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超声诊断现状及前沿技术应用分析

合集下载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肝癌与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效果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肝癌与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效果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肝癌与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效果分析1. 引言1.1 背景原发性肝癌是指起源于肝脏的恶性肿瘤,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

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由于其病灶在肝脏内的位置和血管丰富性,与原发性肝癌在影像学表现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在临床上容易出现鉴别诊断的困难。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原发性肝癌与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肝癌与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效果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更可靠的诊断依据,促进肝脏肿瘤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1.2 目的具体目的包括:1. 探讨原发性肝癌与肝血管瘤在临床特点上的区别,以及影响诊断的因素;2.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原理和应用,探讨其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优势;3. 深入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总结其特点和优点;4.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比较其与其他检查手段的优势;5.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诊断中的优势,探讨其在提高患者诊断准确性和安全性方面的作用。

通过以上目的的分析和探讨,本文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快速、安全的诊断手段,促进原发性肝癌与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水平的提高。

1.3 意义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可以避免传统放射性检查或侵入性手术所带来的风险和不便。

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操作简便,价格较低,适用范围广,对患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检查恐惧和身体负担。

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将有助于提高原发性肝癌与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水平,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治疗方案。

2. 正文2.1 原发性肝癌与肝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原发性肝癌与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两种肿瘤,其临床特点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区别点。

原发性肝癌主要起源于肝细胞,通常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多数患者有肝硬化的病史,常伴有肝功能损害、腹水等表现。

浅析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的超声诊断

浅析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的超声诊断

较硬,经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者。②年龄3 岁以上,具有母系乳癌家 5 族史,且乳房肿块呈结节状,经各种治疗未见明显缩小者。③原有的
增 生性 乳 房肿 块在短 时 间 内迅速 增大者 。④原有 的 乳腺 增生病 在 观 察 、治疗 过程 中 ,近期症 状及体征 有所加 重 ,钼靶x线摄 片等影像学 检查 及针 吸细胞学检查 结果与前 次相 比,病变有 进展 ,提 示有恶变 可 能者 。 ⑤绝 经后的老年妇 女新近 出现乳腺增生表 现 ,如乳 房疼痛 、腺 体增厚 等 。⑥乳腺增生病 患者经针 吸细胞学检查 或活检证 实乳腺上皮
疗法, 符合个体—心理一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 , 克服 了各种治疗方法的
5手 术治 疗
乳 腺增 生病 是 乳腺 的 良性增 生 病变 ,一 般主 张保 守 治疗 。但 有
局限性和 不 良 作用 ,具有治愈率高 、不 良反应小 、疗效快、易为患者接 受等优点 。内外合治则扬 长避短 ,相得益 彰。
肝脏 是人体 内最大 的实质 性器官 ,是人体消 化系统 中最 大的消化 腺 ,执行多种 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 ,承担人体 的各类重要代谢功能。肝 脏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 , 在肺及膈的下方 、胆囊之前端且于右 边 肾脏 的前方 、胃的上方。肝脏 可分两个主要部分 :较大的右叶和较小 的左 叶。每 叶又可分成称为肝小 叶的几个部分 ,人体 内的所有 血液每两 分钟就流经这些肝小 叶一 次,其成分亦会发生许多重要的变化。 现如 今人们 的生 活压力变 大 ,我 国因工作劳累 、精神紧 张 、经常 熬夜 等习惯 和不 良嗜好 者罹患肝 癌的 比例 正在逐年上 升 。肝癌 (vr 1e i cn e)是病死 率仅 次于 胃癌 、食道癌 的第三 大常见恶 性肿瘤 ,初期 acr 症状 并不明显 ,晚期主要 表现为肝痛 、乏力 、消瘦 、黄疸 、腹水等症 状 。临床上一般 采取西 医的手术 、放 化疗 与 中药 结合疗法 ,但晚期患

2024年原发性肝癌分子诊断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原发性肝癌分子诊断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原发性肝癌分子诊断市场发展现状引言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肝癌类型之一,也是全球肝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给全球医疗健康事业带来了巨大挑战。

传统的肝癌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以及影像学检查,然而,这些方法在早期诊断和预测疾病进展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

分子诊断技术的出现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对原发性肝癌分子诊断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

原发性肝癌分子诊断市场概述原发性肝癌分子诊断市场是指通过检测和分析患者血液或组织样本中的分子标记物,以辅助肝癌的早期诊断、分型和预后预测。

该市场主要包括分子标记物检测技术、诊断试剂和设备、以及相关的临床应用和服务。

原发性肝癌分子诊断技术基因组学技术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为原发性肝癌的分子诊断提供了多种途径。

例如,通过基因芯片和下一代测序技术可以对肿瘤基因突变、基因表达和DNA甲基化等进行全面分析,发现与原发性肝癌相关的潜在标记物。

蛋白质组学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主要关注肿瘤相关蛋白的表达和修饰变化。

通过质谱和免疫组化等技术,可以筛选和鉴定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和发展相关的蛋白标记物,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微小RNA技术微小RNA在肝癌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利用高通量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可以检测和定量肝癌相关的微小RNA,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进展预测提供可靠的分子标记。

原发性肝癌分子诊断市场的发展现状市场规模原发性肝癌分子诊断市场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该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超过10%,并在未来几年内达到数十亿美元。

