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知识清单

合集下载

高考小说知识点大全

高考小说知识点大全

高考小说知识点大全高考小说是高中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一定的知识点和考查要求。

掌握好高考小说的知识点,对于考试取得好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高考小说的知识点大全,以帮助你更好地复习和应对高考。

一、古代小说1.《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贾宝玉的爱情悲剧和封建社会的腐败现象,深刻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种种问题。

2.《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宋江领导一群起义军对抗封建统治的故事,以及每个英雄的生平遭遇。

3.《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孙悟空带领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人一起西天取经的故事,反映了封建迷信和佛道文化的矛盾。

二、现代小说1. 现实主义小说现实主义小说是描写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创作形式,鲜明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群众的命运。

代表作品有:- 《围城》:钱钟书的代表作,以讽刺的手法揭示了旧社会的腐败和人们的无奈。

- 《茶馆》:老舍的代表作,通过茶馆里的人物和事件,生动地揭示了晚清时期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 《家》:巴金的代表作,以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为切入点,展现了农民在封建社会中的悲惨命运。

2. 现代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是对传统叙事方式的一种突破,追求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模糊性。

代表作品有:- 《呐喊》:鲁迅的代表作,以鲜明的写实手法揭示了民族危机和社会的黑暗。

- 《宇宙的浩瀚》:丁玲的代表作,以女性视角展现了中国传统社会对妇女的压迫和歧视。

- 《活着》:余华的代表作,以荒诞的方式描绘了一个人在社会动荡中的生存状态。

三、外国小说1. 俄国文学俄国文学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性而闻名于世。

代表作品有:- 《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以描绘军事战争和社会生活为主线,反映了人类命运的沉痛与深刻。

- 《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以主人公罗迪翁·罗斯托洛夫斯基的心理矛盾和罪恶感为线索,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深沉。

- 《钦差大臣》:高尔基的代表作,通过塔赫马兹诺夫的生活遭遇,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罪恶。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清单1.doc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清单1.doc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清单1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清单1命题预测文学作品的阅读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的阅读,散文在过去多年的考查中一直占据了绝对份量,而小说由于受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等的限制,很少在高考中考到。

但是,今年的山东考试说明中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有一个明显的改动,即将原来的“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手法”改为“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手法”。

排列顺序的改变,极可能引发命题材料的文体变化,换句话说,很可能会考小说阅读。

认识小说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的。

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故事情节完整,人物个性鲜明,环境描写逼真,主题思想深刻,构思角度精巧,是小说独有的特点,这样,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就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捕捉答题技巧。

考点分析小说考查着重从人物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情节、高潮、结尾等方面设题考查。

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常设置如下类型的题环境类题、人物类题(或“形象类”)情节类题、主题类题、理解含义类题、技巧类题、作用类题命题特点1000多字的微型小说(小小说)将是小说考查的重点对象。

这种小说只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或事件中的一个小片段、小插曲,对人物只勾勒轮廓,捕捉其主要性格特征的某种光彩或斑点,兼有特写的特点,写法近似速写。

它比短篇小说更短、容量更小、人物更少、情节更单纯。

此外,命题也可能会选取长篇、中篇、短篇小说的一个片段、某一个情节或某一个场景进行考查。

我们认为,它应以现当代的中外名家名篇为主,作品内容有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

在复习中,要重视《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新课标(实验)》推荐小说: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鲁迅《呐喊》、茅盾《子夜》、巴金《家》、沈从文《边城》、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海明威《老人与海》、莫泊桑短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等。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重要题型例举及知识清单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重要题型例举及知识清单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重要题型例举及知识清单题型一:情节概括题题例:请梳理出小说的行文思路。

(6分)(《昏厥羊》)答案 开端:交代老马喜欢吃蒜,老伴临走前嘱咐“水表好像有点儿不准”。

发展:正在偷剥私藏的大蒜时有人按门铃,虚惊后匆忙把工资放在餐桌上。

再发展:自称小区水工的陌生人按门铃,老马让他看水表并训斥他,陌生人吓晕。

高潮:老马去客厅打电话想救人,回来发现陌生人已逃离并偷走了自己的工资。

结局:老马心里难受,觉得自己就是晕厥羊。

题型二:情节作用题赏析情节作用解题思路:①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②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线索,铺垫,照应,首尾呼应,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结尾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引人深思;结尾出人意料,情节逆转,深化主题等;③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等;④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⑤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设置悬念,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题例一: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

