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PPT教学课件
D.腹地狭小,劳动力素质低
(2)目前有利于鹤岗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 )
①加大对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投资 ②重点发展高精尖产业
煤电化工生产基地 ④打造“绿色食品之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③打造现代
思路点拨根据材料中“鹤岗市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分析其衰退的 原因。根据鹤岗市原有工业基础及东北地区的特点分析其可持续发展的 措施。
指点迷津
资源型区域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形成以某种资源为基础的主导产业, 但伴随着资源枯竭或替代品的冲击,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就会导致 区域的衰退。“矿竭城衰”已经成为世界性课题。
(1)资源型区域面临的问题
问题
原因
影响
产业结 经济发展过度依赖非可再生资 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差 构单一 源,其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充分
探究二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问题探究
材料一 铜陵市因铜而兴、依矿建市,采冶铜的历史始于商周,持续数千年, 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铜陵市原是我国重要的铜工业、 硫磷化工、煤炭开采和水泥建材基地。它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多年 的开采,使矿产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这座因铜得名、因铜而 兴的古老城市,如今正全力将自身打造为生态山水园林城市。
二、焦作市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兴衰 1.焦作市煤炭产业的兴起 焦作市工业兴起的基础
2.焦作市煤炭产业衰落的原因 (1)原煤产量骤减,与之相配套的大批企业开工不足,亏损严重,全市经济连 年下降。 (2)面临城市基础设施落后、采煤遗留的各类环境破坏等问题。
三、焦作市的转型之路 1.目的:解决因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众多问题,促进城市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 2.思路:利用优势资源和条件,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型主导 产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2-2 城镇化 (56张)
人口数/万人 >1000 500~1000 100~500 50~100 <50
泰州 扬州
长 江
南京 镇江
常州 无锡
黄
南通
海
常熟泰州
黄
扬州 镇江
长 扬中
如皋
泰兴靖江江 南通 张家港
海门
南京 句容 丹阳 常州 江阴
金坛 无锡
常熟 太仓
溧阳
苏州 昆山
海 启东
宜兴
吴江
上海
湖州
嘉兴
嘉兴
桐乡
平湖
东
进经济发展。
0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城镇里建筑密集,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水、电、天然气等设 施集中,可提高土地、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 城镇中大型的住宅小区可以集中提供水、 电、气等资源,客 纳众多人口,满足人们日常休闲、购物等生活需求。
03 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 城镇化伴随着污染物的集中排放,同时也便于 人们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 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 城乡居住环境
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明显超过了国家
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 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
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城市基础设施和 公共服务建设相对落后,如巴西等拉丁 美洲国家。
【补充】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可能出现的问题
➢ 超前城镇化
➢ 滞后城镇化
➢ 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异大
拉丁美洲的许多国
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开放 我国东部的自然禀赋(气候、
城市的拉力和乡村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
成因 的推力
涨,交通拥堵;郊区基 础设施的完善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20世纪70-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后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
达1302.66万人。
02 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The significance of Urbanization
推力:乡村的缺点 拉力:城市的优点
03
城市化的意义
The significance of Urbanization
03、城市化的意义
01 促进区域
经济增长
03 改善城乡
居住环境
02 提高资源
2.3 城 市 化
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和意义 2.掌握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3、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能够根据有关资料,分析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及降低城市 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01 城市化的概念 02 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03 城市化的意义 04 世界城市化进程 05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环境污染:水污染
城镇中会有大量的生产、 生活污染物进入到水体中, 造成水污染。
世界最脏的河之一 印尼芝塔龙河
印度恒河
2004 沱江“3.02”特大水污染事故】
四川省的名字来源于它境内的四条河流。它们丰沛 的水源,造就了四川这个天府之国。可是2004年2月到3 月,这四条河流之一的沱江,却给天府之国带来了一场 前所未有的生态灾难。当时,因为大量高浓度工业废水 流进沱江,四川五个市区近百万老百姓顿时陷入了无水 可用的困境,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19亿元。这起事件, 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近年来全国范围内最大的水污染事 故之一。造成此次特大水污染事故的原因,是川化股份 公司排放水氨氮指标严重超过强制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且持续时间长。
04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 的影响
