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和盲点的测定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盲点、视野测定

盲点、视野测定

姓名:学号:实验报告说明:1、实验报告务必独完成,对抄袭者将按不及格处理;2、实验报告的格式请按下面的各项要求来填写,不要改动;3、正文字体统一用“仿宋-GB2312”、,小四号,单倍行距,小标题加黑;4、下面的“替换这里”字体底纹在完成后去除;5、实验报告按时上传,上传时文件名统一按照网上说明来命名;实验名称:盲点测定、视野、色盲测定同组姓名:实验日期:室温:气压:成绩:教师:一、实验结果(一)盲点测实验结果盲点投射区大小水平:30mm 垂直:48mm(二)视野测定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见图1和图2。

图1.左眼视野图红色线示红视野;绿色线示绿视野;黄色线示白视野图2.右眼视野图(三)声音传导途径实验结果见表1。

表1.视觉器官和位听器官实验结果二、分析与讨论视觉系统由眼,视神经和视觉中枢组成。

眼接受光线刺激后将其转变为神经冲动,经视神经传达到大脑皮层枕叶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视网膜的感光成分是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1、盲点测定:脊椎动物视网膜是一种“倒转”结构,光感受器细胞位于脉络膜一侧,入射光线经玻璃体后须先通过视网膜上其他各层细胞才能到达光感受器。

而神经信息处理的走向则与光入射方向相反,由光感受器到双极细胞,再到神经节细胞。

神经节细胞轴突组成视神经,经视盘离开眼球。

视盘直径约1.5mm,无光感受器细胞分布,光线投射至此不能引起光感觉,因此为视觉的生理盲点。

由于生理性盲点的存在,所以视野中也存在生理盲点的投射区。

此区为虚性绝对性暗点,在客观检查时是完全看不到视标的部位。

根据物体成像规律,可以通过测定生理盲点投射区域的大小,利用相似三角形各对应边成正比的定理,计算出生理盲点所在的大小和位置:盲点的直径(mm)=[盲点投射区直径×节点到视网膜距离(15mm)]/节点至白纸的距离(300mm)测出的盲点投射区直径=(30+48)/2=39mm所以计算的盲点直径=39*15/300=1.95mm2.视野测定:视野:是指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一点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此范围又称为周边视力,也就是黄斑中央凹以外的视力。

盲点视野测定实验报告

盲点视野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视野和盲点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2. 学习使用视野计进行视野和盲点的测定。

3. 测定并记录自己的视野范围和盲点位置,分析其特征。

二、实验背景视野是指单眼固定注视前方一点时所能看到的范围。

视野的大小与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中的分布范围有关。

盲点是指视网膜上没有感光细胞的区域,通常位于黄斑中心凹的鼻侧。

正常情况下,盲点不会影响我们的视觉体验,因为另一眼的视野可以弥补。

三、实验原理视野计是一种测量视野的仪器,它通过投射不同颜色的视标,让受试者在特定条件下观察并报告视标的出现。

根据视标的出现位置,可以绘制出受试者的视野图,从而确定盲点的位置和范围。

四、实验器材1. 视野计2. 被测者3. 遮眼板4. 米尺5. 色盲检查图五、实验方法1. 受试者坐在视野计前,将遮眼板固定在非被测眼上。

2. 调整视野计的高度和距离,使视标投射在受试者的前方。

3. 受试者闭上眼睛,然后睁开眼睛,固定注视视野计中心点。

4. 实验者缓慢移动视标,当受试者报告看到视标时,记录视标所在位置的经纬度。

5. 重复以上步骤,使用不同颜色的视标,分别测定左右眼的视野。

6. 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出受试者的视野图,并确定盲点的位置和范围。

六、实验结果1. 受试者的左右眼视野范围分别为:鼻侧70°,上方60°,下方70°,颞侧80°。

2. 受试者的左右眼盲点位置分别为:鼻侧5°,上方5°,下方5°,颞侧5°。

3. 受试者的左右眼盲点范围分别为:横径 1.5mm,垂径 1.0mm。

七、分析讨论1. 受试者的视野范围与正常人的视野范围基本一致,说明受试者的视觉功能正常。

2. 受试者的盲点位置和范围与正常人的盲点位置和范围基本一致,说明受试者的盲点没有异常。

3. 本实验结果表明,视野计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测量视野和盲点的仪器。

八、结论本实验成功地测定了受试者的视野和盲点,并分析了其特征。

盲点测定、视野、色盲测定

盲点测定、视野、色盲测定

盲点测定、视野、色盲测定一、实验结果(一)盲点测定实验结果盲点投射区域:横径:31mm 竖径:40mm(二)视野测定实验结果(三)色盲测定结果正常二、分析与讨论(一)盲点测定视神经自视网膜穿出的部位缺乏感光细胞,外来的光线成像于此处不能引起视觉,因此将视神经穿出视网膜的部位称作盲点。

由于生理性盲点的存在,所以我们的视野中存在它的投射区,在这个区域内我们看不到测试用的视标。

利用物体成像规律和相似三角形各对应边成正比的定理,我们可以计算出生理性盲点的范围。

盲点的直径节点与视网膜的距离(记做15mm)=节点到白纸的距离(300mm)盲点投射区直径=(31+40)/2=35.5mm盲点直径=15*35.5/300=1.775mm由于测试者和受试者的主观因素,测定时必然存在误差,但由于生理盲点很小,可忽略不计。

思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感受到生理性盲点的存在可能有两个原因:1.正常人的双眼能互相弥补各自的盲点。

2.人脑在处理图像时通过分析想象会对盲点进行填补。

(二)视野测定视野是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测定视野可以了解整个视网膜的感光功能。

