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宏观调控”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主要作用(一)
什么是宏观调控
什么是宏观调控引言宏观调控是指政府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手段,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管理和调整的过程。
它的目的是为了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
本文将深入探讨宏观调控的概念、原则、手段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
一、宏观调控的概念宏观调控是指在宏观经济层面上进行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达到稳定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调整收入分配等目标的经济管理活动。
其核心是通过政府的调控手段来实现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和引导,以维持经济的平稳发展。
宏观调控旨在通过调整国家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来影响经济的运行状态,使经济保持适度增长,并避免出现波动和严重的经济危机。
二、宏观调控的原则1. 均衡性原则:宏观调控的首要原则是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保持经济各领域的均衡发展,防范和避免经济过热或过冷的状态出现。
2. 稳定性原则: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是维持经济的稳定,包括物价的稳定、就业的稳定和金融市场的稳定等。
只有稳定的经济环境才能为其他方面的发展和改革提供必要的支持。
3. 可持续性原则:宏观调控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追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调控过程中,必须注重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确保经济发展长期而稳定。
三、宏观调控的手段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中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调整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以达到调节经济影响力的目的。
例如,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和提高税收来抑制过度投资和消费,从而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
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手段。
通过提高或降低货币供应量、调整利率水平等,来影响企业和个人的投资、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对经济的调控。
3. 投资政策:投资政策是通过调整和引导投资行为来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和扶持优势产业等方式来实现对经济的调控。
4. 收入分配政策:收入分配政策是指通过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改善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一种手段。
解读“宏观调控”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主要作用
解读“宏观调控”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主要作用一、宏观调控的概念及意义宏观调控是指政府利用财政、货币、信贷等手段对整个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行为。
它主要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制度两个层面。
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而宏观调控制度则包括法制环境、社会制度等方面的调控。
宏观调控在国家经济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调节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收入分配、提高生产率等方式,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和发展的目标。
此外,宏观调控还可以防范和化解经济危机、控制通货膨胀、促进贸易平衡等,对于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及效果1.促进经济增长。
宏观调控的最基本目标是促进经济的增长。
在我国,政府实施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政策,如降低贷款利率、适度扩大财政支出等,可以刺激投资扩大和消费增长,拉动经济增长。
2.稳定物价。
通货膨胀是经济中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不仅会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还会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在我国宏观调控中,央行实行的货币政策可以控制通货膨胀,通过调整货币供应等方式,稳定物价水平,维护经济稳定运行。
3.调整收入分配。
宏观调控可以调整收入分配的不合理情况,保障社会公平和民生福祉。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税费政策、制定收入分配政策等方式,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降低高收入者的收入,实现收入分配的调整和优化。
4.优化产业结构。
宏观调控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通过针对不同行业实施差别化的宏观政策,可以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提高经济绩效和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5.防范经济风险。
宏观调控可以防范和化解经济风险。
政府可以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发挥稳增长、保稳定的作用,规范市场秩序、预防风险隐患,避免经济发生系统性风险。
三、宏观调控在企业中的应用1.房地产行业的调控。
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通常受到政府大力支持,但在房价过高、市场泡沫严重时,政府也需要采取调控措施,防止房地产市场风险。
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节与控制解读
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节与控制(一)政府的作用和宏观调控1.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干预和政府的经济作用市场失灵和市场功能缺陷的存在,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既需要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其应有的调节作用,又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对经济运行进行必要的干预。
为避免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作用于同一经济过程而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冲突,必须对两者作用的范围或程度进行合理的界定。
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是一种自发、自动和自然的过程,而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干预是一种自觉、主动和人为的经济行为,因此,界定两者的作用范围或程度,实质上是界定政府的经济作用,而不是限制市场机制的作用。
如何合理地界定政府的作用,决定于政府对经济运行进行调控的根本目的。
政府干预经济运行,实行宏观调控的根本目的是,一方面要保证市场机制能够正常运转,发挥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又能消除市场失灵和市场功能缺陷所产生的消极后果,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从这一根本目的出发,仅就经济运行而言,政府的经济作用应该被限定在如下一些方面:(1)资源再配置。
主要是通过直接投资、引致投资等方式来弥补市场机制在公共物品生产方面资源配置不足的缺陷,为社会提供必要的公共物品。
