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水
西游记第六章之意象解读
西游记第六章之意象解读西游记是一部具有丰富意象的文学作品,第六章中融入了许多意象,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人性的探索。
本文将对西游记第六章的意象进行解读。
首先,第六章中出现的意象之一是水。
水象征着生命和变化。
在西游记中,水的变幻多端,既可以是恶意的魔神,也可以是善意的仙女。
这象征着人性的复杂性和善恶不定。
水还暗示着人生的起伏和变化,人们在生活中常常面临各种困难和考验,就像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样。
通过水的意象,西游记向读者传递了重要的哲学观念,即人应当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积极抵御外界的诱惑和威胁。
另一个重要的意象是山。
山是高耸入云的象征,代表着人们心中的理想和追求。
西游记中的山意象通过描绘取经路上的崇山峻岭和险峻的山径,展现了困难和挑战。
这表达了人生旅程中的困难和奋斗,人们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够达到理想的境地。
同时,山还代表了人的心灵境界,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所经历的种种困境,也是对心灵的修炼和洗礼。
通过山的意象,西游记传达了对人性的反思和对修行的思考。
红色是第六章中另一个重要的意象。
红色象征着激情、力量和热情。
在第六章中,红色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比如红莲花、红睛虎等。
红莲花代表草地生命的希望,它在黑暗中绽放,象征着希望与光明。
而红睛虎则代表着力量和威严,它是一种凶猛的动物,引起了人们的恐惧和敬畏。
红色意象通过揭示冲突和对抗,突出了人类内心的力量和激情,同时也提醒人们,激情需要得到正确引导,否则可能引发灾难。
最后,云和风是第六章中的重要意象。
云象征着变幻和不确定性,风则代表着自由和流动。
这两个意象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人生的起伏和变化。
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在一路上克服了许多困难和阻力,就如同云中行走,追求取经之旅的目标。
而风则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唐僧师徒需要随风而动,灵活应对。
通过云和风的意象,西游记向读者呈现了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变化,人们需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把握好机遇和应对变化。
综上所述,西游记第六章中的意象丰富多样,通过水、山、红色、云和风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人性、生活和人生旅程的思考和探索。
第六章 施工供水供电需求计划
第六章施工供水、供电需求计划第一节施工临时用水布置1、施工临时用水布置现场具备临水总表(管径63mm).主水管沿围墙边线埋地铺设,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现场的实际需要, 均匀布置于场地四周。
2、本工程主体结构工程阶段所有施工区域同时开工, 后期插入装修工程, 其中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主要为混凝土结构养护、机械施工清洗、洗车用水;装修阶段为砂浆搅拌, 机械清洗、洗车用水。
(详见附图:施工临时用水平面布置图)3、现场用水量计算按照现场用水要求, 将施工用水分成现场施工用水、机械用水、现场生活及办公用水三部分考虑, 并与消防用水对比计算。
2.1.现场施工用水计算本工程现场施工用水主要为混凝土养护、机械清洗用水, 其余用水量较少, 按总用水量的20%计算。
现场施工用水量计算式为:q1=(K1 )/0.8(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34-48), 式中: K1—未预计的施工用水系数, 取1.15;Q1—季度工程量本工程季度混凝土浇筑最大量在二层梁板结构施工阶段, 按约30000m3, 水泥砂浆搅拌为按每季度5000m3计算;N1—施工用水定额, 混凝土养护取300L/m3, 砂浆搅拌按300L/m3计算;T1—季度有效作业日, 按90天计算;t—每天作业班数, 取2班;K2—用水不均衡系数, 取1.5(表34-28)。
