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中医诊疗方案
胃癌中晚期中药治疗方案
摘要: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晚期胃癌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治疗难度较大。
本文针对胃癌中晚期患者,从中医理论出发,结合中药治疗,提出一种综合治疗方案,旨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一、胃癌中晚期中医病因病机1. 病因胃癌中晚期病因复杂,主要包括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累过度、环境污染等因素。
其中,情志不畅是主要病因之一,可导致肝气郁结、脾胃虚弱;饮食不节可导致湿热内生、痰瘀互结;劳累过度可导致气血两虚、脏腑功能失调;环境污染可导致毒邪侵袭,损伤脾胃。
2. 病机胃癌中晚期病机主要表现为气滞血瘀、痰湿内阻、热毒蕴结、脾胃虚弱等。
具体表现为:(1)气滞血瘀:情志不畅、劳累过度等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血行瘀滞,进而形成肿块。
(2)痰湿内阻:饮食不节、脾胃虚弱等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内停,痰湿内生,痰瘀互结,形成肿块。
(3)热毒蕴结:环境污染、毒邪侵袭等导致热毒内生,蕴结于脾胃,热毒攻伐,损伤脏腑。
(4)脾胃虚弱:饮食不节、劳累过度等导致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脏腑功能失调。
二、胃癌中晚期中药治疗方案1. 基础方剂(1)疏肝解郁:柴胡、白芍、香附、郁金等。
(2)健脾和胃: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
(3)清热解毒:黄连、黄芩、栀子、金银花等。
(4)活血化瘀:丹参、桃仁、红花、川芎等。
(5)化痰软坚:半夏、陈皮、贝母、海藻等。
2. 个体化加减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可对基础方剂进行加减:(1)气滞血瘀型:加川芎、红花、郁金等。
(2)痰湿内阻型:加半夏、陈皮、贝母、海藻等。
(3)热毒蕴结型:加黄连、黄芩、栀子、金银花等。
(4)脾胃虚弱型:加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
3. 配伍原则(1)注重整体调理,辨证施治。
(2)注重标本兼治,攻补兼施。
(3)注重药效互补,增强疗效。
(4)注重药物配伍,减少副作用。
4. 治疗方法(1)煎服法:将中药煎煮成汤剂,每日分2-3次服用。
(2)丸剂:将中药制成丸剂,每日分2-3次服用。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胃癌是一种十分严重的恶性肿瘤,虽然现代医学在治疗上有很大的进展,但是中医药的诊疗方案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中医以整体观念为基础,强调病因病机、证候辨证、治疗防治相结合,可以较好地控制胃癌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下面就介绍一下胃癌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因病机胃癌的病因病机十分复杂,中医认为胃癌与体质、情志、饮食等因素有关,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肝胆湿热:肝胆湿热是引起胃癌的主要病因之一。
肝胆湿热引起的胃癌一般症状为胸闷、反酸、恶心等。
2. 气血不足:气血不足是导致胃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气血不足引起的胃癌常常表现为胃痛、乏力、纳差等。
3. 精神刺激:长期精神刺激也是导致胃癌的原因之一,它会加重肝胆湿热和气血不足。
4. 饮食习惯:刘河洲医案中所说:”日食肥甘,夜食寒凉,导致寒凝而成癌症。
”饮食习惯不良是导致胃癌的重要因素之一,应该尽量避免。
二、证候辨证在掌握了病因病机之后,就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进行辨证论治,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胃癌的证候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 肝胆湿热症型主要症状是:上腹疼痛、胸闷、反酸、口苦舌黄、恶心、呕吐等。
治疗方案是清热解毒,宜用黄帝内经中的“四苦汤”,即苦味大黄、黄芩、黄连、连翘。
2. 气血不足症型主要症状是:乏力、纳差、神疲、面色萎黄、体重下降等。
治疗方案是补益气血,宜用香砂六君子汤,即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大枣、生姜。
3. 痰湿阻滞症型主要症状是:上腹疼痛、反酸、胃胀、吞咽困难等。
治疗方案是化痰行滞,宜用消积汤,即泽泻、枳壳、莱菔子、陈皮、白术、茯苓、半夏、干姜。
三、治疗防治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治疗胃癌的重要手段之一,除了前面提到的药方,还有比如诃子、葛根、熟地、山萸肉等,也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需要提醒的是,在用药期间一定要遵医嘱,并严格控制饮食。
2. 饮食调理:饮食调理对于胃癌患者的康复非常关键,应尽量避免生冷、辛辣、肥腻、刺激性等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感染。
胃癌中医推荐治疗方案
摘要: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中医在胃癌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可以与西医治疗相结合,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胃癌中医推荐治疗方案,包括中医辨证分型、中药治疗、针灸治疗、饮食调养等方面。
一、中医辨证分型1. 湿热蕴结型症状:胃脘胀满,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口苦口干,大便黏滞,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利湿化浊。
2. 气滞血瘀型症状:胃脘疼痛,固定不移,拒按,食欲不振,呕吐,大便干结,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3. 脾胃虚弱型症状: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面色萎黄,乏力,纳差,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温中止痛。
4. 气阴两虚型症状:胃脘隐痛,绵绵不休,五心烦热,口干口渴,乏力,消瘦,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疗原则:益气养阴,和胃止痛。
5. 肝胃不和型症状:胃脘胀痛,情绪抑郁,胸闷胁痛,嗳气吞酸,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治疗原则:疏肝解郁,和胃止痛。