同时,政府还要通过微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来消除经济中存在的外部性。
(2)制定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
主要通过制定各种法规,规范各类经济主体的行为,限制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秩序,为市场机制的运行提供法律保障。
(3)调节收入分配。
为避免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所导致的贫富不均和两极分化,政府应在宏观再分配领域通过征税、转移支付、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多种方式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目标。
(4)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经济运行。
通过制定松的或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减少经济波动的振幅,避免经济过冷或过热,控制通货膨胀,减少失业,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宏观经济总量的平衡。
(5)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政策。
真题精析汇编:1 经济生活(5-8课)(具体到框题)
2018年高考真题精析汇编—-——-必修1《经济生活》(5—8课)(具体到框题)5.1企业的经营考查知识点:5。
1:企业经营、5.1企业兼并(2018·全国卷Ⅰ·T13)企业聚焦品牌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控制产品企划和营销网络,将“设计、生产、运输配送”环节外包,与供应商、加工商和物流企业建立联盟,通过联合开发产品、数据共享,加快市场反应速度.该模式体现的企业经营理念是()①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优势互补②通过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③通过兼并收购,扩大企业规模④增加市场份额,提高利润率A。
①②B。
①④ C.②③D。
③④答案:A【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企业经营。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解读、把握材料信息.企业聚焦品牌管理和供应链管理,通过与供应商、加工商和物流企业建立联盟,加快市场反应速度。
该经营理念既可以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也可以通过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①②正确;材料未体现兼并收购的问题,排除③;这一经营理念与提高利润率无关,排除④。
考查知识点:5.1:企业经营、4。
1:生产与消费、11。
2对外开放(2018·江苏单科·T11)某企业依托“互联网+智能制造"智能管理系统,成功解决了规模生产和需求差异化的矛盾,产品遍布全国并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企业一跃成为行业翘楚。
材料表明,该企业的成功得益于( )A.实现了供需的有效对接B。
实施“走出去"战略C.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D.注重产品的品牌效应答案:A【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该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解决了规模生产和需求差异化的矛盾,实现了供需的有效对接,A正确且符合题意;“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以中国公司为主导,服务于中国公司战略的一种跨国整合模式,B 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企业形象考查知识点:4。
2非公有制经济、5.1企业经营、5。
2就业9。
高一历史必修_中外历史纲要(下)(部编版)_《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导学案2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导学案课标导航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
2.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1.结合史料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归纳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线索和特点。
2.通过学习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高科技产业、建立“福利国家”等措施,认识生产力发展是生产关系适时调整的根本原因。
国家的宏观调控1.背景(1)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
(3)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2.特点: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
改革以坚持原有制度不变为前提3.主要措施(1)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2)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3)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等。
4.结果: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
5.调整(1)原因: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
(2)措施: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6.国际协调(1)建立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加强政府间多边协定,非正式的国际组织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
(2)发挥大国作用: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1.背景(1)科学理论的突破①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
②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
(2)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2.主要内容: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等。
3.意义: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宏观调控作用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宏观调控的作用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各种利益之间的角逐日益激烈。
在这一背景之上,关于经济增长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如何发展生产力,重新受到大家的关注。
而其中最受争议的热点问题就是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
在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主义的蓝图中,是没有资本、利润、私有制和剥削这些概念的,也没有一般的商品市场经济。
因为他们认为社会主义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方向,是资本主义经济矛盾高度发展的替代物。
它的直接历史前提和依据,一方面在于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物质条件和客观需要,另一方面在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成长壮大起来的工人阶级主体的认识和行动。
资本主义的市场是为资本家服务的,垄断资本家对于商品价格进行控制,被剥削者只有按照资本家定下的价格进行消费。
而社会主义是人民的天下,社会主义的市场要为人民服务。
以前,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都相继进行过经济体制的改革,将原有的经济体质直接变为计划经济体制,但后来他们失败的事实证明这条道路是行不通的。
因为,第一,对微观经济活动与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难以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容易产生生产与需求之间的相互脱节。
