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 详细讲解

合集下载

逍遥游课文精讲

逍遥游课文精讲

逍遥游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逍遥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庄子的代表作,为道家经典《庄子》的首篇。

以下是《逍遥游》的一种常见段落划分:第一段:从文章开头至“圣人无名”。

本段是全篇的主体,通过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说明,要得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

第二段:从“尧让天下于许由”至“窅然丧其天下焉”。

作者紧接上一段的结论,通过写许由拒绝尧让天下的故事,来说明“无名”“无功”的进一步道理。

第三段:从“肩吾问于连叔”至“翱翔于蓬蒿之间”。

通过肩吾与连叔的对话,描绘了神人形象,使逍遥游的“至人”形象具体化,强调了“神人无功”。

第四段:从“惠子谓庄子曰”至“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通过写惠子与庄子的对话,强调“大与小”的观点,由此引出“无为”的观点,即如何用“心”来理解和看待世界,才能达到“逍遥”的境界。

第五段:从“庄子谓惠子曰”至末句“安知鱼之乐?”紧承上文“小知不及大知”的问题,通过庄子和惠子的对话,加强对于“小大之辩”的理解。

对于《逍遥游》的段落划分,不同的读者和研究者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划分方式。

因此,以上划分仅供参考。

《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全文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运用了大量的寓言和比喻来说明这个主题,展现了庄子哲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文学才华的卓越。

二、文章赏析《逍遥游》作为庄子的代表作,以充满想象力和哲理的笔触,展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文章通过描绘各种奇特的生物和寓言故事,将读者带入一个超越世俗的境界,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逍遥之感。

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了“逍遥”的概念。

他认为,只有超越了世俗的束缚,忘却了功名利禄,才能达到真正的逍遥境界。

这种境界并不是消极的逃避,而是一种积极的超越,是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领悟。

通过描绘鲲鹏展翅高飞、神人无功无名等形象,庄子展示了逍遥境界的壮丽与辽阔。

《逍遥游》原文翻译及详细解析庄子

《逍遥游》原文翻译及详细解析庄子

《逍遥游》庄子目录《逍遥游》 (1)一、本篇原文: (1)二、思维导图: (2)三、文章解析: (2)四、文章释义: (3)五、关键词句: (4)六、文章背景: (5)七、作者简介: (5)八、仕途经历: (7)九、时代背景: (7)十、作者好友: (8)十一、奇闻轶事: (8)十二、艺术成就: (9)十三、同时代名人: (11)一、本篇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逍遥游知识点

逍遥游知识点

逍遥游知识点逍遥游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一首诗,由曹雪芹所创作。

这首诗透过作者艺术构思,对人生追求和脱俗心境进行了深刻的描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逍遥游这首诗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经典之作。

首先,我们来看逍遥游这首诗的整体叙事结构。

诗的开篇既描绘了作者的游历之旅,又表达了在尘世中追求自由的愿望。

接下来,作者以游历的方式,穿越山水之间,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空幻。

最后,诗篇以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对逍遥生活的表达收尾,突显了作者向往心灵自由的思想。

逍遥游这首诗中的一些关键词语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知识点。

首先是“青山”,这代表着自然界的壮丽和恒久,也是作者逍遥游观察的对象。

其次是“绿水”,这是对江河湖海的美好描绘,同时也是对人生短暂的暗示。

还有“日暮”,这暗示了人生的苍凉和结束,突出了诗中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此外,逍遥游中还出现了“北风怒”、“闲云野鹤”等形象生动的描写,这些描绘不仅美化了诗篇,同时也起到了增强感染力和表达主题的作用。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知识点是逍遥游这首诗的意义和主旨。

逍遥游通过艺术手法,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表达了人生在尘世间的纷繁琐碎中,追求心灵自由和追求真理的渴望。

作者语言简练却意味深长,通过对游历的描绘和对光阴易逝的思考,引导读者反思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最后,我们还可以阐述逍遥游这首诗对后世文学与文化的影响。

逍遥游以其深刻的哲理和独特的艺术形式,对后世文人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被广泛传诵,也被多次引用、改编和赏析。

同时,逍遥游也促进了人们对于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思考,深化了对人生意义的思索。

综上所述,逍遥游是一首具有深远意义的诗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呈现了作者对心灵自由和追求真理的向往。

逍遥游不仅是红楼梦中的一段插叙,更是一部经典文学作品,让读者思考人生意义与存在的价值。

通过学习逍遥游这首诗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文学巨著中的精彩篇章。

《逍遥游》全文及赏析

《逍遥游》全文及赏析

背景介绍《逍遥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庄周的代表作,被列为道家经典《庄子·内篇》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

