如沉积环境, 时间等┄┄。属于概念范畴
地质工程与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与地质工程读书笔记第一章1,地质工程是指以地质体为工程结构,以地质体为工程的建筑原材料,以地质环境为工程的建筑环境修建的一种工具。
2,工程地质的内容在定义上来说是指研究工程建筑的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预报原理及方法的应用性学科。
其条件包括(1)承载建筑物的地质体质量;(2)工程建筑地区环境质量工程地质预报包括(1)工程地质条件预报(2)工程地质灾害预报(3)超前防治措施预报3,开挖边坡,筑坝的坝基属于地面地质工程。
隧道和矿山井属于地下地质工程。
3,工程地质研究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60年代,以工程地质条件研究和评价为主要工作。
(现代洪泛区都是近代地壳沉降带)第二阶段大体上开始于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以开展地质体稳定性分析为特征的工程地质灾害预测研究阶段。
第三阶段80年代后,以地质改造为主要课题的工程地质灾害及地质灾害防治,施工地质超前预报为特征的地质工程研究阶段,明确提出了地质控制施工法。
地质控制施工法的核心就是超前地质体预报和超前地质体改造。
而超前地质预报和超前地质体改造正是工程地质工作进入第三阶段的重要标志。
4,地质工程三大支柱(1)构造地质与岩体结构(2)岩体构造力学和土体力学(3)地质技术,包括①勘查技术②试验测试技术③地质改造技术5,构造地质是研究地质体结构,形成机制,历史发展过程的学科。
在工程地质研究中则被概括地称为地质体结构,如岩体结构,土体结构等。
6,岩体结构的含义(1)地质体结构(2)岩体结构7,,地质体结构是指建造作用于改造作用叠加的组合。
它适用于阐明一个地区的地质结构特征。
其划分的第一位依据是岩层组合特征,即岩层成分,成层性特征。
8,依据岩层成分的差异可将地质体结构划分为:粘土岩质,砂砾岩质,碳酸盐质,千枚-页岩质,岩浆岩质,火山岩质。
岩石类型是岩体变形,破坏的母质。
9,构造作用叠加主要是褶皱叠加。
依岩层倾斜程度来划分,一般可分为:水平层状岩层,缓倾层状岩体,陡倾层状岩体弯曲岩体,块状岩体,岩溶化块状岩体。
岩层构造知识点总结
岩层构造知识点总结一、岩层构造的定义1. 岩层构造是指地球表面下的岩石层,在结构上呈现出的各种形态和线条,包括了岩层的倾角、层面的走向、断层、褶皱等。
2. 岩层构造也可以指岩土体内部的结构形态,包括砂砾岩中的层理、岩石中的节理构造、夹层构造等。
3. 岩层构造是地质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研究领域,它关注地质构造与形成、演化等相关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二、岩层构造的分类1. 根据构造形态的不同,岩层构造可以分为水平层理、斜层理、弯曲层理、断裂和节理构造等。
这些构造形态是岩层在地质作用过程中所具有的形态。
2. 根据岩层变形的原因和方式的不同,岩层构造可以分为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节理等,不同的构造对应着不同的地质作用。
3. 根据岩石类型和成因的不同,岩层构造可以分为沉积岩构造、变质岩构造、火成岩构造等,不同的岩石类型具有着不同的构造特征。
三、岩层构造的形成机制1. 岩层构造的形成机制主要源于地质作用,包括构造作用、热作用、变质作用等。
这些地质作用会导致岩石发生各种不同的构造变形。
2. 在地壳构造运动的作用下,岩石会发生褶皱、断裂等变形,形成不同的岩层构造。
比如构造挤压会形成褶皱,构造拉伸会形成断裂。
3. 不同类型的岩石在地质作用下会形成不同的构造特征,比如沉积岩在构造作用下会发生褶皱,火成岩在热作用下会出现节理、裂隙等。
四、岩层构造与地质事件记录1. 岩层构造是地球历史演化的重要记录,不同的岩层构造记录着不同的地质事件。
比如构造褶皱记录着地壳运动,构造断裂记录着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
