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教案

合集下载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读图,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

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原因。

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体现在哪里。

学会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资料分析,了解长江三角洲的江海交汇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如何评价一个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评价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资料分析、读图分析、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视频《野鸭的困惑》,让学生对长江三角洲形成初步的感知和印象,带着问题进入“我们能够帮助野鸭解决困惑吗?”来学习本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方地区的代表——“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二、新课学习(一)江海交汇之地1.位置从图中找出:长江、黄海、东海,并做好圈注。

学生自己描述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上,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2.范围从图中找出:江上海。

描述长江三角洲包括的范围。

(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3.地形、气候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图,思考并说出本区地形以什么为主?为什么?(平原)结合以前所学思考并说出本区属于什么气候?(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4.鱼米之乡思考:长江三角洲为何被称为“鱼米之乡”?(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是国我传统的粮食产区;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又是我国的淡水鱼产区。

)拓展延伸:长江三角洲还被称为“水乡”,你知道为什么吗?长三角区域内河湖众多,水网密布,主要有江苏的太湖、洪泽湖、高邮湖、骆马湖、邵伯湖和浙江的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鄞县东钱湖等著名湖泊。

除淮河、长江、钱塘江、京杭大运河等重要河流以外,还有江苏的秦淮河、苏北灌溉总渠、新沭河、通扬运河,浙江的瓯江、灵江、苕溪、南江、飞云江、鳌江、曹娥江等水系。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教案标题:探索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鱼米之乡教案目标:1. 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

3. 探索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发展对中国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研究能力。

教案步骤:第一步:引入1. 向学生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如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中国东部沿海,涵盖江苏、浙江和上海三个省市,是中国最富饶的农业地区之一。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第二步:了解农业发展情况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包括主要农作物、养殖业和渔业等。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三步:探索农业发展对中国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1. 学生独立思考: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和观察,思考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发展对中国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2. 分组讨论:学生重新组成小组,分享自己的思考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观点进行展示,阐述农业发展对中国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第四步:拓展学习1. 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如环境保护、城市化进程等。

2. 学生报告:学生通过口头报告或书面报告的方式,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五步:总结和评价1. 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鱼米之乡的重要性和影响。

2. 学生评价:学生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包括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教案评价标准: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学生能够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总结。

3. 学生能够探索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发展对中国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并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长江三角洲教学设计(5篇)

长江三角洲教学设计(5篇)

长江三角洲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长江三角洲教学设计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教学设计一、知识与能力1、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

2、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3、长江三角洲的旅游文化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乡土地理,用自己身边的例子阐述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时代发展,领略各地文化特色,【重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难点】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一、辅助环节1.创设情境2.揭示目标①利用地图说明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并会分析该地区的地形、气候和便利的水运条件。

②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出示自学指导阅读教材49——52页思考:1运用长江三角洲地形图,描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范围2.读图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类型和地形特征? 3.读图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4.举例说出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完成P51-52 活动 5分钟后找学生回答二、先学环节1.学生自学2.检测效果三、后教环节1.更正讨论2.拓展延伸四、当堂训练1.课堂练习2.课堂小结第二篇:《“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1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3、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4、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5、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举例说出长江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4.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教案

《长江三角洲》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特点及优越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比的方法分析河流对不同区域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分析河流对不同区域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及评价;2.“鱼米之乡”的形成条件。

【教学难点】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展示长江三角洲的景观图并进行简单讲解。

教师在课程引入环节也可视具体需要使用资“【课程引入】“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通过视频播放使学生感受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特点,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新知讲解】一、江海交汇之地1.位置和范围教师使用动画资【地理地图】动画类: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和位置,通过动画的演示,了解长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

学生读图明确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地形。

位置: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范围: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2.长江三角洲的地形特征多媒体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形图”。

教师:长江三角洲以哪种地形为主?地势、河流、湖泊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

多媒体展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景观图”。

教师: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学生:长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教师补充:从地形图中可以看出,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产区;同时这里河湖众多,又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

因此,被誉为“鱼米之乡”。

3.长江三角洲的气候多媒体展示“我国气候分布图”。

教师: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类型是什么?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什么?学生: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少雨,年降水量800mm以上。

4.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多媒体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图”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示意图”。

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说课稿(精选5篇)

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说课稿(精选5篇)

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说课稿(精选5篇)第一篇: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地理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下面我从以下几个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认识和处理方法。