主要参与者原发性肝癌分子诊断市场涉及众多公司和机构。

其中,一些大型跨国医疗器械公司在该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如Roche、Siemens Healthineers和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等。

探讨30例弥漫型肝癌的超声诊断分析

探讨30例弥漫型肝癌的超声诊断分析

探讨30例弥漫型肝癌的超声诊断分析原发性肝癌可分为结节型、巨块型、弥漫型,前二者较常见也不容易漏诊,弥漫型肝癌较少见,因癌结节较小,从米粒至绿豆、黄豆大小,弥漫分布,且大多伴有严重肝硬化,故弥漫型肝癌的声像图与肝硬化结节不易区别,容易造成误诊。

现就我院近八年来经超过声检查及病理证实的资料完整的32例弥漫型肝癌图像进行分析,以探讨超声在弥漫型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本组30例病人均为住院病人,男18人,女12人,年龄36-78岁,平均57岁。

临床均有肝硬化、肝炎病史,病史最长达30年。

临床主要表现:早期表现为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表现,中晚期表现为:全身乏力,食欲不振,饱胀,消瘦,肝区疼痛,黄疸,腹水及门脉高压等表现。

全部病例均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为肝细胞肝癌。

应用飞利浦HD-11、百胜AU3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3.5-5.0mHz,患者仰卧、侧卧,空腹进行检查,常规扫查肝脏大小形态及内部结构,门静脉系统及胆囊等脏器情况,同时摄片保存。

2 结果30例诊断为弥漫型肝癌的病例中,20例伴有门脉内癌栓,其中12例患者在外院超声检查诊断为肝硬化并门脉血栓,而在我院超声检查诊断为弥漫型肝癌。

全部病例均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为肝细胞肝癌,其中4例第一次肝穿刺活检未经超声引导病理结果为肝硬化,未查见肿瘤细胞,第二次经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肝细胞肝癌。

弥漫型肝癌声像图特征:肝脏体积增大,形态失常,有时轮廓可不规则,肝被膜高低不平,实质内回声强弱不一,分布不均匀,有的可呈不规则斑块状分布,并可见弥漫性分布的不规则结节样回声,肝内纹理结构不清。

伴有门静脉癌栓者门静脉内可见单个或多个回声增强的结节状结构,也可充满整个门静脉,使门静脉内满布低至中等回声的实质性结构。

彩色多普勒显示栓塞的门静脉周围形成丰富而粗大的侧支循环,并于门脉栓塞物中检出血流信号。

3 讨论肝硬化并发弥漫型肝癌时超声诊断较困难,主要是由于肝硬化时粗乱的回声往往掩盖了微小的癌灶,或者癌结节与增生结节难以区分,这可能是容易误诊的原因,不过,肝硬化时肝脏体积缩小,而弥漫型肝癌肝脏体积是增大的,仔细观察图像中可见弥漫性分布的结节回声,原发型肝癌门静脉系统内常并发癌栓,因门静脉无静脉瓣,血液可逆向流动,从而使痛栓沿着血管逆向生长而进入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所以在肝脏超声检查时,应注意门静脉系统各血管的情况,对有些不易鉴别的弥漫型肝癌,如果找到门静脉内癌栓,则诊断较为容易,但必须注意与血栓的鉴别,彩色多普勒栓塞物内可见血流信号可与门静脉血栓鉴别。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治疗现状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治疗现状
较好 , 过术 前评估及术前 充分准备 , 通 I期 切 除 可获 得 较 妇 效 果。() 3 原来 不 可 切 除 的 巨大 肝 癌 现 在 可 通 过 术 前 经 导 管 用 动
性 肿 瘤 之 一 。 从 全 球 范 围 来 看 , 是 世 界 最 常 见 的第 五 大 肿 它 瘤 , 导 致 肿 瘤 相 关 死 亡 的 第 三 大 原 因 l 。而 在 我 国 , 发 性 是 1 ] 原 肝 癌 是 常 见 恶 性肿 瘤 之 一 , 亡 率 高 , 恶 性 肿 瘤 死 亡 顺 位 中 死 在
重 要 。故 早 在 2 世 纪 6 ~7 O O 0年 代 , 国 便 提 出 了肝 癌 的 筛 查 我
标准 : 即每 隔 6个 月 , AF 用 P和 超 声 检 查 , 年 龄 4 对 O岁 以上 、
( otl e mb lm, VE , 导 健 侧 残 余 肝 脏 体 积 的 增 : p r i e oi P )诱 avn s ,
尽 管 甲胎 蛋 白 ( F ) 肝癌 标 记 物 和 B超 、 T、 A P等 C MRI 影 等 像 学 技 术 及 活检 技 术 的发 展 使 我 国肝 癌 患 者 的诊 断 率 有 了 明 显 提 高 , 由于 我 国 是 乙 型肝 炎 大 国 , 者 基数 大 , 之 多 数 肝 但 患 加
16 9 0年 1 至 1 9 月 9 6年 5月 进 行 的 1 6 肝 癌 复 发 再 切 除 者 2 例
异 性 较低 , 在 不 可避 免 的假 阴性 及 假 阳性 结 果 ;2 B超 对 1 存 ()
c 以 下小 肝 癌 检 出率 较 低 ; 3 C MR 等 检 查 费 用 较 贵 , m ( ) T、 I 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原发性肝癌超声引导介入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原发性肝癌超声引导介入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原发性肝癌超声引导介入治疗的现状与进展原发性肝癌是全球常见的难治性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治疗肝癌的传统方法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等,其中肝癌切除术仍是治疗肝癌的最佳手段,但仅约20%的患者适合手术,且对于微小转移灶清除及术后复发也不能得到满意解决,而化疗与放疗均不能达到较理想目的。