此文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文章先是通过大鹏与蜩、学鸠等小动物的对比,阐述了“小”与“大”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无论是不善飞翔的蜩与学鸠,还是能借风力飞到九万里高空的大鹏,甚至是可以御风而行的列子,它们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从而引出并阐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最后通过惠子与庄子的“有用”“无用”之辩,说明不为世所用才能“逍遥”。

全文想象丰富,构思新颖,雄奇怪诞,汪洋恣肆,字里行间里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

逍遥游·北冥有鱼【作者】庄周【朝代】先秦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北方的海里有一条大鱼,名字叫鲲。

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变化为鸟,名字叫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南方的大海,那就是‘天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时,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鹏鸟奋起而飞,旋转扶摇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仿佛是由生物气息吹拂。

庄子中的逍遥游原文与解析

庄子中的逍遥游原文与解析

庄子中的逍遥游原文与解析《庄子》中的逍遥游原文与解析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的思想以《庄子》一书为代表。

其中,著名的篇章之一就是《逍遥游》。

本文将对《庄子》中的逍遥游原文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庄子的思想。

庄子的《逍遥游》原文如下: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逍遥游》以北冥的鲲和鹏为开始。

庄子以物喻人,暗示人的追求应该超越现实限制,放眼于更广阔的世界。

鲲和鹏的巨大身躯象征着庄子对尺度和形态的思考,也反映了他对自然和宇宙的理解。

在庄子的哲学中,人应该追求自由和逍遥,摆脱对世俗的束缚。

庄子在《逍遥游》中描述了鹏的翱翔,以此来表达人应该有自由的思维和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庄子认为,只有放下一切功利和责任,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逍遥。

庄子继续描述鹏的飞行,称其翼“若垂天之云”。

这一比喻流露出庄子描绘的超凡境界,也意味着人应该有超越世俗的视野和开阔的胸怀。

庄子希望人们能够像鹏一样,拥有广阔的背景知识和宽广的思考空间。

庄子最后提到鹏将徙于南冥,南冥指的是天池。

这里的天池并不是指现实世界中的某个地点,而是象征着精神世界的境域。

庄子以天池为喻,寄托了对人类精神追求的期许。

通过对《逍遥游》原文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出庄子思想的核心观点。

他提倡人们超越尘世的局限,追求内心自由和逍遥。

庄子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哲学,并且对后来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逍遥游》一章中,庄子没有过多地使用诗词形式,而是以纯粹的散文形式表达他的思想。

他以生动的比喻和隽永的语言,将哲学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更易于读者的理解和体会。

总结来说,《庄子》中的《逍遥游》通过鲲和鹏的形象,揭示了庄子追求自由和逍遥的思想。

他鼓励人们超越现实限制,在思维和生活中保持开放和自由,追求更高尚的精神境界。

庄子的思想独具匠心,给予人们启示和思考,对于今天的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逍遥游》原文及译文(深度解析)

《逍遥游》原文及译文(深度解析)

《逍遥游》原文及译文(深度解析)逍遥游一北冥①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②。

南冥者,天池③也。

注析:① “北冥”,北方的阳光照射不到的大海,喻幽暗之“无”。

② “南冥”,南方天池,喻昭明之“有”。

《道德经》说:“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从北到南,喻从“无”而显化为“有”。

③ “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池,这里强调的是“非人为”,也就是去除主观之欲念的神思,“圣人恒无心”之意。

其实这里的北海,也意指我们的脑海。

脑海宽广无边,幽暗难明,其意念幻化万物,变化无穷。

脑海一有运动就会有念头显现,从无而至有,由暗而转明。

译文:北方大海有一种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型庞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它变化而成为鸟,名字叫做“鹏”。

鹏的后背宽阔,不知道有几千里远。

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笼罩天空的云。

这种鸟在北方大海运动时,将会迁徙到南方大海。

南方大海,是天然形成的大池。

二《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①也,尘埃也,生物②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注析:① “野马”,指空中飞扬的尘埃被气流搅动,如同奔腾的野马一样。

