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人格,提高人品《给教师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9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9篇)品味名著后,书中那些紧张曲折而又富有生活气息的故事;那些带有传奇色彩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永远都活在我们的心中,永不磨灭!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1】第一次听说《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是在备考招教,学习外国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时得知。
这名字一听就是教师应该细品的书籍,想着考上招教,第一个要读的就是它。
没错,现在的我,就陶醉于此。
刚开始,接触此书,看了前3节,第一感觉就是好深奥,好难读,好抽象,有种在看半文言文的意思。
因为它不仅仅需要去看,更多的是去品,去思考,去回味。
看到第4,5节,爱了,写得真好,真得很有信服力。
看完之后就觉得“确实如此”“是的是的”,它的理论思想很强,是那种站在教育制高点,给出的一条条教学建议。
值得思考回味!作为教育学典范之作,它当之无愧!然而,联系如今的教育形势,却未必能够大胆采纳。
理论是指导,而实践才是硬道理。
当然实践离不开理论!由此,我决定,仔细研读每一条教育建议。
切实与教学实际相关联,转变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
毕竟,要想教得好,首先知道如何教,怎么教最好!《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2】苏霍姆林斯基特别讲到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
他说,要当做最宝贵的珍宝一般,保护儿童的信赖这朵最娇柔的鲜花。
它是很容易折损,憔悴和被不信赖的毒汁毒死的。
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作为学生的家长,也极少有人不爱自己的孩子。
但是,在教育下一代时,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而且一点也不比大人小。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让他经常具有作为智力劳动者的自尊感,作为公民的`自尊感,作为自己父母儿女的自尊感,作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绩而变得美好起来的个人的自尊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书中提到阅读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读书足以移情,足以长才。
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
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
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
因此苏霍姆林斯基也特别注重阅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唯有阅读才能不断丰富我们教师的知识底蕴,提高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如此之快,没有不断的学习就没有扎实的知识和开阔的思维,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的视野越来越宽阔,知识面越来越丰富,求知欲也越来越强烈,不学习只能是“坐吃山空”,仅仅靠课前准备几个小时已经不足以自如地驾驭课堂。
我们说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我们的阅读也不仅仅是为了上好一节课,更重要的是要把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生活经验和思想精髓传播下去,读书不仅是教师的一种喜好我觉得更是一种责任。
我们应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去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读书,使自己所从事的这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成为你所具备的知识海洋的沧海之一粟,这样在教学生活才能应付面对一切而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会将工作当成一种负担。
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使得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还有很多,书中每一篇__都再一次深深地震撼着我,看了后,我由衷地感叹:“苏霍姆林斯基真伟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
他的书不愧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更犹如黑暗里的光明,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我要坚持每天读一些,把书中最有用的理论摘抄下来,方便自己以后的教学。
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而我也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学习,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与珍爱孩子幸福的年华。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假期里,带孩子去看病,公交车上暑气逼人,刚坐下,就听见一声惊喜的呼唤“老师”,我回过头,一个大男孩朝我笑着问出一句话:“老师,你还记得我吗?”我很想张口能叫出他的名字,可是我从自己的记忆深处拼命搜索,但是却毫无印象。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读后感7篇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读后感7篇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读后感(精选篇1)《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是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之作,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所著。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他有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
他提倡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
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写了很多关于教育的书:《要相信孩子》、《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关于人的思考》、《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等等。
其中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
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建议》。
书中有生动的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通过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让教师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应该怎样教。
著作涉及到教学的各个方面,有怎样教育后进生的建议,有给未来教师的建议,有关于智力的开发,有对写教育日记的指导,有怎样开展集体备课,有的谈到作业的检查等,写的相当详细。
这本书共设计到100条建议,很多建议都让我受益颇深。
这本《给教师的建议》让我懂得了一个教师所应明白的道理:教育需要智慧,需要艺术,需要经验,需要技巧。
这本《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没有生硬的说教,没有空泛的大道理。