则现场施工用水量为:q1={[1.15×(30000×300+5000×300)/90×2]×[1.5/(8×3600) ]}/0.8= 4.4 L/s2.2.施工机械用水量现场主要用水机械为:混凝土输送泵和钢筋对焊机, 其他机械用水量较少, 按总用水量的5%计算。
q2=(K1ΣQ2N2 K3/8×3600)/0.95式中:K1—未预计施工用水系数(取1.15);K3—用水不均衡系数(取1.10);Q2—施工机械台班用水定额, 砼输送泵取800L/h, 钢筋对焊机按300L/h计算;N2—同一种机械台班数, 本工程砼输送泵投入8台, 钢筋闪光对焊机投入1台。
水环境质量评价
渔业
55
—
30
6.0-9.0
—2000
—
—
—
—
+
—
—
—
—
农业
果树 蔬菜 工业
—
+
+
5
—
5
6.0-8.5
6.5-6.8
—
—
500
500
—
10
45
10
—
250
+
250
+
250
10
0.4
—
250
30#
— —
/
/
18
6.2-8.6
—2000
500
100
28
250
1
/
0.7
250
平均
注:(—)有争论,(+)没有特殊限制,(/)因为存在(+)而没有确定,(#)假定农业用途是指农场和灌 溉用。
北京西郊水质质量系数分级
级别 清洁 微污染 轻污染 中度污染
2019/1/12
P值 <0.2 0.2-0.5 0.5-1.0 1.0-5.0
级别 轻重污染 严重污染 极严重污染
P值 5.0-10.0 10.0-100 >100
第六章 水环境质量评价
2. 综合型指数(均值型指数)
其中
1 n I Pi n i 1 Ci Pi Si
Ci—污染物i的实测浓度; Si—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污染物i在某种功能情况 下的标准值; n—污染物的种类。
2019/1/12
第六章 水环境质量评价
根据综合指数水环境质量分级标准见下表
2019/1/12
水文地质学基础 第六章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5. K+ ◆ 地下水中K+的含量只有Na+含量的4%~10%。 ◆ 一般将K+归并到Na+中进行分析,不另区分。
如Na+(+ K+ )
6. Ca2+(低矿化水的主要阳离子) ◆ 含量一般不超过数百mg/L ◆来源: ☆碳酸盐类沉积物及含石膏沉积物的溶解; ☆岩浆岩及变质岩中含钙矿物的风化溶解。 7. Mg2+ ◆ 化学性质及来源与Ca2 +相近,但地壳组成中 Mg2+比较少,因此含量通常较Ca2 +少。
化合物的当量=化合物分子量 / 阴(阳)离子价 meg/L=mg/L /离子的当量
☆德国度(H°) :相当于1L水中含10mgCa2+或 7.2mgMg2+的量。
1 meg/L=2.8 H°
4.地下水按硬度分类:
地下水类型 极软水 软 水 弱硬水 硬 水 极硬水
硬度(mg/L,以 CaCO3计)
<75
◆专项分析:
只分析一个或少数几个成分,分析项目根据具体任务确 定。
如:在对地下水质作动态观测时,可只选有代表性的离 子作定期分析;
为判明含水层之间是否有联系时,只需要作个别离子的 分析;
在为寻找饮用水源进行地下水调查时,需进行水中有毒 成分如As(砷)、Pb(铅)、F(氟)等项目的分析。
三、水化学分析资料整理
如:CO2可促进碳酸盐类的溶解。
二、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成分
◆主要离子共7种: Cl-、SO42-、HCO3-、Na+、K+、Ca2+、Mg2+
◆占主要地位离子随矿化度(含盐量)的变化: ☆低矿化水以HCO3-及Ca2+ ,Mg2+为主; ☆中等矿化水以SO42-及Na+为主,阳离子也可以
是Ca2+ ; ☆高矿化水以Cl-及Na+为主。
给水工程-时文歆 第06章
一般在0.6~0.85之间,常用来计算树脂的用量
(2)含水率 在水中充分膨胀后的湿树脂所含溶胀水 的重量与湿树脂重量的百分比 。
溶胀水重 含水率 = ×100% (6-5) 干树脂重 + 溶胀水重
一般为50%
(3)酸、碱性 离子交换树脂具有一般酸、碱的反应性 能,在水中离解出 H+ 或 OH- 。根据离解能力 的大小,树脂的酸、碱性有强、弱之分。 pH影响活性基团的电离能力,强酸强碱 性受其影响小,弱酸碱性则受pH影响大。 树脂类型 pH值范围 强酸型 1--14 弱酸型 5--14 强碱型 1--12 弱碱型 0--7