1.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集中处理污染物,提升环境质量;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 施,改善城乡居住质量。
02 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The significance of Urbanization
推力:乡村的缺点 拉力:城市的优点
03
城市化的意义
The significance of Urbanization
03、城市化的意义
01 促进区域
经济增长
03 改善城乡
居住环境
02 提高资源
2.3 城 市 化
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和意义 2.掌握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及各阶段的特点。 3、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能够根据有关资料,分析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及降低城市 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01 城市化的概念 02 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03 城市化的意义 04 世界城市化进程 05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环境污染:水污染
城镇中会有大量的生产、 生活污染物进入到水体中, 造成水污染。
世界最脏的河之一 印尼芝塔龙河
印度恒河
2004 沱江“3.02”特大水污染事故】
四川省的名字来源于它境内的四条河流。它们丰沛 的水源,造就了四川这个天府之国。可是2004年2月到3 月,这四条河流之一的沱江,却给天府之国带来了一场 前所未有的生态灾难。当时,因为大量高浓度工业废水 流进沱江,四川五个市区近百万老百姓顿时陷入了无水 可用的困境,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19亿元。这起事件, 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近年来全国范围内最大的水污染事 故之一。造成此次特大水污染事故的原因,是川化股份 公司排放水氨氮指标严重超过强制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且持续时间长。
04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 的影响
1.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集中处理污染物,提升环境质量;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 施,改善城乡居住质量。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第3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pptx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2.转型原因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煤炭资源枯竭、企业亏损、经济下滑、 就业困难、城市 基础设施 落后及采煤遗留的各类环境破 坏等问题,给焦作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
三、焦作市的转型之路 1.措施 (1)推动工业 多元化 发展。 (2)大力发展旅游业。 (3)加快农业 产业化 步伐。 2.成效 通过转型发展,焦作市的国民经济从低速徘徊走上快速发展 轨道, 综合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不同城市的发展历程及城市资源各不相同,转型模式也不相 同,必须按照城市自身的特点进行经济转型。首先,要从产业 结构、产业化程度、资源、环境等方面分析本地经济发展存 在的问题,据此探讨整改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其次,从地理位 置、资源、交通和政策等方面分析本地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据此探讨当地应发展的主导产业;最后,进行综合规划与定位, 找到经济转型的有效措施。
微点拨废弃的煤矿可以建设国家矿山公园,进而发展集旅 游、考察、科普、休闲于一体的第三产业。
二、焦作市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兴衰 1.因煤而兴 19世纪末,焦作大规模开采煤矿,修建铁路,聚落因煤而兴。 从1956年建市之初,焦作市就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一直是全国 优质 无烟煤 生产基地。20世纪80年代,焦作市形成了以 煤炭为基础的化学工业、 机械 工业、电力工业等较为完 整的工业体系。
一、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 1.资源型城市 (1)概念:通常把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 源的开采和 加工业 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称为资源型城 市。 (2)生命周期:兴起期→ 繁荣 期→衰退期(或新生期)。
2.资源枯竭型城市 (1)概念:城市所依托的资源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开采殆尽,或 市场 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减少,城市经济发展趋于缓 慢,资源型城市就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2)转型途径。 ①延长 产业链 ,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 ②开发新的资源,培育新的 主导 产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同步课件:第二章 第三节城市化
[探究 3] 在“环首都经济圈”的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 方面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提示:耕地减少,用地紧张。
[在归纳中理清] 一、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1.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2.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不利影响
表现形式
环境质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 量下降 污染、辐射污染
2.阶段和特点
阶段
水平
城市化特点 发展速度
初期阶段 较低
__较__慢___
中期阶段 较高 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很多城市化问题
后期阶段 高
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_停__滞_
3.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市化的 后期 阶段, 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 初期或中期 阶段。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_减__少__ 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1.表现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 出现城市“__热__岛__”现象 影响日照、风速和风向
[探究 1] 与 1985 年相比,2000 年时,长江三角洲地区的 城市发展发生的显著变化是什么?
提示:1985 年时,长江三角洲地区只有十几个大小城市, 到 2000 年,城市数量明显增加,特大城市数量由 1985 年的 2 个增加到 5 个。中小城市数量增加更多。
[探究 2] 镇江、无锡、杭州自 1985 年到 2000 年城市发 生了什么变化?