第二,不能合理地调节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容易造成动力不足、效率低下、缺乏活力等现象。
第三,计划容易脱离实际,造成不必要的巨大浪费等等缺陷。
计划经济严重地打击了人民劳动的积极性,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因此,邓小平同志提出走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代替了原先传统的计划经济体质。
我们现今的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不是完全不要市场,因为这样会打压经济的增长和人民财富的积累;完全走市场经济则会造成社会体制的改变,导致社会制度的腐化和崩溃。
因此邓小平提出的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为,市场是必须有的,用市场来调节商品的买卖和生产是必要的,但是,国家必须在这中间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
全国人教版高一年级思想政治经济生活期末考试题
2、这里的火车和飞机是 A 互补商品 B .生活C .互为替代品 D •高档消费品 3、 各旅行社纷纷调低飞机全程游西藏的报价说A价值决定价格 B .价格与供求相互作用 C供求影响价格 D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①甲商品的需求量大幅上升②甲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③乙商品的需求量仍然不变④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A. ①B. ①C. ②④D. ③④高一年级思想政治期末考试题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选出并将其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每小题2分,共60分)1、国庆节假期,某校刘老师选择了标价为每人1800元的丽江专线旅游。
刘老师在丽江旅游时,花1000元买了件富有丽江特色玉饰品,货币的职能在材料中体现依次是A. 价值尺度支付手段B.价值尺度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价值尺度D.支付手段流通手段答案:【B 】青藏铁路的开通对飞机进藏游带来了冲击,人们去西藏多了一种交通工具,火车进藏抢走了一部分飞机旅游团的客源,各旅行社纷纷调低飞机全程游西藏的报价。
据此回答2-3题。
4、电力是一种商品,假定甲商品是它的互补品,乙商品是它的替代品。
如果实行阶梯电价,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时5、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我国政府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上提出,二十国集团应该继续发扬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精神,努力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
这说明经济全球化A. 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各国要加强合B. 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C. 使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于事外D. 提高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的效率6、人们在电视广告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影视、体育明星作为某种产品的形象代言人。
商家利用名人推销产品,主要是利用了消费者的A.从众心理B.求异心理C.求实心理D.攀比心理7、先富起来的一些人用现金购车,爱车族中的一些人贷款购车,还有一批人在持币观望,期待着汽车价格大幅度下跌。
下列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①从消费方式上看,这些购车的人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和贷款消费②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影响着人们当前的消费水平③物价水平是影响人们购买能力和消费选择的重要因素④人们的收入差别过大不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8、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两种不同的经济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货紧缩表现为物价持续下跌,所以对消费者有好处B.通货膨胀表现为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C.都是货币发行量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不相等引起的D.都对经济发展起刺激作用,导致物价上涨,纸币贬值9、下列关于债券与股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它们都是有价证券,都有是能获得一定收益的金融资产②都有是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③债券以定期收取利息为条件,其安全性比股票大④股票具有明确的付息期限,其收益比债券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0、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
宏观经济政策的调节作用
宏观经济政策的调节作用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达到全国性的经济发展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政策。
它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是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而不仅仅是影响个别行业或领域的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的调节作用在于通过政府的政策调节,促进经济平稳、持续的增长,避免经济过热或过冷,降低经济风险,实现全民福利不断提升。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调节货币供给和需求的政策。
政府通过货币政策调整货币供给量和利率,达到控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和改善民生的目的。
在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是最灵活的政策工具。
对于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时,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利率、降低货币供给来抑制经济过热,遏制通货膨胀。
反之,当经济过冷、通货紧缩时,政府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或增加货币供给刺激经济增长和消费需求,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国民经济运行和调节经济波动的政策。
它的主要工具包括税收政策、财政支出和债务政策。
财政政策能够对经济形态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经济衰退期,政府可以通过减税、增加财政支出和增加债务等政策,增加国家需求,带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并降低社会风险。
而在经济过热期,为避免通货膨胀,政府可以限制财政支出,加强税收管理,控制经济过热。
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政府为发展某一产业而采取的政策。
对于经济平稳发展和消除结构性失衡,产业政策的作用也十分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和支持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优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总体而言,宏观经济政策的调节作用是保持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民生,并最终实现国家经济目标。
政府需要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和面临问题,合理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政策工具,更好地调节经济形态,为全社会创造更好的生活和更加繁荣的未来。
国家宏观调控
国家宏观调控概述国家宏观调控是指国家通过采取一系列政策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调整和控制的过程。
