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防治-广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
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
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疫区划定:确定血吸虫病的流行区域,分析各区域的感染风险和传播途径。
2. 病媒控制:采取有效的控制病媒螺卵发育和繁殖的措施,如使用化学药剂灭螺、人工疏浚水体等。
3. 人群保护:加强对易感人群的保护,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避免接触感染源。
4. 药物治疗:采用安全有效的抗血吸虫药物对感染者进行治疗,以减少传播源。
5. 宣教和健康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和媒体等渠道,向公众传达血吸虫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提高公众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6. 确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建立有效的监测体系,定期收集、分析和报告血吸虫病的疫情和流行趋势,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7.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应对血吸虫病的挑战,推动全球范围内的疾病控制和消灭工作。
以上标准可以在不同地区、不同情况下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具体的控制和消灭需求。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和处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77—199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各期血吸虫病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防治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疫区专业机构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和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对血吸虫病患者的诊治。
2 诊断原则根据疫水接触史,结合发热、腹泻、肝肿大、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等主要症状、体征及寄生虫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血象检查结果等,予以诊断。
3 诊断标准3.1 急性血吸虫病3.1.1 发病前2周至3个月有疫水接触史。
3.1.2 发热、肝脏肿大与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伴有肝区压痛、脾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等。
3.1.3 粪检查获血吸虫卵或毛蚴(详见附录A)。
3.1.4 环卵、血凝、酶标、胶乳等血清免疫反应阳性(环卵沉淀试验环沉率≥3%及(或)间接血凝滴度≥1∶10,酶标反应阳性,胶乳凝集试验滴度≥1∶10)(详见附录B)。
疑似病例:具备3.1.1与3.1.2。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1.3。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3.1.4。
3.2 慢性血吸虫病3.2.1 居住在流行区或曾到过流行区有疫水接触史。
3.2.2 无症状,或间有腹痛、腹泻或脓血便。
多数伴有以左叶为主的肝脏肿大,少数伴脾脏肿大。
3.2.3 粪检查获血吸虫卵或毛蚴,或直肠活检无治疗史者发现血吸虫卵,有治疗史者发现活卵或近期变性虫卵(详见附录A)。
3.2.4 无血吸虫病治疗史或治疗3年以上的病人,环卵沉淀试验环沉率≥3%及(或)间接血凝试验滴度≥1∶10,酶标反应阳性,胶乳凝集试验滴度≥1∶10;未治或治后1年以上的病人血清血吸虫循环抗原阳性(详见附录B)。
疑似病例:具备3.2.1与3.2.2。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2.3。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3.2.4。
3.3 晚期血吸虫病3.3.1 长期或反复的疫水接触史,或有明确的血吸虫病治疗史。
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告
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告标题: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告引言概述: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水体传播。
近年来,血吸虫病在我国部份地区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流行趋势,对人民健康造成为了严重威胁。
本报告旨在对血吸虫病疫情进行监测和分析,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一、疫情地区分布情况1.1 目前血吸虫病主要流行在我国南方的湖南、湖北、广东等省份。
1.2 在疫情地区,农村和贫困地区是血吸虫病高发区域。
1.3 部份地区由于环境恶劣和卫生条件差,血吸虫病疫情呈现上升趋势。
二、疫情传播途径分析2.1 血吸虫病主要通过受感染的淡水螺类传播给人类。
2.2 人体接触受感染水体后,血吸虫寄生虫会进入人体,引起感染。
2.3 饮用未经处理的受污染水源也是血吸虫病传播的途径之一。
三、疫情防控措施建议3.1 加强对疫情地区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控制措施。
3.2 提高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水平,减少受感染水源的存在。
3.3 宣传教育居民正确的饮水卫生知识,避免接触受感染水体。
四、疫情防治工作发展情况4.1 政府部门加大对疫情地区的投入,加强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
4.2 医疗机构提供充足的药物供应,确保感染者及时得到治疗。
4.3 社会各界积极参预疫情防治,共同努力减少血吸虫病的传播。
五、未来工作展望5.1 继续加强对疫情地区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疫情变化。
5.2 加大对农村地区环境卫生改善的投入,减少疫情传播的可能性。
5.3 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对血吸虫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结语:本报告对血吸虫病疫情进行了全面的监测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建议,希翼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共同努力减少血吸虫病的传播,保障人民健康。
卫生部关于印发《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的通知-卫疾控发[2006]439号
卫生部关于印发《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的通知正文:---------------------------------------------------------------------------------------------------------------------------------------------------- 卫生部关于印发《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的通知(卫疾控发〔2006〕439号)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广东、广西、上海、重庆、福建、浙江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规范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推动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程,经反复论证并征求各地意见,我部组织编写了《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地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问题,请及时反馈给我部。