正常人的视野范围,一般是颞侧>鼻侧,下侧>上侧,无色视野>颜色视野。

在相同亮度下,白色>蓝色>红色>绿色。

不同颜色的视野大小主要取决于不同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上的分布。

影响因素:1.在使用视野计时,面朝亮光会影响判断,应背光而坐。

2.由于实验室里人员走动等原因,会引起光线变化,影响结果。

3.测试时应缓慢移动视标,并重复测定,减小误差。

三、结论1.我的生理性盲点为一椭圆形区域,它的直径约为1.775mm2.根据右眼视野图:蓝色>红色>绿色,我的视野范围正常。

视野测定_实验报告

视野测定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视野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意义。

2. 掌握视野计的使用方法。

3. 通过实验测定个体的视野范围。

4. 认识视野盲点的存在,并分析其位置和范围。

二、实验背景视野是指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时所能看到的范围。

正常人的视野范围大约为220度。

视野的测定对于眼科疾病的诊断、视觉功能的评估以及视觉康复训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视力表、视野计、A4纸、铅笔、直尺等。

2. 实验仪器:标准视野计、电脑、投影仪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20名健康志愿者,年龄在18-60岁之间。

2. 实验步骤:a. 实验对象坐在视野计前,调整座位高度和距离,使眼睛与视野计中心对齐。

b. 实验对象戴好视力表,调整焦点,确保视力表清晰可见。

c. 使用视野计测量视野范围。

首先,在视野计中心放置一个固定光点,实验对象注视光点,然后缓慢移动视野计,记录光点在视野中消失的位置。

d. 使用A4纸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光点消失的位置、距离、角度等。

e. 重复以上步骤,分别测量左右眼视野范围。

f. 分析实验数据,计算视野范围和盲点位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20名志愿者的视野范围均在220度左右,与正常人的视野范围相符。

2. 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志愿者存在视野盲点。

盲点位置和范围因个体差异而异。

3. 分析实验数据,发现盲点主要分布在下方和右侧,可能与视网膜神经纤维的分布有关。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测定了20名志愿者的视野范围,并与正常人的视野范围相符。

2. 实验结果表明,视野盲点的存在与视网膜神经纤维的分布有关。

3. 视野测定对于眼科疾病的诊断、视觉功能的评估以及视觉康复训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部分志愿者存在视野盲点,可能与视网膜神经纤维的分布有关。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记录盲点位置和范围,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2. 本实验使用的是标准视野计,但不同型号的视野计可能存在误差。

视野盲点测试实验报告

视野盲点测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视野盲点测试,验证实验者是否存在视野盲点,并测量盲点的位置和范围,从而了解人眼视觉系统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人的视网膜在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部位(即视神经乳头所在的部位)没有视觉感受细胞,因此在此处形成生理性盲点。

当光线照射到盲点时,无法被大脑感知,从而形成盲区。

通过特定的测试方法,可以确定盲点的位置和范围。

三、实验材料1. 视野盲点测试图(包含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图形)2. 弧形视野测试架3. 记录表格四、实验方法1. 实验者选择一个舒适的座位,将视野盲点测试图放在距离眼睛约30厘米处。

2. 实验者遮住一只眼,用另一只眼观察测试图。

3. 实验者从测试图的周边向中央缓慢移动,寻找能够清晰看到的图形。

4. 当找到图形时,记录下此时图形所在位置的经纬度坐标。

5. 重复以上步骤,分别测试两只眼睛。

6. 将测试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所有受试者均存在视野盲点。

2. 左眼和右眼的盲点位置基本相同,均位于视野的颞侧上方。

3. 左眼和右眼的盲点范围大小基本一致,约为5°×7°。

4. 在测试过程中,部分受试者存在视觉疲劳现象,导致测试结果略有偏差。

六、实验结论1. 人类存在生理性盲点,这是由于视网膜上视觉感受细胞分布不均造成的。

2. 视野盲点测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检测方法,可以了解人眼视觉系统的特点。

3.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实验者视野盲点的位置和范围,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视觉系统的功能和保护视力。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照明环境,避免强光刺激。

2. 实验者应选择舒适的座位,避免疲劳。

3. 测试过程中,实验者应保持注意力集中,避免因分心而影响测试结果。

八、实验展望1. 进一步研究视野盲点的形成机制和生理意义。

2. 探索如何通过训练和康复手段改善视野盲点带来的影响。

3. 将视野盲点测试应用于临床医学,为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视力盲点测定实验报告

视力盲点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视力盲点的概念及其在人体视觉中的作用。

2. 学习并掌握视力盲点测定的实验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视力盲点的存在,并了解其位置和范围。

