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的解剖特点22862
跟骨骨折 生物力学
跟骨骨折是指跟骨(Calcaneus)发生断裂或断裂性变形的情况。
在了解跟骨骨折的生物力学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受力方式:跟骨骨折通常是由于外力作用造成的,如高处坠落、车祸等。
这些外力可能通过直接压力、扭转或剪切等方式作用于跟骨。
2. 解剖结构特点:跟骨具有复杂的解剖结构,包括骨皮质、骨小梁、韧带、滑膜等。
这些结构对其抗力和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3. 应力分布:受力施加在跟骨上时,会导致应力分布不均匀。
一般来说,跟骨中间部分承受的力较大,而前后部位较轻。
4. 强度和骨质状况:骨折的发生还与个体的骨强度和骨质状况相关。
例如,骨质疏松、骨质疾病等因素会降低骨的强度,增加骨折的风险。
5. 力的传递路径:跟骨骨折通常涉及到相邻结构的受力情况。
例如,踝关节和跟腱可能会对跟骨的应力产生影响。
了解这些生物力学的相关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跟骨骨折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
同时,在设计骨折修复手术或康复方案时,也需要考虑这些生物力学因素来确保恢复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功能恢复。
跟骨
谢谢观看
各个解剖分部的解剖特点与临床 意义
跟骨前部:
CT的问世使一些作者对跟骨前部引起较为密切的。Miric从前至后将关节面分为距下关节的前关节面、中关 节面和跟骰关节面。从我们对跟骨解剖分部来看跟骨前部的外表,基本上类同Miric的所见,前、中关节有一个 共同的关节腔。但是,如果前、中关节面是相连的话,前部可能包括一部分的中关节面,而如果前、中关节面是 分开独立的话,跟骨前部不包括中关节面。跟骨的前部呈方形,其上面参与构成跗骨窦的下壁,有距跟骨间韧带 和跗骨管韧带的止点,有趾短伸肌的起点。外侧的骨皮质较薄。内部的骨小梁较体部稍为稀少,在与体部相连的 跟骨沟下处,有一个骨小梁稀少的“中立三角区”。跟骨骨折的原始骨折线常在此处开始,向后内延伸。有 51%~68%的跟骨骨折涉及到跟骰关节,其中部分病例还可以发生跟骰关节的脱位,对这类骨折,跟骨和骰骨往往 需连同固定才能达到较为可靠的固定效果。
跟骨体部:
位距突下的跟骨体内侧面,向腓侧凹陷构成跖管的侧壁,长伸肌腱、胫后动静脉和胫后神经从其后上向前下 斜形通过,所以,跟骨骨折在内侧放置钢板较为困难而且不妥。如果跟骨骨折钢板置于外侧,累钉从外向内侧钻 入时要避免损伤这些重要结构。跟骨体部的外侧面较平坦,腓骨长短肌腱和足背外侧皮神经从后上向前下通过。 根据跟骨内外侧的外表形态来看,外侧放置钢板较为方便。
体部
体部前面与前部为界,上面与丘部的下面为界,后面与粗隆部为界。跟骨体部内侧的皮质较外侧为厚,表面 凹陷有足底部主要的血管、神经和肌腱通过。从内部的骨结构来看,骨小梁比较稀少。
粗隆部
跟骨粗隆部表面粗糙,前面与皮质较厚的体部相连。粗隆部的下半部为跟骨结节,跟腱止点于此。从其内在 的骨小梁结构来看,主要为较密集的跟骨张力小梁。
跟骨的解剖特点
跟骨的解剖
1
2
3
一突起
为跟骨
前结节,
分歧韧
带起于该结节,止于骰骨和舟骨。
跟骨前关节面呈鞍状与骰骨相关节。
4,跟骨外侧皮下组织薄,骨面宽广平坦。
前面有一结节为腓骨滑车,其后下方和前上方各有一斜沟分别为腓骨长、短肌腱通过。
5,跟骨內侧面皮下软组织厚,骨面呈弧形凹陷。
中1/3有一扁平突起,为载距突。
其骨皮质厚而坚硬。
载距突上有三角韧带,跟舟足底韧带(弹簧韧带)等附着。
跟骨内侧有血管神经束通过。
6
7
8
角(Gissane角),由跟骨
