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课程建设的意见

合集下载

关于加强课程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课程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课程建设的意见课程是构成学科、专业的基本单位。

课程建设的水平决定学科、专业的水平,课程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

教学内容改革也是通过课程建设实现的。

因此课程建设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研室经常性的中心工作。

课程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从基础建设上加强教学工作,尽快使我校主要课程达到合格标准,全面提高课程合格率,为使我校有一批课程达到省内、国内先进水平而努力。

为专业评估、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奠定基础,进而保证教学质量全面、持续、稳定提高。

一、课程建设目标我校课程建设的目标是:整体优化,抓住重点,向省级合格和优秀课程标准看齐。

通过对一些牵涉面广、影响较大的课程进行重点建设,以带动其它课程建设,抓好重点,以点带面。

争取每两年建设好20--30门院级重点课程,10门校级重点课程,其中有5门左右达到省级优秀课程。

到2005年,不合格课程降低在每个院课程总门数的5%以下,并把此项工作作为院(系)教学评估和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重点建设课程评选原则凡列入教学计划的课程都应进行改革建设。

由于课程数量多,每门课程对实现培养目标的地位作用不同,因此要采取“突出重点,分批建设”的原则。

分期分批地选定一批课程作为重点建设课程进行建设,在规定时间内达到合格水平,少数课程达到优秀水平。

重点建设课程评选的范围是:(一)全日制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

(二)专业主干课。

(三)有特色的课程或与重点学科紧密相关的课程。

(四)院级重点建设课程,不应与校级建设课程重复,由院“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管理,各项要求原则上与校级相同。

(五)如果某些课程因客观条件限制无法达到课程建设的全部要求,可以申请单项课程建设项目,建设后应达到优秀水平。

三、课程建设的组织领导(一) 学校成立课程建设委员会学校课程建设委员会由主管教学的校长、教务处聘请部分院(系)负责人及若干专家组成,负责领导全校的课程建设工作,其主要职责详见《哈尔滨学院课程建设委员会工作条例》。

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政策、措施和效果

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政策、措施和效果

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政策、措施及效果一、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政策和措施1.院、系领导重视院、系成立了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

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过程中的指导和管理。

2.加快师资队伍建设(1)坚持引才与引智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多渠道、多模式引进紧缺人才,从而为引进“双师型”人才开辟绿色通道。

(2)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体系。

一是鼓励教师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历层次;二是校企合作,通过产学途径,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从事生产实践、科学研究、技术革新、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提供最好的教师担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任务,在实施过程中,学院对这部分教师优先提供校内、外学习和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3)推进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

树立“能力重于学历”的概念,从政策层面和观念层面建立新的人才评价标准。

(4)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课程带头人的作用。

通过制定相应政策、创造条件,积极支持学科带头人参加学术会议、考察、交流活动和编著教材,扩大其在专业领域的知名度;通过赋予其一定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提高学术自主发展能力;通过改善教学和实验条件,使其全身心投入教学和技术服务工作。

(5)加强对学科后备带头人、学术骨干和青年教师的业务培养。

通过鼓励和支持其攻读博、硕士学位、参加学术会议和进修等方式,使其学术水平迅速提高,为学院可持续性发展储备人才与技术力量。

3.保证教学设备投入学院加大了教学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特别是对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模具专业加大了投入倾斜力度。

模具实训中心现已拥有数控快、慢走丝线切割机床、数控电火花机床、三坐标测量仪、数控加工中心、数控铣床、数控车床、冲床、注塑机等40台现代模具加工设备,60多台普通车、铣、刨、磨、钻等机械加工设备,160工位的钳工操作台等。

4.经费投入有保障在课程建设与改革过程中,牵涉到建设经费学院无条件给予满足;同时对参与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教师给予奖励。

5.优先使用学院的教学资源凡是作为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在教学资源与其他课程发生冲突时,无条件满足在课程建设与改革的课程。