在书中的字里行间,在每字每句里,都渗透着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的热爱。
他在给教师的建议中都结合了自己多年教学当中的教育事例。
他对教育的阐述形象精准,加以精辟的理论分析,一针见血地点明了教育的真谛。
通读全书,感悟很多,但总的来说,我认为苏霍姆林斯基是真正为学生着想的大教育家,他的教育是为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服务的。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给教师建议》读后感(15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给教师建议》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1第一次知道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还是因为招聘考试中涉及到了相关的考点,想着这些伟大的教育家写的书应该是长篇大论、晦涩难懂的书籍。
但是当我真正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事实并不是我以为的那样,里面所列的每个标题都是他的分享,看文章就像是在跟他对话一样。
虽然是初读,但是体会很多,很多内容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以下我结合自己这段时间教学的一些粗浅体会来谈读书心得:我的指导老师说过:每上一节课之前,首先必须弄清楚我们这节课到底要教什么,要怎么教。
教学目的必须非常明确,教师应教会孩子什么内容,他们应掌握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提到:“学生学习落后和成绩不佳的根源之一,是对教材的首次学习学的不够好。
学生的意识中模糊不清和含混肤浅的观念越少,他感到落后压力就越小,他思想上对首次学习新材料就越有准备,课堂上的.脑力劳动就会越有成效。
”因此,学习教材的第一堂课,应成为特别的一课。
这堂课必须进行得特别明确,我在教学到《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这一课时,首先我很明确要教给孩子一个规律的结论,我给出一部分关于十加几的习题,让学生去做,做完之后认真去观察,做过的这些题目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让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去经历发现规律的这个过程,最后教师再对规律进行一个总结。
第一次孩子们发现规律可能比较慢,说得不够完整,需要老师的引导。
但是当我继续出示一些关于几加十的算式来让他们找规律时,孩子们的速度明显就加快了。
他们在发现规律的这个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也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同时也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更加加深了对这个规律的理解,对这个规律有清晰明了和更深刻的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8篇)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8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本学期初,校领导赠与每位新教师人手一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并把这本书做为今年新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
拿到这本书后,我经常认真阅读,通过阅读以及和同事之间的相互探讨,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悟,借此机会将我的心得体会和各位进行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是“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育者认真拜读的教育名著。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是一位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
他有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例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等。
书中共有100条,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
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针对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不解,把教育好孩子的建议向我们娓娓道来。
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书籍,对我们工作在教育岗位第一线的老师来说,受益匪浅。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与过去相比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但他的闪光的教育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师而言,丝毫不显过时。
看过之后,带给我的是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为我指点迷津。
我从中吸取了很多经验,也将多方法和经验用来指导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22条建议,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条的感受。
书中第22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能力、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来。
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教师都在尽量唤起学生对自身所教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地酷爱这门学科”。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给老师建议》读后感1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给我们提供了百条“建议”,这些建议都是我们在平常所接触的一个个话题。
每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事例,也有精辟的分析。
通过读书我深切的感受到,老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技能,这就给老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
所以,我们要细心设计课堂语言,争取用精确、轻松、易懂、风趣的语言吸引同学。
如何才能让同学喜爱你的这门学科,我认为做一名合格的老师就要爱同学,用真诚同等的立场,赢得全部同学的爱戴,也就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同学的心灵世界。
只有同学爱上了你这一门学科,同学的天赋才能得到进展,他们才有爱好学,才有可能学好。
作为一名学校老师,每天面对性格各异的同学,总会涌现这样那样的难题,有时候面对这些难题不知所措,通过拜读这本书,给我提供了许多的启发,使我思索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老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的确是常常时间不够用,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给老师的建议》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我们不要埋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而应当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赢得自身的进展。
一个胜利的老师应当是一个会读书会思索的人,我想今后我要从繁重的教学中抬起头来,多看,多想,多实践。