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8分)(《马兰花》)参考答案 (具体分析)①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强忍泪水的背后是受到丈夫指责后的委屈与隐忍 (2分)②第二次是“眼里含着泪”含着泪水的背后是对丈夫不明人情事理、斤斤计较的气愤与不满 (2分)③最后一次是“满眼的泪水”满眼泪水的背后是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埋怨的释然。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清单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清单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清单一、考点分析小说考查着重从人物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情节、高潮、结尾等方面设题考查。

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命题特点1000多字的微型小说(小小说)将是小说考查的重点对象。

这种小说只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或事件中的一个小片段、小插曲,对人物只勾勒轮廓,捕捉其主要性格特征的某种光彩或斑点,兼有特写的特点,写法近似速写。

它比短篇小说更短、容量更小、人物更少、情节更单纯。

此外,命题也可能会选取长篇、中篇、短篇小说的一个片段、某一个情节或某一个场景进行考查。

我们认为,它应以现当代的中外名家名篇为主,作品内容有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

三、分类解说小说的开头和结尾(一)小说常用的开头1.设疑法(悬念法)(1)引起读者的思考。

(2)引出下文的情节。

(3)突出人物形象。

(4)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3)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4)渲染气氛。

(5)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二)小说的结局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思维方向)好处: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升华主题。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升华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

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小说阅读的知识清单

小说阅读的知识清单

小说阅读的知识清单一、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注意概括介绍)B、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C、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⑴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与技巧;⑵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⑶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3.“人物性格特征分析题”解题思路⑴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

⑵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

⑶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

⑷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

⑸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

4、人物形象分析题表述要点:是一个怎样的人+ 性格、品质特征+ 形象的意义(定性+定量)高考小说鉴赏人物形象常用术语:(1)勤劳,朴实(淳朴),善良,真诚,守信,爱国,执著,乐观,豁达、勇敢,坚韧,顽强,倔强,自信,正直,仁厚,安分守己,温顺,节俭,聪明,机智,精明,干练,伶俐,踏实,谨慎,细腻,吃苦耐劳,有生活情趣,有平常心,有文化,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心,有上进心,有主见,有魄力,通情达理,技艺高超,讲究信誉,从容淡定,胸怀宽广,经验丰富,热心体贴,善解人意,乐于助人,大而无私,无私奉献,乐观开朗,自尊心强,刻苦勤奋,粗犷豪迈;(2)狡猾,自私,自卑,自傲,虚伪,粗鲁,冷漠,暴躁,贪婪,泼辣,卑鄙,无耻,圆滑,世故,敏感,逆来顺受,卑劣吝啬,忍辱苟安,委曲求全,谨慎多虑,自主意识薄弱,趋炎附势,见风使舵,阿谀奉承,善于逢迎,伶牙俐齿,阴险狡诈,斤斤计较,心胸狭窄,爱慕虚荣,损人利己。

5、如何判断谁是主人公?①主人公应贯穿小说情节的始终。

②主人公的表现及其性格决定小说的主题。

6、各类形象的作用(1)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知识点、模板大全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知识点、模板大全

小说阅读专题一、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

二、人物形象分析:1、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直接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①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仆人公。

〔手法为“衬托”〕②环境衬托,通过人物所处的环境〔自然的或社会的〕来衬托性格。

2、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①外貌、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促进故事情节的进展。

B、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③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冲突、焦虑、担忧、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进展。