二○○六年十一月一日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目录第一章机构、人员、职责第二章钉螺调查第三章钉螺控制第四章人群病情调查第五章人群化疗第六章晚期病人调查与救治第七章家畜查治和管理第八章健康教育第九章危险因素的控制第十章疫情监测第十一章突发疫情应急处理第十二章信息管理第十三章督导与考核第十四章附录一.钉螺调查技术规范二.药物灭螺技术规范三.血吸虫病查病技术规范四.血吸虫病人群化疗技术规范五.晚期血吸虫病病人外科治疗救助项目技术方案(试行)六.晚期血吸虫病病人内科治疗救助项目技术方案(试行)七.家畜血吸虫病查治技术规范八.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农村改厕技术规范(试行)九.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试行)十.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第一章机构、人员、职责1机构1.1 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设立从事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专业机构(以下简称国家级机构)。
1.2 血吸虫病防治地区省、设区的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设立从事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专业机构(以下简称省级、市级、县级机构)。
重点寄生虫病监测答案-2024年全国疾控系统“大学习”活动
重点寄生虫病监测2024年全国疾控系统“大学习”活动答案参考答案附后1.下列那种寄生虫病不是法定报告传染病?()A.肝吸虫病B.黑热病C.血吸虫病D.丝虫病2.全国肝吸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中要求,对肝吸虫病流动监测,需要各省每年抽取百分之多少的县区进行监测?()A.25-30%B.10-15%C.0.25D.0.33.根据《消除疟疾后防止输入再传播技术方案》要求,疟疾跨边境传播风险地区人员监测要加强多部门合作,及时掌握外来人群流动的信息,加强对离边境线几公里范围内的临时工地、营地等活动人员的疟疾监测?()A.2公里B.4公里C.3公里D.1公里4.目前全国包虫病监测工作在所有包虫病流行县内开展,工作内容随流行县分类不同而有差异,流行县分类指标是什么?()A.人群患病率B.以上两者都是C.家畜感染率D.犬感染率5.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20版)》,血吸虫病监测县分为几类?()A.6类B.4类C.5类D.3类6.全国包虫病监测方案(2020年版)中要求开展以下哪些方面的包虫病监测工作?()A.小学生监测B.终末宿主监测C.流行区居民监测D.小学生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E.中间宿主监测7.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20版)》,下列对于病例监测部分的描述正确的是哪些?()A.对于急性和慢性确诊血吸虫病病例,需要在24小时内启动疫点调查,7日内完成调查处置。
B.新发现的晚期血吸虫病、境外输入血吸虫病、血防机构发现血清抗体阳性者要在7天内完成病原学检测。
C.血吸虫病为单病例预警病种,县级疾控机构需要在核实预警信息2小时内报告反馈结果。
D.需要在确诊病例报告后的7日内完成个案流调。
E.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在发现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后,要在2个小时内报告给县级卫生行政部门8.至2024年6月底,下列哪种寄生虫病有正式的监测方案指导监测工作的开展?()A.疟疾B.血吸虫病C.弓形虫病D.包虫病E.土食源性寄生虫病9.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20版)》,下列哪些是血吸虫病风险监测重点选择的环境?()A.大规模人群迁徙或流动可能导致血吸虫病疫情的区域B.大型水利、交通等工程建设引起环境变化的区域C.钉螺面积与密度回升的区域或人与畜血吸虫感染率较高的地区D.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导致环境变化的区域E.上一年的新发有螺环境、有感染性钉螺的环境10.根据《消除疟疾后防止输入再传播技术方案》,以下关于疟疾媒介监测工作的要求哪些是正确的?()A.海南省需开展中华按蚊和微小按蚊抗性监测工作。
卫生局血吸虫病治理方案
卫生局血吸虫病治理方案一、背景分析血吸虫病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在我国部分地区的流行状况令人担忧。
近年来,虽然我国在血吸虫病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疫情形势依然严峻。
为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本方案旨在探讨一套切实可行的血吸虫病治理策略。
二、治理目标1.降低血吸虫病发病率,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2.提高人民群众对血吸虫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3.完善血吸虫病防治体系,实现防治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三、具体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1)成立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职责。
(2)建立健全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合力。
2.宣传教育(1)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广泛开展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宣传。
(2)加强对农村地区、学校、企业等单位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3.防治措施(1)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2)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进行筛查,确保早发现、早治疗。
(3)推广安全饮水和改厕工程,切断血吸虫病传播途径。
(4)加强钉螺防治,降低钉螺密度。
(5)加强药物防治,对确诊患者进行规范治疗。
4.培训与科研(1)加强对血吸虫病防治人员的培训,提高防治能力。
(2)开展血吸虫病防治科学研究,探索新的防治技术。
5.政策支持(1)将血吸虫病防治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确保政策措施得到落实。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血吸虫病防治提供法制保障。
四、实施步骤1.调查研究:了解血吸虫病疫情分布、传播途径、防治现状等,为制定治理方案提供依据。
2.制定方案: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3.组织实施:各级政府、部门按照方案要求,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4.监测评估:对防治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调整方案。
五、预期成果1.血吸虫病发病率明显下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2.人民群众对血吸虫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明显提高。
3.血吸虫病防治体系不断完善,防治工作走向常态化、规范化。
血吸虫病整治工作方案
血吸虫病整治工作方案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寄生在人体内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人类和少数哺乳动物的皮肤接触水源中带有血吸虫的寄生虫卵而传播。
该病主要流行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据统计,全球超过2亿人感染血吸虫病,超过7亿人处于感染风险区域。