【说教材】《“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南方地区的第二节,在学完南方地区的概况后,由本节进入南方地区具体区域的学习。

长江三角洲地区涉及上海市和浙江省、江苏省的部分地区,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领先、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是我国近十年来区域发展的地理热点地区, 也是南方地区的区域代表。

【说学生】本节课框架清晰,包含的上海、杭州等城市的旅游资源学生也较为熟悉,涉及到的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在上册中也有过点拨,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贴近实际生活,易于接受。

但是,在问题设置和启发上,教师仍需要多加引导。

【说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知道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理解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4)了解江南水乡的文化特色。

2、过程与方法(1)运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举例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心、重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的意识;(2)通过“同城效应”,引导学生畅想长江三角洲的未来发展。

【说重难点】1、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及旅游资源的优势。

【说教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指导、归纳为辅,学生讨论、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

具体做法是:借助PPT 课件把涉及教材内容的图片和相关信息依次呈现,这样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同时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或单独完成问题,或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并积极发表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1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1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农业、工业、城市和旅游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可以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基本情况,认识其作为我国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以及其独特的地理、历史、文化特色。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较弱,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际操作来提高。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接触和了解有限,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拓展视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农业、工业、城市和旅游资源等方面的知识,掌握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及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实例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比较等地理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注地理环境、地理现象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农业、工业、城市和旅游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及特色。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实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比较法:引导学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地理特点进行比较,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实例等的多媒体课件,便于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教学设计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教学设计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图使学生明确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读图分析长三角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人口众多、城市密集的状况;了解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了解本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发达的旅游业。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掌握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通过视频欣赏,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相互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养成团结合作意识;通过对本地区经济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培养民族自豪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范围、便利的交通;人口稠密,城市众多。

教学难点:对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作出评价:对比成都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引出问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在这里,我们可以泛舟河湖,欣赏秀美的水乡景色;也可以漫步园林、古镇,还可以走进现代化--的都市,感受这古老的土地如今的繁华。

同学们知道苏杭在我国什么地方吗?说文解字怎么解释“苏”?这里有哪些地理特征呢?二、探究问题,分工合作(一)自然地理特征屏幕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图,据图,完成问题。

1、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老师: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濒临黄海与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包含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

2、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图,说出该地区的主要地形。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老师:(强调对图例的判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产区。

3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类型图和上海市气候图,说出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老师:(强调对图表内容的判读)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1课时)教案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1课时)教案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1课时)教案《“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1课时)教案》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1课时)学习内容:学习目标:1.掌握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

2.了解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状况及旅游文化学习重点难点: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状况教学准备:教法学法:双向五环:学法:预习——合作——展示——探究——达标;教法:导学——参与——激励——引领——测评。

导学过程:【学生预习※教师导学】【长江三角洲的自然特征】1.范围:主要包括、南部和省北部地区。

2.位置:位于的下游地区,濒临和。

3.地形、地势、河流:地形以为主。

地势,河网,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 ”。

成都平原被称为“ ”4.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这里可以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5.气候:属于气候,气候特征是,。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6.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7. 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

其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作用。

【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8.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哪些著名的旅游景点。

(在书中做标注)9.了解长江三角洲有哪些传统的文化。

(在书中做标注)【学生合作※教师参与】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长江角洲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

议一议长江上游和下游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

学生交流解决预习中的难题,遇有提问的学生教师个别给予引导解答。

【学生展示※教师激励】有问题学生公开提问,有答案的学生试着解答,教师点评。

【学生探究※教师引领】1、出示课题。

导入新课。

2、播放幻灯片2(8张图片)让学生大致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景观。

3、出示幻灯片3(自学目标),学生独立自学.4、通过幻灯片4-9导学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教学目标1、利用地图说明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并会分析该地区的地形、气候和便利的水运条件。

2、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1,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

2,长江三角洲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发展。

教学过程【讲授】长江的自然环境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浙沪一带地处长江三角洲,这里自古就是繁华富庶之地,号称“江南水乡”、“鱼米之乡”。

出示一组江南鱼米之乡的独有景观图片。

点明课题: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点一:江海交汇之地三、展示交流,自主构建(一)疑点、难点、分歧点释疑点拨:【探究o思考】1、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

以长江地区为例,补充并归纳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

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认识岷江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