④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呈现人物的某一特征。

3、解题技巧与答题格式①人物性格特征归纳首先要确定人物身份,说明其代表性、象征性。

答案组织格式:某某某是一位什么样的〔一般为形容词,表示此人性格特点的词,如勤劳、简朴等。

〕什么人〔表示人物身份的,如农民、工人、诗人等〕,或者某某某是什么阶级〔如:农民、工人、诗人〕的代表、象征、缩影等。

一般用推断句。

其次假设题目要求简要分析的话要分条阐述。

答案组织格式:分论点〔表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形容词,如勤劳、简朴等。

〕加上论证所需例子〔一般是文中能表达人物特点的具体句子〕例如: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答题要点:父亲是中国老一辈农民的代表人物身份拔高主题意义勤劳,直到临终念念不忘的还是锄头、庄稼、收割分论点论证勤劳的例子节约,对自己格外悭吝,舍不得乱花一分钱分论点论证节约的例子和气,与世无争,惟一的祈求是过上平稳的日子分论点论证和气的例子精神上贫困,关心却弄不明白国家大事分论点论证精神上贫困的例子②人物描写的方法首先确定哪些是直接描写,哪些是间接描写。

假设是直接描写,要说明小类别〔假设是同一种描写要细看前后有何变化,及其缘由〕,然后看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间接描写的话看是通过人还是环境来衬托,然后确定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高考语文小说情节知识清单

高考语文小说情节知识清单

高考语文小说情节知识清单一、情节结构(一)单线结构1.顺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示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如何展开的2.倒叙:将小说的高潮或结尾部分前置示例:《祝福》在结构上采用什么记叙顺序?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3.插叙:在叙述故事中插入其他故事示例: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中“林教头沧州遇故旧”的叙述方式及作用。

4.补叙:补充与之相关的事情示例:《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作者使用什么叙述方式解释“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并分析其妙处。

答案:插叙,造成叙事的波澜,也让读者在惊异与顿悟的情感呈现中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

5.平叙:同时叙述同一时间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故事,又叫“分叙”示例:在《水浒传》,《林海雪原》,《烈火金刚》,《铁道游击队》等长篇小说中都有精采的运用。

(提示:一般地说,平叙也只有在写较长的文章时才用得上)(二)复线结构1.明线与暗线:明线叙故事,暗线写主题示例:分析鲁迅小说《药》的明线和暗线,并提炼主题鲁迅写的小说《药》就是如此。

故事的明线是:清末年间,华老栓的儿子小栓得了痨病,人们说此病吃了血馒头就好了,所以老栓等到一天清早衙门杀人,就拿着洋钱去买用囚犯血染的馒头,并匆匆拿回家给小栓吃。

此文暗线是:老栓去取血馒头那天清早,被杀的囚犯是革命者夏瑜,小栓就是吃的他的血馒头,但这剂“药”并没把小栓的病治好。

小栓最终还是被痨病夺去了生命。

作者就将这明暗两线交*,结成双环连套——在本文结局的坟场上,让小栓的墓和夏瑜的墓错落地挨在一起,小栓的母亲、夏瑜的母亲又都在给儿子上坟、烧纸……《药》的主题:“愚昧的群众享用革命者的鲜血,不是医治病苦的良药;资产阶级脱离群众的革命,不是疗救中国社会的良药。

”就自然而然地从坟地里奔出来了。

2.蒙太奇结构:镜头组合,立体感,省去交代与过渡示例:先秦作品《弾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使用了什么叙事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使用了蒙太奇手法,四个词,就是四个镜头,四个镜头组合起来,就形成一幅完整的古代原始人类劳动狩猎的画面,真实的再现了古代人类的劳动过程。

高考小说相关知识梳理

高考小说相关知识梳理

高考小说阅读中相关知识梳理▲整体感知一、小说的概念运用叙述、描写及各种艺术手法,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

“小说三要素”是其体裁特点小说的考点:1、故事情节;2、人物形象;3、叙述手法;4、环境描写:5、主题 6、艺术特色二.读什么(整体感知)1.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感知情节)2.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分析人物形象)3.这个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是什么。

(了解背景)4.表现了什么主题。

(把握作品主题)5.通过哪些写作方法塑造人物、突出主题的。

(艺术特色)▲相关知识梳理一、人物形象高考考查点:概括性格特征;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好处(作用);对人物的评析(作者或读者)分析人物形象要注意的几个问题:①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的完整性;②把握人物形象的丰富性;③了解人物所处的时代特点。