外侧沟底向前结节最高
点连线与后关节面线之
夹角,正常为120°~145°,反映跟距关节内骨折的严重程度。
跟骨骨折-杨文
非手术方法的主要指证
移位不明显的跟骨骨折(≤1mm) Sanders I型 后关节面仍相连于粗隆骨折块上的舌型骨折 软组织损伤严重或严重的开放性骨折 威胁生命的严重损伤 患有严重的周围血管疾病或内科疾病
46
保守疗法
穿靴状支具保持足中立屈曲位 弹性袜或弹性绷带用于减轻水肿 肿胀消退后去除支具开始活动操练 非负重操练6~8周后开始负重
向内推压外膨的跟骨外侧壁
71
跟骨高度复位
向下向后 牵拉粗隆 骨折块和 向上抬起 跟骨后关 节面
72
73
74
75
76
77
三
点
固
定
B
C
原
则
A
78
注意螺钉长度,勿损伤内侧结构
79
术后的康复
术后6周~8周
部分负重或用前足负重
术后2.5~3月
骨折愈合,完全负重
80
休息啦
81
折 骨折片
足跟外翻位着地,距骨外侧骨突向下插入跗窦底部, 跟骨呈内侧和后外侧两骨折片,形成自跗窦底部垂直 向下的原发性骨折线
24
骨折分类 –Essex-lopresti分型
跟 不波及跟距关节的骨折 跟骨结节纵行骨折
骨
跟骨结节横行骨折
载距突骨折
骨
跟骨前突骨折
接近跟距关节的骨折
折 波及跟距关节的骨折
折 后关节面出现四个骨折块。
26
Sanders I型 无移位的关节内骨折
II A型
II B型
III AB型 III AC型
IV型
Sanders氏分型意义
SandersⅠ型:不需手术治疗。 SandersⅡ、Ⅲ及Ⅳ型:常需采取外
跟骨骨折的解剖特点与常用分型
跟骨骨折的解剖特点与常用分型① 病因通常为高能量损伤,约75%为高处坠落伤,为足跟着地后遭受撞击所致,其他如车祸,挤压伤,运动伤等。
② 最常见的跗骨骨折, 占跗骨骨折的60%,占全身骨折的2%, 约75%为关节内骨折,20%~45%伴有跟骰关节损伤。
③ 预后差;因跟骨及周围解剖结构复杂, 局部软组织覆盖质量差,且后遗症多,预后较差。
3年~5年丧失劳动力。
④ 治疗方案个体化强,方法多不统一。
侧位X-Ray片Gissane's角:正常范围125°~145°,跟距关节内骨折常造成此角增大或缩小。
跟隆结节角(Bohler's角):正常范围27°~40°,此角缩小表明承重面及后关节面有压缩、下陷。
轴位X-Ray片通常用来确定骨折类型及严重程度。
判定预后情况及指导手术方案。
Broden's位X-Ray片指的是下肢伸直,踝微屈曲,足内旋与暗盒约成45°,以下胫腓联合为投照中心,球管向头侧倾斜10°、20°、30°、40°摄片,可显示后距下关节由后向前的不同部分,使劈裂的跟骨后关节面清楚显示。
观察距下关节后关节面,必要时还可以作健侧对比照相,对术后检查复位与内固定情况也很有帮助。
CT检查及3D重建能够更加直观的观察其三维解剖结构及全面分析跟骨骨折后全骨形态改变。
对跟距下关节面出现骨质移位、分离、凹陷性骨折的严重程度及关节内是否有碎骨片存在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常用Essex-Lopresti分型及Sanders分型Essex-Lopresti分型:基于X线的侧位片,注重Bohler角的改变。
依据骨折是否累及距下关节面将跟骨骨折分为2型:Ⅰ型未累及距下关节;Ⅱ类累及距下关节,其原始骨折线多经过距下关节后半部或内侧部。
根据Ⅱ型骨折继发性骨折线的走向, 又将其分为舌形骨折和关节面塌陷形骨折。
根据骨折移位程度又可将这两种类型的关节内骨折分为Ⅰ~Ⅲ度。
跟骨骨折