宏观调控旨在保持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以及应对经济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宏观调控的实施主体通常是国家的经济管理机构,如央行、财政部等。
本文将介绍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手段和影响,以及一些典型的宏观调控政策。
主要目标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宏观调控通常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增长:宏观调控旨在促进经济的增长,提高国民生产总值(GDP)和人均收入水平。
通过合理调整经济政策,国家可以影响经济中的需求和供给,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2.就业:宏观调控还致力于促进就业,提高就业率,减少失业人数。
通过增加投资、刺激消费等措施,国家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3.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的稳定也是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目标。
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损害人民的购买力,因此国家需要通过调控货币供应、利率等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的程度。
4.外汇和贸易平衡:宏观调控还关注外汇和贸易的平衡。
保持合理的汇率水平和贸易平衡有助于国际收支的稳定,维护国家经济的良好运行。
调控手段国家宏观调控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手段来实现: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国家可以通过减税、增加政府支出等方式来扩大经济的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国家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等手段来刺激经济投资和消费。
3.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指国家对特定行业或领域进行扶持和引导的政策。
通过鼓励和支持关键产业的发展,国家可以调整经济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
4.外贸政策:外贸政策是指国家对外贸易进行调控的政策。
国家可以通过调整关税、进出口政策等手段来调整对外贸易的平衡。
影响和效果国家宏观调控对经济运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效果。
宏观调控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经济法的宏观调控与法治建设
经济法的宏观调控与法治建设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繁荣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
而要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宏观调控机制,并且这个机制必须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
本文将就经济法的宏观调控与法治建设展开阐述。
一、经济法的规范作用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无序竞争和不公平分配成为可能。
而经济法则具有调整和规范经济活动的作用,从而保障公平竞争的环境以及合法权益的保护。
经济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帮助维护市场秩序,还能够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宏观调控的重要性宏观调控是指国家采取一系列政策手段来调整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结构和规模,以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稳定。
它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多个方面的调整。
宏观调控具有引导经济发展、调节经济波动、促进就业等重要功能,保证了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宏观调控与法治的结合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和公正性离不开法治的保障。
在宏观调控过程中,法治使得各项政策都依法实施,避免了政府行为的滥用和不当干预。
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不仅能够保护市场秩序,还能够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为宏观调控提供有力支持。
四、加强宏观调控的法治建设1. 完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的完善是法治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对于经济领域,需加强立法工作,制定详尽完善的经济法律和法规,以确保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同时,要不断修订和完善现有法律,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2. 加强执法监管执法监管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
要加强对宏观调控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管,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并针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同时,建立健全法律责任追究机制,对于执法失职和渎职行为要依法进行严惩。
3. 司法保障建立健全的经济法院体系,加强经济纠纷的解决机制,不仅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还能够保护消费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同时,加强司法的公正性和透明度,确保审判活动的依法进行,并且对于不当裁判进行及时纠正。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教案】
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教案】【课程标准】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教育部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本单元意在阐述20世纪下半期的历史发展主流与大趋势,共有四课内容,分别是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20世纪下半叶,整个世界发生了巨大而又深刻的、带有本质性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上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
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都在积极地进行自我调节和改革。
亚非等地的殖民国家也在促进本国的独立和发展,推动了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多方势力的发展促进了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新变化。
四课内容整体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与第三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呈并列关系,共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社会结构的新变化、“福利国家”和社会运动四个子目,讲述了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概况,展示了资本主义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成就与问题。
资本主义国家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出现了一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层面的新变化,经济在高科技推动下迅速发展,社会矛盾有所缓和,说明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教学目标】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史观的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和社会运动的主要表现,加深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理解,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的主要举措及变化,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019届高三年级《经济生活》核心知识点归纳