研究人物形象塑造方法——①正面描写②侧面烘托③情节(一)正面描写1、肖像描写及作用肖像描写:容貌、神情、衣饰、姿态等。

作用:(1)表现出时代的特点;(2)表现出人物的特征;(3)表现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内心情感。

2、语言描写及作用语言描写:对话和独白。

语言要富有个性特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特点、特定的环境)作用:能更好地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心理和性格特点。

3、动作描写及作用动词:要精选词语,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形象、生动。

作用:显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人物的性格及其发展。

4、心理描写及作用心理描写:用内心独白刻画;用景物描写刻画;用传神的动作刻画;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从旁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分析;用对话刻画。

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5、细节描写及作用细节描写: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的刻画。

作用:①具体、生动、鲜明的反映人物和事物的外貌特征及其内在本质;②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③凸现作品的主题。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知识清单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知识清单

高考小说知识清单一、小说基本构成1.小说概念及三要素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1)小说塑造是典型形象,即个性+类型(共性)。

在微型小说中,一般塑造的是共性(类型)人物。

典型形象:个性化和概括化高度统一的形象。

个性:指创造的艺术形象,具有独一无二的个性品质特征。

共性:形象具有概括性,揭示人物所共有的普遍性的本质。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1)描写方法:①正面描写或直接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②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主要包括环境烘托和其他人物的烘托)。

(2)情节设置:误会、巧合、矛盾等。

(3)第三者叙述、议论、介绍等。

注意:小说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3.小说的情节结构(1)构成: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

(2)情节的特点:①完整,②紧凑集中,③自然推动发展,④一波三折,⑤将情节推向高潮。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描写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气氛等都有不少的作用。

二、小说的一般要求:1.完整的故事情节2.鲜明的人物形象3.典型的环境4.深刻的主题5.精巧的构思三、小说各要素作用:角度一般是4+1:人物、主题、情节、结构+读者(引起阅读兴趣、感染力强,引起共鸣、发人深思、使人身临其境、留白,留下想象的空间等)(一)分析重要情节(细节)的作用(角度4+1)①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高考小说重点知识清单

高考小说重点知识清单

高考小说重点知识清单•人物o手法作用▪外貌描写•①刻画人物的外表形象;②显示人物的职业、身份;③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某一特定时刻的心态;④表现人物的遭遇、命运;⑤表达作者对人物的爱憎。

▪语言描写•①表现人物的身份、职业、地位、经历;②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以及某种特定时刻的心态;③语言中的生活气息;④语言的地方色彩、乡土气息;⑤交代故事情节或事情的来龙去脉,表达某种特定的意思,展示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

▪动作描写•①表现人物的职业、身份特点;②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③表现人物在某种情况下的心理活动;④推动情节的发展▪心理描写•①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从而刻画出人物的性格;②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情节发展。

▪侧面描写•对比•环境烘托•物象烘托o次要人物▪①牵线搭桥,推动情节;②烘托人物,个性鲜明;③暗示社会环境,渲染气氛;④揭示主题;⑤叙述人称本身所起的作用。

(叙述人称为第一人称“我”时,能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情节o情节运行模式▪基本形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特殊形式•欧·亨利式(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增强故事的戏剧性)•摇摆式(即一波三折)•延迟式(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或心理的发展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的希望完全破灭)•横截面式(截取生活中的某一个点进行呈现,常有以小见大的效果)o某一情节作用▪内容上•①表现人物性格或某时刻特定的心态。

②突出表达某种意思。

③渲染某种氛围,提供某种背景。

④表现小说主题。

▪结构上•①首尾呼应和前后照应。

②欲扬先抑,先抑后扬。

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欲望。

④过渡,引出下文。

⑤戛然而止,留下回味的余地。

⑥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⑦既交代了与主要故事情节有关的背景,又使情节安排集中。

