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脱贫攻坚工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
国家的脱贫攻坚工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
国家的脱贫攻坚工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当前社会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这是党中央对扶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动员令,也是我们完成脱贫目标的总指引。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制胜之道在于精准。
脱贫攻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已经明确,务必以“一点两区”为切入点,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将扶贫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努力开掘富源。
要在产业扶贫上下功夫,让贫困群众脱贫有门路、收入有来源;在就业扶贫上增动力,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充分就业;在教育扶贫上补短板,让他们跳出贫困陷阱、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在健康扶贫上求实效,提升贫困群众健康水平;在金融扶贫上敢创新,提高贫困群众自我脱贫能力;在搬迁扶贫上趟新路,想方设法为搬迁人口创造就业机会;在社保扶贫上兜好底,提高贫困人口社会保障水平。
立下愚公志,啃下硬骨头。
补齐扶贫开发这块“短板”,必须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
首先要调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积极性。
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引导他们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其次要层层压实责任,健全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合理设置考核内容指标,强化跟踪督查、专项督查、随机抽查和定点检查,确保扶贫攻坚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还要及时总结、大力宣传好经验好做法,在全社会营造人人重视、人人支持、人人参与扶贫攻坚的浓厚氛围。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面对中央的殷殷嘱托和贫困群众的热切期盼,各级各部门务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决策部署上来,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向贫困发起总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建设新中国写下新的光辉篇章。
放眼我国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小康是主旋律,脱贫攻坚是关键词。
共同富裕的标志性工程和底线
共同富裕的标志性工程和底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的关系是脱贫攻坚是全面小康的
重要内容和底线任务。
脱贫攻坚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和底线任务,只有打赢脱贫攻坚战,才能保证全面小康的“成色”。
全面小康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只有实现全面小康才能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扎实基础。
共同富裕是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目的所在,只有促进共同富裕,才能真正巩固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成果,更加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标志性工程和底线任务。
国家脱贫攻坚普查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对脱贫攻坚成效的一次全面检验。
普查重点围绕脱贫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全面了解贫困人口脱贫实现情况。
为分析判断脱贫攻坚成效、总结发布脱贫攻坚成果提供真实准确的统计信息,为适时宣布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数据支撑,确保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浅谈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38作者简介:牛敏静(1984— ),女,汉族,陕西铜川人,讲师,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学。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论述的内涵(一)确立脱贫目标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脱贫目标是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所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这里面的贫困人口是指绝对贫困人口,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条件和底线任务。
(二)制定脱贫标准是否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是衡量我国贫困人口是否脱贫的标准,这一标准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发展和国情的,同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标准,也体现了的脱贫的稳定性。
(三)确立精准扶贫的基本方略做到“六个精准”的根本要求,因地制宜实现“五个一批”的脱贫路径,解决好“扶持谁、怎么扶、谁来扶、如何退”四个问题。
“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是精准扶贫体系的内容核心,即扶贫要保证六个方面——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位、因村派人、脱贫成效的全部精准,对不同扶贫对象采用五个一批方式中的一个或几个以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实现了东部富裕地区对西部贫困地区的帮扶和支援,形成了脱贫攻坚全国一盘棋的良好局面。
(四)提倡扶贫扶志的帮扶战略很多贫困户因为山大沟深的自然环境和身体疾病的限制没有树立脱贫的信心和动力,还有一些长期吃低保的贫困人口形成了懒汉思维,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
现在的脱贫攻坚工作就是要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通过制度引领和对贫困户个人思想的引领,让过去习惯于等靠要的贫困户成为现在的脱贫明星,对其他贫困户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主动适应新形势,围绕脱贫意义、脱贫手段、脱贫实效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体系完整严密、内涵丰富多样的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
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精准发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二、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宣布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脱贫攻坚与小康
电信一班林洪欣1505140142脱贫攻坚与小康首先可以肯定的就是脱贫和小康是有很大关系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事一样的,都是让人民摆脱贫困生活。
但某种意义上来说又是不一样,在我认为,脱贫只是准备,小康才算开始。
民以食为天,只有吃饱之后才有力气做别的,所以衣食是基础,没有衣食也就没有其他的,连饭都吃不起的话根本没资格谈什么理想,但是即使有的吃,但是若是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搭上,但只能吃饱饭,那理想什么的也同样只能想想而已。
因而,脱贫是一定的,小康是必要的。
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们中国在经过长时间的战争之后逐步步入稳步发展阶段。
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还是很低,很多时候温饱还是问题。
那个时候科技,经济什么的还是低下,在世界上基本没什么话语权,他拿起中国人,还是那副瘦不拉几留着长辫的样子。
也许现在还是有些人还是这样认为,但现在绝大多数已经不是这样了。
步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科技、经济发展的很快,人民的生活也迅速变好起来,绝大部分已经不再担忧温饱问题,很多还有能力做别的。
相比于二十一世纪,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的发展是无法相比的。