血吸虫病不仅引起病人身体上的痛苦,还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经济和生活质量,对全球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的流行,许多国家制定了针对该病的整治工作方案,以保护人民健康和经济利益。
这些计划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监测机制。
血吸虫病的疫情监测是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基础。
针对疫情高发的地区,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疫情监测机制,对病媒蠕虫、疫情监测指标等进行监测和报告,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病情不会扩散和恶化。
2. 实施预防的措施。
由于血吸虫病主要通过水源传播,因此重点控制水源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这需要加强对水源的监管,定期检测水源,确保水源不受污染并及时消除污染。
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改造水渠、安装过滤器等手段,进一步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另外,针对高风险的人群,需要给予疫苗接种、咨询、健康教育等方面的预防措施和建议。
3. 加强对感染者的诊断和治疗。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控制血吸虫病的有效手段。
可以通过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体检、血液检测等方式,发现疾病早期症状,及时诊断病情。
在治疗方面,常用药物包括吡喹酮、检测羟胺等。
治疗病人的同时,还需要对病人周围环境进行消毒、清理工作,以防止疾病再次传播。
除上述方案外,针对血吸虫病的整治工作还包括宣传和教育、资金筹集、合作交流和建立疫苗生产等多个领域。
这需要政府、医疗保健机构、社区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携手合作,共同担负建立全方位的整治工作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最好的预防方法是防范于未然。
建立预防机制非常重要,包括教育公众、增加诊治能力和治疗设备等。
在治疗前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任何症状都应在第一时间及早诊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确保治愈。
简阳市血吸虫病防治策略与成效分析
简阳市血吸虫病防治策略与成效分析
罗晓辉;卿明虎
【期刊名称】《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年(卷),期】2007(5)1
【摘要】目的探讨血吸虫病轻流行区的有效防治方法。
方法回顾简阳市自1970年以来的血吸虫防治(简称血防)工作记录、总结、报表等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结果1971-2004年,累计灭螺面积为35595077m2,2004年实现表土无活螺,近3年无新发患者、病畜,达到国家《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
结论简阳市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其有效的防治策略与方法可借鉴与推广。
【总页数】2页(P39-40)
【关键词】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综合治理;灭螺
【作者】罗晓辉;卿明虎
【作者单位】简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32.21
【相关文献】
1.石河子市示范社区精神疾病防治康复策略的应用及成效分析 [J], 倪红;秦红
2.血吸虫病防治难点及策略分析 [J], 林盛春
3.四川省芦山县近50年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分析 [J], 秦殿华
4.江苏省高邮市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分析 [J], 孙波;黄晓光;闵捷;管晓虹
5.简阳市血吸虫病防治策略与成效研究 [J], 罗晓辉;卿明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吸虫病概述及防治进展答案-2024年全国疾控系统“大学习”活动
血吸虫病概述及防治进展2024年全国疾控系统“大学习”活动答案参考答案附后1.下列各项中,不是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内容的是()A.控制和消灭钉螺B.加强粪便管理,搞好个人防护C.查治病人,控制传染源D.积极开展预防注射2.日本血吸虫在人体内的致病阶段包括()A.成虫、毛蚴、尾蚴、童虫B.成虫、尾蚴、虫卵、童虫C.成虫、毛蚴、尾蚴、虫卵D.毛蚴、尾蚴、虫卵、童虫3.下面各项中,不属于日本血吸虫虫卵的形态特征的是()A.椭圆形,淡黄色B.卵内有毛蚴和油滴样的分泌物C.卵壳一侧有侧刺D.卵壳上有卵盖4.日本血吸虫病临床确诊的依据为()A.免疫学检查B.超声波检查C.磁共振检查D.病原学检查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是()A.高原型B.平原水网型C.湖沼型D.山区丘陵型6.下列各项中,属于毛蚴的活动特性的是()A.向清性B.水面做直线运动C.向光性D.向上性7.以下不是日本血吸虫卵致病的主要机理为()A.卵内毛蚴分泌物致炎症反应B.卵内毛蚴分泌物致超敏反应,肉芽肿形成C.虫卵阻塞血管D.虫卵沉积破坏组织8.日本血吸虫卵在人体最常见的沉积部位是()A.结肠壁B.脑、肾C.肝D.脾、肾9.血吸虫病临床表现类型包括()A.急性血吸虫病B.慢性血吸虫病C.隐性血吸虫病D.异位血吸虫病E.晚期血吸虫病10.日本血吸虫虫卵形态特征是()A.呈纺锤形,棕黄色,两端有透明栓,内含卵细胞B.灯泡形,具卵盖.肩峰,末端有小疣,内含毛蚴C.卵圆形,淡黄色,无盖D.一侧有一小棘,内含毛蚴11.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是钉螺A.正确B.错误12.日本血吸虫雌虫产卵的部位是肠系膜静脉末梢A.正确B.错误13.日本血吸虫病感染方式为生食淡水鱼虾A.正确B.错误14.日本血吸虫卵能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的最主要原因是卵内毛蚴分泌物致肠壁组织坏死A.正确B.错误15.日本血吸虫病的病原治疗药物为吡喹酮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成就与经验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成就与经验介绍血吸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由血吸虫寄生虫引起。
血吸虫病主要通过接触带有感染物的水源传播,是中国乡村地区的常见疾病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在血吸虫病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和宝贵的经验。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中国在血吸虫病防治方面的成就与经验。
防治成就1. 血吸虫病病例数量大幅下降通过广泛的血吸虫病防治措施实施,中国成功地将血吸虫病病例数量大幅下降。
截至2021年,中国已将血吸虫病病例数控制在了可忍受的范围内。
这一成就得益于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全社会的合作与努力。
2. 中国血吸虫病控制项目的推动中国血吸虫病控制项目是中国防治血吸虫病的重要举措之一。
该项目重点关注血吸虫病高发地区,通过早期筛查、药物治疗、环境改善和健康教育等手段,有效降低了感染率和病例数。
3. 健全的监测和报告体系中国建立了健全的血吸虫病监测和报告体系。
各级卫生部门定期对疫区进行调查和监测,及时报告和处理病例。
这为及时控制病情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防治经验1. 多部门合作血吸虫病防治涉及众多部门,如卫生部门、农业部门、环保部门等。
中国成功的经验在于各相关部门的合作与协调。
不同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得以全面展开,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2. 统一领导与政府支持中国成功的经验之一是统一领导与政府的大力支持。