⑧铺垫、伏笔、对比。

o情节安排技巧▪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抑扬•使故事曲折多变,出乎读者意料,产生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对比•突出事物或人物的特征;表现主题▪突转•产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增强小说的戏剧性,突出主题▪照应•情节连贯,脉络清晰;▪伏笔•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衬托•突出形象或主题;▪铺垫•积蓄气势,突出主题•环境o自然环境o人文环境•结构模式o单线结构▪形式•主要情节运行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特点•故事常有比较明显具体的线索(人、事、物等),围绕线索层层展开o双线结构▪形式•双线并行,同时展开,两条线会在某一点上交叉▪作用•能容纳更丰富的生活,能更全面地刻画人物,使其更加立体可感;明暗两条线互相映衬对照,多角度表现主题。

【背诵宝典】高考小说阅读必备知识清单

【背诵宝典】高考小说阅读必备知识清单

【背诵宝典】高考小说阅读必备知识清单姓名:班级:一、小说的基本知识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即主题主旨)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多种人,合成一个。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正面描写: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细节描写侧面描写:①借助次要人物(或物象)烘托②环境烘托③对比④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

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完整的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

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二、环境描写的方法(1)从描写技巧角度看: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与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色彩的渲染、衬托。

(2)从修辞角度看: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来描写。

(3)从写景角度看:①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形、声、色角度);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等等;③写景顺序——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自然)环境描写的常见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照应题目。

②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③烘托人物,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高中语文高考小说阅读必备知识点(共八方面)

高中语文高考小说阅读必备知识点(共八方面)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必备知识点一、小说的情节结构1.小说情节概括1)基本格式: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

2)按时间: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高潮往往是矛盾冲突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

《最后一课》:上学路上——上课之后——上课经过——宣布放学。

3)按空间(场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

4)按线索:人、物、事、情等。

《清兵卫与葫芦》,弃葫芦——痴葫芦——玩葫芦——卖葫芦(物线)。

《我的叔叔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情线)。

5)从某个角度概括示例:《枪口下的人格》从主人公贝尔蒂的角度概括,俘敌——护敌——被俘——脱险——赴死。

6)概括格式:小说以……为线索(或“围绕着……”),先写……,再写……,最后写……2.小说结构特点(1)单线结构(2)双线结构①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鲁迅《药》②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失街亭》③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最后一片常青藤叶》明暗双线的好处:一明一暗(一显一隐)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交叉推进,平行展开,相互呼应,彼此映照),形成“悬念”,使故事情节生动(紧凑集中),跌宕有致(引人入胜,曲折紧张);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题。

(3)一波三折式结构(摇摆式结构):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而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4)欧亨利式结尾(突转式结尾):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因美国欧·亨利最擅长这种结构,故称“欧·亨利式”。

作者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一真相又符合情理,结尾的突转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分析时,一要分析其结尾的出人意料,而要分析其结尾的合理性(即分析前文的铺垫、伏笔、暗示等)。

(5)延迟式情节: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体现小说的结构张力(使小说故事富有张力),比较典型的小说就是《牲畜林》。

小说阅读知识清单1——情节

小说阅读知识清单1——情节

小说阅读知识清单1——情节一、情节结构(一)单线结构1.顺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倒叙:将小说的高潮或结尾部分前置3.插叙:在叙述故事中插入其他故事4.补叙:补充与之相关的事情5.平叙:同时叙述同一时间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故事,又叫“分叙”(二)复线结构1.明线与暗线(主线与副线):显隐结合,摇曳生姿明线叙故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行文更加集中简洁暗线写主题,表现人物性格发展过程,丰富小说主题2.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纵横交织,更加全面地表现人物性格,丰富文章主题,全面展现社会风貌平行并列,交替展开,既相互对照又相互衬托,使作品内容丰满,启人深思(三)蒙太奇结构镜头组合,立体感,省去交代与过渡,情节叙述更简洁(四)意识流把思想还原为知觉,使抽象的思想外化;将现实与非现实糅合在一起,寓严肃于荒诞;超时间性和超空间性,即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用不确定的意义表现了这个世界的复杂多变、难于捉摸。