邓小平说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步入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的很快,经济发展的也迅猛起来,这就可以说明,科技的确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部分的人连温饱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因而也就很少有力量去做别的,连基本的认字都是一大难题,当时的文盲率超过八成。
而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很明显这么多文盲是不行的。
但是想让国民读书识字,首先要能吃饱饭,否则一切免谈,因而脱贫是一定要的。
之后我们中国慢慢发展起来,而且速度越来越快。
可见脱贫的重要性。
但是中国这么大,十几亿人口,想要一次性富起来是很难的,所以只能一部分先富起来,再有富起来的这些人带动其他的富起来,这就是中国的政策方向。
一如脱贫和小康一样,相互促进。
当然,想要脱贫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是让十几亿人脱贫。
难关肯定是有的,而且是一大堆一大堆的不然世界上就没有穷人了。
在脱贫攻坚中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在脱贫攻坚中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1. 引言1.1 脱贫攻坚的重要性脱贫攻坚是中国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脱贫攻坚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脱贫攻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
小康社会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消除贫困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底线要求。
只有让全体人民都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脱贫攻坚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
贫困是社会发展的阻力和矛盾,只有消除贫困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让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脱贫攻坚工作能够有效减少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脱贫攻坚是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支撑。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国家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只有让所有人都能够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国家才能迈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明天。
脱贫攻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经之路,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的迫切需求。
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1.2 党支部在脱贫攻坚中的关键作用在脱贫攻坚中,党支部作为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关键作用。
党支部在脱贫攻坚中承担着领导、组织、示范、执行和监督的职责,是推动脱贫工作取得实质进展的关键力量。
党支部在脱贫攻坚中起着引领作用。
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党支部是引领广大党员和群众的重要力量,通过号召和组织党员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起到了示范带动的作用。
党支部积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调研,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方案,引领全村群众一起致力于脱贫致富的目标。
党支部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组织动员作用。
党支部通过组织党员和群众参与脱贫攻坚工作,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党支部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扶贫活动,号召党员和群众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捐款捐物等活动,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质进展。
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面对着长期的贫困和落后。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在2013年启动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战略,将扶贫工作摆在了国家发展的战略地位上,采取了多种措施,力图让贫困人口摆脱贫穷。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核心是精准扶贫。
通过大数据和实地调研,政府确立了一张脱贫攻坚的贫困地图,明确了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以及剩余贫困人口的分布情况,制定了精准的帮扶措施,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奠定了基础。
同时,政府加强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精准性。
通过建立以财政拨款和社会资金捐赠为主要资金来源的扶贫资金管理平台,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实现了全面覆盖和科学管理。
对资金流向的追踪、用途的监控,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另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涉及到多个方面,除了物质帮助,还需要在政策、文化、心理等多个层面给予帮助。
为此,政府提出了“五位一体”帮扶的战略,包括发起企业、参与政策、送文化、送科技、送健康,持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
五年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成果显著。
全国贫困人口从此前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则由10.2%下降到了0.6%。
这既是一个数字,更是亿万人民减轻了生活负担、增加了生活幸福指数的真实体现。
现在,中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这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阶段。
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整体指标,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治建设明显加强等多个方面。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了基础。
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有832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剩余592个贫困县全力奋斗。
战胜贫困的同时,也实现了产业发展,生态治理,民主法治等多个方面的全面提升。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中国还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比如贫富差距、生态环境问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制定了新发展战略。
这一理念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创新引领、绿色发展、开放合作等多个方面,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政策解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政策解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目标,旨在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为了实现小康社会,中国政府积极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社会政策。
本文将对这些社会政策进行解读。
一、脱贫攻坚政策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任务之一。
中国政府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
这些政策包括财政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等,旨在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提升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发展能力。
二、教育优先政策教育优先政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保障之一。
中国政府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
