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平县阿贵联办煤矿地质报告
第一节井田概况
一、交通位置
阿贵联办煤矿位于罗平县城西北,距县城平距约44km。行政属罗平县阿岗镇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04°09′18″—104°09′54″;北纬:25°06′45″—25°07′21″。曲靖—钻天坡—罗平的干线公路从矿区通过。矿区至罗平县城运距约45km。
附:交通位置图(图1—1)
二、主要自然灾害
1、地形地貌
矿区位于滇东高原南部,为高原剥蚀中山山原区,地形起伏较大,矿区内最高点在南西部,海拔标高+2240m,北东最低,海拔标高+2050m,相对高差为190m。呈南西高,北东低地势。
2、河流及村庄
区内有一个村庄位于矿区中部,对矿井开拓开采有一定的影响。
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发育季节性溪沟对矿井开拓开采无大的影响。
3、水文气象和地震
本区属亚热带高原气候区,气候冬寒夏凉,年平均温度14.1℃,平均降雨量1169mm,5—10月为雨季,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3%,2—4月为风季、以西南风为主。
据国家标准《GB50011—2001》抗震设计规范,区内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七度,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图1-1 交通位置图
阿贵联办煤矿
三、矿山生产现状
煤矿始建于八十年代初期,先后在矿区内分别建有K4煤层主斜井、主平硐、K4煤层风井、K10煤层主斜井、K9煤层主斜井、K10煤层风井等六个井筒。多年来矿井主要开采K4煤层,现井筒左翼K4煤层已采完。区内老窑不多,往往只在煤层露头附近的浅部10-20m深度挖掘,该区目前没有任何生产小煤窑存在。
四、矿区水源、电源及通信情况
电源:煤矿现有供电电源一回路由红梁子110/10kV降压站通过15km 线路供给,另一线路由阿岗35/10kV变电站,通过10km架空线路路供电,电源稳定可靠。
水源:该矿生活用水取自附近泉水点,矿山已建了一个集水井。
通信:煤矿现有两部程控电话实现与外界的联系,现移动通信网络已覆盖矿区。
第二节安全条件
一、地层
矿区范围内,由老到新出露的地层为上二叠龙潭组(P2l)、长兴组(P2c),下三叠统卡以头组(T1k)、永宁镇组(T1y),其岩性特征叙述如下:
(一)上二叠统龙潭组(P2l)
根据岩性特征分为二个岩性段:
1、龙潭组第一段(P2l1)
出露于矿区北、北西部,未见底。从含煤地层底界至K9煤层底板,厚度大于25m。主要岩性为灰色薄——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菱铁岩及煤层和煤线。含煤层5—8层,局部可采煤层1层。
2、龙潭组第二段(P2l2)
出露于矿区中部及南西部,从K9煤底板至K7煤层顶板,厚度约35.75m。主要岩性为灰色、浅灰色薄至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岩质泥岩、菱铁岩及煤层、煤线。含煤层3—5层,可采煤2层。
(二)上二叠统长兴组(P2c)
出露于矿区中部及南西部,未见顶。从K7煤层顶板至含煤地层顶界。厚度约59.93m。主要岩性为浅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粉砂岩、粉砂质泥岩、菱铁质泥岩、菱铁岩及煤层、煤线。区内含煤层3—5层,均为不可采煤层。
(三)下三叠统卡以头组(T1k)
出露于矿区南东部,未见顶,厚度大于15m。主要岩性为灰绿色中厚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紫灰色粉砂质泥岩及细砂岩。
(四)下三叠统永宁镇组(T1y)
出露于矿区东部,未见顶、底,厚度大于50m。主要岩性为灰色、浅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灰岩、泥灰岩夹杂色粉砂质泥岩、泥岩薄层。
二、构造
矿区位于轴向北北东的补腊—宜那向斜北西翼,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总体为北北东,倾向南东东;地层倾角变化在12°—21°之间,一般为19°左右。区内构造简单,已发现具一定规模为层一条F1。
F1断层:位于矿区东部;走向北北东—南南西,倾向南东东,断距大于200m,性质正断层,对矿井开拓开采有一定影响。
三、煤层
区内上二叠统长兴组(P2c)、龙潭组(P2l)为矿区主要含煤地层,总厚度大于125m,含煤层约15层,其中全区可采煤层有K4、K7、K9、K10四
个煤层,为薄~厚煤层,倾角18°左右,为缓倾斜煤层。
(一)可采煤层
区内全区可采煤层K4、K7、K9、K10四个煤层,分述如下:
K4煤层:灰色、灰黑色、黑色、半亮型,条带状结构,块状构造,断口呈参差状,内生裂隙较发育,粒状或粉末状,玻璃光泽。厚2.0m左右,为中厚煤层。中下部夹一层0.05—0.50m厚黑色炭质泥岩矸,层位稳定。煤层厚度变化不大,全区可采,属稳定煤层。煤层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泥岩。
K7煤层:距K4煤层底界约15m。灰色、灰黑色、黑色、暗淡—半暗型,条带状结构,内生裂隙较生育,半坚硬,沥青光泽,厚1.70m左右,为较稳定至稳定中厚煤层。煤层中部夹一层0.20—0.50m厚(局部达1.00m)灰色薄层状粉砂岩夹菱铁岩矸。全区可采。煤层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粉砂质泥岩。
K9煤层:距K7煤层底界约30m。灰色、灰黑色、黑色、半暗型;内生裂隙较发育,半坚硬,玻璃光泽。厚1.2m左右,为较稳定至稳定薄煤层。煤层结构单一,全区可采,煤层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泥岩。
K10煤层:距K9煤层底界约25m。灰色、灰黑色、黑色暗淡型,条带状结构,块状构造,半坚硬,玻璃光泽,厚1.33m左右;为中厚至厚煤层。中部夹一层厚0.45—0.80m炭质泥岩矸,层位稳定。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全区可采。
(二)煤层对比
采用综合方法进行煤层对比,依据主要是:
1、标志层:即依据煤层本身的厚度、结构、肉眼煤岩类型等。
2、依据煤层顶、底板等岩性特征。
3、依据煤组组合特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