这样,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只有当老师的`知识视野比教材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老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
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吸取营养,才能充盈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夜以继日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没有扎实的心理学、教育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所以收获甚微。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启迪着我重拾书本,重温那股墨香!耕耘知识的沃野,兢兢业业、永不懈怠;三尺讲台、一生情愫,那里有我的精彩;直到双鬓花白就算青春不在。
《给教师建议》读书心得14篇
《给教师建议》读书心得14篇《给老师建议》读书心得篇1本学期,我仔细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收获很大。
如今,读书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同时也深深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能够使老师不断增长职业才智,能使自己的教学闪烁着睿智的光荣,布满着制造的欢乐。
一个精神富有、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好书,像长者,谆谆教育;似导师,循循善诱;如伴侣,心心相印。
好书,能积累语言,丰富学问,能陶冶情操,受益终生。
在《给老师的建议》的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说:“老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
要有读书的爱好,要喜爱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坐下来,深化地思索。
”这句话深刻的告知了我们: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教书育人,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肩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我们更需要读书。
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拥有源头,才能不断的滋润同学的心田;只有不断的读书,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与同学走的更近,才能与同学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传递;只有我们爱读书,我们才能引领同学读书;只有读书,我们才能促进同学进展。
在《心理学》这本书中,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例如老师要教会同学阅读与思索,要培育学习阅读的习惯,培育同学思索的力量,让学问活起来。
同时也是在培育一个有思想、会思索的人。
我们面对的同学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机器,所以,老师不仅要告知他们阅读的重要性,更要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
如今许多同学,学习一篇课文就是一篇课文,做一道数学题就是一道题,换一种问法就不会了,学习很机械,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把握同学心理,站在同学的角度多考虑问题,教给他们方法,让他们学会阅读。
并在阅读中树立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不做一个人云亦云的人。
作为老师,我们不要小看了一个个的详情,这些详情却关系着我们工作的成败。
孩子一个小小的举动,我们都应当关注他要干什么,课堂教学中一个小小的详情,都可能确定这节课的成败,所以,工作中、生活中。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24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1谈到学习有困难的儿童,我想这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这都应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在许多学校或班级中,总有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成年累月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过着压抑、苦闷、甚至没有自尊的生活。
教师们出于职业的道德和责任,常利用休息时间帮他们补课,但不管怎样努力,从一年级到小学毕业,他们依然是所谓的“差生”。
假期再次拿起《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给我感触颇多。
在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时,我不再是苦恼、不再是埋怨,相反则更多的是信心和耐心。
作为教师的我们,对待学困生,首先,我们应该找出学生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原因,让这些孩子不要感觉到自己是一个不够格的人,要使他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生活的欢乐。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所说:“儿童学习困难,功课不及格,落后于别人,其原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在于儿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
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儿童的家长和教育者所接触的,乃是自然界里所有的东西中最精细、最敏感、最纤弱的一样东西——即儿童的脑。
如果儿童感到学习困难,如果别人都能够接受的东西他却不能接受,那就说明,他在童年时期没有从周围的人那里获得对于他的发展来说应当获得的东西。
是呀,儿童早期获得的教育是何等的重要。
同龄的孩子,因为接受的教育少,甚至根本没接受什么教育,孩子的认知水平远远低于别的孩子,以至于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不喜欢学习,不喜欢读书……这也就是说,孩子学习困难不是与身俱来的,而是后天环境所致。
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学困生,可能教师和家长更多的是埋怨,或者将原因归咎于孩子的智力问题,从而间接的否定了孩子。
因为教师日常工作很繁忙,不可能兼顾到每个孩子,所以最容易忽视学困生。
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教师的建议是“对于每个学习困难的儿童、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让他在公平的、民主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脚。
”让我们的孩子感受到快乐,生活的乐趣。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10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10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第一章中就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会遇到落伍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他把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归结于教师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
所以他告诫我们要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可以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