相关政策包括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等,旨在保障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提高全民的素质和能力。
三、就业扶贫政策就业扶贫政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就业创业,鼓励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通过就业来脱贫致富。
政策包括职业培训、创业支持、就业岗位扶持等,旨在提高贫困人口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四、医疗保障政策医疗保障政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政府致力于改善民众的医疗保障水平,保障人民享有基本的医疗服务和保障。
这些政策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旨在解决贫困人口因病致贫的问题,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
五、养老保障政策养老保障政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养老需求。
政策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居家养老服务、养老院建设等,旨在提高老年人的福利待遇和生活质量。
六、社会保障政策社会保障政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手段之一。
中国政府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全面的社会保障服务。
这些政策包括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旨在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和社会公平。
七、环境保护政策环境保护政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要素之一。
中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脱贫攻坚战
领导笔谈17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回顾过去,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实现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被世界银行称之为“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
但也应该看到,我们面临的扶贫任务依然艰巨。
当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可人均收入还排在世界第80位左右,国内仍然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处在贫困线下。
按照年收入2800元的贫困线标准,贫困人口每人每天的购买力只在7.7元左右。
尤其是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指出,“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只有五、六年了,但困难地区、困难群众还为数不少,必须时不我待地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
”2014年,我国开始将每年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习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因素有很多,归结起来,不外乎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客观因素,不少贫困地区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
二是主观因素,必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强大合力。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正是针对这些制约因素,强调扶贫要“注重精准发力”,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举措明确,把钱真正用到刀刃上,真正发挥拔穷根的作用。
要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
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点就是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问题。
解决好“扶持谁”是推进脱贫攻坚的前提。
要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对所有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实现扶真贫、真扶贫。
解决好“谁来扶”是推进脱贫攻坚的关键。
要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笔谈18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实现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协调运转、协同发力。
脱贫攻坚战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脱贫攻坚战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脱贫攻坚是中国国家战略,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建立起覆盖全体农村贫困人口的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14亿人口,其中农村贫困人口占比较高。
长期以来,我国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农村贫困问题是当前脱贫攻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城市贫困问题也日益突出。
政府层面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视程度更是不断增强,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希望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
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脱贫攻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1.2 研究意义脱贫攻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着加大脱贫力度、解决贫困问题的严峻挑战。
深入研究脱贫攻坚战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脱贫攻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
贫困人口是构建全面小康社会的短板,解决贫困问题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
通过研究脱贫攻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可以更好地指导和推动贫困地区脱贫工作,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研究脱贫攻坚战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贫困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找出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研究脱贫攻坚战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可以有效指导和推动贫困地区脱贫工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2. 正文2.1 当前脱贫攻坚面临的问题1.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薄弱:许多贫困地区缺乏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电力、水资源等,导致人们生活条件艰苦,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无法正常开展。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作者:杨灿来源:《商情》2020年第22期【摘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今年是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打赢扶贫攻坚战,必须继续抓住“精准”这个关键,以精准为导向,认清当前扶贫工作的关键点,采取有效对策,稳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关键词】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近年来,中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扶贫形势依然严峻。
“五年计划”期间,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实现贫困县和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一、科学安排,努力消除贫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困难是贫困。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吹响了精准扶贫的号角。
