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研究

可靠性研究
可靠性研究

可靠性设计方法的研究

摘要:可靠性设计又称机械概率设计,是机械零件现代设计方法之一。可靠性设计是在传统设计的基础上,将设计对象的设计参数载荷、材料性能、强度、零部件尺寸等与设计有关的参数、变量等要素处理为服从某种统计规律的随机变量,按可靠性设计准则建立概率数学模型 ,应用概率与数理统计理论及强度理论,求出在给定设计条件下零部件产生破坏的概率公式,并应用这些公式求出在给定可靠度下零部件的尺寸、寿命等 ,使其不仅符合工况运行要求 ,而且得出最好的设计参数 ,既弥补了常规设计的不足,又使设计方案更加贴近生产实际。[1]目前 ,该设计方法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等重要产品以及其他机械产品重要部件的设计过程中。机械可靠性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在故障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可靠性试验以及故障数据的统计分析,提供实际计算的数学力学模型和方法及实践。这样就可以在机械产品的研制阶段,估计或预测产品在规定工作条件下的工作能力状态或寿命,保证产品具有所需的可靠性。对于可靠性设计方法,在对于初学者在认知上作出一些说明,以及对于现实理论具有的指导意义。[2]在发展情况和发展趋势上将作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机械产品可靠性设计可靠性发展趋势可靠性优化设计

Abstract: reliability design is also called the probability of mechanical design, mechanical parts is one of the modern design method. Reliability design is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design, the design object, material properties, the design parameters of load intensity, the size of the parts related to the design parameters, such as variable elements such as processing to obey some statistical regularity of random variables ,according to the reliability design principles to establish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probability, the probabilit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eory and strength theory, an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 given design parts damage probability formula, and the formula is applied in the size of the parts under given reliability, life and so on, make it not only conform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operation,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best design parameters, both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the conventional design, and make the design more close to the actual production.At present, the design method is widely used in aircraft, automotive and other important products, and other mechanical products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he design process.Basic task of mechanical reliability design is on the basis of the failure physics, combined with the reliability test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failure data, providing mathematical mechanical model and method to compute the actual and practical.So that it can be in mechanical product development phase, estimate or forecast products under prescribed conditions of the ability to work or life, guarante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product is required.For the reliability design method, make some suggests on for beginners in cognition, and has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practical theory.In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he trend will be further discussed.

Keywords: mechanical product reliability design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reliability optimization design

1 起源

可靠性技术的研究开始于20 世纪20 年代,在结构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始于20 世纪40 年代,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可靠性技术最早应用在二战末期德国V- Ⅱ火箭的诱导装置上。德国火箭研究机构参加人首先提出了利用概率乘积法则,把一个系统的可靠度看成该系统的子系统可靠度的乘积。自从1946 年在国际上发表“结构的安全度”一文以来,基于传统设计法中的安全系数和结构破坏概率之间的内在关系建立了结构可靠性分析的理想数学模型,即应力—强度干涉模型,这标志着概率可靠性模型的初步建立,可靠性问题开始引起学术界和工程界的普遍关注与重视。1957 年美国国防部电子设备顾问委员会发表的《电子设备可靠性报告》,被公认为是电子产品可靠性理论和方法的奠基性文件,由此可靠性研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69 年美国在苏联尔然尼钦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并建立了结构安全度的二阶矩模式,即一次二阶矩方法,打破了传统可靠性分析方式。另外,苏联为了保证人造卫星发射与飞行的可靠性,投入了可靠性的研究工作。美国航空航天事业迅速发展的时期,NASA 和美国国防部接受并发展了可靠性设计及实验方案,开始了机械部件的

应力验证和利用应力强度干涉模型进行可靠性概率设计的研究。1974 年美国和日本成立了结构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组,澳大利亚、瑞典航空研究院的一些学者也都在专门研究结构可靠性问题。[3]

可靠性设计的思想可以追溯到20 世纪40 年代,以结构安全度为题的研究奠定了结构可靠性理论的基础[4],从此可靠性技术开始引起理论学术界和实际工程界的普遍关注与重视,相应的理论与方法不断出现[5],如:Monte Carlo 模拟法、矩方法和以矩方法为基础的可靠性理论、响应面法、支持向量机法、最大熵方法、随机有限元法和非概率分析方法等,内容涉及静强度设计,疲劳强度设计,有限寿命设计等,对象关联结构系统、机构系统、振动系统等方面的可靠性技术的研究。

机械产品大多是众多学科交叉的高新技术的载体。能否保证产品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是机械产品竞争的焦点,这种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可靠性的竞争,可见“物美、价廉”必须以可靠性工程作为后盾。[6]

所谓机械可靠性,是指机械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由于工程材料特性的离散性以及测量、加工、制造和安装误差等因素的影响,使机械产品的系统参数具有固有的不确定性,因此考虑这种固有随机性的可靠性设计技术至关重要。据有关方面统计,产品设计对产品质量的贡献率可达70%~80%,可见设计决定了产品的固有质量特性(如:功能、性能、寿命、安全性和可靠性等),赋予了产品“先天优劣”的本质特性。[7]

可靠性设计又称机械概率设计,是机械零件现代设计方法之一。可靠性设计是在传统设计的基础上,将设计对象的设计参数载荷、材料性能、强度、零部件尺寸等与设计有关的参数、变量等要素处理为服从某种统计规律的随机变量,按可靠性设计准则建立概率数学模型,应用概率与数理统计理论及强度理论,求出在给定设计条件下零部件产生破坏的概率公式,并应用这些公式求出在给定可靠度下零部件的尺寸、寿命等,使其不仅符合工况运行要求,而且得出最好的设计参数,既弥补了常规设计的不足,又使设计方案更加贴近生产实际。目前,该设计方法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等重要产品以及其他机械产品重要部件的设计过程中。机械零件可靠性设计区别于传统机械设计的主要特点是:

(1)认为应力S 、强度R 都不是确定值,而是随机变量,设计时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 选取不同的特征函数来描述,既考虑均值,又必须考虑其离散性,用概率统计方法求解。

(2)认为所设计的任一机械存在着一定的失效可能性,设计时可根据需要预先控制其失效概率或可靠度,考虑各参数的随机性及分布规律,以反映出零部件的实际工作状况。

(3)可靠性设计方法比常规的安全系数法要合理,可靠性设计能得到所要求的恰如其分

的设计,而安全系数法则往往导致过分保守的设计。因此可靠性设计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能得到较合理的结构, 从而节省原材料、加工时间,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从可靠性理论出发并结合机械工程的具体实践表明:机械材料特性与机械构件的工作载荷条件及其破坏过程等均有一定的随机性。机械零部件的应力、强度、载荷、几何尺寸、物理量等都是多值的, 呈一定的分布状态。[8]

我国机械产品的可靠性设计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已成为制约我国机械工业迅速发展的瓶颈,造成企业开发的产品质量的先天不足,使“质量第一、质量取胜”的经济战略方针在机械产品中难以充分体现。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机械产品强制认证制度的推行,企业应该保证投放市场产品的质量,这种激烈竞争的状况将使政府部门和企业清醒地认识到可靠性工程在机械产品研发过程中的重要性。[9]

2 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自可靠性的科学定义建立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可靠性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与新技术

不断涌现,从而大大提高了设计水平与速度,并且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冶金、石油、化工、造船、铁路、医疗、交通运输、食品加工等各个工业部门之中,其发展之迅速、应用之广泛,远非一般应用科学所可以比拟。1981 年,美国的HENLEY 和日本的KUMAMOTO 指出:在过去的10 年内,没有其他应用科学像安全、风险和可靠性分析那样得到惊人的发展和推广,可能只有环境科学和计算机技术例外。1984 年,COPPOLA 甚至认为可靠性已经更强烈地反映出历史发展的趋势。就我国科学技术整体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来看,现在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可靠性技术必须要渗透到一切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与使用之中,产品性能与质量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可靠性的竞争。可靠性问题最早是由美国军用航空部门提出的,他们首先认识到不可靠性的代价实在太大。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空军由于飞行故障而损失的飞机达21 000 架,比被击落的多 1.5 倍。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机械产品日趋复杂化、大型化、高参数化,对各种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使产品发生故障的机会增多,其中灾难性的事故亦时有发生。如1985 年8 月,日航123 航班波音747 客机坠毁,使520 人丧生;1986 年1 月,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因为火箭助推器内的橡胶密封圈因温度低而失效,结果引起航天飞机爆炸,造成了7 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和重大的经济损失。各种故障和失效不仅威胁着航空工业,也给造船、桥梁、交通运输、动力机械、化工机械、工程机械等造成威胁。至于机械中的曲轴、连杆、齿轮、轴承及焊铆接件等的损坏事故就更无法统计了。可靠性技术现在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现在人们都强烈地关心所购买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的近50 年来,在机械设计领域中,出现了不少现代设计方法及相应的科学研究。现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优化设计和可靠性设计等在理论上和方法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并在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它们的出现,对整个机械设计学科和机械设计实践都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使过去许多难以解决的设计问题获得了重大突破。可以说它们正在引起机械设计领域里的一场重大变革,正在受到人们日益广泛的重视。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机械可靠性设计工作也出现了崭新的局面,大大提高了设计水平与速度。特别是对于结构复杂,使用条件要求高的产品,改变了设计难度大而不能设计或设计的质量低、周期长的状况。只有发挥可靠性设计方法的特长,才能提高设计水平,加强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缩减设计周期。[10]

