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数据对反映台风灾害时空分布的有效性研究

合集下载

社交网络环境下突发气象灾害舆情信息的传播演化研究

社交网络环境下突发气象灾害舆情信息的传播演化研究

社交网络环境下突发气象灾害舆情信息的传播演化研究一、内容简述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突发气象灾害面前,社交网络平台成为了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研究社交网络环境下突发气象灾害舆情信息的传播演化过程,以期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首先本文将对社交网络环境下突发气象灾害舆情信息的特点进行分析。

社交网络平台上的信息传播具有速度快、范围广、互动性强等特点,这使得气象灾害舆情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同时社交网络上的信息传播还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各类观点和言论纷繁复杂,容易引发舆论的激烈争论。

其次本文将探讨社交网络环境下突发气象灾害舆情信息的传播机制。

主要包括信息源的生成、传播路径的选择、信息接收者的行为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机制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交网络环境下气象灾害舆情信息传播的规律,为政府和企业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提供依据。

本文将针对社交网络环境下突发气象灾害舆情信息的传播演化过程,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包括加强气象灾害信息的预警和发布能力,提高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加强与社交网络平台的合作,建立健全信息审核和管理机制;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看待气象灾害,减少恐慌情绪的蔓延等。

本文通过研究社交网络环境下突发气象灾害舆情信息的传播演化过程,旨在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以降低气象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社交网络获取新闻、资讯和娱乐等信息。

然而社交网络上的信息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使得一些突发性的气象灾害舆情信息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这些舆情信息的传播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社交网络环境下突发气象灾害舆情信息的传播演化规律,对于提高气象灾害预警和应对能力,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台风预警系统的有效性和改进方向:评估现有台风预警系统的性能与改进需求

台风预警系统的有效性和改进方向:评估现有台风预警系统的性能与改进需求

台风预警系统的有效性和改进方向1. 引言•台风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对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的影响。

•台风预警系统的作用是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台风灾害带来的损失。

•本文旨在评估现有台风预警系统的性能,并提出改进方向以提高其有效性。

2. 台风预警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功能2.1 台风监测•使用气象卫星、雷达等技术手段对台风的位置、强度和路径进行监测。

•实时收集和分析数据,为预测提供准确的依据。

2.2 台风预测•基于监测数据和气象模型,进行台风的路径预测和强度预测。

•提供预测结果供相关部门和公众参考。

2.3 台风预警发布•根据预测结果,及时发布台风预警,提醒相关地区采取防御措施。

•包括不同级别的预警,以便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措施。

3. 现有台风预警系统的性能评估3.1 准确性•台风预测的准确性是评估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预测路径准确度和强度预测的准确度影响预警的有效性。

3.2 实效性•台风的路径和强度可能会发生变化,预警系统需要能够及时更新预警信息。

•预警发布的及时性直接影响应急响应的效果。

3.3 覆盖范围•台风预警系统需要涵盖广大的海洋、沿海和内陆地区,以保护更多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 台风预警系统改进方向4.1 数据收集与处理技术的改进•引入更先进的气象卫星、雷达和气象探测设备,提高数据采集的精度和实时性。

•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高预测和预警的准确性。

4.2 预测模型的改进•进一步改进气象模型,提高台风路径和强度的预测准确性。

•引入更多的因素,如海洋温度、风场等,对台风预测进行综合分析。

4.3 预警发布的改进•提高预警信息的传播效果,如利用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信息发布。

•提高预警信息的可读性和易懂性,以便更多的人民理解和采取相应的行动。

5. 结论•台风预警系统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针对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提高其准确性和实效性。

大数据时代的台风灾害与传媒预警

大数据时代的台风灾害与传媒预警

大数据时代的台风灾害与传媒预警一、台风应急管理商后期预测气象的占卜,是我国天气预报的雏形,殷周时既有农谚预测天气,如“月离于毕,俾滂沱矣”(出自《诗经?小雅?渐渐之石》)。

随着时代发展,天气预测逐渐由人的感性认识发展为科学分析,依靠卫星、自动观测站、计算机等技术进行预报,极大地增强了预测的准确性,为台风应对提供了可靠的支撑。

随着以天气预测为基础的应急管理不断发展,在台风应对观念上,也由以往的“抗台”逐渐转为“防台”,“安全转移人数”成为媒体和群众的新关注点。

在强调“抗灾抢险”的年代,有许多不应受的伤亡损失,如“牛田洋抗台”中有五百多名军人和大学生在抗台前线遇难。

去年,同为超强台风的“苏力”在福建省登陆,全省危险区域的30.4 万余人员被转移,未出现一例死亡。

两次台风的伤亡对比,体现了台风灾害应急管理在技术和观念上的进步,人员伤亡数总体上处于递减趋势。

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突发灾害应急管理机构,以台风灾害为例,涉及XX局、海洋局、各级政府等机构,多个独立部门互相配合,形成一个防灾救灾系统。

