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劳务经济发展调查》

合集下载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现状及对策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现状及对策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现状及对策的调研报告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现状及对策的调研报告近年来,县把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实施劳务经济产业化经营,推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向有序化、规范化、规模化的发展轨道迈进,促进了农民就业和增收,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村人口数量多、劳动力素质偏低、人力资源闲置,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转移的速度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办公室于4月18日——4月19日先后到我县乡,以走访、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其家庭经济、务工情况、务工收入、思想观念以及接受培训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从中掌握了当前我县劳务输出工作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的对策。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基本情况在上级部门及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加强组织领导,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大力开展劳务输出工作,积极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统计,自2003年到2008年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32.84万人次,创收达__万元,人均劳务收入2387.1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2969.4元。

2009年计划转移7.32万人次,实现劳务创收3亿元,其中向疆外转移2万人次,创收1.4亿元。

从今年1——4月的整体情况看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总体稳定,金融危机对转移工作尚未带来明显影响。

截止4月底,共转移农村劳动力__人次,约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27%,实现劳务创收9517.5万元,务工人均收入达4050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357.8元。

其中向疆内、外有组织转移8050人次,创收达5635万元;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吸纳我县农民工共4663人。

收集用工信息150余条,同比增长66.7%。

目前,劳务输出在促进农民中作用日益明显、比例逐年增加,已成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主要特点随着劳动力转移数量的不断增加,劳务经济创收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

发展劳务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古浪县劳务经济调查与思考

发展劳务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古浪县劳务经济调查与思考
资, 高起点承接服务业外包 的切入点 。
目前 , 全县劳务输转渐成规模 。 据
平的重要 内容 , 也是扩大服务业利用外 劳务经 济。同时, 为实现输出劳务由体 不完全统计 ,0 4年农 业劳动力 向非 20 力型、 苦力 型 向智 力 型、 技术 型转变 , 农产业 的转移达到 82万人 , . 劳务收入 亿元 ,劳务收入 占农村 居民人均 7 ( 作者单位 : 兰州商学院经 贸学院) 县上把 广泛开展劳务输 出培训作为基 1 2
阶段 、有重点地发展高层次 的知识 、 技 全县有农村劳动力 1 7万人 , 中从 9 5 其 术密集型服务业 , 使服务业产业内部结 事农业生产 的 1 9万人 , 40 从事工业及 构逐步优化 ; 同时要加快国家基础设施 其他行业 的 54 8万人 。从文化程度结 建设 , 重视教 育、 研发和创新 , 扶持具有 构来看 , 文盲半文盲 1 9万人 , . 0 小学文
全县农村劳动力及发展劳务经 础工作来抓 ,成立 了县政府分 管领 导 任组长 ,各 相关 部 门主要领导 为成 员
济的基本情 况
甘肃古浪是一个农 业大县 ,全县 的劳务技能 培训领导小组 ,负 责培训 总人 口 4 7万 ,农业人 口 3 . 00 75 7万 , 活动 的组织安排 和指导工作 ,并下设 占全县总人 口的 9 .%,有耕地 面积 办公室 ,抽调专 人负责培训工作 中的 38 19万亩 , 0 正常年景播种 8 0万亩 左右。 具体业务 。各 乡镇也 成立 了劳务实用 技术培训学校 ,努力实现培训 由单一 技能 向综合致 富技能培训 的转变 。经 过多层次 、 多形式 、 活多样 的培训方 灵
维普资讯
调 查 研 究
FZA ・A CAA J AH ND OH YN U I 1

优秀报告范文:关于劳务经济的调查报告

优秀报告范文:关于劳务经济的调查报告

关于劳务经济的调查报告《关于劳务经济的调查报告》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总结经验扎实推进为了贯彻县委,县政府劳务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促进劳务经济大发展,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当好参谋,县老促会、县劳转办、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县党政主要领导、主管领导的领导下,在各乡镇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各级老促会、劳转办、劳动局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利用10个月的时间,采取重点解剖,专题调查、总结典型经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县劳务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劳务经济发展现状在10个月的调查过程中,我们重点解剖了10个村,对制约发展劳务经济的六个问题,进行了反复深入的专题调查,总结了40多个各类典型经验,进而对劳务经济发展概况、特点、作用、给农村带来的变化,所取得的成效进行综合分析,分述如下:(一)劳务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县委、县政府及各乡镇党委、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把促进劳务经济发展,作为城乡统筹发展,振兴县域经济的战略产业来抓,作为县乡村三级干部的一号工程来实施,使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良性互动,跨跃式发展的良好态势。

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劳务经济成为主导产业。

一是从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和规模上看已形成了一支产业大军。

2004年转移农村劳动力41744人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5.8%,2005年转移农村劳动力4.8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6.6%。

二是从劳务收入拉动人均增收比例看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2004年劳务总收入达到1.2亿元,拉动全县农村人均收入650元,已占农村人均收入的28.5%。