也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就需要个别对待,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他能力范围之内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
读了这一条,我们每个教师所想的最多的应该就是“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通过长期私人讲学的实践创造出的教学原则,“因”是依据、根据的意思;“材”是人的意思,这里指学生;“施”是实施、实行;“教”是教育、教诲;合起来说,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施行相应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这条建议和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而我们教师得到的启发是:第一,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要深入学生,细心观察,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和教学,使教育和教学尽可能地符合学生实际,避免盲目性。
第二,对学生既要有基本的共同的要求,又要善于发现和注意培养学生的某些特长,适应个别差异,分层进行教育。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保证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备课时要周密地考虑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要尽可能地设想到不同类学生可能出现的发言;设计作业时,则应该尽量给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思维度的作业,使每个学生在作业中有所收获和提高。
例如,班级中有一部分学生智力、思维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由于行为习惯、学习很差,导致学习后进,成绩不理想,我就要先花比较多的精力和时间从培养习惯着手,每天、每课关注这类学生,勤督促、勤纠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给教师建议》读书心得(13篇)
《给教师建议》读书心得(13篇)《给教师建议》读书心得篇1双手无所事事,也像不加思索地随便找点体力负担给学生让他有事可干一样,这两种做法对于少年的智力发展同样是有害的。
单调的、令人疲劳的、不需要任何技巧的体力劳动,双手只不过是一种发出体力能量的器官。
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把抽象思维跟双手的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发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
如果没有这种结合,那么大脑的这些区域就处于沉睡状态。
在童年和少年时期,如果没有把这些区域的活力激发起来,那么它们就永远也不会觉醒了。
因此,从一年级起,就应该要求学生的双手能做出准确的、有成效的动作。
在手工劳动课上,在课外小组里,孩子们就学习用纸剪出或者用木料雕出精细的图画。
谁学会了使用雕刻刀,能写出漂亮的字,他就会对稍有一点点偏差的地方都很敏感,不能容忍马虎了事的作业。
这种敏锐的感觉会迁移到思维上去。
手能教给思维以精确性、工整性和明确性。
对于少年的作业,我们要求尽量使用精确的工具,使他们的双手和手指做复杂的动作。
用手工工具精细地加工塑料、木料和软质金属,对于培养少年的智慧起着重要的作用。
《给教师建议》读书心得篇2通过参加这次学校读书活动,我再次温习了一遍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虽然相隔的时代迥异,但大师思想的精华却依然大放光彩,再次将此次读书心得汇报如下,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1、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
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
很多时候,我们不满意的学生仅仅只是因为:他的成绩不能使我们满意,没有达到我们想要他达到的合格或者优秀,也许,他也曾努力过,或者至少尝试过。
我们教师应该认识到,同一知识,有些学生是接近然后达到,有些是达到然后超越,有些是用很快的时间就能达到,有些则需要你的再三的期待与忍耐:对不同的儿童来说,这是不相同的。
给教师得建议读后感模板7篇
给教师得建议读后感模板7篇给教师得建议读后感篇1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推荐》第75条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中提到教师要有学习的愿望,要有对知识的渴求和明白智力活动的奥秘的志向,只有这些小路攀登,才能使你到达教育技巧的顶峰即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的境界。
我想告诉你,年轻的朋友一个简单而又极其复杂的教育秘诀。
这个秘诀就是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透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位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
我认为这个秘诀十分重要。
我们完全应当建立师生之间的情感桥梁。
那种只要带领孩子去玩,和孩子们一齐分享快乐就行了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要建立与孩子间的真正友谊,是要用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智慧,我们的信心和我们的情操去鼓励孩子的行为和情感。
为了建立师生之间的伟大的友谊,教师务必付出巨大的精神财富。
要想建立起师生间友谊的桥梁,我们的教师务必付出真诚的、真心的爱。
世界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爱,而教师对学生的爱则更加高尚。
这种爱集中地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蕴含着更加广泛的社会好处,这种爱,是教师与学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有了它,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爱,赢得学生的依靠,使学生乐于理解教诲,收到其最佳的教育效果。
给教师得建议读后感篇2徜徉在《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之中,一种滋润与享受油然而得,心中不免对周教授赞叹不已,一页一页地看下去,一篇一篇地品味,一条条新的理念不断地冲击着我的头脑,心中的情感也在自然流淌。
作为“初出茅庐”的老师,真有点“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导师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该书集全国58位特级教师、名教师以及教育专家从“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怎样评”四个方面对新课程教学提出的100条建议,旨在解决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给刚入职的我进入新课程教学以智慧的启迪。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给教师建议》读后感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给教师建议》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1烈日炎炎的六月,每当在捧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时,就会让我很快被书中一条条看似普通实际上却反映着教育本质的建议所吸引,心也随着慢慢沉静,身体也就慢慢感觉不到周围炙热的空气了。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
""儿童学业落后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没有学会思考。
""让实际事物教给儿童思考——这是使所有的正常儿童都变得聪明、机敏、勤学、好问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
"读着这一个个反映着教育教学本质的观点,真的很佩服苏霍姆林斯基对于教育的潜心研究。