虽然相关部门在风灾管理中做了大量工作,但在目前的实际应对中,各机构间仍存在着协调不足、效率不高等问题,加之台风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我国台风应对的整体水平仍和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

二、我国台风灾害的传媒预警大众媒体是贯穿防灾救灾系统的重要环节,履行着“耳目喉舌”职能,向群众传递防灾减灾信息,而自身的“环境监测”职能却较淡化,未能积极主动的发布预警信息。

媒体主要根据相关部门发布的信息进行报道,女口XX局侧重于台风的现实特征,如最大风速、中心最大气压等专有词汇,不易被群众理解和接受,报道中也常缺乏具体明确的防御措施,现实的指导意义不足。

伴随实时信息的报道,灾后损失的阶段性报道也是媒体关注的焦点。

媒体常以人员伤亡、受灾面积和经济损失等指标来报道,但从后续灾害的预防来说,这些指标不能完全反映潜在的威胁,如巨浪、山洪等次生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

大数据时代的社交媒体与自然灾害治理

大数据时代的社交媒体与自然灾害治理

大数据时代的社交媒体与自然灾害治理 ◎周利敏内容提要 从“原生—次生—衍生”灾害链条来看,单一灾害容易演化为复合型灾害,社交媒体大数据既能应付单一灾害治理需求,又能满足复合型灾害治理巨大挑战。

就“全生命—全过程”而言,社交媒体大数据能在灾害治理所有阶段提供重要帮助,但已有研究大多集中于某一阶段。

就“特征—功能”而言,社交媒体具有集体性、连通性、完整性、清晰性和协作性等五个主要特征,同时具有信息共享、态势感知、谣言控制、重新连接和辅助决策等功能。

就“信息—传播”而言,灾害治理成功与否通常取决于有效的信息传播,社交媒体为灾害治理提供了信息来源变革。

就“管理—治理”而言,与其试图说服民众适应政府信息沟通方式,不如政府适应民众每天使用社交媒体进行信息沟通的方All Rights Reserved.式。

就“传感器—民众参与”而言,民众作为灾害现场的第一批传感器,越早确定与支持民众作为第一响应者,就越能提高灾害治理效率。

就“局限—陷阱”而言,并不是每个人都使用社交媒体,它可能加剧离线社会的不平等。

研究最后强调政府与民众广泛理解、认同与接受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非技术层面研究与推广同等重要。

关键词 社交媒体 大数据 灾害治理 灾害社会学 灾害管理〔中图分类号〕C916;D63-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1)01-0102-08一、引言人口快速增长、过度工业化和全球气候变暖等导致了自然灾害频发,也使全世界人民生命和财产受到严重损失,自然灾害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

同时,灾害治理也成为各国高度重视的核心问题。

大数据正在促使灾害治理理念、思维模式与应对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无处不在的微信、微博、脸书与推特等社交媒体为政府和民众提供了实时图像、语音、视频、文本与数字等巨量信息,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此进行抓取与分析,有利于决策者在时间有限和压力巨大的非常态情境中做出正确决策。

就灾害“管理—治理”发展趋势而言,由于社交媒体的迅速兴起,政府不再是唯一的治理主体,社会与民间等各种力量迅速参与其中,从而形成了多元与多中心合作治理格局,政府、社会与学界对社交媒体大数据也越来越重视。

社交媒体数据分析在灾难舆情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社交媒体数据分析在灾难舆情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社交媒体数据分析在灾难舆情监测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依赖于社交媒体来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

而在灾难事件发生时,社交媒体更是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

因此,对社交媒体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灾难舆情,及时掌握灾情动态,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社交媒体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灾情。

在灾难发生时,人们会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相关的信息,包括事发地点、受灾情况、救援进展等。

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可以迅速了解灾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为救援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例如,在地震发生后,人们会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所在地的震感,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及时确定震中位置和震级,为地震预警和救援提供依据。

其次,社交媒体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民众的需求和情绪。

在灾难发生时,人们会通过社交媒体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包括求助信息、安全状况、心理状态等。

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民众的紧急需求,及时调配救援资源;同时,还可以了解民众的情绪变化,及时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减轻灾后心理创伤。

例如,在洪灾发生后,人们会通过社交媒体发布求助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及时派遣救援队伍,帮助受困民众;同时,还可以了解民众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疏导和安抚。

