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及反思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反思范文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反思范文一直以来,我认为一年级的孩子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会很乱,不敢放手,其实,一年级的孩子也可以合作学习。
你看下课后,几个小伙伴往往在一起玩游戏,玩得很开心,这说明他们具有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于是我就想:一年级学生上课时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有时还会和旁边同学说悄悄话,尤其在口语交际课上不太爱听,不如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适当选择合理的问题,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想法,说个够。
大胆试一试,就算失败也就无所谓,不就是一节课吗,而且可以从中找到失败的原因。
于是,在学习“打电话”时,我就组织学生2人一组讨论,同时向学生讲明合作要求,一人说,另一人听,然后换位进行,最后表演,结果小组的学生热烈地讨论着,绘声绘色地表演着,轻松愉悦地掌握了要学习的内容。
没想到尝试之后,发现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挺高的,他们在小组中交流、讨论、甚至是激烈的争论,比起老师的知识讲解效率更高,于是在解决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时,与其教师自己竭尽全力地去讲解,不如创造条件,利用集体力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不过,我在尝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有过失败,导致课堂很乱。
但是我从失败中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讲明合作要求,让每个孩子了解合作学习要解决什么问题,要按怎样的程序去做。
其次,合作时间要短,问题一解决,马上停止。
如果时间一长,学生的注意力就要转移了。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还要正确评价,教师不能只为了鼓励学生,就只说“好”或“很好”“真棒”“真厉害”等。
一年级学生刚学习讨论,为了争强好胜一说到讨论就乱讲、乱喊、一片忙乱。
此时,教师的教学评价应以小组为标准,,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互动,有了学习的榜样,讨论效果就好多了,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经常发给一些小奖励,如小组加分、发红花等,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第一篇范文: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实践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青睐。
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以初中语文课堂为例,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与价值1.1 内涵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1.2 价值(1)提高学习效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培养团队精神: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信任、尊重和互助,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达成目标。
(3)激发学生潜能: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增强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学习使得教师可以从全局的角度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进行教学指导。
二、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实践2.1 分组策略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特点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
一般建议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即每个小组内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以便于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2.2 任务设计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时,应充分考虑任务的挑战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可以包括课内文本解读、课外阅读分享、语文实践活动等。
2.3 过程指导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
如在文本解读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阅读,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
2.4 评价机制为了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应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评价可以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部分,既要关注学生的个人表现,也要关注小组的整体表现。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篇1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助和帮助,实现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变学生从被动听、被动吸收向主动探索、合作互动方式转变。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情境创设,激励学生强烈的探索爱好和欲望。
教师走入学生,参与其中,把握情况,适时点拨,保证小组学习有效进行,关注个体资源的显现与生成,促进群体认知深入发展。
我认为,可以从这几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学会倾听。
在组织教学时,讨论的目的之一是让同学们的思想得到交流,那么在别人回答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倾听别人的答案,不管别人回答的如何。
学生都要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这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二是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讨论要在本组内进行,不要影响到其他组,不能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在理解别人发言内容的基础上再畅所欲言。