离近细看,就知道不过是尘埃而已。

唐朝韩偓有句诗,“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描述的即是此景象。

② “生物”,“生”是动词,“物”是名词,生成万物的意思。

《庄子·天地》说:“流动而生物”,即此意,万物都因为充塞宇内之“气”的流动而生成。

③ “视下”,上句“天之苍苍”,是“视上”,往上看天之高远;“视下”,往下看物之细微。

这两者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无极之外复无极也”,无法得观真实的情状。

F家有个“瀑布喻”,是说从远的地方看瀑布,瀑布的形状特性都比较固定,但走近了看,就会发现瀑布是在急速流动的。

庄子《逍遥游》原文与解释一览

庄子《逍遥游》原文与解释一览
汤问棘是这样的。不生草木的极荒远之北,有黑色的深海,就是大自然的水池。那里有条鱼,它身宽数千里,没有知道它的长度的人。它的名称叫鲲。那里有只鸟,它的名称叫鹏,鹏的背像泰山,翅膀像挂在天边的云。鹏乘着旋风环旋飞上数万里的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然后打算往南飞,将要到南海去。斥嘲笑它说:“它将要到哪里去?我跳跃着往上飞,不超过几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中飞来飞去,这也就是飞的最高限度了,而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授予一个官职、品行顺合一方、道德符合一君主心意、能力使一国之人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斥之类一样。宋荣子轻蔑地嗤笑这些人。再说全社会的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奋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他能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至此而止了。他在世上,没有拼命追求什么。虽然这样,还是有没树立起来的境界。列子乘风飞行,飘然轻巧,十五天后才返回。他对于招福的事,没有拼命追求。这虽然不用步行,但还是要凭借风力。至于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边无际的境界中遨游的人,他们还凭借什么呢?所以说:至人无自我,神人无功利,圣人无声名。
【译文】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称叫鲲。鲲的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鸟的名称叫鹏。鹏的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挂在天上的云。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海。南海就是大自然的水池。《齐谐》是记载怪异的。《齐谐》中的话说:“当鹏迁往南海的时候,振翼拍水,水浪远达几千里。它乘着旋风环旋飞上几万里的高空。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北海。”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鹏从高空往下看,也不过这样罢了。再说如果水的积聚不深厚,那么它负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的地方,那么只能拿小草作它的船,放上一只杯子就贴地了,是水太浅而船太大的缘故。风的积聚如果不大,那么它承负巨大的翅膀就没有力量。所以鹏飞上几万里的高空,风就在它的下面,然后才能乘风。背负青天,没有什么能阻碍它,然后才打算往南飞。蝉和学鸠嘲笑鹏说:“我一下子起飞,碰到榆树、檀树之类的树木就停下来,有时如果飞不上去,就掉在地上罢了。哪里用得着飞上数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到郊野去的人,只须准备一天三顿饭,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远处去的人,头天晚上就捣米储积干粮;到千里远处去的人,要用几个月来储积干粮。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

《逍遥游》深度解析

《逍遥游》深度解析

《逍遥游》深度解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老剑粗译:北面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叫鲲。

它有数千里庞大(表示是无极无限的大);振翅而变作鸟儿,叫作鹏。

鹏鸟张开翅膀,也有数千里之广;一怒飞起,翅膀都遮住了天空,像弥天的乌云一样。

这只鸟,随著海风的振起 (海运,概指海风)要从北方的海迁徒到南方的海去,南方的海,是天池的所在。

老剑粗评:此一节,气势宏伟,开篇惊人,正是後人说的“鲲鹏展翅”的来源所在。

山庙兄指其南北皆然,徒陡无果,窃以为,是探寻结果和追求过程之异也。

[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老剑粗译:古有相传记录奇特现像的书,叫《齐谐》。

书上说:“鹏鸟飞向南面的大海,随行击溅起三千里高的海浪,驭著雄风,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它足足飞了六个月才稍微停歇下来"。

书上的事情,庄子非常有感触,游气(就是野马)、尘埃、小生物,都是在浮动的风中荡漾。

天是那么苍茫,这是它的本色吗还是高远得无人知道它的本色,看不到它的极深之处呢(这里的天,不是指的大气层,应该有宇宙的含意),在九万里的高空,大鹏快速地飞行,向地面看去的景像和感觉,也不过如此啊。

老剑粗评:此一节,写大鹏鸟在高空飞行的感觉。

实际上,是庄子自己在想像。

现代人可以坐飞机,可是在高空,依然是思维穷乏,而庄子,在三千年前,就已经有这种高远的相像力,而且,它指的天和地,不是我们现实中的大气与地球,是事物的虚与实,高与低的分辩所在。

正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而直上九万里(古时多用三、六、九数字,并不是实数,只表示很多的意思),又是什么感觉呢有这种气度的人,又怎会为世俗的事而烦恼呢一叹[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逍遥游文言文知识讲解

逍遥游文言文知识讲解

《逍遥游》文言文知识讲解“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圣人无名”,是本篇的主体,从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说明,要得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

第二部分至“窅然丧其天下焉”,紧承上一部分进一步阐述,说明“无己”是摆脱各种束缚和依凭的唯一途径,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达到逍遥的境界,也只有“无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

余下为第三部分,论述什么是真正的有用和无用,说明不能为物所滞,要把无用当作有用,进一步表达了反对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优游自得的生活旨趣。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

