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共33页

合集下载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上 )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上 )
,随着封 建社会内部商品经 济的产生和发展, 已经孕育着资本主 义的萌芽。 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 结合的自然经济是鸦片 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 经济形式。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
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 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鸦片战争.mp4 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 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 东对党成立以来、尤其是大革 命时期的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 的总结,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进行了艰辛探索。
毛泽东总结大革 命后失败的教训,提 出“须知政权是由枪 杆子中取得的”著名 论断。
2.土地革命的实践 ——形成了中国特色革命道 路的理论
1928年-1930年: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 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提出“先占农村, 后取城市”,形成了关于中 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一项不完全统计表明,从“九· 一八事变” 到1945年8月,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 日本侵略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多 亿美元,掠夺钢铁3350万吨,煤5.86亿 吨,粮食5.4亿吨,木材1亿立方米。


抗战期间,中国高校学生失学者达半数 以上。全国108所高校,即有91所遭受 破坏,其中25所停办 。 日本侵略军在占领区还大力推行奴化教 育,以达到其亡我国、灭我种之丑恶目 的。



两次国共合作:产生了统一战线理论 建立和巩固农村根据地的实践:产生了中国 革命道路的理论 革命战争的实践:建立人民军队和军事战略 的理论 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中,党由小到 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形成了党的建设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
1919年5月4日,三千多学生在北 京天安门前集合并举行游行示 威,反对巴黎和会强加给中国的 不平等条约。
一大会址南湖游船
中共一大会址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和中 国共产党的成立,开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期。
旧民主主义革 命
领导 阶级
五四以后中国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已不是旧式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 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表现在: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友?这是 革命的首 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成效甚少的原因,就在于 没有团结真正的朋友,去攻击真正的敌人。” ——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三)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当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1860—1919)
分水岭: 1919年五四运 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49)
(1)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在不同 时期和不同程度上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义和团 运动 戊戌变法
太平 天国
中国人民 四大反抗 斗争
鸦片战争前: 独立——主权独立 完整——领土完整 纯粹—生产关系纯粹
在近代以前时期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 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更发达,更先进。”
—— (美)保罗•肯尼迪
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 建国家,随着封建社会内 部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 芽。
小农业和家庭手工 业相结合的自然经 济是鸦片战争前中 国社会的主要经济 形式。
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会议上所作的口头政治报告 中指出:

高考历史政治文明史新民主主义革命

高考历史政治文明史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17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三 · 第 2讲
3.国民革命失败 (1)标志:1927 年, 蒋介石 和 汪精卫 发动了四一二和七 一五反革命政变。 (2)原因 ①国民党 右派 背叛革命。 ②中共犯了 右倾机会主义 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 导权。
第18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三 · 第 2讲
即时练 1.1927 年,国民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的时候,混入革命 阵营中的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致使国民革命失败了。 这些政变包括 ①九一八 ②七一五 A.①② C.③④ ③四一二 ④八一三 B.②③ D.①②③ ( )
第29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三 · 第 2讲
即时练 1.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 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 与分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事件是 ( A.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
第13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三 · 第 2讲
[解析]
1922 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 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中国 近代以来的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故选 D 项。
[答案] D
第14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三 · 第 2讲
第5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三 · 第 2讲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背景 ① 五四 运动的实践使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改造中国 的新途径。 ② 马克思主义 开始在中国广泛流传。 ③ 李大钊 、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促成了马克思主义 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高一年历史(必修Ⅰ)试题

高一年历史(必修Ⅰ)试题

!学校 班级 考号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订◆◆◆◆◆◆◆◆◆◆◆◆◆线◆◆◆◆◆◆◆◆◆◆◆◆◆◆◆高一年历史(必修Ⅰ)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1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第Ⅰ卷 (选择题 60分)注意事项:1.试卷共4页。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填写在答题卷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黑色签字笔将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写在第Ⅱ卷相应位置。

3.考试结束后,考生只需要交第Ⅱ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

有助于形成这种认祖归宗情结的是( )A 、分封制B 、宗法制C 、世袭制D 、等级制 2.公元前 782 年,周幽王继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 … … 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 ) A .幽王荒淫无道B .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C .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D .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3.右图是秦朝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左在阳陵。

”将帅发兵时必须左、右半符验合后方能生效。

上文“右在”后面的“----”应是( )A .皇帝B .太尉C .御史大夫D .丞相 4.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此大臣的主张:( )A 、主张王位世袭制B 、主张宗法制C 、主张郡县制D 、主张分封制 5.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大总结二 从民族危机到民族复兴 从资产阶级民主到社会主义民主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大总结二 从民族危机到民族复兴 从资产阶级民主到社会主义民主课件 新人教版