特别是对于"让实际事物教给儿童思考"感触较深。
在教学中,曾遇到过这样的题目:一块正方形桌布,铺在一个边长10分米的正方形桌面上之后,四周下垂的一样长,并且题目中画出了桌子的一边下垂了2分米,问题是求这个正方形桌布的面积。
学生一开始独立解答时,很少有能解答对的。
因为在学生的眼里,他们看到的就是一个立体的铺着桌布的桌面,根本想像不出实际生活中是什么样子的,所以不可能解答对。
于是,我找来一块同样大小的桌布,在教室里用米尺搭建了一个边长是10分米的桌面,先让学生观察桌布在没铺到桌面上之前的样子,就是一个正方形,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把桌布铺在桌面上,当四周下垂一样长时,再观察现在桌布的样子,从而找出桌布的边长就是桌面的边长再加上两边分别下垂的2分米,所以这个正方形桌布的边长是14分米,然后把桌布拿起来再还原到原来的正方形,这样反复的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正是"让实际事物教给儿童思考"的过程,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慢慢了解了题目的本质,便能找到了正方形桌布的边长,它的面积也就迎刃而解了。
看《给教师建议》有感(8篇)
看《给教师建议》有感(8篇)老师建议有感。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幼儿园老师的生活工作中,时常需要提前预备资料作为参考。
资料通常是指书籍、报刊、图表、图片等。
有了资料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所以,你有哪些值得推举的幼师资料内容呢?依据你的需要,我细心整理了看《给老师建议》有感(8篇),请立刻保藏本页,以便利再次阅读!看《给老师建议》有感篇1《给老师的建议》是苏联当代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为了解决中学校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专为中学校老师写了一本教育经典书。
下面给大家共享《给老师的建议》学习心得体会,欢迎!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阅历的教育理论家。
最近读了他的学术著作《给老师的建议》,这本书中提及了100建议,每一条建议都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和精辟的理论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将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文字深化浅出,让我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感受体会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下面我就来粗略地谈一谈看了这些建议之后的三点感想:一、永不停止阅读的脚步有句古话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
作为老师的我们更不能停止学习的脚步,假如我们不常常的更新学问结构,就不能对新学问保持长期的奇怪与敏锐,就有可能回答不出同学突发奇想的问题。
因此,读书学习能让同学更加亲近我们,也使我们更具有魅力。
现在,我所从事的是学校教育,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小伴侣,可能不会有太大的教学压力。
但是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与学问生活阅历的不断丰富,不仅在智力上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制造性极强,常常会问一些老师很难回答的问题。
以前听过一句老话,说要想给同学一杯水,老师必需有一桶水。
可是现在随着社会的进展,我们老师只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
那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连续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时刻充实自己。
此外,老师一直担当为人师表这一角色,假如我们老师自己就养成了不断学习、不断阅读的好习惯,那么自然会给同学带来正面的影响。
《给教师建议》读书心得与体会范本10篇文档
《给教师建议》读书心得与体会范本10篇文档《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与体会范文1我读了《给教师的提议》一书,书中每一条提议都充满教育智慧,事例生动、分析精辟,启人深思。
从中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在此从微观细节方面扼要谈谈三点读书感悟。
感悟之一:成功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何为教师素养呢苏霍姆林斯基从三个方面阐述教师的教育素养:这首先是指教师对自我所教的学科要有广博的知识。
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
教育素养还有一个方面,谈到它不能不使人焦急,这就是教师的语言修养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以后需要花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
教育素养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塑造学生的理智和心灵。
教师讲述教材就好比是向交谈的学生发表议论。
教师不是宣讲真理,而是在跟学生娓娓谈心。
感悟之二:成功教师应善于引领学生关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
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论述:“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
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供给滋养。
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可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明白,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没有兴趣的指引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感悟之三:成功教师应善于思考善于思考才能有创新,读《给教师的提议》一书,我们能够看到苏霍姆林大师的教育智慧,似乎能看到他正在凝神思考,郑重地审视着学校教育的每一细节,我觉得善于思考是他精彩人生中最具魅力之处。
读过这本书,我暗下决心,必须要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做一名成功的教师。
经过读书,提升教育素养;借助思考,使教育充满睿智。
因为仅有智慧含量较高的教育才算得上是一种阳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润,才能真正涤荡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素养。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优秀7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优秀7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一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之后》,静下心来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给我们老师提出了100条建议,每一条建议围绕一个主体,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也有生动的实际例子。
苏霍姆林斯基精练的语言、闪光的思想,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每一位教师干渴的灵魂,用心潜读,就仿佛与作者进行了心灵对话,我们会收获很多的人生哲理。
书中谈到,有一位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节《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一课,听课的教师听得入了迷,竟然忘了记录,课后一位邻校教师问他,"您花了多长时间来备这节课?"这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