二、中药治疗1. 湿热蕴结型推荐方剂:茵陈蒿汤加减药物组成:茵陈、黄芩、黄连、栀子、大黄、白术、茯苓、泽泻、猪苓。
2. 气滞血瘀型推荐方剂:失笑散加减药物组成:五灵脂、蒲黄、香附、川芎、延胡索、丹参、郁金、白芍、甘草。
3. 脾胃虚弱型推荐方剂:六君子汤加减药物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半夏、陈皮、生姜、大枣。
4. 气阴两虚型推荐方剂: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物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扁豆、山药、莲子、砂仁、大枣。
5. 肝胃不和型推荐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物组成:柴胡、白芍、枳壳、香附、川芎、陈皮、甘草、白术、茯苓。
三、针灸治疗1. 针灸穴位:足三里、中脘、胃俞、脾俞、肝俞、内关、太冲。
2. 针灸方法:采用毫针针刺,每次选3-5个穴位,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
四、饮食调养1. 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摄入,如鱼、肉、蛋、奶、豆制品等。
中药治疗胃癌用药方案
摘要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中医学认为胃癌属于“噎膈”、“积聚”等范畴,治疗原则为扶正祛邪。
本文针对胃癌的中药治疗,从中医理论出发,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制定了一套中药治疗胃癌的用药方案,旨在为胃癌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一、中医病因病机胃癌的中医病因病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脾胃虚弱: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虚弱则导致气血生化不足,不能滋养全身,易致肿瘤生长。
2. 气滞血瘀:气机不畅,血行瘀滞,瘀血内阻,积聚成块,形成肿瘤。
3. 热毒内蕴:邪热内生,熏蒸肌肤,导致肿瘤红肿、疼痛、出血等症状。
4. 肝郁脾虚:肝气郁结,脾失健运,气血生化无源,肿瘤生长无制。
二、治疗原则1. 扶正固本: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 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消除瘀血,减轻肿瘤症状。
3. 清热解毒:清除内蕴热毒,减轻肿瘤炎症反应。
4. 疏肝解郁:调和肝脾,消除肿瘤生长环境。
三、中药治疗胃癌用药方案1. 基础方剂(1)健脾益气方: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砂仁。
(2)活血化瘀方:丹参、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牛膝。
(3)清热解毒方:黄连、黄芩、栀子、大黄、败酱草、蒲公英。
(4)疏肝解郁方:柴胡、白芍、枳壳、香附、郁金。
2. 个性化加减(1)脾胃虚弱:加黄芪、山药、薏苡仁等健脾益气药。
(2)气滞血瘀:加三棱、莪术、水蛭等活血化瘀药。
(3)热毒内蕴:加金银花、连翘、甘草等清热解毒药。
(4)肝郁脾虚:加当归、白芍、柴胡等疏肝解郁药。
3. 方剂组合(1)健脾活血方:适用于脾胃虚弱、气滞血瘀证。
基本方:健脾益气方+活血化瘀方。
(2)清热解毒方:适用于热毒内蕴证。
基本方:清热解毒方。
(3)疏肝解郁方:适用于肝郁脾虚证。
基本方:疏肝解郁方。
四、治疗疗程及注意事项1. 治疗疗程:一般建议连续服用中药3个月为一个疗程,根据患者病情及体质调整。
2. 注意事项:(1)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胃癌中医治疗方法 这九种药方要保存好
胃癌中医治疗方法这九种药方要保存好中医在胃癌的治疗中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药方。
以下是九种中医药方,供参考并建议保存好。
药方一:四物汤药材: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功效:活血化瘀、调经止痛使用方法:将以上药材煮水,取汤服用。
药方二:复方补中益气汤药材:黄耆、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功效:补中益气、健脾益胃使用方法:将以上药材煮水,取汤服用。
药方三:加味八珍汤药材:熟地黄、黄耆、白术、茯苓、甘草、川芎、当归、白芍功效:滋补气血、调理脾胃使用方法:将以上药材煮水,取汤服用。
药方四:四君子汤药材:白术、茯苓、党参、陈皮功效:健脾温中、行气止痛使用方法:将以上药材煮水,取汤服用。
药方五:消食导滞汤药材:木香、厚朴、枳实、草果、槟榔功效:健脾暖胃、消食化积使用方法:将以上药材煮水,取汤服用。
药方六:海藻疏肝汤药材:海藻、柴胡、茯苓、枳壳功效:疏肝理气、清热降火使用方法:将以上药材煮水,取汤服用。
药方七:清热解毒汤药材:黄连、连翘、黄柏、栀子、薄荷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使用方法:将以上药材煮水,取汤服用。
药方八:生脉散药材:当归、川芎、女贞子、白芍功效:活血化瘀、调经止痛使用方法:将以上药材研磨成粉末,用温水冲服。
药方九:育骨补中汤药材:山茱萸、巴戟天、淫羊藿、肉苁蓉功效:壮阳滋肾、益气养血使用方法:将以上药材煮水,取汤服用。
以上九种中医药方在胃癌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供参考并建议保存好。
但是,在使用这些药方时,还是应该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遵循医生的指导及剂量要求。
*请注意:上述内容无法确认引用内容,请勿引用*。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汇总(20200501065200)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诊断:参照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和《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0年第一版》。
胃癌的诊断多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等进行综合判断,其中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1)临床症状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常无症状。
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2)体征早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
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根据转移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体征。