二、情节手法(一)叙述视角1.全知视角:第三人称,客观真实,利于叙事2.有限视角(1)内在视角:第一人称“我”参与其中,利于评论抒情。

(注意儿童视角的运用)a.主人公视角 B.见证人视角(2)外在视角:叙述者对其所叙述的一切不仅不全知,反而比所有人物知道的更少。

极富戏剧性和客观演示性(二)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事亲切,给人以真实感,便于抒情2.第二人称:拉近距离,便于交流3.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叙写自由灵活提示:高中阶段所学小说大多以“第三人称”进行叙事,比如《百合花》《荷花淀》《小二黑结婚》《复活》《老人与海》等。

(三)叙述线索1.人物线索“我”:串联故事,映衬主要人物2.事物线索:便于组织材料,串联故事3.时空线索:结构清晰,顺序条理,利于叙事4.某句话、某种情感: 便于凸显情感,彰显主题(四)叙述技巧1.悬念:使情节波澜起伏,吸引读者2.抑扬:避免平铺直叙,一波三折,扣人心弦3.伏笔:为下文的描写叙事做准备,凸显因果关系4.照应:前后相合,脉络清晰,情节完整连贯,结构紧凑谨严5.铺垫:为下面叙事蓄势,利于塑造人物,表现主题6.突转:使情节陡转,出乎读者意料,突破阅读预期7.对比: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8.衬托: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三、情节作用(一)开头情节1.写景开头(1)交代环境、背景(2)渲染气氛,酝酿情感(3)展示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4)推动情节的发展(5)主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打铺垫;酝酿诗情画意,深化作品主题2.设悬开头(1)引起读者阅读兴趣(2)引起下文,为下文做埋伏3.故事开头(1)映衬主要故事(2)暗示小说主题的普遍性(二)中间情节1.情节上:展现小说的主要矛盾2.人物上: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3.结构上:与前文照应,为下文蓄势,承上启下4.主题上:表现小说主题(三)结尾情节1.写景结尾(1)渲染气氛,强化背景(2)丰富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情感(3)照应开头,深化主题(4)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耐人寻味2.大团圆结尾(1)符合大众心理预期和审美需求,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2)有利于彰显小说主题中美好人性(3)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耐人寻味3.欧•亨利式结尾(1)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2)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3)突出人物形象(4)突出文章主旨4.戛然而止式结尾(1)引入思考,留下想象的空间5.悲剧式结尾(1)深化主题(2)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3)引发读者对人物命运的同情,及悲剧根源的关注与思考四、情节技巧新考点(一)叙述方式1.人物交叉: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以扬长补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表现。

高考小说阅读重要知识点汇编

高考小说阅读重要知识点汇编

高考小说阅读重要知识点汇编第一单元:叙述谁来说:1、谁来说就是给小说找一个叙述的身份和位置,叙述的立足点,它决定叙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

比如《我的叔叔于勒》是以一个半大孩子的眼睛来看世界,他的视角是仰视的,对成人世界的复杂和不可理喻,决定了小说是现在进行时的叙事,读者和人物一起经历着成长的阵痛。

2、上帝俯瞰和凡人眼光上帝俯瞰即全知视角,这种视角下,叙述者了解小说的全部人物和事件。

第三人称一般属于全知视角。

传统小说比较喜欢采用全知视角,比如莫泊桑的《项链》。

凡人眼光即有限视角,这种视角下,叙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节。

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不作评论和心理描写时)属于有限视角。

《桥边的老人》即采用有限视角的第一人称方式,“我”作为叙述者讲述的仅仅是自己的所见所闻,对其他人比如老人的感受就只能揣测。

这样读者既可以从“我”的角度体验故事,也可以从旁观者角度发挥想像。

叙述人称:第一人称我真实自然说话人是叙述者也是参与者不足之处是比较主观第二人称你亲切抒情有别于第一人称的二者合一,也有别于第三人称的两相疏离第三人称他客观灵活说话人是旁观者不足之处是比较疏离契诃夫的《万卡》是两种人称的巧妙结合,用第三人称的叙述向读者交代万卡的悲剧命运及其生活环境、背景等;用第一人称讲述了他在莫斯科鞋店里做学徒的悲惨遭遇以及内心世界的悲伤。