"之前我听过语文老师说过这个故事,当时我就被其中的话语所感动,当我在网上读到这段时,我的心还是为之一震。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那就是读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的确,有句名言说得对:"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
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
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
所以,读书吧!常读书和长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涵,既不能忽视的短处,又要努力想方法补救。
读完《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说一句:"读书能使我的头脑变得更丰富"。
读书,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和自我超越的手段,也是一条重要的几乎是唯一的渠道。
教师的备课不能仅局限于教科书,应建立一种宏观的备课观,这就是多读书,读好书。
《给教师建议》读书心得体会5篇
《给教师建议》读书心得体会5篇《给教师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篇1近日,我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书中的许多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一些具体生动的案例让我学到了很多,真是一本值得教师阅读和学习的教育名著。
阅读此书,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容易拿一些新奇的、鲜明的、形象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但如果不合适的运用,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是有害的。
作为新教师的我,这种错误也没有避免,我总是认为一堂好课是否精彩,要看这节课是不是“花哨”,看情景导入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在读大学时,平时的试讲活动,我们都想方设法地设计情景导入,意在让这节课与众不同。
但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多媒体运用如果不恰当,反而会起到不好的作用。
经验证明:讲课当中过分地追求激动人心的、鲜明的、形象的东西,会使学生过度兴奋,这时教师不得不提高声音,压倒学生的喧闹声,学生就会更加兴奋。
其次,教师要弄明白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因为这关系到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及在头脑中的保持,同时也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示出已知的跟新的东西之间的内部的深刻的联系——这是激发兴趣的奥秘之一。
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用了一个比喻,把课堂的教学活动比作是师生建立的一座高楼,当教师将新的知识这块砖递到学生手上的时候,学生应该知道放在哪个位置,并且它还应该站在远一点看看,这块砖与上一块以及整个建筑之间的关系,这样他才能将这块砖(新的知识)放好。
要将已学过的知识变成掌握新知识的一个工具。
读了这条建议后,我以后的课堂要避免让学生过于兴奋,不要刻意地使课堂过于活跃,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很好地达到一节课的学习目标。
在“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这条建议中,那位历史教师的话让我记忆深刻,“对于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多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5篇)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5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这几天,我又将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给教师的建议》拜读了一遍,越读越是景仰敬重,越读越觉得韵味无穷。
真是一本好书,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它又好象是我慈祥师长,不断地给茫然中的我以指引。
苏霍姆林斯基书中说到:“在绝大多数下,数学教师和语文教师在一节课上所讲的时间,不应超过5至7分钟。
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地掌握的东西”。
这是多么深刻的表述啊!新课标同样也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学生通过课前质疑、读中释疑、学后小结,这样全程参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怎能不高呢。
我认为,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做为教师,就必须学会“放弃”。
常说放弃是一种美丽,而教师如果放弃的是一直以来主宰的地位,我想这也是一种美丽。
那教师的任务是什么呢?还是传道、授业、解惑?不。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这样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不断地保持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热爱,点燃创造性的火星,设法使它们熊熊地燃烧起来。
这与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到的创新、个性发展不是同样的道理吗?我想只要教师主动从“首席指挥”退居到“幕后策划”,把发展的空间全部留给学生,将心比心,以情换情,那我们的课堂内外就将永远如沐春风,充满欢笑了。
在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之后,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书中讲述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而且也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人格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教育丰碑。
他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时时不忘己任,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给学生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热情。
老师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善于思考的人,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23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23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说实话,我本以为《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晦涩难懂的教育理论书籍,而且一直以来,都因为工作忙而疏于静下心来读书,总借口没时间而不能够静下心来学习。
寒假里,为了陪孩子养成读书习惯,我随手拿起老公从学校借来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
可当我翻开书籍,仔细品味却让我有如获至宝、如遇知音之感。
读完此书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
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因为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
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
