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安碑林所想到的古代石刻图书之文化意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西安碑林所想到的古代石刻图书之文化意义

梁其康

【摘要】从参观碑林博物馆的顺序来叙述古代石刻图书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西安碑林石刻图书文化意义

西安碑林创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列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铭一千多。“碑林”二字的由来便是因为其里面碑石如林。西安碑林内容丰富,它既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又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记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因而驰名中外。

进入碑林参观的第一件物品是《石台孝经》,它是碑林中最大的石碑。《石台孝经》的前半部分是唐玄宗李隆基用隶书为孝经作的序,目的是为了表示自己要以孝来治理天下。后半部分是孝经的原文。那些小字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注释。“孝”是封建社会基本的伦理道德之一,并且在古代是把孝敬父母和忠于君王联系起来,提倡“事君如事父”,以宗法血缘关系维护封建统治,因而得到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殊重视。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把“以孝治天下”视为基本统治策略。《石台孝经》为我们研究古代封建社会中统治者对于“孝”的看法以及其对封建社会起着怎么样的作用提供了依据。

碑林的第一陈列室展出由艾居晦、陈玠等楷书的《开成石经》。“开成”是因为它刻于唐文宗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837年。“经”,是指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开成石经》包括12部著作,《孝经》、《周易》、《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春秋》、《论语》、《尔雅》。因为当时雕版印刷还不普遍,为避免传抄错误,唐文宗下令把它们刻在石碑上,立于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太学内,供人们校对。《开成石经》由114块碑石双面组成,共计228 面,650152字。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9石,合称十三。自从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主流思想。以后,历代对儒家经典的传播、研究、阐发都极为重视。为了避免儒家经书在流传讲授中产生讹误,遂有国家刊刻儒经之举。《开成石经》是中国历史上7次刻经存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开成石经》完整保存了迄今所见儒经的最早版本,并且《开成石经》完善了儒家经典核心的内容框架。出现于唐初的雕版印刷术是人类文化

传播史上的划时代事件。但迄今零星所见唐初雕版印刷品多是佛家经卷小品。而837年刊刻之《开成石经》乃国家之盛大文化工程。为了弘扬儒学,历数载刊刻成功后,其大规模的槌拓、本乎书籍开本的行款设计,在技术推广与图书设计理念上,都是雕版印刷流行前的最后一次、规模盛大、影响深远的总预演。其后几十年,雕版印刷随在中华大地广泛流行起来。总之,西安碑林藏《开成石经》是中国古代保存最好、时代最早的一套儒家石经,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文化的原典。

碑林的第二展室主要陈列唐代著名书法家书写的碑石,历来都是人们学习书法的范本。其中有唐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书写的《皇甫诞碑》,以及他的儿子,也就是欧阳通书写的《道因法师碑》。有颜真卿书写的《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还有晚唐柳公权书写的《玄秘塔碑》和怀仁和尚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又被称为“千金贴”。这里还有中外驰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唐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繁荣时期。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什么时代都需要人们的学习和传承。而碑林石刻便是作为其学习和传承的一个载体。碑林石刻相对于纸质书来说,其对书法大家的作品更便于保存和开放参观。因为石刻图书不容易损坏,这在一定程度上更便于开放人们参观学习,并且可以通过拓片的方式进行记录保存传播。另外《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景教传入中国150多年历史唯一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基督教最早的必不可少的重要考据文献,同时也为研究中国古代和欧洲、中亚的友好往来提供了宝贵资料。

在碑林的第三陈列室的碑石里,我们可以对中国古代书体的演变做一个大致的了解。据《史记》记载,文字是由黄帝时代的一个史官仓颉造的,所以人们称仓颉为“造字圣人”。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仓颉庙碑》。篆书是流行至今最古老的字体,在这个陈列室里有着宋代梦英和尚刻立的《篆书目录偏旁部首碑》。他把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的540个偏旁部首分别篆出,并用楷书注释,自作序文说明。这对研究汉字的渊源、演讲以及篆体书法都大有益处。篆书在秦代时达到了高峰。但由于它字体繁难不便于书写,秦代的狱吏程邈把篆书的笔画和结构作了简化,把圆转为方折,形成了使用较为方便的隶书。由篆到隶是我国书体的一大变革。隶书到了汉代成为通用文字,逐渐趋于成熟美观。在这里我们可以看

到汉隶的一个代表作《汉曹全碑》,它是东汉时为陕西合阳县令曹全所立。从这块碑石上我们可以看到隶书的特点:蚕头燕尾,外柔内刚。楷书出现于三国时期,隋唐时楷书成为通用的字体。历代统治者都把楷书规定为书写官府文书和科举文章的正式字体。此外楷书和行草书在这里都有代表的作品。

中国古代石刻图书不仅仅是一个沟通过去和现在、中国和外国文化的桥梁,它对于记录和保存相关资料也起着积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