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况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3)辅助检查内镜检查:①胃镜检查: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
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
②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
③腹腔镜: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
病理学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的确诊和治疗依据。
实验室检查:①血液检查:血常规、血液生化学、血清肿瘤标志物等检查。
②尿液、粪便常规、粪隐血试验。
影像检查:①计算机断层扫描(CT);②磁共振(MRI)检查;③上消化道造影;④胸部X线检查;⑤超声检查;⑥PET-CT;⑦骨扫描。
(4)原发病灶及部位的诊断①根治术后病例:根据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胃癌。
②非根治术后及晚期病例:未手术患者根据胃镜加活检病理,姑息术/改道术/探查术后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明确为胃癌。
③对于胃镜见符合胃癌的恶性表现但未取到病理者,可以诊断为“胃恶性肿瘤”,并应继续取病理以明确诊断。
(5)复发或转移病灶的诊断胃镜/超声内镜(EUS)以及活检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复发。
以影像学检查,包括MSCT、MRI、胃镜/超声内镜(EUS)、B超、消化道造影等,必要时行PET/CT;浅表淋巴结活检可以诊断肿瘤转移。
胃癌的中医疗法
68防癌抗癌胃癌的中医疗法俞雷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上海 200137)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地区,患病率和死亡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
早期胃癌患者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当自觉有明显症状时,多属晚期,丧失了最佳的治疗机会。
中医学并没有“胃癌”这个病名,其属于“伏梁”“积聚”“胃脘痛”“噎塞”及“胃反”等范畴。
中医对胃癌病因病机的研究,虽各家学说不尽相同,但在中医药治疗实践中有一定规律。
什么是胃癌胃癌是指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部位包括贲门、胃体、幽门。
胃癌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酸化合物、幽门螺旋杆菌、不良饮食及遗传等。
而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手术后残胃以及胃黏膜巨大溃疡等被视为癌前病变,与胃癌的发生有直接关系。
胃癌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腺癌,其他常见的有腺鳞癌、鳞癌和未分化癌。
胃癌的中医治疗原则本病病位在脾胃,与肝肾密切相关。
主要病机为六淫外侵,七情受困,或饮食所伤等导致脾胃运化失常,影响脾胃气机升降;同时疾病日久,脾肾阳虚,无法腐熟水谷,致饮食停留,阻碍气机,气滞血瘀,痰湿内阻,致生此病。
根据不同病因病机,胃癌的中医辨证治疗分为四种类型。
肝胃不和型主要表现:胃脘胀满或疼痛,串及两肋,嗳气陈腐或呃逆,纳食少或呕吐反胃,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
治法:舒肝和胃,降逆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旋覆代赭汤加减。
痰湿结聚型主要表现:脘腹满闷,食欲不振,腹部作胀,吞咽困难,泛吐黏痰,呕吐宿食,大便溏薄,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化痰,软坚散结方药:导痰汤加减。
气滞血瘀型主要表现:胃脘刺痛拒按,痛有定处,或可扪及肿块,腹满不欲食,呕吐宿食,或如赤豆汁,或见黑便如柏油状,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
脾肾两虚型主要表现: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泛吐清水,面色萎黄,大便溏薄,神疲肢冷,舌质淡,舌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
中医如何从整体角度治疗胃癌
中医如何从整体角度治疗胃癌胃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
在治疗胃癌的过程中,中医从整体角度出发,通过综合调理人体的气血、阴阳、脏腑等方面,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胃癌的发生并非仅仅局限于胃部的局部病变,而是与整个身体的失衡状态有关。
因此,中医治疗胃癌强调从整体上调整人体的内环境,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抑制肿瘤的生长,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首先,中医注重辨证论治。
通过对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其所属的证型,如肝郁气滞型、脾胃虚寒型、瘀毒内阻型、胃热伤阴型等。
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剂。
例如,肝郁气滞型患者常常表现为胃脘胀痛、两胁胀满、嗳气频作等,治疗上多采用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的方法,常用方剂如柴胡疏肝散加减;脾胃虚寒型患者则可能出现胃脘隐痛、喜温喜按、四肢不温等症状,治疗以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为主,方用理中汤合黄芪建中汤加减。
在用药方面,中医使用的中药种类繁多。
一些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蒲公英等,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活血化瘀的中药,如丹参、赤芍、桃仁等,能够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瘀血,有助于肿瘤的消退;扶正补虚的中药,如黄芪、党参、白术、女贞子等,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
除了中药治疗,中医的外治法在胃癌治疗中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
例如,针刺足三里、中脘、内关等穴位,可以缓解胃癌患者的恶心、呕吐、疼痛等症状。
艾灸则具有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寒型的胃癌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在胃癌治疗中的重要性。