扶贫开发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自觉行动,成为时代最响亮的声音,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壮举。
据不完全统计,总书记近几年在国内考察调研25次,l4次涉及扶贫,其中有7次是把扶贫作为重点考察调研内容,连续三年第一次国内考察都是到贫困地区。
总书记反复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
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他多次要求:采取超常规的举措和过硬的办法,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
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全面系统总结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创新实践和主要经验。
精辟阐述了扶贫开发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二、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精准扶贫要打赢扶贫攻坚战,必须在解决精准扶贫问题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对策和行动。
首先要解决干部问题。
毛泽东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侯波岳麓讲坛2020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注定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镌刻下熠熠生辉的印记。
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历史性地画上句号。
承载着亿万人民憧憬的全面小康已经眺望到胜利航船的“桅杆尖头”,党的十九大报告擘画出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将如期实现。
然而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从湖北武汉向全国各地蔓延。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最果断的决策、最迅捷的行动、最理性的态度,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
经过艰苦努力,全国防控态势持续积极向好。
当前,我们正在积极克服疫情影响,以更大决心、更强力量决战脱贫攻坚,确保收官之年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伟业。
以更大决心夺取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建立“五级书记抓扶贫”工作机制,加大扶贫投入,创新扶贫方式,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党的十九大明确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作出了新的部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为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更加有效开展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措施、加强统筹协调。
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
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国际社会给予高度肯定和普遍称赞,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的,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全国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面临的任务依然艰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措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措施引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旨在实现人民共享全面发展成果、共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涵盖了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重点介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措施,包括脱贫攻坚、教育改革、环境保护等。
一、脱贫攻坚1. 扶贫政策的实施中国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扶贫政策,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这些政策包括建立健全的农村扶贫体系、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发展特色产业等。
政府还加强了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贫困地区的交通、电力和通信条件。
2. 农村土地改革农村土地改革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措施之一。
中国政府通过确权登记、土地流转和土地托管等方式,改善了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收益,提高了农民的农业生产水平和收入水平。
同时,政府还推动了农业现代化,提高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二、教育改革1. 教育资源均衡为了打破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象,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
政府建设了更多的学校,增加了教师编制,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农村学校的改造和发展,提高了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2. 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国政府积极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通过建设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提供职业培训补贴等方式,提高了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
这不仅有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职业技能差距,还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
三、环境保护1. 减少污染物排放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减少大气、水和土壤污染物的排放。
政府加大了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采取了更加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了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实施。
同时,政府还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2. 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政府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强调经济发展要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政府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推行生态修复工程,加大对生态建设的投入。
政府还加强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和治理,提高了环境保护的法制化水平。
国家的脱贫攻坚工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
国家的脱贫攻坚工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当前社会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这是党中央对扶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动员令,也是我们完成脱贫目标的总指引。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制胜之道在于精准。
脱贫攻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已经明确,务必以“一点两区”为切入点,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将扶贫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努力开掘富源。
要在产业扶贫上下功夫,让贫困群众脱贫有门路、收入有来源;在就业扶贫上增动力,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充分就业;在教育扶贫上补短板,让他们跳出贫困陷阱、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在健康扶贫上求实效,提升贫困群众健康水平;在金融扶贫上敢创新,提高贫困群众自我脱贫能力;在搬迁扶贫上趟新路,想方设法为搬迁人口创造就业机会;在社保扶贫上兜好底,提高贫困人口社会保障水平。