2019届高三《经济生活》核心知识点归纳一、价格☆☆1.影响价格的因素:A、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
B、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知识拓展:稳定物价的措施(1)价值决定价格:生产者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从而稳定物价。
(2)供求影响价格。
要扩大商品生产规模,抑制不合理需求。
(3)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发挥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从而稳定物价。
(4)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通过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实现稳定物价的目标。
(5)实施正确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
☆☆☆2.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需求曲线和弹性、互补品、替代品)①价格影响消费需求。
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升,需求(购买、消费)会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购买、消费)会增加;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需求弹性小);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需求弹性大);③商品的需求量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其需求量会减少,其替代品需求量会增加,互补品需求量会减少;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其需求量会增加,其替代品需求量会减少,互补品需求量会增加。
☆☆3.价格变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③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④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二、消费☆☆☆1、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2、消费原则(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消费既不超前,也不滞后)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我们应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2020届高三高考政治考点精析,考点13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
(一)资源配置1.必要性: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永无止境的,但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
如果用于生产某种产品的资源增加,用于生产其它产品的资源就会减少。
为了尽量满足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必须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
2.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二)市场调节1.实现: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实现的。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主要是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关系的变化由市场来调节的。
市场就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出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斯密指出,每个人都力图利用好他的资本并实现最大的价值。
一般说来,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实际上所增进的公共福利是多少。
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个人的利益。
但是,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使他将资本投于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
如商品生产者为了把商品卖掉以实现其赚钱的目的,会把他掌握的资源投到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的部门中去。
在这样的场合,像在其他场合一样,他受到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
通过追逐个人利益,他经常增进社会利益,其效果比他真的想促成社会利益时反而更好。
这只“看不见的手”不是别的,就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机制,是自由竞争。
(1)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是引导资源配置的指示器。
价格提高,将促进生产,增加供给,抑制需求;反之,则减少供给,刺激需求。
通过价格的调节,使资源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
(2)供求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
生产者、经营者根据供求关系的变化不断调节生产经营活动,引导人、财、物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
(3)竞争是市场活动的灵魂。
通过买者之间、卖者之间、买卖双方之间围绕价格和质量方面的较量,使社会资源不断向效益高、急需发展的产业和企业流动。
2021高考政治《经济生活》主观题25个必背知识点
2021高考政治《经济生活》主观题25个必背知识点《经济生活》主观题必背知识1. 商品价格的上涨或下跌的原因(供求+价值+其他)①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供过于求,价格降低②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③其他因素,根据材料确定2. 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消费+生产)(1)对消费的影响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购买,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④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互补品的需求量也减少(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③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3.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生产+收入+价格+心理观念)①决定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决定消费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③价格影响消费需求(物价变动影响消费)④消费心理(从众、求异、攀比、求实)和消费观念影响消费行为。
4. 如何做理智的消费者(适度+理性+绿色+勤俭)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5.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作用+消费反作用)(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③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对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有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6. 为什么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消费反作用+协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对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扩大内需,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