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逍遥游》课文详解

《逍遥游》课文详解

《逍遥游》课文详解《逍遥游》课文内容详解北冥(冥,通“溟”,大海。

)有鱼,其名为鲲(鲲传说中的大鱼之名。

)。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传说中的一种大鸟。

)。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巨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子叫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怒,奋发。

)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第一层描述鲲鹏的形象。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鹏的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奋起而飞,它的双翅就像天边垂下的云。

是(是:此,这。

)鸟也,海运(海运:海动。

)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海。

)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这只鹏鸟,海动风起就将迁往南海,——那南海,是天然形成的大海《齐谐》,是记载怪异事情的书。

《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 《齐谐》上记载说:“当鹏迁往南海的时候,振翼拍水,激起三千里的波涛,乘着旋风环旋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它是乘着六月的大风飞去的。

”【《齐谐》:书名。

志怪:记怪异之事物。

志,记载。

水击:在水面上振翼拍水。

击,拍打。

抟:盘旋往上飞。

扶摇:旋风。

九:表虚数。

不是实指。

六月息:六月的大风。

息,气息,这里指风。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其:用在选择句中,加强揣测语气)远而无所至极邪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

天色深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太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野马:流动的雾气,春天山林沼泽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所以叫“野马”。

以:用。

吹:吹拂。

】其(其:指代鹏。

)视下也,亦若是(是:这样。

)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坳堂:堂上低洼之处。

)堂之上,鹏从高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况且水蓄积得不深厚,那么它负载大船就没有力量。

把一杯水倒在堂上的低洼之处,则芥(芥:小草。

逍遥游详细讲解

逍遥游详细讲解
草芥( jiè ) 夭阏( è )
蜩蝉( tiáo ) 舂粮(chōng )
蟪蛄(huì gū) 大椿(chūn) 斥鴳(chìyàn) 泠然( líng ) 万仞( rèn ) 蓬蒿( hāo ) 数数然(shuò) 恶乎待哉( wū) 决 起(xuè)
第二十二页,共54页
二、第一段 1、理解预习时标出的不懂的句子
,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
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水然 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庄子·杂篇 ·外物》
寓意: 作者用十分简练的文笔,描绘出一个吝啬鬼的形象,揭示
出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诚心诚意尽自己 的力量去帮助,决不能只说大话,开空头支票。
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现在我处在昏君乱相之间而欲不潦倒,怎么可能 呢?”
第四页,共54页
视钱财如粪土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 ,曰:“夫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guó)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 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 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第三段举例论证,对“知效一官……而征一国”,读时要带不屑
一顾的态度;对宋荣子、列子,要有赞美之情,又要强调他们“犹 有未树”“犹有所待”。结尾“故曰”一句是结论,要读得十分肯 定。
第二十一页,共54页
注意下列红色字的注音
北冥( míng )
鲲鹏( kūn )
抟( tuán )
迁徙( xǐ )
坳堂( āo )
——《庄子·杂篇· 列御寇 》

庄子《逍遥游》的解析

庄子《逍遥游》的解析

这是《庄子·逍遥游》原文译文及赏析解读,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译文【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庄子逍遥游全文解释及注释

庄子逍遥游全文解释及注释

庄子逍遥游全文解释及注释《庄子·逍遥游》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一篇作品,这篇文章表达了庄子对自由自在、超越世俗的生活态度的追求和探讨。

全文如下: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音似之。

志怪者谓之浑沦也。

浑沦者,天地之杂沦也。

圣人者,道之契也。

浑沦者,众妄之府也。

万物皆备于我,以此肆扬、任发颖、流骋溢乎其中而已矣。

齐谐者,有将不讥之胜也。

其唯圣人乎,才不中办而中事;道不经思而先动;才不过己而中规;名不过已而中术。

者谓之圣人。

既得我马,我又何振乎!既失我马,我又何焉!庖丁者,可使有饥色而有饱色,可使有冻色而有牖色,可使喜欢色而有发色。

能侍鱼形而不敢取鱼,我则与子之所游也。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句解注释:1. 北冥有鱼:指一个传说中的大鱼,比喻极其巨大。