化空气等作用。但屋顶绿化不能起到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3.城市数量增加和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是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
4.下列关于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城市化是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
②城市化的标志是乡村人口占总人口中比重上升
③城市化的拉力是就业机会少
提示:耕地减少,用地紧张。
[在归纳中理清] 一、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1.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2.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不利影响
表现形式
环境质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 量下降 污染、辐射污染
2.阶段和特点
阶段
水平
城市化特点 发展速度
初期阶段 较低
__较__慢___
中期阶段 较高 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很多城市化问题
后期阶段 高
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_停__滞_
3.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市化的 后期 阶段, 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 初期或中期 阶段。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_减__少__ 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1.表现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 出现城市“__热__岛__”现象 影响日照、风速和风向
[探究 1] 与 1985 年相比,2000 年时,长江三角洲地区的 城市发展发生的显著变化是什么?
提示:1985 年时,长江三角洲地区只有十几个大小城市, 到 2000 年,城市数量明显增加,特大城市数量由 1985 年的 2 个增加到 5 个。中小城市数量增加更多。
[探究 2] 镇江、无锡、杭州自 1985 年到 2000 年城市发 生了什么变化?
化空气等作用。但屋顶绿化不能起到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3.城市数量增加和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是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
4.下列关于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城市化是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
②城市化的标志是乡村人口占总人口中比重上升
③城市化的拉力是就业机会少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精品课件 第二章 第三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3) 简述日本夕张市政府破产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警示。 [答案] 注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替代产业;加大科技投入,综合开发 利用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等。 [解析] 根据衰落的原因进行逐条分析,从产业结构单一问题看,注意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替代产业;从煤炭资源枯竭问题看,加大科技投入,综合开发利 用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从环境污染问题看,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等。
基础材料科学。
[2024·常州高中期中]毕尔巴鄂市始建
于1300年,是西班牙的大型港口之一,城
市发展几经兴衰。下图为毕尔巴鄂市发展
历程示意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 毕尔巴鄂市( C )
A.14世纪因纺织工业兴盛
B.17世纪因资源枯竭衰落
C.19世纪因重化工业振兴
D.19世纪中叶服务业繁荣
[解析] 由题可知,14世纪其因优良港口而兴盛,为羊毛出口中心,说明其毛纺织工业
是人类不合理耕作导致的。
5.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可借鉴的“焦作经验”主要是( A )
A.依据优势资源,培植新型替代产业
B.利用人力优势,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C.引进资金、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依托山水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解析] 由图可知,焦作有诸多优势资源,依据优势资源,培植新型替代产业,进行产
02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3·盐城中学期末]德国第七大城市多特蒙德,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逐渐发展成 为煤钢基地、啤酒酿造中心和交通枢纽。但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多特蒙德 原有产业开始衰退,面临全面转型。基于原有的支柱产业,多特蒙德进行了相应的产 业结构调整,例如,原运输产业逐渐发展成为现代物流产业,原采煤产业逐渐转化为 新能源产业等。如图示意多特蒙德地理位置。据此回答7~9题。
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高中地理 第二章 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小城镇
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城 市 化 过 程
城市生活 改 变 农村生活
衣食住行游
生活习惯
劳作方式
城乡差距
活动:城市应当优先发展的交通工具?
A公汽或电车
B小轿车
C地铁
D摩托车
1、比较各种交通工具的优劣 主要 考虑 因素 (运载量、速度、灵活度、污染)
2、城市的实际情况
(城市规模、人口密度、道路状况)
B组:1.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C ) A.城市绿地面积小 B.城市上空尘埃物质多 C、城市产业活动密集,释放大量的人为热 D.城市地区降水少
2.关于逆城市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环境恶化、地价昂贵是导致逆城市化的原因之一 B.城市居民向生态环境较好、地价较便宜的郊区迁移,商业和制造业也随 之向外扩散 C.逆城市化又叫城市郊区化 D、逆城市化是城市化过程从扩散到集聚的一个新阶段
危 害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噪声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 染
危害人类健康、破坏土壤、水质、生物、 腐蚀建筑物
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繁殖 破坏生活环境 影响环境卫生和人类健康
光污染
电磁波污染
刺激人的视觉,诱发交通事故
影响人体健康
思考环境污染的解决措施?