分别比2003年增长30%和62.5%,2005年实现劳务收入1.6亿元,拉动农村人均增收860元,分别比去年增长33.3%和32.3%。

三是从劳务收入占农村收入的比例看已成为各乡镇的主导产业。

2004年劳务收入 1.2亿元。

劳务调研报告4篇

劳务调研报告4篇

劳务调研报告4篇发布时间:2017-04-15本文目录劳务调研报告劳务输出调研报告天津、青岛、大连市实施建筑劳务分包制度情况的调研报告县劳务输出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劳动力跨国流动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我省出国劳务的公民越来越多,不仅促进了省域经济发展,扩大了对外信息交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省的就业压力,提高了劳务输出人员家庭的生活水平。

与此同时,由于劳务中介具有很大的利润空间,一些非法中介机构也应运而生,更有一些不法分子借机采取各种非法手段实施诈骗活动,谋取暴利,侵犯劳务人员合法权益,引发了一些社会不安定因素,严重扰乱了我省的社会经济秩序。

一、我省当前出国劳务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省出国劳务工作基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对外劳务合作管理体制和外派劳务援助机制,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外派劳务人员的维权力度,但全省劳务输出市场仍然鱼龙混杂,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一些合法外派劳务公司违规经营,有的合法中介机构超范围招劳务人员,导致一些出国劳务人员根本哪家中介是合法的;有的合法劳务中介公司不按合同规定与劳务人员签订合同,保证金收取不规范,有的甚至挪作它用;有的合法劳务中介公司为无经营权的劳务中介公司和个人出据虚假外派劳务项目说明,骗取证照。

近年来,我省出现多起劳务诈骗案件,使我省出国劳务人员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精神损失。

XX年至今年,吉林中建工程公司派往罗马尼亚劳务人员被骗,致使我省百余人多次到我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上访。

此事件发生后,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及时派出专案组进行处理,为我省赴罗马尼亚劳务人员挽回了部分经济损失。

今年以来我省先后出现,罗马尼亚、俄罗斯、乌克兰、立陶宛、多巴哥、蒙古国、新加坡等劳务人员被骗案件。

XX年吉林中建工程公司以商务签证将我省境内的劳务人员骗到阿联酋,此次事件已经引起我国驻阿联酋大使馆的高度重视,将此事件通报到外交部及相关管理部门,及时的为出国劳务人员挽回了经济损失。

对发展农村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思考--基于吉林省长白县农村劳务经济发展情况调研

对发展农村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思考--基于吉林省长白县农村劳务经济发展情况调研

村 劳 务 经 济 发展 过 程 中存 在 的 问 题 ,并 提 出 了有 针 对 性 的 建 议 , 为 今 后 农 村 劳 力 经 济 发 展 提 供 了指 引 方 向 。
关 键 词 :农 村 劳 务 经 济 ; 问题 ;建 议 中图分类 号 :F 8 3 0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9— 3 1 0 9( 2 0 1 4 )0 l -0 0 4 8 -0 3
劳 动力 1 7 6 2 5 人 ,其 中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人 1 0 9 1 1 , 占 劳 动 力 总 数 的 61 %。 近 五 年 时 间 ,全 县 农 村 劳 动 力 共 转移4 6 9 9 5 人 ,其 中 ,域 内转 移 2 1 1 6 2 人 次 , 域 外 转移2 5 8 3 3 人 次 ,出 国务 工 1 01 3 人 次 ,劳务 总 收入 2 1 . 7 4 L元 , 人 均 为 4 5 0 0 元 ,按 2 0 1 3 年 长 白 县 农 民 人
( 三 ) 加 大 保 障 措 施 ,提 供 全 方 位 服 务 为 切 实 做 好 农 村 剩 余 劳 动 转 移 就 业 , 在 大 力 提 升 服 务 质 量 的 同 时 , 长 白 县 开 通 了农 村 剩 余 劳 动 转 移 就 业 输 出 绿 色 通 道 保 障措 施 ,并 制 定 了 以 下 优
力3 Z i - 人次。

吉林省 长 白县农村 劳务 经济 发展现 状
( 二 ) 不 断 扩 大 劳 务 输 出地 域 和 规 模 立 足 本 地 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实 际 , 充 分 发 挥 人
长 白县 辖 7 个镇 、1 个 乡、 1 个 省 级 经 济 开 发 区
和 1 个 省 级 特 色 工 业 园 区 ,2 0 1 3 年 全 县 总 人 口8 . 5 > 7 人 , 农 业 人 口 3. %5 - 人 , 占总 人 口 的 4 5. 9 %;农 村

实践报告——县域经济发展调查

实践报告——县域经济发展调查

调研家乡——县域经济发展调查实践背景: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一、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

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层次和基本细胞,县域经济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兴衰。

二、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

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

但是,区域经济学的不少理论、方法在运用时尚需结合我国县域经济的具体情况,有关县域经济的发展规律还需要我们努力探索。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县域经济”这个概念,并把它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支柱。

近年来,随着国家有关政策扶持力度的逐步加强,县域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亮点。

我的家乡——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同样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阳信是全国全国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县,是山东改革开放实验区。