2. 鲲化为鹏:鲲被传说化为巨大的鹏鸟,比喻事物的变化、转化。

3. 龙之背亦若鹏:鹏鸟的背部有多么宽广,无法估量,比喻鹏鸟巨大。

4. 浑沦:意为天地间万物杂陈,指事物的混杂与繁多。

5. 圣人:指智慧卓越、道德高尚的人。

6. 不讥:不嘲笑、不诋毁。

7. 才不中办而中事:指拥有过人的才华但不显露出来。

8. 道不经思而先动:指自然无需思考而自发做出正确的行动。

9. 才不过己而中规:指才智非常高超但不过分表现出来。

10. 名不过已而中术:指声誉名望不过足矣但能运用非凡的技艺。

11. 庖丁:指熟练的厨师的行为,比喻熟练而得心应手。

12. 可使有饥色而有饱色:可以让庖丁有吃饭时的兴奋样子,也可以有吃饱后的满足样子。

13. 可使有冻色而有牖色:可以让庖丁有冻到时的苦冷样子,同时可以有抱着火炉暖烘烘的样子。

14. 可使喜欢色而有发色:可以让庖丁有喜悦时欢快的样子,同时也要有愤怒时发怒的样子。

《逍遥游》课文解读

《逍遥游》课文解读

《逍遥游》课文解读北冥有鱼,其名曰鲲。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称叫鲲。

北冥:北海。

冥,通“溟”,大海。

下文“南冥”仿此。

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鲲:kn,本指鱼卵,这里借代大鱼之名。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鲲很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

鲲变化成鸟,鸟的名称叫鹏。

鹏:本为古“凤”字,这里借代大鸟之名。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鹏的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

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怒:奋发。

这里指鼓起翅膀。

垂天之云:各家注释不同,一解,悬挂在天空的云,可意译为“遮蔽天空的云”。

垂,悬挂。

另解,天边的云。

垂,边远,通“陲”。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海。

南海就是大自然的水池。

海运:海动。

古有“六月海动”之说。

海动必有大风,有大风鹏鸟始可借风力而南徙。

则:连词,表因果,相当“于是”。

徙:迁移。

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池。

)[文章起笔气势非凡。

浩渺无垠、咆哮奔涌的北海之上,瞬间,“不知其几千里”的巨鲲化为“不知其几千里”的巨鹏。

“怒而飞”,遮天蔽日“徙于南冥”,这是何等雄奇壮阔的景象。

作者一开篇,就以奇异的想象、夸张的笔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了鲲的自由变化和鹏的展翅翱翔的画面,把读者带入一种雄奇深邃、好似绝对逍遥的境界。

]《齐谐》者,志怪者也。

(《齐谐》是记载怪异事物的书。

齐谐:书名,齐国俳谐之书。

一说是人名,姓齐,名谐。

志:记载。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齐谐》中的话说:“当鹏奋飞而起迁往南海的时候,双翼在水面上拍打飞行三千里,然后它乘着旋风环旋向上飞到九万里的高空,是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北海的。

”水击三千里:指鹏鸟双翼在水面上奋力拍打向前飞行三千里,才能升入高空,有点类似现在的飞机起飞之时先在跑道上滑行。

击,拍打。

另解,水击,指鹏鸟奋力起飞双翼拍打时水浪被激起三千里。

逍遥游译文与原文全面解析

逍遥游译文与原文全面解析

逍遥游译文与原文全面解析逍遥游 - 原文《逍遥游》是道家经典《庄子》中的一篇,以下是该篇的原文摘录: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 译文北方的大海里有一种鱼,名叫鲲。

鲲的体积非常庞大,无法测知其具体的大小;鲲变化成为一种鸟,名叫鹏。

鹏的背脊宽广,同样无法测知其确切的长度;当鹏激怒而飞翔时,其翼膀宛如天际垂下的云彩。

这只鸟,当海面波澜壮阔时,它将飞往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被称为天池。

如果水的积聚不深,那么它就无法承载大船。

在凹陷的堂前倒上一杯水,就可以把芥子作为小船漂在水面上。

但如果放置一个杯子,水就会因为浅而无法浮起杯子。

风如果积聚不浓,它就无法托起大翅膀。

所以,当鹏鸟飞翔九万里高时,风就在它的身下了,然后它才开始向南方飞去。

蜩与学鸠对此嘲笑说:“我们一跃起飞,碰到树木就停下,有时甚至飞不到树梢,只能在地上徘徊,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再向南去呢?”原文解析《逍遥游》通过寓言故事的形式,表达了道家哲学中关于自由与逍遥的思想。

文章开头描述鲲鹏的神奇形象和它飞翔的壮丽景象,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鲲鹏的庞大与力量,以及它飞翔的高度,从而引出逍遥的概念。

文章中的“逍遥”指的是一种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庄子通过鲲鹏的寓言,表达了他对逍遥生活的向往。