宏观调控机制构成与功能分析
二
宏观调控机 制构成分析
宏 观调控 具 有 客观 必 然 性 和 必要 性 , 因是 : 缘 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 化解 资源短缺矛盾 , 谋求 资源 效 能最 大 化 , 是宏 观 调控 的现实 必 然客 观 要求 。 古语说得好 :工欲善其事 , “ 必先利其器 ” 。我 们要 做好 宏 观 调控 工 作 , “ 器 ” 有 利 吗? “ 利器 ” 是 什 么 呢 ?答 日 : !“ 器 ” 是 宏 观 调 控 机 制 。 有 利 就 如果把宏观调控工作比做是“ 过河” 那 么, , 宏调机 制就是“ 过河” 桥 ” 船” 的“ 和“ 。所谓宏调机制 , 即 国家 有 目的有 组 织采 取 一 定 的方式 措 施 手 段 和方 法, 既积极 影 响促 进 经 济 社会 发 展 , 主动 弱 化 或 又 消除不 良因素负面影 响发展 的科 学机 理与制 约系 统, 宏观经济的复杂性 , 决定着宏 调机 制由七个宏 调要 素机 制构 成 。 1规 划机 制 : . 即规划 的制定 、 实施 、 规划 成效 评 估及其全程监管的有机系统。它的职能是 : 坚持科 学规 划 , 以科 学 发 展 观 为指 针 , 循 前 瞻性 、 学 遵 科 性、 连续 性 、 向性 原则 , 范 化 、 制 化 做好 系 统 导 规 法 性 的规划工 作 。规 划工 作 的重 点是 : 定 国家 中长 制 期规 划与 专项 、 项 规 划 , 定 一定 时期 的社 会 总 特 制 供 给 与总需 求 平衡 、 主要 比例 关 系 协 调 的规 划 , 制 定 整合 、 化社 会 生 产力 和一 切 资 源 配 置 的 规划 , 优 制定国家 “ ” 洋、 河、 ) 陆”( ) 空 ” 海 ( 江、 湖 “ 地 “ ( 环保生态文 明建设 的规划 。认真监管实施 中 天) 的规划工作等。规划机制是宏调机制构成 的核心 和主体 。 2 财金 机制 : 指 财 政 金 融分 工 协 作 联 动 , . 是 财 金政策扩张 陛和紧缩性 适度运作及全程监管 的系 统。该系统 , 一方面 , 政府 为影响总经 济活动水平 而对 政 府 支 出 、 收 、 税 收人 分 配 、 共 财 政 、 公 社会 保 障与借贷水平的决策。另一方面 , 国家通过中央银 行, 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调节信贷供给进而 影响宏观经济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 , 都是通过扩张性或紧缩性政策 , 谋求宏观经济 的协 调稳定 发展 。受 金融 政 策 直 接 影 响 制 约 的金 融 市 场 , 财金 机制 内在 必然 的组 成部 分 。金 融市 场是 是 平衡资本余 缺 的“ 调节器 ” 启动经 济有 效运行 的 , “ 动机 ” 因此 , 金机 制 的活力 , 发 。 财 是宏 调 机 制 的 动力源泉。财金机制建设 的关键是加强针对性与 三 宏观调控机 制功能述评 可操作性的财金法制化建设。 誉为“ 利器 ” 的宏调机 制 , 究竟有何 能耐?在 3政策机制 : . 即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 目标 , 宏观调控宽广的舞台上 , 宏调机制有 四大功能。 调控宏观经济变量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 对宏观经济 1规 范 功 能。常 言 道 : 没 有 规 矩 , 成 方 . “ 不 部分政策调整、 实施 、 政策效果评估及全程监管的 圆。 在宏观经济活动中, ” 进行宏观调控的“ 规划” 、 系统 。宏观经济变量主要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 “ 财金” “ 、政策” 等各宏调要素机制, 将对 国民经济 及 G P量 、 币供应量和财政收支量等 。宏观 经 的部门、 D 货 产业 、 行业、 区经济发展 , 地 环境保护等 , 以
浅析我国经济法在宏观调控中发挥的作用
浅析我国经济法在宏观调控中发挥的作用浅析我国经济法在宏观调控中发挥的作用摘要: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
加强宏观调控功能, 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或机制。
而要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必须有完备的经济法制体系, 经济法是经济法制的核心。
为了完善我国宏观调控体系, 我们必须了解经济法在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作用。
另外,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经济法在宏观调控的同时对我们大学生带来了哪些影响?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经济法、宏观调控一、对经济法与宏观调控的认识与两者的关系1、对经济法的基本认识经济法作为一个法学概念,有它特定的内涵,经济法以“社会本位”为基本特征,以追求社会经济利益的均衡协调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克服市场自身调控的不足、实现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必要的干预为主要手段。
因此,我们认为,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干预社会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经济法是独立的法的部门,因为它的调整对象有特定的范围,只调整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经济法的体系是由多层次的、门类齐全的经济法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通常认为经济法的体系应采取如下的结构:宏观调控法;企业组织管理法;市场管理法;社会保障法。
经济法,它强调在经济生活中,人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必须对全社会的经济发展而不仅仅是对某个别化的特定利益承担义务。
在经济法“眼”中,某经济行为即令并不造成特定的损害后果,但却对整体社会经济存在一种泛化损害时,该行为就是不公平的。
经济法规范将会依靠国家干预这种市场外因素的介入来矫正这种以民法标准进行衡量也许是无可厚非的分配方式。
所以,在经济法看来,经济巨人与经济侏儒之间起点的不平等是不合理的,经济法要采用市场外力量来积极限制这种力量对比差异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经济法总是以个别经济活动与社会总体经济的对比效果为参照系来评价公平价值的实现。
因此,经济法总是以对社会公平的维护为其公平价值的核心。
浅议全面理解国家的宏观调控
浅议全面理解国家的宏观调控作者:杨隽来源:《教育周报·教研版》2019年第33期国家宏观调控这一内容在高一经济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国家的宏观调控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一、宏观调控的含义及主要目标宏观调控指国家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
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第一、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科学的宏观调控能弥补市场的不足。
第二、科学的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
第三、科学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三、宏观调控中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的区别和联系1、宏观调控三种手段有着严格意义的区别:第一,含义不同。
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律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行政手段则是国家通过行政机关,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第二,任务不同。
经济手段的任务在于合理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搞好经济发展预测,总量调控、重大结构调整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规划,集中必要的物力和财力进行重点建设,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则主要是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调节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调控范围不同。
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节市场上经济活动主体的一切经济活动;行政手段的运用要控制在必要的范围和限度内。