阳信是中国鸭梨之乡,全国优质鸭梨基地重点县,全国畜牧百强县,全国肉牛养殖科技入户示范县,全国不锈钢生产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全国优质麦生产基地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阳信县近年来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身为山东省30个经济欠发达县之一,阳信县经济底子薄、发展慢是必须正视的现实。

为帮助家乡加快发展步伐,正确面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我进行了相关调查。

实践时间:2014年2月2日——8日实践地点: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实践对象:阳信**集团有限公司、济南**人力资源有限公司、阳信县**乡实践方式:从阳信县政府网站、新闻媒体、县政务公开栏查询资料文件,走访企业、村镇。

实践内容:一、阳信经济发展特点:(一)发展势头良好经济增速较慢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县,发展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阳信县2013年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实现128.3亿元、5.9亿元、49.7亿元,分别增长6.2%、7.2%、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593元,增长14%。

金融支持劳务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金融支持劳务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贷管理权限逐步上收 , 风险控制越来越严。据调查 , 20 到 05年底 , 该县 4 家国有商业银 行在各乡镇的分理处( 办事处 ) 仅为 7家, 00年减少了 8 % ; 比20 0 在信贷管理权 限上 , 除全额保证金业务外 , 已基本没有任何权限。在风险控制上 , 都要求对贷款人先进行信
村劳动力的 4 .%。20 27 05年全县外出务工人员共获得工资性收入 84亿元 , . 同比增长 1. % , 民平均增收 10 07 农 20元以上 , 占当年人均纯收入 的 3 % , 为农民增 收的一大 5 成 “ 亮点” 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 金融支持初见成效 , 二) 并发挥 了不可替代 的作用
几年来 , 该县金融部门利用结算 、 等服务方式 , 信贷 积极支持劳务经济发展 , 取得 了
初步成效 。 1金融知识宣传效果 良好 , 、 结算服务成 为金融支持劳务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为 配合 当地党委政府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这一政策措施 , 民银行积极组织各金融机构通 人
过储蓄窗口服 务和上街宣传等方 式, 向农村居民集中宣传反假 、 结算 、 信贷等金融知识。 其中, 20 仅 05年 , 该县人民银行就组织各金融机构在县城及乡镇开展反假 、 结算等金融
中介机构 皆无直接的出国劳务输出权力 ( 只是为市或省级中介机构作劳务输出代理) ,
因此无法为出国务工人员提供担保 , 使办法在该县境内流于形式。其他金融机构都还
没有制定专门针对劳务经济的信贷管理办法 , 致使基层金融机构在对劳务经济 的信贷
支持上无所适从。如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 支农再贷款 、 扶贫贷款、 贴息贷款在用
知识集 中宣传活动 4 , 次 在当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宣传 , 使部分外出劳务人员掌

“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精选五篇)

“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精选五篇)

“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精选五篇)第一篇:“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就业是民生之本,为了全面了解我县劳动就业状况,充分把握全县就业形势,积极做好就业与再就业工作。

近期,我局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对全县城乡劳动力资源和各类用工单位用工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

盘点2010年就业,严峻与希望并存,现就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情况分析报告如下:一、基本状况(一)劳动力资源现状我县现有人口6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0.3万人,非农业人口12.1万人。

由于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企业改制力度的不断加大,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逐年增加。

全县城乡富余劳动力21.05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15万人,城镇新增劳动力0.37万人。

全县城乡富余劳动力资源中,青壮年劳动力占有较大比重,35岁以下的占37.07%。

根据统计调查数据,全县实有劳动力37.15万人。

其中:男性19.03万人,女性18.12万人;外出务工14.52万人;从事第一产业12.54万人,所占比例33.76%,从事第二产业9.53万人,所占比例25.65%,从事第三产业15.08万人,所占比例40.59%;县内就业10.09万人,省内务工4.49万人,省外务工9.96万人,国外务工0.07万人。

(二)就业状况调查世界金融危机波及到我县期间状况的直接表象存在于三个方面:(一)大量民工陆续提前返乡,乡镇街头、车站陆续出现了到处观望和写满无可奈何表情的人们。

(二)广东沿海一带小型企业业主陆续回乡“渡假”。

(三)地产特色农副产品原料材料收购迟滞缓慢,有的无人问津。

县就业局分管领导通过认真了解分析、充分认识到事态发展的严峻性,一方面及时向上级汇报,依靠上级和政府为民生及时筹划;另一方面组织人力市场工作人员分头下乡、作详细认真具体的调查研究。

综合汇聚来自各方面的情况,使上级主管部门判断和决策依据。

《劳务经济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劳务经济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劳务经济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为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推进劳务经济产业发展,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抽调人员组成调研组,深入奎香、柳溪等乡镇、村组及农户,广泛开展随机调研,深入基层一线听取群众意见。

现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征求到的群众意见,就全县劳务经济产业发展作些粗浅的探索与思考。

一、全县劳务经济发展现状近年来,特别是本届县人民政府积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始终坚持用抓工业发展的理念谋划劳务经济发展,按照“发展完善中介结构,加强培训和信息服务,有效转移劳动力,培育壮大劳务经济产业”的战略发展新思路,举全县之力打造发展劳务经济产业。