关于课程思政示范 课 程 建 设 的 实 施 意 见

关于课程思政示范 课 程 建 设 的 实 施 意 见

关于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10点:
1.明确建设目标: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2.完善课程体系:结合专业特点,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构建特
色鲜明的课程思政体系。

3.提升教师素质: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政意识和育人能力,
使教师成为课程思政的主要推动者和实践者。

4.创新教学方法:运用案例教学、互动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
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强化实践教学: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
实践中体验社会、感悟人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6.完善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将思政元素纳入课程评价
标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学习与实践。

7.加强教材建设:结合专业特点,编写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和时代
性的课程思政教材,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8.营造良好氛围:通过举办主题班会、研讨会等活动,营造良好的
课程思政氛围,推动全校师生共同参与课程思政建设。

9.加强组织领导:学校应成立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
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工作。

10.强化保障措施:学校应加大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的投入,提
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场地和经费保障,确保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

通过以上10点实施意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意见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意见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08.10.09•【字号】湘教发[2008]74号•【施行日期】2008.10.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意见(湘教发[2008]74号)各高等学校:教育部办公厅2006年3月下发了《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教体艺厅〔2006〕3号)。

两年来,部分高校按教育部要求先后开设了公共艺术课,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整体上看,我省高校公共艺术课的开课率不高,学校之间很不平衡,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仍非常薄弱。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全面推进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统一认识,切实加强公共艺术教育的管理公共艺术课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公共艺术课教学是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各高校要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艺术教育规程》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公共艺术课性质和功能的认识,把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工作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手段,落实在学校教育的具体环节中。

各高校要切实加强公共艺术教育的管理,明确分管教学工作的校领导负责分管并建立以学校教务部门牵头的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

按照教育部的文件规定,并结合我省高校实际,全省本科及高职专科学校应分别于2010年和2012年前全面落实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

对此,各高校要按照教育部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要求,认真研究,科学规划,切实加强公共艺术课程建设。

要严格按教育部要求,保证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中选修一门并且通过考核;实行学分制的高等学校每个学生至少要通过艺术限定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达到此规定要求的学生方可毕业。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义务教育课程管理推进课程整体建设的意见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义务教育课程管理推进课程整体建设的意见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义务教育课程管理推进课程整体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09.07.08•【字号】京教基[2009]19号•【施行日期】2009.07.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义务教育课程管理推进课程整体建设的意见(京教基[2009]19号)各区县教委,燕山教委:本市自2001年秋季开始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以来,按照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精神,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改变了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增强了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仍缺乏整体把握,部分课程内容重复、交叉、割裂现象较为突出,课程计划还没有得到完全落实等。

为深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09〕7号)精神,巩固、深化和扩大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的成果,促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根据市教委《关于印发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试行)的通知》(京教基〔2004〕13号,以下简称《北京市课程计划》),以及《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新课程计划的若干意见》(京教基〔2006〕12号)精神,现就加强义务教育课程管理,推进课程整体建设提出以下意见,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强化课程领导责任,严格落实课程计划(一)明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性质及相互关系,强化课程领导责任,积极推进课程整体建设。

国家课程体现国家对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共同的质量标准;认真组织实施国家课程,切实保证学生经过努力达到国家课程标准,为提高公民素质打好基础,是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要职责。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开展新一轮课程建设的指导性意见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开展新一轮课程建设的指导性意见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开展新一轮课程建设的指导性意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开展新一轮课程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学校“十一·五〞期间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5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44门、广东省精品课程54门、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42门、学校精品课程171门。

这对进一步提高学校课程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推动、示范作用,也极大地稳固和提升了学校在高职院校中的领先地位。

为逐步实施学分制,学校制定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按照专业群招生和新的教学运行组织体系的方案》〔深职院〔2022〕31号〕,该方案根据学分制的要求,构建了以五类课程为要素的新的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公共平台课程+专业群平台课程+专业课程+专门化课程+任意选修课程〕。