庄子认为,只有摆脱了世俗的束缚,人才能够获得真正的自由。

文章的后半部分,庄子通过蜩与学鸠的对话,进一步阐述了逍遥的含义。

蜩与学鸠嘲笑鹏鸟飞得过高,认为自己的飞翔已经足够,无需追求更高的目标。

《庄子》逍遥游 原文、注释及解析

《庄子》逍遥游 原文、注释及解析

《庄子》逍遥游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逍遥游《庄子》北冥有鱼②,其名为鲲③。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④。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⑤,其翼若垂天之云⑥。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⑦;南冥者,天池也⑧。

齐谐者⑨,志怪者也⑩;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1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2),去以六月息者也(13)。

”野马也(14),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

天之苍苍(16),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7)?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18)。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19),则芥为之舟(20),置杯焉则胶(21),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22),而后乃今培风(2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24),而后乃今将图南(25)。

蜩与鸴鸠笑之曰(26):“我决起而飞(27),枪榆枋(28),时则不至(29),而控于地而已矣(30),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1),适莽苍者(32),三飡而反(33),腹犹果然(34);适百里者,宿舂粮(35);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36),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37),小年不及大年(38)。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39),蟪蛄不知春秋(40),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41),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42),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43),众人匹之(44),不亦悲乎?”〔注释〕①本篇节选自《庄子·内篇》。