随科技的发展,微创靶向治疗已成为21世纪治疗肿瘤的主导方向,其中超声引导介入治疗肝癌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成为临床非手术治疗领域中不可缺少的新技术[1]。

本文就国内外肝癌超声引导介入治疗的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1 原发性肝癌超声介入治疗的目标及优势尽可能杀灭全部或大部分癌灶的肿瘤细胞,保护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功能完整性,达到根治或姑息水准;同时尽量减少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其优势有:①创伤小,患者恢复快;②适时引导、定位准确、靶向性高,并发症少而轻;③操作治疗及随访复查简单、经济实惠;④对小肝癌及部分中期肝癌可达到根治效果, 对晚期肝癌则可减轻肿瘤负荷;⑤联合应用传统疗法,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2 原发性肝癌超声介入治疗的方法当前超声介入治疗肝癌的方法已有10余种,据其机理可分为两大类:肿瘤间质内与肿瘤血管内超声介入疗法。

2.1 肿瘤间质内超声介入疗法2.1.1 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治疗指在超声引导下将注射剂注入肿瘤内,通过化学或物理效应使肿瘤坏死。

目前临床使用的注射剂多为无水乙醇、乙酸、化疗药物、鱼肝油酸钠及生物制剂等[2]。

其中超声引导下无水酒精注射(PEI)与乙酸注射(PAI)是常用疗法。

①自1983年杉浦等首先报道应用PEI治疗小肝癌成功后,迄今已在临床广泛应用,PEI机制是主要通过细胞的脱水及蛋白质的变性作用,部分通过血栓栓塞作用破坏肿瘤组织。

该法用于<3 cm左右的小肝癌,尤适用于对严重的肝硬化,或心、肝、肺、肾功能不全,或肿瘤位置不当,或因病灶多发不宜切除者可取得满意的疗效,但PEI如何更彻底地杀死肿瘤细胞,尤其是大、中肿瘤边界的残存癌细胞及控制肿瘤复发等有待进一步研究;②1994年Ohnishi等首先报道应用PAI治疗肝癌取得良好的效果,PAI机制是利用乙酸不仅可使蛋白质干燥,且能溶解脂质和胶原,较之乙醇有着更强渗透肝癌组织中纤维膜和隔膜的能力。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治疗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治疗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治疗原发性肝癌(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目前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第3位,死亡率居第2位,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男性多于女性,我国男女之比为(3~4):1,年龄以40~55岁为主,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据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全球肿瘤统计分析表明,目前每年新患肝癌人数为62.6万,死亡59.8万人,我国肝癌占全世界40%~55%,诊治形势十分严峻。

我国目前对肝癌的基础理论和病因研究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肝癌诊治有了较大进展,现简述如下。

1 病因1.1 肝炎病毒感染肝癌高发区常为肝炎高发区,肝癌病人中40%有肝炎史。

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肝炎与肝癌二者地理分布接近,HBV携带者肝癌发病高于正常人群,肝癌家系中HBV呈聚集现象,肝癌病人中有HBV-DNA整合,分子生物学研究提示:HBV-DNA整合可激活癌基因,并使抑癌基因突变如p53。

1.2 黄曲霉毒素摄入动物试验表明,小量黄曲霉毒素可导致肝损害,大量可诱发动物肝癌,我国主要粮食黄曲霉污染分布图与肝癌分布趋势基本相同,提示黄曲霉毒素是肝癌的重要致癌因素之一。

1.3 化学物质如亚硝胺可诱发动物肝癌,亚硝胺富含于腌制食物中和农药中的有机氯杀虫剂及其它化学物。

1.4 其它因素尚有饮水污染、吸烟、饮酒、寄生虫、性激素、放射性钍、遗传因素等。

目前认为肝癌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经多个阶段发展而成,而且不同地区肝癌的病因亦有不同。

2 病理原发性肝癌的大体类型可分三型:结节型、巨块型、弥漫型,其中以结节型最为常见,可为单个或大小不等多个结节散在肝内,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且多伴有肝硬变。

巨块型一般直径超过10 cm,常为单发癌块,也可由许多密集的结节融合而成。

弥漫型较少见,癌结节很小,呈灰白色,与肝硬变不易区别,病情发展快,预后极差。

70年代以后,由于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水平的明显提高,又增加了小肝癌型,是指单个癌结节直径在5 cm 以下,或两个癌结节体积总和小于5 cm者。

超声诊断在肝病中研究现状

超声诊断在肝病中研究现状

超声诊断在肝病中的研究现状【摘要】浅析超声诊断在肝病中的研究现状【关键词】超声诊断;自超声技术自超声技术应用于临床诊断60多年来,随着临床需求和现代电子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超声影像技术已成为医学影像系统临床应用中一项最为有效的诊断工具。