3理论基础

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是:零件材料的极限应力S 服从于概率密度函数f(s)的随机变量, 而作用于零件危险截面上的工作应力L 服从于概率密度函数g(L)的随机变量,并用强度-应力干涉理论计算出零件的可靠度或设计出在规定可靠度下零件的基本尺寸。

用f(S)和g(L)分别表示机械零件的强度和应力的概率密度函数,如图1 所示。定义可靠度为

R =P(S >L)=P[ (S -L)>0]

图1 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干涉而积,它代表机械零件的失效概率值。现考虑应力落在dL 间隔内的概率,如图2 所示。[11]

图1强度一应力干涉模型图2可靠度设计一干涉部分放大图

众所周知,要计算可靠度或失效概率,需要知道概率密度函数或联合概率密度函数。但是由于工程实际的复杂性和统计数据的相对缺乏,很难精确地确定设计参数的分布规律,使得设计参数的分布概型难以确定,各种设计参数服从多种形式的概率分布,有些完全不服从正态分布,可见单纯使用正态分布的可靠性设计方法会带来一定的误差,甚至有时得不到理想的设计结果。而且在有些情况下,究竟采用何种分布,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机械结构件的可靠性设计实践中,只要没有充分的根据说明设计参数的分布是服从何种分布时,为了安全和简化计算的需要,通常第一个选择就是假设它为正态分布。对于无法确定分布概型的情况下,而有足够的资料来确定设计参数的前四阶矩(即均值、方差和协方差、三阶矩、四阶矩)时,作为可供选择的实用方法,采用摄动法求得可靠性指标,然后应用四阶矩技术或Edgeworth 级数(及相应的经验修正公式[69])把未知的状态函数的概率分布展开成标准正态分布的表达式,进而可以确定了机械结构系统的可靠度。非正态分布参数的可靠性设计流程图见图 3。[12]

图3非正态分布参数的可靠性设计流程图

任何一种机械产品,从建立初始方案到实施生产制造,均必须经过一个设计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知识、新材料、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机械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也日益缩短,知识成为技术、技术成为产品的时间越来越来短、结构越来越复杂,顾客对产品功能、性能、质量、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加快设计过程、缩短设计周期、提升设计质量。再者,设计的完善与否,对产品的力学性能、使用价值、制造成本等都有决定性的影响,同时也必然影响使用产品企业的工作质量和经济效果。因此,如何提高设计质量、发展设计理论、改进设计技术、加快设计过程,已经成为当今机械设计必然的发展方向之一。[13]机械优化设计是在 60 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设计方法,是数学规划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数学规划理论与方法的日趋成熟,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提供了在工程设计中普遍使用的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使之成为解决复杂设计问题的一种有效的工具[99-108]。产品的最佳可靠性问题直接影响到国家资源与能源的合理利用,因为最佳可靠性设计可以得到体积小、质量轻、降低材料消耗和加工工时,并具有合理可靠性的产品。机械产品优化设计的目的是根据一组预定的要求或安全需要,以一种最优的形式实现产品。当然设计时既要考虑各种载荷的随机性,又要考虑结构参数的随机性,以及二者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可靠性优化设计,一般包含三方面的内容:质量、成本、可靠度,把产品的总体可靠度作为性能约束的优化,将会产生与合理安全性相协调的平衡设计,也就是在给定结构布局和给定产品质量或成本之下,使产品有最大的可靠度。可靠性优化设计的框图见图 5。

[14]

4工程应用

4.1试验数据收集与分析

xx系统故障失效的情况及有关的数据是其可靠性评估的重要依据,因此,根据系统技术规格和专业技术文件要求,提出了故障失效定义、分类及判据。

4.1.1故障失效的定义、分类及判据

凡系统任一部分不能满足技术要求或丧失规定功能的事件或状态称为系统故障失效。故障分为责任故障和非责任故障。系统在试验中出现的关联故障和独立故障称为责任故障。这里的关联故障是指系统自身原因产生的且预期在现场使用中会出现的故障,而独立故障是指系统故障部位就是故障本身。责任故障在可靠性评估中必须记入故障数。系统在试验中发生的非关联故障和从属故障为非责任故障。这里的非关联故障是指系统在超技术条件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试验或其它外因引起的故障而从属故障是指系统在试验中某个部分的故障而引起另一部分的故障。非责任故障在可靠性评估中不记入故障数。故障判据可分为结构性故障判据和功能性故障判据。

结构性故障判据包括以下方面

a通过清洗、修理、更换元器件,才能完成规定功能的事件

b接插件接触不良的事件或状态

c电子线路损坏短路或断路事件或状态

d软件有错误的事件或状态

e机械零件,结构部件破裂、变形、卡死事件或状态

f系统、分机和测试设备出现电磁干扰事件或状态。

功能性判据包括以下方面

a不能对供电

b不能对自检

c不能指示目标

d不能发射

e不能捕捉预定目标

f不正常

g不能显示、不能记录

h不能模拟发射。

4.1.2数据收集的内容

从产品的级别上来看,有下列级别的产品数据

a分系统,

b系统或xx

从试验分类来看,有下列试验数据

a地面试验

b xx对接

c xx试验

d仿真试验。

从内容上看,有下列内容的数据

a性能数据

b系统、分系统工作时间,失效次数、失效部位、失效时间,更换零部件清况;

C xx、分系统编号

d任务阶段时间

e试验环境等。

4.1.3数据的处理

数据处理是对收集来的数据加工和分析。在数据处理时我们遵循下列工作次序对数据初步检查数据修约数据剔除数据的标准化、格式化、同一化、数据汇总和数据母体一致性处理。

4.1.3.1数据初步检查

数据初步检查就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表格数据表格另行给出进行一次筛选,以便发现明显的错误,找出有无漏洞或填写错误,如发现疑问或错误,应该回到有关人员那里进行答疑或纠正。

4.1.3.2数据修约

数据修约就是对超出精度范围的数字进行处理,其方法与传统的“四舍五入”法则略有区别,它们是

a将某数值修约为有效数字n位,当第n+1位的数字小于5时舍去,当第n+1位数字大于5时进1;

b将某一数值修约为有效数字n位,且第n+1位数字等于5,则当第n+1位以后的数字不全为0时,进当第位以后的数字全为0时,其n位的数字为偶数或零时舍去,若n位的数字为奇数时则进1;

c若所舍去的数字不是单独一位数字,则不得对该数字连续进行修约,而应按舍去的数字中最左边的第一个数字的大小,依上述a、b进行。

4.1.1.3数据剔除

数据剔除就是对同一母体中区别于其样本的个别异常数据的剔除。其失效剔除准则如下

a对成败型数据,无论试验成功与否,产品结构与规定状态存在着明显差别时;

b非责任故障失效;

c对于失效的试验,在改进设计或采取相应措施后,证明已排除故障,此种失效不再发生。4.1.1.4母体一致性处理

研制过程中不同研制阶段产品状态有差异和变化,因此要把那些与

试验时产品状态不同的分系统,上一层次的试验结果向下层分解,作为下层

的等效结果,最低至分机部件一级为止。[15]

5可靠性发展趋势

将结构可靠度的研究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基于概率分析的点可靠度设计阶段;一是广义的可靠度设计阶段(包括结构体系可靠度设计、基于功能的可靠度设计和非概率可靠性设计).阐述了不同设计理论的产生背景、基本思想、研究和应用现状,以及所对应的目标可靠指标的确定方法。[16]

5.1以概率分析为基础的可靠度设计阶段

我国为了提高结构设计规范的先进性、合理性和统一性,在土木工程的各专业,相继开展了大规模的结构可靠度理论研究和设计规范的修改工作,于1984年完成了GBJ68-84《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3]的编制工作,自1985年1月1日起施行.随后铁道、公路、水运和水利各有关部门也都先后成立专门机构,采用国际上正在发展和推行的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计方法,分别编制了部门标准[4~9],统一了各类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明确了结构的目标可靠指标.这些标准在使用过程中也在不断地被修订。

5.2广义可靠度设计阶段

随着可靠性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推广[14,15],有学者将国内外基于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编制的结构可靠性设计规范进行了比较[16~18],通过对目标可靠指标和由此确定的多系数设计方法中的分项系数进行分析,发现由于各国对不确定性因素的考虑和统计数据值处理方法的不同,分项系数在具体数值上会存在差异,因此对不确定性的描述不可能是统一、精确和充分的[19],不同的分析体系就会得出不同的可靠指标值,故不应以此值作为判断结构可靠度大小的惟一标准.

