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矿料的形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兴紫砂矿料的形成

宜兴丁蜀镇地处太湖之滨,雁荡山脉北线余脉。二千万年前,一颗小行星带着大量的铁,撞击地球,形成一个巨大的湖泊群,在有人类活动以来,不断地围岸筑堤,形成今天的太湖。在太湖大堤之外,在上古以前,分布着众多的边缘卫星湖泊,经过二千万年的风风雨雨,湖泊群逐渐於塞成水网藻泽地带,并把小行星带来和铁逐渐稀释并随淤泥均匀地沉淀在湖泊之中。

在二千万年前,在我国的东部内陆,由于地球板块的碰撞,开始造山运动,经过二千万年的成长,形成了今天的雁荡山脉,宜兴的丘陵山区,处在北雁荡山脉的北线余脉上,是近两百万年来逐渐形成。

在宜兴丁蜀镇区,分布青龙山、黄龙山、乌龟山、蜀山、西山。其中只有青龙山是石灰岩山,而且最高,其余各山势基本分布在青龙山的山背线上。说明青龙山是来自地层深处,是主峰。在上古以前,这一地区是由湖泊逐渐被淤泥淤塞成滨相藻泽地带。由于青龙山、黄龙山、乌龟山成鼎立之势,所以古称鼎山,后应用简化字,三山又成丁字形,故而改成丁山,因开采业

和城市化进程,三座山现只剩殘丘。

大约在一百万年前,青龙山在地层深处逐渐崛起,并顺势托起西山、黄龙山、蜀山。其中西山的土层最厚,就是说,西山最年轻。由于黄龙山是土性山丘,在长期的风雨侵浊下,南坡水土不断下滑,所以形成南坡缓、北坡陡,南边高、北边低的地形。在地表的同一矿脉,南坡已被风化冲刷,而北坡保存完好,所以,在已经发现的矿脉(五个井)都指向北坡。在地下更低层,应该存在着南北相连的矿脉,就是说在南坡地下也有紫砂矿脉,紫砂门事件后,政府部门调查紫砂资源分布情况,在汤渡之南钻井,探出非常优质的紫砂矿。事实证明本理论是成立的。

当沉入地下的沉泥与空气隔绝,在地质压力下逐渐脱水并不断岩化,由于在地下不同层位的初始矿源因脱水时间的早晚不同,岩化程度也就不同,所以,在黄龙山上可以看到从粘土到岩石的不同岩化物。通常在地表层近点的矿脉,一方面,水份下

沉,另一方面,地表蒸发,矿脉的顶和底层就最早开始岩化,在中心部位最晚岩化,所以,矿脉都在岩石之中。

在地表深处,在不同的层与层之间,会有水道或地下河,在通常情况下,矿料层之间的水份,是向下渗透,向上蒸发。当完全脱水时并在地质压力下矿料进入岩化过程。在矿层的外表特别是地表面和地下面最先脱水,中心处是最晚脱水,就好比我们搓个泥团挂空中,最先干的是表面,最后干的是中心。当表面开始岩化时,就生成了一条矿脉。这条矿脉就开始由外到里逐步岩化,岩化的过程是:粘土-高龄土-紫砂(朱泥-红泥-普泥-硬砂泥)-陶土(甲泥)-岩石-花岗石。

当矿脉中心岩化成朱泥或红泥时,中心最后的水份就凝结成外壳坚硬的蛋状鹅黄,在鹅黄中心,实际是最后开始岩化的泥。

当矿脉中心岩化成硬砂矿料时,鹅黄也岩化成石红。石红是紫砂泥调色的最佳天然原料。

很多人特别关心本山绿泥,本山绿泥的形成条件比较高,而且很特别,所以说本山绿泥是特殊的泥,据史料记载和老一辈开矿的人说,要找本山绿泥,首先要找到甲泥层,在甲泥层中必须要有紫泥层,还必须是深紫或黑紫泥,含铁量高,就是说有紫泥层也不一定有本山绿泥。在紫泥层中的本绿层,薄处只有三四厘米,厚处也只有十五、六厘米,呈一条线状,俗称龙筋,又叫泥中泥。这是典型的共生矿,紫泥矿是层页岩,而在其中生成的本绿却是呈段泥特征。紫泥主要是含二氧化铁,本绿主要是含三氧化二铁,属于不稳定铁,而且本绿的含铁量还比紫泥高。形成这种原因的最大可能性是:由于在地下与空气隔绝,本绿层成为紫泥层的供氧基地,与捂灰原理相同。本绿在以前只做装饰泥用,为什么不做壶?原因很简单,一是难制作,二是要