跟骨正常解剖:足部最大骨四个关节面:前关节面、中关节面、后关节面、跟骰关节面跟骨两个角度:Bohler′s角(以跟骨后关节面后上缘为顶点,分别连接骰骨关节面前上缘中点和跟骨结节后上缘中点连线的交角);Gissane′s角(跟骨沟分别连接跟骨前突和跟骨后关节面后上缘连线的交角)跟骨内侧观跟骨外侧观跟骨骨折的不良后果:1.长度缩短2.高度降低:创伤性平足3.宽度增大:穿鞋困难,腓骨长短肌腱卡压4.距下关节不平整:距下关节炎5.跟骨轴侧向成角6.跟骨结节关节角(贝氏角)变小7.Gissane角变大或变小外踝下降造成跟腓撞击综合征,小腿三头肌肌力减弱,足踝关节运动力线不正常,肢体不等长严重者影响下肢和脊柱的功能跟骨骨折分型:Essex-Lopresti根据骨折线是否波及距下关节分两类1.未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结节骨折和跟骰关节骨折 2.波及距下关节的舌型骨折和压缩骨折跟骨骨折的复位固定满足以下几点:1、准确复位,涉及关节面骨折解剖复位2、恢复跟骨整体外形和长、宽、高等几何参数3、恢复距下关节面平整和三个关节面之间的正常解剖关系4、恢复Gissane角、Bohler角和后足的负重轴线各类型跟骨骨折治疗共同的目标:⑴复距下关节后关节面的外形;⑵恢复跟骨的高度(Böhler角);⑶恢复跟骨的宽度;⑷腓骨肌腱走行的腓骨下间隙减压;⑸复跟骨结节的内翻对线;⑹如果跟骰关节也发生骨折,将其复位。
美国足踝骨科协会之足踝临床评分系统疼痛(40分)功能(50分)活动受限及支撑情况(10分)最大行走距离(5分)行走路面(5分)步姿异常(8分)矢状面运动(跖屈及背屈)(8分)后足运动(内旋及外旋)(6分)踝及后足稳定性(前后向及内外翻)(8分)对线(10分)很好90-100,好80-89,一般70-79,差<=69。
跟骨骨折的解剖特点和常用分析型
一个特征性的中心压缩性的骨
✓ 型:4部分及以上的移位骨折,
折块
为严重粉碎性骨折,ⅣABC
分为ⅢAB ⅢAC ⅢBC
参考文献
《洛克伍德-格 林成人骨折》 (第七版)
实用骨科学/胥 少汀,葛宝丰, 徐印坎主编.-4 版.-北京:人民 军医出版社, 2014.1
毛宾尧,庞清 江,徐向阳. 踝 关节外科学.第 1版.北京:人 民军医出版社 2013年
01
02
03
Thank You!
You can find more free PowerPoint templates on: 汇报人姓名
Bobhler角: 20-40°
跟距关节面内骨折常造成此角
01
增大或缩小
Gissane角: 125-145°
夹角减小表明承重的跟骨后距关
02
节面 已经塌陷,重心前移
Essex-Lopresti 分型
○ 1952年提出,第一个被广泛接受当然分型 ● 基于X线的表现,根据骨折是否累及距下关节面分为两型: 型未累及距下关节 型累及距下关节 ● 根据Ⅱ型骨折继发性骨折线的走向,又将其分为舌形骨折和关节 面塌陷形骨折
根据冠状面CT扫 描图像进行分型,
将跟骨平均分为3 柱,跟骨后关节 面
由平行于跟骨纵 轴 中央、内侧
✓ 型:所有无移位骨折(<2mm)
✓ 型:跟骨后关节面损伤成两部 分,移位≧2mm,分为 ⅡA .ⅡB . ⅡC
12
34
✓ 型:3个部分的骨折,经常形成
跟骨骨折的解剖特 点和常用分析型
葛梦娜 2017-04-18
解剖特点
跟骨骨折:
01
跗骨骨折中占 60 %
03
跟骨骨折汇报ppt课件
晚期并发症预防及应对措施
关节僵硬
长期制动可能导致关节僵硬,影响功能恢复。应在医生指 导下进行早期康复训练,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
创伤性关节炎
跟骨骨折可能导致关节面不平整,引发创伤性关节炎。如 出现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可进行理疗、药物治疗等保 守治疗,必要时需手术治疗。
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跟骨骨折后,患者可能出现疼痛、肿胀、淤血、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足弓塌陷、足跟增宽等畸形表 现。
诊断方法
医生通过询问病史、观察症状、进行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来综合判断患者是否发生跟骨骨 折。