比如,在生产领域,对一些不符合国家投资结构政策和技术政策要求的产品要用行政加以干预;在社会分配领域要侧重国民收入再分配,以实现社会公平;在交换领域,政府要运用行政手段强制人们遵守市场规则,以保证市场公平竞争;在消费领域则着重调节社会消费基金总额,如工资总额,社会集团购买力等,防止消费基金增长过快。
政府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
政府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作者:张伟来源:《商情》2013年第37期【摘要】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通过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对国家经济进行调节。
本文将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政府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
【关键字】宏观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一个国家来讲,它的宏观经济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维持物价稳定,降低失业率和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政府在宏观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出于协调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是出于稳定物价、扩大就业的需要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政府干预经济或参与经济在世界大多数国家早已成为现实。
一、政府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市场经济自发性、盲目性与滞后性的天然缺陷使市场失灵在所难免。
高效的政府调控是市场正常运作的必要保障。
因而,现代市场经济应该是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有机结合的经济。
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宏观政策的选择与应用上。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整个社会的经济福利、改进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而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来制定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收入分配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等。
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财政政策1.财政政策的含义财政政策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宏观调控目标,对税收、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付进行调整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国民收入和产出的政策措施。
财政政策包括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简单地说,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增支减收,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是增收减支。
2.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以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为例,它发挥作用的传导过程是:当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时,可以通过减税,增加政府支出(如增加政府购买或增加转移支付),以及增加投资津贴来实现。
假设增加政府购买,政府购买作为总支出的一部分,增加了总支出(Y = C+I+G+X-M,→ G↑,Y↑);而当产品市场均衡时,总收入应该等于总支出,由此,总收入也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宏观调控”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主要作用(一)
【摘要】笔者认为宏观调控可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稳定物价,促进社会公平。
本文具体分析了宏观调控的几点重要作用。
【关键词】宏观调控国民经济就业与公平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主要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宏观调控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通过市场调节有效地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了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了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但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国家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常出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现象,它们会导致经济运行出现大起大落。
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些现象,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在经济增长滞缓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增发国债、降低利率等,刺激总需求增长,拉动经济增长。
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提高存贷款利率等,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保证国民经济平稳发展。
如:由于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陷入衰退,我国经济也受到严重冲击。
面对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分析、准确判断、果断决策、从容应对,全面实施并不断提高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统筹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有效遏止了经济增长明显下滑的态势,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国家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等措施和手段,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增加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特别是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解决就业问题离不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个人的共同努力。
政府可以通过宏观调控,有效地增加就业。
政府通过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政府通过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可以充分发挥三大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在增加就业中的积极作用;政府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和改革,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可以充分发挥多种所有制经济,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在吸纳劳动力就业上的积极作用;政府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可扩大就业规模;政府通过加大对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鼓励劳动者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从而增加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