此外,社交媒体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谣言和假新闻。

在灾难发生时,人们往往会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各种信息,其中包括不少谣言和假新闻。

通过对社交媒体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识别出谣言和假新闻的传播路径和规律,及时进行辟谣和澄清,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和安全感。

例如,在疫情期间,社交媒体上出现了许多关于疫苗的谣言和假新闻,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及时辟谣,防止谣言的传播对疫情防控工作造成负面影响。

最后,社交媒体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灾后救援效果和舆情反馈。

在灾难发生后,人们会通过社交媒体表达对救援工作的评价和反馈,包括救援效果、救援速度、救援质量等。

基于微博数据的台风灾情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微博数据的台风灾情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信I■与电IBChina Computer&Communication 张件件欢与泉用2021年第4期基于微博数据的台风灾情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陈齐超1林广发""梁春阳1(1.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2.福建省陆地灾害监测评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福州350007)摘要:准确识别灾情相关的空间位置是利用社交媒体数据进行灾情分析的关键.基于微博数据的台风灾情分析系统将新浪微博作为数据源,综合利用Echarts可视化类库和Leaflet地图框架展示台风灾情的时空过程,实现了动态可交互的台风灾情信息快速提取和动态可视化,能为台风灾害等突发事件提供应急决策支持.关键词:新浪微博;台风灾害;可视化;应急决策中图分类号:TP3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767(2021)04-077-03The Design and Implement of Typhoon Disaster Analysis System Based onSina WeiboCHEN Qichao1,LIN Guangfa1'2,LIANG Chunyang1(1.Colleg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Fujian350007,China;2.Fujian Provincial EngineeringResearch Center for Monitoring and Assessing Terrestrial Disasters,Fuzhou Fujian350007,China) Abstract:The key to analyze the disaster situation is to identify the spatial location of disaster accurately.Based on microblog data,the typhoon disaster analysis system takes Sina Weibo as the data source,and display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process of typhoon disaster by using the ecoharts visual library and the leaf map framework.It realizes the dynamic interactive information extraction and dynamic visualization of typhoon disaster,which can provide emergency decision support for typhoon disaster and other emergencies.Keywords:Sina Weibo;typhoon disaster;visualization;emergency decision making0引言微博作为一种社交媒介,已成为人们记录事件、分享现场、发表看法、宣泄情感的一个平台[1]o这些含有地理位置的文本信息经过处理可以被应用于灾害事件的检测、评估和预警等方面。

台风与社交媒体社交媒体在台风预警和救援中的作用

台风与社交媒体社交媒体在台风预警和救援中的作用

台风与社交媒体社交媒体在台风预警和救援中的作用台风与社交媒体:社交媒体在台风预警和救援中的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交媒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台风预警和救援中,社交媒体的运用也逐渐显现出其独特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台风与社交媒体之间的联系以及社交媒体在台风预警和救援中的积极贡献。

一、社交媒体的兴起与发展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Facebook等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将人们连接在一起,并提供了便捷的信息传播渠道。

自从社交媒体出现以来,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用户数量不断飙升,成为人们主要获取信息和交流的途径。

社交媒体的普及和流行,为台风预警和救援工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机遇。

二、台风预警的社交媒体应用1. 实时信息传递社交媒体上的用户能够快速分享实时的台风预警信息,这些信息可以迅速传递给大量的关注者,形成信息传播的链式反应。

相比传统的媒体渠道,社交媒体能够更加迅速地将预警信息传递给更广泛的群体,提高了人们对台风的认识和警觉性。

2. 个人化的预警服务社交媒体平台通过智能算法能够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和兴趣爱好,向用户推送个性化的预警信息。

这使得用户能够获取到更加准确、实用的预警信息,提高了人们对台风的应对能力。

3. 舆论引导和舆情监测社交媒体平台上,人们可以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对台风的看法。

政府及相关机构可以监控社交媒体上的舆情,了解民众对台风预警和救援工作的反馈,及时做出相应调整或解答疑问,提高民众的满意度和参与度。

三、社交媒体在台风救援中的积极作用1. 快速救援协助社交媒体可以为灾区提供信息和求助的平台,灾民可以通过发布求助信息,得到更多人提供帮助和支援。

同时,社交媒体也能够帮助救援队伍更快捷地响应、协调救援行动,提高救援效率。

2. 动员社会力量社交媒体上的求助信息能够快速地引起社会的关注,触发更多的关心和援助行动。

通过社交媒体,民众能够自发地组织起来,向台风灾区提供物资和人力援助,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救援合力。