是庄子的代表作,阐述了庄子的人生观。

②北冥,即北海。

冥,水呈深黑色。

③鲲,本指鱼卵,这里借用大鱼名。

④鹏,古凤字,大鸟名。

⑤怒,形容鹏鸟欲飞时张开翅膀抖动羽毛的姿态。

⑥其翼若垂天之云,鹏鸟的翅膀犹如天边的云,形容它很大。

垂,同“陲”,边。

垂天,天边。

⑦海运,海波翻滚。

海波翻滚时必伴有大风,鹏鸟即趁此大风迁徙到南海。

逍遥游详细注释

逍遥游详细注释

逍遥游详细注释注释:逍遥游:没有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

逍遥,闲适自得、无拘无束的样子。

北冥:北海,因海水深黑而得名。

冥,通“溟”,指广阔幽深的大海。

下文的“南冥”和“冥海”都用此意。

鲲(kūn):本指鱼卵,此处借用为表大鱼之名。

这符合庄子的《齐物论》本旨和庄子的独特的奇诡文风。

不知其几千里也: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大。

一说“几”本义为极微小,引申为“极为接近”,此处当解释为“尽”;因为《庄子》一书中表数量的词都用“数”,如“数仞”“数金”。

鹏:古“凤”字,此处借用为表大鸟之名。

怒:通“努”,奋力飞举。

垂天:天边。

一说遮天。

垂,通“陲”,边际。

海运:海水运动,此处指汹涌的海涛。

徙:迁移。

天池:天然形成的池子。

《齐谐》:志怪小说集。

志怪:记述怪异的故事。

志,记载。

水击:“击水”一词的倒装,形容大鹏起飞时翅膀拍击水面的壮观景象。

抟(tuán):盘旋上升。

扶摇:旋风。

去:离开。

息:气息,指风。

野马:云雾之气变化腾涌成野马的样子。

尘埃:空中游尘。

以息相吹也:以气息相互吹拂所致。

苍苍:深蓝色。

其:或许。

正色:真正的颜色。

邪(yé):通“耶”,疑问词。

其视下也:它(指鹏)向下俯视。

且夫:助词,无实义,起提示下文的作用。

负:承载。

覆:倒。

坳(ào)堂:屋前地上的洼坑。

芥:小草。

置:放。

焉:兼词,于此,在这里。

胶:动词,粘住地面动不了。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就没有力量托起鹏巨大的翅膀。

则风斯在下矣:风就在大鹏的下面(说明风有九万里深厚)。

而后乃今:“今而后乃”的倒装。

相当于“这时……然后才”。

培风:乘风。

培,凭。

夭(yāo):挫折。

阏(è):阻碍。

图南:图谋飞往南方。

蜩(tiáo):蝉。

学鸠(jiū):斑鸠一类的小鸟。

决起:迅速跃起。

决,同“赽”,迅疾。

抢:撞到,碰到。

一作“枪”。

榆枋(fāng):泛指树木。

榆,榆树。

枋,檀木。

时则:时或。

控:投下,落下来。

奚(xī)以:何必,哪里用得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第一段
1、理解预习时标出的不懂的句子 教师拣出重点实词、虚词,提问。 2、教师拣出重点实词、虚词,提问。 3、请学生翻译第一段 分析——提问、点拨、 ——提问 4、分析——提问、点拨、讨论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 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 翼若垂天之云。 •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称叫鲲。鲲的大,不知道 译文: 译文 有一条鱼,它的名称叫鲲。鲲的大, 名称叫鲲 它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鸟的名称叫鹏。鹏的背, 它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鸟的名称叫鹏。鹏的背,不知 道它有几千里。奋起而飞 它的翅膀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而飞, 道它有几千里。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理解:描述鲲鹏的形象——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 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 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 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翻译:蝉和学鸠嘲笑鹏 一下子起飞 碰到榆枋树木就停下 起飞, 翻译:蝉和学鸠嘲笑鹏说:“我一下子起飞,碰到榆枋树木就停下 或者还飞不到树的高度 在地上罢了。 有时或者还飞不到树的高度, 掉落在地上罢了 来,有时或者还飞不到树的高度,就掉落在地上罢了。哪里用得着 飞上数万里的高空再往南飞呢 郊外的人,只须准备一天三餐, 飞上数万里的高空再往南飞呢?”到郊外的人,只须准备一天三餐, 回来时肚子还是 时肚子还是饱 到百里外去的人, 回来时肚子还是饱的;到百里外去的人,头天晚上就要捣米准备干 到千里远处去的人,要用几个月来储积粮食。 粮;到千里远处去的人,要用几个月来储积粮食。这两只小动物又 知道什么呢 知道什么呢? 理解:反驳蜩蝉与学鸠,说明这两种动物也有所待。蜩与学鸠,飞 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逍遥,从而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 作者以行路备粮的比喻进行反驳:“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 千里者”的备粮各有不同是因为行程远近不一样。鹏鸟、蜩蝉、学 鸠体形不一样,因而凭借的风力不一样。这是无法改变的,但蜩与 学鸠认识不到自己与鹏鸟的差异和自身的“所待”,反而嘲笑鹏鸟 南飞,实在可笑。
•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 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 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译文: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方。南海就是大 译文: 只鸟, 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方。南海就是大 自然的水池. 齐谐》 记载怪异的 怪异的. 齐谐》中的话说: 自然的水池.《齐谐》是记载怪异的. 《齐谐》中的话说: 当鹏迁往南海时,振翅拍水,水浪远达几千里。 “当鹏迁往南海时,振翅拍水,水浪远达几千里。它乘 旋风环旋而上几万里的高空 凭借着六月的 几万里的高空, 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着旋风环旋而上几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了北海。 山野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 了北海。”山野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 吹拂的结果。 吹拂的结果。 • 理解:鹏鸟、“野马”、“尘埃”,世间万物无论大小 都有所凭借。