2. 通过研究岩层构造,可以了解地球历史上发生的地质事件,比如地壳运动的强度、频率等,可以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性。
3. 不同的岩层构造还可以记录着地球的气候变化、环境变化等重要信息,通过研究这些构造可以了解地球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
五、岩层构造的工程应用1. 岩层构造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地层构造的研究可以了解地质构造特征,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大地构造学基础理论纲要(全文)
大地构造学基础理论纲要(全文)胡经国本文作者的话本文是根据有关高校大地构造学教学课件和有关资料编写而成的。
现将它作为大地构造学基础理论纲要奉献给地球科学爱好者阅读,并作为大家进一步了解和研究的参考。
希望能够得到读者朋友的喜欢和指教。
第一章绪论一、大地构造学及其主要研究内容大地构造学从地球系统的角度主要是研究地球岩石圈和上地幔的组成、结构、构造特征及其演化、成因、运动和动力学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构造地质学分支学科。
大地构造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各种不同尺度和性质的构造单元的沉积建造、岩浆活动、构造运动、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以及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特征。
二、大地构造学理论体系以构造模式为主线(李四光,国外)以构造演化史为主线(黄汲清,王鸿祯,任纪舜)以区域地质为主线(杨森楠-杨巍然,程裕淇)以构造解析方法为主线(马文璞)三、大陆边缘1、大陆边缘及其分类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之间(即从海岸线至深海底之间)的广阔过渡地带,叫做大陆边缘(Continental Margin)。
大陆边缘按其形态、地貌单元发育情况及其与板块活动的关系分为:⑴、大西洋型(即被动大陆边缘)⑵、太平洋型(即活动大陆边缘)包括:①、岛弧型(沟-弧-盆体系型)②、安第斯型(沟-火山弧型)2、被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麓三部分。
⑴、大陆架大陆架(Shelf)是指滨临海岸的浅水区域,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
宽0~1300公里;大陆架外缘平均水深130米,最深可达550米。
⑵、大陆坡大陆坡(Slope)位于大陆架向海洋一侧;坡度较陡(3°~6°);宽数十至数百公里。
⑶、大陆麓大陆麓(Rise)是指大陆坡坡脚下由沉积物堆积而成的和缓平坦坡。
宽数百至上千公里;平均坡度1/300;常从2500~3000米水深处开始进入5000米水深大洋盆地。
3、活动大陆边缘⑴、岛弧型岛弧型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单元包括:弧后盆地(边缘海)、岛弧、弧前盆地、海沟。
11地质基础理论9断
(2)横断层: 断层走向与区域 构造线基本垂直
(3)斜断层: 断层走向与区域 构造线斜交
3.按断层切割深度分类 (1) 岩石圈断层(裂):大于40km,切穿岩石 圈达软流层,常是板块边界。 (2) 地壳断层(裂):大于30km,切穿地壳达 莫霍面,控制岩浆活动或成矿的分带性。 (3) 基底断层(裂):大于15km,切穿硅铝层 达康氏面,沿断裂带有岩浆活动。 (4) 盖层断层(裂):切穿沉积盖层达变质基 底。15km, (5) 层间滑动断层:小于10km,发育于盖 层中,常与各种构造层界或岩性界面一致。