目前,全县劳务经济稳步发展,已经成为全县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之一。

(一)劳务输出规模。

全县劳务输出发展势头强劲,以每年10.08%的增幅连年递增,形成了年均超过10万人打工的劳务“大军”,呈现有组织、上规模、有序化的输出方向发展。

**年,全县完成劳动力技能培训3800多人,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3.3万人次,实现劳务净收入12.3亿元。

(二)劳务输出人员构成和流入地域。

在县内从事打工人员数量占全县总务工人数的20.6%,男性占86.5%,女性占13.5%;外出务工人员中,男性占70%,女性占30%;从年龄构成上看14—20岁以下的占20%,20—45岁的占70%,45岁以上的占10%;从文化程度上看,小学及以下的占12.4%,初中占74.4%,高中及以上占13.2%;从流向地域看,外出务工人员主要流入到**、昆明、贵州、四川、广西、广州、广东、安徽、上海、浙江、杭州等地。

(三)劳务输出人员转移方式及行业情况。

从近年的发展情况看,全县劳务输出从自发无序的流动为主,有组织、上规模、有序化、合理化的输出为辅。

但通过县委、县人民政府及各级各部门的艰苦努力,全县外出务工人员通过县人力资源办和中介机构等有组织的输出劳务人员比例在逐步增大。

定西市劳务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情况调查

定西市劳务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情况调查

《西部金融》2008年第8期一、劳务经济特点及金融扶持情况定西市劳务经济呈现四个明显特点:第一,输转人数急剧增加,收入大幅提高。

2007年,全市输转劳动力70万人,劳务收入19.76亿元,分别较2004年增长44.32%和204%。

第二,注重组织输出,打造劳务品牌。

2007年,通过市、县劳务办组织输出28.23万人,较2004年增长了1.3倍。

以全市劳动力资源为基础,打造纺织缝纫、家政服务、保安建筑等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劳务品牌。

第三,巩固劳务基地,保障合法权益。

2007年,全市拥有劳务输出基地1137个,比2004年增加164个。

市、县劳务办对用工协议的签订、维权、生活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要求,保障了务工人员合法权益,提高了务工人员外出的积极性。

第四,加强技能培训,开拓境外市场。

2004年以来,全市共设立各类培训点223个,2007年培训城乡劳动力16.11万人(次)。

分别向俄罗斯、蒙古、刚果、乌克兰等国家输送建筑工、缝纫工970名,月平均工资4000元以上。

金融部门积极强化服务,做大做强劳务经济。

各县区联社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为依托,积极配合各级劳务输出机构,通过信贷专柜、送贷上门、集中发放等多种方式,为外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资金支持。

据统计,2000年以来,定西市农村信用社累计为劳务输出人员发放贷款4.6亿元,年平均增长10.6%。

贷款投放实施优惠利率,尽可能的降低务工人员的利息负担。

同时,金融机构积极优化信贷投向,支持“回归工程”。

劳务经济的迅猛发展促成了外出创业潮向回乡创业潮的转变。

目前,全市返乡投资兴业人数达6600多人,创办建筑建材、商贸流通、养殖加工等经济实体4500多个,总投资达9.7亿元,带动4.2万人就业。

为帮助其投资兴业,全市农业银行和农信社提供及时、到位的资金支持。

其中,农信社累计投入贷款3.2亿元,支持企业1520家。

劳务经济不仅成为全市农村经济收入的“顶梁柱”,也成为农信社加快发展、提高经营效益的“助推器”。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二篇)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二篇)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二篇)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篇1)近来,我局对全县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了深入调研,综合分析了全县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困难,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一)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今年1-6月,全县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19亿元,同比增28.96%。

传统种植业稳步发展,完成农作物种植总面积__亩。

其中:粮食作物总播面__亩,经济作物面积460亩,蔬菜种植面积__亩,特色水果460亩。

充分发挥专合组织示范带动作用,全县已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9家,其中种植业专业合作社25家,流转土地1300亩,种植蔬菜4050亩、水果400亩、大球盖菇160亩、姬菌菇10万袋。

全面推行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上半年,各类牲畜存栏21.97万头(只),出栏2.67万头(只),肉类总产量511.94吨,禽蛋产量5吨,牛奶产量352吨。

饲养蜂群__余箱。

高度重视有机农业示范基地规划编制,《中国.马尔康有机农业示范基地规划(2014年-2023年)》已通过专家评审,正着手编制实施方案。

(二)工业转型初步见效围绕建设“阿坝州最大的水电工业基地”目标,扎实做好涉及双江口、巴拉等大型水电开发项目的移民安置规划工作。

切实加快小水电站建设进程,龙头滩电站、年克电站有望年内投产运行。

水电企业对全县工业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1-6月水电企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2162万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6.5%。

推进矿产企业技改扩能,汇源硅业淘能技改进入检测检试收尾阶段,基本完成“产能成倍增长、节能降耗成效明显”的目标。

加快农畜产品转化。

高度重视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启动雪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农畜产品生产综合配套项目建设,提高农畜产品的综合利用率。

(三)旅游产业巩固提升一是围绕州委、州政府加快构建环红原机场旅游经济圈的战略部署,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升级。