(1 )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和弊。

(2)说说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

(二)知识构建你掌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了吗?你能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吗?快来大显身手吧! 知识点一:江海交汇之地地理位置和范围(1)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__游地区,濒临____海和__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2)长江三角洲包括____市、____省南部、____省北部地区。

“鱼米之乡” 本区地形以为主,地势____,河网____,湖泊星罗,盛产____ (粮食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____产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鱼米之乡”。

气候: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气候,气候特点是。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沿江沿海港口众多。

这里依靠____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____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____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____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初中地理鱼米之乡教案

初中地理鱼米之乡教案

初中地理鱼米之乡教案【教学目标】1. 能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 掌握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区域。

3. 初步树立区域内协作、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 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1. 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学方法】1. 读图分析2. 谈话3. 讲解【教具准备】1. 课本插图2. 图像资料3. 多媒体教学软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观看中央电视台“最美中国”江南水乡视频,以带学生旅游为切入点。

2. 板书: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二、讲授新课1. 江海交汇之地a. 教师引导学生读教材图7.13,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大致范围。

b. 引导学生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读图思考: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

2. 地理位置的优越性a. 引导学生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优势。

b. 强调长江、京杭运河、黄海和东海,以及支流水系等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作用。

3. 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a. 引导学生了解河流在不同河段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b. 以成都平原为例,让学生比较长江三角洲,认识河流在不同区域的作用。

4. 区域差异a. 引导学生阅读长江三角洲旅游资源分布图以及长江上、下游景观图。

b. 对比分析和归纳本区内的区域差异。

5.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a.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b. 使学生初步树立区域内协作、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思考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板书设计1.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2. 江海交汇之地3. 地理位置的优越性4. 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5. 区域差异6.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优势、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区域差异,培养学生对比分析能力。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及其特点;2.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等;3.能够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4.能够阐述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及其特点;2.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等。

难点1.能够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2.能够阐述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三、教学内容1.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及其特点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长江与海洋交汇的地带,由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组成。

该地区地形平坦,水网密布,气候温和多雨。

该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也是全球经济实力转移的热点区域之一。

2.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等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水稻、小麦、油菜和水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该地区人口众多,人口密度较高,且人口流动性较大。

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拥有一批优势产业,如制造业、信息技术、金融等。

3.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十分优越,水网密布、气候温和多雨,使得该地区的农业发展得以繁荣。

然而,该地区也存在着一些自然环境问题,如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4. 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方向长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环保问题、产业升级问题等。

因此,未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方向应是注重环保、推动产业升级、加强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发展。

四、课堂教学1.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法、研讨法、问题讨论法等,以达到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能动参与的目的。

初中地理_“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利用地图分析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3.能根据相关地图分析长江三角洲自然特征与风土民情之间的关系。

4.结合图文材料说明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提高学生从地理景观图片中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图片说明地理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用地理语言描述或解释地理景观图片所反映的地理现象。

2.能够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原理(自然环境所包含的要素),具体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环境与当地风土民情之间的关系。

3.学习地理方位词在地理原理描述中的应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利用相关地图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环境与当地风土民情之间的关系。

2.以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影响为例,分析总结河流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1.选用合适的地图,用准确的地理语言描述自然环境与当地风土民情之间的关系。

2.利用地图和方位词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三.教学过程【导入】古语说“江北虎啸龙吟,江南杏花春雨”,仅一江之隔,南北景观差异怎会如此之大?今天,咱们就从地理的角度走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去欣赏它的自然风光,去品味它的风土民情。

(设计意图:通过南北鲜明的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出示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2.利用地图分析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3.能根据相关地图分析长江三角洲自然特征与风土民情之间的关系。

4.结合图文材料说明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位置和范围】1.走进一个区域,我们首先认识它的位置和范围,请同学们指图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强调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下游,濒临黄海和东海。

总结可以利用某区域内的重要地理要素,濒临的海洋来确定其位置。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读图使学生明确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读图分析长三角便利的交通条件以与人口众多、城市密集的状况。

3.了解区域发展对人们学生活方式的影响。

4.了解本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发达的旅游业。

5.相识区域内各地理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一个整体。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开展多种课堂活动,培育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和热忱。

2.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培育学生从图文中获得地理信息的实力与综合分析实力,驾驭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通过相互探讨、合作探究,使学生养成团结合作意识。

2.通过对本地区经济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肯定的国际视野,培育民族骄傲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范围、便利的交通。

