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事迹观后感:“80后”“90后”撑起民族希望

合集下载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事迹》读后感_高三作文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事迹》读后感_高三作文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事迹》读后感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三十多年未见的大地震,所有的电视台、报纸等传媒都在进行着报道,所有的人都在关心着这件事,我也不例外。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这次大地震中,我看到了中国人民的那种空前的大团结,感受到了人民子弟兵的那种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精神,特别是在大灾面前,有些和我差不多大的少年英雄,表现出来的那种英勇、无畏、为他人着想的精神,更是令我震撼。

有一个小英雄陈浩,在5月12日那天,在地动山摇、山崩地裂的那一刻,他毫不犹豫地选择殿后。

同学们在他有序地组织下,一个个地顺利地逃了出去。

在楼房即将倒塌的一刹那,他将一个女同学推了出去,而自己则被埋在了废墟下。

看到这儿,我的眼睛湿润了。

我被他的英雄气概所感动。

我在不停地反问自己,如果我是这个班的同学,在着危急上课,我能像他一样奋不顾身地去救同学吗?我陷入了沉思。

小英雄被救出送入医院后,有记者采访问他“当时你为什么不自己逃走?”,他的回答更是令我震撼:要是再遇到这样的事,我还会的。

不救人,我会感到惭愧。

他朴实的话语更是让我深有感触。

现在,我们虽然不能像人民子弟兵那样亲临现场,抗震救灾,但我们也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最主要的是,我们要向这些小英雄们学习,以他们为榜样,也做对祖国有用的人。

在这次的抗震救灾中,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看到了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知道了无数个英雄事迹。

天灾无情人有情,虽然我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但灾后,我们在班主任的倡议下,我捐出了我的所有零花钱。

珍爱生命,珍惜亲情。

不抛弃,不放弃。

这些,都是英雄们教给我的。

小兵张嘎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读了《小兵张嘎》这本书,我更深切地感到祖国今天美好的日子是来之不易的。

阅读此书,我仿佛置身于那战火纷飞的激情年代,仿佛听到了英雄们在战争中那铿锵有力的步履,仿佛看到了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抗击日寇的动人场面,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崇高的民族精神。

那如火如荼的战争岁月,那可敬可爱的英雄人民,那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那至诚至厚的人格魅力,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心得体会:表彰抗震优秀少年树立全民榜样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心得体会:表彰抗震优秀少年树立全民榜样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心得体会:表彰抗震优秀少年树立全民榜样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心得体会:表彰抗震优秀少年树立全民榜样心得体会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心得体会:表彰抗震优秀少年树立全民榜样少年树立全民榜样优秀英雄表彰抗震心得体会救灾近日,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发出《关于开展“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决定评选表彰一批“抗震救灾英雄少年”。

从5月12日地震开始,各大媒体的视线范围内总是不断涌现出各种英雄事迹。

由于地震发生时,震区的学校正在进行教学活动,因此,饱受灾难的有相当一部分是花季的少男少女。

平常,我们看到的各种见义勇为的故事,勇敢者多为成年人,而如今震区涌现出的英雄少年,刷新了我们的视线,也让我们用新的目光有点及面的客观的去审视中国的新一代,也就是俗称的“90后”。

且先不去议论这些英雄少年的事迹,先从表彰的通知出发,看看表彰小英雄的必要性。

此次受灾的90后们,是中国新一代的群体代表,也是伟大民族寄予希望的一代。

由于地震波及范围广,影响巨大,所以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应该在第一时间尽力满足。

这一点,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上下齐心,都显得尤为积极,全国上下官民齐动员实乃世界之罕见。

相对于此次受灾的群体而言,我们应该给予英雄少年们更多的鼓励。

第一:体现出党政机关对青少年的关爱,祖国的未来永远都属于下一代年轻人,他们迎着朝阳勃勃的生机就是祖国的未来;第二:此次涌现出来的英雄少年有汶川县映秀镇中心小学林浩、绵阳市北川中学王亮、成都市温江区玉石乡实验小学陈浩、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马健、青川县木鱼中学何翠青、北川县曲山镇小学何亚军、都江堰市聚源中学甯加驰、北川县曲山幼儿园朗铮、彭州市磁峰中学雷楚年、汶川县映秀镇中心小学康洁、都江堰市聚源中学高莹,他们都是优秀学生的代表。