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
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进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
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
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说说容易做做难。
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试卷。
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养的原因吧。
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重人格,提高人品《给教师建议》读后感尊重人格提高人品《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一座照亮学校巍峨的“教育丰碑”,永远屹立在世界各国教师的心中。
工作室选择共读的第一本书就是《给老师的建议》,为此我备感惊喜和幸运。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巨著以其经典性、全面性、现实性、尖锐性、实用性、深刻性构成了这座“教育丰碑”,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当之无愧的“教育百科全书”,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宝贵的教育财富。
例如,关于教育的作用,他说:“教育才能的基础,是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
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和男女青年。
要知道,我们面前的这个人才刚刚开始生活在世界上,我们可以使这个幼小的人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东西不受压制、伤害和扼杀。
因此,每个决心献身于教育的人,应容忍儿童的弱点。
如果对这些弱点仔细地观察和思索,用脑子、用心灵去认识它们,就会发现这些弱点是无关重要的,不应对它们生气、愤怒和加以惩罚。
”关于爱国主义教育,他说:“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无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
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他对孩子们的认识,已成为经典性的认识,他说:“在思想、对周围世界的理解以及在智慧、意志和性格的个性特点方面,没有完全相同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
只有在了解了这个‘世界’,了解了它的全部奥秘以后,培养个性、形成人的精神风貌才会成为可能。
”他强调:“能激发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要最大限度地发展
每个学生的天赋”、“教育必须保护孩子们的欢乐和幸福”、“应当使年轻一代生活得艰苦一些”、“教育者应当成为真正的大写的人”、“教育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教师要善于总结和勤于学习教育理论”、“应引导孩子们进行积极活动”、“分数不是唯一的标准”、“教育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形式主义给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危害”、“不要为青少年树立某种神话了的偶像”、“无需向少年繁琐絮叨地阐述十分了然的东西”、“教育不存在小事”等,这些振聋发聩的观点都是苏霍姆林斯基几十年前思考解答的教育问题,也是我们今天正在孜孜以求的教育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我从来没有设想过世界上竟有这样的语言教学——在河岸边,在田野里,在夜间的篝火旁,在灿烂的星空下,在淅沥的秋雨中,在大雪纷飞的冬夜,老师教给孩子们怎样用恰当的词汇说出他们的观察和思想。
他们曾经饶有兴味地观察一棵覆盖着白雪的松树,发现了它在晚霞的照耀下魔术般的色彩变幻:时而呈淡淡的粉红色,时而变为橘红色,一会儿又呈绛红色,然后又变为紫蓝色……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编起了小诗描绘眼前的景象,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神奇的想象展现了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育可以这样做吗?教师可以这样做吗?苏霍姆林斯基就是这样做的。
这是他的“蓝天下的学校”,也是他的“快乐学校”,他就是在这样的学校里做教育、做教师的。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这是一个美好的理想,但又并非是遥远的乌托邦,因为它曾经在这个世界上实实在在地存在过。
他的教育思想是深刻的、入木三分的。
例如,对爱孩子这个观点的提出与深入,他说:“如果有人问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我
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爱孩子。
”他没有停留在口头上,而是继续说明为了爱孩子,就必须了解孩子,就必须深知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及其发展特点。
然后,他又指出,没有抽象的孩子。
每个受教育者除普遍、典型的品质之外,还固有特殊的、不重复他人的个人特征。
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
继而,他进一步论述孩子们的教育者应行使明智的权力、应善于珍视孩子们的信任、应善于怜惜孩子们的无力自卫等思想。
他还语重心长地告诫教师不应把孩子们理想化,必须从他们上学的最初日子起就向其提出准确的、清晰的、硬性的要求,首先是行为文明方面的要求。
他还从反面劝告说,不可在所有的场合都把儿童的淘气和顽皮视为心怀恶意地破坏秩序、把儿童的注意力不集中视为懒惰、把儿童的健忘性视为不诚实。
在众多场合,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强调必须尊重人格、提高人品。
这样阐述“爱孩子”的教育思想走出了肤浅,走进了深刻。
这些年我在教育这条路上从来没有停下过奔跑的脚步,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教育思想又为我注入了新的力量源泉,它在我的内心深处涌动,促使我不停地尝试、反思……与苏霍姆林斯基在20世纪中叶的乌克兰创造的那个教育奇迹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距离。
其实,当我们回到人本身,就会发现教育的过程虽然面临种种困难,但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十分单纯的,那就是一切着眼于人的发展。
在苏霍姆林斯基庞大而完整的教育体系中,有一个根本核心,那就是“人”。
因此,他提出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理论。
只要我们心中有“人”,只要我们把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放在第一位,就能突破当下种种坚硬的壁垒,就能在这个日益纷繁、喧嚣的世界上找到帮助孩子的办法和途
径。
苏霍姆林斯基的文字里浸满了爱,那些用文字记录的岁月里也浸满了爱。
他常常用浸满了爱的目光去观察孩子们。
对孩子透彻的理解与关爱,对教育全面的洞察与把握,对孩子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无限的悲悯与同情,使苏霍姆林斯基不仅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教育史的一座灯塔,而且他本身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因此,苏霍姆林斯基打动我的绝不仅仅是他的理论和信念,更有他作为一个可完全信赖的师长、父亲与一个朋友的无比高贵的全部品质。
如果说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为了爱孩子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那么,对于今天的我们,也当是——为了爱孩子,我们做教师。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提供了一种很新鲜的方式来写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