2.人口稠密,城市众多。

3.水乡文化特色与旅游教学难点:1.对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作出评价。

2.对比成都平原和长三角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大家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学生:是说苏州、杭州景色很美,就像天堂一样。

老师:不错!这里有我国闻名的旅游胜地,苏州园林和杭州西湖,宛如人间仙境。

这里不仅漂亮,而且富裕。

在这里,人们可以泛舟河湖,闲逛园林古镇,尽情领会江南景色的美妙;还可以走进现代化的都市,感受经济的发达与旺盛。

苏杭就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这节课我们就到那里看一看。

【设计意图】闻名作家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同学们在七年级下册的语文课上就学过了,他们并不陌学生。

用俗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导入新课,学生们会感到很亲切,有似曾相识之感,简单引起思想上的共鸣,很快融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二、推动新课老师(出示教学目标):请大家齐读教学目标,仔细领悟,然后带着目标学习本课。

老师(出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图)请大家读图,结合P50——51课文,完成下面题目。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工农业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等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我国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这一重要经济区域的特色和发展现状。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我国的地形、气候、水系等有所了解。

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点及其经济发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像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特点。

2.掌握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农业特点及其经济发展。

3.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特点。

2.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农业特点及其经济发展。

3.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点及其经济发展。

2.使用多媒体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图像资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图像资料、实例资料。

2.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划分小组,准备小组讨论的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图像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特点,以及工农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状况。

3.操练(15分钟)针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点及其经济发展,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总结学习内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思考如何保护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

初中地理八年级《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八年级《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优秀教学设计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本区主要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正确认识区域环境对人们的生活的影响,2.学会分析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认识到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治洪涝灾害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了解本区环境保护的有关方法、措施和法律法规等等,3.通过具体的事例认识到人类的进步与环境问题的矛盾,学会分析本区越来越频繁的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4.培养正确的环境观、正确的人地关系等。

【教学重点】1、在地图上指出长江沿江地带的区域位置、范围;2、认识本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教学难点】1、对本区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认识;2、学生利用资料分析本区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优越性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讲述法、分析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等等【教学准备】长江流域教学挂图;资料片:话说长江;长江沿江地区不同的景观图片、自然资源分布图,相关教学课件等等。

课前准备:1.分组:将班级按4—6人分组,准备课堂讨论、分析资料、课堂活动等工作。

2.教师准备有关资料:资料片《话说长江》,长江流域地区的教学挂图,包括地形图、景观图、资源分布图和气候图等等。

3.教学演示平台,电脑、软件等。

【教学设计】1.由教师和学生针对课文中的知识提出需要讨论的相关的问题,由学生利用有关资料,通过阅读、分析、归纳等方法,提出各种不同的见解和意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发言,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

2.教师就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学生参考、借鉴;3.就课文中提到的一些活动,进行分析、讨论,还可以就老师提供的有关资料等展开讨论,让学生充分把握本节内容的课程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板书设计: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一、本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1、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2、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本区主要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正确认识区域环境对人们的生活的影响,2.学会分析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认识到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治洪涝灾害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了解本区环境保护的有关方法、措施和法律法规等等,3.通过具体的事例认识到人类的进步与环境问题的矛盾,学会分析本区越来越频繁的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4.培养正确的环境观、正确的人地关系等。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导学案一、导入引言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中国东部,是中国最富饶的地区之一,被称为“鱼米之乡”。

本次导学案将指挥同砚们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让同砚们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地区。

二、进修目标1. 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掌握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情况。

3. 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

三、进修过程1. 地理位置和特点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四个省市,地处长江入海口,东临东海,南接杭州湾。

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

2. 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气候资源和土地资源。

这些资源为当地的农业、制造业和效劳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拥有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以及苏州、杭州等著名城市。

这些城市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繁荣。

3. 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集中地,拥有许多事迹和历史遗迹。

如苏州的园林、杭州的西湖、上海的外滩等,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

长江三角洲地区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吸引了大量外资和人才,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教室练习1. 请简要描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资源优势是什么?如何增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3. 你知道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哪些文化名城和历史遗迹吗?请简要介绍其中的一个。