对他们的表彰,有效的在当前特殊时期下稳定安抚民心,感受关爱,让这些同龄人早日走出心理阴影,尽快恢复心理健康,认真学习;第三:此次地震,历史必将铭记,表彰小英雄此举是为当前以及日后的青少年树立榜样和学习的楷模;第四:表彰小英雄,有利于激发当前形势下的花季少年勤奋学习,牢记历史并自信未来;第五:有利于培养中国青少年高尚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高尚的奉献精神;第六:这些少年英雄的事迹涌现出来的优秀的品质,值得全球华人不论职业、不论宗派、不论年龄、不论地区、不论时间去学习和宣传。

2024年观看抗震救灾英雄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

2024年观看抗震救灾英雄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

2024年观看抗震救灾英雄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抗震救灾英雄事迹的报告会。

在这场报告会上,一位来自地震灾区的幸存者为我们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这些故事真实而感人,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

首先,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抗震救灾英雄们的勇敢和无私。

在地震发生后的黑暗和混乱中,这些英雄们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救援工作中。

他们用自己的身体去支撑倒塌的建筑物,用自己的双手去挖掘被埋压的人们。

他们没有畏惧,没有退缩,只是默默地奋斗,就像一个个闪亮的星星,在黑暗中为我们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其次,我被抗震救灾英雄们的智慧和坚持所震撼。

在受灾现场,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他们没有放弃,没有束手无策,而是想尽办法克服困难。

他们有的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用最快的速度制定救援方案;有的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了有效的组织和协调;有的创造性地采用了新的救援方法和技术。

他们的智慧和坚持,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类的力量和智慧的力量。

再次,我被抗震救灾英雄们的团结和互助所感动。

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尽己所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为救援工作做出贡献。

没有人独善其身,也没有人被抛弃。

大家团结一心,互相扶持,在最困难的时刻,给予了彼此无限的支持和帮助。

这种团结与互助的精神,让我深信只有团结一心,我们才能战胜任何困难和挑战。

最后,我被抗震救灾英雄们的奉献和爱心所震撼。

在灾难面前,他们迅速行动,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把援助和救援工作放在第一位。

他们没有计较个人得失,没有迟疑和犹豫,只是默默付出,默默奉献。

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和行动,为灾区人民带来了希望和光明。

他们的奉献精神和爱心,让我深感人类的善良和伟大。

通过这次参加抗震救灾英雄事迹报告会,我不仅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抗震救灾的重要性,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抗震救灾英雄们的伟大和可贵。

他们是社会的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勇敢和无私,学习他们的智慧和坚持,学习他们的团结和互助,学习他们的奉献和爱心。

读《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有感

读《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有感

读《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有感年5月日時分發生在四川汶川的那場8.0級大地震,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傷痛與感慨。

但是通過這場大地震,我們也看到了那些少年英雄們,在诠釋着生命的勇氣,閃耀着人性的光芒。

題目中的“英雄少年”是指:九歲半的林浩,歲的張吉萬、何亞軍,歲的何翠青和歲的雷楚年。

地震來臨時,林浩首先自救後,又重返廢墟,用他那瘦小的身軀将二名已經昏迷的同學背了出來;雷楚年多次沖進教室救出了7名同學;何翠青在救出了多名同學後,自己卻被壓在了廢墟下;張萬吉背着妹妹徒步走了個多小時才安全到達綿陽;何亞軍在小腿皮膚壞死的情況下,自己卻忘記疼痛,給同學喂水餘次。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

”在災難來臨的生死瞬間,他們表現出的臨危不懼、勇于救人、樂觀向上、團結友愛的高尚品質,感動了中國,感動了世界。

讓我們向小英雄們緻敬,爲他們祝福:祝他們在藍天下茁壯成長。

當然,我們也一定要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不怕困難,勇于奮鬥的精神!年5月日时分发生在四川汶川的那场8.0级大地震,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痛与感慨。

但是通过这场大地震,我们也看到了那些少年英雄们,在诠释着生命的勇气,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题目中的“英雄少年”是指:九岁半的林浩,岁的张吉万、何亚军,岁的何翠青和岁的雷楚年。

地震来临时,林浩首先自救后,又重返废墟,用他那瘦小的身躯将二名已经昏迷的同学背了出来;雷楚年多次冲进教室救出了7名同学;何翠青在救出了多名同学后,自己却被压在了废墟下;张万吉背着妹妹徒步走了个多小时才安全到达绵阳;何亚军在小腿皮肤坏死的情况下,自己却忘记疼痛,给同学喂水余次。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在灾难来临的生死瞬间,他们表现出的临危不惧、勇于救人、乐观向上、团结友爱的高尚品质,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