交 通
住 房
拥
挤
困
难
就
业 困
社 会 不 安
难
定
城市环境问题
探讨以下议题:
1、集国内外第一流的专家,设计出一种高水平的普遍适 合于中国的城市规划模式,先搞试点,再在全国大力推广。 不切实际。任何高水平的城市规划模式,都不可能 普遍适合于中国的国情。因为中国的国情国土辽阔,人 口众多,各地的历史文化和风俗民情也不尽相同,城市 发展模式应因地制宜,并形成城市特色。 2、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和风俗民情,强调城 市个性,建设特色城市,塑造出独特的城市风貌。 合理。
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城 市 化 过 程
城市生活 改 变 农村生活
衣食住行游
生活习惯
劳作方式
城乡差距
活动:城市应当优先发展的交通工具?
A公汽或电车
B小轿车
C地铁
D摩托车
1、比较各种交通工具的优劣 主要 考虑 因素 (运载量、速度、灵活度、污染)
2、城市的实际情况
(城市规模、人口密度、道路状况)
B组:1.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C ) A.城市绿地面积小 B.城市上空尘埃物质多 C、城市产业活动密集,释放大量的人为热 D.城市地区降水少
2.关于逆城市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环境恶化、地价昂贵是导致逆城市化的原因之一 B.城市居民向生态环境较好、地价较便宜的郊区迁移,商业和制造业也随 之向外扩散 C.逆城市化又叫城市郊区化 D、逆城市化是城市化过程从扩散到集聚的一个新阶段
危 害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噪声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 染
危害人类健康、破坏土壤、水质、生物、 腐蚀建筑物
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繁殖 破坏生活环境 影响环境卫生和人类健康
光污染
电磁波污染
刺激人的视觉,诱发交通事故
影响人体健康
思考环境污染的解决措施?
交 通
住 房
拥
挤
困
难
就
业 困
社 会 不 安
难
定
城市环境问题
探讨以下议题:
1、集国内外第一流的专家,设计出一种高水平的普遍适 合于中国的城市规划模式,先搞试点,再在全国大力推广。 不切实际。任何高水平的城市规划模式,都不可能 普遍适合于中国的国情。因为中国的国情国土辽阔,人 口众多,各地的历史文化和风俗民情也不尽相同,城市 发展模式应因地制宜,并形成城市特色。 2、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和风俗民情,强调城 市个性,建设特色城市,塑造出独特的城市风貌。 合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1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共28张PPT)
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 方式等逐渐趋同。
世界城市化
• 世界城市化进程 •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 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世界城市化进程
城市出现 18世纪中叶 二战结束 现在
缓慢发展
加速发展 空前发展
1990 41%
19 70% 340%
1750 1%——2%
呈城然受 低市经自 年水人济给 前平口的自 ,的和限足 。比缓人制的 重慢口。农 只增比世村 有长重界自
• 注意:城市化过程包括两个紧密联系且不可分割 的方面。①人口城市化: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
②区域城市化:变农村地区为城市地区
人口 乡村地区
集聚 转变
城市 城市地区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 1、城市人口增加 • 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 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 口的百分比。
城市产生的前提
• 农业生产的发展,剩余农产品的出现 ,使一部分 人能够从事非农业劳动。
城市的发展史
• 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农业是社会经济的 基础,城市居于社会经济的从属地位。那 时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 多以政治职能为主,城市和乡村相对独立。
城市的发展史
• 产业革命以后,大机器工业逐步取代手工业,生 产力谁拼空前提高。工业发展促使人口和产业在 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 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城乡差距逐渐扩大。
②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逆城市化
(1)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退,而是城市化扩展的 一种新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于消失,形成一 体化基础上。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再加上优 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久在城市中心面对混浊空气、 噪音的大城市居民,从而导致了逆城市化现象。
世界城市化
• 世界城市化进程 •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 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世界城市化进程
城市出现 18世纪中叶 二战结束 现在
缓慢发展
加速发展 空前发展
1990 41%
19 70% 340%
1750 1%——2%
呈城然受 低市经自 年水人济给 前平口的自 ,的和限足 。比缓人制的 重慢口。农 只增比世村 有长重界自
• 注意:城市化过程包括两个紧密联系且不可分割 的方面。①人口城市化: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
②区域城市化:变农村地区为城市地区
人口 乡村地区
集聚 转变
城市 城市地区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 1、城市人口增加 • 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 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 口的百分比。
城市产生的前提
• 农业生产的发展,剩余农产品的出现 ,使一部分 人能够从事非农业劳动。
城市的发展史
• 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农业是社会经济的 基础,城市居于社会经济的从属地位。那 时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 多以政治职能为主,城市和乡村相对独立。
城市的发展史
• 产业革命以后,大机器工业逐步取代手工业,生 产力谁拼空前提高。工业发展促使人口和产业在 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 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城乡差距逐渐扩大。
②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逆城市化
(1)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退,而是城市化扩展的 一种新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于消失,形成一 体化基础上。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再加上优 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久在城市中心面对混浊空气、 噪音的大城市居民,从而导致了逆城市化现象。