二、实验原理视力盲点,又称生理盲点,是指人眼视网膜上无感光细胞的区域,位于黄斑鼻侧约3mm处。

由于此处无感光细胞,光线通过该区域时无法形成视觉图像,因此形成了盲点。

本实验通过测量受试者视野范围,确定盲点的位置和大小。

三、实验材料1. 视野计2. 彩色视标3. 遮眼板4. 米尺5. 实验记录表四、实验方法1. 受试者背向光源,将眼托贴于被测眼眶下部,另一眼用遮眼板遮闭。

2. 实验者旋转半圆弧于水平面,然后将视标放入半圆弧内,由远端慢慢地向轴心移动。

3. 当受试者无法看到视标时,记录视标所在处的刻度,并将结果标在视野图的相应经纬度上。

4. 重复以上步骤,分别测定左右眼的视野范围。

五、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将实验材料准备好,并确保实验环境安静、光线适宜。

2. 受试者准备:告知受试者实验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并请其放松身心。

3. 实验操作:a. 让受试者背向光源,将眼托贴于被测眼眶下部,另一眼用遮眼板遮闭。

b. 实验者旋转半圆弧于水平面,然后将视标放入半圆弧内,由远端慢慢地向轴心移动。

c. 当受试者无法看到视标时,记录视标所在处的刻度,并将结果标在视野图的相应经纬度上。

d. 重复以上步骤,分别测定左右眼的视野范围。

4. 数据记录:将实验数据填写在实验记录表上。

六、实验结果1. 左眼视野范围:红色视标上方为40°,鼻侧72°,下方50°,颞侧65°。

2. 右眼视野范围:红色视标上方为40°,鼻侧72°,下方50°,颞侧65°。

七、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视力盲点的存在,并了解了其位置和范围。

实验结果表明,左右眼的视野范围基本一致,且均在黄斑鼻侧约3mm处存在盲点。

盲点测试实验报告结果(3篇)

盲点测试实验报告结果(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盲点是指视网膜上的一个区域,由于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排列不均匀,导致该区域无法感知光线。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人眼具有视觉补偿能力,人们往往难以察觉到盲点的存在。

为了研究盲点对视觉感知的影响,我们设计并实施了一项盲点测试实验。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盲点的位置和范围;2. 分析盲点对视觉感知的影响;3. 探讨如何减少盲点带来的影响。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20名年龄在18-30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2. 实验设备:使用Amsler Grid(阿姆斯特朗方格)作为测试工具;3. 实验步骤:(1)志愿者在充足的自然光线下,将Amsler Grid放置在距离眼睛40厘米处;(2)志愿者用一只眼睛注视方格中心点,另一只眼睛闭上;(3)观察者从志愿者背后用手指指出盲点位置;(4)重复以上步骤,使用另一只眼睛进行测试;(5)记录盲点位置、范围以及志愿者对盲点区域的感知情况。

四、实验结果1. 盲点位置:所有志愿者的盲点均位于注视眼对侧,且位于视野中心附近;2. 盲点范围:盲点范围大小不一,部分志愿者的盲点范围较小,部分志愿者的盲点范围较大;3. 盲点感知:在盲点区域,志愿者对光线、颜色、形状等视觉信息的感知明显减弱;4. 视觉补偿:部分志愿者在盲点区域仍能感知到一定的视觉信息,表明人眼具有一定的视觉补偿能力。

五、分析与讨论1. 盲点位置:实验结果显示,所有志愿者的盲点均位于注视眼对侧,这与视网膜的生理结构有关。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排列不均匀,导致注视眼对侧的盲点位置较为集中;2. 盲点范围:盲点范围大小不一,可能与个体的生理差异有关。

部分志愿者的盲点范围较大,可能与其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排列不均匀程度有关;3. 盲点感知:在盲点区域,志愿者对光线、颜色、形状等视觉信息的感知明显减弱,这表明盲点对视觉感知有一定的影响;4. 视觉补偿:部分志愿者在盲点区域仍能感知到一定的视觉信息,这表明人眼具有一定的视觉补偿能力。

视觉盲点测试实验报告

视觉盲点测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视觉盲点的概念和位置。

2. 掌握视觉盲点测试的方法和步骤。

3. 通过实验,验证双眼视觉在弥补视觉盲点方面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视觉盲点是指眼球后部视网膜上无感光细胞的部位,即视神经穿过的地方。

由于人有两只眼睛,所以在互补的情况下感觉不到盲点的存在。

当一只眼睛的盲点与另一只眼睛的视野重叠时,我们不会察觉到盲点的存在。

三、实验材料1. 视觉盲点测试图(一张含有红叉和蓝点的图片)。

2. 两只眼睛。

四、实验步骤1. 拿出视觉盲点测试图,正对画面。

2. 捂住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观察画面。

3. 慢慢靠近红叉,再慢慢远离,移到一定距离时,蓝点消失了。

4. 记录蓝点消失时的距离,即为该眼盲点的距离。

5. 重复步骤2-4,测试另一只眼睛的盲点距离。

五、实验结果1. 我的左眼盲点距离约为30cm,右眼盲点距离约为25cm。

2. 通过双眼视觉,我可以弥补盲点带来的视野缺失。

六、实验分析1. 视觉盲点测试图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测试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盲点位置。

2. 双眼视觉在弥补视觉盲点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一只眼睛的盲点与另一只眼睛的视野重叠时,我们不会察觉到盲点的存在。

3. 视觉盲点距离因人而异,可能与年龄、视力等因素有关。

七、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地测试了我的视觉盲点位置和距离。

2. 双眼视觉在弥补视觉盲点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 视觉盲点测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法,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的视力状况。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视觉盲点测试时,要保持注意力集中,避免外界干扰。

2. 测试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眼睛受到伤害。

3. 如果测试结果与预期不符,请及时咨询眼科医生。

九、实验拓展1. 通过视觉盲点测试,可以了解自己的视力状况,为眼科检查提供参考。

2. 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方法测试视觉盲点,如使用双目视差法等。

3. 研究视觉盲点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探讨如何利用双眼视觉弥补视觉盲点。

测量视野盲点实验报告

测量视野盲点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视野盲点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测量视野盲点的方法和步骤。

3. 通过实验验证视野盲点的存在,并分析其位置和大小。

二、实验原理视野盲点,又称生理盲点,是视网膜上无感光细胞存在的区域,即黄斑中心凹附近。

该区域对光线无感知,导致在此区域内无法形成清晰的图像。

视野盲点的存在是正常现象,但其大小和位置因个体差异而异。

本实验采用动态视野测量仪(Goldmann 动态视野测量)进行视野盲点的测量。

通过在视野中移动具有与背景拮抗颜色的视觉刺激,使被试者观察并报告其感知到的视野边界,从而确定视野盲点的位置和大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白纸、铅笔、尺子、计时器。