二、水的软化方法
1、药剂软化法 基于溶度积的原理,加入某些药剂,把水中钙 镁离子转变成难溶解化合物使之沉淀析出。 2、离子交换法 利用某些离子交换剂所具有的阳离子与水中 钙镁离子进行交换反应。
第二节
一、石灰软化
水的药剂软化法
1、熟石灰提供了OH-离子将水中的HCO3-离子 转化成CO32-,使之与Ca2+形成沉淀析出。 2、石灰软化不能降低水的非碳酸盐硬度,不过 其可以去除水中部分铁和硅的化合物。 3、过量投加石灰反而会增加水的硬度。 4、一般用于原水中碳酸盐硬度较高且要求深度 处理的情况,作为钠离子交换法的预处理。
三、离子交换的基本原理
1、交换过程 (1)水中Na+离子扩散至树脂表面水膜(膜扩散) (2) Na+经水膜至某一交换基团位置(内扩散) (3) Na+与H+交换 ( 4 )交换下的 H+ 经孔隙向树脂表面扩散(内扩 散) (5) H+经水膜向水中扩散(膜扩散) 其中第三步速度快,其余步骤速度慢,离子交
第六章 水化学调查
水化学监测网设计 监测网布置原则:考虑污染源的分布和扩散形式、水文 地质条件、地下水开采情况和区域水化学特征; 监测网设置方式: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抓住重点污染 地段,并对整个区域做适当控制; 检测对象:污染物危害性大、排放量大的污染源、重点 污染区和重点的供水水源地。 污染区监测点的布置:应当根据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扩 散形式来确定。
监测项目
根据一般环境质量评价的要求,监测项目一般可以列为一下 根据一般环境质量评价的要求, 几类: 几类: 1)地下水常规组分监测 天然水中八大离子以及总溶解性盐(TDS)、总硬度、 )、总硬度 天然水中八大离子以及总溶解性盐(TDS)、总硬度、 耗氧量等。 耗氧量等。 2)有害物质监测 应根据工业区和城市中厂矿、 应根据工业区和城市中厂矿、企业类型及主要污染物 确定监测项目,一般常见的有重金属、 确定监测项目,一般常见的有重金属、有毒有机污染物及 酚类和氰化物等。 酚类和氰化物等。 3)细菌监测 4)特殊目的监测 根据用户要求,对地下水中特殊有机污染物、 根据用户要求,对地下水中特殊有机污染物、微量 元素、放射性物质、溶解性气体等监测。 元素、放射性物质、溶解性气体等监测。
第六章 水化学调查
第一节 污染源的调查
地下水污染的水化学调查首先应查明地下水可能的各种污染来源、途径、 地下水污染的水化学调查首先应查明地下水可能的各种污染来源、途径、 分布、种类、性质、数量、排放形式以及其对含水层可能的影响。 分布、种类、性质、数量、排放形式以及其对含水层可能的影响。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 1、工业污染源调查 2、农业污染源调查 3、地表固体废物调查 4、地表水体调查 调查要求: 调查要求: 1、各种排污口、排污渗井、工业垃圾堆放点、污灌区等污染源 各种排污口、排污渗井、工业垃圾堆放点、 2、将污染源地点测绘在图上 3、记录排放量、物理化学特征;附近水文地质条件;工业开挖情况及 记录排放量、物理化学特征;附近水文地质条件; 渗透特征。 渗透特征。 4、在水文地质图上标注记录调查结果
环境影响评价第6章-地面水
当水生生物保护对地面水环境要求较高时(如珍贵 水生生物保护区、经济鱼类养殖区等),应简要分 析建设项目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分析时一般可采用 类比调查法或专业判断法。
第三节 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
五、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和预测点的布设
1、预测范围
预测范围内的河段可以分为充分混合段、混合过 程段和上游河段。充分混合段是指污染物浓度在 断面上均匀分布的河段。当断面上任意一点的浓 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差小于平均浓度的5%时,可 以认为达到均匀分布。混合过程段是指排放口下 游达到充分混合以前的河段。上游河段是排放口 上游的河段。