立下愚公志,啃下硬骨头。
补齐扶贫开发这块“短板”,必须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
首先要调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积极性。
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引导他们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其次要层层压实责任,健全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合理设置考核内容指标,强化跟踪督查、专项督查、随机抽查和定点检查,确保扶贫攻坚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还要及时总结、大力宣传好经验好做法,在全社会营造人人重视、人人支持、人人参与扶贫攻坚的浓厚氛围。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面对中央的殷殷嘱托和贫困群众的热切期盼,各级各部门务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决策部署上来,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向贫困发起总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建设新中国写下新的光辉篇章。
放眼我国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小康是主旋律,脱贫攻坚是关键词。
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意义
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意义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以下伟大意义:1.实现全面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这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还包括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以及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提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国人民提供了更加全面、均衡、可持续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2.脱贫攻坚:小康社会的实现意味着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中国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成功实现了亿万人口的脱贫,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对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实现社会稳定和公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推动可持续发展:小康社会的建设追求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这要求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环境资源,促进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树立了榜样,并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经验。
4.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目标。
这一目标的实现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高国家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动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5.彰显社会主义优势: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通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主体地位、改革开放、依法治国等基本原则,中国成功地实现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福祉的全面提升,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总体来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对中国人民具有深远的意义,也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的发展经验和借鉴。
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历史性任务,也是中国向着更高水平、更全面发展的新征程迈进的重要里程碑。
脱贫攻坚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专访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司长苏国霞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简称《建议》)。
《建议》指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司长苏国霞长期从事扶贫政策研究,曾参与《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起草。
脱贫攻坚是动力之源,也是希望之火。
围绕相关热点问题,《中国发展观察》记者日前专访了苏国霞。
转变扶贫思路,战胜农村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中国发展观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作为中国扶贫的亲历者,您回过头来看有何评价?苏国霞: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根本目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同发展脱贫攻坚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专访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司长苏国霞本刊记者 马玉荣阶段和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组织实施适合我国国情的减贫战略,为缓解和消除贫困持续奋斗。
总的看,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通过制度改革消除普遍贫困;第二阶段是通过专项减贫计划缓解区域性贫困;第三阶段是通过脱贫攻坚专项行动战胜农村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新阶段。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工作的意见》发布,扶贫思路实现根本转变。
在制定“十三五”规划过程中,中央研究认为,贫困现象的存在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问题,因此作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决策。
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果。
经过长达八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现有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到了2020年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至0.6%。
这是中国在人类减贫史上取得的重大进展,也是全球减贫事业给予的高度评价。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之一。
贫困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
中国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这不仅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力量,也为解决国内问题提供了重要实践经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又一项重大举措。
从贫困县到全国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特色的长征路。
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不仅需要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的全面进步。
2020年底,我国成功成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世纪奋斗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此之后,中国要继续推进共同富裕、文化强国、民主法治、美丽中国建设等事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中国的发展道路上,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这两个目标的实现不仅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发展成果,也折射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显著特点。
在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中,中国一直在不断探索人类社会前进的路径。