“左”倾错 误恶性发 展
正常进行
十一届 发展完 三
善 中全会 后
平反立 系 写 基冤完;层入假备民“宪错的主法依案法选;法;律举加治建体强国”改革进的心民日开行工转益主放;作移完法的党 重 ; 善制
(1)经济基础决定 上层建筑,随 着经济发展, 民主政治建设 不断完善
(2)社会主义建设 是崭新的事业, 在探索中发展 完善
• (1)相同点 • ①两次革命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革命。
• ②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从八七会议(huìyì)到 遵义会议(huìyì)
第十六页,共33页。
• a. 八七会议旗帜鲜明地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 1935年 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dú lì zì zhǔ)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 决了党内存在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逐步走向成 熟。
• (4)从结果看:除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外,其他均以中国失败告终。说 明只有(zhǐyǒu)全民族抗击外来侵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
第七页,共33页。
• (5)从影响看: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 面,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阻碍了中国民 族(mínzú)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冲击 瓦解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扩大了中 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 代社会的进步。
• (4)基本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 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要把学习外国经验与本 国实际结合起来。
第十五页,共33页。
• 5.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及中国无产阶级 在近代民主革命中的特点和作用
• (1)成熟过程
• ①革命道路探索——从二大到八七会议(huìyì): a.中共二大提出革命纲领,但是革命道路基本 上照搬了苏联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b.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为 中国革命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 权的道路。

毛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PPT课件

毛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PPT课件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政治纲领

经济纲领


文化纲领











第31页/共54页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
(1)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性质(国体)
国体: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
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
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它反帝反封建人们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人民大 众的
反对帝 国主义
毛泽东手迹稿
无产阶级 领导的
反对封 建主义
反对官僚 资本主义
第1页/共54页
“谁是我们的敌人? 谁是我们的友?这 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中国过去一切革命 成效甚少的原因, 就在于没有团结真 正的朋友,去攻击 真正的敌人。”
——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第38页/共54页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
• 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 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 制度,发展生产。
第39页/共54页
没收官僚资本的双重性质 占全国%
(1)消灭封建性、买办性, 100 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90
航 空钢
铁 电 力
(2)没收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67
归国家所有,直接建立和发展
第45页/共54页
科学性
A.以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为指导; B.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 C.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
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
第46页/共54页
大众性
A.应为全民族百分之九 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 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 的文化;

002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002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09:54:41
29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09:54:41
30
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 本指导路线。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 的总路线
我们党曾经制定过哪几条总路线?
09:54:41
31
• • • • •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西北民主人士杜斌丞
09:54:41
27
4.解放战争的实践——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抗战胜利后,围绕着建立什 么样国家的问题的较量
《论人民民主专政》系统论述了 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是中国革命的 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为新中国的成 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09:54:41
28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中国的国情 为依据,在中国革命的实践和对实践经验 的概括、总结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
革命成效甚少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团结真正
的朋友,去攻击真正的敌人。”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09:54:41
36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就 决定了中国革命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09:54:41
37
(1)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 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
第二,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这是实现 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第三,必须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这是实现 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第四,必须实行独立自主原则,对资产阶级实行 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解放战争素材

解放战争素材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1.反攻标志: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2.战略决战:三大战役(1948.9——1949.1)
第25页/共44页
中共进行战略决战,为什么首选东北战场?
经济上:当时东北是全国产粮最多的地区,其 中 大 豆 产 量 占 世 界 总 产 量 的 60% 以 上 , 工 业 产值占全国的80%。铁路1.4万公里,占全国 的50%以上,公路占全国的50%,另外还有 广阔的航运网,许多优良的港湾。
土地改革的开展使解放区后方更加巩固,翻身农 民不仅踊跃参军,支援前线,还积极承担抬担架、送 粮草、运弹药等任务,支援战争。这一切都使人民解 放军的力量大大增加,使战争胜利的方向转向人民解 放军。
第24页/共44页
一、内战的爆发
1.背景: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 2.标志:1946年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1949年元旦
蒋介石:“求和”声明
中共为什么 又要提出和谈?
蒋介石为何下野 李宗仁为何愿意 和谈? 迅速结束战争 实现国内和平 减少人民苦难
企图与共产党 划江而治
第32页/共44页
1949年4月1日北平和平谈判
1945年4月15日, 国共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
第33页/共44页
1949年4月20日, 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1949年4月21日, 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二、解放战争的进程
1.战略防御阶段——粉碎全面进攻和 重点进攻
2.战略反攻阶段——千里挺进大别山 3.战略决战阶段——三大战役 4.最后的胜利——渡江战役
第14页/共44页
内战初期 国 共 力量对比
430