建立旅游项目储备库,规划储备项目25个,总投资130多亿元。

劳务输出调研报告6篇

劳务输出调研报告6篇

劳务输出调研报告6篇【第1篇】县劳务输出调研报告劳务输出:推动通渭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力量摘要:xx,地处陇中腹地,人口总量为xx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4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达9万人,属人力资源大...xxx,地处陇中腹地,人口总量为xx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4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达9万人,属人力资源大县。

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兴农强工”战略,积极开发人力资源,着力培育各类技能人才,大抓劳务输出,走出了一条“输出,致富,创业”的良性循环路子,劳务输出成为农民眼里的“铁秆庄稼”,劳务产业成为农户增收的“摇钱树”,劳务经济成为富民强县的“聚宝盆”,劳务输出为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盘点xx劳务输出成果,xx年有这么几组数据:全县培训农村劳动力2.51万人,其中技能培训1.4万人、品牌项目培训300人;登记回乡创业人员1450名;输转各类务工人员10.16万人,其中输送拾花工1.8万人;年创劳务收入12亿元。

劳务输出为地方发展注入了活力,盘活了全县经济,特别是在集聚了人才、增加了收入方面贡献突出,锤炼了“三类人才”,即:致富能人、企业高管、企业家,务工多年的人员大多是当地或本村的致富能人,从打工中走向企业高层次管理人员的枚不胜举,经劳务拼搏成为企业家的佼佼者甚多,“输出一人,带动百人,创收千万”的劳务输出理念深入人心,劳务输出成果辉煌。

同时,劳务输出是扶贫开发的主渠道,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贫困户依靠劳务增收高、脱贫快,整村扶贫推进依靠劳务反弹小、见效快,“增收抓劳务”已形成共识。

盘算通渭劳务发展历程,可谓艰苦爬坡,蜕变成型。

最初劳务输出者,源于耕地少、饥荒频发之因,迫于口粮不足、添饱肚皮之窘,被动地输出搞副业,这种现象尤为在南部乡镇突出。

经多年发展变化,全县劳务输出实现了量变和质变,输出人数逐年增多,输出主因已从“食”转变到“创”,务工人员不再为“吃饱渴足”奔波,而为“创业兴体”奋斗,创办经济实体的务工人员不断增多,由被动输出走向主动输出,形成“十万劳务大军”闯天下的壮观情景。

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调研报告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坚持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思路,取消对民营中国经济的一切不合理的限制,下面是为大家收集了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调研报告,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调研报告范文一发展壮大县域中国经济,对缩小城乡差距、夯实发展基础、促进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东台经济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商洛不断加大县域积极性经济发展力度,尤其是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决定》下发后,市委、市政府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壮大县域发展壮大经济政策的实施意见》,确立了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工业化、以推动城镇化的一化促两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着力产业发展现代中药、矿产建材、绿色食品、生态旅游和劳务输出五大主导产业,县域世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一)经济政策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发展速度逐年加快。

全市生产总值完成XXX.XX亿元,gdp总量比的XXX.XX亿元增加XX.XX亿元,按可比价年均增长XX.X%,其中一产增加值已经完成XX.XX亿元,比XX.XX亿元增加XX.XX亿元,年均增长X.X%;二产增加值完成XX.XX亿元,比XX.X亿元增加XX.XX亿元,年均增长XX.X%;三产增加值完成XX.XX亿元,比XX.XX亿元增加XX.XX亿元,年均增长XX.X%。

财政总收入XX.XX亿元,比X.XX亿元增长XXX.X%,年均增长XX.X%,其中边疆地区财政收入X.XX亿元,比X.XX亿元增长XXX.X%,年均增长XX.X%。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XXX元,比XXXX元增长XX.X%,年均增长XX.X%。

农民人均纯收入XXXX元,比XXXX元增长XX.X%,年均增长XX.X%。

以来,柞水、商南、镇安、商州、洛南X个县区先后获得县域经济发展争先进位奖。

(二)工业世界经济快速增长,主导作用越发显现。

全市现有规模工业企业XXX户,比XXX户增加XX户。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分析〔一〕农村劳动力资源整体情况分析全县农村劳动力万人,现有农村充裕劳动力万人〔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万人左右〕,占劳动力总数的%。

截止到目前,全县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已到达万人,占方案转移万人的%,占充裕劳动力的%,占劳动力总数的%。

稳定在外务工人员近万人,占外出务工人员的%。

外出务工人员中:省内的人、省外人、国外人。

按转移就业类型来划分:第一产业人,第二产业人,第三产业人。

男性占%,女性占%。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整体分析1、当前外出就业农村劳动力年龄构成分析2005年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为33.4岁,其中在乡外县内、县外省内、跨省流动就业的劳动力平均年龄分别为岁、岁、岁。

2022年,外出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为岁,比农村劳动力平均年龄低岁,其中在省外就业的劳动力平均年龄为岁,比在省内就业的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低岁。