第二:学会质疑。
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向“文本”挑战。
敢于质疑。
假如有疑问,立即追问为什么;有不同见解时,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想到了同学们没想到的,要勇于补充,与他人共享。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实施不是早上栽树,晚上乘凉的事,要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教师与学生不懈的努力,才能逐步走向成功。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篇2目前,孙祖中学正在积极推进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九年级的语文教师,从小组合作学习推行之初到实践到收获微笑,期间,我彷徨过、犹豫过,但在实践中,我收获了微笑。
彷徨:九年级了,再实行课改会不会晚了,因为学生在校时间仅剩下3个多月,推行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学生都得有一个适应过程,等到适应过来,学生不就毕业了么?一项新的改革,学生的成绩短期会不会下降。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1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根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的的教学活动。
我们经过努力理论新课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新理念,总结出了“自主预习+合作互动+当堂检测+反响评价”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形式,该形式的应用已在我县初见成效。
一、成功施行该形式的要素1.优化组合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那么,根据学生的性别、个性、学习才能、兴趣特长等,四人为一小组。
每五、六周改变一次编组,轮换组长,给每个学生创造一样的时机。
2.分工合作为了最大限度地进步学生的参与率,组内成员在一个组里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详细的合作角色,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进步。
3.团结互助让学生懂得自己与小组同学是浮沉与共、休戚相关的,自己的成功有赖于整个小组获得成功。
4.正确有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不同的学科,甚至是同一学科的不同学习阶段,合作学习的施行不应千篇一律,必须施行多样化的合作学习策略,以适应不同的学习情境。
二、成功施行该形式的教学策略1.课前准备,明确目的在施行该形式的课堂教学之前,让学生先自主预习。
在充分预习的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努力完成课文所涉及的显性问题和隐性问题,包括课本中的课后练习,练习册中的相关题目,并把不会、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并写进“问题生成单”以小组为单位上交给任课老师。
2.创设情境,合作互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需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接下来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生成单”与小组同学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形成“小组问题生成单”,由其他小组同学帮助解决,老师只是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
3.引导归纳,全班交流小组或团队内部进展合作学习之后,老师让每个小组或团队的报告员代表本组或本团队向全班进展学习成果汇报。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案例篇一: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反思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的反思李家台学校黄国荣在实践中,倡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作业。
在听课中,我也常留心观察一线教师们如何组织学生实施合作学习。
前不久,在一次听课中,我听到了这样一个片断:师:“我”要回羚羊木雕后,“我”和万芳的关系会怎样发展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
生1:友谊肯定会从此破裂。
生2:我也是这样想的。
生3(低着头,有些害羞):我想,万芳可能……,可能……生1(抢断):就是友谊从此一刀两断了,这么简单的问题,听我的没错。
(生3伏在桌子上,好像一个局外人似的,不置可否。
)(生4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没有说。
)(事后询问,该生原来想说我和万芳友谊可能更深了,大人是阻断不了孩子间纯真友谊的。
多好的想法!)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合作学习存在以下不良心理。
1.盲从:在合作学习中,有些学生没有经过深入思考、分析,就盲从于合作小组中其他成员,尤其是优生的观点,随波逐流,成了名副其实的墙头草——哪边吹哪边倒。
上例中的生2就有明显盲从倾向。
2.自我中心: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考虑问题极易以自我为中心。
加上有些学生一直是教师心目中的“宠儿”,更是助长了他们的自我中心心理。
于是,在合作学习中,他们往往对其他小组成员不屑一顾,不善于倾听,不允许有意见,希望别人服从自己。
上例中的生1就是这种心理倾向的典型。
合作学习中,如果依然是各行其道,那么合作又从何谈起呢?3.不合群:在合作中总有这样一些学生,他们不喜欢与人交往,常常游离于合作团体之外,好像一个局外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上例中的生3就是不合群的代表。
4.羞怯:有这样一部分学生,虽然也能积极参加合作学习,自主思考,但是由于性格内向,缺乏自信或是难以走出挫折阴影等因素,他们总是谨小慎微,唯恐出错被同学耻笑,于是表现得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结果在小组成员面前局促不安、胆怯。
上例中的生4尽管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害羞心理使他失去了表达自己观点的极好机会。
九年级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九年级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九年级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目前,孙祖中学正在积极推进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九年级的语文教师,从小组合作学习推行之初到实践到收获微笑,期间,我彷徨过、犹豫过,但在实践中,我收获了微笑。
彷徨:
九年级了,再实行课改会不会晚了,因为学生在校时间仅剩下3个多月,推行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学生都得有一个适应过程,等到适应过来,学生不就毕业了么?一项新的改革,学生的成绩短期会不会下降。