5.2.1结构体系可靠度的分析设计

我国现行的结构设计规范是基于概率分析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制定的,与以往的结构设计规范一样,忽略了结构的整体性,是以构件的可靠度为目的的结构设计.而构件或截面的可靠,并不一定能保证结构体系的可靠;构件和截面的最优,也不能保证结构体系的最优。

5.2.2以功能为基础的可靠度设计

设计规范今后的发展方向,将会是“以功能为基础”的结构设计,它是“以概率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基于功能的结构可靠性设计研究,目前的主要研究成果都集中在抗震防灾结构中.对于有防灾要求的结构[40],尽管可以做到在大震时避免主体结构倒塌以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但一些现代建筑,特别是其内部设备价值远远超出结构自身价值的建筑物,遭受破坏可能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等方面的损失将是巨大的.因而对这些现代建筑不仅要防止结构倒塌,还要考虑控制经济损失和结构的使用功能在灾后能够得以延续等问题.由于灾害荷载和结构抗力的不确定性,由超载所引起的结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针对结构承受不同风险水平的灾害荷载,以一定可靠指标水平为保证,满足不同功能要求的“基于功能的设计”,能保障建筑结构在整个运行期充分发挥功能,方便维护和改建,更符合设计的经济目的.随着该理论研究的深入,这也将会成为具有特殊功能要求的抗灾结构设计的发展趋势。

5.2.3非概率可靠性的分析

伴随着新的数理知识在工程中的应用,人们对于结构不确定性的非概率方面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对于影响结构可靠度的不确定性因素的研究更加全面.对于结构可靠度的研究而言,数学理论是基础.数学理论针对事物3种不同划分的不确定性(随机性、模糊性和不确知性)有各自独立的体系进行研究,要全面考虑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对于结构可靠度的影响,就要综合利用这些理论对结构的可靠性进行分析.这也是随着结构可靠性研究的深入而亟需

解决的问题之一。[]17

6结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设计规范中规定的设计标准在有些方面值得商榷.结构设计由结构构件设计向结构功能设计的转变,是设计方法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设计方案完成结构使用功能要求发展的必然.结构设计水平最直接的反映,就是结构的目标可靠指标,它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的折射.随着可靠度理论的广泛应用和不确定性理论研究的逐渐深入,将工程结构的设计、施工以及使用过程中种种影响结构安全、适用、耐久的不确定性因素,逐步引入不确定性分析的结构设计方法,使设计方案能够更全面体现对现有资料和结构真实状态的反映,将是结构设计发展的最高目标。[18]

参考文献:

[1]张义民.机械可靠性设计的内涵与递进[M].张义民(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沈阳110004

[2]董聪.结构系统可靠性理论:进展与回顾[J].工程力学,2001,18(4):79~88.

[3]杨伟军,左恒忠,赵传智.基于动态可靠性的结构优化设计[J].基建优化,1998,19(2):24~26.

[4]黄慎江.以体系可靠度为目标的结构设计[J].淮南矿业学院学报,1997,17(4):24~28.

[5]张帆,胡云昌.结构可靠性指标统计不确定性的评价方法[J].机械强度,2002,24(3):409~412.

[6]郭书祥,吕震宙.基于非概率模型的结构可靠性优化设计[J].计算力学学报,2002,19(2):198~201.

[7]陈肇元,杜拱辰.结构设计规范的可靠度设计方法质疑[J].建筑结构,2002,32(4):64~69.

[ 8] 王启, 王文博.常用机械零部件可靠性设计[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6.

[ 9] 董玉革.机械模糊可靠性设计[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 10] 徐宏伟.一种圆柱齿轮强度可靠性的现代设计方法[ J]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05(3), 268 -271.

[ 11] 濮良贵, 纪君刚.机械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

[12] 刘混举. 机械可靠性设计[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13] 闫欣,肖春英,朱春来,等. 浅谈机械可靠性设计发展[J].船舶防化,2011,(2):33-37.

[14] 杨利华,杨世强. 现代设计方法及其发展趋势[J]. 甘肃科学学报,2004,(2):111-114.

[15] 林有志,刘凌霜,宋爱斌,等. 机械可靠性设计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 科学之友,2009,(17):3-4.

[16] 童团刚,张华全,谢崇全,等. 机械零件强度可靠性设计[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9,(3),89-94.

[17] 邱纪伟,张瑞军,从东升,等. 机械零件可靠性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J]. 工程设计学报,2011,(6401-406.

[18]Chinte Kuo,David Wei Zhang,Wen Wei,Frank Chen,Albert Pang. Subtle gate oxide defect elimination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a 32M-bit SRAM product[J]. Materials Science in Semiconductor Processing,2016,41:.

[19]E. Steidle-Kloc,W. Wirth,A. Ruhdorfer,T. Dannhauer,F. Eckstein. Intra- and inter-observer reliability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infra-patellar fat pad and comparison between fat- and non-fat-suppressed imaging—Data from the osteoarthritis initiative[J]. Annals of

Anatomy,2016,204:.

网络系统可靠性研究现状与展望资料

网络系统可靠性研究 现状与展望 姓名:杨玉 学校:潍坊学院 院系: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学号:10051140234 指导老师:蔡建生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班级:2010级二班

一、摘要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网络化进程,人类赖以生存的网络系统规模越来越庞大、结构越来越复杂,这导致网络系统可靠性问题越来越严峻。本文首先探讨了网络系统可靠性的发展历程、概念与特点,进而从度量参数、建模、分析、优化四个方面系统综述了网络系统可靠性的研究现状,最后对网络系统可靠性研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二、关键词:可靠性;网络系统;综述;现状;展望 三、引言 21 世纪以来,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基础,人类社会加快了网络化进程。交通网络、通信网络、电力网络、物流网络……可以说,“我们被网络包围着”,几乎所有的复杂系统都可以抽象成网络模型,这些网络往往有着大量的节点,节点之间有着复杂的连接关系。自从小世界效应[1]和无标度特性[2]发现以来,复杂网络的研究在过去10 年得到了迅速发展,其研究者来自图论、统计物理、计算机、管理学、社会学以及生物学等各个不同领域,仅发表在《Nature》和《Science》上的相关论文就达百篇。对复杂网络系统结构、功能、动力学行为的深入探索、科学理解以及可能的应用,已成为多个学科领域共同关注的前沿热点[3-14]。 随着复杂网络研究的兴起,作为复杂网络最重要的研究问题之一,网络系统可靠性研究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也日益凸显出来[15, 16]。人们开始关注:这些复杂的网络系统到底有多可靠?2003 年8 月美加大停电事故导致美国的8 个州和加拿大的2 个省发生大规模停电,约5000 万居民受到影响,损失负荷量61800MW,经济损失约300 亿美元;2005 年12 月台湾海峡地震造成多条国际海底通信光缆发生中断,导致整个亚太地区的互联网服务几近瘫痪,中国大陆至台湾地区、美国、欧洲等方向国际港澳台通信线路受此影响亦大量中断;2008 年1 月,南方冰雪灾害导致我国十余个省市交通瘫痪、电力中断、供水停止、燃料告急、食物紧张……这些我们赖以生存的网络系统规模越来越庞大,结构越来越复杂,但越来越频繁发生的事故也将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故隐患是否会导致整个网络系统的崩溃?在发生严重自然灾