2、当前外出就业农村劳动力性别构成分析2005年,外出就业的女劳动力占外出人数的,2022年那么到达,比2005年上升了百分点。

3、当前外出就业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分析调查说明,2005年,外出劳动力中具有初中学历和高中学历的人分别占和,比全部农村劳动力中相应的比例分别高出百分点和百分点。

2022年,在外出劳动力中,初中文化程度和高中文化程度的比例达和,分别比全部劳动力中相应文化程度的比例高百分点和百分点。

4、当前外出就业农村劳动力就业地区构成分析据调查,我县外出务工者所从事的职业相对集中,以花木、建筑、零售贸易、餐饮业、商业效劳业以及制造加工业为主,其从业人员约占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74.8%,且带有较强的地域性。

外出务工人员普及全国各地,近至邻县,远至某某、某某,但流动区域相对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

多数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动是经政府或社会职业中介效劳机构组织劳务输出,以及亲朋好友的介绍或引路而实现。

5、技能培训情况我县在劳务培训工作中始终坚持以“基地培训,异地培训,进厂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长短班培训,最大限度缩短市场需求与人员培训输出的时间差,市场需要什么技术,就培训什么技术;适合干什么,就培训什么,使培训更加贴近市场、贴近企业、贴近实际、贴近农民。

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调研报告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调研报告全国农村有劳动力4.9亿之多,其中有1.2亿进城务工。

今后除继续挖掘大中城市的就业潜力外,如何进一步发展县域经济,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值得各地认真研究。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调研组日前到江苏、吉林两省就此开展专题调研,提出了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相关建议。

发展县域经济对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具有重要作用(一)当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征总体上看,有3个明显特征:一是第三产业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二是外出务工是近年来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增长因素;三是县域经济已日益成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体。

(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程度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很强的关联性从重点调研的几个县市的情况看,可以得出以下两条基本结论:第一,县域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由于其第二、三产业能够创造出较多的就业岗位,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地转移比较容易。

江苏省太仓市和吉林省通化县就属于这一类型。

如太仓市乡镇企业众多,县域经济发达,市场就业空间广阔,不仅当地现有农村劳动力已基本实现就地转移,还吸纳大量外来农村劳动力就业。

同样,吉林省县域经济比较发达的通化县,紧紧围绕制药做文章,不断加强药材基地建设,延长药材生产产业链,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吸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第二,县域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二、三产业发展难以满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劳动力外出务工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形式。

江苏省阜宁县和吉林省东辽县就属于这一类型。

阜宁县是江苏省重要粮食产区,人口106万,其中农村人口76.9万,农村劳动力41.4万。

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当地二、三产业难以吸纳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成为当地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近几年来,这个县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努力拓宽劳务协作渠道,强化农民工权益保护等各项措施,已经逐步形成了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流动有序、管理规范、服务完善的城乡一体化的劳务输出格局,目前有万人到外地就业。

县域劳务经济调查

县域劳务经济调查

县域劳务经济调查
赵狄娜
【期刊名称】《小康》
【年(卷),期】2023()7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

2023年经济重启,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第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稳就业保就业。

一直以来,外出务工的蓝领群体是我国就业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质量关乎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而增加农民收入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问题。

【总页数】3页(P24-26)
【作者】赵狄娜
【作者单位】《小康》·中国小康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劳务经济与农民增收--齐河县发展劳务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2.涉外劳务经济与县域经济发展——以新县发展涉外劳务经济为例
3.由劳务经济向回归经济转变——通城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4.发展劳务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古浪县劳务经济调查与思考
5.“打工族”:撑起县域经济半边天──湖南攸县发展劳务经济的调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域劳务经济发展调查》xx县特色劳务经济发展调查县委办、县农委联合调研组xx年2月农村富余劳动力战略化转移,是现代农业跃升发展的大趋势,是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应循坦途。

xx县挟口岸之利,特色农业气候小成,劳务经济发展也自成特色,需予以疏理、探究和提升。

为此,县委办调研室会同县农委等部门的同志进行了针对性的调研,并形成报告。

一、特色劳务经济发展情况作为龙江重要的国家一类对俄陆路口岸,xx县辖6镇102个村,农业人口10.1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6.2万人,富余劳动力3.5万人;耕地面积73.3万亩,人均7.26亩。

近年来,通过境内外互动,转移、中转、吸纳并举,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xx年共转移3.38万人,占富余劳动力总数的96.8%,其中,就地转移2.46万人,向境外及国内大中城市转移9200人,分别占转移总数的73%和27%。

具体呈现以下趋向和特点。

1、转移领域由埠内向境外转变。

充分发挥口岸中龙头带动作用,扩大对外投资与合作,扩张农村富余劳力就业空间。

大力开拓俄罗斯市场,先后在俄十月区、乌苏里斯克、海参崴等地建成16处以轻工产品、果菜、粮食为主的综合批发市场,有1700多名农村劳动力在此从事境外营销,人均年收入1万多元。

积极推进跨国投资,目前边贸企业已在境外创办各类实体52家,其中加工型38家,投资额达2.97亿元,涉及轻工产品、木材加工及金属冶炼、装璜建筑等领域,承载农村劳动力近千人。