作为检查诊断肝脏疾病的一种较新技术,三维超声成像诊断的临床应用范围日益广泛[1],进展迅速,现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资料综述如下:1 脂肪性肝病(fld)系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内脂肪堆积过多,病变累积肝小叶,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2]。

fld在临床上分两大类,即酒精性脂肪肝病ald)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

ald由过渡饮酒所致,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的直接肝毒性是导致嗜酒者肝损坏的基本原因。

而nafld的病因则很多,一些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和毒物(如黄磷、四氯化碳等)都可以导致nafld。

目前,fld已成为发达国家第一大慢性肝病和肝酶异常的首要病因[3]。

肝穿刺标本的组织病理学检查[4、5]是临床诊断fld的首选方法。

但此项检查不易被患者接受。

1.1 fld在声像图上表现为:(1)肝脏弥漫性肿大,包膜光滑,边角园钝。

(2)肝实质回声增强,有“亮肝”之称。

肝脏近腹壁的前1/3~1/2区域回声增强、呈细密点状回声,如云雾状;深部的后1/3~2/3区域回声呈梯度衰减。

(3)肝脏回声强度大于脾、肾回声。

(4)肝内血管显示不清;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显示肝内血管中彩色血流信号减少或显示不清[6]。

李锐等[7]利用超声对nafld病人的肝静脉、门静脉及血流频谱的检测发现,轻度脂肪肝各项检查指标与正常人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随脂肪肝程度加重,肝静脉管径逐渐变小,异常波形增多,门静脉管径逐渐增大,血流速度减慢;nafld病人的肝静脉、门静脉管径及血流频谱的变化有其自身特点,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多普勒血流频谱变化可以做为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客观指标之一。

原发性肝细胞癌与肝血管瘤在超声下的鉴别诊断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细胞癌与肝血管瘤在超声下的鉴别诊断研究进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年4月第5卷第8期〔综述]原发性肝细胞癌与肝血管瘤在超声下的鉴别诊断研究进展徐敏(蚌埠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安徽蚌埠233003)【摘要】超声被认为是肝脏良恶性肿瘤检査的首选方法。

由于低回声型肝血管瘤与肝癌在常规的二维超声下进行鉴别诊断存在一定难度,而在很大程度上,超声弹性成像、彩色多普勒成像及超声造影等检查方法能弥补常规二维超声成像的不足。

本文对以上几种方法对肝脏血管瘤和原发性肝细胞癌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肝血管瘤;超声成像技术;鉴别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807(2021)08-0003-02Advances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h 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hepatic hemangioma by ultrasoundXu MinCollege of M edical Imagings Bengbu Medical College,Bengbu,Anhui233003,China【Abstract]Ultrasound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examination of b enign and malignant liver tumors.It is difficult to differentiate hypoechoic hemangioma from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y conventional 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To a large extent, ultrasound elastography,color Doppler imaging and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an make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conventional 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In this paper,the application value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above methods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h epatic hemangioma and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re reviewed.【Key words]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epatic hemangioma;Ultrasound imaging technology;Differential diagnosis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是肝癌,据统计,肝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我国男性和女性均位列前五位[1],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原发性小肝癌的超声诊断

原发性小肝癌的超声诊断

原发性小肝癌的超声诊断目的探讨分析各型原发性小肝癌(SHCC)的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特征,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结果SHCC以男性居多,发病年龄以40~50岁发病率最高,SHCC超声表现多有包膜,常伴周围声晕,随直径大小回声有增高趋势;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监测肝癌内的血供情况。

结论超声结合多普勒显像是SHCC 诊断的首选方法。

标签:原发性小肝癌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超声近年来随着超声新技术如彩色多普勒、造影、穿刺活检等的发展,SHCC的检出率在逐年增高。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07年1月至2011年4月共38例SHCC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手术及AFP等证实,男27例,女11例,年龄37~67岁,平均(48.5±11.6)岁,所有病例均符合HCC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3.5~4.5MHz,检查前12h禁食水,保持晨起空腹,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及左侧卧位行肋缘下、肋问依次探查,详细记录病灶的大小、形态、部位、边界、内部回声等情况,而后,用彩色多普勒显像观察病变内部和边缘回声及血流分布状况。

2 结果SHCC的声像图表现:低回声型均<2cm,等回声型约2.5cm左右,高回声型约3cm左右;混合回声型约3.5cm左右;28例(73.7%)有包膜形成,0.6作为诊断肝脏恶性肿瘤的指标,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6.2%、88.1%、94.2%。

SHCC需要与以下肝脏疾病鉴别:(1)小血管瘤:容易误诊为小肝癌,血管瘤边缘清晰锐利,周边可呈特征性高回声,边缘可见裂开以及血管进入;内部呈筛网状,门静脉形态正常,常无肝硬化征象,多数肝血管瘤结节内部没有显示彩色血流,阻力指数多在0.5左右,可以鉴别。

(2)肝硬化结节:而肝硬化结节主要由肝纤维化形成.在癌变之前,组织弹性降低,肝动脉细小的分支受压变细,阻碍血液流过,可减少肝动脉的血流量。

(3)肝内微小囊肿:由于声束部分容积效应等缘固,声像图上可显示囊肿内部有低而弱的回声信号,与实性肿瘤很相似,但采用多种断面观察和仔细调节仪器灵敏度可发现其边缘锐利,且近期随访复查无明显变化。