2. 实验仪器:动态视野测量仪、电脑、投影仪。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将白纸贴在墙上,调整投影仪位置,使屏幕与白纸平行。

打开动态视野测量仪,确保仪器正常工作。

2. 被试者准备:被试者坐于距离屏幕1米的位置,双眼正视屏幕中心。

确保被试者放松,头部保持不动。

3. 测量视野盲点:a. 将动态视野测量仪中的刺激移动至屏幕中心,使被试者注视该点。

b. 按照动态视野测量仪的操作步骤,逐渐将刺激移动至被试者视野的边缘,直至被试者报告感知到刺激。

c. 记录刺激移动至被试者视野边缘时的位置,即视野盲点的位置。

d. 重复步骤b和c,测量被试者另一只眼的视野盲点。

4. 测量视野盲点大小:a. 将动态视野测量仪中的刺激移动至视野盲点位置,使被试者注视该点。

b. 逐渐调整刺激的大小,直至被试者报告感知到刺激。

c. 记录刺激大小,即视野盲点的大小。

d. 重复步骤b和c,测量被试者另一只眼的视野盲点大小。

5. 实验结束:将被试者从实验环境中带出,实验结束。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a. 被试者双眼视野盲点位置均位于视网膜中心凹附近,符合生理特点。

b. 被试者双眼视野盲点大小基本一致,说明个体差异不大。

2. 分析:a. 视野盲点的存在是正常现象,本实验结果验证了这一观点。

实验五视力、视野及盲点的测定

实验五视力、视野及盲点的测定

视野结果分析
正常视野
实验结果显示,大部分实验参与 者的视野正常,没有出现明显的
视野缺损。
视野缺损
少数参与者表现出视野缺损,可能 是由于眼部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所 导致。
影响因素
年龄、眼部健康状况以及头部和颈 部的肿瘤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视野。
盲点结果分析
生理盲点
所有实验参与者都存在生 理盲点,这是由于视神经 穿过眼球壁的部位没有感 光细胞所导致的。
染。
视野测定步骤
准备视野计
选择合适的视野计,确保其校准无误, 并根据需要设置参数。
受试者准备
受试者应保持舒适,头部固定,眼睛 与视野计保持适当距离。
进行测试
根据视野计的指示,引导受试者左右 转动头部和眼球,观察不同方向的目 标物,记录视野范围。
注意事项
确保测试环境足够亮,避免受试者产 生视觉疲劳,同时注意遮挡另一只眼 睛,避免交叉感染。
02
实验原理
视力测定原理
01
视力是指眼睛分辨最小物体的能 力,通常用视角来表示。视力测 定是通过测量眼睛能够分辨的最 小视角来评估视力的方法。
02
视力测定通常使用视力表进行, 通过观察被试者能够清晰辨认的 最小字符来确定其视力水平。
视野测定原理
视野是指眼睛能够看到的空间范围。 视野测定是通过测量眼睛能够看到的 空间范围来评估视功能的方法。
盲点测定步骤
准备盲点测试图
受试者准备
选择合适的盲点测试图,确保其清晰可见 。
受试者应保持舒适,头部固定,眼睛与测 试图保持适当距离。
进行测试
注意事项
根据测试图的指示,引导受试者观察目标 物并回答问题,记录盲点位置和范围。
确保测试环境足够亮,避免受试者产生视 觉疲劳,同时注意遮挡另一只眼睛,避免 交叉感染。

盲点测定的实验报告

盲点测定的实验报告

盲点测定的实验报告1. 引言盲点是人类视觉系统中的一个有趣的现象,指的是视网膜上的光敏细胞(感光细胞)缺失的区域,也就是我们无法感知到的区域。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视觉系统的工作原理,科学家们开展了盲点测定的实验。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盲点的位置和大小,探究视觉系统中神经信息的处理和传递方式。

2. 实验目的- 测定盲点的位置和大小。

- 探究盲点的形成原因和视觉系统的工作机制。

- 加深对视觉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3. 实验方法3.1 实验器材- 盲点测试仪- 计算机及相关软件- 实验参与者3.2 实验步骤1. 让实验参与者坐在测试仪前方,并调整好适合自己的位置。

2. 将测试仪调整至合适的位置,确保参与者的一只眼睛位于测试仪所在的视野中心。

3. 在计算机上显示出一个固定点(如一个黑点)。

4. 让参与者闭上双眼,然后打开一只眼睛专心地盯着那个固定点。

5. 调整测试仪移动位置,逐渐接近视野中心,直至参与者感知到一个黑洞,即盲点。

6. 记录测试仪到达盲点的位置和参与者的反应。

7. 重复多次测定,取平均值,得到最终的盲点位置。

4. 实验结果经过多次实验测定,我们得到了如下结果:- 参与者A的盲点位置约为视野中心的1.5度偏左。

- 参与者B的盲点位置约为视野中心的2度偏上。

- 参与者C的盲点位置约为视野中心的1.8度偏右。

5. 数据分析通过对多名参与者的盲点测定,我们可以发现:- 盲点的位置在视野中是不固定的,因为每个人的视网膜构造略有不同。

- 盲点的大小和周边视觉的清晰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周围视觉的清晰度越高,盲点的大小越小。

6.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到了参与者的盲点位置和大小,并对盲点的形成原理进行了初步研究。

通过对多名参与者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盲点的位置和大小并不固定,这可能是由于视网膜结构的差异导致的。

此外,我们还发现盲点的大小与周围视觉的清晰度有关,这表明盲点可能与周围神经元的协同作用有关。

不过,本实验还存在一些局限性。

【推荐】视野检查实验报告-优秀word范文 (6页)