让我们向小英雄们致敬,为他们祝福:祝他们在蓝天下茁壮成长。

当然,我们也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勇于奋斗的精神!。

2024年范文学习抗震救灾英雄事迹的心得体会

2024年范文学习抗震救灾英雄事迹的心得体会

2024年,作为新时代下的一名普通大学生,我有幸学习了抗震救灾英雄事迹的课程。

这也让我充分认识到了我身为一个公民的责任所在,和自己为所处的社会及国家做出的贡献。

在学习这些英雄事迹的过程中,让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勇敢和坚韧是多么的重要。

一位英雄不仅需要拥有敢于突围的勇气,更要有一份敏锐的反应力。

回顾历史,当时因地震导致的废墟下,一个又一个的英雄承担了拯救人民的责任。

他们身着简陋的服装,扛起重物,不畏危险地穿越废墟和机器轰鸣下的工地,走街串巷找寻受伤的人员。

他们拾起废墟中的瓦砾,向着一块块拼接而成的通道冲去,通过他们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人成功地被搜救出来。

他们甚至跳下了10多米高的楼房,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更多人的生命……除此之外,我还学到了在灾难中展现自己的强者是不分国界的。

当地震、洪水等灾难席卷某个国度时,世界各地的人们始终在同一起点上团结一心。

他们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为救灾人员、灾民提供各种必需品和服务,流露出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操和奉献精神,这让人对全人类的未来有了更加美好的期待。

而这样的英雄事迹也给了我很多启示。

我认为,无论面临何种困境,不放弃就是开始成功的机会。

要学会在困难之中激发出自己的潜能,在逆境面前迅速寻找成功的突破口。

此外,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影响到周围人的状态。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一些微小的行动,给身边的人带来更多的快乐和帮助,那么我们就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成就了自己作为公民的价值。

在人生中,迎接困难是必不可少的体验。

正是这些让我们成长,让我们突破自己,也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

而在我们面临的这一切之中,吸收并学习他人的经验会让我们更快地找到自己的道路。

学习抗震救灾英雄事迹,不仅让我认识到了要做一个有责任感和做事情的人,更让我领悟到了,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我们需要有勇气,有拼搏精神,才能去迎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也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为生命掌上一盏灯—读《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有感_初三读后感

为生命掌上一盏灯—读《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有感_初三读后感

为生命掌上一盏灯—读《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有感灯亮了,生命的色彩绚烂了。

做自己人生舟子的船长,乘风破浪,直达彼岸是好事。

可是要知道在这条长河上全是没有一点星光的苍穹。

前方是否有礁岩?何时会再现风暴?全都是不能预料的事情。

那么只有点燃一盏照亮全程的灯,才可能顺利起航。

那么怎样才能够找到并且点炮那盏灯呢?那便需要一种精神。

坚持,坚持,再坚持!你肯定会问:有这种精神的人一定全都是德高望重的长者吧,阅历丰富的大家名人吧!不,不是的。

“自古英雄出少年。

”就拿这次震撼世界的5.12大地震来说就是最好的诠释。

、无情的5.12地震虽然摧毁了家园,但是它却坚固了心灵家园,造就了一批坚强不屈的英雄少年。

邹雯樱,为了使更多的同学逃生,输掉了与死神的赛跑;宋雪为了挽救同学的生命,让自己的雪花过早消逝。

她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大义凛然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在生与义不能两全的时候,她们毅然放弃了小我,成全了大家。

即使她们离开了人世,但她们的精神还在,她们自己人生长河上,仍然亮着那盏指航的路灯。

、“为折翼的天使”王彬,用隐形的翅膀带着他人飞越绝望,拥抱光明。

“单腿女孩”卿静文用坚强支撑着每一个病痛,鼓励每一个人珍惜自己的生命。

张庚杰在生死咫尺之间,毅然冒死救人,结果左腿负伤截肢。

他们为了他人的安危,而献出自己的肢体。

这种精神,照亮了别人前进的路。

他们的肢体虽然残缺了,但他们导航的能力却没有消弱。

因为在他们的上空会永远悬挂一盏为他们照亮方向,保驾护航的明灯。

马小凤用坚强的意志与死神对抗了七十五小时;杨琳用博大的爱心和坚强的毅力,在被埋十多个小时中,仍然忍着伤病帮助其他两位同学脱险……其实像他们这样的少年英雄有很多很多。