超声造影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现状及新进展

超声造影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现状及新进展
n i q u e , i mp r o v e s t h e s e n s i t i v i t y , s p e c i i f c i t y a n d a c c u r a c y o f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f o r p r i ma r y h e p a t i c c a r c i n o m a ( P H C)a n d p r o v i d e s a n e w
21 0 0 02,Ch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
Q i n . E — ma i l : s i q i n 5 3 5 5 @h o t m a i l . c o m
【 Ab s t r a c t 】 Wi t h t h e r a p i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u l t r a s o u n d t e c h n i q u e , t h e c o n t r a s t — e n h a n c e d u l t r a s o u n d a s t h e m o s t a d v a n c e d t e c h —
c i no ma
C H E N Q i o n g ,S I Q i n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U l t r a s o u n d,8 1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A n h u i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n j i n g
定性和定量诊 断具有重要意义 。
度P HC病灶增 强斜 率 和廓 清斜率 的差 异 有统计 学 意义 , 可

原发性肝癌的影像诊断学进展

原发性肝癌的影像诊断学进展

原发性肝癌的影像诊断学进展影像诊断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笔者综述了原发性肝癌在超声、DSA、CT、MRI的影像学特征和相关研究进展。

标签:肝癌;影像诊断原发性肝癌是肝脏常见的恶性肿瘤,血清蛋白测定一直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主要诊断方法。

近年来,由于对原发性肝癌病理认识的加深和外科手术迅速发展,对肝癌的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各种影像技术相继应用于临床,为提高小肝癌SHCC(瘤体直径≤3cm)和微小肝癌的检出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为临床提供及时的手术治疗时机。

笔者就肝癌影像诊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综述。

1 原发性肝癌的各种影像学表现1.1B超B超无创伤性可称之为肝癌筛选的“最佳工具”,肝癌90%由B超检查发现,直径在1.0~2.0cm的肿瘤即可检出。

肝癌的超声表现为:①边缘低回声带(晕环)。

②镶嵌样图像。

③隔壁回声。

④外侧阴影。

⑤后方回声增强。

结节型和肿块型2cm以上的肝癌表现为内部有低回声、回声不均匀和内部有隔壁回声,呈典型的镶嵌样图像;肿瘤超过5cm者边界不清,直径在3~5cm发现率约70.5%;弥漫型肝癌为混杂性回声,与正常肝脏分界不清。

刘华丽等认为肝癌的超声表现多样:①直接征象:高回声型占多数,其次是低或混合性回声。

②间接征象:病灶周围多数伴有声晕,部分有卫星结节,巨块型内部常有不规则的无回声区,超声的确诊率为87.3%。

戴琳认为小肝癌的典型声像图表现为瘤灶多呈类圆形、单发,以弱回声光团居多,病灶周边清晰,有完整包膜伴有暗晕,暗晕是超声鉴别小肝癌和其它良性肿瘤的典型特征。

经静脉注射“全氟显”超声造影剂后肝癌特征是造影前超声显示病灶呈弱回声光团,注射造影剂后超声显示病灶迅速显影回声增强,动脉像肝癌病灶与周边正常肝组织边界对比清晰,延迟期病灶呈低回声,消退时间明显短于正常肝组织呈现“快进快出”特征。

徐金峰静脉注射气体微泡混悬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表现为动脉期微泡迅速进入肝癌的微血管内使肿瘤快速整体增强,较大肝癌到达峰值时可表现为不均匀增强,同时由于动静脉瘘的形成,门脉期快速消退呈低回声,延迟期进一步消退。

肿瘤影像检测技术的新进展与应用前景

肿瘤影像检测技术的新进展与应用前景

肿瘤影像检测技术的新进展与应用前景引言:肿瘤是一种十分复杂且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疾病。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肿瘤影像检测成为了肿瘤诊断、分期和治疗计划制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重点介绍肿瘤影像检测技术的新进展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

一、超声波成像技术超声波成像技术在肿瘤影像检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超声波成像领域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

1. 弹性成像技术弹性成像技术利用内部组织和器官的机械特性进行图像重建,能够提供更为详细和准确的肿瘤形态信息,辅助医生进行诊断。

这项技术能够帮助检测和区分良恶性肿块,提高早期癌变的发现率。

2. 三维动态超声造影(3D-DSA)3D-DSA是一种实时动态血管成像技术,能够显示血管的位置、形态以及实时血流动态信息。

这项技术对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计划制定非常有帮助。

例如,在输卵管堵塞问题中,3D-DSA技术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3. 弹性超声/核磁共振成像(MR-Elastography)MR-Elastography结合了超声波成像和核磁共振成像的优点,能够提供更为全面的肿瘤评估结果。

该技术通过测量组织弹性来检测肿瘤并提供其内部构造信息。

二、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项新兴医学影像领域。

它利用人工智能和图像处理算法来分析和解读大量医学影像数据,提高医生的诊断效率和准确度。

1. 卷积神经网络(CNN)CNN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图像处理领域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

通过大量的训练数据集,CNN可以自动从肿瘤影像中提取特征并进行分类、分割等任务。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辅助医生进行肿瘤的定位和分析。

2. 支持向量机(SVM)SVM是一种监督学习算法,可以将影像数据映射到高维空间,在新的空间中实现对不同类别之间的区分。

SVM在肿瘤检测和分类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肿瘤边界和轮廓信息。

三、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将来自不同影像模态的信息融合到同一个平台上,为医生提供全面而精确的肿瘤诊断结果。