带着这些疑问,我徘徊在小组合作学习的门口。
实践:
看着同事们积极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我有点坐不住了,我想看看到底是什么魔力让同事们个个异常忙碌,课间谈论的话题除了课改,还是课改。
终于有一天,在课堂上,我尝试了小组合作学习。
一试,我就感觉到以前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活力四射,以前唯一的答案变得丰富多彩。
慢慢的我发现,不学习的学生少了,参与讨论的学生多了。
趁着这股热情,我立即召开了小组长会:告诉他们如何让全组的同学都参与进来;在上黑板展示时,要注意难易题目合理分配;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跨组交流,请外援等。
同时,我及时对个别组的人员进行了调配,使小组成员之间更加和谐。
微笑:
尝试了小组合作学习,我问学生,这种授课方式好吗大家知识都掌握了吗我们再回到以前的授课方式可以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这种方式好、都掌握了、绝不回到以前的课堂”,随后大家都笑了。
从大家的笑容中,我看到了以前从没看到的那种笑脸,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笑,一种对这种授课方式的认可。
此时,我也坚定了一直走下去的决心。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及反思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及反思合作学习案例:假设我们的小组由四个初中生组成,我们决定一起完成一篇作文。
首先,我们通过讨论确定了作文的主题和大致内容。
然后,我们分别独立完成了自己的草稿,并交换了彼此的草稿,互相进行修改和完善。
最后,我们将各自修改后的草稿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篇合作完成的作文。
反思:在这个合作学习案例中,我发现了很多合作学习的好处。
首先,通过小组讨论确定作文的主题和大致内容,每个人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从而形成了一个共识。
这样既能发挥每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可以集思广益,得到更好的作文主题和内容。
其次,彼此交换草稿并进行修改和完善,让每个人都能从其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中学习到一些新的写作技巧和思路。
有时候,自己写作时可能会有一些盲点,而其他人的修改和完善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这些盲点并改进。
同时,通过修改和完善其他人的草稿,也可以锻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写作能力。
最后,将各自修改后的草稿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篇合作完成的作文,不仅能够整合每个人的优点和长处,也能够弥补每个人的不足之处。
合作完成的作文通常具有更好的内容和高度。
然而,在合作学习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难点。
首先,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都有一定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否则可能会出现一些成员不积极参与或者推卸责任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明确每个成员的任务和角色,以及设立一个合理的奖惩机制来促进每个成员的积极参与。
其次,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拥有一定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否则可能会出现意见不统一、冲突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及时沟通交流,寻找共同点,并通过妥协和讨论解决分歧。
总的来说,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和写作的效果。
但同时也需要每个成员具备自觉性、责任感、沟通和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
通过不断地合作学习,我们可以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学习案例及反思1
初中语文讲堂中的合作学习事例及反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议的新的学习方式之一。
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达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助性学习。
它既有助于培育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点,又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填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别的众多学生教课的不足,进而真实实现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的目标。
因此如安在教课中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成了我们教师一定研究的一大课题。
我们经过对初中语文新教材的一个多学期的教课实践,整理了几个自认为较居心得的合作学习的事例片段,以求同行们的责备与指正。
[事例1]《研究月球神秘》是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的语文综合活动课,以综合学习为主,联合写作和口语社交。
经过此次活动,使学生懂得利用图书室和互联网获得资料,认识月球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培育科学研究精神和人文精神,并能用科学的语言条理清楚地介绍科学现象。
步骤一:把学生疏为两组,"月球神秘知多少"学习小组和 "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学习小组,两个小组又细分为"月相"、"月食"、"潮汐"、"人类登月"、"月球与人类关系 "以及"神话传说"、"文章诗赋"、"春联"、"风气风俗"、"音乐绘画"等各个小组。
步骤二:经过一个月的资料收集,各个小组展现成就(制作成课件,并有专人讲解)。
步骤三:从头分四人小组,选用小构成员感兴趣的内容制作手抄报,一人任版面设计,一人负责绘画,一人选资料,一人抄录。
步骤四:举办《月球知识擂台赛》,建立了小组合作必答题和写作题,小组合作必答题中有“第一讲话人答不完好,其余人能够增补、答题过程中小组分工明确,合作快乐加十分”,在写作题中有“合作达成,一人表述的规则”。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1随着新课改在全国刮起的大潮流,“小组合作学习”具备课改要求的明显特征,在教学中更加凸显其优越性。
语文是一门根底性学科,必须具备听说读写的才能。
初中生正处于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许多文章的理解存在一定障碍,因此老师在进展语文教学时,应给予学生充足的考虑空间和交流时间。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学习方式,在老师引导的轻松、自由的教学气氛中,使学生建立自信,培养其独立考虑与交流才能。