社交媒体中自然灾害事件舆情分析研究

社交媒体中自然灾害事件舆情分析研究

社交媒体中自然灾害事件舆情分析研究随着社交媒体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其在自然灾害事件的舆情分析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社交媒体不仅能够迅速传播灾害信息,同时也能够反映出广大群众的情绪和态度。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社交媒体中自然灾害事件舆情分析研究。

一、社交媒体在自然灾害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交媒体成为自然灾害事件中公共话语的一种重要渠道和方式。

当灾害发生时,广大群众通过社交媒体可以及时获取灾害信息,包括灾害的发生时间、地点、灾情、应对措施等等。

同时,社交媒体也为灾害救助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基于社交媒体的实时信息和互动性,救助机构能够及时了解受灾人员的需求和困难,有针对性地组织救援和救助行动。

此外,通过社交媒体发起的善款和物资募捐也成为了灾后救助的重要途径。

二、社交媒体中的自然灾害事件舆情分析研究方法社交媒体中的自然灾害事件舆情分析主要采用文本挖掘和情感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社交媒体中的文本数据进行收集、清洗、筛选、分析和挖掘,以得出与自然灾害事件相关的舆情信息和情感倾向。

在文本数据的收集方面,可以通过专门的舆情监测平台或文本挖掘工具进行,分类包括舆情热点分析、事件实况分析和情感评估分析。

在数据分析方面,主要采用传统的文本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通常分为文本分类、主题挖掘和情感分析。

三、社交媒体中的自然灾害事件舆情分析案例近年来,社交媒体中的自然灾害事件舆情分析逐渐成为了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以下列举几个典型案例。

首先是2021年德国洪水灾害。

在这场洪灾中,社交媒体扮演了重要的信息获取和传递渠道的角色,同时也呈现出强烈的情感表达和社会呼吁。

在社交媒体上,不少网民通过发布信息和呼吁来为德国洪灾的受灾者尽一份力,涌现出了许多爱心桥段。

其次是2018年印度喜马偕尔邦洪灾。

在这场洪灾中,社交媒体成为了当地居民求助和呼吁的主要平台。

通过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信息和照片,全球范围内的用户都能够看到洪灾的情况和受灾群众的需求。

基于微博数据和情感分析法的台风“米克拉”灾情过程探测

基于微博数据和情感分析法的台风“米克拉”灾情过程探测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Journal of Subtropic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Vol. 16 No. 1March 2021第16卷第1期2021年3月出版陈齐超,林广发,梁春阳,等.基于微博数据和情感分析法的台风“米克拉”灾情过程探测[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21, 16 (1): 70-76. CHEN Q C , LIN G F , LIANG C Y , et al. Explore disaster process of typhoon "Mekkhala" based on Sina Weibo and emotion analysis [J]. Journal of Subtropic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 2021 , 16 (1): 70-76. DOI : 10. 19687/j. cnki. 1673-7105. 2021. 01. 011.基于微博数据和情感分析法的台风“米克拉”灾情过程探测陈齐超-林广发1,2,3**,梁春阳-黄潇-张明锋1,2,3,陈鑫打周星辰1收稿日期:2020-12-24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6YFC0502905);福建省公益类科研院所专项(2015R1034-1)作者简介:陈齐超(1996—),男,福建福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地理信息与应急管理方面的研究,geocqc@ f'oxmail. com 。

*通信作者:林广发(1970—),男,福建上杭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方面的研究,guangfalin@ qq. com 。

(1.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州350007; 2.福建省陆地灾害监测评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州350007; 3.海西地理国情动态监测与应急保障研究中心,福州350007)摘要:以2020年第6号台风“米克拉”为例,采集了5 916条新浪微博作为数据源,综合应用 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 , LDA)主题模型、文本情感分析方法和空间分 析技术,挖掘、分析台风的灾情时空过程。

自然灾害舆情传播研究报告

自然灾害舆情传播研究报告

自然灾害舆情传播研究报告
根据最近的研究数据,自然灾害舆情传播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舆情传播路径:研究自然灾害舆情传播的路径和途径。

通过分析社交媒体、新闻媒体、专家学者等渠道的传播情况,了解信息是如何从灾区传播到大众,并对其传播路径进行模型分析。

2. 舆情传播内容:研究自然灾害舆情传播的内容特点和影响因素。

分析社会大众在灾害发生后关注并讨论的热点问题、情绪表达和态度倾向,并研究这些内容与灾情严重程度、灾害管理措施等因素之间的关联。

3. 舆情传播影响:研究自然灾害舆情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通过分析舆情传播的扩散速度、信息可信度等指标,评估舆情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以及民众对灾区的关注度、捐赠行为等反应。