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一般来说,胃癌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坚硬、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
胃癌中医诊疗指南
胃癌中医诊疗指南1.胃癌疗法及民间偏方2.胃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3.胃癌诊疗规范的治疗4.得了胃癌,该如何治疗?5.胃癌中药药方?胃癌疗法及民间偏方胃癌的病因较为杂,中医认为,胃癌发病因素有饮食失节,忧思过度,脾胃损伤、气结痰凝。
明张景岳认为病因病机为"阳虚不能化"与"气结不能行",说明脾胃虚寒,阳气不化,气结于内。
气结则血行阻滞,形成血淤。
清《景岳全书发挥》指出:"膈者在胸膈胃口之间,或痰或淤血或食积阻滞不通,食物入胃不得下达而呕出,渐至食下即吐而反胃矣。
"总之,产生反胃膈塞不通之证有气结、热结、淤血、食积及脾胃虚寒等说。
中国癌患者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胃癌,它终会在中医治疗中被清除出人体的。
这里介绍是治疗它的祖传医方。
秘方之一:猕猴桃根200克,蛇葡萄根50克,半枝莲50、水杨梅150克,白茅根25克,凤尾草25克,半边莲25克。
以上各味共煎水服之。
秘方之二:半枝莲30克,石打穿30克,龙葵50克,蛇莓50克,蜀羊泉45克。
以上龙葵先煎5~8小时后加入各药混合用水煎服之。
秘方之三:陈皮15克良姜10克荜拨10克炮姜25克肉桂25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厚朴10克枳壳15克海藻15克牡蛎15克乌贼骨15克二丑30克槟榔30克川军15克熟地20克党参30克元明粉15克用法:水煎服,日三次。
用于胃癌早期。
秘方之四:茵陈30克莪术15克三棱15克海藻15克牡蛎15克附子15克肉桂15克党参30克熟地15克山药30克内金10克仙鹤草30克斑蝥5个滑石20克二丑30克槟榔30克川军10克元明粉10克用法:水煎服,日三次。
用于胃癌早期。
秘方之五:陈皮15克半夏15克莪术15克三棱15克海藻30克牡蛎15克水蛭9克乌赋骨15克乌药15克花粉15克麦冬15克肉桂15克干姜15克枳壳15克皂角10克川军15克槟榔30克二丑30克元明粉15克用法:水煎服,日两次。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通常采用综合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中医作为一种传统医学,对于胃癌的治疗也有其独特的诊疗方案。
以下是中医诊疗胃癌的一般方案:一、辨证施治1.根据中医辨证,首先需要辨别病因病机,进而划分到具体的证型,如胃热病型、胃气逆乱病型、胃阴虚病型等。
通过辨证施治,可以针对不同的证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2.调理脾胃:中医认为,胃癌多与脾胃虚弱有关,因此首要任务是调理脾胃,增强身体的消化吸收功能。
可以采用健脾益胃的中药治疗,如黄芪、党参等,调理脾胃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3.清热解毒:对于胃热病型的胃癌患者,中医采用清热解毒的方剂进行治疗,以清除体内的热毒,如清热解毒片、五味子等。
4.滋阴养胃:对于胃阴虚病型的胃癌患者,中医采用滋阴养胃的方剂进行治疗,以滋养胃阴,如六味地黄丸、虫草花等。
5.祛瘀散结:对于胃气逆乱病型的胃癌患者,中医采用祛瘀散结的方剂进行治疗,以疏通气血,舒缓脾胃,如血府逐瘀汤等。
二、中药辅助治疗1.中药化疗:中药中的一些药物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复制,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提高等方式,起到辅助化疗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黄芪、三七等。
2.中药放疗:中药对于减轻放疗的副作用有一定的疗效,可以缓解炎症反应,改善放疗后的低血小板等问题。
常用的中药有白芍、黄芪、丹参等。
3.中药抗转移治疗:中药在对抗转移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可以通过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转移细胞的侵袭能力,预防和减轻转移的发生。
常用的中药有山楂、山药、玄参等。
三、中医养生调理1.饮食调理:中医重视饮食调理,建议胃癌患者多吃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粥、鱼肉、豆浆等,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酒等。
另外,饭后可以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消化。
2.情志调理:中医认为,情志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对于胃癌患者来说,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面对病情,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轻病情。
3.运动调理: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对胃癌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的帮助。
一般胃癌的中医治疗方案
一、引言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居首位。
中医学在治疗胃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从中医理论出发,探讨一般胃癌的中医治疗方案。
二、中医对胃癌的认识1.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胃癌的发生与饮食不节、情志不畅、正气不足等因素有关。
具体病机如下:(1)饮食不节:长期饮食不洁、过食肥甘厚味、饮酒过度等导致脾胃虚弱,湿热内生,蕴结成毒,进而引发胃癌。
(2)情志不畅:情志抑郁、焦虑、怒火伤肝,肝气郁结,日久化火,煎熬津液,耗伤阴血,最终导致胃癌。
(3)正气不足:年老体衰、久病体虚、劳累过度等导致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易受邪气侵袭,引发胃癌。
2. 证候分类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胃癌可分为以下证型:(1)脾胃虚弱证:食欲不振,食后腹胀,乏力,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
(2)湿热蕴结证:脘腹胀满,纳差,口苦,恶心呕吐,大便黏滞,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3)气滞血瘀证:疼痛固定,拒按,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4)肝肾阴虚证:头晕目眩,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三、一般胃癌的中医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脾胃虚弱证:方剂:四君子汤加减。