在人民生命福祉至上、创新引领、开放合作、绿色发展等方面,中国打破了西方模式的桎梏,成功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两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们既代表着对过去的肯定,也蕴含着对未来的期望。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中国将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能力建设等,并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继续迈进。
热点主题小康社会与脱贫攻坚-2020年高考作文热点主题大礼包(解读+预测+时评+素材)
热点主题01:小康社会与脱贫攻坚【主题阐释】斗转星移,我们送走了2019年。
在2019新年贺词中,新时代领路人说“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为无数追梦人增添奔跑的豪情。
2019年,在一路奔跑中,我们度过了新中国70华诞;转眼2020年来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国家将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
我们深知,过去的201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而连接昨天与今天、照亮来路与征途的,是我们坚持真理、走自己路的执着探索。
千千万万个劳动者、追梦人,用自己的奉献、爱心和拼搏,汇聚起国家奔腾向前的历史潮流。
新时代领路人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强调:“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年。
对于这一年,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期盼已久。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一场接力跑。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中国将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
岁月奔涌从不停歇,奋斗征程永远向前。
历史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手里。
面向未来,我们有底气有豪气;面对未来,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时间的意义,是奋斗者赋予的。
如果没有人的参与,时间只是“逝者如斯夫”的自然变化。
有什么样的时间观念,就会作出什么样的人生选择,实现什么样的时代价值。
坚信“时间就是生命”,坚守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争分夺秒与疫魔抗争、和生命赛跑;认定“时间就是效率”,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党员干部抓紧时间助力贫困户摘贫帽、奔小康。
惜时奋进的中国人,在人生舞台上成就着自己的出彩人生,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着国家的辉煌历史。
感谢我们有一个伟大的党。
从抗击外辱到站立起来,从一盘散沙到聚合起亿万人民力量,从改革开放到民族振兴,由石库门走向天安门,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民族解放、发展、复兴的中坚与核心力量。
时代发生巨变,任务代有更新,但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从未改变。
从拨乱反正的伟大转折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决策,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到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从对腐败零容忍的雷霆惩治到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自我革命,透过“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透过对“老少边穷”地区扶贫攻坚,透过养老、医疗、教育等改善民生巨额投入,我们看到,在中国,“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的福祉是共产党人永远的牵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
国家的脱贫攻坚工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
当前社会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
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这是党中央对扶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动员令,也是我们完成脱贫目标的总指引。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制胜之道在于精准。
脱贫攻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已经明确,务必以“一点两区”为切入点,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将扶贫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人,努力开掘富源。
要在产业扶贫上下功夫,让贫困群众脱贫有门路、收入有来源;在就业扶贫上增动力,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充分就业;在教育扶贫上补短板,让他们跳出贫困陷阱、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在健康扶贫上求实效,提升贫困群众健康水平;在金融扶贫上敢创新,提高贫困群众自我脱贫能力;在搬迁扶贫上趟新路,想方设法为搬迁人口创造就业机会;在社保扶贫上兜好底,提高贫困人口社会保障水平。
立下愚公志,啃下硬骨头。
补齐扶贫开发这块“短板”,必须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
首先要调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积极性。
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引导他们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其次要层层压实责任,健全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合理设置考核内容指标,强化跟踪督查、专项督查、随机抽查和定点检查,确保扶贫攻坚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还要及时总结、大力宣传好经验好做法,在全社会营造人人重视、人人支持、人人参与扶贫攻坚的浓厚氛围。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面对中央的殷殷嘱托和贫困群众的热切期盼,各级各部门务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决策部署上来,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向贫困发起总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建设新中国写下新的光辉篇章。
放眼我国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小康是主旋律,脱贫攻坚是关键词。
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逐级立下军令状,层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
中央扶贫工作会议随后召开,从而正式拉开了我国“十三五”脱贫攻坚工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帷幕。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今年年初,总书记明确将扶贫开发作为全年工作和调研的重点,1月到云南、2月到陕西、6月到贵州考察扶贫工作,并在延安和贵阳两次召开以扶贫为主题的座谈会,逐步形成了“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顶层设计和系统思路。
李克强总理多次就扶贫开发作出重要指示、多次到贫困地区考察调研,连续两年将减贫1000万人作为政府年度工作目标,国务院连续两年将扶贫作为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督查内容。
今年10月26-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共享发展”的理念,以及“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十三五”奋斗目标,从而明确将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和底线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下,经过三十多年自上而下规模化、系统化扶贫,按照年人均收入2300元的现行农村扶贫标准计算,农村贫困人口比例从1990年的73.5%,下降到2014年的7.2%。
可以说,我国以实实在在的扶贫、减贫成就,为全球树立起普惠性发展、包容性增长的典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脱贫是全面小康的底线目标和“最后一公里”,是未来五年最大的民生工程,事关增进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绝不能、不应留下绝对贫困这一“最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