4. 舆情传播管理:研究自然灾害舆情传播的管理策略。

通过分析公共机构、媒体等传播主体在灾后舆情传播中的角色和作用,提出有效的舆情管理措施,包括信息发布、危机管理、舆论引导等方面的策略建议。

最近的研究进展表明,自然灾害舆情传播研究可以为政府、媒体和公众提供决策参考和行动指南,有助于提升灾害应对和管理的效果。

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挑战,如舆情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舆情传播路径的复杂性等,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面向社交媒体的实时事件发现与追踪研究

面向社交媒体的实时事件发现与追踪研究

面向社交媒体的实时事件发现与追踪研究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信息量的爆发式增长,以及人们日益依赖互联网获取新闻和信息的趋势,让面向社交媒体的实时事件发现和追踪成为不可或缺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探讨面向社交媒体的实时事件发现和追踪的意义、方法、挑战和前景。

一、意义面向社交媒体的实时事件发现和追踪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该研究领域可以帮助政府、企业以及公民等各类个体及时了解和应对突发事件。

例如,台风、地震、恐怖袭击等事件发生时,社交媒体的快速传递和广泛涉及让信息得以高效地传递和扩散,可以帮助相关领域的人员及时获取目击者的信息和地理位置,以更好地做出反应。

其次,面向社交媒体的实时事件追踪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掌握各类社会事件的演化规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从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做好应对措施,并为未来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方法面向社交媒体的实时事件发现和追踪,主要通过挖掘社交媒体上的相关信息、聚合、分析和可视化呈现实现。

相关信息的挖掘主要借助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结合语义识别和分类算法,实现对文本内容、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的识别和分析,以获取相关的事件信息。

对于聚合和分析,可以通过构建事件语义网络和关系图,以及对事件相关的情感、主题等内容进行挖掘和分析。

最后,还可以通过可视化模式进行展示,以便让用户更直观地了解事件的演化规律和影响。

三、挑战尽管面向社交媒体的实时事件发现和追踪有着明显的应用前景,但这一研究领域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社交媒体上的信息篇幅短小,简洁扼要,同时包含大量未标注的隐式信息,对文本理解的挑战较大。

其次,社交媒体上的数据量大,实时性要求高,因此会对算法的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三,取消息源的可信度问题也需要考虑,如何识别和区分谣言、虚假信息和真实信息,仍然是一项困难的挑战。

四、前景面向社交媒体的实时事件发现和追踪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首先,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进一步普及,社交媒体的重要性将持续攀升,面向社交媒体的实时事件发现和追踪也将成为各个行业的必要工具和手段。

日本SNS在灾难响应中的运用及启示

日本SNS在灾难响应中的运用及启示

92学术探讨SNS 即社交网络服务,属于社会媒介范畴。

学者何兴盛对突发事件下社交媒体用户的协同行为进行了研究,他认为有效利用社交媒体上产生的群体智慧可以对赈灾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何兴盛提出,在海量的社交媒体信息中,可以以抽样的方式获取有效的灾难响应数据[1]。

学者邝启宇从总体作用机制、核心作用机制、工具性使用机制、参与性使用机制、情感性使用机制等方面考察了社交媒体在巨灾风险治理中的作用机制[2]。

学者宗乾进、杨淑芳、谌莹、沈洪洲等人从“天津8·12爆炸”相关微博日志的内容分析中发现,受灾地社交媒体用户发布有关灾难日志的时间远快于传统媒体,并且更倾向于宣泄情感[3]。

这些研究说明,SNS 可以为突发灾难提供援助,但缺少SNS 在灾难响应中的信息甄别、收集、分析及发布制度规范。

日本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境内多地震、暴雨、台风、火山喷发、海啸等自然灾害。

日本政府通过定期发布“SNS 灾难响应指南”,引导国内民众正确使用SNS 主动发布和获取与自然灾害相关的信息,为灾难响应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

一、日本定期发布“SNS 灾难响应指南”日本总务省2020年5月29日发布的“2019年互联网使用情况报告”显示,89.8%的日本国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互联网,超过80%的家庭使用智能手机[4]。

另据日本媒体报道,截至2019年,日本国内SNS 月活用户依次是LINE(8300万人)、YouTube (6200万人)、Twitter(4500万人)、Instagram(3300万人)、Facebook(2600万人)、Tik Tok(950万人)。