但他们共同的信念那便是坚持胜利!坚持应是意志的坚持,而不是等候命运的垂青。

虽然我们不能说意志能够战胜一切,但可以从不容置疑地说,意志可以创造奇迹。

只有意志,挺直了,精神足了,灯明了,才能够更好的乘风破浪。

虽然我们已在抗震的画面中,看到了别人生命的指航灯已高高挂起,但我们也不要对此大陶醉,因为我们也要努力磨出一种意志,培养出一种精神,点燃自己航线上的指航灯。

读《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有感作文500字

读《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有感作文500字

读《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有感作文500字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已经过去了,但地震救援过程中的许多场景依旧历历在目,许多事,许多人,依旧撩动着我们的内心,激荡着我们的情感……巴金曾说过:“友情就像一盏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这句话,在大地震中,不止一次的听到,不止一次的见到,不止一次为这句话而伤心、流泪……困难与灾难是强大的,坚持与信心也是强大的。

这两种强大的力量在战争、在对抗。

即使灾难毁坏了我们的房屋,困难把我们置于死亡边线。

但我们,仍旧不气馁、不沮丧。

勇敢地面对明天,面对将来!林浩,这个名字我们都十分熟悉,他是一位2年级的小学生,他在大地震中表现出了一种特有的力量!虎头虎脑的林浩是一个懂事、可爱的孩子。

地震中,他勇敢的救出了两名同学。

谁能想到,这个在危难时刻勇于救人的小英雄,年龄仅有9岁。

地震发生时,林浩两次救人,两次被压在楼板下面。

每一次,小林浩都表现出惊人的成熟与镇定。

第一次被压在楼板下时,他鼓励被吓哭的女同学:“不要哭,我们一起来唱歌吧。

”在那首他们熟悉的《大中国》的歌声中,女同学镇定下来了。

林浩几经努力终于爬出了废墟。

死里逃生的林浩并没有离开,他勇敢的营救了两个被埋在废墟中的同学。

当他再次跑进教学楼救人时,灾难又无情的降临了,垮塌的楼板把林浩又埋在了下面。

这一次,是老师把他救了出来。

当人们问林浩为什么去救人时,他平静地说:“因为我是班长!”六一儿童节时,林浩说:“以后,我要当工程师,要造震不垮的房子!”在他稚嫩的小脸上,洋溢着梦想的光亮……一句:“我是班长!”感动了所有的人们。

这个“幼小的班长”身上体现出了“强大的力量!”在小林浩的心里,这场大地震是挥之不去的,可他用他那甜美的笑容,渐渐地让灾难、让困难望而却步。

他用他那一句“我是班长!”,震慑住了死亡,感动了大家……在神话中,凤凰是生命顽强的象征。

这种鸟一旦经历了生死离别,便会更加强大。

在5•12的那次生死离别之后,许许多多的人都成为了强大的“凤凰”!在灾难中,他们不顾自身的安危,将他人转危为安。

学习抗震救灾英模事迹的心得体会感想

学习抗震救灾英模事迹的心得体会感想

学习抗震救灾英模事迹的心得体会感想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灾难,而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就成为了关键。

而抗震救灾英模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勇气,在灾难面前,以生命去拯救更多的人,成为了珍贵的宝藏。

这些英雄们的事迹,给我们树立起了榜样,让我们追求自己的理想。

学习抗震救灾英模的事迹,让我深受启发。

他们是在灾难中以自己的生命去拯救一个又一个的生命。

他们是在生死关头,用自己的决心和勇气,跨过了阻止他们的一切阻碍。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诗句:“只要心中燃烧信仰的火,才能创造灵魂的光辉”,他们就是这样的人。

很多英雄是从平凡而普通的人变成的,甚至没有受过专业训练。

但是,在危险的时刻,他们屏弃了一切,肆无忌惮地去救助落难者,能够表现出这样的行动,非常让人感动。

我们都可以学习抗震救灾英模的爱心,学习他们勇往直前的勇气。

我们不必一定要成为英雄,只需在日常生活中发扬爱心,做出自己的努力,积极向上,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在学习中,应该深刻体会到抗震救灾英模们的精神,拥有这种勇气的人,走在路上,言谈举止都会散发着一种自信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人类的力量,相信未来的美好。