一、如何组建学习小组“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是进展学习小组构建的主要思路,老师通过对各班学生的理解,将各组的学习才能、组织才能、表达才能进展平衡,不至于产生较大差异,否那么对于小组竞争不公平。
组内那么选择才能不同的组员进展优势互补、共同进步、互相进步。
每组4~6人最为适宜,委任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学习与讨论;委任一名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内容;委任一名学习委员,催促并指导同学学习。
每位组员都各司其职,互相监视与勉励,每次的合作对于他们都是充实并充满意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也缓解了压力。
但小组成员分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周小组成员的角色需要发生轮换,培养學生的综合才能。
二、如何施行小组合作学习1、小组背诵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进步学生的语文成绩。
《木兰诗》是初一课本中很重要的一课,要求学生会翻译成白话文,并且能背诵和默写。
假如全班学生都在老师那儿背诵,那么时间就会拖得很长,不利于后期的上课进度。
这时便可以组建小组,前后左右4个人一组或者是6个人一组,选定责任心较强的同学为合作小组的组长监视组内其他同学的背诵,小组长在老师那里背诵,由老师制定背诵的时间。
比方说学完本课一周后组内的成员都要去小组长那里进展第一轮背诵,十天后进展二轮背诵,组长要及时地向老师反响小组成员的背诵情况,以便于老师对班上同学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很好的理解。
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及思考
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及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及思考引言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教育界逐渐成为一种备受推崇的教学模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们被passively 接收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感。
而小组合作学习则能够激发学生合作精神,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与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以期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前,初中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对文章的深度理解与分析能力,缺乏阅读与写作的积极性,以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共同探讨、交流、合作,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写作兴趣,并在合作中培养相互尊重、倾听、协作的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1.2 问题意识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育理念的要求。
学生在传统教学中往往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容易出现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不足的情况。
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也需要得到提升。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在实践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学生之间的合作意愿不强、分工不明确、沟通不畅等。
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分工合作,如何解决合作中的矛盾和冲突等问题。
只有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和挑战,才能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实现教育教学的双赢局面。
初中语文课堂分组合作(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语文课堂分组合作第一篇范文:初中语文课堂分组合作的实践与探索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分组合作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
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以初中语文课堂为例,探讨分组合作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一、分组合作的理论基础分组合作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探讨和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获取知识,还能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分组合作在初中语文课堂的应用1.课前预习在课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兴趣等因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学生负责预习一篇课文,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共同完成对课文的理解。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也可以互相解答。
2.课堂讨论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各小组可以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共同寻找答案。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确保讨论的深度和广度。
3.课堂展示在讨论结束后,各小组可以选择代表,进行课堂展示。
展示内容可以是对课文的理解、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或者其他与教学相关的内容。
其他小组在欣赏的同时,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4.评价与反馈在课堂展示结束后,教师要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评价可以从知识掌握、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