上述数据显示,SNS 在日本民众中的普及率较高,信息发布渠道畅通。

这些为灾难响应信息的发布和收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交网络环境。

2017年3月,日本政府发布了最新的一期“SNS灾难响应指南”(简称“指南”)[5]。

指南介绍了2012年至2017年日本地方政府及公共组织利用SNS日本SNS 在灾难响应中的运用及启示梁晨,刘紫英(乐山师范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摘要:SNS 即社交网络服务,是一种包括即时通信、电子商务、社交服务等依靠互联网开展的服务形式。

社交媒体数据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社交媒体数据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社交媒体数据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包括位置、活动、心情等等。

这些看似琐碎的数据,对于地理研究来说,却具有巨大的价值和潜力。

社交媒体数据的特点使其在地理研究中独具优势。

首先,它具有海量性。

每天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产生的数据量极其庞大,涵盖了全球各个角落的用户信息。

其次,数据的实时性很强。

用户随时发布的状态和信息能够反映当下的情况,这对于研究动态的地理现象非常有帮助。

再者,社交媒体数据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包含了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能够从多个维度展现地理相关的内容。

在城市规划领域,社交媒体数据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用户在社交媒体上提到的关于城市设施、交通状况、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了解市民对于城市空间的使用感受和需求。

比如,人们在微博上抱怨某个区域交通拥堵严重,或者在朋友圈夸赞某个公园环境优美,这些信息能够为城市规划者提供宝贵的参考,帮助他们优化交通线路、合理配置公共设施,从而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对于人口迁移的研究,社交媒体数据也能提供新的视角。

以往研究人口迁移主要依赖于人口普查等官方数据,但这些数据往往更新周期较长,难以反映实时的人口流动情况。

而社交媒体数据可以通过用户的位置信息以及发布内容中的相关线索,实时追踪人口的迁移轨迹和流向。

研究人员可以了解到人们为什么迁移、迁移到哪里以及迁移后的适应情况等,为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

在旅游地理研究方面,社交媒体数据同样大有用武之地。

游客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旅游经历、对景点的评价以及拍摄的照片等,能够帮助研究者了解不同地区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游客的行为模式。

比如,通过分析游客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照片的拍摄地点和时间,可以了解热门景点的游客流量分布,从而为景区的管理和规划提供建议,合理安排旅游设施和服务,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此外,社交媒体数据在环境地理研究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社交媒体数据分析的灾难舆情监测研究

基于社交媒体数据分析的灾难舆情监测研究

基于社交媒体数据分析的灾难舆情监测研究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人们在灾难事件中的信息获取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分享信息和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信息的泛滥和虚假信息的传播,这给灾难舆情的监测和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社交媒体数据分析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手段,用于监测和研究灾难舆情。

通过对社交媒体平台上用户的言论、评论和转发行为进行分析,可以获取大量的灾难相关信息,并从中发现舆情的走向和趋势。

首先,社交媒体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灾难事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通过分析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论和转发行为,可以确定灾难事件引起的关注度和传播范围。

例如,在地震发生后,人们会通过社交媒体发布地震的相关信息和自己的体验,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震的震感范围和受灾程度。

其次,社交媒体数据分析可以揭示灾难舆情的情绪和态度。

人们在社交媒体上表达情感的方式多种多样,通过对用户的言论进行情感分析,可以了解到灾难事件引起的情绪变化和舆情态度。

例如,在自然灾害发生后,人们可能会表达出对受灾者的同情和关心,或者对灾难原因的愤怒和不满。

这些情感信息可以帮助政府和救援机构更好地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情绪,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社交媒体数据分析还可以用于发现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

在灾难事件中,谣言和虚假信息的传播往往会给救援工作带来困扰和干扰。

通过对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并辟谣虚假信息,保护公众的知情权和安全。

例如,在疫情期间,社交媒体上出现了许多关于病毒传播途径和疫苗效果的谣言,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快速辟谣并提供正确的信息。

然而,社交媒体数据分析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是海量的,如何从中筛选出与灾难相关的有效信息是一个难题。

其次,社交媒体上的言论往往带有主观性和个体差异,如何进行情感分析和舆情态度的判断也是一个挑战。

此外,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往往是短文本,如何从有限的信息中获取准确的舆情趋势也需要更加精确的分析方法和算法。

社交媒体数据分析在台风灾害管理中的应用潜力探究——以台风“杜苏芮”对福建省的影响为例

社交媒体数据分析在台风灾害管理中的应用潜力探究——以台风“杜苏芮”对福建省的影响为例

社交媒体数据分析在台风灾害管理中的应用潜力探究——以台风“杜苏芮”对福建省的影响为例谢雪苗;邵亦文【期刊名称】《热带地理》【年(卷),期】2024(44)6【摘要】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为灾害管理领域引入新的理念与技术手段。