02
解剖生理与发病机制
跟骨解剖结构特点
形态不规则
跟骨呈不规则形状,具有多个关节面和突起 ,与周围骨骼和软组织形成复杂结构。
手术治疗方法介绍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通过手术切开皮肤和软组织,暴露骨 折端,将骨折复位后用钢板、螺钉等 内固定物进行固定。
外固定架固定术
适用于开放性骨折或伴有严重软组织 损伤的患者,通过外固定架对骨折进 行固定。
关节融合术
对于严重粉碎性骨折或伴有严重关节 炎的患者,可考虑行关节融合术,将 跟骨与距骨融合成一个整体。
方面的应用前景。
康复理念与技术的进步
03
关注了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跟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以及现代康复技术在患者功能恢复中的重要作用。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 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未来跟骨骨折的 治疗将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身 体状况等因素。
肿胀消除
采用冷敷、热敷、按摩等方法,促进局部血液循 环,加速肿胀消退。
跟骨骨折方法
• 无移位夹板或石膏托固定4-6周,陈旧骨折 或骨折不愈合有症状可手术切除。
• (二)跟骨结节骨折!!!
• 压迫皮肤引起坏死,急诊指征!!(螺钉 或克氏针固定)
• (三)跟骨结节内、外侧突骨折
• 内侧突更易,固定时间长 一般8-10周
跟骨骨折
跟骨的解剖特点
• 1、横切面 • 四个关节面:前距、中距、
后距(距下关节)跟骰关 节 • 跟骨前结节:分歧韧带, 止于骰骨、舟骨 • 外侧:腓骨长短肌经过 • 内侧:载距突 上有三角 韧带、跟舟足底韧带附着 • 后部:跟骨结节(跟腱附 着点)
• 2、冠状面 • 跟骨中央三角:压力骨小
梁和张力骨小梁之间形成 骨质疏松区 • 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 角),正常25-40°,由 跟骨后关节面最高点分别 向跟骨结节和前结节最高 点连线所形成的夹角。 • 跟骨交叉角(Gissane 角),由跟骨外侧沟底向 前结节最高点连线与后关 节面线之夹角,正常为 120-145°
(二)临床及X光检查
• 外因,注意1、水疱或血疱;2、足骨筋膜 室综合征3、全身损伤:脊柱、脊髓损伤
• X线表现:Bohler和Gissane角,横径,内、 外翻
• CT关节面损伤情况
(三)治疗
争论点:关节内骨折是否手术?
(1)年龄(2)全身情况(3)局部情况 (4)损伤后时间:3周内完成,不能及时手术,则
非手术治疗。 (5)骨折类型:无移位,移位<2mm,采用非手术。
SandersII、III型应手术。若关节面无明显移位, 跟骨体骨折移位较大,为减少晚期并发症,也应 手术。粉碎严重不能恢复关节面则可保守或行距 下关节融合。 • 钢板术后12周禁止负重,1年拆钢板
临床跟骨正常与变异影像表现
临床跟骨正常与变异影像表现跟骨解剖跟骨大致呈方形,有6个面(图1):1、上面:前、中、后关节面与距骨形成关节;2,跖面:沿其后在有一粗隆;3、外侧面:有骨性突起,为跟腓韧带的附着点;4、内侧面:向前下延伸,作为支撑斜面;5、前面:与骰骨形成关节:6、后面:跟腱附着处。
跟骨与距骨有滑膜关节,形成前、中、后跟距关节:与骰骨形成跟骰关节在中、后跟距关节间,有的骨窦,内有骨间跟距韧带。
一些肌腱和韧带附着于跟骨上;跖腱膜沿跖面嵌入。
跟腱一一腓肠肌和比目鱼肌总腱,是人体内最厚和最强壮的肌腱,附着于跟骨后面的中部;在跟骨后面的上部和跟触之间有跟后滑囊:部分三角肌和腓侧韧带也附着于跟骨。
