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地方,这里不但土地广阔而且风景优美,很多人选择到这里旅游,来东北旅游当然不要错过长春了。长春有哪些民俗文化?长春有哪些风俗习惯?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长春传统民俗文化,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地方。
火炕生出豆芽菜,火炕孵出小鸡崽
火炕,是东北农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室内的大部分平面空间都被炕占据,所以人们的室内生活主要是在炕上。家里来客人要请到炕上坐;平日吃饭、读书写字都是在炕桌上;孩子们抓“嘎拉哈”、弹杏核、翻绳等游戏也是在炕上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现在东北地区的楼房内大多已经采用水暖式集中供热了,只有在农村还可以见到火炕。
在东北农村,家家会把火炕利用起来,用一个盆,装上黄豆或者绿豆,放上少量水,放在炕上。由于火炕的温度,盆水升温,豆儿生芽,两晚的时间,一盆鲜豆芽儿就诞生了。火炕上,诞生的还不只是豆芽儿菜。黄黄的草筐,一窝鸡蛋,几个星期之后,鸡蛋壳里走出了小鸡崽。原来,农民把鸡蛋放在草囤里,放在火炕上,使蛋受热,几个星期之内,一个个新的小生命在温暖的火炕上慢慢孕育成熟。
苞米挂在墙上晒,苞米住进木楼里
长春地处中国黄金玉米带上,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在东北农村晒苞米也就自然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风景。一入秋,家家户户就把苞米串在一起,挂在房山墙上……
在东北的农家院里,您还常常可以看到一种“空中楼阁”,下以木桩支撑,上似一间木房,俗称“苞米楼子”。里面装满金黄色的苞米棒,再衬以皑皑白雪覆盖的屋顶和庭院,颇具东北农家的自然风貌。在靠近东北和北部山区的地方“苞米楼子”几乎家家都有。其建造式样非常实用,仓底距离地面较高,既可以防止老鼠偷吃粮食,又可以防止粮食受潮发霉。“苞米楼子”满满当当,说明农民的日子过的吃穿不愁。
房前屋后柴草垛,园子种满蘸酱菜
在北方平原上,村落星罗棋布的散落在原野上,一村一屯,一家一户突出的特点就是柴草垛。柴草垛是北方人家重要的生活标志,谁家的柴垛高、大、整齐,谁家的日子过的就富裕殷实。北方的柴草垛是以自家栽种的苞米、高粱等庄稼秸秆为主,也有杂树枝等。各家的柴草垛大小不一、高矮不同,成为北方平原景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东北人爱吃蘸酱菜,真正的蘸酱菜讲究的是“新鲜”。东北人的房前屋后都有自家的菜园子,现吃现摘,再蘸着农家大酱一并入胃,那是星级酒店无法体会的乐事。黄瓜、辣椒、西红柿、茄子、豆角、白菜、大葱、香菜……和越来越多的新鲜品种的蔬菜日益丰富着农家的餐桌,也让远道而来的城里人一边体验着采摘的乐趣,一遍享受着来自大自然的给予。
反穿皮袄毛朝外,狗皮帽子头上戴
东北是中国典型的寒冬地区,在漫长的冬季,东北局部地区最低气温可达零下三四十度。因此,在影视节目中还是可以经常看到彪悍威武的东北人穿着反毛皮袄驰骋在林海雪原的画面。反毛皮袄是指用动物的整张皮毛朝外制成的一种御寒服饰,这种衣服既保暖又不“烧身”,还可以保护毛不被磨掉。同时因为毛的颜色与雪地和树木的颜色相近,又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如今,隆冬时节来到东北,你依然会看到威武的车老板带着有长长的毛的大帽子过冬,那就是北方人喜爱的狗皮帽子。在东北上了年纪的老农民依然能够自己亲自动手做出一顶这样的狗皮帽子。不过,这样的帽子现在已经不是很常见了。像反毛皮袄、狗皮帽子这样既能御寒,又能彰显东北人个性的特色服饰,是聪明的劳动人民在艰苦的生产、生活中摸索出的独特的衣着方式。
满族剪纸手艺精,扎盏灯笼高高挂