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适用于全国江河、 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 表水水域;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朴充 项目和特定项目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 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集中式生活 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 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地表水水 质特点和环境管理的需要进行选择,集中式生 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选择确定的特 定项目作为基本项目的补充指标。
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 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对应地表水上述五类水域功能,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值
某建设项目B每年直接排Hg 5kg ,废水排放量 650000 m3/d ;
某建设项目B每年直接排Hg 5kg ,废水排放量 100 m3/d ;
五年级语文下册《水》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水》教案第一章:《水》课文解析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水》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字词。
2.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水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的朗读与情感体验。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准确运用。
2. 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3.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思考。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水的形象。
2. 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准确运用。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章:《水》生字词学习一、教学目标1. 掌握课文《水》中的生字词。
2. 能够正确书写生字词。
3. 理解生字词在课文中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
2. 生字词在课文中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生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学习生字词。
2. 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展示生字词,让学生自主认读。
2. 讲解生字词的书写,让学生跟随书写。
3. 运用生字词造句,让学生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4. 进行生字词游戏,巩固学习效果。
第三章:《水》情感体验与表达一、教学目标1. 感受课文《水》中的情感,理解作者对水的喜爱和赞美。
2. 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对课文中水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情感体验。
2.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2. 使用适当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 运用讨论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水文地质基础》第六章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第1节 地下水的补给