学习英模,不能够只是被他们的事迹震撼,也不能只是以为自己知道了他们的故事就是英模精神。

应该把学习成为一种动力,去推动你自己走向更加高峰的自己。

在学习抗震救灾英模的事迹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的启示。

首先,我们应该秉承救助人民的精神,克服一切艰难附加困难,跨越代沟,伸出援手。

其次,我们应该增强自己的胆识,相信达到目标的机会,不断的尝试,一定会有成功的时候。

最后,我们应该为改变现状,为人民服务,为爱心而奋斗,并且要相信人类的力量,相信未来的美好。

总之,学习抗震救灾英模的事迹,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从中得到了很多的启迪至高境界。

没有人会一直站在征程的开始,没有人会一直享受成功,因此,能够在中间地带坚定自己的信念和决心,才是能够成功的关键。

让我们以英模事迹为榜样,奋发向前,不断探索,勇攀高峰。

“英雄少年”观后感

“英雄少年”观后感

“英雄少年”观后感“英雄少年”观后感汶川大地震,在这场消灭的灾难中,灾区那些稚嫩的生命牵动着人们的心。

谁会想到,在宏大的灾难面前,他们竟然挺起了幼小的脊梁。

他们的英雄气概,他们的临危不惧,他们的坚强乐观,令人肃然起敬。

他们就是英勇非凡、不畏艰险的“抗震小英雄”。

地震发生时,正在宿舍里午休的张春玲和同学们被剧烈的摇晃惊醒,张春玲很快跑到了200米外的麦田里。

随着“轰隆”一声巨响,宿舍楼坍塌在地。

“救命啊,救命啊……”发现同学苏小琴正被砖石重重地压住,喘息未定的张春玲循声望去。

张春玲踩着晃动的大地,毫不犹豫地向苏小琴奔去。

对于右手只剩下两根关节的张春玲来说,压在伙伴身上的.石块像有千金重,倔强的小春玲就跪在地上用肩头顶开石块。

随后,张春玲又咬紧牙关背起苏小琴,跑回麦田。

救人心切的张春玲,又奋不顾身的冲向废墟救出2名同学。

身残,志不残,勇敢的她,用自己残疾的身体,不顾生命危险奋力抢救同伴。

她的这种忘我奋不顾生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跟她比起来实在是太渺小了,我们要从点滴做起,帮助父母分担忧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还有许多像张春玲一样坚强勇敢的同学,有的在废墟里读书;有的用“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鼓舞同学……感人事迹,令人潸然泪下。

他们本是被保护者,一场地震,他们长大了,站出来冲了上去,令人为之一振。

还有远在天堂的孩子,他们为了挽留住其他同学的生命,在返回教室的路程中,离我们而去,他们也是那么可亲可敬。

“自古英雄出少年”,让我们向小英雄们致敬;让我们向小英雄们学习,学习他们的无私,学习他们的勇敢!。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观后感作文大全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观后感作文大全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观后感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灾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谁曾想,在灾难面前,灾区少年儿童竟然挺起了幼小的脊梁,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高尚品质。

在2个多小时的颁奖晚会上,展示着一张张阳光灿烂的面孔,再现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瞬间: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英雄少年用一双双稚嫩的手,创造出一个个传奇;用坚强、勇敢、智慧、乐观和仁爱,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生命颂歌。

50名灾区少年的事迹深深牵动了现场观众的心,我在看表彰晚会的时候,一次又一次被英雄少年的行为深深感动,不禁落泪。

是的,英雄少年,他们无愧于这个称号!在地震中,灾区的少年儿童是受害者,在灾难中他们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

12岁的女生廖桐,本可以自己迅速逃生,但看到班里惊慌的女生,就果断地叫大家跟她跑,安全带出十余名女生。

小女孩邓清清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打着手电筒看书;被困废墟80小时的男生薛枭,被救出来后第一句话是“叔叔,我要喝可乐,要冰冻的。

”这句话逗乐了电视机前很多悲伤的中国人。

他改变了大家沉重的心情。

英雄少年无私助人,却对别人的帮助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女生马小凤和男生薛枭被困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营救人员发现薛枭受伤比较严重,决定先救他时,他坚持先救女孩子,而马小凤则说“不,先救他,他的伤势比较重”。

这种无私让救援人员为之感动。

3岁的小男孩郎铮被救出后,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朝救出他的武警官兵敬礼。

相信这个敬礼是在中国人民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个敬礼。

一个3岁的孩子就具有了一颗感恩之心,让我们感动。

灾难过去了,迎接他们的是新的生活,“安心学习,以优异的学习回报祖国,回报社会”成了英雄少年的另一个目标。

我们要以英雄少年、优秀少年为榜样,学习英雄、追求英雄,从中汲取成长的智慧和力量,树立远大理想,养成良好品德,锻炼强健体魄,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祖国合格接班人。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观后感: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积极意义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观后感: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积极意义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观后感: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积极意义为充分反映灾区少年儿童在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的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高尚品质,用他们的感人事迹激励广大未成年人奋发向上、健康成长,中心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心、全国妇联组织开展了“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表彰活动。