扩大对俄农业科技合作,县政府在俄罗斯租赁土地1300公顷兴建农业技术合作基地,在俄远东地区创办13家中小型农场,年输出县内外农民劳务人员xx多人,收入近xx万元。

xx 年,向俄、韩、日等地转移县内劳动力4300人,占转移总数的13%。

2、转移渠道由单一向多元转变。

做精做强县域经济,广辟转移渠道。

围绕壮大口岸进出口加工业,深入实施“落地生根”工程,累计投资1.26亿元,兴建对俄进出口加工、绥阳进口锯材加工及华宇工业园区,已承载企业37户,26户建成投产,华海木业、宁城渔业、顺风松仁加工厂等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相继投产,安置农民进城务工1700多人。

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培养产值超百万元、就业超百人的乡企45户,安置农村劳动力2400余人;绥阳镇创办木材加工企业28户、黑木耳加工企业15家,安置农村劳动力1000多人。

加速发育农村第三产业,吸纳富余劳动力到小城镇经商、务工,xx镇依托城郊优势,常年从事餐饮、运输各业农民4000多人,占农村劳动力50%以上;绥阳镇投资1800万元建成全国最大的黑木耳集散中心——绥阳黑木耳批发大市场,带动6000多名农民专门从事黑木耳销售、运输及其它关联产业。

发展“能人”经济,县内及境外已有4000多名经纪人脱离土地,常年或季节性从事农产品贩销。

3、转移方式由输出向吸纳转变。

培育壮大特色农业,发展袋栽木耳2.4亿袋,耳农7000余户,年产量达万吨;建成果树、蔬菜生产基地18.5万亩,年产鲜品17万吨,成为全国黑木耳生产销售第一县和沿边较大的出口果菜生产集散地。

黑木耳、出口果菜、特色养殖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蓬勃兴起,对本地和外埠农民产生了强劲的吸纳力。

据不完全统计,4大农业主导产业年以“离土不离村”方式就地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2万余人,吸纳穆棱、林口等周边县(市)民工1000多人。

绥阳镇绥西村218户农民,今年发展袋栽木耳1200万袋,冬春两季户均雇佣附近农村劳动力4人,全村年劳务费支出达到80多万元。

启动建设以加工为主的中俄xx——波尔塔夫卡互市贸易区,中方一侧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的商品交易中心主体工程完工,仅建筑一项就吸纳外地民工xx余人。

走出国门创建吸纳基地,在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十月区等地兴建劳务点300多个,面积达到4.5万亩,长期雇工4000余人,其中外地民工达2500多人,来源多为吉林、山东及本省齐齐哈尔、龙江、、巴彦、兰溪、绥化、呼兰等地农民,人均纯收入1~2万元;吉信工贸集团分别与温州达芙妮、盛宏达鞋业合作,投资3000万元在俄乌苏里斯克兴建11条鞋业生产线,日产皮鞋、旅游鞋4万双,仅此吸纳温州籍农民工400人,月收入均在xx元以上。

4、转移农民由体能型向技能型、管理型转变。

着眼提升转移农民素质,以县农广校为中心,利用县职教中心、劳动培训中心、农技推广中心、农机驾校的师资和设施,对农村准备从事非农产业和进城打工的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协调县内26户企业与各镇签订550余份用工协议,举办黑木耳栽培、木工、电工、土木工程、俄语等专业培训班53期,受培训人员1.17万人次,占农村剩余劳动力76%。

对外出务工人员开展《劳动法》、《合同法》、安全知识、境外风俗、礼仪常识及专业技能培训,为打造外向型劳动力品牌奠定了基础。

一批转移出去的高素质农民逐步从操作层步入管理层,由受雇于人变为雇人务工的经理人。

俄十月区200多个中国劳务点中,90%以上的承包人都为xx本地农民,建成俄罗斯最具规模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产品全部直销俄市场,投入产出比1∶2,每人年净收入50万元。

大肚川镇胜利村农民赵彦铭投入100万元,在十月区、西伯利亚承包菜田500亩,雇佣国内民工50余人,年收入超过100万元。

5、组织形式由无序向有序转变。

成立劳动力转移领导机构,确定镇村专人管理,对农村劳动力全部登记造册。

加强埠外劳务市场对接,组织参加海林劳动力转移洽谈会,召开有60余个企业、800个民工参加的劳务供求洽淡会,安排劳动力600余人,占总数75%。

三岔口镇泡子沿村组织村民与俄十月区星火公司签定300公顷土地承包合同,两批派出驾驶员、农业指导员98人,月工资1300~1500元;分别与华宇集团、宁城渔业、绿林牧野养貂公司及建筑企业多方联系,转移劳动力600余人,占全村劳动力6成以上,人均月工资1000元~2200元,仅此一项年可增纯收入100万元,人均增收430元。

高安村发挥亲缘优势,主攻对韩劳务输出,村委会为出国农民统一办理各种手续,全村500名劳动力已赴韩350多人,年纯收入高达400多万元。

制发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实施意见、方案及考核办法,放宽户籍管理,为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办理城镇户口;对农民从事农产品加工和营销给予政策、资金扶持,设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小额贷款,三岔口镇xx年落实农贷资金xx万元,其中劳务输出专项资金达320万元,占总额16%。