2023年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3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愿进驻,造成区域经济活力
不足
可能诱发 地质灾害
矿产资源的开发对原有的地形 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造成
地貌破坏明显,可能诱发山体 严重的负面影响
开裂、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
(2)应对措施
角度
具体措施
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和产业转移;改造传统产业,鼓励和 产业方面
引进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如旅游业等)
科技方面 发展科技和教育,为企业改造和转型提供技术支持
(1)问题
问题
原因
影响
经济发展过度依赖非可再生资 产业结构
源,其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充 单一
分
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差
资源枯竭 对非可再生资源的长期开发
主导产业衰落,经济增长缓 慢,失业人员增多
问题
原因
影响
高新技术产业等其他新兴产
环境污染、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缺少对环 业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不
生态破坏 境的关注
知识点
焦作市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兴衰
1.焦作市概况 焦作市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南临__黄__河____。19世纪末,焦作大规模 开采煤矿,修建铁路,聚落因煤而兴。
2.焦作市工业体系 20世纪80年代,焦作市形成了以煤炭为基础的__化__学____工业、机械 工业、电力工业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3.焦作市发展出现的问题 (1)原煤年产量__骤__减____,大批企业开工不足,亏损严重,下岗职工 占全市职工的1/6。 (2)城市基础设施___落__后___、采煤遗留的各类环境破坏。 (3) 多 年 地 下 采 煤 , 形 成 地 下 采 空 区 , 导 致 ___地__面__塌__陷___ 等 地 质 灾 害。 (4)煤矸石堆和废水排放导致__环__境__污__染____。
新人教版必修2第2章第3节城市化课件赵华
城市化表 现(迁移 方向)
成 熟 阶 段
早 缓
高
大 相适 (70 应 %)
城市→郊 农业现代化 的发展,大 出现人口 区、城镇 批农业劳动 逆城市化 和乡村 (郊区城 力向城市移 现象 市化和逆 动 城市化)
加 速 阶 段
晚 快
低
小 (40 %)
不相 适应
城市经济畸 形发展,人 造成很多 乡村→城市 口增长过快 社会问题 农村劳动力 过剩
一 二 三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处于后期成熟阶段; 而发展中国家则一般处于中期加速阶段。
阶段
(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加大(学案)
国 家 类 型 发 达 国 家 发 展 中 国 家 所 处 阶 段 后果 起 步 时 间 目 前 速 度 发 展 水 平 城市 人口 比重 城市 化与 经济 发展 原因
复习课
第三节 城市化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城市的形成具备的基本条件: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农产品的出现(基本前提)
(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集市(促进作用)
2、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美索不达米亚平 原(两河流域)
尼罗河谷地 (三角洲) 印度河流域 (三角洲)
黄河、长江中下 游平原
分布规律: 都位于中低纬度 地区河流中下游 的平原地区
中美洲
大多位于河流的中下游的冲积平原上,也正好是世界 探究活动2: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它们的分 四大文明古国所在地。这些地区气候温暖、光热充足、 布有什么规律?这些地区在自然环境上有什么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使农耕业得到极大 共同特点? 发展,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
3、世界城市发展进程
成 熟 阶 段
早 缓
高
大 相适 (70 应 %)
城市→郊 农业现代化 的发展,大 出现人口 区、城镇 批农业劳动 逆城市化 和乡村 (郊区城 力向城市移 现象 市化和逆 动 城市化)
加 速 阶 段
晚 快
低
小 (40 %)
不相 适应
城市经济畸 形发展,人 造成很多 乡村→城市 口增长过快 社会问题 农村劳动力 过剩
一 二 三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处于后期成熟阶段; 而发展中国家则一般处于中期加速阶段。
阶段
(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加大(学案)
国 家 类 型 发 达 国 家 发 展 中 国 家 所 处 阶 段 后果 起 步 时 间 目 前 速 度 发 展 水 平 城市 人口 比重 城市 化与 经济 发展 原因
复习课
第三节 城市化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城市的形成具备的基本条件: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农产品的出现(基本前提)
(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集市(促进作用)
2、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
美索不达米亚平 原(两河流域)
尼罗河谷地 (三角洲) 印度河流域 (三角洲)
黄河、长江中下 游平原
分布规律: 都位于中低纬度 地区河流中下游 的平原地区
中美洲
大多位于河流的中下游的冲积平原上,也正好是世界 探究活动2: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城市它们的分 四大文明古国所在地。这些地区气候温暖、光热充足、 布有什么规律?这些地区在自然环境上有什么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使农耕业得到极大 共同特点? 发展,能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
3、世界城市发展进程
高一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
城市化动力机制
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经济发达 城市化水平高
经济落后
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城市化水平低
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 并向城市转移 工业的发展安排大量劳动力,繁荣了经济,促 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城市化的影响
区域经济 1、带动————发展; 聚落形态 2、带来————的变化;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 3、带来————、————、————
) C