药物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加减:若食欲不振,加山楂、麦芽;若乏力明显,加黄芪、党参。
(2)湿热蕴结证:方剂:茵陈蒿汤加减。
药物组成:茵陈蒿、栀子、大黄、黄芩、白术、白芍。
加减:若恶心呕吐,加半夏、生姜;若口苦,加柴胡、白芍。
(3)气滞血瘀证:方剂:桃红四物汤加减。
药物组成: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
加减:若疼痛明显,加延胡索、郁金;若面色晦暗,加丹参、黄芪。
(4)肝肾阴虚证:方剂:一贯煎加减。
药物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
加减:若头晕目眩,加菊花、白芍;若腰膝酸软,加杜仲、牛膝。
2. 非药物治疗(1)针灸治疗:选取相应穴位,如足三里、中脘、内关、神门等,采用针刺、艾灸等方法,调节气血,增强机体抵抗力。
胃癌中药治疗方案
摘要: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领域的不断发展,中药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主要介绍胃癌中药治疗方案,包括辨证论治、中药内服、中药外敷、中药针灸等方法,旨在为胃癌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一、胃癌的病因与病机胃癌的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饮食等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胃癌的发生与肝、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主要病机为气滞血瘀、痰湿内阻、脾胃虚弱等。
1. 气滞血瘀: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因素导致气机不畅,血行瘀滞,进而引发胃癌。
2. 痰湿内阻:饮食不节、脾胃虚弱等因素导致痰湿内生,痰湿阻滞,使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胃癌。
3. 脾胃虚弱: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无源,机体抗病能力下降,易受邪气侵袭,导致胃癌的发生。
二、胃癌中药治疗方案1. 辨证论治(1)气滞血瘀型: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疏肝理气。
常用中药有柴胡、枳壳、川芎、丹参、桃仁、红花等。
(2)痰湿内阻型:治疗原则为健脾利湿、化痰散结。
常用中药有党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薏苡仁等。
(3)脾胃虚弱型:治疗原则为健脾益气、养血安神。
常用中药有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白芍、甘草等。
2. 中药内服(1)气滞血瘀型:柴胡疏肝散加减,组成:柴胡、枳壳、川芎、丹参、桃仁、红花、白芍、甘草等。
(2)痰湿内阻型:二陈汤加减,组成:党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薏苡仁、砂仁、甘草等。
(3)脾胃虚弱型:四君子汤加减,组成: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砂仁等。
3. 中药外敷(1)气滞血瘀型:丹参、川芎、红花、桃仁、冰片等制成药膏,敷于局部。
(2)痰湿内阻型:半夏、陈皮、茯苓、薏苡仁、冰片等制成药膏,敷于局部。
(3)脾胃虚弱型: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冰片等制成药膏,敷于局部。
4. 中药针灸(1)气滞血瘀型:针灸穴位:肝俞、胆俞、期门、足三里、三阴交等。
胃腺癌中医艾灸治疗方案
一、概述胃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医学将其归为“胃石”、“胃瘅”等范畴。
中医认为,胃腺癌的发生与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劳累过度等因素有关,病机主要为气滞血瘀、痰湿内阻、脾胃虚弱等。
艾灸作为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等功效,在治疗胃腺癌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本文将介绍胃腺癌中医艾灸治疗方案。
二、中医艾灸治疗方案1. 基本原则(1)扶正固本: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2)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消除瘀滞,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3)温经散寒:温阳祛寒,调和气血。
(4)祛痰湿:消除痰湿,恢复脾胃功能。
2. 艾灸穴位(1)胃俞穴:位于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具有调和脾胃、疏肝理气、止痛的功效。
(2)中脘穴: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与任脉交汇处。
具有健脾和胃、调中降逆的功效。
(3)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
具有健脾和胃、扶正固本、通经活络的功效。
(4)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上4横指。
具有健脾和胃、调经止痛、利水消肿的功效。
(5)膻中穴:位于胸部,当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具有宽胸理气、降逆止呕的功效。
(6)脾俞穴:位于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具有健脾和胃、调和气血的功效。
(7)肝俞穴: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具有疏肝理气、调和气血的功效。
3. 艾灸方法(1)艾条灸:取艾条,点燃一端,对准穴位进行温和灸,每次灸20-30分钟,每日1-2次。
(2)艾灸罐:将艾条点燃后放入艾灸罐中,覆盖在穴位上,每次灸20-30分钟,每日1-2次。
(3)艾灸盒:将艾条点燃后放入艾灸盒中,覆盖在穴位上,每次灸20-30分钟,每日1-2次。
4. 疗程安排(1)初期:以扶正固本为主,艾灸胃俞、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肝俞等穴位,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
(2)中期:以活血化瘀为主,艾灸胃俞、中脘、足三里、三阴交、膻中等穴位,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
胃癌中医辨证治疗
胃癌中医辨证治疗中医对胃癌进行如下论治:(1)肝气犯胃型治法:舒肝理气,和胃降逆。