•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 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 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 天,而莫之夭阏,而后乃今将图南。 • 再说如果水的积聚不深厚,那么它负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一杯 再说如果水的积聚不深厚,那么它负载大船就没有力量。 水在堂上低洼的地方,那么就只能用小草作为它的船, 水在堂上低洼的地方,那么就只能用小草作为它的船,放一只杯 在上面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地了 是水太浅而船太大的缘故。 子在上面就贴地了,是水太浅而船太大的缘故。风的积聚如果不 那么它承载巨大的翅膀就没有力量。 大,那么它承载巨大的翅膀就没有力量。所以鹏飞上几万里的高 在它的下面,然后才能(开始) 背负着青天, 空,风就在它的下面,然后才能(开始)乘风;背负着青天,没 有什么能阻碍它 然后才开始打算往南方飞 阻碍它, 打算往南方飞。 有什么能阻碍它,然后才开始打算往南方飞。 • 理解:为了强调鹏鸟“有所待”,作者连用大舟漂浮有待深水, 草芥杯水就能负载两个比喻,说明鹏鸟要高飞九万里必须凭借大 风,必须有辽阔的天空才能图谋南行。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为什么要逍遥?(正确评价庄子的逍遥观)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什么是真正的逍遥?(谁才是逍遥的呢?) 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 2-3课时
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 1、利用网络、书籍等途径查找关于庄子的小故事, 分析并提炼庄子的主要思想,并作简要评价。 2、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读准字音、 读懂句意。请对不理解的句子作标记。
庄子及庄子的思想
点拨补充。 点拨补充。 庄子(公元前369 286,战国中后期),名周,宋国人, 369),名周 庄子(公元前369-286,战国中后期),名周,宋国人, 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主要思想: 天道无为” 顺应自然、不刻意、 主要思想: “天道无为”(顺应自然、不刻意、率性 而为)——逍遥 齐物(相对论) 逍遥、 而为)——逍遥、齐物(相对论) 他对生活的态度是: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他对生活的态度是: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一切顺 应自然,寻求精神的解脱。他对政治的态度是: 应自然,寻求精神的解脱。他对政治的态度是:主张无为 自然而然)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自然而然)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⑴开篇塑造了 形体硕大 的鲲; 的鲲; 的鹏。 塑造了 气势壮美 的鹏。 鲲和鹏有什么联系?变化而成; ⑵鲲和鹏有什么联系?变化而成; 尔雅: 鱼子也。 ⑶尔雅:“鲲,鱼子也。”小鱼能长到 几千里长,已是非常不易。 几千里长,已是非常不易。那么鲲为什 么还要变成鹏? 么还要变成鹏?
鲲不管长到如何巨大,仍只能游在海中, 鲲不管长到如何巨大,仍只能游在海中, 过的是有畔、有限的北冥生活。 过的是有畔、有限的北冥生活。直到他化而为 才能脱离海的范围,上下四方,任其游走。 鹏,才能脱离海的范围,上下四方,任其游走。 由小而大,只是生命的成长;由大而化, 由小而大,只是生命的成长;由大而化,是境 界的提升。鲲虽大,但不以此自满,化为鹏, 界的提升。鲲虽大,但不以此自满,化为鹏, 向另一个更高远的目标“南冥”飞去。 向另一个更高远的目标“南冥”飞去。
⑷以“鲲鹏”开篇,来谈“逍遥游”,那 鲲鹏”开篇,来谈“逍遥游” 是什么意思?何谓“逍遥” 么“游”是什么意思?何谓“逍遥”?这 种状态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能否实现? 种状态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能否实现?
翱翔、自由自在。不能,要受到很多限制。 翱翔、自由自在。不能,要受到很多限制。 点拨:文章由鹏及人,鹏可以自由自在的飞翔, 点拨:文章由鹏及人,鹏可以自由自在的飞翔, 而人能飞起来吗?所以这里的“逍遥游” 而人能飞起来吗?所以这里的“逍遥游”是指精 神上的自由状态。??? 神上的自由状态。???
“开宗不解‘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 开宗不解‘逍遥’ 空读《南华》三十篇。
《南华》指《南华经》,是《庄子》一书的别称,共33 南华》 南华经》 庄子》一书的别称, 内篇7 外篇15 杂篇11 内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 15; 11。 篇,内篇7、外篇15;杂篇11。内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其 他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他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庄子散文的一大特点:想象奇特,意境开阔。 庄子散文的一大特点:想象奇特,意境开阔。用鲁迅 的话来说,就是"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 的话来说,就是"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 能先也" 能先也"。 逍遥游》 庄子•内篇》的第一篇, 而《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第一篇,最能代表 庄子的哲学思想,又能体现其散文的风格与成就。 庄子的哲学思想,又能体现其散文的风格与成就。
高中新课程必修课件
• 甘肃省秦安一中 安红明制作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增加文言积累,训练 .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增加文言积累, 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2.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领略 .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 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思路纵横、气势非凡、汪洋恣肆的特点, 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思路纵横、气势非凡、汪洋恣肆的特点, 欣赏其浑莽开阔的意境美。 欣赏其浑莽开阔的意境美。 3.理解本文的主旨,文章为了强调“无所待”的观点,从 .理解本文的主旨,文章为了强调“无所待”的观点, 反面提出问题,紧紧扣住“有所待”论证,最后给以否定, 反面提出问题,紧紧扣住“有所待”论证,最后给以否定, 提出正面主张。 提出正面主张。 4.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 .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 的人生态度。 的人生态度。
1、什么是逍遥? 什么是逍遥? 2、怎样才能逍遥? 怎样才能逍遥? 3、为什么要逍遥? 为什么要逍遥?
指导学生诵读,诵读时,针对不同描述对象, 一、指导学生诵读,诵读时,针对不同描述对象, 应读出不同情感(分段朗读、然后齐读)。 应读出不同情感(分段朗读、然后齐读)。
诵读大鹏怒飞一层,要读出气势和力量; 诵读大鹏怒飞一层,要读出气势和力量;读“蜩与学鸠” 蜩与学鸠” 一层,要读出其渺小; 小年与大年”一层, 一层,要读出其渺小;读“小年与大年”一层,要读出鲜明 的对比; 汤之问棘”一段,要读出对鲲鹏的赞美, 的对比;读“汤之问棘”一段,要读出对鲲鹏的赞美,读出 对斥鴳渺小、短视的蔑视。第三段举例论证, 对斥鴳渺小、短视的蔑视。第三段举例论证,对“知效一 ……而征一国 而征一国” 读时要带不屑一顾的态度;对宋荣子、 官……而征一国”,读时要带不屑一顾的态度;对宋荣子、 列子,要有赞美之情,又要强调他们“犹有未树”“ ”“犹有所 列子,要有赞美之情,又要强调他们“犹有未树”“犹有所 结尾“故曰”一句是结论,要读得十分肯定。 待”。结尾“故曰”一句是结论,要读得十分肯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