4.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分类 (1) 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 对上升 (2) 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 对下降 A.高角度逆断层:断层面倾角>45⁰, 也叫逆冲断层 B.低角度逆断层:断层面倾角<45⁰ , 也叫逆掩断层
正断层
逆断层
逆冲断层-新藏公路峡南桥
(3) 平移断层:也叫平推断层,两盘沿 断层走向移动的断层,断层面一般直立,往 往是在水平剪应力作用下形成的。规模巨大 的平移断层称为走滑断层。
⑸压扭性断层:是在压应力和剪应力共同 作用下形成的断层。兼具压性断层和扭性断层 的特点。
断层的表示符号:
四、断层的组合类型 1.阶梯状断层 多条正断层组合成阶梯状,断层面呈平面
状或弧形。
2.地堑和地垒 地堑(地垒)主要由两条或两组走向基本一 致的相向(反)倾斜的正断层组成,其中间岩块 为共同的下降(上升)盘。
在垂直断层走向观察时,对盘向左滑动 的平移断层称为左行;对盘向右滑动的平移 断层称为右行。 D.逆-平移断层,
平移-逆断层 E.正-平移断层,平移-正断层
(4) 枢纽断层(旋转断层): 旋转轴位于一端的枢纽断层:各段断距 不同。 旋转轴位于中间的枢纽断层:两端旋向 相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层及构造基础理论一、岩石得分类岩石就是自然形成得产物;岩石就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得固态集合体。
岩石就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与胶结物、火山玻璃、生物遗骸等物质组成得、它们就是在地壳中形成得,就是机械作用、物理化学作用与生物作用等综合地质作用得产物,也就是地壳与上地幔顶部得重要组成部分。
岩石不包括人工合成得工艺岩石,比如陶瓷就是由含高岭石得瓷土烧制而成得,不能称为岩石;浇注混凝土里面虽然有很多大小不等得石块,也只就是建筑材料,而不就是岩石。
岩石就是有一定形状得固态集合体,有得成层状、片状;有得成块状、球状、柱状,形状各异。
换句话说,那些没有固结得得松散沉积物,如砾石、砂子、黏土、火山灰,海底沉积物等碎屑。
由于它们没有固定得形态,更没有胶结形成坚硬得岩石,因此,她们不在岩石之列、还有石油,因为它就是液体,也不能称为岩石。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岩石都就是由几种矿物组成得集合体、但就是在个别情况下,也有由一种矿物组成得岩石,如石灰岩只就是由方解石组成得;石英岩就是由单矿物石英组成得。
由于岩石类型不同,在很多岩石中,除了矿物之外,还有一些其她物质。
比如矿物颗粒之间得胶结物;遗留在岩石中得植物与动物遗迹(也称化石);还有由于岩石形成温度高,冷却快、来不及结晶而形成得火山玻璃,这些物质也都就是构成岩石集合体得成分。
由于其矿物组合、矿物成分与矿物含量千变万化,使形成得岩石仍然各不相同。
比如花岗岩就是酸性侵入岩,主要就是由石英、酸性斜长石与云母组成得;玄武岩就是基性喷出岩,它得主要矿物成分就是橄榄石、辉石、角闪石与基性斜长石。
矿物组合明显不一样,即使都有长石,成分也不同。
虽然岩石得面貌就是千变万化得,但就是从它们形成得环境,也就就是从成因上来划分,可以把岩石分为三大类:沉积岩、岩浆岩与变质岩。
二、各类岩石简介及其工程特性➢岩浆岩1.岩浆岩得形成地壳下部,由于放射性元素得集中,不断地蜕变而放出大量得热能,使物质处于高温(1000”C以上)、高压(上部岩石得重量产生得巨大压力)得过热可塑状态、成分复杂,但主要就是硅酸盐,并含有大量得水汽与各种其她得气体、当地壳变动时,上部岩层压力一旦减低,过热可塑性状态得物质就立即转变为高温得熔融体,称为岩浆。
岩浆内部压力很大,不断向地壳压力低得地方移动,以致冲破地壳深部得岩层,沿着裂缝上升。
上升到一定高度,温度、压力都要减低。
当岩浆得内部压力小于上部岩层压力时,迫使岩浆停留下,冷凝成岩浆岩。
2.岩浆岩得成分及工程特性分析主要有SiO2、TiO2、A1203、Fe203、FeO、MgO、MnO、CaO、K2O、Na2O等、矿物种类影响:一般硬度大得粒状与柱状矿物含量愈高,则其强度越高,如石英、长石、角闪石、辉石与橄榄石等矿物。
硬度低,解理非常发育得矿物含量越高,则岩石强度越低,如云母特别就是黑云母。