可靠性研究的重要性

可靠性研究的重要性 可靠性是与电子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其重要性可从电子产品发展的三个特点来加以说明。首先是电子产品的复杂程度在不断增加。人们最早使用的矿石收音机是非常简单的,随之先后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收音机、录音机、录放相机、通讯机、雷达、制导系统、电子计算机以及宇航控制设备,复杂程度不断地增长。电子设备复杂程度的显著标志是所需元器件数量的多少。而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决定于所用元器件的可靠性,因为电子设备中的任何一个元器件、任何一个焊点发生故障都将导致系统发生故障。一般说来,电子设备所用的元器件数量越多,其可靠性问题就越严重,为保证设备或系统能可靠地工作,对元器件可靠性的要求就非常高、非常苛刻。其次,电子设备的使用环境日益严酷,现已从实验室到野外,从热带到寒带,从陆地到深海,从高空到宇宙空间,经受着不同的环境条件,除温度、湿度影响外,海水、盐雾、冲击、振动、宇宙粒子、各种辐射等对电子元器件的影响,导致产品失效的可能性增大。第三,电子设备的装置密度不断增加。从第一代电子管产品进入第二代晶体管,现已从小、中规模集成电路进入到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产品正朝小型化、微型化方向发展,其结果导致装置密度的不断增加,从而使内部温升增高,散热条件恶化。而电子元器件将随环境温度的增高,降低其可靠性,因而元器件的可靠性引起人们的极大重视。可靠性已经列为产品的重要质量指标加以考核和检验。长期以来,人们只用产品的技术性能指标作为衡量电子元器件质量好坏的标志,这只反映了产品质量好坏的一个方面,还不能反映产品质量的全貌。因为,如果产品不可靠,即使其技术性能再好也得不到发挥。从某种意义上说,可靠性可以综合反映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工程师一个综合的学科,它的发展可以带动和促进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材料、工艺、设备和管理的发展,把电子元器件和其它电子产品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正因为这样,可靠性已形成一个专门的学科,作为一个专门的技术进行研究。 意义 1)高可靠性产品才能满足现代技术和生产的需要现代生产技术的发展特点之一是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条自动化生产线是由许多零部件组成,生产线上一台设备出了故障,则会导致整条线停产,这就要求组成线上的产品要有高可靠性,上边提到的Appolo宇宙飞船正是由于高可靠性,才一举顺利完成登月计划。现代生产技术发展的另一特点设备结构复杂化,组成设备的零件多,其中一个零件发生故障会导致整机失效。如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就是因为火箭助推器内橡胶密封圈因温度低而失效,导致航天飞机爆炸和七名宇航员遇难及重大经济损失。由此可见,只有高可靠性产品才能满足现代技术和生产的需要。2)高可靠性产品可获得高的经济效益提高产品可靠性可获得很高的经济效益。如美国西屋公司为提高某产品的可靠性,曾作了一次全面审查,结果是所得经济效益是为提高可靠性所花费用的100倍。另外,产品的可靠性水平提高了还可大大减少设备的维修费用。1961年美国国防部预算中至少有25%用于维修费用。苏联过去有资料统计,在产品寿命期内下列产品的维修费用与购置费用之比为:飞机为5倍,汽车为6倍,机床为8倍,军事装置为10倍,可见提高产品可靠性水平会大大降低维修费用,从而提高经济效益。3)高可靠性产品,才有高的竞争能力[1]只有产品可靠性提高了,才能提高产品的信誉,增强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能力。日本的汽车曾一度因可靠性差,在美国造成大量退货,几乎失去了美国市场。日本总结了经验,提高了汽车可靠性水平,因此使日本汽车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很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现又面临加入WTO,挑战是严峻的。我们面临的是世界发达国家的竞争,如果我们的产品有高的可靠性,那就能打入激烈竞争的世界市场,从而获得巨大经济效益,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相反,则会被别国挤出市场,甚至失去部分国内市场,由此可见生产高可靠性的产品的重要性。

质量和可靠性报告

×密 产品名称(产品代号) 质量和可靠性报告 编制:日期: 校对:日期: 审核:日期: 标审:日期: 会签:日期: 批准:日期: 第 1 页共 15 页

目次 1 概述 (3) 1.1 产品概况 (3) 1.2 工作概述 (3) 2 质量要求 (3) 2.1 质量目标 (3) 2.2 质量保证原则 (3) 2.3 产品质量保证相关文件 (3) 3 质量保证控制 (3) 3.1 质量管理体系控制 (4) 3.2 研制过程质量控制 (4) 4 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情况 (9) 4.1 可靠性 (9) 4.2 维修性 (10) 4.3 测试性 (10) 4.4 保障性 (11) 4.5 安全性 (11) 5 质量问题分析与处理 (12) 5.1 重大和严重质量问题分析与处理 (12) 5.2 质量数据分析 (12) 5.3 遗留质量问题及解决情况 (13) 5.4 售后服务保证质量风险分析 (13) 6 质量改进措施及建议 (13) 7 结论意见 (13) 第 2 页共 15 页

产品名称(产品代号) 质量和可靠性报告 1 概述 1.1 产品概况 主要包括: a)产品用途; b)产品组成。 1.2 工作概述 主要包括: a) 研制过程(研制节点); b) 研制技术特点; c) 产品质量保证特点; d) 产品质量保证概况; e) 试验验证情况; f) 配套情况; g) 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工作组织机构及运行管理情况; h) 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安全性文件的制定与执行情况。 i) 其它情况。 2 质量要求 2.1 质量目标 说明通过产品质量工作策划对实现顾客产品的要求,承制方需要满足期望的质量并能持续保持该质量的能力。 2.2 质量保证原则 简要通过产品质量工作策划对实现顾客产品的要求的原则。如:用户至上,持续改进,过程控制,激励创新,一次成功等。 2.3 产品质量保证相关文件 简要说明产品质量保证大纲的要求及质量保证相关文件。 3 质量保证控制 第 3 页共 15 页

武器装备可靠性工程研究及发展现状(论文)