B.城市化水平低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A.起步早,发展慢 C.城市发展较合理
D.美国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 ) B
B.城市化水平低 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物圈 水 圈
岩石圈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大气圈
1、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 来源 危害
烟尘、烟气、尾气 使城市空气污浊,危害人体健康
美国、英国、巴西城市化发展趋缓;印度城市化发展可能加快。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D ) A.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 超过发达国家 B.大城市发展迅速,中等城市发展缓慢
C.城市用地规模减少
D.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标志着该国的
综合国力的强弱
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表现正确的是( A.起步晚发展快
填空
社会经济 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进步 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的表现。
城市化的意义
1、人口转化 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
2、产业结构的变化 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加大 3、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
4、居民文化、思想观念的变化
练
习
关于城市化的错误叙述是(A )
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今日上步——华强北商业中心 华强北商业中心 今日上步
标志一: 标志一 农村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
上步区平整土地(1982) 上步区平整土地
上步第一座高楼—电子大厦 上步第一座高楼 电子大厦(1983) 电子大厦 )
背景资料——深圳市城市面积与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 深圳市城市面积与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 背景资料 年份 1980年 1996年 2004年 城市面积 KM2 3.8 101 551.0 城市人口 数量(万) 数量 万 1.0 160.3 597.5 总人口 (万) 万 33.3 482.9 800.8
率先在中国进 行改革开放的深 圳市, 圳市,又将率先 迈出历史性的一 新年伊始, 步。新年伊始, 深圳市宣告: 深圳市宣告: 2004,深圳要全 , 面城市化, 面城市化,做全 国第一个没有农 村的城市! 村的城市!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及推动城市化发 、了解城市化的概念、 展的因素。 展的因素。 •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进程、特点及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进程、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差 异及特点。 异及特点。 •
1 、按照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三个 阶段, 阶段,当前我国城市化正处于 加速(中期 加速 中期) 中期 阶段。 阶段。
30
20
2,与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城市 10 , 化水平 低 , 发展速度快 , 但由于城市化水平略高于经济 环境、 发展水平, 发展水平,带来了 环境、 , 人口、交通拥挤、居住环境、就业、 人口、交通拥挤、居住环境、就业、社会秩序等 问题。 问题。
19世纪 ——20世纪 ——20世纪下半叶——1985年以来 世纪 世纪下半叶 世纪 年以来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1、城市化的含义
Ø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 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 过程。
农业人口
农业活动
农村地区
城镇 人口 规模 扩大
非农业活动
城镇 地区
城镇
数量 增加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今日上步——华强北商业中心
标志一: 农村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
(1)图甲中虚线代表_发__展__中__国家,实线代表__发___达___国家。
目 前 , 两 类 国 家 城 市 人 口 数 量 和 增 长 情 况 是 _发__展__中__国家的城市__人__口 _超_过了发达国家,增长速度也较发达国家快 。 (2)图乙中世界人口超过百万特大城市数量变化特点数__量__不_ 断增多_ ,速度__加_ 快 _发_展__中__国__家_数__量__增__长__速_度__更__快__,__未_来__特__大__城__市_多__数__集__中__分_布_。在发展中国家 (3)上表说明了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是_起步早,水平_高__,_目前速度慢_ __,发 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是起__步__晚__,水__平__低__,目__前__速__度_快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表中资料,在图丙中画出两类国家城市人口比例变化的曲线图
A 2.关于城市化的标志,表达不妥的是( )
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在上升
C.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D.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阅读P32课文和图2·17分析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1、拉人力口—由—乡村吸流引向人城群市来到的城主市要的原各因种是因经素济发展不平;衡。这
是推我力国—人—口迁使移得的人方群式离之开一乡村. 的各种因素
一:城市化
概念:—— 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变为城 市地区的过程
城
城市人口增长
市
主要的标志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 ;
化 (结果)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城市化意义
区域经济 生产方式 价值观念 聚落形态 生活方式
C 1. 有关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有: ( ) A.其含义只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 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无关 联性 C.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文化教育水平不断 缩小 D.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差距加 大
;
2、形成拉力和推力可能会有哪些因素?