叙述腔调:1、腔调的背后叙述腔调是指叙述人流露出来的感情色彩、年龄、性别、身份等个性特征,比如伍尔芙小说的睿智与抒情,海明威小说的深刻与蕴藉。

有时作家可以将自己惯用腔调隐藏起来,换成人物的口吻来说话。

2、讲述与显示讲述即主观叙述,比如《墙上的斑点》,显示即客观描写,比如《桥边的老人》。

速度控制:小说有自己的节奏,当概括性叙述时,小说节奏就快,当细致描写时,小说节奏就慢。

叙述知识:1、意识流意识流是西方文学的一种表现方法。

意识流叙述打破了传统的因果关联的叙述,用人物的意识流动,如回忆、梦幻、感受、联想、情绪、心理独白等来组合作品。

高中语文文学类阅读知识总结(小说阅读)最新最全

高中语文文学类阅读知识总结(小说阅读)最新最全

高中语文文学类阅读知识总结——小说阅读知识点1现代小说常识·基本知识小说以叙述为主,是具休表现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相互关系及相应的心理状态、意识流动等,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

1.小说三要素和高考四考点·小说三要素:要素1—人物形象: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表现作品的主题,从而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要素2—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要素3—情节:小说通过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高考四考点:考点1—人物:概括人物形象或性格特征;赏析人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考点2—环境:环境描写的方法;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的特点考点3—情节:概括小说情节;分析情节作用考点4—主旨:概括作品主旨;探究作品意蕴;探讨作者写作意图2.人物刻画的常见手法(1)肖像描写——凸显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2)动作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世界,显示人物性格特征。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4)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5)细节描写——烘托气氛、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主题。

3.小说的情节组成(1)序幕:在小说中,序幕又称“破题”“交代”“引子”等,用于小说情节中矛盾冲突展开之前作者对小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缘由、社会背景、主要人物及其关系的交代和说明。

(2)开端:开端是小说情节的第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又称“发端”“开场”或“起因”。

(3)发展:在小说创作中,情节开端之后矛盾的多方面展开也称之为“发展”。

(4)高潮:小说情节中矛盾发展的顶点(5)结局:作品中情节的最后部分。

(6)尾声:作品的最后一部分,交代结局。

一般和序幕相呼应,是小说基本情节的延伸和余波。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人物形象知识点清单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人物形象知识点清单
审答指津
设问
方式
1.小说以“××(物象)”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2.小说多次写到“××(物象)”,分别有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
3.“××(物象)”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用不少笔墨写“××(物象)”,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
答题
思路
分析物象作用五方面
1. 运用各种描写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描写手法
具体分析
正面描写
类别
特点、作用
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服饰等。它对于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完整体现,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从人物肖像描写入手,可以迅速掌握人物的外在特征,甚至内在性格。小说人物的肖像描写可以是相对静止的整体显示,如同电影中的人物特写镜头一样,从正面刻画人物肖像,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也可以是对某一局部的重点刻画,如鲁迅在《祝福》里对祥林嫂的眼神的三次描写
【答题规范】
答题
思路
主要人物形象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三考虑”
考虑对情
节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考虑其对情节的推进作用。如果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就要考虑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
考虑对主
题的作用
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考虑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
考虑对社
会的作用
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
次要人物形象
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五考虑”
从“自身作用”考虑

高考小说阅读有关知识点汇编

高考小说阅读有关知识点汇编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知识点小说三要素1、人物2、情节3、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一)小说的人物形象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1、分析环境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2、抓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

3、分析塑造(描写)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

①抓肖像(神态、外貌);②抓语言(对话/独白);③抓动作(及所做的事);④抓心理;⑤细节描写(神态、语言、动作等);⑥白描【文学表现手法之一。

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⑦对比突出其中:直接描写:肖像、语言(对话/独白)、动作、心理、细节、白描等。

间接描写(侧面描写):如正衬、反衬等(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场面衬人)/(环境描写、对比)4、以发展的观点多方面、多角度分析、评价(分析时,从实际出发,不过分拔高人物思想品质;立足原文,概括出原文中没有的东西,不无中生有;全面分析评价人物,不以偏概全。

)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解题思路应分四步走:①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②然后划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③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④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思路: 是一个怎样的人+性格、品质特征+形象的意义。