剪纸是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从前,满族祭祀祖先时在祖匣子上贴的图案和文字等需要用纸剪成,随着这样的祭祀活动继承下来,古老的剪纸手艺也传承了下来。剪纸的题材既蕴含祝愿幸福吉祥的寓意,也具有反映自然和社会状况的现实意义,表现了东北人民群众丰富的内心世界。它们的艺术风格或洗练大方,或绚丽华美,或精工细致,或千姿百态……散落在东北民间的满族剪纸艺术如山花一般,坚韧顽强,不骄不躁,如今已经香飘海内外。
在东北,在长春,过大年扎灯笼、挂红灯是人们最为喜庆生动的民俗活动。一进腊月,家家户户忙过年,不等除夕,大街小巷,每一扇窗户里面都被红彤彤的灯笼妆点得格外喜庆。灯笼是一种亲情,是北方人民对岁月的美好歌颂,也是老少皆宜,大家可以一同参与的年俗活动。传说挂红灯有三种说法:一是喜庆,二是吉祥,三是迎接,迎接的是故去的老人。他们走得太久了可能找不到家门,挂一盏红灯,让他们能看清家门回家团聚。这是淳朴的东北人对祖先的感恩和思念。
杀头年猪全家乐,冬包豆包讲鬼怪
杀年猪,是东北人迎接新年的一种重要方式。杀年猪一般在农历的腊月,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也是“年”的到来的序幕。一到腊月初八,家家开始筹备过年,赶年集、办年货、杀年猪、非常热闹红火。如今杀年猪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活动了,烀肉、灌血肠、吃杀猪菜等等活动,体会浓浓的东北年味。
进入腊月,除了杀年猪,家家还要包粘豆包,这是北方人最喜欢吃的主食之一。黑土地盛产黄米,将黄米淘好,碾压成粉,过筛后调成面,在热炕头温发适度,然后包进烀熟的红小豆豆馅,一个豆包就包成了。无论蒸食或者油煎,都香极了。旧时包豆包都要老奶奶领着大姑娘小媳妇们一起干,为防止困倦,老人就一边包一边讲“瞎话”,就有了“冬包豆包讲鬼怪”这句俗语。
捕鱼先把冰来镩,采来冰块制冰灯
东北的冬季,寒冷的冰雪覆盖着厚厚的冰层,人们使用一种叫做冰镩的工具,把厚厚的冰层凿开,然后下网,去捕捞冰层下的鲜鱼,称为“冬捕”。“冬捕”历史悠久,目前世界上这样完整保存下来的原始捕捞活动已经不多了。长春石头口门水库是人工的湖泊,这里每年冬季举行盛大的捕鱼节活动。人们在冰上可以参加篝火晚会、祭鱼祭湖等仪式,亲身体验冬捕活动。
长春也是冰灯制作的理想之地。长春的冰来自于南湖,人们用割冰机在南湖冰面上取冰,再用大绳将冰块拖出水面,转车运走。到了冰灯制作工地,老艺人和年轻的雕塑家着手设计雕琢。入夜,当万盏冰灯闪闪发亮,人们畅游其中,仿若仙境。
猪肉炖粉吃不够,乱炖炖出一锅菜
猪肉炖粉条是东北的一道名菜。因为北方盛产土豆,秋末冬初,农村的家家户户都开设“粉房”自制东北粉条,粉条洁白筋道,特别是和猪肉炖在一起时,肉汁汤水充分被粉条吸收,粉条就变成了透明的金黄色,同时散发着浓浓的肉香,令人百吃不厌。
在长春,还有一道名菜叫“乱炖”,是指把各种菜放在一起大锅炖。关于这道菜还有一个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渔民给皇帝打鳇鱼,但只能打,不准吃。一天,渔夫的母亲病了想吃鳇鱼,好心的厨师就捡了一条小鳇鱼炖上了,怕官府追查,里面又加了其他的杂鱼和菜。不一会儿,香味引来了衙门的官差,官差喝问:“是炖鱼吗?”厨师说:“不是,是乱炖。”官差揭开锅盖,发现里面除了鳇鱼还有其他的菜。又听说渔夫娘亲生病的事,想到谁无爹娘,就饶过了厨师和渔夫。“乱炖”因此得名。
大缸小缸渍酸菜,白肉血肠杀猪菜
东北人有吃酸菜的习惯,入秋之后,白菜成熟,把采下来的白菜放在缸里用清水泡上,一个冬天,白菜不仅不会腐烂还变得又脆又酸,无论是炒是炖,都是东北老百姓冬季绝不能少的一道传统菜。
用酸菜做主要原料的满族传统菜肴有很多,首屈一指的就是白肉血肠杀猪菜。这道菜的历史要追溯到清顺治年间,此菜是皇家用作祭祀神山祖地长白山的一道菜。这道菜以猪肉、血肠为主要原料,再用农家酸菜一起炖煮,就成为“吉菜”中的名菜——白肉血肠杀猪菜。白肉吃起来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血肠明亮鲜美,脆嫩绵软,热汤鲜香味醇,再配以韭菜花、腐乳、辣椒油、蒜泥等佐料,更加醇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