文章回顾了社交媒体数据的特性及其在台风灾害管理中的应用潜力和价值,为灾害管理领域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并以2023年台风“杜苏芮”对福建省的影响为例,运用LDA主题建模方法分析新浪微博台风灾害期间的发文数据,探究社交媒体数据在灾害管理中的应用潜力。

结果显示,微博平台活跃度与灾害事件发展进程相关;不同类型用户在灾害发生过程中关注焦点有所差异,个人用户更倾向于关注生活设施恢复和救援物资供应情况,而组织用户侧重于灾情传播和应急处置;主题内容演化分析能反映各城市在灾害管理不同阶段内应急响应和公众关注需求的动态。

未来研究可从结合多源数据、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提升主题信息提取的准确性、探索社交媒体数据在灾后紧急救援和基础设施保障需求中的应用等角度展开。

【总页数】12页(P1090-1101)【作者】谢雪苗;邵亦文【作者单位】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亚热带建筑与城市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32.5;G206【相关文献】1.福建省重点防范科学调度应对台风“杜苏芮”2.消防救援队伍极端气象条件下优化救援资源配置研究——以福建省泉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抗击台风“杜苏芮”为例3.新时代、新媒体环境下党报在自然灾害新闻中的角色再思考——以《天津日报》关于台风杜苏芮报道为例4.媒体灾害性天气报道策略:合围与分流——以泉州广播电视台抗台风“杜苏芮”报道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社交媒体的气象灾害突发事件脉络分析方法研究

基于社交媒体的气象灾害突发事件脉络分析方法研究

基于社交媒体的气象灾害突发事件脉络分析方法研究
冯宇星;崔磊;渠寒花
【期刊名称】《计算机应用文摘》
【年(卷),期】2024(40)10
【摘要】社交媒体是重要的灾害事件公共话语渠道,对灾害预警、应急救援、公众舆论等方面产生显著影响。

因此,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的优势和特点,及时、准确、有效地构建突发事件的信息脉络,对提高灾害应对效率和保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文章通过对基于社交媒体的气象灾害突发事件脉络生成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套社交媒体气象灾害突发事件脉络生成流程和具体算法,并在2023年江苏宿迁龙卷风事件上进行了成功应用。

【总页数】3页(P95-97)
【作者】冯宇星;崔磊;渠寒花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29
【相关文献】
1.一种基于社交媒体的突发事件话题演化分析系统研究
2.一种基于CNN-RNN的社交媒体中突发事件感知方法
3.基于一次灾害性天气过程的政府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后评估方法研究
4.基于GIS的县域气象灾害与小麦生育期气象灾害趋势分析——以阳谷县为例
5.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气象灾害风险分析方法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台风期间的媒体报道与公众信息传递研究

台风期间的媒体报道与公众信息传递研究

台风期间的媒体报道与公众信息传递研究概述台风是自然灾害中常见的一种,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

在台风期间,媒体报道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负责向公众传递信息,还能帮助公众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

本文将研究台风期间的媒体报道与公众信息传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进行台风报道。

台风期间媒体报道的重要性台风带来的破坏性是巨大的,媒体报道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以下是台风期间媒体报道的几个主要议题:1. 协助公众做出正确的决策媒体报道可以提供台风的最新信息,如台风路径、强度、预计登陆时间等。

这些信息对公众做出正确的决策至关重要,如避难、紧急撤离等。

2. 增加公众对风险的认识通过媒体报道,公众可以更好地了解台风带来的风险和可能的破坏。

这样可以增加公众对台风自我保护和应急处置的认识,提高应对能力。

3. 提供救援和支持的信息媒体报道可以提供救援和支持的信息,如避难所、救援队伍、紧急联系方式等。

这些信息对于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提高台风报道的效果为了更好地进行台风报道,以下是一些建议:1. 及时准确的信息台风报道应该及时准确地传递最新的信息给公众,例如台风路径、预警信息等。

这样可以帮助公众做出及时的决策和准备。

2. 多样化的媒体渠道媒体报道应该通过多种渠道传递,如电视、广播、网络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覆盖公众,并确保信息能够被尽可能多的人听到。

3. 简明易懂的语言和图表台风报告应该使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和图表,以确保公众能够准确理解信息。

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和复杂的词汇,充分考虑公众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4. 推广应急预案和自我保护知识媒体报道应该推广应急预案和自我保护知识,让公众知道如何在台风期间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这包括避难所的选择、紧急联系方式等。

台风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尽管台风报道的重要性已经得到认识,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1. 夸大报道和恐慌情绪有些媒体在台风报道中夸大事实或渲染恐慌情绪。