就业机会多
社会福利保障 程度高
文化设施 齐全
人口增长快 对土地压力大
交通便捷
自然灾害
收入低 社会福利短缺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1读) 城图市2化.1作9分为析一种城全球现象,主要发生在 工业革命以后; 70% 市化阶段差异。
(2) 世界的城市化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具有很大差异的。
上步区平整土地(1982)
上步第一座高楼—电子大厦(1983)
背景资料——深圳市城市面积与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
年份 城市面积 城市人口 KM2 数量(万)
1980年 3.8
1.0
1996年 101
160.3
2004年 551.0 597.5
总人口 (万) 33.3 482.9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
4、1985年以后伦敦的人口数量又 微弱增加 ,出现再城市化,原 因是调整结构、发展高科技和第三产业、城市环境改善 。
2.读图2.18分析城市 化进程的空间差异
国家类型 起步 时间
发达国家 早
发展中 国家
晚
城市化 所处 目前
表现
水平 阶段 速度
高
后期 缓慢
逆城市化,中心城区衰落,市中 心空洞化
低
中期
1、1919世世纪纪—英国—城20市世化纪进程—十—分2迅0世速纪,其下原半因叶是—工—业1革9命85;年以来
2、进入 20世纪,伦敦城市化出现了 城市郊区化 新趋势;
3、城2市0世化纪—下半—叶郊,伦区敦城的市城化市—人口—数逆量城下市降化,出—现—逆再城城市化市,原化因
是城市环境恶化,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乡村和城镇基础设施完善;
率先在中国进 行改革开放的深 圳市,又将率先 迈出历史性的一 步。新年伊始, 深圳市宣告: 2004,深圳要全 面城市化,做全 国第一个没有农 村的城市!
•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及推动城市化发 展的因素。
•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进程、特点及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差 异及特点。
30%
城市化阶段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
水平 25-30%以下,低 30-70%,较高
>70%,高
发展速度
缓慢
迅速
缓慢,甚至停滞
地域扩展趋势 扩展缓慢
快
继续增大
常见问题 各功能区布局混 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中心城区衰落, 乱,分异不明显 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 市中心空洞化
阅英读国课本城P市33化案例的4:进程可概括为:
中国家 起步晚,水平比较低,尚未, 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但发展快,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1 、按照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三个 30
阶段,当前我国城市化正处于
加速(中期) 阶段。
20
2,与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城市 10 化水平 低 , 发展速度快 , 但由于城市化水平略高于经济 发展水平,带来了 环境、, 人口、交通拥挤、居住环境、就业、社会秩序等 问题。
二、城市环境污染问题
项目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声污染
概念、标志
城 市 时间差异——发展阶段及特点 化
地区差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及特点
一、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对生物圈的影响,主要是影响生物的多样性。 对岩石圈的影响,特别是对土壤层的影响。
对水圈的影响,主要是对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的影响。 对大气圈的影响,改变高中大地理气第新二人成章教第版分三必节修,城2 市影化课响件 大气水热状况。
快速
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 张,环境恶化等,郊区城市化
1、这些国家是世界城市 化的典型代表。最早 的 英国,美国、日本城 市化水平 高,巴西 南美最大但“虚假城市 化”,印度人口众多“滞 后城市化”。
2、在三个发达国家均处在城市化的 后 期,巴西为中期的 加速 阶段,印度为 初期 阶段;
3、各国城市化发展趋势,发达国家 减速,外迁,城市中心衰;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