明年将进入“十二·五〞时期,学校在此期间将重点开展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

为此,学校“十二·五〞新一轮课程建设工作,将主要围绕开发和建设好新的课程体系框架中的这五类课程展开。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特制订本指导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符合与满足实施学分制的需要为目标,以各类平台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以课程的内涵改革与建设为核心,以突出课程教学的实效、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为目的,做好“十二五〞课程建设的规划与实施。

二、建设目标按照新的课程架构,建设以公共平台课程、专业群平台课程、专业课程、专门化课程、任意选修课程等五类高质量课程为根底的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课程体系。

通过五年的建设,形成稳定和标准的各级平台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并且全部到达重点课程标准;任意选修课程在数量上和质量上要保证满足与符合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开展的要求;专门化课程组要形成动态化、柔性化,以及时满足社会的需要和学生就业岗位工作的需要。

三、主要思路1.对于公共平台课程,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开展分层或分类教学内容的建设。

课程建设的重点是在符合课程目标根本要求的根底上,开设课程名称与学分相同,但要求和水平不同、教学方式方法不同,以利于因材施教,由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教学班进行课程学习。

全面提升课程建设质量的具体举措

全面提升课程建设质量的具体举措

全面提升课程建设质量的具体举措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已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课程建设质量的提升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也关系到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为了全面提升课程建设质量,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举措:一、加强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课程建设的核心环节,要全面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必须加强对课程设计的重视。

学校可以组织专家对课程设计进行评估和指导,引入国内外优秀课程案例,借鉴先进的课程设计理念和方法,确保课程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育教学目标。

二、优化教材编写教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教材编写是提升课程建设质量的关键一环。

教师们应注重教材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避免内容的重复和冗余。

同时,教材编写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提供多样化、趣味性的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引入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学校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

同时,还可以建设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不同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四、加强教师培训教师是课程建设的主体,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对于提高课程建设质量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供教师发展的机会和平台。

此外,还可以建立教师档案和评估体系,定期对教师进行评估和考核,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和专业成长。

五、加强学生评价学生是课程建设的主要受益者,他们的评价对于课程建设的改进和优化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建立学生评价体系,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和反馈。

学生的评价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包括课程内容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教师的教学水平等。

通过学生评价的结果,学校可以及时调整和改进课程建设,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质量。

六、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课程建设应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学校可以加强与企业、行业等社会机构的合作,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期望。

小学特色校本课程建设指导意见

小学特色校本课程建设指导意见

小学特色校本课程建设指导意见特色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实施、管理的具有一定个性特质的课程。

为巩固和深化学校文化建设成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育和增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品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学校,培养朝气蓬勃、全面发展的学生,实现全区小学课程建设的跨越式发展,经研究决定,在全区小学启动特色校本课程建设,并就相关事项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深刻认识特色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特色校本课程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加强特色校本课程建设,有利于带动教育改革进入课程改革的核心地带,促进学校充分利用已有学校文化建设的成果,通过严谨有效的课程开发提升学校品质;有利于促进师生和学校的发展,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其内容的丰富性和途径的广泛性,为学生成长成才、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品质提升提供了政策性课程空间和运作平台;有利于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特色校本课程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指向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对教育多层次、多元化的要求。

二、准确把握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内涵(一)找准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路径。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二是学校开发的课程。

国家课程和地方安排课程的校本化,是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内部谋求改良,进行再加工” 再整合”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学校开发的课程,是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教育需求进行科学评估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学校和当地社区资源,以学校和教师等为主体,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以外的领域,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甚至是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二)拓宽特色校本课程的门类。

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要立足于学生需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尽量远离学科、贴近生活。

各学校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门类:1、人文类。

如地方风土人情、社区和学校历史、人文景观、地方文化等;2、科技类。

关于积极推进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积极推进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积极推进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在职业院校,课程是以实现职业教育目标而规定的目的,内容,范围与进程的总和。

课程建设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实施教育活动的起始点,也是学校内涵建设的起始点。