这可能导致公众的不必要恐慌和混乱,甚至干扰了救援行动。

基于事件过程建模的台风灾害社交媒体信息聚合与演变特征表达

基于事件过程建模的台风灾害社交媒体信息聚合与演变特征表达

基于事件过程建模的台风灾害社交媒体信息聚合与演变特征表

叶鹏;张春菊;刘欣;何鹤鸣
【期刊名称】《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年(卷),期】2024(40)2
【摘要】台风灾害事件过程具有尺度效应,而高时效性社交媒体中蕴含的丰富台风灾害事件信息可为多尺度认知台风灾害事件过程提供支持。

该文首先以对象为构成事件的基本单元,以状态划分作为多尺度度量过程的基础,构建多粒度台风灾害事件过程表达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社交媒体的台风灾害事件过程挖掘方法,通过多级语义约束的信息聚合方法,提取特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的对象状态特征;基于状态在时空上连接形成的状态序列分析不同对象的演变轨迹,从多维度表达事件过程的不同演变特征。

最后,以2019年“利奇马”台风灾害事件为例,验证多粒度台风灾害事件过程模型的合理性与信息聚合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

【总页数】8页(P11-18)
【作者】叶鹏;张春菊;刘欣;何鹤鸣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城市规划与发展研究院;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29;TP391.1
【相关文献】
1.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网络媒体报道的周期特征分析——以地震和台风灾害为例
2.基于社交媒体信息不同灾害的社会响应特征比较研究
3.自然灾害事件中社交媒体信息传播的网状结构——以大阪地震信息的推特传播为例
4.基于微博文本的灾害事件信息时空过程聚合方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挖掘社交媒体数据探究自然灾害时公众注意力的变化

挖掘社交媒体数据探究自然灾害时公众注意力的变化

挖掘社交媒体数据探究自然灾害时公众注意力的变化
张晓涵;吕金鑫
【期刊名称】《北京测绘》
【年(卷),期】2022(36)9
【摘要】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在灾难发生期间,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公众重要的交流手段,通过对受灾地区公众的社交媒体数据进行合理的抽取与内容分析,可以为应急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本研究选取了2021年10月山西暴雨期间的微博数据作为研究数据,通过运用词频-逆文档频率算法(TF-IDF)、中文词法分析(LAC)和百度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情感分析等方法对社交媒体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获取该灾害下公众情感以及公众注意力焦点变化趋势,为新媒体时代救援减灾工作提供支撑。

【总页数】6页(P1171-1176)
【作者】张晓涵;吕金鑫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测绘与空间信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08
【相关文献】
1.如何挖掘Web
2.0时代的注意力资源2.Web数据挖掘在SCRM中的应用——以社交媒体用户数据收集为例
3.大数据时代的社交媒体与自然灾害治理
4.社交媒体HPV健康传播现状及策略探究
——以微信公众号相关推文为例5.社交媒体HPV健康传播现状及策略探究——以微信公众号相关推文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台风过程“中山天气”微信微博服务成效分析

台风过程“中山天气”微信微博服务成效分析

台风过程“中山天气”微信微博服务成效分析
李颖昕;肖巧洁;杨绮滢
【期刊名称】《广东气象》
【年(卷),期】2024(46)1
【摘要】基于2021-2022年6个台风过程“中山天气”微博、微信的用户阅读量、转发数、评论数、点赞数、栏目点击量等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台风过程“中山天气”微信微博的服务成效。

结果表明:台风过程不同时间节点,微信微博用户的关注量、活跃度和提前量有所不同。

用户关注日前3 d,微博关注量(阅读量和互动量)和微信关注量(栏目点击数)均较小,但从用户关注日到台风登陆日,微博关注量和微信关注量均有大幅度提高;微信用户关注台风过程的气象服务信息较高,而微博用户日常关注气象服务信息较高;微博的提前关注量只有50%,而微信的提前关注量高达83%,微信用户比微博用户更加关注台风天气过程。

2021年用户提前量关注为62.5%,2022年用户提前量关注为75%。

【总页数】3页(P80-82)
【作者】李颖昕;肖巧洁;杨绮滢
【作者单位】中山市气象局;中山气象研究与应用创新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9
【相关文献】
1.自媒体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基于博客、微博和微信的文献计量分析
2.科技创新推新品治理车险理赔难——中国人保财险推出“掌上人保”、“微博理赔”和“微信理赔”服务新品,成效显著
3.从“深圳天气”微博和微信维护谈新媒体的气象服务
4.丽水市档案局用“微博、微信”开展档案宣传成效显著
5.天气资讯在微信微博中的传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