Groundwater recharge
补给方式:大气降水入渗、地表水入渗、凝
结水入渗、其他含水层或含水系统 、人工补 给
补给量(Incremeng of aquifer)的确定:
研究每一种补给方式的补给量大小
影响补给量大小的因素:讨论每一种补给
方式的影响因素
第1节 地下水的补给—大气降水入渗补 给
(Interaquifer flow; Flow across)
影响补给量大小的因素
两个含水层之间的水头差; 裂隙、断层的透水性; 弱透水层的透水性及厚度
越流补给量的确定:
K —— 弱透水层垂向渗透系数;
(Coefficient of permeability) I —— 驱动越流的水力梯度;
系:
地表水入渗补给量的确定
平原地区。选择符合下列条件的典型渗漏地段 ⑴ 无支流 ⑵ 无降水 ⑶ 无取水排水 ⑷ 河流两侧岩性均一
实测河段上、下游断面流量Q1和Q2
则渗漏量△Q为:
△Q = Q1 – Q2 根据△Q 的大小确定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和 渗漏量。
此法不适用于间歇性河流及侧向径流强烈,潜水位 与河水位不相连的经常性河流。因为消耗于包气带的 水量占相当比例,误差较大。
人工回灌
采用有计划的人为措施补充含水量的水量称为人工
补给地下水 。其目的有:
补充、储存地下水资源; 抬高地下水位以改善地下水开采条件; 储存热源以用于锅炉用水; 储存冷源用于空调冷却; 控制地面沉降; 防止海水倒灌与咸水入侵含水层;
第2节 地下水的排泄
Groundwater discharge
按出露原因: 侵蚀泉、接触泉、溢流泉——下降泉 (Destructional spring;boundary spring, Contact spring; Overflowing spring) 侵蚀泉、断层泉、接触带泉——上升泉 (Fault spring)
第六章 明渠水流分析
彭文波 编著
6-3 明渠均匀流基本公式
明渠水力最佳断面(形状、尺寸)
梯形及矩形断面
定义:当A、n、i 一定时,流量 Q 最大的断面形状,称 为水力最佳断面。
1 1 C R6 n 1 Q AC Ri AR i n
2 1 3 2
5 i A3 1 2 n 3
(6-1)
A 水力半径 R
边坡系数
5
水力学与桥涵水文叶镇国
彭文波 编著
6-1 明渠几何特征与容许流速
明渠断面水力要素
圆形断面
过水面积 水面宽度 湿 周
d2 A ( sin ) 8
B d sin
2 h( d h) 2
(6-2)
水力半径 充满度
水力学与桥涵水文叶镇国
彭文波 编著
6-1 明渠几何特征与容许流速
(图6-3)
给排水教研室吴洪华
11
水力学与桥涵水文叶镇国
彭文波 编著
6-1 明渠几何特征与容许流速
渠道容许流速
定义——不冲刷、不淤积的渠中流速。
容许流速类型(试验研究成果,附录Ⅰ)
vmax——容许不冲刷流速(附录Ⅰ)
(b mb)h
(6-16)
经济最佳断面 小型渠道造价只取决于土方量,水力最佳可符合经济最 佳条件。 当m > 0.75时,b<h,断面形状窄而深,取土造价高,虽 为水力最佳但非经济最佳。 大型渠道取决于取土条件,常取β=3~4,成宽而浅形状。
给排水教研室吴洪华 21
水力学与桥涵水文叶镇国
给排水教研室吴洪华 1
水力学与桥涵水文叶镇国
6第六章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第六章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6.1 概 述地下水不是化学纯的H 2O ,而是一种复杂的溶液。
天然:人为: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化学成分产生影响。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是地下水与环境、以及人类活动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
一个地区地下水的化学面貌,反映了该地区地下水的历史演变。
水是最为常见的良好溶剂,可溶解、搬运岩土中的某些组分。
水是地球中元素迁移富集的载体。
利用地下水,各种行业对水质都有一定的要求→进行水质评价。
6.2 地下水的化学特征1.地下水中主要气体成分O 2 、N 2 、CO 2 、CH 4 、H 2S 等。
1)O 2 、N 2地下水中的O 2 、N 2主要来源于大气。
地下水中的O 2含量多→说明地下水处于氧化环境。