课程质量代表着学校的教育质量。

为此,“十四五”期间对课程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真构建课程体系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一定要非常认真审慎地构建课程体系,三年制课程体系中,公共基础课总学时数约占四分之一、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时数约占三分之一,有条件的专业应设8-10%的选修课,以增加学生的主动学习时间。

课程名称应体现鲜明的职业教育特点,有别于本科课程名称。

每门课程的周学时数不多于4学时(当学期不多于72学时。

二、加强教学资源库和教学平台建设加强教学平台建设,对接职业资格标准,引入行业企业参与教学资源开发,建立覆盖专业核心课程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积极参与各级精品在线开放教学资源建设项目。

到“十四五”末,建成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8门,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0门(每专业不少于1-2门),完成80门慕课、微课等课程资源建设任务。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积极推进“三教”改革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结合工作岗位需求及行业标准,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等,并融入职业精神,以有效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

四、双元开发、组织编写电子教材“职教20条”提出校企双元开发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对于市场供给不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的职业教育课程教材,学校给予充足经费,鼓励教师组织编写电子教材。

五、以教学贡献为核心,制定激励政策学校进一步加大对课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对优秀课程和教师的奖励力度,充分营造重视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良好氛围。

XX大学关于加强重点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模板】

XX大学关于加强重点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模板】

**大学关于加强重点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建设将带动学校师资、教材、科研、教学设备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更是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基础。

课程建设的水平直接反映着学校的办学水平。

为此,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我校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学校提出在全校深入开展重点课程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如下:一、重点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1.我校的重点课程建设遵照“保持外语优势,打好基本功,扩大知识面,增强适应性”的原则,以培养外向型、复合型人才为目的,带动我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学科专业结构的不断完善。

2.我校的课程建设采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合格课程建设与重点课程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在全面提高各类课程教学水平的基础上,以各个专业的核心课程为重点,努力建成一批省级、校级优秀课程,以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重点建设课程的对象和要求重点建设课程应是完成本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课程和重要的公共课程。

作为重点课程,在建设中须达到下列标准:1.有完整、科学、新颖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对课程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应根据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要求,制定出符合我校实际和课程特点的教学大纲。

新的教学大纲要体现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精神,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要对课程内容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并注重新知识和学科新成就的引入,注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变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主动性。

2.有反映本学科特点的教材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要选择一套反映教学大纲内容要求的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教材,并鼓励和支持任课教师自编或协编反映本学科特点的教材。

同时要鼓励教师制作和使用电子教材、电子教案和CAI课件。

3.有梯队合理的师资队伍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是影响课程质量的重要因素,要建立重点课程的教学梯队,使之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上日趋合理。

校本课程建设的4点建议-焦建利

校本课程建设的4点建议-焦建利

校本课程建设的4点建议-焦建利校本课程建设的4点建议-焦建利应一所学校校长之邀,对该校校本课程提意见和建议。

也发在这里,跟朋友们分享!一、校本课程建设应坚持“一个核心三个基本点”所谓校本课程,就是学校本位课程,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地方的教育要求,由学校教师针对本校的环境因素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进行编制、实施、评价的课程。

校本课程是以发展学生个性、开发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体现学校自身特点的个性化课程。

因此,基于上述认识,校本课程建设应当坚持“一个核心三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是指校本课程的核心目标,即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

“三个基本点”分别是“突出学校特色”、“彰显教师个性”、“激发学生兴趣”。

校本校本,就是以校为本,就是要突出我们中学的特色,将中学的特色发挥出来。

学校课程实践的关键是教师,只有彰显教师个性,充分调动教师创造性的课程,才能够体现出校本课程的特色。

而学生又是课程的主体之一,激发学生兴趣,照顾学生个性的校本课程,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程实践之中。

事实上,学校为学生开设的《茶道与人生》、《南粤先贤》、《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广州市常见鸟类观察》等校本课程,已经体现出来这些特点。

二、加强校本课程资源建设,重视资源的重用性自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一书出版之后,人们普遍认同一个看法,那就是扁平的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正在变革着学校和教育。