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并提供相应的经费和资源支持。
政府的持续投入和政策支持是成功防治血吸虫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健康教育与宣传健康教育与宣传在血吸虫病防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向农村地区居民普及血吸虫病的预防知识和正确使用驱虫药物的方法,提高了人们的自我防护意识。
同时,加强对血吸虫寄生虫传播途径的宣传,引导人们远离血吸虫病高发地区,有效降低了感染率。
4. 环境改善血吸虫病的传播与水源有关,改善水质和环境是防治血吸虫病的关键之一。
中国通过改善农田排水系统、治理污染水源、建设卫生厕所等措施,有效减少了血吸虫病病例的发生。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血吸虫病消除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血吸虫病消除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2015.12.01•【文号】国卫办疾控函〔2015〕1077号•【施行日期】2015.12.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血吸虫与地方病防控正文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血吸虫病消除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15〕1077号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卫生计生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做好血吸虫病重点防治地区达到消除标准的评估和一般防治地区维持血吸虫病消除状态的复核工作,我委组织制定了《血吸虫病消除工作评估方案》(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2015年12月1日血吸虫病消除工作评估方案根据《血吸虫病防治条例》有关规定和《血吸虫病控制和消除》标准(GB 15976-2015),为做好血吸虫病重点防治地区达到消除标准评估和一般防治地区维持血吸虫病消除状态复核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评估血吸虫病重点防治地区达到消除标准情况,对一般防治地区维持消除状态进行复核,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为指导消除后的血吸虫病防治(以下简称血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原则坚持属地管理,地方对血吸虫病消除评估工作负总责;坚持依法科学,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开展评估;坚持分类指导,结合实际情况对重点和一般防治地区分类开展评估;坚持客观公正,实行自评与第三方评估结合、资料审核和现场评估结合。
三、防治地区分类(一)重点防治地区。
指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和云南等7省,对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进行评估。
(二)一般防治地区。
指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和广西等5省(自治区、直辖市),对维持血吸虫病消除状态进行复核。
四、组织形式(一)重点防治地区。
血吸虫病科普及防控措施
• 急性血吸虫病人必须住院治疗,采取对症处理和口服抗血吸虫药物吡喹酮6日疗 法,进行病源治疗,一般可较快恢复健康,吡喹酮具有毒副作用小、高效,安全, 成本低廉等特点。
七、血吸虫病的预防与控制 1.不要接触疫水,不要到有钉螺的地区或疫水中游泳、嬉水、洗手、洗脚、洗衣物、 打湖草、捕鱼捞虾等,以防止感染血吸虫; 2.必须接触不明卫生情况水体时,确保事先做好个人防护,采取戴手套、面罩、穿水 鞋并扎紧接口等措施; 3.不接触人畜粪便,做好日常卫生管理,重点做好防范粪便等排泄物的清理、防渗漏、 防水源污染工作; 4. 保证日常生活用水的安全卫生,使用可靠的地方公共供水部门提供自来水,饮用水 确保事先经过高温煮沸消毒; 5.积极参加血吸虫病预防查病,认真配合接受预防性治疗; 6.积极参与血吸虫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增强防病意识,积极参与消灭钉螺活动.
血吸虫病
科普及防控指引
一、血吸虫防控形势
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2020年汛期血吸虫病防控工作的通 知》 ,当前华南地区已进入主汛期,部分地区多次出现强降雨过程,出现泥石流、洪 涝等灾害,急性血吸虫病防控工作面临严峻形势。为做好华南分公司汛期血吸虫病防 控工作,特制定本指引!
二、什么是血吸虫病?
• 接触疫水的次数愈多,时间愈长,面积愈大,感染的机会就越大,感染的程度就愈 严重
五、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 急性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人们接触疫水40天左右,就会出现畏寒、高烧、出汗、腹 胀、腹泻、肝脾肿大,大便带脓血,严重者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这就是急性血吸 虫病
• 慢性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多次接触疫水或急性血吸虫病没有完全治愈,可转为慢性血 吸虫病,所表现的症状轻微,常被忽视
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工作方案 (2)
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工作方案血吸虫病是一种由吸血螺虫(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内引起的寄生虫病。
传染源控制是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以下是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工作的方案:1.水源管理:加强对血吸虫病疫区水源的管理。
例如,建立安全的水源,加强水源的消毒和过滤处理,维护水源的卫生、清洁,并避免血吸虫感染者接触水源。
2.卫生教育:开展血吸虫病的卫生教育活动,加强对居民的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卫生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宣传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指导居民避免接触被感染的水源和土壤。
3.环境改造:对血吸虫病发病高风险区域的环境进行改造,减少寄生虫的滋生和传播。
例如,改善饮水条件,支持发展水运和路网,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清除积水和污水,定期清理河流和湖泊等寄生虫滋生地。
4.畜牧管理:加强畜牧管理,控制畜牧场和家畜的血吸虫感染。
例如,定期进行畜牧动物的体检和驱虫,保持畜牧环境的干燥和清洁,防止畜牧动物的血吸虫感染通过其粪便传播。
5.定期监测:建立血吸虫病的监测体系,定期对疫情进行监测和评估。
及时发现疫情变化和传播风险,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6.药物治疗:对已经感染的人群进行药物治疗,减少感染者的寄生虫数量和病原体的传播。
同时,对血吸虫病传染源进行药物治疗,降低病原体在鲜活排泄物中的含量和传播风险。
7.社会合作:加强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工作的社会合作,包括政府部门、相关机构、社区组织和居民的参与和支持。
通过社会合作,共同推动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工作的开展,提高控制效果和预防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传播,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主要寄生虫病防控现状和挑战_邓卓晖
主要寄生虫病防控现状和挑战邓卓晖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市 511430经过多年的积极防控,广东省已经消除了丝虫病、血吸虫病和疟疾,肠道寄生虫感染率降至较低水平。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对外贸易日益增长、人口流动的日渐加快,我省报告的境外输入性寄生虫病病例逐渐增多。