某一人物在文中的作用:①(人物上)自身形象特点及形象意义;与另一人间的烘托作用:映衬或反衬;②(情节上)推动某一情节的发展;③(主题上)凸显某种主题(二)小说的环境描写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

处于不同的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将会是不同的。

然后再概括所描写的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渲染气氛;③表现人物身份、地位,烘托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预示人物命运;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⑤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⑥烘托、暗示、深化主题社会环境描写作用:①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②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暗示主题(三)小说的情节及结构安排:1、情节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清单高考阅读2014-03-19 15175d56b7b40102ei71高考小说阅读知识清单1000多字的微型小说(小小说)将是小说考查的重点对象。

这种小说只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或事件中的一个小片段、小插曲,对人物只勾勒轮廓,捕捉其主要性格特征的某种光彩或斑点,兼有特写的特点,写法近似速写。

它比短篇小说更短、容量更小、人物更少、情节更单纯。

此外,命题也可能会选取长篇、中篇、短篇小说的一个片段、某一个情节或某一个场景进行考查。

我们认为,它应以现当代的中外名家名篇为主,作品内容有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

在复习中,要重视《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新课标(实验)》推荐小说罗贯中《三国演义》、曹雪芹《红楼梦》、鲁迅《呐喊》、茅盾《子夜》、巴金《家》、沈从文《边城》、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海明威《老人与海》、莫泊桑短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等。

要对其内容梗概、主题思想、主要的人物形象,乃至总体的艺术特色有一些了解。

四、方法点拨(一)分点解说(1) 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解题思路应分四步走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的议论或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2) 重要情节(细节)作用的分析,解题时要注意其思考的方向①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②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③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

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

处于不同的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将会是不同的。

然后再概括所描写的环境。

分析环境描写作用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增添或烘托某种气氛;③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

④有时有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⑤揭示主旨(4) 思想内容(主题)和写作技巧的鉴赏和评价。

理解主题主要看重要情节和主要人物;而小说主要的写作技巧也表现在重要情节的安排和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把握主题时,不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避免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没有认真阅读原文,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这是学生做这类题最大的误区。

鉴赏评价小说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时的误区是,过分拔高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和哲理;偏激地看待创作技法的成败,认为一发表的文章总是好的,不敢提出批评的意见;以自己头脑中固有的观念看待作品和,要求作品和符合自己先入为主的思想观念;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评价小说的标准,合自己口味的则说好,否则,就说不好。

(5) 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克借鉴散文的阅读方法。

(二)解说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小说常用的开头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①引起读者的思考。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

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小说的结局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思维方向)好处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

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

它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常见表现手法的分析①铺垫。

②衬托。

③细节描写。

④对比。

⑤象征。

⑥渲染气氛。

⑦制造悬念。

⑧照应。

除上面介绍之外,还有抑扬法、虚(联想、想象)实法等。

小说的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烘托人物感情,表现人物性格。

③衬托主题。

④渲染气氛。

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为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

四、小说的情节(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展开、发展的过程)。

1、情节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3、贯穿情节的线索。

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4、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人物性格. (答题思路按顺序归纳情节,然后指出性格)5、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主题. (答题思路先归纳情节,后点出主题)小说的人物形象1、分析环境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2、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

3、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

①抓肖像;②抓语言;③抓动作(所做的事);④抓神情;⑤抓心理;⑥抓人物之间的关系。

4、人物形象表述的方法(答题思路是一个怎样的人+性格、品质特征+形象的意义 )5、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

①直接表现肖像、语言(对话/独白)、动作、心理、细节。

②间接表现(侧面描写)如正衬、反衬等(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场面衬人)小说的语言(有表现力、感染力)①描写要如见其人、如听其言、令读者仿佛亲临其境。

②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

③叙述语言要简洁、传神。

④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等。

小说的主题(写作目的)1、主题的评价以小见大,立意深远。

2、归纳主题的方法①抓人物形象;②抓情节发展;③抓写作背景。

(三)表达技巧分析术语归纳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五、结构安排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1)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

如《荔枝蜜》。

⑥按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

(2)议论文的结构特点①按逻辑思维分,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②按篇章结构分,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

六、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