方药:柴胡舒肝散加减。
柴胡、枳壳、郁金、半夏、川芎各10g,丹参20g,白芍15g、甘草6g;胸闷苔腻恶心者,可加藿香、陈皮各10g;泛酸者加黄连12g,吴茱萸6g;胁痛或胃脘痛者,可酌加金铃子10g,延胡索6g,木香或砂仁6g;见瘀斑隐隐或舌暗者,可冲服三七粉5g,每日一剂水煎服。
(2)气滞血瘀型: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方药:用膈下逐瘀汤加减。
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延胡索、香附、枳壳、郁金各10g,丹皮15g,赤芍20g,炙甘草6g;腹中积块明显者,去川芎、丹皮加三棱,莪术各10g;呕吐宿食者去香附,郁金加厚朴、莱菔子各10g,山楂20g;有痰湿郁阻而至气滞血瘀者,需加入健脾理气、祛痰化湿药物,半夏、陈皮、苡米、白术、贝母、茯苓各10g,木香6g,桃仁、红花各12g;若见吐血及柏油便,加白及、侧柏炭、血余炭各10g,藕节、仙鹤草各20g;另外可加入大黄粉6g,三七粉6g冲服。
每日一剂,水煎服。
(3)脾胃气虚型:治法:健睥益气养胃:兼以消食化瘀。
方药: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党参、黄芪各20g,陈皮、半夏、枳壳、香橼各10g,白术、茯苓、焦山楂各15g,木香、砂仁、鸡内金、炙甘璋各6g,若见食滞难下,腹中挛急,呕吐反胃,则加莱菔子、台乌药、白芍各10g,去枳壳、木香;舌质紫暗者,应加三七粉6g 冲服,赤芍20g以活血化瘀,预防因气虚而致血瘀;若水湿不化,凝痰湿郁阻于,可酌加苡仁20g,白寇仁、藿香各10g。
每日1剂,水煎服。
(4)脾胃阳虚型:治法:温中散寒,兼温肾助阳。
方药:附子理中汤加减。
党参20g,白术、半夏、制附子、陈皮各10g,草寇仁、干姜各6g,猪苓、破故纸各15g,寒凝血瘀加鸡血藤15g,桃仁、红花各10g,桂枝6g,或三七粉6g冲服;寒凝气滞者加木香、乌药各10g;肾阳虚甚者,去于姜用肉桂3 -5g,加寇、肉苁蓉10g,杜仲15g;有明显水湿内停者,可加茯苓、泽泻、车前子各15g,桂枝1g。
胃癌食道癌中医治疗方案
摘要:胃癌和食道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医在治疗胃癌和食道癌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从中医理论出发,探讨胃癌和食道癌的中医治疗方案,旨在为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一、中医对胃癌和食道癌的认识中医认为,胃癌和食道癌的发生与人体正气不足、邪气侵袭有关。
正气不足是指人体抵抗力下降,邪气侵袭是指致癌因素如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劳累过度等。
中医治疗胃癌和食道癌注重调和阴阳、扶正祛邪,通过调整人体的内在环境,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抑制肿瘤的生长。
二、胃癌和食道癌的中医治疗方案1. 中药内服(1)扶正固本:选用补气养血、健脾益肾的中药,如人参、黄芪、白术、山药、枸杞子等。
适用于胃癌和食道癌患者体质虚弱、面色苍白、精神不振等症状。
(2)清热解毒:选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的中药,如黄连、黄芩、栀子、金银花、败酱草等。
适用于胃癌和食道癌患者出现发热、口干、口苦、便秘等症状。
(3)活血化瘀:选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药,如丹参、桃仁、红花、川芎、三棱、莪术等。
适用于胃癌和食道癌患者出现疼痛、肿块、瘀血等症状。
(4)化痰软坚:选用化痰软坚、散结消肿的中药,如半夏、瓜蒌、海藻、昆布、海蛤壳等。
适用于胃癌和食道癌患者出现痰多、胸痛、咳嗽等症状。
2. 中药外用(1)针灸:选用相关穴位,如足三里、内关、膻中、肝俞、脾俞等。
针灸可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缓解疼痛。
(2)拔罐:在胃癌和食道癌患者疼痛部位进行拔罐,可缓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3)敷贴:选用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的中药,如丹参、桃仁、红花等,制成药膏敷贴于疼痛部位。
3. 食疗(1)合理膳食:胃癌和食道癌患者应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2)药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用具有补益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薏苡仁、红枣、花生等,制作药膳。
4. 其他治疗方法(1)心理治疗:胃癌和食道癌患者常伴有心理负担,可通过心理疏导、心理咨询等方式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胃癌的中医药治疗方案
摘要: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医药治疗在胃癌的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从中医理论出发,分析了胃癌的病因病机,提出了中医药治疗胃癌的方案,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敷、针灸、推拿等方法,旨在为胃癌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一、引言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位居前列。
近年来,中医药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医药治疗胃癌具有独特的优势,如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等。
本文将针对胃癌的中医药治疗方案进行探讨。
二、胃癌的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胃癌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1. 情志失调:长期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进而引起胃癌。
2. 饮食不节:过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虚弱,气血瘀滞,引发胃癌。
3. 气血瘀滞:由于脾胃虚弱,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气血瘀滞,形成肿块。
4. 湿热蕴结:湿热之邪侵袭脾胃,导致脾胃湿热,气血瘀滞,进而引起胃癌。
5. 肾阳不足:肾阳不足,无法温煦脾胃,导致脾胃虚寒,气血瘀滞,引发胃癌。
三、中医药治疗方案1. 中药内服(1)基本方剂:柴胡疏肝散、六君子汤、八珍汤加减。
柴胡疏肝散:柴胡、白芍、枳壳、香附、甘草等,具有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的作用。
六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半夏、陈皮等,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化痰的作用。