130 万

版毛概_第二章_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ppt课件

版毛概_第二章_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ppt课件
据统计,近代中国向帝国主义国家支 付的战争赔款本金,加上分期付款的利 息和因赔款所借外债的利息,总共为16 亿多两白银。在所有对中国发动过侵略 战争的国家中,日本从中国获取的最多: 近代中国向日本支付的历次战争赔款总 计折合银元7.0259亿元。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在不同阶段,革命的主要对象不同
国民革命时期——帝国主义支持 下的北洋军阀; 土地革命时期——代表大地主大 资产阶级的国民党新军阀;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 解放战争时期——美帝国主义支 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是:推翻帝 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 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 义的共和国。
国体 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民主集中制的
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 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 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 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 本章教学目的
本章主要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 命理论,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基本内 容及意义,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 革命实践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 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重大成果。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中所指出的人民 大众就是中国革命的动力。
农民阶级
无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高中历史必修1精品课件:第17课 解放战争

高中历史必修1精品课件:第17课 解放战争
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 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 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1.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中国社会主要 矛盾的变化来理解内战的爆发,掌握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 平民主而进行的斗争。 2.运用图示法理解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用数字归纳法总 结解放战争的历程,分析其胜利的原因,总结其基本经验。
史料一 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①,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
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
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
八月十四日
注:①指日本投降,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结束。 思考 (1)依据史料指出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理由是什么? 提示 为了避免内战,共商和平建国。
知识点二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1.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_邓__小__平__率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
2.战略决战 (1)条件:1948年秋,__敌__我__力__量___发生重大变化。 (2)战况
战役 辽沈战役
时间 1948年9月~11月
战果 攻占_锦__州__,长春解放,攻下沈阳,东北全境解放
二、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
时代
地方管理制度
实行分封制,加强了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走 周代
向崩溃
本 节 内 容 结 束 秦朝 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基础,促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行“推恩令”,设置刺史。封国制导致“七 汉朝 国之乱”,“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3-4页,7-8页)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毛泽东思想的概念。

13页简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5-19页)(论述)毛泽东思想概念有三层:1、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2、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3、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构成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和精髓就是实事求是。

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

这些理论观点经过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检验,证明它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主要内容: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1、统一战线;2、武装斗争;3、党本身的建设)第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a、把对人民内部的民主和对反动派的专政互相结合起来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关于人民内部要在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在科学文化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经济工作上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宝典]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宝典]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演化的结果,探求其发生发展的合理的历史根据,也必须从近代中国社会演化的视角去考察。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最明显表现为二元社会格局的出现:一方面,孤岛般、畸形繁荣、新事物纷然出笼的通商大都市崛起,另一方面则是作为中国社会主体之乡村的发展迟滞、日渐贫困、挣扎于生存危机。

这种二元格局从不同的层面制约着中国近代社会的政治变革,也许只有从城乡二元及其内在关系的维度才能更为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历史意蕴。

本文主要从城乡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的角度,考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革命是少数精英主观鼓动的结果还是历史演化的必然选择,是阻碍了社会现代化进程还是为现代化的大规模展开开辟道路,问题的求解需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从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的二元格局出发,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寻找答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发展从根本上讲源自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是近代中国社会生产力与落后腐朽生产关系冲突的结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也正是为了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这一切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的真正代表。

加强此的自身建设是坚持领导的应有之义。

毛泽东之所以非凡重视这一点,把党的建设作为三个法宝之一,是基于他对自身特点和所处环境的深刻熟悉。

中国此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十月革命影响下,由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发起成立的。

在中国的特定条件下,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一开始就代表着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联合他们共同奋斗。

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这时农民成为组织的主要来源。

一批批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人加入,他们在壮大党的力量的同时也把源于本阶级的种种错误思想和行为带进党内,涣散着党的组织,危害着党的事业。

这种苗头一出现就引起毛泽东的高度警惕。

1928年11月他在写给党中心的报告中说:“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

专题三新民主主义

专题三新民主主义
蒋介石对南京事件 的表态丝毫未对帝国 主义表示谴责,完全 丧失了一个中国政府 和中国人起码的民族 自尊心和维护国家主 权尊严的责任心。
“南京事件‛。
52
济南惨案
• 济南惨案是1928 年5月3日,日本 帝国主义在山东 济南大肆屠杀中 国军民及外交官 员的血腥事件, 又称五三惨案。 这是日本帝国主 义对中国人民欠 下的一笔血债。
29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场真正的群众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 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30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传播
中国民 族资本 主义的 进一步 发展
新文 化运 动
五四 运动
中国共 产党成 立
工人 运动 高潮
7
新 民 主 主 义
区别
领导权 彻底性 指导思想 国际范畴 前途
新民主主义 革命
无产阶级 彻底 马克思主义
旧民主主义革 命
资产阶级 半途而废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世界无产阶级革 世界资产阶级革命 命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8
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二、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
三、抗日战争(1937-1945年)
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中国先进分子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31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1920年2月,‚北李‛ 送‚南陈‛时,商议建 立党的组织。 1920年4月,维金斯 基来中国指导。
32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上海(陈独秀等) 湖南(毛泽东等) 济南(王尽美等) 日本(周佛海等) 北京(李大钊等) 湖北(董必武等) 广东(谭平山等) 巴黎(周恩来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