科学技术 1 引言 研究可靠性工程主要是对产品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故障进行研究,其目的是为了减少、消灭以及预防故障的发生,提高产品质量和工程技术。可靠性工程属于工程学科的范围,具有独立性。上个世纪50年代末,美国的国防部电子设备可靠性顾问团对外发表报告,第一次提到了可靠性工程,其从产生、发展到逐步成熟经历了48年的时间。1965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可靠性专业委员会宣告成立,可靠性工程从此真正成为国际性科技。在1960年左右,电子工业部分对可靠性技术进一步拓展,1980年左右,我国正式颁布了关于可靠性工程技术的基本标准和具体管理方法;可靠性工程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尤其是在现代化的武器装配大型系统的研发过程中使用最多,国内的工程可靠性技术步入正轨,而且发展迅速。 2 武器装备的可靠性工程概述 装备可靠性工程技术主要是围绕产品可靠性而进行的技术以及管理活动。研究可靠性工程就是对产品故障进行研究,了解其发生发展规律,通过分析、进行试验作出合理设计,有效控制和减少故障的出现,提高整个产品的可靠性。 2.1 武器装备可靠性系统工程 武器装备可靠性工程属于工程技术范畴,它是指在产品使用周期内对产品故障进行研究的工程技术。它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使用系统工程方法,对系统与外界的关系以及系统自身的整体性进行研究,对故障产生的原因和规律进行分析,对故障作出判决,并加以修复,合理预测,提前预防,同时把这些原理和方法用于相关的工程技术和管理活动中。可靠性系统工程内容丰富,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有维修性、可靠性、测试性、故障相关的安全性以及保障性。 2.2 武器装备系统的可靠性参数 武器装备系统可靠性维修参数可归为四大类:与战备完好性、任务成功性、维修人力费用及保障资源费用有关的参数。 战备完好性主要是指作战命令下发后,军事单位应该具有制定作战计划并付诸实施的能力,与之有关的参数有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M(平均维修间隔时间)、MFHBF(平均故障间隔飞行时间)等;任务成功性主要是指任务开始时会指定可用性,系统根据具体任务规定进行工作的能力以及按规定完成工作的概率,与之有关的参数有MCSP(完成任务的成功概率)、MTBCF(致命性故障间的任务时间)等;可靠性、维修性是确定维修人力费用要求的重要因素,与之有关的参数有MTBF、MTBM和MFHBF等,与保障资源费用有关的参数有MTBR(平均拆卸间隔时间)等。 2.3 武器装备系统的可靠性参数选择以及指标的确定 1.参数选择的依据 参数选择要符合以下几种情况: (1)装备类型,常见的有坦克、舰船、飞机以及相应的设备、系统及其分系统。坦克可选择平均故障间隔里程(MMBF)、飞机可选择平均故障间隔飞行小时(MFHBF)等。 (2)装备的具体使用要求(包括和平期间和战争期间、重复或者一次性使用等方式),如果是一次性使用,比如导弹可以只选择成功率。 (3)装备可靠性的检验方法,主要有厂内进行试验检验(一般适用于合同参数),在外场实际使用进行检验等。 2.指标确定的依据和程序 在装备的不同寿命周期内,其可靠性参数以及指标也是不同的,需要由研制方或者订购方自行确定,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1)战技指标论证阶段,具体内容如下:对新研装备的需求量进行分析;对现有相似装备具有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制定初步的新装备约束条件,例如使用保障、任务剖面以及寿命剖面。最后进行综合性权衡,选出可靠性高的使用参数,制定出成熟期的实用性强的使用目标。 (2)方案论证确定阶段,主要指以使用指标为依据进行可靠性方案分析,并作出设计;以成熟期的具体使用指标为依据,制定出生产和研制阶段的具体使用指标,并转换变成合同指标。 (3)工程研制阶段,主要指在使用、故障维修、保障性方案发生变化时,对可靠性指标进行修订。 3 武器装备可靠性工程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3.1 相比于绝对意义,可靠性预计结果产生的相对意义更重要 预计并分配可靠性是实现产品可靠性的根本保障,预计并分配可靠性工作的开展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为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提供可靠性保障,具有指导作用。产品特定的可靠性指标从上到下分为多个不同的层次,需要根据具体层次对可靠性进行落实,保证部分与整体二者的可靠性彼此协调。要保证不会存在薄弱环节,也不能局部产生质量过剩,避免造成浪费。 对可靠性工程进行预计的目的是保证在特定条件下,产品具有可靠性并能够测算,这是一个综合性过程,涉及到局部和整体,大小不同的产品,从下到上对不同层次的产品参数可靠性进行预测,对具体的层次涉及能够符合可靠性指标作出判断。每一个层次都能符合可靠性要求,整个产品的可靠性才有保障。如果设计不符合分配指标的具体要求,存在设计隐患或者是可靠性低的环节,需要及时纠正,并多次预测,提高产品可靠性,逐步达到真实水平。 3.2 可靠性以及环境试验需要进一步强化 环境试验和应力筛选已经实施了好多年,并逐步成熟,很多人都意识到在早期排除故障,进行环境应力筛选试验非常重要,它能够帮助产品恢复到原有的可靠性水平。在整机或者插板、元器件等上面施加环境应力,在生产以及装配过程中产生的工艺缺陷就很容易被激发出来,可以予以修正或者及时更换。换句话说,在产品的正常使用周期内,提前找出隐患,在出厂之前及时修补隐患,而且不是在使用过程中提供售后服务,这种积极主动的采取措施的方式,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要求,提高产品可靠性。 试验的根本属性决定了其不能提升具体产品的可靠性,但是能够减少产品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的故障,通过改进,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所以,进行环境试验,确定环境应力筛选以及编制试验大纲一定要到位,保证试验能够充分进行,在试验结束之后能够查找出项目缺陷,让试验能真正发挥作用。 3.3 保障性工作的开展需要进一步深入 武器装备要保持时刻完好,能够持续作战和完成各种训练任务,这是研制装备的根本目的。如果装备出现故障,因为缺乏规范的维修作业,不能提供综合性保证,使用单位不能自行维修,只能上报研制单位。研制单位接到报告后,委派经验丰富的维修工程师赶赴现场,查找故障并进行定位,但有可能会出现没有现成备件的情况,甚至需要去生产现场拆卸部件来维修装备。发生这种情况就意味着维修工作没有保障,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到产品的保障性以及维修性。所以在研制型号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 用户对综合性的保障能力具有迫切需要,而且装备的综合性保障是围绕用户进行的,研制单位应该充分利用已有条件,立足具体情况,积极开展工作,提高综合保障性,对保障问题进行全面而充分的考虑,制定出合理设计,应用于装备部署,与此同时,根据装备类型提供合适的匹配资源并保证费用最低,进行保障性装备设计,确保维修和使用都具有保障方案,合理分配保障资源,为现代战争提供便利。 武器装备可靠性工程研究及发展现状 王 勇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8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88) 摘 要:研究武器装备系统的可靠性工程,分析该系统工程特有的复杂性,通过对现状的分析使其在业内受到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本文对武器装备技术的可靠性工程进行了细致的探讨,提出相应的建议,为研究武器装备系统是否具有可靠性提供指导。 关键词:武器装备;可靠性工程;技术 - 390 -

软件可靠性技术发展与趋势分析

软件可靠性技术发展及趋势分析 1引言 1)概念 软件可靠性指软件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能力。 安全性是指避免危险条件发生,保证己方人员、设施、财产、环境等免于遭受灾难事故或重大损失。安全性指的是系统安全性。一个单独的软件本身并不存在安全性问题。只有当软件与硬件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人员的生命危险、或系统崩溃、或造成不可接受的资源损失时,才涉及到软件安全性问题。由于操作人员的错误、硬件故障、接口问题、软件错误或系统设计缺陷等很多原因都可能影响系统整体功能的执行,导致系统进入危险的状态,故系统安全性工作自顶至下涉及到系统的各个层次和各个环节,而软件安全性工作是系统安全性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因此,软件可靠性技术解决的是如何减少软件失效的问题,而软件安全性解决的是如何避免或减少与软件相关的危险条件的发生。二者涉及的范畴有交又,但不完全相同。软件产生失效的前提是软件存在设计缺陷,但只有外部输入导致软件执行到有缺陷的路径时才会产生失效。因此,软件可靠性关注全部与软件失效相关的设计缺陷,以及导致缺陷发生的外部条件。由于只有部分软件失效可能导致系统进

入危险状态,故软件安全性只关注可能导致危险条件发生的失效。以及与该类失效相关的设计缺陷和外部输入条件。 硬件的失效,操作人员的错误等也可能影响软件的正常运行,从而导致系统进入危险的状态,因此软件安全性设计时必须对这种危险情况进行分析,井在设计时加以考虑。而软件可靠性仅针对系统要求和约束进行设计,考虑常规的容错需求,井不需要进行专门的危险分析。在复杂的系统运行条件下,有时软件、硬件均未失效,但软硬件的交互 作用在某种特殊条件下仍会导致系统进入危险的状态,这种情况是软件安全性设计考虑的重点之一,但软件可靠性并不考虑这类情况。2)技术发展背景 计算机应用范围快速扩展导致研制系统的复杂性越来越高。软硬件密切耦合,且软件的规模,复杂度及其在整个系统中的功能比重急剧上升,由最初的20%左右激增到80%以上。伴随着硬件可靠性的提高,软件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 在军事、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核心控制软件的失效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威胁人的生命。1985年6月至1987年1月,Therac-25治疗机发生6起超大剂量辐射事故,其中3起导致病人死亡。1991年海湾战争。爱国者导弹在拦截飞毛腿导弹中几次拦截失败,其直接原因为软件系统未能及时消除计时累计误差。1996年阿里亚娜5型运载火箭由于控制软件数据转换溢出起飞40秒后爆炸,造成经济损

(整理)产品可靠性分析

ISAS项目文档

目录 目录 (2) 产品可靠性分析 (5) 摘要 (5) 1、产品可靠性分析的背景及意义 (6) 1.1、可靠性分析的背景 (6) 1.2、可靠性分析的意义 (8) 1.2.1、满足现代技术和生产的需要 (8) 1.2.2、获得高的经济效益 (8) 1.2.3、提高竞争能力 (9) 2、可靠性建模 (9) 2.1、可靠性建模的概述 (9) 2.2、典型的可靠性模型 (10) 2.2.1、串联模型 (10) 2.2.2、并联模型 (11) 2.2.3、r/n表决模型 (12) 2.2.4、旁联模型 (13) 2.2.5、小结 (14) 3、可靠性分配 (15) 3.1、可靠性分配概述 (15) 3.2、可靠性分配的定义 (15)