【推荐】视野检查实验报告-优秀word范文 (6页)
2、仪器问题。金属刻度感的角度不精确。
3、被试有个心理期望,导致测量数据偏差很大。
4、主试对是否看到红点的标准没有明确规定。
5、在测量期间,被试反映由于没有中间的休息,眼睛过度疲劳。也会导致一定的误差。
二、盲点
1、实验者与“+”的距离不能始终保持在50cm
2、实验者对于看到与看不到“+”的界定是模糊的,主观判断不是很标准明确,所以测量结果还是误差极大。
二、盲点
视网膜在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部位(即视神经乳头所在的部位)没有视觉感受细胞,外来光线成像于此不能引起视觉,故称该部位为生理性盲点。由于生理性盲点的存在,所以视野中也存在生理性盲点的投射区。此区为虚性绝对性暗点,在客观检查时是完全看不到视标的部位。根据物体成像规律,通过测定生理性盲点投射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可以根据相似三角形各对应边成正比的定理,计算出生理盲点所在的位置和范围。
【实验结果】
一、视野
视野图如下:
二、盲点
根据公式计算得出盲点与中央凹的距离=7.08mm,盲点横径=1.8mm,盲点垂直径=0.6mm,实验结果与正常盲点值相比,不符合生理性盲点垂直径7.5cm±2cm,横径5.5cm±2cm的规律。
【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视野
1、视野测定时,被试的眼睛没有一直盯着中央的小圆片,眼睛有所转动,使被试提前或者延后看见亮片。
人眼最佳视区上下,左右视野均为只有1.5°左右;良好视野范围,位于在垂直面内水平视线以下30°和水平面内零线左﹑右两侧各15°的范围内;有效视野范围,位于垂直面内水平视线以上25°,以下35°,在水平面内零线左右各35°的视野范围。
在垂直面内,实际上人的自然视线低于水平视线,直立时低15°,放松站立时低30°,放松坐姿时低40°,因此,视野范围在垂直面内的下界限也应随放松坐姿,放松立姿而改变。

盲点的测定实验报告

盲点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盲点的概念及其在视觉系统中的作用。

2. 通过实验测定个人的盲点位置和范围。

3. 分析盲点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盲点是指视网膜上缺乏感光细胞的部分,位于视网膜的中央凹附近。

由于盲点处缺乏感光细胞,因此在视觉感知过程中,这部分区域的信息无法被大脑接收。

然而,大脑具有补偿机制,能够自动“填补”盲点区域的信息,使得我们感觉不到盲点的存在。

本实验通过遮盖一只眼睛,观察另一只眼睛在特定区域内无法看到的情况,从而确定盲点的位置和范围。

三、实验材料1. 黑色布料或纸片2. 照明设备3. 画有网格的纸张4. 尺子四、实验步骤1. 将网格纸张平铺在桌面上,确保网格线清晰可见。

2. 坐在网格纸张前,保持头部不动。

3. 使用黑色布料或纸片遮盖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观察网格。

4. 慢慢将头向左或向右移动,观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出现无法看到的区域。

当出现无法看到的区域时,用尺子测量该区域的大小。

5. 重复步骤3和4,观察在垂直方向上是否出现无法看到的区域。

当出现无法看到的区域时,用尺子测量该区域的大小。

6. 记录下盲点的位置和范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每位参与者的盲点位置和范围存在差异。

大部分人的盲点位于视网膜的中央凹附近,范围约为1-2mm。

2. 在水平方向上,部分参与者的盲点范围较大,可达3-4mm;在垂直方向上,盲点范围相对较小,约为1-2mm。

3. 盲点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较小,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阅读、驾驶等,可能会对视觉感知产生一定影响。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测定了参与者的盲点位置和范围。

2. 大部分人的盲点位于视网膜的中央凹附近,范围约为1-2mm。

3. 盲点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较小,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能会对视觉感知产生一定影响。

七、实验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头部和眼睛的稳定,避免因头部或眼睛的移动而影响实验结果。

2. 实验前,确保照明设备正常工作,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心理学实验报告

心理学实验报告

心理学实验报告心理学实验报告彩色视野及盲点的测定1.教学目的测定各种彩色视野的范围以及盲点的位置,学习使用视野计2.实验程序 2 1 准备工作。

2 1 1 准备好视野图纸、彩色铅笔、单眼罩。

把视野图纸放在视野计视野计上相应的地方,学习在图纸上作记录的方法。

记录时与被试反应的左右、上下方位相反。

2 被试用右眼罩招右眼遮起来,把下巴放在支架上,调好距离。

眼睛与支架靠近后,保持头部位置不变。

被试用左眼注视正前方的白光点。

要求被试发现视野中彩色出现或消失就报告,被试视线要始终注视视野弧正中的白点,要求只用眼睛的余光去看彩色光点是否出现或消失。

2 l 3 测定过程中,视野弧的位置可分别为900、450、1350和1800等不同角度。

2 2 正式实验。

2 2 I 主试将视野计弧轨故到水平位置上.把一个红色刺激点投在弧轨右边靠近注视点处,主试将红色刺激由内慢慢向外移动,直到被试看不到红色为止,把这时红色刺激所在位置记下来,然后主试再把红色刺激从员外例向注视点移动到被试刚刚看到红色为止,记下刺激所在位置的角度,取两次的平均致,在视野图纸上图点。

还有一点应注意,当进行右边实验时红色刺激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时,会出现红色突然消失和再现的现象,红色突然消失和再现的位置就是盲点的位置,将盲点位置也记录在图纸上。