另外,随着饮食文化的交融和汇合,食源性寄生虫病也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在这些新形势下,我省的寄生虫病防控工作面临新的特点与挑战。
现就广东省四种主要寄生虫病的防控状况作一简要描述。
1.疟疾疟疾是人体经按蚊叮咬后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主要有4种疟原虫: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三日疟原虫,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广东曾是中国疟疾流行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
经过数十年的积极努力,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疟疾防治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从 2010 年以后,广东省没有再发现本地感染的疟疾病例。
近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间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每年我国有大量的劳务人员赴非洲、东南亚等疟疾流行区务工,导致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呈逐年增加趋势。
2011-2017年全省共报告病例共800例,死亡10例(均为恶性疟),均为输入性病例。
流行虫种主要为恶性疟(71%)、间日疟(18.37%)。
近5来恶性疟感染病例数逐年上升,5年发病数占近10年恶性疟总病例数77.13% 。
2014年发现了一例输入性诺氏(猴疟)疟原虫感染病例,卵形疟逐年增多;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没有明显季节性。
疟疾病例报告主要集中流动人员较多的深圳、广州、佛山等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病年龄组主要为20-50岁的男性青壮年;病例感染地是在非洲和东南亚,主要为尼日利亚,喀麦隆,刚果(金),莫桑比克、缅甸等。
从全球疫情显示,由于流行国家国内和国际资金不足,导致不能充分提供药浸蚊帐、临床治疗药物和其它救命工具,2016年疟疾病例数比2015年多500万,疟疾死亡数量约为44.5万。
虽然疟疾新发病例率总体上已经下降,但自2014年以来下降趋势趋缓,且在某些地区有所逆转。
广东省血吸虫病重大疫情应急处理预案(试行)
广东省血吸虫病重大疫情应急处理预案(试行)一、前言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寄生虫病。
据2002年全国血吸虫病调查统计,我国现有血吸虫病病人8l万,钉螺面积35.2亿平方米。
目前血吸虫病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五省湖区及四川、云南两省部分山区流行较为严重。
广东省原有12个县、市和3个农场有血吸虫病流行。
虽然广东消灭血吸虫病后没有出现大疫情的反复,但随着经济发展,上述疫区的民工大量涌入我省,商品的流动,或其他特殊因素,有可能把大量的传染源和钉螺输入到我省,引起血吸虫病流行。
为了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的暴发流行,加强对血吸虫病重大和突发疫情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二、目的确保一旦发生血吸虫病暴发流行和重大突发疫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
三、预案启动条件凡发生血吸虫病暴发流行和重大突发疫情,即启动本预案。
在广东省(既往无疫情或已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的地区)发生本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病例时,可参照本预案执行。
有关血吸虫病暴发流行的判定和血吸虫病急性感染病人诊断标准,参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GBl5977)执行。
(一) 急性血吸虫病1、疑似病例标准(1)发病前2周至3个月有疫水接触史。
(2)发热、肝脏肿大与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伴有肝区压痛、脾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等。
2、临床诊断标准(1)发病前2周至3个月有疫水接触史。
(2)发热、肝脏肿大与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伴有肝区压痛、脾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等。
(3)环卵、血凝、酶标、胶乳等血清免疫反应阳性(环卵沉淀试验环沉率≥3%及(或)间接血凝阳性且稀释度≥1:10,酶标反应阳性,胶乳凝集试验阳性且稀释度≥1:10)。
3、确诊病例标准(1)发病前2周至3个月有疫水接触史。
(2)发热、肝脏肿大与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伴有肝区压痛、脾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等。
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的成就及面临的问题
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的成就及面临的问题郑江【期刊名称】《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年(卷),期】2009(27)5【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坚持了因地制宜的综合性防治血吸虫病策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
至2008年底,全国有血吸虫病流行的12个省(市、区)中5个已阻断传播,454个流行县(市、区)中有265个已阻断传播,97个已控制传播;全国血吸虫病病例数由防治初期的1000余万例降至41.3万例。
目前,尚未控制传播的92个县(市、区)均分布在湖沼和高原山区,防治工作难度很大。
由于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综合性防治策略无法实施。
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策略虽可迅速降低血吸虫病的感染率和感染度,但由于钉螺分布广泛,传染源种类众多,难以控制再感染。
应改变传统的生物医学防治模式,坚持以社会措施为主导的综合防治策略,将血吸虫病防治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改变传统的生活、生产习惯,逐步减少血吸虫病感染的机会,以消除血吸虫病传播的危险因素,直至控制和阻断血吸虫病的传播。
只有这样,血吸虫病防治才能持续发展。
【总页数】4页(P398-401)【关键词】血吸虫病;防治;成就;问题【作者】郑江【作者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世界卫生组织疟疾、血吸虫病和丝虫病合作中心,上海20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32.2【相关文献】1.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方向 [J], 郑江2.我国血吸虫病防治面临的环境危机 [J], 郑江;许静;王汝波3.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取得重大成就 [J],4.关于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的策略问题 [J], 郑江5.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的进展及面临的挑战 [J], 郑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卫生部关于印发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的通知卫疾