原发性小肝癌的超声诊断研究

原发性小肝癌的超声诊断研究


c e ( - ) o c s n U t o n i n s a e a el a c r n m . ee e tl o e ii le, u c m r e s e n y s a s 1 3 . nl i : la u dda o s s l h p t e ur a i a t r a i m f c t s b t o p h ni a — 3 % C uo r s g io m l f o l co , l h sls d fu i r a e v al
表 1 小肝癌的 C F 和 C E血流检 出率 、 DI D 血流分级比较
. ,
ta 05 i el.f rnitdgo p( 239 5P< . )T ebodf w o I adⅢ i DE i gn r inf a t r a D- h no 7 .% nw l d eet e u )= .4 , O0 ; h lo o fl n f 一i a r ( 5 l nC i gwees icnl moet nC ma g i y h
CE D 的血流 信号检 出率8. 4 %明显 高于 高分 化组7 . x . 5P 0 5 ;低 分化 小肝 癌 组 中C E 0 05 %( 3 4 ,< . ) 9 0 D 显像 Ⅱ级和 Ⅲ级 血 流明显 多 于C — D F;O 小肝 癌 中超 声 声像 图表 现低 回 声为 2例 (6 %)混合 性 回声 为6 (0 %)强 回声 为4 (3 % o结论 : 对 小肝 癌诊 断 I3例 0 6. ; 6 例 3. ; 0 例 1. 3 超声 仍存在 一 定 困难 . 声检 查结 果进行 综合 分析 对 小肝 癌诊 断有 明显的 协助作 用 。 而超 关键 词 : 瘤超 声检 查 ; 肿瘤 病理 学; 肝肿 肝 超声检 查 ; 勒 多普 中图分 类号 :7 5 R 3. 7 文献 标识码 : B 文章编 号 :06- 7 (0 20 —0 10 10 -9 92 1 )6 00 — 2 . 0

超声造影在肝癌介入诊疗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超声造影在肝癌介入诊疗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超声造影在肝癌介入诊疗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何兰芳;刘燕娜【摘要】超声造影(CEUS)是近年来超声成像技术的一项突破性进展.微气泡造影剂联合CEUS谐波成像技术的应用不但增强了图像的对比分辨率,而且能精确反映靶器官和病灶的微血管及组织血流灌注信息,明显提高了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C)可对获取的动态图像进行定量分析,精确反映感兴趣区的血流灌注特点.CEUS与TIC的结合实现了对疾病的定性及定量诊断.目前,CEUS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中应用最为广泛,且在肝癌介入诊疗方面呈现出了令人振奋的前景.本文就新型CEUS技术及其肝癌介入诊疗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和进展做一综述.【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年(卷),期】2013(016)020【总页数】3页(P2427-2429)【关键词】超声检查;血管造影术;肝肿瘤;超声检查,介入性;诊断【作者】何兰芳;刘燕娜【作者单位】330006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超声科;330006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超声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肝癌是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之一。

据统计,肝癌已成为居我国死亡率第二位的疾病[1]。

外科手术被认为是治愈肝癌的惟一手段,然而因肝癌起病隐匿且多合并肝硬化、肝内转移等易错过最佳手术时机。

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方式,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目前肝癌的介入治疗主要有: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经皮穿刺肝癌热凝固疗法(射频消融术和微波消融术)、冷冻疗法、乙醇注射等[2]。

由于介入治疗存在不易将肿瘤一次性完全消灭的缺陷且介入治疗后肝癌复发率较高,因此早期诊断、准确的术中引导、积极评价介入治疗的疗效、尽早发现肿瘤残存及复发十分关键。

目前应用于介入诊疗的影像检查方法主要有增强CT、MRI及超声造影(CEUS)。

增强CT和MRI由于费用昂贵、不宜短期内重复检查、间断非连续扫查、有辐射和禁忌证等诸多原因[3]而受到限制,CEUS作为一种新技术,在肝癌介入诊疗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并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原发性肝癌的超声诊断分析

原发性肝癌的超声诊断分析

原发性肝癌的超声诊断分析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超声诊断,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方法:对86例原发性肝癌的超声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86例患者中巨块型28例、结节型38例、弥漫型16例、小癌型4例。

结论:彩超能显示肝癌的位置、大小及形态及肝癌肿瘤周边及内部血流情况,对诊断原发性肝癌有重要意义。

标签:原发性肝癌;超声;诊断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肝癌病人的中位年龄为40-50岁,男性比女性多见[1]。

据统计,我国肝癌发病率占各种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三位,死亡率占第二位,仅次于胃癌[2]。

原发性肝癌中90%以上为肝细胞癌,易侵犯门静脉和肝静脉引起血管内癌栓或肝内外血行转移,淋巴结转移可引起肝门及腹主动脉或腔静脉旁等处淋巴结增大[3]。

超声影像技术已成为医学影像系统临床应用中一项最为有效的诊断工具。

作为检查诊断肝脏疾病的一种较新技术,三维超声成像诊断的临床应用范围日益广泛[3]。

我院对2012年12月~2014年10月86例原发性肝癌的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31例,年龄41-79岁;临床表现:早期一般无症状,中晚期表现肝区疼痛,消瘦乏力,腹部包块[4]。