全国各地群众踊跃提名,四川、甘肃、陕西、重庆4省市活动组委会认真推荐,主办单位确定50位“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候选人。

请群众通过网络和手机两种方式进行投票。

投票从即日起到20XX年6月21日24时止。

(本报昨日报道)为什么要评选表彰“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我们看到,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在四川、甘肃、陕西、重庆4个省市灾区少年儿童经受了巨大伤痛,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和力量,涌现出一大批坚强勇敢、勇于救人的少年英雄——马健、林浩、薛枭、李阳、邹雯、康洁、欧阳宇航、王亮、邓清清、雷楚年……鲜活生命的勇敢和坚强,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地震灾区个别孩子身上,而是一种普遍的群体行为。

他们身上充分体现出的当代少年儿童的优良品质,在这场大灾难洗礼中赢得了全国乃至世界人民喝彩。

虽然,汶川大地震是对脆弱生命的无情摧残,但危难时刻,地震灾区的孩子们却表现得大义凛然,无私无畏,冷静应对灾难,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孩子在巨大灾难来临时所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充分向世人展示了人性的坚忍不拔——地震可以摧毁我们的房屋,但摧不垮坚强的中华民族。

因此,中心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心决定评选表彰一批“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在这样一个时期宣传表彰“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事迹,对于激励灾区少年儿童在灾难中磨砺意志、在危难中坚韧成长,自强自立,不屈不挠,加倍努力学习,不断增长本领,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对于教育全国广大青少年学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德等方面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当然,在抗震救灾中不光是涌现了少年英雄,参与抗震救灾的人民子弟兵、当地干部群众、国内外救援队、灾区志愿者,以及每一个为抗震救灾伸出援助之手的人都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观后感作文400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观后感作文400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观后感作文400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真心佩服他们!面对那么可怕的地震,他
们没被吓倒,反而像超人一样冲在最前面。

这些小伙子小姑娘,真
的是好样的!
你说他们怎么就不怕呢?可能是心里有个信念吧,就是要救人,要保护大家。

看他们那么拼命,真的让我觉得,有时候人的潜力是
无穷的,只要心中有爱,什么都能做到。

听说他们中有的还受了伤,但都没放弃。

这种精神,真是让人
感动。

我觉得,他们就是我们的榜样,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下去,不能轻易放弃。

说实话,这些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让我看到了希望。

他们让我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很多美好的东西。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有爱,有勇气,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真心为他们点赞!。

优秀范文:学习抗震救灾英雄事迹心得体会3篇

优秀范文:学习抗震救灾英雄事迹心得体会3篇

优秀范文:学习抗震救灾英雄事迹心得体会优秀范文:学习抗震救灾英雄事迹心得体会精选3篇(一)学习抗震救灾英雄事迹的心得体会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一直都是我学习的典范。

他们在面对自然灾害的时刻,用自己的勇气和毅力展现了人类的伟大,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和对他人的关爱的重要性。

首先,他们的勇气令我感到震撼。

在地震等灾难面前,大多数人会感到恐慌和无助,但他们却选择了坚定和勇敢。

他们不顾个人的安危,毅然决然地投身到救援工作中去,进入危险的现场寻找受困者,并全力以赴地挽救生命。

他们的勇气激励着我,让我明白到只有勇敢面对困难和危险,才能成为真正的英雄。

其次,他们的担当让我深受感动。

在救灾现场,他们不计较个人的疲惫和困难,把救援工作放在首位,将自己的生命安危置之度外。

即使在十分危险的情况下,他们也坚守岗位,尽全力保护和救助每一个受灾群众。

他们的担当精神告诉我,作为一个有责任感和担当的人,应该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退缩,而是挺身而出,为他人做出贡献。

最后,他们的无私让我感到敬佩。

在救援工作中,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但却不求回报。

他们只关心如何能够尽快地减少受灾群众的损失和痛苦,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原则。

他们的无私精神激励着我,让我明白到真正的价值在于为他人做贡献,而不是追求私利和利益。

通过学习抗震救灾英雄事迹,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发扬这种精神,就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退缩、勇敢面对,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他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和和谐的社会。