八珍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等,具有补气养血、健脾养胃的作用。
(2)加减法: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可适当加减药物。
如气滞血瘀明显者,可加丹参、红花、桃仁等;脾胃虚弱者,可加黄芪、党参等;湿热蕴结者,可加黄芩、黄连、白芍等。
2. 中药外敷(1)基本方剂:白及、白芷、黄连、大黄、冰片等。
(2)用法:将药物研末,用适量醋调匀,敷于肿瘤局部,每日1次。
3. 针灸(1)基本穴位: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肝俞、胆俞等。
(2)操作方法:采用温和灸法,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1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诊断:参照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和《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0年第一版》。
胃癌的诊断多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等进行综合判断,其中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1)临床症状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常无症状。
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2)体征早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
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根据转移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体征。
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况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3)辅助检查内镜检查:①胃镜检查: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
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
②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
③腹腔镜: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
病理学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的确诊和治疗依据。
实验室检查:①血液检查:血常规、血液生化学、血清肿瘤标志物等检查。
②尿液、粪便常规、粪隐血试验。
影像检查:①计算机断层扫描(CT);②磁共振(MRI)检查;③上消化道造影;④胸部X线检查;⑤超声检查;⑥PET-CT;⑦骨扫描。
(4)原发病灶及部位的诊断①根治术后病例:根据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胃癌。
②非根治术后及晚期病例:未手术患者根据胃镜加活检病理,姑息术/改道术/探查术后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明确为胃癌。
③对于胃镜见符合胃癌的恶性表现但未取到病理者,可以诊断为“胃恶性肿瘤”,并应继续取病理以明确诊断。
(5)复发或转移病灶的诊断胃镜/超声内镜(EUS)以及活检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复发。
以影像学检查,包括MSCT、MRI、胃镜/超声内镜(EUS)、B超、消化道造影等,必要时行PET/CT;浅表淋巴结活检可以诊断肿瘤转移。
(6)腹膜/网膜/肠系膜转移的诊断除了Krukenberg’s瘤、左锁骨上转移、肝转移等常见的转移部位,腹膜/网膜/肠系膜亦是胃癌常见的转移。
对于粟粒样或<1cm的腹膜/网膜/肠系膜转移灶,CT及MRI 等影像学手段常无法及时发现,但患者多可出现腹腔积液、肠梗阻等肿瘤相关症状,该部分患者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推荐病理学检查结合PET/CT等以助于明确诊断,包括:腹腔积液找脱落细胞;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CT);腹腔镜探查;手术探查,转移病灶的病理诊断。
(二)证候诊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郑筱萸,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中医诊断学》(第五-七版)、胃癌协作分组共十家单位提供的胃癌(晚期胃癌为主)辨证分型,综合形成8类基本证型的辨证标准(见下);复合证型,以基本证型为组合,如脾虚痰湿、气血两虚、热毒阴虚等。
1.脾气虚证:以食少、腹胀、便溏与气虚症状共见,舌淡苔白,脉缓弱为辨证要点。
2.胃阴虚证:以胃脘嘈杂、灼痛,饥不欲食与虚热症状共见,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3.血虚证:以体表肌肤黏膜组织呈现淡白以及全身虚弱,舌质淡,脉细无力为辨证要点。
4.脾肾阳虚证:以久泄久痢、水肿、腰腹冷痛等与虚寒症状共见,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为辨证要点。
5.热毒证:以胃脘灼痛、消谷善饥等与实火症状共见,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6.痰湿证:以脾胃纳运功能障碍及痰湿内盛症状共见,苔腻为辨证要点。
7.血瘀证:以固定疼痛、肿块、出血、瘀血色脉征,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多细涩,或结、代、无脉为辨证要点。
8.肝胃不和证:以脘胁胀痛、嗳气、吞酸、情绪抑郁,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为辨证要点。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8类基本证型用药规范如下述;复合证型,以基本证型用药有机组合。
1.脾气虚证治法:健脾益气。
推荐方药:四君子汤加减。
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等。
2.胃阴虚证治法:养阴生津。
推荐方药:益胃汤加减。
沙参、麦冬、生地、玉竹、冰糖等。
3.血虚证治法:补血益气。
推荐方药:四物汤加减。
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等。
4.脾肾阳虚证治法:温补脾肾。
推荐方药:附子理中汤合右归丸加减。
人参、干姜、附子、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炙甘草等。
5.热毒证治法:清热解毒。
推荐方药:清胃散或泻心汤加减。
红藤、藤梨根、龙葵、半枝莲、黄连、生地黄、牡丹皮、当归身等。