开放教育资源运动(OER)已经成为信息时代学校教育一道靓丽的风景。

对于中学来说,如何进一步充分利用有限地教育资源,借助互联网,加强校本课程资源建设,使得他山之石,为我们中学所用。

学校应当将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其他学校的教育资源、以及互联网上的资源,逐步加以逐步加以整理,不断增强学校的校本课程资源建设,更好地为学校课程建设服务。

结合学校的具体特点和传统优势,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整体优化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过程,构建社会化与个性化相统一、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适应学生个性发展与潜能开发的校本课程开发体系和运行机制,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

和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力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和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力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和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力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4.21•【字号】和平政〔2017〕9号•【施行日期】2017.04.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和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力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各街、局、公司,区政府各委、办及有关单位:《关于大力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已经和平区第十七届人民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17年4月21日关于大力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为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有效提升和平教育品质内涵和品牌优势,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现就大力推进我区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大意义学校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加快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是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通过课程培养具有终身发展力的未来社会所需人才,推动教育工作者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方式、提升教育专业能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走向深入,从根本上减轻教师教学负担和学生学习负担,助推学校内涵发展,促进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整体提升和平教育质量。

二、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课程体系,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引领课程体系建设全过程。

围绕“奠基未来”区域教育核心理念,着眼全国,面向世界,通过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现我区“十三五”期间基本建成国内一流的区域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

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指导意见

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指导意见

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指导意见背景介绍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作为教育的基本单位,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责任。

而课程资源作为学校教学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成长。

为了更好地推进学校课程资源建设,特制定此指导意见。

一、加强课程建设理念在课程资源建设中,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

同时,也要确保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让学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学科素养。

二、丰富课程内容学校要精心选择和构建课程资源,注重知识的积淀和深化。

课程内容要符合学科发展的前沿,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培养学生对学科的浓厚兴趣和好奇心。

三、多样化教学方法课程资源建设要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加主动参与和思考。

这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践和探究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推进数字化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教育的应用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趋势。

学校要积极推进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建设,提供在线学习平台和资源库,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同时,也需要关注网络安全和信息素养的教育,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有效地利用数字化资源。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建设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支持。

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学科能力和教学水平。

同时,也要给予教师更多的资源和支持,鼓励他们进行教学创新和研究。

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校课程资源建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和作业,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让他们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

七、推动校际合作学校之间可以进行课程资源建设的合作。

通过共享课程资源和经验交流,可以提高各校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

这需要学校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并支持相关的政策和项目。

八、加强社会资源的整合学校课程资源建设需要依托于丰富的社会资源。

课程资源建设意见

课程资源建设意见

课程资源建设意见
课程资源建设意见
1、建设高质量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建设应以高质量为前提,科学地组织和安排资源,以最有效地满足课程学习的目的。

可以建设标准化的课程资源库,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提高质量,可以必要时将某些课程资源进行专业编辑和完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程资源的多样性和优势,使得学习资源更加适宜于学习和教学。

2、多种媒体覆盖
建设包括多种媒体在内的课程资源,可以选择不同的形式和模式,以更有效地吸收学生的学习内容并促进课程学习。

可以利用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网站、动画等媒体,结合多媒体技术实现信息化教学,以更充分地满足课程教学的各种需求。

3、灵活多样的应用
下载使用方面,可以建立层次性的学习资源库,实现可扩展性。

设置合理的权限,结合网络学习平台,使学生尽可能灵活的下载和使用学习资源,促进课程教学效果的实现。

灵活的应用,促进了课程资源的共享和传播,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4、课程资源安全
为了保证课程资源的安全,应严格设置访问权限,规范下载使用,并定期备份资源,以免出现资料损失等突发情况。

另外,可以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课程资源进行安全加密,以免被他人复制和非法使用。

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课程建设的意见

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课程建设的意见

尊敬的读者:在当前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作为一项前沿而又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技术,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不可忽视的发展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必将是一个重要且紧迫的任务。

而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和广泛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和热议。