3.3、可靠性分配理论与现状 (16) 3.4、可靠性分配方法分类 (18) 3.4.1、快速分配法 (18) 3.4.2、等分法 (18) 3.4.3、基于故障率的分配方法 (18) 3.4.4、基于危险因子和复杂性因子的分配方法 (19) 3.4.5 、AH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19) 3.4.6 、基于故障树的分配方法 (19) 4、FMECA (20) 4.1、故障模式影响分析 (20) 4.2、危害性分析 (22) 4.3、实施FMECA应注意的问题 (23) 4.3.1、明确分析对象 (23) 4.3.2、时间性 (23) 4.3.3、层次性 (23) 5、FTA (25) 5.1、FTA概述 (25) 5.2、故障树分析法的产生与特点 (27) 5.2.1、故障树分析法的产生 (27) 5.2.2、故障树分析法的特点 (28) 5.3、故障树的构成和顶端事件的选取 (29) 5.4、故障树分析的基本程序 (29)

风险评估技术-人因可靠性分析(HRA)

人因可靠性分析(HRA) 1 概述 人因可靠性分析(Human reliability analysis,简称HRA)关注的是人因对系统绩效的影响,可以用来评估人为错误对系统的影响。 很多过程都有可能出现人为错误,尤其是当操作人员可用的决策时间较短时。问题最终发展到严重地步的可能性或许不大。但是,有时,人的行为是惟一能避免最初的故障演变成事故的防卫。 HRA的重要性在各种事故中都得到了证明。在这些事故中,人为错误导致了一系列灾难性的事项。有些事故向人们敲响警钟,不要一味进行那些只关注系统软硬件的风险评估。它们证明了忽视人为错误这种诱因发生的可能性是多么危险的事情。而且,HRA可用来凸显那些妨碍生产效率的错误并揭示了操作人员及维修人员如何“补救”这些错误和其他故障(硬件和软件)。 2 用途 HRA可进行定性或定量使用。如果定性使用,HRA可识别潜在的人为错误及其原因,从而降低了人为错误发生的可能性;如果定量使用,HRA可以为FTA(故障树)或其它技术的人为故障提供数据。 3 输入 人因可靠性分析方法的输入包括: ●明确人们必须完成的任务的信息; ●实际发生及有可能发生的各类错误的经验; ●有关人为错误及其量化的专业知识。 4 过程 HRA过程如下所示: ●问题界定——计划调查/评估哪种类型的人为参与? ●任务分析——计划怎样执行任务?为了协助任务的执行,需要哪类帮

助? ●人为错误分析——任务执行失败的原因?可能出现什么错误?怎样补救 错误? ●表示——怎样将这些错误或任务执行故障与其他硬件、软件或环境事项 整合起来,从而对整个系统故障的概率进行计算? ●筛查——有不需要细致量化的错误或任务吗? ●量化——任务的单项错误和失败的可能性如何? ●影响评估——哪些错误或任务是最重要的?哪些错误或任务是可靠性或 风险的最大诱因? ●减少错误——如何提高人因可靠性? ●记录——有关HRA的哪些详情应记录在案? 在实践中,HRA会分步骤进行,尽管某些部分(例如任务分析及错误识别)有时会与其他部分同步进行。 5 输出 输出包括: ●可能会发生的错误的清单以及减少损失的方法——最好通过系统改造; ●错误模式、错误类型、原因及结果; ●错误所造成风险的定性或定量评估。 6 优点及局限 HRA的优点包括: ●H RA提供了一种正式机制,对于人在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情况,可以将人为错误置于系统相关风险的分析中; ●对人为错误的模式和机制的正式分析有利于降低错误所致故障的可能性。 局限包括: ●人的复杂性及多变性使我们很难确定那些简单的失效模式及概率; ●很多人为活动缺乏简单的通过/失败模式。HRA较难处理由于质量或决策不当造成的局部故障或失效。

可靠性分析课程论文概述

可靠性分析 一可靠性概念 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叫产品的“可靠性”。通俗地说,产品故障出的少,就是可靠性高。可靠性的概率度量叫可靠度,用R(t)表示。设N 个产品从时刻“0”开始工作,到时刻t 失效的总个数为n(t),当N 足够大时 R(t)≈[N-n(t)]/N=N(t)/N 这里边重点是产品、规定条件、规定时间、规定功能。 产品:硬件(汽车、电视机等)、流程性材料(水泥、燃油、煤气等)、 软件(程序、记录等)、服务(理发、导游等)。 规定条件:主要指自然、人文等环境。 规定时间:指时间段或某一时刻。 规定功能:产品所应达到的能力和效果。 我们这里讲到的产品可靠性通俗说就是我们研制生产的设备或系统在用户所处的环境中使用时实现其应有的技战术性能的能力。 产品的可靠性变化一般都有一定的规律, 其特征曲线如图1所示, 由于其形状象浴盆,通常称之为“浴盆曲线”。在实验和设计初期,由于产品设计制造中的错误、软件不完善以及元器件筛选不够等原因而造成早期失效率高; 通过修正设计、改进工艺、老化元器件、以及整机试验等,使产品进入稳定的偶然失效期;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器件耗损、整机老化以及维护等原因, 产品进入了耗损失效期。这就是可靠性特征曲线逞“浴盆曲线”型的原因。 在国际上,可靠性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1944 年纳粹德国用V-2 火箭袭击伦敦,有80 枚火箭在起飞台上爆炸,还有一些掉进英吉利海峡。由此德国提出并运用了串联模型得出火箭系统可靠度,成为第一个运用系统可靠性理论的飞行器。当时美国海军统计,运往远东的航空无线电设备有60%不能工作。电子设备在规定使用期内仅有30%的时间能有效工作。在此期间,因可靠性问题损失的飞机2.1 万架,是被击落飞机的 1.5 倍。由此引起人们对可靠性问题的认识,通过大量现场调查和故障分析,采取对策,诞生了可靠性这门学科。上述例子充分证明了装备可靠性的重要。因此现代武器装备既要重视性能,又不能轻视可靠性。要获得装备的高可靠性,目前通用的做法是采用工程化的方法进行设计和管理。下面我们介绍一下可靠性工程方法的一些基本内容。也是目前我们工作中常用到的内容。 二常用的可靠性工程技术指标