2结果86例患者中巨块型28例、结节型38例、弥漫型16例、小癌型4例。

3讨论全国肝癌病理分类法将肝癌分为4型:弥漫型、块状型、结节型、小癌型。

各型肝癌的超声表现:⑴结节型:呈单发、多发或融合成结节状回声,肿块10~100mm。

肝脏体积正常或增大。

肝脏轮廓线较整齐,与肝实质分界清楚,但边缘不锐利;周边低回声晕,晕环不宽(1~3mm),外线模糊,内线清楚。

肿瘤回声多较肝脏增强,以高回声型多见,亦可见等回声、低回声或高低不均匀回声。

通常,低回声结节无明显坏死和出血,强回声结节有坏死或/和出血;混合回声含不全性坏死或液化,出血,片状纤维瘢痕等。

根据病灶的回声强度,通常可将其划分为低回声型,稍低回声型,等回声型,稍强回声型及强回声型。

超声在原发性小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超声在原发性小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l fs l i rc n e n l s n u r u d n r in f a t h g e h n b n g mal u r f w o mall e a c ri e in a d s ro n i g we e sg i c nl ih rta e in s l t mo ,CD h w d b o d o v o i y E s o e lo l f s l e ao el a c i o n l so n u r u d n r i i c l hg e h n C I t y p a o f w o ma1h p t c l l a c n ma i e in a d s ro n i g we e s nf a t i h r t a DF .Ar r e k f w o ur r g in y e l
smes lIh p tc l lrcr io r i c l t h w i — i n in li g s is eh r o i ma ig ( HI n o ma e ao el a acn maweedf ut os o nt dme so a u i wo ma e ,t u a s m nci gn T )o
பைடு நூலகம்
及肝脏 良性小肿瘤 1 例进行分析 。 8 结果 肝脏 良性 、 恶性小肿瘤的二维图像 表现有一定 区别 , 部分病例表现相似 , 但
并有部分小肝癌在二维图像上难以显示, 组织谐波显像(H ) T I对小肝癌的图像显示清晰, 小肝癌病灶内及周边彩色多
普勒血 流显像 ( D I及能量多普勒( D )l C F) C E l流显示率 明显 高于 良性小肿瘤 , 肝癌病灶 内及周 边 C E血流显示 率 i f 小 D
医技 杂志 2 1 0 1年 9月第 1 8卷筮 翅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血 清 甲胎 蛋 白 ( F )是 诊 断肝 癌 的专 一 性 AP
指标 ,目前还没有其他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能与 AP F 相媲美.但 临床上 ,约 3%肝癌病人 A P为 0 F 阴性 ,故结合血液酶学及其他肿瘤标 志物检查 , 如 一谷 氨 酰 转 肽酶 同工 酶 I ( G —I) I G T I 、岩 藻
分 子影 像 成像 系 统 ,对 A P在原 发 性肝 癌 的诊 断 F
进步 ,以往认为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 ,也能得 以 期 切 除 ,或 通 过非 手 术 方法 治 疗 而 获得 二 期 切 除 的机会 .术 后 死 亡 原 因中 5 % ~ 0 0 9 %是 肝 癌 复

发[,故多学科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是提高肝癌疗 : 2 O l 效 的唯 一途 径[ 6 1 . 21 肝 癌 的外科 手术 治疗 . 手术切除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 ,其适应症
为 ,对 小 肝癌 的手 术 治疗 采 用 非规 则 性 部 分肝 切 除 ,尽 可 能 多 的保 留正 常肝 组 织 ,能 减 少 肝 功 能 衰 竭 的 发 生 ,有 利 于 患 者 术 后 恢 复 .R gm eu eiba
的小 病灶 l. l 5 1
13 肝癌 的实验 室检查 .
囊肿 、肝血管瘤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1 . CT、P T— .2 2 E CT和 MRI检 查 C T的分 辨 率 明显高于超声 ,图像清晰 ,增强扫描可清楚显
示 肝 脏 结 节 及 包 块 的部 位 、大 小 、数 目、形 态 、
边界、血供情况 以及与肝内管道的关系.C 灌注 T 成 像 对在 肝 硬 化 实质 中检 出早期 肝 癌 的敏 感 性 和 特异性可达 9 %以上l E — T ( 电子发射计 0 l 2 1 TC 正 .P 算机断层扫描)是将 P T与 C E T融为一体 的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肝癌超声诊断现状及前沿技术应用分析
摘要】超声已逐渐成为诊断肝癌的主要影像学方法,近年来,超声新技术的发
展使得原发性肝癌在早期就能被诊断,切实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本文就灰阶二
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能量图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现状以及三维超声成像、超声造影
等前沿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超声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前沿技术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672-5085(2013)31-0162-02
引言
原发性肝癌(PHC)是来源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消
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全球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

据报道 [1],其病死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占第三位。

其发现病变后多为晚期,手术切除率低,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1 超声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现状
1.1 PHC的灰阶二维超声诊断
PHC的灰阶声像图表现与肿块的大小、生长速度及其病理改变有密切的关系。

其内部可表现为:高、等、低回声,有包膜,形态规则或呈分叶状,癌肿周围的
血管可受压中断或移位,血管内可出现癌栓,胆系可受压扩张。

孙艳梅等[2]分析
证实癌块的声晕征、镶嵌征、伪足征以及卫星结节征对诊断肝癌有特异性。

灰阶
二维超声对PHC的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但肝脏实质性小占位性病变,临床症状
多不明显,良恶性鉴别困难,灰阶二维超声检查有着一定的局限性。

