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大学生军事训练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大学生军事训练技能
大学生军训工作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国教育发展纲要》、《爱国主义教育纲要》和《振兴教育行动实施纲要》等法律文件都明确规定,大学生接受军事训练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也是每个大学生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高校的军事训练,不仅增强了大学生的国防意识,而且为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普及军事知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纪律性,促进成才等诸多方面都起到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目前的大学生军训工作存在政策欠缺、内容单调、衔接不足、方式简单等问题。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改进完善大学生军训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参训积极性,正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
本文旨在对高校军训工作的创新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以利于高校适应新形势更好地开展军训工作。
一、中外大学生军训模式的比较
世界各国均对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军事训练,在训练中提高他们的竞争
力,培养适合国际复杂局势和高科技战争要求的后备力量,从而使本国立于不败之地。
(一)国外大学生军训模式
自从200年前的拿破仑在巴黎理工学校开创军事训练以来,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相继在高校开展了以军事科目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军事训练。
目前,突出的国家有美、英、俄、法、德、印度、越南、波兰、叙利亚、以色列等国。
其基本的教育模式是由军队负责的平时课程教学加集训的专门“军事团体”,但由于高校学生军训受各自国家政策、目标要求、经济实力等诸因素的影响,在其具体实施上仍有一定的区别。
如:美国采用的是由军队军事学部负责的贯穿一至四年级的校内两时段教学加基地集训的“军官训练团”的模式;英国采用的是分陆海空三军在高校中组建专门的预备军官训练团模式;俄国采用的是国防部负责的分散训练加野营集训的合同制模式;印度采用的是军种对口施教的每周六节课教学加两次野营的“学兵团”的教育模式。
也有个别国家如以色列、叙利亚等国,采用由国防部协同教育行政部门共同领导,学校实施的国防教育的模式。
(二)我国大学生军训模式
我国的大学生军训试点是从1985 年开始的。
经军、地各有关部门和学校的
共同努力,学生军训试点取得了显著成绩,对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并摸索出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学生军训路子。
中国高校军训模式是:一是设立学生军训基地,由部队承训。
学生真正能体验到部队生活,“军味”浓。
二是部队到地方高校进行军训,属部队承训。
是目前全国大多数高校所采取的形式,利用高校资源,在部队教官帮助下,对学生进行军训。
三是高校自训,就是利用经过训练的高年级学生或学校复转军人组成学生军事教官队伍。
少数高校采取这种形式,经济上较为节约,但“军味”较差。
四是在高校内进行军学共训,这是一种以部队优秀教官为主,学生教员为辅的军训形式。
主要是由高年级经过军训,品学兼优的学生在暑假期间由部队教官在校内进行集中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可作为新生军训教员。
当然还是以部队教员为主,学生教员为辅。
从中外军训模式看,中国模式多样,不统一。
要想高质量地发展下去,培养高质量的国防后备人才,还必须统一军训模式。
国外军训历史悠久,模式统一,值得我们借鉴。
二、大学生军训目前存在的问题
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工作组对学院2004 级学生进行了军训追踪调研(04级学生于2004年9月至10月军训15天)。
学生工作组向206名学生分发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军训期间内容的安排、军训强度、军训是否要改进等。
本次调查,共发了206份问卷,回收189 份,回收率达到91.75 % 。
经过统计,38.1 % 的学生对军训期间的内容不满意,44.97 % 的学生认为一般;在军训的形式是否要改进上有71.96 % 的学生认为需要,仅有19.05 % 的学生认为不需要;但在是否愿意参加军训的问题上,仅有34.92 % 的学生认为不愿意,
剩下的均表示愿意参加,同时对军训的强度有53.97 % 的学生认为应该再高些。
由此分析可见,军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对学生起到了教育作用,但也反映出同学们对军训有着更高的期待和要求。
经过调研分析,目前大学生军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 我国在高校学生中开展军训工作的法规是:《兵役法》、《教育法》、《国防法》和《国防教育法》。
另外,在高校开展军训工作是大学生履行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应该是一种政府行为。
2. 大学生参加军训是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由于形式重于内容,军训作为素质教育有走过场之嫌;军训作为履行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但目前进行的普及型军训使得大学生的兵役义务并未完全履行;军训作为培养国防后备力量的举措,但大学生军训并未被列入国家和军队的预备役训练管理体系。
这些问题的存在必将影响军训目标的实现。
3.高校学生连年扩招,我国每年参训的学生近100万人,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这些问题,必须用法规制度来规范,才能使军训在高校中健康地发展下去。
4.军训具体内容各高校不统一。
参训学生一律是普及型的军事常识课,存在明显的不足。
有的以国防建设为基点,有的着重于实用性的军人素质训练。
因此,
围绕军训的主要目标调整和统一学生军训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5.高校与中学的军训内容缺乏纵深的延续。
目前高校军训内容陈旧,是对中学军训内容的重复,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形势要求。
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的知识甚至要比军训课堂讲授的内容还要丰富。
因此,军训对大学生越来越缺乏吸引力。
6.军训教学方式单一。
室内课堂讲授仍旧采取灌输教育方式,缺乏多媒体技术参与,理论性过强,缺乏生动性。
室外训练缺乏互动,学生体力上付出不少,精神上也感觉疲惫,难以提高学生的军训兴趣,军训效果不好。
7.军训教育成果难以巩固。
通过军训,学生在政治思想、组织纪律、生活作风上有一定的进步,但若在军训后得不到巩固,其作用会逐渐淡化。
有些高校尝试分时段军训,甚至贯穿大学生活的全过程,以此巩固军训的成果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
鉴于以上问题,高校的主管部门以及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和军训工作的同志们应当认真思索,在新时期,面对新形势,努力开创高校大学生军训的新局面,针对军训工作不断进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