我们有必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深入探讨这一主题。

我们可以从当下的教育现状出发,探讨为什么推进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具有迫切性。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传统的课程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对人才的需求。

推进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可以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增强就业竞争力。

我们可以从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的角度分析,推进人工智能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和核心竞争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人才储备息息相关。

推进人工智能课程建设能够培养更多的高质量人才,为国家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我们还可以从教育理念和未来发展的角度探讨,推进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对教育体系和学生的意义。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对传统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教育体系需要不断更新与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发展评台。

推进人工智能课程建设可以使学生更早地接触人工智能技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总结回顾本文中所提到的内容后,我深刻认识到推进人工智能课程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只有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为国家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教育体系也要不断更新与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发展评台。

在撰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对推进人工智能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入和灵活的理解。

我也认识到了在教育体系与产业发展中所需要做出的改进与创新。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您,也希望我们能共同关注并推动人工智能课程建设的进程。

关于加强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说到课程建设,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有点遥远,甚至有点复杂。

但其实啊,这事儿离我们并不远,它其实就像是你家里装修一样,看似复杂,其实只要细心打理,也能变得既实用又有趣。

咱们学校的课程建设,就像是给学生们打造一座“知识的乐园”。

乐园得有过山车,有滑梯,有碰碰车,不然怎么吸引大家去玩,对吧?课程内容得“接地气”。

你想啊,咱们学的那些课本,往往是从上世纪的“教材古堡”里搬出来的,有些内容一看就让人犯困。

哎,这可不行!咱们现在的学生,眼睛一眨,信息就能飞到天边,根本没时间陪你琢磨那些枯燥的理论。

如果这课程内容不够新鲜、不够实用,学生们早就偷偷溜去玩游戏了。

所以说,课程建设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抓住学生们的心。

这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他们的兴趣,更多的是为了让他们学到更有用的东西。

咱们要的是“课外知识”,而不是“死板知识”,懂了吗?就是教学方法得有点“花样”。

不然,学生坐在教室里,简直就像是被钉在板凳上一动不动。

你看,老师讲的课,声音拖得长长的,学生眼睛都不知不觉瞪大了,结果就像电视屏幕里的呆呆人物。

咱得换个方式!课上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互动,不是每一节课都只听老师的“独角戏”。

咱们可以让学生们小组讨论、动手实践,让他们自己去摸索,去发现,去理解。

这种方式,学生能学得更扎实,不容易忘,还能在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顺便练练嘴皮子,呵呵,谁不喜欢和朋友一起讨论问题呢?咱还得提一提“跨学科”的融合。

你说一门课就局限在那一个小小的知识点里,时间久了,学生能不觉得枯燥吗?学了一个数学公式,又回去学物理公式,这不就是枯燥的重复嘛!所以,课程设计要有点“花样”,可以让数学和科学,历史和文学,甚至是音乐和体育搅和搅和,互相渗透。

这样,学生就能在不同学科之间搭建起一座座桥梁,甚至在课外的生活中,也能看到学科间的精彩碰撞。

嘿,谁说学习不能很酷,咱们就要把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课程评价体系也得“紧跟着脚步”。

以往的课程评价大多是考试,考试,还是考试,搞得学生们看着试卷,心跳都加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深入推进课程建设的实施和评价意见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和《邗江区2015年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现根据我区教育教学实际,就推进课程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优化育人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推进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总体目标
围绕2015年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中“塑品牌、上台阶”的要求,深入实施“个顶个”优质均衡推进计划,全面推进幸福教育。

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育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课程体系
1.完善课程结构。

学校应明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依据《邗江区小学实施“幸福课程”指导意见》,制订本校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整体实施方案,形成学校课程协调推进的整体目标,使各类课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机整体。

2. 开齐开好三类课程。

各学校要进一步提高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的意识,坚决纠正随意加深课程难度、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的现象,确保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整体推进和有效实施。