烧高温,三是烧成后成品率非常低。

区别紫泥、段泥的特征依据:湖床是由淤泥沉淀,一层层叠加而起,每一次洪水都会沉淀一层,所以,原始湖床岩化后就成为千层岩或层页岩,当岩化结晶后,就是紫泥类矿,紫泥类矿料的特点就是层页结构,颗粒呈云片状。但地质活动是活跃的,常常会有地陷、地漏、外力挤压等原因而改变原始层状结构,成为混和物体,矿床通常为团聚矿,呈穴形,又叫穴形矿,当岩化成紫砂时,矿料就合为一体,所以称为团泥,粉碎成颗粒时呈混圆或不规则形状,这就是段泥。还有一种泥,现在已经成为市场热门泥种,就是降坡泥,产在两山之间,青龙山背之上,黄龙山背之下,由于青龙山的崛起,接壤处的矿层被横向挤压,改变了矿层的原始结构,降坡泥粉碎后,颗粒呈瓜片状,其颗粒特征介于紫泥类和段泥类之间,所以,降坡泥虽然属于段泥,

但也可以称为特殊的泥。

矿土之所以能岩化成紫砂,是因为含有一定量的铁,每一层矿土,可能含铁量有所不同,但分布非常均匀,黄龙山矿土的含铁量从小于百分之一,到大于百分之三十的都有,含铁量越低,品质越低,是不是越高越好呢?也不是,最优质紫砂矿料的含铁呈是在18-27%,以前低于8%的含铁量矿料,只当低档陶土用或不用,高于27%的黑星泥,是在新世纪技术成熟的条件下才被应用到紫砂壶的制作上,含铁量越高,瑕疵率越高。矿料在地下会岩化,不同的岩化程度,就有不同的品质,下面根据含铁量变化和岩化变化的不同结果,画个图,以供参考。

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高于25%以上收缩率的“朱泥”,虽不能说不是朱泥,但泥性重,呈玻璃相,实际是粘土高龄土。

所以,所谓收缩率大于25%以上的的“朱泥”,本人一概不用,谁喜欢谁用去。

下面这张图片是不同含铁量、不同岩化程度的矿料,在烧成温度、烧成颜色的变化图。含铁量越高,烧成颜色越紫黑,岩

化程度越高,烧成温度就越高。

下张图是不同的含铁量、不同岩化程度,对泥料的称呼。

根据以上对紫砂形成的介绍,紫砂是岩化的结果,只要条件合适,都可以成为紫砂,所以,黄龙山的紫砂矿,是局部矿和矿脉矿并存。有史以来,直至今天,是以局部型矿料为主。现在市场上所谓的几号井矿料,是被市场逼着编出来的天书,此文发表后,如果你还一定要信天书,当然你有百分之一百的权利。紫砂矿料的品质:只与含铁量、铁的分布均匀程度、岩化均匀程度有关,与深浅无关。最好的矿料,也要经过科学的炼制才能成为优质的熟泥,如果不会炼泥,最好的矿料炼出来只能和普通陶土的特性相近,当然,完全可以美其名曰:“紫砂陶”。所谓底槽,只有天知道底槽代表那?所谓底槽最好,只是“紫砂门”事件之后,人们找到一个在成本上的合理解释罢了。如果你只喜欢底槽,那可以说:硬砂类都可以称为底槽。

说说传统说法的底槽清:在机械化炼泥之前,矿料经露天风化成小颗粒时,再经碡碌(就是大石球碾碎),将碾碎的矿料冲入化泥池,脂粉泥因溶于水而被流水带走,剩下的是紫砂颗粒,这叫“水漂法”除泥土。大颗粒沉底,小颗粒上浮,当池中泥干到不粘手时就可以取泥,上层泥可以直接锤炼成熟泥。底层大多是大颗粒硬砂,须再经人工碾磨后炼制。这种方法炼出的泥叫清水泥,底层的叫底槽清。这种方法在文革后最终退出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