在较封闭的环境中O 2耗尽,只留下N 2,通常说明地下水起源于大气,并处于还原环境。
2)H 2S 、甲烷(CH 4)地下水中出现H 2S 、CH 4 ,其意义恰好与出现O 2相反,说明→处于还原的地球化学环境。
3)CO 2CO 2主要来源于土壤。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CO 2(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全球变暖。
地下水中含CO 2愈多,其溶解碳酸盐岩的能力便愈强。
2.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成分7大离子:Cl -、SO 42-、HCO 3-、Na +、K +、Ca 2+、Mg 2+。
低矿化水中(M<1 ~ 2g/L ):HCO 3-、Ca 2+、Mg 2+为主(难溶物质为主);发生化学反应岩石圈水圈交换化学成分中矿化水中(M=2 ~ 5g/L ):SO 42-、Na +、Ca 2+为主; 高矿化水中(M>5g/L ):Cl -、Na +为主(易溶物质为主)。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水中盐类溶解度的不同: 1)Cl -主要出现在高矿化水中,可达几g/L ~ 100g/L 以上。
来源:① 来自沉积岩氯化物的溶解;② 来自岩浆岩中含氯矿物的风化溶解; ③ 来自海水;④ 来自火山喷发物的溶滤;⑤ 人为污染:工业、生活污水及粪便中含有大量Cl -,因此居民点附近矿化度不高的地下水中,如Cl -含量超过寻常,则说明很可能已受到污染。
水资源衡量标准
水资源利用的生态承载力标准
(五)植被标准 生态系统中的非人类居住和生产区内应保证足
够的地下水位,以保持80%以上的原自然生态系 统的乔、灌、草植被和原来的物种结构。 (六)动物群落标准
人类生存环境附着的生态系统的森林和草原地 带应保证足够的水源和相应的植被,以保持60% 以上的原自然生态系统的动物种类和群落。
总体分析:我国为水资源中度短缺的国家
世界上共有22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国家为194个,地区为31个。
我国水资源在世界(132个国家)上的位置 总水资源量:居世界第4位, 仅次于加拿大、巴西、 和俄罗斯,略多于美国和印尼,占世界总水资源量 的7%(人口占21%)。 按人均淡水资源量:第82位
我国水资源在世界(32个主要国家)上的位置 按人均淡水资源量:第21位
1115 92 1455
524 347
松辽河片 海河片 黄河片
淮河片
长江片
11126
珠江片
2240
东南诸河片
西南诸河片
4379
内陆河片
九大片区(松辽合并)地表水可利用量11000亿方/ 年
约占地表水量的40%
我国水资源量及其分布
地下水资源量 全国多年平均地下水量为8700亿方/年,其中 平原区为2500亿方/年。 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3500亿方/年,其中 平原区1600亿方/年。如果从南北方来看,北方地 下水资源量为1540亿方/年,南方为1960亿方/年。
中国平均年降水量图
1000 1200 1600 2000 3000mm 25 50 200 400 800 mm
中国水资源分区图
一级流域(片)界线 二级流域界线 一级流域(片)编号 二级流域编号
我国水资源量条件及其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中水的造景手法 3.焦点作用
喷涌的喷泉、跌落的瀑布等动态水体的形态和声响能引 起人们的注意,吸引住人们的视线。通常,将水景安排 在向心空间的焦点上、轴线的焦点上、空间的醒目处或 者视线容易集中的地方,使水景突出成为焦点。 可以作为焦点水景布置的水景设计形式有:喷泉、瀑布、 水帘、水墙、壁泉等。
① 水面连贯; ② 主要景观特征是水面的波纹; ③ 水面具有很好的反射作用,可以倒影周围的景观; ④ 在景观中的作用,大片的水常用做景观的基底,小片 的水常作为景观的焦点。
水体的建模-平静的水 在用计算机模拟平静的水时,主要表现的是水面 的特征。在计算机建模的具体操作中,水体主要 采用平面的方式来进行模拟。
园林中水面的布局 东西方不同的水景组成形式,产生了风格迥异的 园林空间。 中国园林水体的组合属于自由组合型,以自然式 布局的水面为中心,辅以涧、溪、泉等,使水体 在空间序列中逐步展现出来,远近高低起伏有致, 并再现水体的自然形态于意境之中。 西方水景重于几何图形的组合,以规则长方形的 水体为主,串联水渠、喷泉及各种瀑布,形成水 体在单一空间中的层次变化,突出人工造型与自 然环境的对比衬托。