1.2 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对PHC诊断的应用
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I)与普通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不同,其成分参数不是速
度成分,而是血流中红细胞的能量成分,它的成像不受声束与血流夹角的影像,敏感
度较传统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高,因此显示小血管的连续性好。

能显示瘤内完整
的血管树或血管网。

国内学者史秋生等[3]研究发现CDEI的血流信号使图像显示
的血流连续性好、形态学相对完整,尤其是将PHC内部粗细不一、弯曲绕行的血流信号显示出来,构成丰富的血管树,达到肝血管造影的效果。

Lecioni等将CDFI与CDEI显示瘤内信号与血管造影对比, CDE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和100%。

显著高于传统CDFI的65%,与血管造影结果相近。

CDEI对血流显示的灵敏度要高
出CDFI3倍以上,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其在PHC的检查中,对其内血流的显示并不理想,不能显示血流的方向和速度,也无量化标准,易受脏器活动的影响而产生
伪像,目前有待继续研究探索。

2 超声前沿技术在PHC诊断中的应用
2.1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
三维超声除了具有二维超声所有功能以外,还拥有其特殊功能:立体成像、
图像旋转、图像切割及高平面图像分析,可进行三维组织成像、三维血管成像、
三维肿瘤体积精测。

三维超声可显示PHC的立体形态、挤压或侵犯周围组织血管的情况。

宋旭升
等[4]认为多种三维超声成像技术的结合使肿瘤显示更加逼真,立体感强,相比二维超声成像,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诊断信息。

钱晓芹等[5]研究证实彩色多普勒结合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更易于显示PHC血管的“抱球征”、“提篮征”及“周围血管绕行征”
的立体构型,且三维超声测量肿瘤体积较二维超声精确。

徐放军[6]研究分析三维
超声可为肿瘤提供重要的血流信息,有助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罗文等对70例确诊为PHC的肝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三维超声造影成像能客观的展示PHC血流灌注特征,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国内学者[7]利用三维超声定量研究肝脏小占位性病变的血流指数特点,认为其在协助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三维超声在PHC的诊断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患者的手术及后续治疗提供可靠的检查基础。

2.2超声造影
超声造影(CEUS)又称声学造影,是指向血管、脏器及组织内注入超声造影剂六氟化硫微泡(Sonovue),以显示组织结构及组织灌注特征。

CEUS可以实时观察微泡造影剂在肝脏大血管和肿瘤微血管内的动态分布,从而揭示PHC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是诊断PHC的无创性影像学手段之一。

CEUS通过肝肿瘤血流灌注状况来判断病灶的具体性质。

PHC多为富含血管的肿瘤,其血供主要来源于肝动脉,故在CEUS显像中呈“快进快出”的特点,即:动脉早期瘤体完全增强,而门脉期和延迟期呈低回声[8]。

CEUS在肝脏肿瘤诊断上得到广泛应用[9],对于发现早期PHC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房伟等[10]分析总结发现双源CT与CEUS对肝实质性小病变有着很好的诊断一致性。

司芩等[11]分析得PHC病灶造影模式71.7%为“快进快出”,且诊断正确符合率为97.3%。

王文平等研究证明以动脉期快速增强,门脉期或延迟期呈低回声作为肝癌诊断指标,CEUS诊断肝癌的准确性可达93. 9%。

近年来,超声造影剂及造影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可连续实时观察肿瘤组织血流灌注过程,动态分析肿瘤组织造影后各时相的增强表现,对肝脏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达到了与增强CT媲美的效果,从而为病灶定性提供了可能性,已成为无创性评价肝肿瘤的微循环及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过程的重要影像手段。

3 展望
超声领域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CEUS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 使得超声在诊断PHC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但其毕竟属于超声检查手段,难以突破超声检查所固有的局限性,有待深入研究与完善,更进一步提高PHC的早期诊断率, 从而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参考文献:
[1]吴阶平,裘法祖,吴孟超,等.黄家驷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8:1692-1734.
[2] 孙艳梅,王淑波,郭庆伟. 原发性肝癌的超声诊断[J]. 中国当代医
药,2010,(35):90-91.
[3] 齐青,王文平,季正标,毛枫,徐智章. 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诊断肝内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研究[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3,05:21-23.
[4] 钱晓芹,夏泽. 复合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12):1853-1855.
[5]徐放军. 三维超声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J]. 中国现代医
生,2011,(18):114-115+257.
[6]宋旭升,钱晓芹,夏泽. 肝脏肿瘤的三维超声诊断[J]. 临床超声医学杂
志,2007,(05):279-281.
[7] 曹军英,白晓忠,蒋苏齐,张筠,王巍,高越,于馨. 二维及三维超声鉴别诊断肝小血管瘤与小肝癌[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1):1415-1417.
[8]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5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930-938.
[9] 陈鹏,李菲. 肝细胞癌诊治的新起点[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36):3719-3724.
[10] 房伟,董海霞,马智军. 双源CT和超声造影对肝实质性小病灶的早期诊断对比[J]. 中国医疗前沿,2011,(08):70+11.
[11] 王文平,魏瑞雪,李超伦,等. 超声造影诊断复发性肝细胞肝癌的研究[J /CD].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0,7(1):1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