二、主要成效及影响1、提升了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xx年,实现劳动力转移收入1.56亿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12.7%,占全年人均纯收入30%以上,劳务收入成为许多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一些镇村出现了“外出一人、致富一家、带活一方”的可喜局面。

三岔口镇4个朝鲜族村60%的劳动力长期在俄、韩、日从事跨国劳务,今年该镇又通过边贸公司向俄输出劳动力500余人,人均年收入在1.2万元以上;依托能人带动向韩国输出劳动力400多人、向日本输出100多人,人均年收入达5~15万元。

高安村农民权仁培在俄罗斯承包了120亩菜田和5000平方米棚室,带动本村80余名农民到境外出劳务,年收入达130万元;当地农民金吉男承包了赴俄务农村民留下的200亩土地,发展绿色水稻种植,年收入近10万元,实现了境外土地开发和村域资源利用的良性互动,今年该村人均收入高达2万多元,成为依靠境外输出致富的新亮点。

2、推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全县4.3万亩耕地流转,有效盘活了农村人力资源,推动了耕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了地产优势农产品的专业、规模、区域化生产。

将已转移农民弃耕的土地及山场、水面、滩涂,及时进行转、卖、租,一批专业村、种养大户脱颖而出,带动发展黑木耳、烤烟、果菜、优质米、特色养殖等生产基地30.5万亩,其中绿色食品13.5万亩;木耳专业村发展到98个,占行政村总数96%,辐射农户1.5万户,吸纳农民富余劳动力2万余人,其中绥阳镇绥西、三道河子和大肚川镇石门子村黑木耳示范区摆放规模分别达到1200、1500、1600万袋,纯收入实现1162、1329和2080万元。

三岔口镇幸福村农民王会仁,通过合理流转土地,从45户外出农户手中承包了330亩土地种植圆葱,总产达1300吨,纯收入超过50万元。

3、加速了农村城镇化进程。

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依托的小城镇发展体系初步形成,一批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在城镇有了稳定职业,并购房落户,去年以来已有1900名农民变“市民”,示范带动更多的农民入城安家置业。

部分外出打工者致富不忘家乡,纷纷返乡回城投资创业,又反哺了“打工经济”发展。

进城、返乡农民共同构成农村城镇化的建设主体,助推了城镇第三产业及公益事业发展。

三岔口镇农民金圣范赴韩务工多年,回乡后投资20多万元建起一流的韩式餐馆,雇工20多人,带动全镇发展餐饮服务业170余家。

绥阳镇红旗村农民董玉臣通过打工完成原始积累,现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了占地1000余平方米的木材加工厂,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56人、下岗职工15人,吸纳周边县(市)民工31人。

xx镇大城子村民毕希铭打工致富后不忘乡亲,多方筹措资金48万元修建长642米的便民路,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行路难问题,在村委会换届选举时高票当选为村主任。

三、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一是受传统观念束缚和旧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农民不会转移、不懂转移和不想转移现象仍普遍存在;受域内黑木耳等特色、高效产业快速崛起的吸引,一些农民产生小富即安、看家守业等狭隘思想,不考虑潜在的发展,不愿离土创业,部分外出务工人员甚至回流,给资源合理利用、调精做强产业增添了压力。

二是农民整体素质不高,脑力型、技能型的高素质农民还占少数,近90%的农村劳动力均为初中以下文化,接受过技术培训的也较少,由于缺乏科学知识、专业技能和市场意识,转移出来后大多只能从事苦、脏、累的工作,更难向新兴产业转移,制约了就业结构调整,在与城市劳动力的竞争中也往往处于劣势。

三是除对外输出劳务趋于有序外,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仍较低,大多还处在自发、无序状态,主要途径限于“亲靠亲”、“邻帮邻”,制约了劳务经济的深层次发展;一些中介组织运行不规范,存在着信息不准、管理不细,重利益、轻服务,影响农民合法权益等现象。

四是随着近年来改革的不断深化,城镇下岗职工有所增多,导致城镇对农民工的容纳能力没能有效提升,甚至出现“吐纳”现象,阻碍了劳动力转移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具体操作部门受职能、权限等掣肘,仍限于抓引导、拢情况、报数字,综合管理、协调力度不够。

四、对策及建议1、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提升特色产业吸纳力。

着眼创建全省重要的农村劳动力中转吸纳基地,牢固树立“抓调整就是促增收”理念,坚持发展区域性特色农业不动摇,促进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打造外埠农民吸纳平台。

稳定、有序扩张黑木耳生产,力争xx年发展袋栽木耳3.5亿袋,建成国家级食用菌生产基地;以创建全国黑木耳菌种生产管理规范化示范县为契机,组建世界上首个黑木耳dna标准指纹图谱和数据库,强化菌种研发和系列食品精深加工,争取绥阳黑木耳批发大市场跻身国家级龙头企业行列,将xx建成黑木耳生产、加工、销售、效益的全国第一县,仅此一项产业年承载埠内外农村劳动力3万人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