在3ds Max中,水体的折射和反射是通过材质编辑器中 的反射通道和折射通道控制的,为折射和反射添加光线 追踪(Raytrace)材质,这样,在渲染的时候,就可 真实地表现出水的物理效果。
水的计算机模拟方式
图中显示了可用做水体模拟的几种简单几何体,在使用 这种方法创建水体的时候,主要表现的是水体的透明度、 折射特性和反射特性。这些效果主要通过为水体使用的 材质效果来体现。
园林中水面的布局 3.混合式水体
混合式水体是指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水体。混合式 水体并不排斥方形、柱形、矩形、圆形等几何形体,同 样,也不排斥自然式的各种水体,而是把两种方式巧妙 地结合在一起,成为有机的整体,比规则式更灵活自由, 富于变化,又较自然式更易于与建筑环境相融合。 各种类型的水体既可作为独立的单体,也可以组合在一 起,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园林水景。
操作过程:创建一个简单平面,增加其长宽的分段数, 使之有足够多的点来满足变形的需要。为平面添加随机 噪波的作用,使之产生随机的表面波浪。为其设置表面 材质,调整水体材质的表面颜色和透明度,并为其添加 反射通道和折射通道的光线追踪材质和凹凸通道的随机 噪波材质。这样,就基本实现了大块水面的建模需要。 如果为了获得动态的水面效果,可以通过为平面的随机 变形效果设置动画来实现。
水的表现形式和特性
园林中的水体按照其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自然式水 体和规则式水体。其中,自然式水体主要指具有自然存 在特性的水体,包括河、湖、溪、泉、瀑布等;规则式 水体主要指人工创建的具有典型布局的水体,主要包括 池、喷泉、水井、壁泉、跌水等。 自然界中有江河、湖泊、瀑布、溪流和涌泉等自然水景。 园林水景设计既要效法自然,又要不断创新。在园林水 景设计中,水有平静的、流动的、跌落的和喷涌的4种基 本形式。设计中往往不会只使用一种形式,可以以一种 形式为主,其他形式为辅,也可以几种形式相结合。
利用平面制作的水体
水的计算机模拟方式
简单模拟的山体与水面的效果。其中,白色为简单模拟的山峰,深 色为水平面。
水的计算机模拟方式 2.简单几何实体
除了用平面来模拟水体的表面特性之外,还可以用简单 的几何实体来表现水的体量。采用简单几何实体来模拟 水体,可以通过计算机设置实现简单平面无法实现的折 射效果。
① ② ③ ④ 水的流动,流动时的水滴颗粒; 水体下落的力量; 水体飞溅的水花; 水体的透明与反射特性。
水体的建模-跌落的水
在用计算机模拟跌落的水时,最主要的就是模拟水体跌落的水滴颗 粒和落水溅起的水花。 在计算机建模的具体操作中,常采用粒子系统中的喷射系统 (Spray)或粒子流源(PF Source)系统来模拟。喷射系统 (Spray)使用很简单,粒子流源(PF Source)系统可以通过更 为细节的设置调试出更为逼真的效果。
① 为取得水中倒影而设置的水池,称为镜池; ② 专为欣赏水生植物而设置的水池,如睡莲池; ③ 专为欣赏喷泉而设置的水池,这种水池与雕塑结合, 均称为喷水池; ④ 专为观赏鱼而设置的水池; ⑤ 专供儿童涉水嬉戏的涉水池; ⑥ 游泳池。
园林中水面的布局 2. 自然式水体
人工自然式水体形式繁多,风格迥异,主要分为拟自然、 流线型和图案式三种类型。 1)拟自然式水体
拟自然式水体以模拟大自然水体的特点为主,水体随地势下降而逐 渐下降,水带开合、聚敞,曲折弯环。
2)流线型水体
形成这类水体的线条,都是无轨迹可循的曲线,自然流畅,易于与 各种环境相融合。
3)图案式水体
按几何图案式布置的水体并非自然式水体的类型,但运用非几何图 案作为平面或立体的组合而成的水体形式仍属于自然式图案布置的 水体类型,这类水体有一定的装饰效果。
① 水体带状分布; ② 表面有波纹,水体透明度高; ③ 水体流动,有水花飞溅。
水体的建模-流动的水
在用计算机模拟流动的水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表现 水体的特征:一个是水体的表面特性,一个是水体的流 动特性。 流动的水的表面的表现方式与平静的水的表现方式基本 相同,只需要将水面的波纹大小、水体颜色、水体透明 度做些调整即可。 流动特性的表现既可以通过水面波纹表现,也可以利用 粒子系统来表现。在计算机建模的具体操作中,常常将 两者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水体的建模-平静的水
平静的水表现效果图