要按规定开齐开好国家课程,确保每一位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必需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积极探索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和共享机制,体现地域和学校特色,突出兴趣性、活动性、层次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二)加强课程建设
3.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转变课程内容的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主线,促进学生活动、实践、体验、探究,实现学生高效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奠定基础。

各校要切实提高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水平,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与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校本化研制。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就是倡导对国家课程创造性的二次开发,各学校要引导教师从教学目标的延伸和细化,教学内容的补充和调整,教学方法的提炼和创新,教学评价的全面和多维,教学策略的规范和优化等方面开展研究,对课程进行校本化调整。

部分学校也可以从国家课程中拿出部分内容和课时,自主开发学科单元主题和内容,对国家课程实施进行校本化创新。

4.校本课程的多样化开发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应努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兼顾学校资源条件,努力体现学校特色。

学校校本课程建设要规范开发与管理程序,要制订校本课程实施纲要或方案,明确规定校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门类和形态、教师配备、课时分配与安排、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教师要有系统的校本课程教学方案、科学的教学过程和评价形式。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加强课程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生社会生活的联系,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要着力拓展学生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关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关注自我生活,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5. 课程基地的品牌化建设
各学校要充分依托区课程研究基地,集聚和培育课程专业团队,就课程实施、教学方法、实施途径、成效推广等开展专题研究,不断打造优秀课程品牌。

各校还要不断挖掘学校各类课程资源,培育具有地域特色和校本特色的课程建设项目,并不断深化内涵,扩张外延,不断打造多个精品课程项目,为师生发展搭建新平台,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6. 课程资源的共享化平台
各学校要采取多种方式,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整合和利用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大力开发与课程教材配套的优质教育资源,加大名师辐射效应,建设一批高效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为教师课程实施,学
生高效学习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服务。

(三)创新教学方法
7. 改进教学方法。

各学校要切实更新教育观念,准确把握和执行课程标准,关注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及时改进教学管理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要改革传统低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推进体现学科本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范式变革,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对话的课堂文化,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8. 改进教研方式。

各学校要充分认识校本教研、校际联盟教研、区片级教研、网络教研等多种教研形式在提升教师育人能力中的作用。

积极参与区域性教学研讨活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引导广大教师参与网络交流和学习。

认真组织校本研修活动,完善以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课例或案例为载体,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基本要素的以校为本教研制度,促进教师的学习、研究和交流,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会把问题转化为课题,学会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专业素质。

(四)改进教育评价
9. 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各学校要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探索推广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尝试构建多形式、人本化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全面、真实、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养发展水平。

10. 整合省市区学业质量监测。

以《邗江区小学“GDG”素质教育评价方案》为主体,整合省市区学业质量监测办法,减少测试
次数,提高测试效度,关注过程性评价和指导,合理开展结果性评价。

11. 建立校级监测制度。

一是要规范监测流程,突出过程监测,要制定“日监控、周监控、月监控、学期监控”的流程,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进行全面、全程评价,确保常态质量的高水平。

二是要规范考试次数,不组织期中考试或考查,期末(终)考试仅限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其它学科只组织期末(终)考查。

考试和考查要求应与课程标准相一致,突出学科基本素养,试行等级制评价。

四、评选方案和通知(具体方案见附件)
(一)邗江区小学精品课程评选方案(见附件1)
(二)邗江区“一师一课堂”优秀教学范式案例包评选方案(见附件2)
(三)邗江区小学课程基地考核和评选方案(见附件3)
(四)关于开展“一师一研究”小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的通知(见附件4)
(五)关于开展“邗江区小学名师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的通知(见附件5)
五、工作进度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14年4-5月)
各学校要分析在课程建设和实施中的已有经验和存在问题,并根据校情,构建和完善本校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工作方案。

第二阶段:推进阶段(2015年6月至2014年11月)
开展专家指导、论坛研讨、教学展示等多种形式的交流研讨活
动,全面推进各类课程的有效实施。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12月)
各校总结课程建设推进工作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并整理提炼相关材料,参加市、区级各项工作的评比。

扬州市邗江区教育局教研室(小学)
2015年4月2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