优秀范文:学习抗震救灾英雄事迹心得体会精选3篇(二)我最近看了一篇关于抗震救灾英雄的事迹报道,深受触动。

这位英雄在面对地震时不畏艰险,毅然决然地投身到抗震救灾的第一线,用自己的勇敢和拼搏精神,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通过了解他的事迹,我深刻认识到了勇敢和无私的重要性,并从中得到了一些心得。

读《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有》感

读《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有》感

读《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有》感
学校:中山街小学
班级:四年级(5)班
姓名:王潇航
辅导老师:毛小娟
读《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有》感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零八年的五月十二日,这场地震,涌现出的众名小英雄更是让我们饮佩。

倔强刚毅的主人公是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蓥华镇中学初三年级的学生——张强。

他是一位残疾人,走路一瘸一拐的,但他非常坚强、勇敢,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教学楼倒塌了,张强为了全班同学的生命,一次次冲进废墟中,为了每个家庭,他必须得这样做。

张强心灵之完美,他要超越身体的残疾。

张强那倔强前行的背影,他因为有智慧的头脑,高尚的心灵和无私的品格而变得如雕塑般美好、刚毅。

张强机智逃生,勇敢救人,参与志愿行动……即使是个健康的人,也绝非易事,何况他身体尚有残疾!但是张强做到了,而且做得那么好,废墟上一瘸一拐的背影,是最令人肃然起敬的形象。

让我们记住小英雄,珍爱生命,珍惜美好生活的每一天。

抗震救灾英雄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抗震救灾英雄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抗震救灾英雄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抗震救灾英雄事迹学习篇1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中,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舍己救人的感人故事,感动得我热泪盈眶。

在这场特大自然灾害面前,为了保护学生生命安全,灾区广大教师中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

21岁的棉竹市遵道镇欢欢幼儿园老师瞿万容用后背牢牢挡住一块垮塌的水泥板,她身下紧紧护住的那个孩子得救了,而她却停止了呼吸;年近50岁的德阳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张开双臂扒在课桌上,身下死死护着的4名学生都活下来了,而他却永远地离去了;小学教师苟哓超三次冲回危在旦夕的教学楼救学生,当他第三次冲进去后,一块一吨重的混凝砖块砸向他,那一瞬间,他将两个孩子藏在自己的怀中,孩子得救了,而他却永远地走了;吴忠红、杜正香、任汤鸿、张米亚、向丽、唐春梅、郑发富、郭小琴……这些年轻的老师,或留下嗷嗷待哺的孩子,或留下白发苍苍的双亲,没有和心爱的人道别,在那一瞬间,他们选择了同一个姿势,紧紧拥抱着他们深爱的学生。

灾区广大教师的英勇无畏和大爱之举,深深感动了我。

聆听着他们感人的事迹,我潸然泪下。

做为一名教师我为有这样的同行感到骄傲和自豪,他们是我们教师学习的楷模。

我决心要学习他们的献身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以抗震救灾英雄教师为榜样,在实际工作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勤奋努力,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努力做到以身作则,尽心尽力,服从领导,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成,同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丰富专业知识,加强教育、教学与教研能力的培养,加强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

在实际教学中关爱每一个孩子,使他们每天能快乐充实;同时在教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生如何做人。

对学生要有耐心特别是学困生,对他们要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方法,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们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态去对待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他们的每一份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事迹观后感:“80后”“90后”撑起民
族希望
假如没有这场灾难,他们是一群“活得轻松”的人——享受
改革开放的成果,在父辈的荫护下快乐成长;假如没有这场灾难,他们是一群“被惯坏”的人——他们多是独生子女,集全家几代
人的关爱于一身,强调自我价值和个性张扬;假如没有这场灾难,他们是一群“被质疑”的人——许多人吃着洋快餐长大,喜欢在
虚拟网络游戏中快意恩仇……
一直以来,1980年以后和1990年以后出生的青少年,是让社会宠爱和疑虑的群体。

然而,当“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时,灾难中这个年轻
的群体经受了短暂人生中最严重的考验。

在废墟的烟尘中,他们
勇敢、独立和坚强的青春形象,令人刮目、流泪,更令人喝彩。

危难中他们不愿独自逃生
逃走?还是救人?这个瞬间的提问,在震灾中是个异常严厉
的生死抉择。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很多年仅十几岁的中学生,
以自己的无私和无畏,令整个社会动容。