软件测试与软件可靠性研究

0引言 软件可靠性是指软件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软件可靠性包含三个要素,即“规定的条件”、“规定的时间”、和“完成规定的功能”。“规定的条件”指软件的用法和软件的运行环境;“规定的时间”指软件的工作周期;“完成规定功能”指软件不出现失效。 本文对软件测试和软件可靠性进行了论述,研究了如何将测试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软件可靠性估计,从而为正确评价软件质量提供了一个方法。 1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在软件生存期开发阶段中占 有突出的地位,它是保证软件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其基本任务是尽可能多的发现软件中的错误,排除软件缺陷,提高软件可靠性。 软件可靠性测试中最关键的三个环节是: 1)根据用户实际使用软件的方式,构造软件运行剖面,生成测试用例; 2)开发软件可靠性测试的环境,使被测软件能在该环境中得以测试; 3)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并作出软件可靠性的预计。 软件的可靠性测试过程完整的测试过程包括测试前的检查、设计测试用例、测试实施、可靠性数据收集和编写测试报告5个步骤,其中最重要的是设计测试用例和可靠性数据收集。 1.1软件测试前的检查测试前的检查:在进行应用软件的可靠性测试前有必要检查软件需求与研制任务书是否一致,检查所交付的程序和数据以及相应的软件支持环境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文档与程序的一致性,检查软件研制过程中形成的文档是否齐全、文档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及是否通过了有关评审。 1.2设计测试用例在软件测试过程中,测试用例的生成是软件测试的关键和难点,直接影响着软件测试的有效性。测试用例是按一定顺序 软件测试与软件可靠性研究 张海锋 霍永华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河北石家庄 050081 执行的与测试目标相关的一系列测试,是测试数据以及与之相关的测试规程的一个特定集合。测试用例设计将产生许多测试所包括的输入值、期望输出以及其它任何运行测试的有关信息(例如环境要求)。 如果测试用例设计得好,不但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测出较多的软件错误,也可以为修改软件错误提供时间。测试用例的选择既要有一般情况,也应有极限情况以及最大和最小的边界值情况。因为测试的目的是暴露应用软件中隐藏的缺陷,所以在设计选取测试用例和数据时要考虑那些易于发现缺陷的测试用例和数据,结合复杂的运行环境,在所有可能的输入条件和输出条件中确定测试数据,来检查应用软件是否都能产生正确的输出。 1.3测试实施 测试实施做好上述准备工作后,就可以实施测试了。研制方交付的任何软件文档中与可靠性质量特性有关的部分,包括产品说明书、用户文档、程序以及数据都应当按照需求说明和质量需求进行测试。在项目合同、需求说明书和用户文档中规定的所有配置情况下,程序和数据都必须进行测试。 在测试中,可以考虑进行“强化输入”,即输入比正常输入更恶劣(合理程度的恶劣)的输入。如果软件在强化输入下可靠,只能说明比正规输入下可靠得多。对需要进行大量的长期的运算试验,如连续运行108h 允许出现1次失效的测试,为获得更多的可靠性数据,我们可以采用多台计算机、多线程同时运行软件,以增加累计运行时间。 1.4可靠性数据收集 软件可靠性数据是可靠性评估的基础。应该建立软件错误报告、分析与纠正措施系统。按照相关标准的要求,制定和实施软件错误报告和可靠性数据收集、保存、分析和处理的规程,完整、准确地记录软件测试阶段的软件错误报告和收集可靠性数据。用时间定义的软件可靠性数据可以分为4类: 1)失效时间数据:记录发生一次失效所累积经历的时间 2)失效间隔时间数据:记录本次失效与上一次失效的间隔时间 3)分组数据:记录某个时间区内发生了多少次失效 4)分组时间内的累积失效数:记录某个区间内的累积失效数。 这4类数据可以相互转化。 将收集的软件可靠性数据用于软件可靠性模型可以对软件可靠性进行估计。 2软件可靠性模型 软件可靠性模型是随机过程的一种 表示,通过这一表示,可以将软件可靠性或与软件可靠性直接相关的量, 如 或表示成时间及过程的函数。一个软件可靠性模型通常由模型假设、性能度量、数据要求、参数估计方法组成。将软件 测试中收集到的可靠性数据带入软件可靠性模型 ( 或表示成时间及过程的函数) 可以对软件可靠性进行估计。 的执行时间模型,属于随机过 程模型,模型形式为: 假设程序内初始错误数为常数,n 为排除了的错误数,则程序中残存的错误数为: (1) 故障率函数 应于残留错误数成正比,则有: (2) 其中为线性执行频度,为错误暴露系数,则有: (3) 因 随增大,则为分段常数,逐渐减小,则错误修正率为: (4)由初始条件:,于是错误数为: (5) (6)于是软件的可靠度指标为:(7)在初始测试时,, 则,代入化简 (8)将代入 得: (9) 用以估算现时的值,并将它与目 标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比较,如达到或超过,则表示测试已达到目标,测试于是就可以停止,否则测试继续进行。对于的最大似然估计,为达到由用户规定的目标值,所要求的执行时间增量: (10) 对于 和的估计,采用最大似 然估计法得: (11) (12) 其中 为第 次与第次的故障间隔时间,为最后一次的测试时刻,为次测试故障数。 3软件测试与可靠性模型关系 对于同一组软件测试所得的失效数 据,不同的软件可靠性模型会给出不同的软件可靠性估计,因此有必要对软件可靠性模型进行组合。将模型的结果进行线性组合,即使是以非常简单的形式,也会得到比单个模型更精确的测量结果。 构造组合模型的基本策略是:1) 选定一组基本模型。选择软件实际运行条件与所选模型假设最接近的模型; 2) 将每个基模型分别应用于数据;3) 应用所选择的评价规则为每个基模型加权,构成用以最后预测的组合模型。权值可以静态或动态地确定。一般,这种方案可以表达为如下混合分布形式: (13) 式(13) 中表示基模型个数,为 给定-1个失效观测数据的情况下, 第

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试验研究及方法

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试验研究及方法 电子产品的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及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它是电子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电子产品尽管其技术性能指标很高,但 如果它的可靠性不高,它的质量就不能算是好的。 1、引言 电子产品的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及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它是电子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电子产品尽管其技术性能指标很高,但 如果它的可靠性不高,它的质量就不能算是好的。产品的可靠性不高将会给生产带来 很大损失,随着控制系统的大型化,一个系统所用的电子元件越来越多,只要其中一 个元件发生故障,一般都会导致整个系统发生故障,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将远远超过 一个元件本身的价值,所以元件的可靠性越来越重要。电子产品是否适应预定的环境 和满足可靠性指标,必须通过可靠性试验进行鉴定或考核;有时还需通过试验来暴露 产品在设计和工艺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故障分析确定主要的故障模式和发生的原因, 进而采取改进措施。所以可靠性试验不仅是可靠性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进一步提高 产品可靠性的有效措施。 2、电子产品可靠性特点 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变化一般都有一定的规律,其特征曲线如图1所示,由于其形状象浴盆,通常称之为“浴盆曲线”。从图1可以看出,在产品试验和设计初期,由 于设计制造中的错误、软件不完善以及元器件筛选不够等原因而造成早期失效率高, 通过修正设计、改进工艺、老化元器件、以及整机试验等,使产品进入稳定的偶然失 效期;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器件耗损、整机老化以及维护等原因,产品进入了耗损 失效期。这就是可靠性特征曲线呈“浴盆曲线”型的原因。 通常我们定义,在多次实验中,某随机事件出现的次数叫做该事件的频数。如在M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频数是M,则事件A出现的相对频数是M / N。在状态不变的条件下,在多实践中,事件A出现的相对频数就反映了该事件A出现的可能性。它 是事件A出现的一个大概的百分率,称为事件A概率,记为P(A)。 P(A)=M / N (N很大)(1)

人因可靠性分析实用版

YF-ED-J3347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人因可靠性分析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人因可靠性分析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第一节人因可靠性研究 一、人因可靠性分析的研究背景 随着科技发展,系统及设备自身的安全与 效益得到不断提高,人-机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 性愈来愈取决于人的可靠性。核电厂操纵员可 靠性研究是“核电厂人因工程安全”的主要组 成部分。在核电厂发生的重大事件和事故中, 由人因引起的已占到一半以上,震惊世界的三 里岛和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清楚地表明,人 因是导致严重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20~90)%的系统失效与人有关,

其中直接或间接引发事故的比率为(70~90)%,这其中包括许多重大灾难事故,如: l 印度Bhopal化工厂毒气泄漏 l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l 三里岛核电站事故 l 挑战者航天飞机失事 因此,如何把人的失误对于风险的后果考虑进去,以及如何揭示系统的薄弱环节,在事故发生之前加以防范,便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这些都以详尽和准确的人因可靠性分析(Human Reliability Analysis,HRA)为基础。对人因加以研究,在核电厂各个阶段应用人因工程的原则来防止和减少人的失误,已成

可靠性工程论文

学校代码:11517 学号:20121110**** 《可靠性工程技术》 课程论文 题目机械产品可靠性设计分析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工业工程1242 学号201211104231 系(部)管理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职称)***(教授) 完成时间 2015年5月19日 目录

机械产品可靠性设计分析 摘要................................................... I Abstract ................................................. I I 1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概念 (1) 1.1 可靠性设计的定义 (1) 2 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原理 (1) 3 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方法 (2) 3.1 产品可靠性设计采取的措施 (2) 4 应用实例:基于虚拟样机的机械产品可靠性设计分析 (3) 4.1 机械产品可靠性设计分析方法 (3) 4.2 基于概率虚拟样机的可靠性设计分析流程 (5) 4.3 基于可靠性的机械产品参数设计 (9) 5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机械产品可靠性设计分析 摘要 机械产品可靠性设计是解决机械可靠性设计的重大课题。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在总结归纳工程经验的基础上,研究目前机械可靠性设计中突出的技术问题,为日后工作中遇到的机械产品可靠性设计进行分析,指导研究型号可靠性工作,提供实用方法和技术支持。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对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概述,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可靠性分析的应用实例等几个方面。采用实例对机械可靠性问题进行研究,并将研究结果运用到可靠性工程中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机械设计;可靠性;可靠性设计

软件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软件可靠性分析与设计 软件可靠性分析与设计 软件可靠性分析与设计的原因?软件在使用中发生失效(不可靠会导致任务的失败,甚至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应在软件设计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失效进行分析,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将引起失效的缺陷引入软件,为失效纠正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同时为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提供借鉴。 ?这些工作将会大大提高使用中软件的可靠 性,减少由于软件失效带来的各种损失。 Myers 设计原则 Myers 专家提出了在可靠性设计中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 ?控制程序的复杂程度