卫生部关于印发《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的通知卫疾控发〔2006〕439号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广东、广西、上海、重庆、福建、浙江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规范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推动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程,经反复论证并征求各地意见,我部组织编写了《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地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问题,请及时反馈给我部。
二○○六年十一月一日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目录第一章机构、人员、职责第二章钉螺调查第三章钉螺控制第四章人群病情调查第五章人群化疗第六章晚期病人调查与救治第七章家畜查治和管理第八章健康教育第九章危险因素的控制第十章疫情监测第十一章突发疫情应急处理第十二章信息管理第十三章督导与考核第十四章附录一、钉螺调查技术规范二、药物灭螺技术规范三、血吸虫病查病技术规范四、血吸虫病人群化疗技术规范五、晚期血吸虫病病人外科治疗救助项目技术方案(试行)六、晚期血吸虫病病人内科治疗救助项目技术方案(试行)七、家畜血吸虫病查治技术规范八、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农村改厕技术规范(试行)九、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试行)十、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第一章机构、人员、职责1 机构1.1 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设立从事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专业机构(以下简称国家级机构)。
1.2 血吸虫病防治地区省、设区的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设立从事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专业机构(以下简称省级、市级、县级机构)。
1.3 血吸虫病防治地区乡(镇、街道)医疗卫生机构中设立承担血吸虫病预防控制任务的防治科(组),或由县级机构派出防治工作组(以下简称乡镇级机构)。
2 人员2.1 各级机构根据其职责和防治任务,合理配置相应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
2.2 血吸虫病防治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备所从事专业的资格,或经过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相关防治技术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计划
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计划血吸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血吸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染上感染者的粪便和尿液中的虫卵传播。
为了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下面是一个具体的工作计划:1. 宣传教育:通过社区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血吸虫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包括宣传血吸虫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等,并向居民普及个人卫生知识。
2. 检测感染者:组织对易感人群进行血吸虫病检测,特别是在高发区和流行区。
通过检测感染者,可以及时发现病例并进行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扩散。
3. 药物治疗:对感染者进行及时的药物治疗,以杀灭体内寄生虫,减少感染者的病菌排泄,降低传播风险。
同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并接受治疗。
4. 环境改造:对血吸虫病的流行区进行环境改造,包括清除水体中的钉螺,创造一个不利于寄生虫生长和繁殖的环境。
可以采取清淤、流动水体处理、安装水闸等方法,有效遏制寄生虫传播。
5. 饮水安全:加强对水源的监测和管理,保证饮用水的卫生安全。
禁止人畜共用水源,防止粪便和尿液中的虫卵污染水源。
6. 卫生监督:加强对村庄和居民室内环境的卫生监督,包括厕所、住房等卫生设施的改造和维护,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
7. 疫情监测: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定期进行疫情调查和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8. 联防联控: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实施联防联控措施,加大对血吸虫病的预防和控制力度。
与卫生、农业、水利等部门合作,共同制定并实施综合防治策略。
通过上述工作计划的实施,可以提高居民对血吸虫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及早发现和治疗感染者,减少病例的发生和传播,最终达到有效防控血吸虫病的目标。
2024年疾控大学习答案-我国重点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答案
我国重点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2024年全国疾控系统“大学习”活动答案参考答案附后1.现代人工智能技术能否在寄生虫病风险评估工作中开展应用A.是可以的。
如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分布范围、传染源活动监测工作中可以采用机器学习模型等技术开展应用B.是不可以的C.是不对的D.是浪费钱的2.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经历了几个版本A.4个B.3个C.5个D.2个3.寄生虫病被动监测的工作机制简要描述A.通过监测点监测发现寄生虫病B.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诊疗活动中发现的寄生虫病病例,并通过传病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上报C.通过人群筛查发现寄生虫病D.通过专家头脑风暴法研判风险高低4.寄生虫病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路径或方式主要有哪几个方面()A.绝对值/单病例预警B.时间序列模型预警C.传播风险现场调查D.空间热点模型预测5.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通常有哪几种方法()A.个案调查B.问卷调查C.现场感染率和流行因素调查D.现状调查6.开展监测的寄生虫病种类范围包括哪些A.新发和输入性寄生虫病B.法定管理的寄生病C.非法定但较为重要的寄生虫病D.媒介生物7.寄生虫病主动监测包括哪几个方面A.网络直报B.专题监测C.监测点监测D.风险监测8.以血吸虫病为例简要描述寄生虫病传播风险评估现场调查主要的内容A.通过数据分析研判选定区域血吸虫病传播风险高低B.有螺环境传染源调查等内容C.血吸虫病现场风险评估主要通过钉螺调查D.通过专家头脑风暴法研判风险高低9.哪几个寄生虫病监测方案是目前正在实施的()A.《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20年版)B.《全国包虫病监测方案》(2020年版)C.《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2016年版)D.《全国疟疾监测方案》(2005年版)10.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A.人群流行病学调查B.个案流行病学调查C.疫点流行病学调查D.流行因素调查11.寄生虫病监测预警方法中采用绝对值/单病例预警的病种有哪些()A.疟疾B.慢性血吸虫病C.急性血吸虫病D.包虫病E.丝虫病12.当前寄生虫病监测系统还存在哪些问题和挑战A.监测信息的报告质量、报告实限、数据的分析利用还存在进一步提升空间B.重点寄生虫病防治成果尚不稳固,监测敏感性尚不能满足疫情控制或消除的需求,监测预警技术有待创新和突破C.寄生虫病防控意识和重视程度减弱,基层队伍人力不足、经费减少等现象十分突出,寄防机构监测和响应能力下降D.现有寄生虫病监测系统尚不完善,缺乏罕见、输入性寄生虫病相关监测内容正确答案:12345678910 A A B ABCD ABC ABC BCD ABC ABC ABC 1112ACE ABCD。