6.痰湿证治法:化痰利湿。
推荐方药:二陈汤加减。
半夏、橘红、白茯苓、炙甘草等。
7.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
推荐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
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等。
8.肝胃不和证治法:疏肝和胃。
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枳壳、芍药、陈皮、香附、川芎、炙甘草等。
9.对症加减呃逆、呕吐:酌选旋复花、代赭石、橘皮、姜竹茹、柿蒂、半夏、生姜等。
厌食(食欲减退):酌选焦山楂、焦六曲、莱菔子、鸡内金、炒谷芽、炒麦芽等。
反酸:酌选吴茱萸、黄连、煅瓦楞子、乌贼骨、大贝母等。
腹泻:酌选石榴皮、秦皮、赤石脂、诃子、葛根、煨木香等。
便秘:酌选火麻仁、郁李仁、瓜蒌子、肉苁蓉、大黄、莱菔子、枳壳、厚朴等。
贫血:酌选黄芪、当归、鸡血藤、大枣、阿胶等。
出血:酌选三七粉、白芨粉、仙鹤草、地榆炭、藕节炭、茜草等。
胃脘痛:酌选延胡索、川楝子、白芍、甘草、枳壳、香橼、八月札、川芎等。
黄疸:酌选茵陈、山栀、大黄、金钱草等。
腹水、肢肿、尿少:酌选猪苓、茯苓、泽泻、桂枝、车前子、冬瓜皮、大腹皮等。
发热:酌选银柴胡、白薇、生石膏、地骨皮、青蒿、知母、蒲公英等。
10.辨病用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以加用具有明确抗癌作用的中草药,如山慈菇、天龙、夏枯草、蛇舌草、藤梨根、野葡萄藤、半边莲、半枝莲、龙葵、石见穿、预知子等。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根据病情选择应用华蟾素胶囊、消癌平片、百令胶囊、鸦胆子油软胶囊、复方斑蝥胶囊、参芪十一味颗粒、养血饮、健胃消食口服液等中成药。
(三)辨证选择口服院内制剂根据病情选择应用参宝胶囊、和胃止痛胶囊等(四)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根据病情选择应用华蟾素注射液、消癌平注射液、鸦胆子油乳剂、康莱特注射液、榄香烯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艾迪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生脉注射液、苦参碱注射液、香菇多糖等。
(五)外治法如足浴法治疗化疗药物引起的肢体麻木,如意金黄散外敷减轻静脉炎,消水散外敷治疗癌性胸腹水,消癌散、温阳止痛散外敷治疗癌性疼痛,大承气散外敷减轻便秘症状,中药保留灌肠、中药鼻饲治疗消化道不完全性梗阻等。
(六)针灸治疗根据病情及临床实际可选择应用电针、耳穴埋籽、穴位注射、灸法等。
常用穴位:脾俞、胃俞、公孙、丰隆、照海、足三里,内关、列缺、上脘、中脘、下脘、三阴交、阴陵泉、血海、气海、关元、章门。
根据病情选取穴位,提插补泻,也可配合电针加强刺激增强疗效。
如顽固性呃逆可针刺双侧内关、足三里,平补平泻。
胃癌呕吐可针刺内关、足三里、公孙,平补平泻以降胃气止呕。
耳穴埋籽适用于缓解恶心呕吐症状,取穴主要为:神门、交感、胃。
操作方法: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或磁珠贴于穴位上,每日按压3~5次,每次10~15下,每贴七日。
654-2、甲氧氯普胺足三里穴位注射可减轻呃逆症状。
艾灸神阙穴能缓解脾肾阳虚型患者的腰腹冷痛症状(七)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出血、梗阻、倾倒综合征、疼痛等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具体参考《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
(八)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如体位选择、饮食、口腔护理;中医辨证护理;心理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等。
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1.总生存期:观察中医治疗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总生存期(OS)指患者从入组之日至任何原因的死亡(或失访)之间的时间。
2.中医证候:显效:症状消失,或症状积分减少≥2/3;有效:症状减轻,积分减少≥1/3,<2/3;无效:症状无减轻甚或加重,积分减少<1/3。
3.生活质量:观察中医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治疗前后进行生活质量判定。
4.临床获益反应:观察病人的KPS评分或ECOG评分和体重变化、患者的疼痛强度、镇痛药物消耗量等。
5.肿瘤评价(1)无进展生存期(PFS):观察中医治疗对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
(2)有效率:观察中医药治疗对患者的瘤体变化。
①靶病灶的评价。
完全缓解(CR):所有靶病灶消失。
部分缓解(PR):靶病灶最长径之和与基线状态比较,至少减少30%。
病变进展(PD):靶病灶最长径之和与治疗开始之后所记录到的最小的靶病灶最长径之和比较,增加20%,或者出现一个或多个新病灶。
病变稳定(SD):介于部分缓解和疾病进展之间。
②非靶病灶的评价。
完全缓解(CR):所有非靶病灶消失和肿瘤标志物恢复正常。
未完全缓解/稳定(IR/SD):存在一个或多个非靶病灶和/或肿瘤标志物持续高于正常值。
病变进展(PD):出现一个或多个新病灶和/或已有的非靶病灶明确进展。
6.毒副反应观察中医药的毒副反应。
评定标准:以WHO标准分级(度)评价其程度。
(二)评价方法对照患者入院前后的病情变化情况,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评价:1.总生存期记录患者从入组之日至任何原因的死亡(或失访)之间的时间。
2.中医证候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脾气虚、胃阴虚、肝郁脾虚、胃热、寒湿困脾、肝胃不和中的相关中医证候标准进行评价。
观察中医治疗对患者临床症状,如胃痛、腹胀、食少、泛酸、乏力、消瘦及大便性状改变等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 症状分级量化表见附件。
评定指标:中医症状根据临床观察分为4级:(0)无症状;(1)轻度;(2)中度;(3)重度。
治疗情况根据症状出现的情况记录。
评价方法: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情况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生活质量参照生命质量调查表(EORTC QLQ-C30)进行评价。
4.临床获益反应体力状况主要采用KPS评分评价,体重变化根据量化表格制定的分层指标变化评价疗效。
5.肿瘤评价(1)无进展生存期:记录患者从入组之日至客观的肿瘤进展或死亡(或失访)之间的时间。
(2)有效率:瘤体变化采用国际通用RECIST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6.毒副反应采用WHO标准分级(度)评价其程度。
附件胃癌症状分级量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