五、课后作业1.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对中国的影响。

2.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进行深入了解并撰写一篇小短文。

六、拓展延伸1. 请查阅资料,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珍爱和可持续发展措施。

2. 与同砚们一起讨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是否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希望同砚们通过本次进修,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塞区,培养对地方文化和历史的兴趣,为将来的进修和生活积累更多知识和经验。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教案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教案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教案教案标题:探索长江三角洲——鱼米之乡的教学活动教学目标:1. 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人文特色;2. 掌握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以及对中国经济的贡献;3. 培养学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爱国情感和对农业发展的认识。

教学内容:1.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2.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资源和气候特点;3.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和农产品特色;4. 长江三角洲地区对中国经济的贡献。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地图或图片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并引导学生了解该地区的重要性。

探索地理特点:2. 分组或个人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貌特点,并用图片或模型展示;3. 学生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以加深对地貌特点的理解。

探索自然资源和气候特点:4. 学生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资源和气候特点,并制作展板或海报展示;5. 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互动交流,以加深对自然资源和气候特点的理解。

了解农业发展情况和农产品特色:6. 学生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和农产品特色,并制作小册子或PPT展示;7. 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问答环节,以加深对农业发展情况和农产品特色的理解。

认识对中国经济的贡献:8. 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并进行小组讨论;9. 学生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进行全班讨论,以加深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对中国经济的认识。

总结活动:10.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进行简短的小结;11. 学生完成一份反思作业,回顾自己在本次教学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

教学评估:1. 学生展示的展板、海报、小册子或PPT的质量;2. 学生在讨论和问答环节中的表现;3. 学生完成的反思作业。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长江三角洲地区,加深对该地区的了解;2. 邀请当地农民或农业专家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农业发展。

教学资源:1. 地图或图片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2. 书籍、互联网等资源,用于学生研究和制作展示材料;3. 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的组织形式。

八年级地理《“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范文

八年级地理《“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范文

八年级地理《“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地理《“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设计思想】本教学设计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的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要教学形式,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读图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理念。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中国分区地理南方部分的核心章节。

内容丰富,容量也很大。

又有利于知识的拓展。

苏州正好位于本区,也有利于乡土地理的教学。

【学生情况】很多学生虽不是生于本地,但成长在本地。

因此对本节内容情感上很有亲和力。

对许多场景也身临其境。

比如京杭大运河,很多学生每天都能看到。

学习的动力会提高很多。

但本节内容要求的对知识的拓展延伸则对学生来讲难度较大。

【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能够说出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应用,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地区。

3、能够举例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4、能够结合图片和文字等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1、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说出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应用,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地区。

【教学难点】说出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应用,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地区。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言: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也有诗赞“烟花三月下扬州”。

无论是苏州、杭州还是扬州,它们都在我们今天要讲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2. 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建设发展情况;3. 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珍爱和可持续发展措施。

二、导学内容:1.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2.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3.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建设发展;4.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珍爱和可持续发展。

三、导学重点:1.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2.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3.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珍爱和可持续发展。

四、导学难点:1.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建设发展;2.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珍爱和可持续发展。

五、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图,让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进修:讲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包括长江、黄河和淮河的交汇处,以及丰富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

3. 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包括农业、工业和城市建设发展的特点和成就。

4. 总结:总结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珍爱和可持续发展措施,包括生态修复、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效。

六、导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现状和挑战;2. 鼓励学生参与环保活动,提高环保认识和行动能力。

七、导学反馈:1. 组织学生进行小测验,检查他们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了解水平;2. 要求学生撰写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钻研报告,展示他们的钻研效果。

通过本次导学,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经济和环境情况,提高对地方发展的认识和关注,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华民族中学2013—2014学年下学期八地理
集体备课课案
主备人:董国福时间:2014 年3月18日二次备课人:
课题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第1课时
二次备课
补充内容
学习目标1、利用地图说明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并会分析该地区的地形、气候和便利的水运条件。

2、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





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浙沪一带地处长江三角洲,这里自古就是繁华富庶之地,号称“江南水乡”、“鱼米之乡”。

出示一组江南鱼米之乡的独有景观图片。

点明课题: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江海交汇之地【读图·析图】
1、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中找出:长江、黄海、东海。

描述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2)从图中找出: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和南京、杭州、上海。

描述长江三角洲包括的范围。

(3)看看本区地形以什么为主?概括本区的地形自然特征。

思考:长江三角洲为何被称为“鱼米之乡”?(4)本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主要是指哪两种交通运输方式?
三、展示交流,自主构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