2024全国(血吸虫病预防及治疗)科学技术知识试题库与答案
2024全国(血吸虫病预防及治疗)科学技术知识试题库与答案一、试题库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A. 饮用污染的水B. 接触受污染的水域C. 食用受污染的食物D. 呼吸道传播2. 下列哪种生物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A. 钉螺B. 蚊子C. 螺蛳D. 蜘蛛3. 下列哪个药物是目前治疗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A. 吡喹酮B. 氯喹C. 青蒿素D. 磺胺类药物4. 下列哪个地区是我国血吸虫病的高发区?A. 华北地区B. 华东地区C. 华南地区D. 西南地区二、判断题5. 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6. 预防血吸虫病的最有效方法是消灭钉螺。
()7. 血吸虫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8. 感染血吸虫病后,患者会出现急性发热、咳嗽等症状。
()三、简答题9. 请简述血吸虫病的发病机制。
10. 请简述预防血吸虫病的措施。
四、案例分析题11. 某地区近期发现血吸虫病患者增多,请你作为一名公共卫生人员,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二、答案一、选择题1. D2. A3. A4. C二、判断题5. √6. √7. ×8. √三、简答题9. 血吸虫病的发病机制: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在人体血管内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血吸虫的幼虫(尾蚴)在钉螺体内发育成熟后,进入水中,当人接触受污染的水域时,尾蚴会穿透皮肤进入人体,然后发育为成虫,寄生于血管内。
成虫产卵,卵随血液循环进入肝脏、肠道等器官,引起局部炎症和纤维化。
血吸虫病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咳嗽、乏力、肝脾肿大等。
10. 预防血吸虫病的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病意识;(2)开展钉螺调查和防治工作,消灭钉螺;(3)改善生活饮用水质量,防止饮用受污染的水;(4)加强血吸虫病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患者;(5)加强国际合作,交流防治经验。
四、案例分析题11. 针对该地区血吸虫病患者增多的情况,以下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病意识,普及血吸虫病防治知识;(2)开展钉螺调查和防治工作,消灭钉螺;(3)改善生活饮用水质量,防止饮用受污染的水;(4)对疑似患者进行早期检测,及时发现和治疗血吸虫病患者;(5)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高医疗救治水平;(6)与相邻地区开展联合防治,共同控制疫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吸虫病防治与疫情应急处理邓卓晖1 概述1.1 病原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血管中,雌雄异体,发育分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及童虫7个阶段。
虫卵随血流进入肝脏,或随粪便排出。
虫卵在水中数小时孵化成毛蚴。
毛蚴在水中钻入钉螺体内,发育成母胞蚴、子胞蚴,直至尾蚴。
尾蚴从螺体逸入水中,遇到人和哺乳动物,即钻入皮肤变为童虫,以后进入静脉或淋巴管,移行至肠系膜静脉中,直至发育为成虫,再产卵。
血吸虫尾蚴侵入人体至发育为成虫约35天。
在血吸虫感染过程中,尾蚴、童虫、成虫和虫卵均可对宿主造成损害,损害的主要原因是血吸虫不同虫期释放的抗原均能诱发宿主的免疫应答,这些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后果便是一系列免疫病理变化的出现。
因此,目前人们已普遍认为血吸虫病是一种免疫性疾病。
1.2 流行情况血吸虫病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最重要的寄生虫病。
我国血吸虫病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川、云南、广东、广西、福建和上海12个省、市、自治区的部分地区。
目前,广东、上海、福建、广西、浙江5省、市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的标准。
我省血吸虫病流行区主要分布在韶关市的仁化、曲江、翁源县,清远市的英德,清新县和清城区(含清远华侨农场),广州市的花都区,肇庆市的四会市(含大旺华侨农场),佛山市的三水区(含迳口华侨农场)、南海区、顺德区及增城市12个县(市、区)和3个农场。
198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消灭)标准。
但目前血吸虫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我省仍存在大量的钉螺可疑孳生环境、输入性急性感染病例和慢性血吸虫病人也时有发现。
1.3 流行环节1.3.1 传染源日本血吸虫病属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终宿主包括人和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其中,病人和病牛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1.3.2 传播途径血吸虫的传播途径包括虫卵入水、毛蚴孵出、侵入钉螺、尾蚴从螺体逸出和侵入终宿主这一全过程。
在传播途径的各个环节中,含有血吸虫卵的粪便污染水体、水体中存在钉螺和人群接触疫水是3个重要环节。
1.3.3 易感者指对血吸虫有感受性的人或动物。
不同种族和性别的人对日本血吸虫均易感,但在流行区,人群对血吸虫再感染的感染度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人们在短期内接触含有大量尾蚴的水体会导致急性血吸虫病感染。
1.4 流行因素影响血吸虫病流行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是指与中间宿主钉螺孳生有关的地理环境、气温、雨量、水质、土壤、植被等。
社会因素涉及社会制度、农田水利建设、人口流动、生活水平、文化素质、人群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等。
在控制血吸虫病流行过程中,社会因素起主导作用。
1.5 防治要点1.5.1 消灭传染源人畜同步化疗是控制传染源的有效途径。
化疗药物首选吡喹酮。
人群化疗措施分为全民化疗,选择性化疗和高危人群化疗三种。
1.5.2 切断传播途径(1)灭螺:灭螺是切断血吸虫病传播的关键。
主要措施是结合农田水利工程和生态环境改造,改变钉螺孳生地以及局部地区配合使用化学药物氯硝柳胺杀螺。
(2)粪便管理:感染血吸虫的人和动物的粪便污染水体是血吸虫传播的重要环节,因此,管好人、畜粪便在控制血吸虫病传播方面至关重要。
主要采用粪、尿混合贮存的方法杀灭粪便中的虫卵。
(3)安全用水:保护饮用水源,减少或避免人畜粪便污染;挖井或兴建农村自来水;或用加热或药物(漂白粉、碘酊及氯硝柳胺等)杀死尾蚴后再使用,以减少或防止尾蚴入侵。
1.5.3 保护易感者人类感染血吸虫主要是人的行为所致。
加强健康教育,引导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和生产、生活方式,对预防血吸虫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难以接触疫水者,可加强个人防护,对流行区持续接触疫水的高危人群,可进行早期治疗。
2 病例发现处理程序血吸虫病病例发现的基本处理程序见附录1。
我省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判定标准:在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的县(市、区),发现当地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人(病畜)或有感染性钉螺分布。
在非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发现有钉螺分布或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人、病畜。
当发生上述情况时,应立即启动《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按“预案”要求执行各项处理工作。