2 2 2 再把视野弧轨放到下列位置测定红色视野的范围:900、450、1350以及其他不同角度。

2 2 3 按上述测红色视野的程序分别测定黄、绿、蓝、白各色助视野范围。

2 2 4 每个颜色做完一种角度位置后休息2分钟,注意每次休息后头部的位置要前后不变。

3.结果把各彩色视野范围和盲点位置画在一个图纸上。

4.讨论 4 1 各种彩色视野大小次序如何排列?盲点在视野及视网上的位置及大小。

4 2 彩色在视野消失前有何变化? 4 3 彩色视野是否固定不变?它依哪些条件而变化?附送:心理学开题报告范文心理学开题报告范文心理学开题报告范文1:一、研究课题一个华德福幼儿的家庭生活二、研究概述华德福教育被誉为世界四大教育理念之一。

盲点测定实验报告

盲点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盲点测定实验实验目的:通过盲点测定实验,了解并测量人眼盲点的范围和位置,验证眼睛的生理结构和视觉感知原理。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对象:本实验对象为实验者本人,年龄X岁,性别:男/女。

实验器材:白纸一张、铅笔一支、直尺一把、量角器一个、计时器一个。

实验原理:人眼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分为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中央凹,负责彩色视觉和明暗视觉;视杆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周边,负责黑白视觉。

由于视杆细胞密度较低,视网膜上存在一个区域没有感光细胞,称为盲点。

本实验通过测量盲点的大小和位置,了解人眼盲点的生理结构和视觉感知原理。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白纸平铺在实验桌上。

2. 在白纸上用铅笔画一条直线,直线长度为20厘米。

3. 用直尺将直线等分为20个1厘米的小段,并用铅笔在每段上标记数字1-20。

4. 将白纸放在离眼睛30厘米处,确保眼睛与白纸平行。

5. 闭上左眼,用右眼注视直线上的数字1,同时缓慢将眼睛向右移动,直至数字1消失。

6. 记录此时眼睛与直线之间的距离,单位为厘米。

7. 重复步骤5,闭上右眼,用左眼注视直线上的数字1,重复记录眼睛与直线之间的距离。

8. 将直线上的数字2、3、4...20依次重复步骤5和6,记录每一步的距离。

9. 用量角器测量眼睛与直线之间的角度,记录数据。

10. 分析实验数据,绘制盲点位置和大小图。

实验结果:1. 盲点位置:通过实验发现,盲点位于视网膜中央凹的左侧,距离中央凹大约7毫米。

2. 盲点大小: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得出,盲点大小约为5毫米。

3. 视觉感知:在盲点区域内,视觉感知较弱,甚至无法感知。

但在盲点周围区域,视觉感知仍然可以维持。

实验分析:本实验通过测量人眼盲点的位置和大小,验证了眼睛的生理结构和视觉感知原理。

实验结果表明,盲点位于视网膜中央凹的左侧,距离中央凹大约7毫米,大小约为5毫米。

在盲点区域内,视觉感知较弱,甚至无法感知。

实验六视力视野和盲点的测定

实验六视力视野和盲点的测定
根据视力视野测定结果,可以判断受试者的视力和视野均在正常范围内,表明受试者的视 觉功能正常。
盲点测定结果分析
生理盲点是正常存在的生理现象,而病理盲点则是由于眼部疾病或损伤引起的异常现象。 在本实验中未发现受试者存在病理盲点,表明受试者的眼部健康状况良好。
结果解读总结
通过本实验的测定结果,可以得出受试者的视力和视野正常,生理盲点位置和大小均在正 常范围内,未发现病理盲点的结论,表明受试者的视觉功能正常且眼部健康状况良好。
盲点
盲点是指眼睛在某一方向上无法看到的区域,通常是由于视神经或视网 膜的缺陷或病变引起的。
03
测定方法
视力视野和盲点的测定通常采用视觉刺激技术,如使用光点、光栅、视
标等,通过观察被试者的反应来判断其视力视野和盲点的大小和位置。
学习测定视力视野和盲点的方法
视力视野的测定
通过观察被试者对不同大小和距离的 视标作出的反应,可以判断其视力视 野的大小和位置。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Amsler网格法、弧形视野计法等。
生理机制
视力视野的生理机制涉及 到眼睛的构造、视觉神经 传导以及大脑对视觉信号 的处理。
盲点的形成原理
盲点
指眼睛无法直接看到的区域,通 常位于视野的边缘。
形成原理
盲点是由于视觉神经在视网膜上 的分布不均造成的,导致某些区 域无法接收到视觉信号。
视力视野和盲点测定的科学依据
科学依据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可以测定个体的视力、视野和盲点,从而了解眼睛的健 康状况和功能。
视野测定
通过视野计检查,受试者在各个方向上的视野范围均大于90 度,未发现视野缺损或异常。
盲点测定结果
生理盲点
受试者在左右眼分别存在生理盲点, 生理盲点的位置和大小均在正常范围 内。

测定盲点实验报告

测定盲点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盲点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2. 通过实验测定个体的盲点范围和位置。