块状水体还可以通过Reactor水体模拟来实现,但是这种方法并不 实用。在Reactor水体模拟的时候,计算机需要进行大量的动力学 计算,而且在设置水面波动的时候还需要为其波动设置动力源,整 体设置比较复杂。
水体的建模-流动的水 流动的水,在园林景观中,主要指溪流、水坡、 水道、水涧等可流动的活水。其一般与地形结合 紧密,按其形态,常被称为带状水体。 流动的水的主要表现特性如下:
流动的水表现效果图
水体的建模-跌落的水
跌落的水体表现形式有瀑布、水帘、壁泉、水梯、水墙 等几类。 水景中最活跃的要数瀑布,一般来讲,瀑布是指水从悬 崖或陡坡上倾泻下来而形成的水体景观。瀑布可以独立 成景,形成丰富多彩的效果,在园林里很常见。 瀑布有两种主要形式。一是水体自由跌落,二是水体沿 斜面急速滑落。 瀑布要表现的主要景观特征如下:
园林中水的造景手法
水的焦点作用
水的计算机模拟方式
在用三维软件进行水体表现的时候,虽然水体的体积对 它的可视化非常重要,但是水体的表面特性才是要表现 的最重要特征。通常,用来表示水体效果的三维模型有 以下4类。
1. 平面
利用简单平面并为其添加水的纹理贴图来表现静态水面,这在景观 建模中非常的常见。采用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效果也很好。
水的表现形式和特性
(a)平静的水体:湖泊、水池、水塘等; (b)流动的水体:溪流、水坡、水道、水涧等; (c)跌落的水体:瀑布、水帘、壁泉、水梯、水墙等; (d)喷涌的水体:喷泉、涌泉等。
水的表现形式和特性
一般而言,园林水景设计中可利用的水特性如下: ① 水本身透明无色,但水流经水坡、水台阶或水墙的表 面时,这些构筑物饰面材料所呈现的颜色会随着水层的 厚度不同而变化; ② 宁静的水面具有一定的倒影能力,水面会呈现出环境 的色彩,倒影的能力与水深、水底和壁岸的颜色深浅有 关; ③ 急速流动的、喷涌的水因混入空气而呈现出白沫; ④ 当水面波动时,或水面流淌受阻不均匀而产生湍流时, 水面会扭曲倒影,还会改变水底面图案的形状。
园林中水的造景手法 1.基底作用
大面积的水面视域开阔、坦荡,有托浮岸畔和水中景观的基底作用。 当水面不大,但水面在整个空间中仍有面的感觉的时候,水面可以
作为岸畔或水中景物的基底,产生倒影、扩大和丰富空间.
水的基底作用
园林中水的造景手法 2.系带作用
水面具有将不同园林空间、景点连接起来产生整体感的作用,将水 作为一种关联因素又具有使散落景点统一起来的作用。前者称为线 型系带作用,后者称为面型系带作用。 水还具有将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水面统一在一个整体中的作用。无论 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水,当其经过不同形状和大小的、位置错落的 容器的时候,由于它们都包含有水这一共同又唯一的元素而产生了 整体的统一感。
第6章 水
水 水是景观中最灵动的对象,有时候静止得像镜子 一样,平静地映出它周围的天空和景观;有时候 微微有些波动,反射出闪烁的阳光;有时候波涛 汹涌,十分狂暴。水景具有高度可塑性和弹性, 丰富的水景设计可以创造出多种不同的空间感受 和情感体验。在景观中,利用水的各种特性,如 水的颜色变化、水面的倒影、流水的声音,结合 周围环境景观的特性,可以使得景观充满活力和 乐趣。
水体的建模-喷涌的水 喷涌的水体主要指喷泉、涌泉等水体类型。
喷泉原是一种自然景观,由于自然界的物理压力,如地 壳的压力等,使得地下水外溢的一种现象,是承压水的 地面露头。园林中的喷泉,一般是为了造景的需要而人 工建造的具有装饰性的喷水装置。喷泉可以湿润周围空 气,减少尘埃,降低气温。喷泉的细小水珠与空气分子 撞击,能产生大量的负氧离子。因此,喷泉有益于改善 城市面貌和增进居民身心健康。 涌泉与喷泉相似,只是在外在表现上其水体的表现力度 小于喷泉的表现力度。 喷涌的水的水作为景观中水体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园林 景观表现中,常常结合雕塑等作为小品来使用。
水的计算机模拟方式
Reactor系统模拟Water对象
Reactor水对象的创建是通过为平面绑定水的空间扭曲 来实现的,利用空间扭曲的变形力将水的波动在平面上 表现出来。
水体的建模-平静的水 平静的水,简单地说,就是不可流动的水,在园 林中主要以水塘、池塘、人造湖面为主,按其形 态,常被称为块状水体。 平静的水的主要表现特点如下:
水的表现形式和特性 在计算机表现中,最主要的水体特性是水的透明 度、反射特性和折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