正常变异跟骨、距骨在宫内第三个月时出现骨化,是最先出现的跑骨。
偶尔,正常婴儿中,跟骨会出现两个骨化中心,类似于DOWn's综合征和HUr1.er'S综合征。
在儿童早期,沿跟骨后卜.方形成骨突,女孩在4-7岁、男孩在7~10岁时开始骨化,此时X线片可显示,均在12~15岁时,与跟骨融合0但是,偶尔骨突可以直到16岁(女孩)或22岁(男孩)才闭合。
有时,跟骨片可以显示一些与疾病不相关的非典型及现。
这些正常变异包括:骨突假性骨折、跟骨缺血性坏死'营养孔、假性囊肿和暂时性跖骨骨刺。
骨突假性骨折是常见的正常变异。
通常,一个正常的部分骨化的跟骨骨突呈现为碎片状,类似骨折改变(图2).缺血性坏死在幼龄儿童中是一个正常变异,不应该作为异常对待。
在婴儿,眼骨骨突的不透X线性类似于跟骨的其余部分。
但是,在某些婴儿中,当他们开始走路时,骨突变得硬化起来(图3)。
这种骨突不透X线性的增加不出现在那些通常骨突不承重的儿童当中。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和骨突与跟骨的融合,骨突逐渐呈现出与跟骨其他部分相同的表现。
偶尔,在内旋足的X片上,跟骨内侧跖面可见营养孔,内走行有血管。
原发病变:原发病变是跟骨本身病变,因为这些病变直接起源于骨。
先天性病变:的骨联合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跟骨先天异常。
【骨科小技巧】跟骨解剖的小技巧!
【骨科小技巧】跟骨解剖的小技巧!跟骨解剖跟骨解剖非常复杂,在三维上,存在多条关节轴线(图1)。
跟骨后关节面呈凸起状,并向后内侧倾斜以支撑距骨体。
前、中关节面则呈扁平状,分别支撑距骨头和颈部。
载距突位于前中关节面的内侧,为一坚硬的骨性凸起,在进行内固定时,是理想的螺钉拧入位点(图2和图3)。
图1 跟骨后面观(如图所示,在三维空间中,包括跟骨结节、距下关节和跟骨内外侧皮质的轴线走行方向各异。
a:跟骨结节;d:距下关节后部;f:跟骨-距骨颈关节的内侧面;g:载距突;k:外侧皮质;m:内侧皮质。
)图2 跟骨内侧面观。
a:跟骨结节;b:前凸;d:距下关节后部;f:跟骨-距骨颈关节的中间关节面;g:载距突;h:拇长屈肌腱沟;m:内侧皮质。
载距突把持住内侧关节面,并通过三角韧带(虚线)与内踝(实线)相连。
发生跟骨骨折后,载距突及内侧关节面通常会与跟骨体分离,但在三角韧带作用下,仍可保持与胫骨的贴附。
拇长屈肌腱走行于载距突下方的沟槽中,发生骨折时此沟槽可能会裂开而使肌腱嵌入骨折端。
当骨折涉及跗骨窦时,可使走行其间的胫后神经血管束发生损伤。
图3 跟骨外侧面观。
a:跟骨结节;b:前凸;c:跟骰关节;d:距下关节后部;e:跗骨窦;f:跟骨-距骨颈关节的中间面;f':跟骨-距骨颈关节前关节面;i:骨间韧带;k:外侧皮质。
骨间韧带止于跗骨窦的更偏内侧部分,从而将关节面分为内侧面和前部,在采用外侧入路时,由于韧带的阻挡将很难显露载距突区域。
若不切除部分骨间韧带,及时采用外侧延长切口,也很难在直视下复位载距突区的关节面。
跗骨窦位于跗骨沟的外侧区域(箭头),跗骨沟将跟骨结节与前凸分隔开,同时也是前侧和内侧关节面的分界。
跟骨后关节面和更为复杂的前、中关节面之间存在一个凹陷,为骨间韧带的止点。
此凹陷的外侧部构成了跗骨窦的底部(图3和图4)。
图4 跟骨上面观。
a:跟骨结节;b:前凸;c:跟骰关节;d:距下关节后部;e:跗骨窦;f:跟骨-距骨颈关节的中间面;f':跟骨-距骨头关节的前面;g:载距突;i:骨间韧带;k:外侧皮质;m:内侧皮质;n–n':主要骨折线。
跟骨病例分析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像学检查
总结词
影像学检查是确诊跟骨病例的重要手段,可提供骨骼结构的详细信息。
详细描述
X线检查是最基本的影像学检查,可观察骨骼形态和结构。CT和MRI等高级影像 学检查可提供更详细的骨骼和软组织信息,有助于确诊和制定治疗方案。