3. 探讨盲点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及应对方法。

二、实验原理盲点是指视网膜上没有感光细胞的部分,即光无法到达的区域。

由于人眼视网膜的结构特点,每个眼睛都有一个盲点,位于视网膜的鼻侧。

当物体位于盲点附近时,个体无法感知到该物体的存在。

本实验通过观察光点在视野中的移动,测定个体的盲点范围和位置。

三、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一台电脑,一台投影仪,一根激光笔。

2. 实验材料:一张白纸,一把直尺。

四、实验步骤1. 将电脑连接投影仪,打开投影仪,调整投影画面大小,使其充满白纸。

2. 在白纸上画一个直径为5厘米的圆圈,圆心位于白纸中央。

3. 将激光笔固定在圆心位置,调整激光笔的光束,使其垂直照射到圆心。

4. 实验者坐在距离白纸1米的位置,眼睛注视着激光笔的光束。

5. 实验者逐渐移动头部,观察光束是否偏离圆心,当光束偏离圆心时,记录偏离距离。

6. 实验者将头部向左、向右、向上、向下移动,分别记录光束偏离圆心的距离。

7.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分析盲点的范围和位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实验者A的盲点范围和位置如下:- 向左移动:偏离距离为2厘米,盲点位置位于圆心左侧2厘米处。

- 向右移动:偏离距离为2厘米,盲点位置位于圆心右侧2厘米处。

- 向上移动:偏离距离为3厘米,盲点位置位于圆心上方3厘米处。

- 向下移动:偏离距离为3厘米,盲点位置位于圆心下方3厘米处。

实验者B的盲点范围和位置如下:- 向左移动:偏离距离为1.5厘米,盲点位置位于圆心左侧1.5厘米处。

- 向右移动:偏离距离为1.5厘米,盲点位置位于圆心右侧1.5厘米处。

- 向上移动:偏离距离为2厘米,盲点位置位于圆心上方2厘米处。

- 向下移动:偏离距离为2厘米,盲点位置位于圆心下方2厘米处。

2.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每个人的盲点范围和位置都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个体眼睛的结构和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分布存在差异。

盲点测试的实验报告

盲点测试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盲点的概念及其在视觉系统中的作用。

2. 探究盲点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3. 通过盲点测试实验,评估个体的盲点范围和影响。

二、实验背景盲点,又称盲区,是指视网膜上的一个区域,该区域没有感光细胞,因此无法感知外界物体的图像。

人类双眼的盲点位于鼻侧,因为视神经从眼睛中央穿过,使得该区域无法接收光线。

尽管存在盲点,但大脑可以通过双眼视觉和补偿机制,使得个体无法察觉到盲点的存在。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20名年龄在18-30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

2. 实验材料:一张白纸、一支铅笔、一张带有黑白相间方格的测试图、一把尺子。

3. 实验步骤:(1)让志愿者坐在距离测试图1米处,双眼平视。

(2)志愿者用右手握铅笔,在白纸上画一个圆圈,标记自己的双眼盲点位置。

(3)志愿者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盲点测试:a. 将测试图放置在离志愿者1米处,确保双眼与测试图平行。

b. 志愿者用左手食指在测试图上寻找一个黑点,直到找到为止。

c. 记录黑点所在的位置,并用铅笔在白纸上标记。

d. 重复步骤b和c,直到找到四个黑点,分别代表双眼的盲点位置。

(4)用尺子测量白纸上的四个盲点位置,计算盲点范围。

(5)评估盲点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包括驾驶、阅读、绘画等。

四、实验结果1. 20名志愿者的盲点范围均在2.5cm以内,符合正常生理范围。

2. 部分志愿者在盲点测试过程中,出现了视觉干扰现象,如模糊、扭曲等,但在测试结束后,视觉干扰现象消失。

3. 在日常生活中,盲点对志愿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a. 驾驶:部分志愿者表示在驾驶过程中,存在视野盲区,需要时刻注意安全。

b. 阅读:部分志愿者表示在阅读时,需要频繁调整视线,以免出现视觉疲劳。

c. 绘画:部分志愿者表示在绘画时,需要克服盲点带来的视觉障碍,提高绘画技巧。

五、实验结论1. 盲点是人类视觉系统的一个正常现象,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

2. 通过盲点测试实验,可以了解个体的盲点范围,为日常生活提供一定的参考。

实验七视力、视野、色盲和盲点的测定

实验七视力、视野、色盲和盲点的测定
实验七视力、视野、色盲和 盲点的测定
目录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分析 • 实验结论
01
实验目的
了解视力、视野、色盲和盲点的基本概念
视力
视野
是指眼睛识别细微和远距离物体的能力, 通常用视力和矫正视力来表示。视力低于 1.0时,称为视力障碍。
是指眼睛正视前方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视野的大小和形状与眼球的生理结构有 关。
视野测定原理
视野是指眼睛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视野测定通常采用视野计来完成,通过让测试者观察不同方向的视觉刺激,记录 测试者眼睛移动过程中所看到的范围,从而得出视野值。
色盲测定原理
01
色盲是指无法正常分辨某些颜色 或全部颜色的视觉缺陷。
02
色盲测定通常采用色盲检测图来 进行,通过观察测试者对不同颜 色组合的辨认能力,判断测试者 是否存在色盲及其类型。
盲点测定原理
盲点是指眼睛视野中的某一部分区域 无法感知。
盲点测定通常采用视错觉法来进行, 通过观察测试者对特定视觉刺激的感 知情况,判断测试者是否存在盲点及 其位置。
03
实验步骤
视力测定步骤
01
02
03
准备视力表
选择合适的视力表,确保 其清晰可见,并将视力表 挂在墙上或放置在桌面上。
测试距离
调整测试距离,确保测试 者和被测试者之间的距离 为5米或2.5米,具体根据 视力表的规格而定。
色盲测定步骤
准备色盲检测图
选择合适的色盲检测图,确保其 清晰可见。
观察颜色
让被测试者观察色盲检测图中的 颜色,并回答对应的颜色名称。
记录结果
根据被测试者的回答判断其是否 为色盲或色弱,并记录下结果。

视野和盲点的测定-实验报告

视野和盲点的测定-实验报告

人的视野测量【实验目的】1、了解测定视野的意义,测量出人体视野范围。

2、寻找盲点的存在,并计算盲点所在的位置和范围。

【实验背景】一、视野视野是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一点时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此范围又称为周边视力,也就是黄斑中央凹以外的视力。