–使系统中的各个模块具有最大的独立性 –使程序具有合理的层次结构 –当模块或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无法避免时,务必使其联系尽量简单, 以防止在模块和单元之间产生未知的边际效应 ?是与用户保持紧密联系 软件可靠性设计 ?软件可靠性设计的实质是在常规的软件设计中,应用各种必须的 方法和技术,使程序设计在兼顾用户的各种需求时, 全面满足软件的可靠性要求。 ?软件的可靠性设计应和软件的常规设计紧密地结合,贯穿于常规 设计过程的始终。?这里所指的设计是广义的设计, 它包括了从需求分析开始, 直至实现的全过程。 软件可靠性设计的四种类型

软件避错设计 ?避错设计是使软件产品在设计过程中,不发生错误或少发生错误的一种设计方法。的设计原则是控制和减少程序的复杂性。 ?体现了以预防为主的思想,软件可靠性设计的首要方法 ?各个阶段都要进行避错 ?从开发方法、工具等多处着手 –避免需求错误 ?深入研究用户的需求(用户申明的和未申明的 ?用户早期介入, 如采用原型技术 –选择好的开发方法

?结构化方法:包括分析、设计、实现 ?面向对象的方法:包括分析、设计、实现 ?基于部件的开发方法(COMPONENT BASED ?快速原型法 软件避错设计准则 ? (1模块化与模块独立 –假设函数C(X定义了问题X 的复杂性, 函数E(X定义了求解问题X 需要花费的工作量(按时间计,对于问题P1和问题P2, 如果C(P1>C(P2,则有 E(P1> E(P2。 –人类求解问题的实践同时又揭示了另一个有趣的性质:(P1+P2>C(P1 +C(P2 –由上面三个式子可得:E(P1+ P2> E(P1+E(P2?这个结论导致所谓的“分治法” ----将一个复杂问题分割成若干个可管理的小问题后更易于求解,模块化正是以此为据。 ?模块的独立程序可以由两个定性标准度量,这两个标准分别称为内聚和耦合。耦合衡量不同模块彼此间互相依赖的紧密程度。内聚衡量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 软件避错设计准则 ? (2抽象和逐步求精 –抽象是抽出事物的本质特性而暂时不考虑它们的细节 ?举例

汽车发动机可靠性分析研究

可靠性工程结课论文 题目:汽车发动机可靠性分析 学院:机电学院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学号: 201100384216 学生姓名:郭守鑫 指导教师:尚会超 2014年6月1日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前言 (3) 1. 可靠性及可靠性技术的概念 (4) 2. 可靠性分析方式 (5) 2.1 指数分布 (5) 2.2 正态分布 (5) 2.3 威布尔分布 (6) 3. 汽车发动机可靠性评定指标 (6) 4. 当前汽车发动机可靠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7) 4.1 设计、工艺质量问题 (7) 4.2 常见的共性问题 (8) 5. 可靠性综合评估认定 (8) 6. 如何提高汽车发动机的可靠性 (9) 参考文献 (9)

汽车发动机可靠性分析 郭守鑫 (中原工学院机电学院河南郑州 451191) 摘要:发动机是汽车的的核心部分,其技术性能的好坏是决定汽车行驶性能的关键因素。而其中汽车发动机的可靠性是关系到主要技术性能“何时失效”的问题,这是汽车发动机至关重要的技术指标。本文针对汽车发动机可靠性及其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主要论述了发动机可靠性分析方法、评定指标、试验方法以及国内外发展状况、当前汽车发动机可靠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提高汽车发动机可靠性的一些意见。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可靠性;分析方法;评定指标 Abstract:The core part of the car engine, and its technical performance quality is a key factor in determining performance cars. Automotive engine reliability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main technical performance "when failure" problem, which is crucial to the car engine specifications. This paper for automotive engine reliability analysis and related issues,discusses 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methods engines, evaluation indicators, testing method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the current existing car engine reliability problems and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car engine some comments. 【Keywords】automobile engine; reliability; analysis; assessment index 前言 众所周知,当前汽车行业总体火爆,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在日益增长。然而由于发动机质量问题而引发的汽车整体质量问题也是数见不鲜,甚至导致一些事故的发生,它所引发的一连串问题却硬生生的摆在消费者和制造厂商之间。在如何保证汽车整体质量的问题上,保证汽车发动机的质量至关重要,其中很大程度就是由汽车发动机可靠性所决定。 发动机的可靠性涉及到主机厂的设计、制造、装配、供应和售后服务等各部门;涉及到配套件、外协件的供应厂商和协作厂商;涉及到各种类型发动机用户的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和设备管理部门等。这种协同环境既有主机厂内部各个部门的协同,又有主机厂与多家配套件、外协件的供应厂商的协同,还有主机厂与多家典型用户的协同。 我国发动机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产品的检验精度很高,但加工精度差,精度保持性差,简单模仿多,细化分析少,用户维护保养差,这

生产线可靠性研究--综述

可靠性概述 “可靠性”作为衡量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早己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可 靠性理论是以产品的寿命特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和边缘性科学,它 涉及到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的许多领域。长期以来,一切注重产品 信誉的厂家,为了争取顾客都在追求其产品具有好的可靠性。因为只有那些可靠 性好的产品才能长期发挥其使用性能而受到客户的欢迎。不仅如此,有些产品如 汽车、轮船、飞机,如果其关键零部件不可靠,不仅会给用户带来不便,耽误时 间、推迟日程,造成经济损失,甚至还可能直接危及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像美国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等发生的重大可靠性事故所引起 的严重后果,都足以说明产品的可靠性差会引起一系列严重问题,甚至会危及国 家的荣誉和安全。而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升天,1969年美国阿波罗11 号宇宙飞船载人登月等可靠性技术成功的典范,不仅为其国家带来荣耀,而且说 明了高科技的发展要以可靠性技术为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要求高的可靠性。 早期人们对“可靠性”这一概念的理解仅仅从定性方面,而没有数值量度。 但为了更好地表达可靠性的准确定义,不能只从定性方面来评价它,而应有定量 的尺度来衡量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火箭专家R Lusser首先提出用概 率乘积法则,将系统的可靠度看成其各子系统的可靠度乘积,从而算得VII型火 箭诱导装置的可靠度为75,首次定量地表达了产品的可靠性。但只是从50年 代初期开始,在可靠性的测定中更多地引进了统计方法和概率概念以后,定量的 可靠性才得到广泛应用,可靠性问题才作为一门新的学科被系统地加以研究。 60年代以来,空间技术和宇航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可靠性的研究水平,扩展 了其研究范围,对可靠性的研究,以及由电子、航空、宇航、核能等尖端工业部 门扩展到电机与电力系统、机械、动力、土木等一般产业部门,扩展到工业产品 的各个领域。对机械产品,尤其是对大批量生产的汽车产品的可靠性研究,已成 为重要课题,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例如,1959年在国际市场上小轿车的保 用期为90天或4000英里,而到70年代初提高到5年或50000英里[[ 19]。当今, 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己经成为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今后只有那些可靠性高的产品 及其企业,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上幸存下来。不仅如此,国外还把对产品 可靠性的研究工作提高到节约能源和资源的高度来认识。这不仅因为高可靠性产 品的使用期长,而且通过可靠性设计,可以有效地利用材料,减少加工工时,获 得体积小、重量轻的产品。 利用概率论的方法可把产品发生故障的规律作为随机现象来研究。所以,通 常所说的可靠度,一般不是指某一特定具体产品的可靠度,而是对该种型号产品 总体可靠度而言。当然,就一些单个产品而言,如果能在其长期运行的条件下, 观测其故障规律,则不仅能够估计出一些产品的可靠性,也能估计出该种产品总 体的可靠性。在现代生产中,可靠性技术已贯穿于产品的开发研制、设计、制造、试验、使用、运输、保管及维修保养等各个环节。从经济的观点来讲,为了减少 维修费用,提高产品的利用率,高可靠性是非常必要的。但也不是可靠性最好时 总的消耗费用一定最低,因为还有产品的制造成本问题,需要综合考虑、优化选 择,以找出使总费用最低的最佳可靠度。 产品的可靠性是设计出来的,生产出来的,管理出来的四。这一思想越来越 为人们所理解。多年来世界各国开展可靠性工作的经验证明,可靠性设计对产品 可靠性有重要影响。据日本电子行业的统计,产品不可靠的原因中,设计占80% 元器件占15%,制造工艺占5%。又据美国海军电子实验室统计,产品的不可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