矿物化学稳定性影响:石英、白云母得化学稳定性高,特别就是石英得抗风化能力特强,而长石,特别就是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等,在地表条件下,极易发生化学分解,形成次生得粘土矿物。
因此,暗色矿物含量高得岩浆岩,其工程性质要差一些。
3.岩浆岩得结构、构造及工程特性分析3、1岩浆岩得结构岩浆岩得结构,就是指组成岩石得矿物得结晶程度、晶粒得大小、形状及其相互结合得情况。
岩浆岩得结构特征,就是岩浆成分与岩浆冷凝时物理环境得综合反映。
结晶程度上可分为:①半晶质结构:岩石由结晶得矿物颗粒与部分未结晶得玻璃质组成②全晶质结构:岩石全部由结晶得矿物颗粒组成③非晶质结构:岩石全部由熔岩冷凝得玻璃质组成(玻璃质)工程特性:结晶矿物得晶粒依靠直接接触得力牢固得联结一起,结合力强,孔隙小,孔隙度低,稳定性好,强度一般较高、相对大小上可分为:①等粒结构(全晶质):同一种矿物得结晶颗粒大小近似者②似斑状结构(全晶质):岩石中得同一种主要矿物,其结晶颗粒如大小悬殊③斑状结构(半晶质):由结晶颗粒与基质组成工程特性:等粒结构比不等粒结构强度高,如细粒花岗岩抗压强度为260 MPa,粗粒花岗岩仅为120 MPa,等粒花岗岩抗拉强度为18 MPa,斑状花岗岩则为4 MPa。
3。
2岩浆岩得构造岩浆岩得构造就是指矿物在岩石中得组合方式与空间分布情况。
构造得特征主要取决于岩浆冷凝时得环境、岩浆岩最常见得构造主要有块状构造、流纹状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
块状构造:矿物在岩石中分布杂乱无章,不显层次,呈致密块状。
如花岗岩、花岗斑岩等一系列深成岩与浅成岩得构造。
流纹状构造:由于熔岩流动,由一些不同颜色得条纹与拉长得气孔等定向排列所形成得流动状构造。
这种构造仅出现于喷出岩中,如流纹岩所具得构造。
气孔与杏仁状构造:就是喷出岩中常见得构造。
由于岩浆迅速凝固而保留在岩石中形成得空洞,为七孔桩构造;当气孔被岩浆期后得矿物质填充时,其填充物状如杏仁,故称为杏仁状构造。
工程特性分析:构造得不均匀性与裂隙发育降低岩石强度。
喷出岩流纹构造、杏仁状构造等,使岩石呈现非均质与各向异性、一些强度低、易风化得矿物多沿一定方向富集,成条带状分布,或局部聚集。
气孔构造,各种裂隙等,均使岩石得连续性与整体性受到影响、在外力作用下,裂隙成为岩石破坏突破口。
同时,岩石裂隙与孔隙得发育,增大了岩石孔隙度,促进风化作用进行,为水得进入提供了通道,被水饱与得岩石,其粒间得联结力遭到削弱,其强度会大大降低。
另外,侵入岩矿物结晶好,颗粒之间联接牢固,多呈块状构造、因此,侵入岩抗水性强、力学强度及弹性模量高,具有较好得工程性质、但侵入岩矿物成分、结构构造不同,其工程性质有较大得差别。
喷出岩具有隐晶质结构、致密块状构造得粗面岩、安山岩、玄武岩等,工程性质良好,其强度甚至稍大于花岗岩,但当这类岩石具有明显得流纹、气孔构造或含有原生节理时,工程性质变差,孔隙度增加,抗水性降低,力学强度及弹性模量减小、所以在路基路面建设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得影响。
4.常见得岩浆岩①酸性岩类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②。
中性岩类正长岩、正长斑岩、粗面岩、闪长岩、闪长斑岩、安山岩③基性岩类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沉积岩1.沉积岩得形成露出地表得各种岩石------风化破坏-—-—--形成岩石碎屑、细粒粘土矿物、溶解物质---—--被流水等运动介质搬运到河、湖、海洋等低洼得地方沉积下来------长期压密、胶结、重结晶等复杂得地质过程-—----形成了沉积岩。
2.沉积岩得成分及分类沉积岩主要就是由碎屑物质、粘土矿物、化学沉积矿物等组成、有机质及生物残骸由生物残骸或有机化学变化而成得物质。
如贝壳、泥炭及其它有机质等。
3.沉积岩得结构、构造及工程特性分析3。
1沉积岩得结构结构主要就是指岩石组成物质、颗粒大小及其形状等方面得特点、沉积岩得结构包括:碎屑结构:由碎屑物质被胶结物胶结而成泥质结构:几乎全部由小于0、005mm得粘土质点组成。
就是泥岩、页岩等粘土岩得主要结构结晶结构:由溶液中沉淀或经重结晶所形成得结构。