2.1 临床医务人员2.1.1 病例诊断和治疗(1)诊断原则根据疫水接触史,结合发热、腹泻、肝肿大、门脉高压等主要症状、体征及寄生虫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血象检查结果等,予以诊断。
(2)诊断标准①急性血吸虫病a.发病前2周至3个月有疫水接触史。
b.发热、肝脏肿大与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伴有肝区压痛、脾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等。
c.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胶体染料试纸条法、环卵沉淀试验等免疫反应阳性(间接血凝滴度≥1:10及(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反应阳性,胶体染料试纸条法阳性,环卵沉淀试验环沉率≥3%)。
d.吡喹酮治疗有效。
e.粪检查获血吸虫卵或毛蚴。
疑似病例:具备a与b。
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加c或d。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e。
②慢性血吸虫病a.居住在流行区或曾到过流行区有疫水接触史。
b.无症状,或间有腹痛、腹泻或脓血便。
多数伴有以左叶为主的肝脏肿大,少数伴脾脏肿大。
c.无血吸虫病治疗史或治疗3年以上的病人,间接血凝试验滴度≥1:10及(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胶体染料试纸条法阳性、环卵沉淀试验环沉率≥3%。
d.粪检查获血吸虫卵或毛蚴,或无治疗史者直肠活检发现血吸虫卵,有治疗史者发现活卵或近期变性虫卵。
疑似病例:具备a与b。
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加c。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d。
③晚期血吸虫病a.长期或反复的疫水接触史,或有明确的血吸虫病诊断或治疗史。
b.临床有门脉高压症状、体征,或有侏儒或结肠肉芽肿表现。
c.免疫学诊断阳性,标准参见②c。
d.粪检找到虫卵或毛蚴,或无治疗史者直肠活检发现血吸虫卵,有治疗史者发现活卵或近期变性虫卵。
疑似病例:具备a与b。
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加c。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 d。
④家畜血吸虫病a.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有螺环境放牧、饲养,并有疫水接触史。
b.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环卵沉淀试验等免疫反应试验阳性(间接血凝试验血清10倍和20倍稀释孔均阳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反应阳性,环卵沉淀试验环沉率≥2%) 。
c.粪便检查获血吸虫卵或毛蚴。
疑似病例:具备a。
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加b。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c。
(3)治疗原则出现血吸虫病突发疫情时,医疗队应深入突发疫情疫点进行救治。
对发现的所有血吸虫病病人,应及时予以治疗。
根据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对同期有疫水接触史的人群进行早期预防性治疗,防止急性血吸虫病发生。
①急性血吸虫病A.病原治疗可采用吡喹酮总剂量120mg/kg(儿童140mg/kg)的6天疗法,其中二分之一剂量在第l及第2日分服完,其余二分之一在第3~6日内服完。
每日剂量3次分服。
B.支持和对症治疗重症患者,可先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加入补液中静脉滴注,退热改善症状后开始病原治疗。
②慢性血吸虫病吡喹酮40mg/kg 1次顿服或1日2次分服,亦可采用成人总剂量60mg/kg(儿童体重小于30kg者按总剂量70mg/kg计),2日疗法,每日量分2~3次在饭后或餐间服,体重超过60kg者仍按60kg计算剂量。
③晚期血吸虫病A.病原治疗:对大多数肝脏功能代偿良好的晚期病人,可用总剂量60mg/kg 1日或2日疗法。
对年老、体弱、肝功能较差或有夹杂症的病人可用总剂量60mg/kg 3日疗法或90mg/kg 6日疗法,每日剂量3次分服。
B.对症治疗a.巨脾凡脾脏肿大达Ⅲ级,或脾肿大达Ⅱ级,并伴明显脾机能亢进者,或脾肿大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均为脾脏手术的适应症。
手术治疗有单纯脾切除术、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切除加门奇静脉血流阻断术、脾肾静脉分流术等。
b.腹水:治疗原则与一般肝硬化腹水相同。
内科治疗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
西医治疗包括支持疗法、限制钠盐与水分摄入、营养与支持药物的应用、合理使用利尿剂等。
中医则辨证论治。
c.上消化道出血:应先内科处理。
包括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止血剂的合理使用、善得定皮下注射继以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静脉滴注与三腔管气囊填压止血,必要时也可考虑内窥镜注射硬化剂止血,或去甲上腺素冰水溶液洗胃。
内科治疗出血停止和全身情况改善后,如无手术禁忌证,应在短期内择期进行手术治疗,以免近期再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内科保守法无效时,亦应果断及早地进行急症手术,如胃底曲张静脉缝扎术、脾切除加门奇静脉血流阻断术或分流术等。
d.肝性昏迷:宜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包括消除肝昏迷诱因,如控制上消化道出血并清除肠道积血、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停用利尿剂、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保持酸碱平衡、口服抗生素抑制肠道细菌产氨等。
对症处理,包括合理的饮食和营养、降低血氨药物的应用、支链氨基酸和左旋多巴的使用等等。
④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可以用吡喹酮40mg/kg 1次顿服或1日2次分服。
⑤人群预防性早期治疗:用吡喹酮治疗应在首次接触疫水4周后、用蒿甲醚治疗应在接触疫水2周后、用青蒿琥酯治疗应在接触疫水1周后进行。
2.1.2 突发疫情报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血吸虫病突发疫情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向卫生部报告。
2.1.3 病例管理病人无需隔离。
急性血吸虫病确诊后,应立即住院治疗。
散发病例或输入性病例在病情较轻的情况下,服药治疗。
2.1.4 协助疾控机构开展工作当发生突发疫情时,各级医疗机构必须做好病人的治疗和管理工作,同时配合各级疾控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疫点处理和各项控制措施的落实。
在控制和调查期间,病例资料必须无条件提供给疾控机构查阅或归档。
2.1.5 采样及检验(1)病原学检查:取患者粪样进行血吸虫虫卵检查或毛蚴孵化。
①虫卵检查采样:取受检者粪便约10g,用粪便样品袋装好送检;方法: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
②毛蚴孵化采样:取受检者粪便全粪或约30g,用粪便样品袋装好送检;方法:尼龙袋集卵孵化法或塑料杯顶管孵化法。
(2)血清免疫学检查:取患者血清进行血吸虫抗体检查。
采样:采集患者血清0.1~1ml,低温保存送检;方法: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环卵沉淀试验(COPT)或斑点金免疫渗滤法(DIGFA)等。
2.1.6 个人防护医务人员在采样和接触病人时按照传染病防护要求进行。
注意避免接触疫水。
2.2 疾病控制人员2.2.1 出发前准备(1)协调相关部门按照预案要求,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发生后,当地各级政府必须成立血吸虫病疫情处理领导小组,加强对血吸虫病监测工作的领导,协调水利、农业、林业、卫生等部门共同安排落实查灭螺,查病治病,控制传播,扑灭疫情的相关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