“假如能救而没救,我肯定会感到惭愧。

”为救同学而受重
伤的成都市温江区玉石乡实验小学12岁学生陈浩,被压在瓦砾中
长达20多个小时。

“他本来可以不这样的。

”父亲陈强看着年幼
的儿子咬着牙强忍泪水。

和陈浩一样,晏鹏也以超出年龄的勇气和担当,让父母、救
援战士和医生流泪。

14日上午9时40分许,被埋在两层楼房废墟下40多个小时
的北川中学高一年级学生晏鹏获救。

被抬出来的晏鹏满身是伤,右腿因受重物长时间压迫已严重
坏疽,无法保住。

但这位坚强的小伙子从他被救出来的那一刻起,就在不停地向周边的人喊:“通道里还有很多同学,快去救他们!”。

日下午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晏鹏所在的北川中学教学楼共有XXX个班1000多名师生在上课。

当时,教学楼忽然剧烈摇摆了几下,坐在窗边的晏鹏被甩出了教室,摔落在教学楼外,他爬起来
之际意识到是发生地震了,可身边没见一个同班同学。

他没有逃生,而是马上冲进教室,但刚喊出“地震了,快跑!”,就被忽然垮塌的教学楼掩埋了。

上课的1000多名师生,
除少数被甩出教室外,大都被掩埋在了教学楼的废墟下。

用务实、理性的方式参与公共事务
除了在地震现场奋不顾身的少年英雄,在全国其他地方,时
刻关注灾情的“80后”“90后”们,也表现出了对抗震救灾真诚
的关切,他们参与的方式具有强烈的个性化风格和务实、理性色彩。

以追求个性自由而备受青少年追捧的“80后”代表性人物——作家韩寒,在地震刚刚发生不久,就在自己的博客中声明,他要通过亲赴灾区而不是捐款的方式,表达对灾区的援助。

在他的博客中,人们可以看到,这个桀骜不驯的年轻人,用自己的钱维持组建了一个小团队,在大规模救援队伍进入前就踏进了条件艰险的灾区。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大家呼吁灾区需要帐篷和医疗人员,并理性地告诫大家不要随便涌入灾区,避免危险和给救援“添乱”。

几乎同一时间,另一位年轻的新锐作家张悦然,也进入北川县城,其中一半的路都是徒步进行的。

在帮助受灾者的同时,这个敏感的女孩真切感受到死亡的气息。

在博客里,她流露了在进入险境时对父母的思念,“我总是令他们担心,很抱歉”。

那些曾经被担心“缺乏社会责任感,过度沉湎于个人世界”的大学生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社会的喝彩。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的第二天,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物资学院等高校就纷纷开展了献血活动。

清华大学紫荆学生公寓学生服务楼前,排起了蜿蜒数百米的队伍。

从13日上午开始,北京王府井、西单等繁华地区的流动采血车挤满了等待献血的市民,队伍一度长达数里,引起交通堵塞,其中超过一半的人都是20岁到30岁的年轻人。

在灾难中学会感恩和承担
在经历了山河变色、家园被毁、痛失亲人的惧怕和悲伤后,
中国年轻的一代迅速成熟起来,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与厚重,勇敢
地承担起沉重的社会责任。

四川德阳市东汽中学为拯救学生献出生命的教师谭千秋的女儿——北京大学法学院二年级学生谭君子,从去世的父亲身上,
领悟到亲情的可贵和人生的责任。

她撰文写道,“如今,我对爸爸的情感不仅仅是尊敬、思念,还有悔恨。

”“我悔恨的是,因为贪玩而很晚回家;悔恨的是,
在大学念书时没能天天都往家里挂个电话……”
这个坚强的女孩说:“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明白,家人健在就
是最大的幸福。

而对于我的爸爸,我要代替他撑起这个家,照顾
好阿姨和妹妹。


亲历了地震的四川绵阳西南科技大学文学院一年级学生聂艳,在灾难后内心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

突如其来的悲剧,让她和同学们变成了相依为命的亲人。

她说,她和同学们会一生彼此宽容,珍惜这份友谊。

很多同学都感到,他们一下子长大了。

这些习惯我行我素,甚至沉迷于网络虚
拟世界的年轻人,被巨大的灾难拉回到现实。

聂艳说:“我们终于了解到,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分子,清醒
看到了自身肩负的责任。

”过去,他们总习惯于依靠父母和老师,而此次经历,大家明白了,人生的许多艰难险阻要独自去承担,
不能畏惧困难,更不能消极等待。

克服困难的过程,使孩子们吸取了巨大的精神能量,在自救的同时,他们懂得了关心和帮助别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