03
跟骨病例的治疗
非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口服或外用药物,缓解疼 痛和消炎。
减轻跟骨压力,缓解疼痛。
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如有足部不适,及时就 医检查。
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按时服药、按时复诊。
避免盲目使用偏方或未 经证实的治疗方法。
注意足部保暖,避免过 度劳累。
05
跟骨病例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跟骨骨折
总结词
常见运动损伤,多由 剧烈运动或意外摔倒 引起。
病因
多由剧烈运动或意外 摔倒引起,跟骨受到 直接或间接的暴力伤 害。
01
02
03
04
跟骨骨折
由于外伤或剧烈运动导致的跟 骨骨折,根据骨折类型可分为 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
跟骨骨髓炎
由于感染引起的跟骨炎症,可 导致疼痛、肿胀和发热等症状
。
跟腱炎
由于跟腱长期受到牵拉或损伤 引起的炎症反应,表现为跟腱
疼痛、肿胀和僵硬。
跟骨高压症
由于跟骨内压力增高引起的疼 痛和肿胀,常见于长期站立或
物理治疗
如热敷、冷敷、电疗等, 促进血液循环和缓解疼痛。
休息与制动
减少活动,使用拐杖或石 膏固定,减轻跟骨负担。
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
截骨术
通过手术切开,将移位的跟骨复位, 并用钢板和螺钉固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跟骨是足部最大一块跗骨,是由一薄层骨皮质包绕丰富的松质骨 组成的不规则长方形结构。
2,跟骨形态不规则,有六面和四个关节面,其上方有三个关节面, 即前
距、中距、后距关节面(图33-21)。
三者分别与距骨的前跟、中 跟、后跟关节面相关节组成距下关节。
中与后距下关节间有一向外侧
□足肯中最大魏肯 口松质"R ■为主 n 距跟关节.距下关节、 跟骰关节 □载距突 □跟骨结节关节倍 (Bohlerft):跟 骨结节与银骨后关节 昶连线丄j 眾皆丽后其 节究连线所戒来佑 (4『〕 分歧韧 带起于该结节,止于骰骨和舟骨。
跟骨前关节面呈鞍状与骰骨相关节
跟骨的解剖 开口较
宽的沟,
称跗骨
卖。
3,跟骨
前方有
一突起
为跟骨
前结节, 解剖概要
4,跟骨外侧皮下组织薄,骨面宽广平坦。
前面有一结节为腓骨滑车, 其后下方和前上方各有一斜沟分别为腓骨长、短肌腱通过。
5,跟骨內侧面皮下软组织厚,骨面呈弧形凹陷。
中 1/3有一扁平突起,为载距突。
其骨皮质厚而坚硬。
载距突上有三角韧带,跟舟足底韧带(弹簧韧带)等附着。
跟骨内侧有血管神经束通过。
6,跟骨后部宽大,向下移行于跟骨结节,跟腱附着于跟骨结节。
其跖侧面有两个突起,分别为内侧突和外侧突,是跖筋膜和足底小肌肉起点。
7,跟骨骨小梁按所承受压力和张力方向排列为固定的两组,即压力
骨小梁和张力骨小梁。
两组骨小梁之间形成一骨质疏松的区域,在侧位X光片呈三角形,称为跟骨中央三角(图33-22)。
8,跟骨骨折后常可在跟骨侧位 X光片上看到两个角改变。
跟骨结节关节角(Bolher角),正常为25° ~40°,由跟骨后关节面最高点分别向跟骨结节和前结节最高点连线所形成的夹角,缩小、消失、反角反映后关节面的塌陷。
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由跟骨外侧沟底向前结节最高点连线与后关节面线之夹角,正常为120° ~145°
,反映跟距关节内骨折的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