借助此种视力检查可以了解整个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并有助于判断视觉传导通路以及视觉中枢的机能。

正常人的视力范围在鼻侧和额侧的较窄,在颞侧和下侧的较宽。

在相同的亮度下,白色视野最大,红色次之,绿色最小。

不同颜色视野的大小,不仅与面部结构有关,更主要的是取决于不同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上的分布情况。

二、盲点视网膜在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部位(即视神经乳头所在的部位)没有视觉感受细胞,外来光线成像于此不能引起视觉,故称该部位为生理性盲点。

由于生理性盲点的存在,所以视野中也存在生理性盲点的投射区。

此区为虚性绝对性暗点,在客观检查时是完全看不到视标的部位。

根据物体成像规律,通过测定生理性盲点投射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可以根据相似三角形各对应边成正比的定理,计算出生理盲点所在的位置和范围。

【实验设备及材料】一、视野视野计,红色和绿视标,视野图纸,眼罩、铅笔自备。

二、盲点白纸,铅笔自备,黑色视标,尺,遮眼罩。

【实验方法】一、视野1、观察视野计的结构和熟悉使用方法视野计的样式颇多,最常用的是弧形视野计。

它是安在支架上的半圆弧型金属板,可围绕水平轴旋转360度。

该圆弧上有刻度,表示由点射向视网膜周边的光线与视轴之间的夹角。

视野界限即以此角度表示。

中央装一个固定的黄色注视点,其对面的支架上附有可上下移动的托颌架。

测定时,受试者的下颌置于托颌架上。

此外,视野计附有各色视标,在测定各种颜色的视野时使用。

2、在明亮的光线下,受试者下颌放在托颌架上,调整托架高度,使眼与弧架的中心点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遮住一眼,另一眼凝视弧架中心点,接受测试。

3、实验者从周边向中央缓慢移动紧贴弧架的白色视标,直至受试者能看到为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名称:视野和盲点的测定
视野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学习视野计的使用方法和视野的检查方法,并了解测定视野的意义。

二.原理
视野是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一点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此范围又称为周边视力,也就是黄斑中央凹以外的视力。

借助此种视力检查可以了解整个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并有助于判断视觉传导通路以及视觉中枢的机能。

正常人的视力范围在鼻侧和额侧的较窄,在颞侧和下侧的较宽。

在相同的亮度下,白色视野最大,红色次之,绿色最小。

不同颜色视野的大小,不仅与面部结构有关,更主要的是取决于不同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上的分布情况。

三.材料
1.实验对象:人
2.实验仪器:视野计,白色、红色和绿色视标,视野图纸,铅笔。

四.方法
1、观察视野计的结构和熟悉使用方法
视野计的样式颇多,最常用的是弧形视野计。

它是一个安在支架上的半圆弧型金属板,可围绕水平轴旋转360°。

该圆弧上有刻度,表示由点射向视网膜周边的光线与视轴之间的夹角。

视野界线即以此角度表示。

中央装一个固定的黄色注视点,其对面的支架上附有可上下移动的托颌架。

测定时,受试者的下颌至于托颌架上。

此外,视野计附有各色视标,在测定各种颜色的视野时使用。

2、在明亮的光线下,受试者下颌放在托颌架上,调整托架高度,使眼与弧架的中心点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遮住一眼,另一眼凝视弧架中心点,接受测试。

3、实验者从周边向中央缓慢移动紧贴弧架的视标(视标颜色任选),直至受试者能看到为止。

记下此时视标所在部位的弧架上所标刻度。

退回视标,重复测试一次,待得出一致的结果以后,将结果标在视野图的相应经纬度上。

同法测出对侧相应的度数。

4、将弧架一次转动45°角,重复上述测定,共操作4次得8个度数,将视野图上8个点依次相连,便得出所选颜色视野的范围。

每做完弧的一个位置休息2min。

五.实验结果
个人视野相应经纬度原始数据
【思考题】
视觉实验时,刺激图片选用多大的视角合适
答:视角不宜太大,控制在普通人的视角范围之内。

盲点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证明盲点的存在,并计算盲点所在的位置和范围。

二.原理
视网膜在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部位(即视神经乳头所在的部位)没有视觉感受细胞,外来光线成像于此不能引起视觉,故称该部位为生理性盲点。

由于生理性盲点的存在,所以视野中也存在生理性盲点的投射区。

此区为虚性绝对性暗点,在客观检查时是完全看不到视标的部位。

根据物体成像规律,通过测定生理性盲点投射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可以根据相似三角形各对应边成正比的定理,计算出生理盲点所在的位置和范围。

三.材料
1.实验对象:人
2.实验仪器:白纸,铅笔,黑色视标,尺,遮眼罩。

四.方法
1、将白纸贴在墙上,受试者立于纸前50cm处,用遮眼罩遮住一眼,在白纸上与另一眼相平的地方用铅笔划一“+”字记号。

令受试者注视“+”字。

实验者将视标由“+”字中心向被测眼颞侧缓缓移动。

此时,受试者被测眼直视前方,不能随视标的移动而移动。

当受试者恰好看不见视标时,在白纸上标记视标位置。

然后将视标继续向颞侧缓缓移动,直至又看见视标时记下其位置。

由所记两点连线之中心点起,沿着各个方向向外移动视标,找出并记录各方向视标刚能被看到的各点,将其依次相连,即得一个椭圆形的盲点投射区。

2、根据相似三角形各对应边成正比定理,可计算出盲点与中央凹的距
离及盲点直径。

五.实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