由沉淀生成得晶粒极细,经重结晶作用晶粒变粗,但一般多小于1mm,肉眼不易分辨。
结晶结构为石灰岩、白云岩等化学岩得主要结构。
生物结构:由生物遗体或碎片所组成,如贝壳结构、珊瑚结构等。
就是生物化学岩所具有得结构。
在工程上,常见得煤层及与之共生得煤系地层,工程性质较差,要注意地下工程中常常遇到得瓦斯问题与煤层突出问题。
3、2沉积岩得构造岩石得构造就是指其组成部分得空间分布及其相互间得排列关系。
沉积岩最主要得构造就是层理构造。
由于季节性气候得变化,沉积环境得改变,使先后沉积得物质在颗粒大小、形状、颜色与成分上发生相应变化,从而显示出来得成层现象,称为层理构造。
层理分为:水平层理、斜层理、交错层理工程特性分析:层理与层面构造及岩相变化:如缝合线构造、泥裂、波纹、交错层理及层间角砾岩块等,使得岩层层面参差不齐,上下相邻岩层相互咬合很牢,利于碎屑岩层得稳定。
垂直层理方向,薄层泥灰岩与或页岩等软弱夹层,或岩性软硬相间,往往导致层间滑动及层间扭曲,并伴有渗水,对岩体稳定不利,顺层滑坡多与此有关。
在水平方向上,岩性岩相变化非常复杂,岩层厚度常因相变尖来而形成透镜体、扁豆体,构成船形滑移体。
岩体在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不均匀性与各向异性,在适宜得构造与地貌条件下可产生各种各样得工程地质问题、4.常见得沉积岩①粘土岩类主要由粘土矿物及其她矿物得粘土粒组成得岩石,如页岩、泥岩等、②碎屑岩类主要由碎屑物质组成得岩石。
其中由先成岩石风化破坏产生得碎屑物质形成得,称为沉积碎屑岩,如砾岩、砂岩及粉砂岩等;由火山喷出得碎屑物质形成得,称为火山碎屑岩,如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等。
5.与岩浆岩得区别沉积岩得层理构造、层面特征与含有化石,就是沉积岩在构造上区别于岩浆岩得重要特征。
在沉积岩得组成物质中,粘土矿物、方解石、白云石、有机质等,就是沉积岩所特有得,就是物质组成上区别于岩浆岩得一个重要特征。
➢变质岩1.变质岩得形成变质岩就是由原来得岩石(岩浆岩、沉积岩与变质岩)在地壳中受到高温、高压及化学成分加入得影响,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变化后形成得新得岩石。
在变质因素得影响下,促使岩石在固体状态下改变其成分、结构与构造得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得因素主要包括:高温:因为温度升高后,一方面能促使岩石发生重结晶,形成新得结晶结构,如石灰岩发生重结晶作用后晶粒增大,成为大理岩;另一方面还能促进矿物间得化学反应,产生新得变质矿物、高压:在静压力长期作用下,岩石得孔隙性减小,使岩石变得更加致密坚硬; 会使岩石得塑性增强,比重增大,形成石榴子石等比重大得变质矿物; 使岩石与矿物发生变形与破裂,形成各种破碎构造; 有利于片状、柱状矿物定向生长; 促进新得矿物组合与发生重结晶作用,而形成变质岩特有得片理构造。
新得化学成分得加入:在温度与压力得综合作用下,这些具有化学活动性得成分, 容易与围岩发生反应,产生各种新得变质矿物,甚至会使岩石得化学成分发生深刻得变化。
2.变质岩得成分除原来岩石得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方解石、白云石等外,变质岩还多了变质矿物,如石榴子石、滑石、绿泥石、蛇纹石等。
(变质岩特有得变质矿物)3.变质岩得结构、构造及工程特性分析3、1变质岩得结构与岩浆岩类似,几乎全部就是结晶结构。
但变质岩得结晶结构主要就是经过重结晶作用形成得,所以在描述变质岩得结构时,一般应加”变晶”二字以示区别。
如粗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等。
3.2变质岩得构造主要得就是片理构造与块状构造。
(片理构造就是变质岩所特有得)。
比较典型得片理构造有下面几种:①板状构造:片理厚,片理面平直,重结晶作用不明显,颗粒细密,光泽微弱,沿片理面裂开则呈厚度一致得板状,如板岩、②千枚状构造:片理薄,片理面较平直,颗粒细密,沿片理面有绢云母出现,容易裂开呈千枚状,呈丝绢光泽,如千枚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