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三、分组合作的效果与反思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分组合作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2)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4)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虽然分组合作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1)如何合理分组,使每个小组都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2)如何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都能有所收获;(3)如何处理好课堂讨论与时间分配的关系,使课堂节奏更加紧凑;(4)如何对小组的表现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与反思1(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与反思“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与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我对小组合作学习也曾经迷茫过、徘徊过,也曾经步入了误区。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探索,有了些许的心得和体会。
以下是我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案例及反思。
(一).探究过程中的小组合作:1.教学过程:请学生围绕问题“文章中让你最感动的是哪里?为什么?”展开讨论。
这个探究过程需要各组员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就问题展开讨论,所以小组成员需要适当搭配,否则有些学生会被冷落。
因此根据组内学生的相对特长,进行合理分工。
如主持人、记录员、汇报员、检查员等,每一角色在组内活动时有不同的职责:主持人负责小组全局、协调小组学习进程;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学习结果;报告员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检查员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组员各尽其职,完成探究。
在整个学生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必须起指导作用,否则学生小组合作效果不明显。
教师也可适当地激励学生:看看哪组配合得最好、发表得最有见解。
经过讨论,由汇报员汇报小组成员集体合作的结晶,其他各组补充或纠正。
2.反思:在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互助与竞赛。
同时教师应当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等。
整个课堂人人参与学习、个个互动补充。
合作促进了互动,互动升华了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案例及其反思-教育文档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案例及其反思留心一下现在的语文公开课,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场面。
老师发话:下面请同学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
没有分工,没有具体的要求,讨论的是无需动多少脑筋就能马上在文中找到答案的问题。
老师话一停,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你一言,我一语。
如果再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发言的总是班上的那些优秀的学生,不少人只是旁观者,他们坐在旁边或是埋头不语,或是偷偷在做别的事,成了被合作学习遗忘的人。
几分钟后再听得老师一声击掌,讨论戛然而止。
小组中的优等生总是首席发言者,至于其他学生有困难的学生,只不过是南郭先生搭便车而已。
1 案例《案例1》《湖心亭看雪》高中语文的一篇文言文。
文章篇幅短小,且文中词语的用法和意思基本上在前面的文言文中学过,因此翻译课文的教学环节较适宜通过学生合作学习来完成。
步骤一:四人小组内轮流朗读课文,讨论纠正断句的错误。
教师巡视指点。
步骤二:请断句正确的一小组齐读课文(巡视时已摸清情况),并予以表扬。
步骤三:各人根据注解和已有的文言知识翻译全文,落实到每一个字词。
步骤四:四人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各人在翻译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巡视并点拨解疑。
步骤五:有其他学生提问不解之处或提出不同见解,由台上“小老师”解答。
教师在旁顺势点拨。
步骤六:由“小老师”向下面学生提问,以检查是否真正掌握。
步骤七:学生评价“小老师”是否称职,如称职,则每人百分制加两分。
并评出“最有水平提问者组”,予以加分。
发现: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有掌握课文内容。
《案例2》作文讲评:步骤一:分组讨论四人作文,每篇文章分别找出得失,写好评语,最后选出最佳者。
步骤二:小组内齐力修改佳作,使之更佳。
步骤三:每组代表宣读代表作,全班交流。
步骤四:众评委(全班同学)点评,选出前三名。
步骤五:选出最佳文采奖、构思奖、立意奖等,另根据点评情况选出最佳点评奖、最佳点子奖等。
这种作文讲评方式可命名为“品头论足自荐自赏式”,但很多学生不知如何去评价。
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第一篇: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尽管由于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的局限,以及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实施策略还不尽到位,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存在诸多问题。
但是,辨证看待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过程,是有其积极发展的因素。
首先从教学的互动性看,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
信息互动渠道呈现多向型,即教学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它不仅包含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还涉及教师与学习小组的双向交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等交往形式,从而建构课堂动态因素互动的立体交流网络,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其次,从教学的主体性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为学生自主发展设置空间,在单位时间里,每一位学生都有均等的参与交流展示的机会。
学生的感受是带有个性化色彩的,小组交流让不同的感受汇集与相互碰撞,必然丰富和发展每个学生的感受,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这样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认识过程,而且也成为交往过程和发展过程。
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普遍性问题呢?1、学生参与问题。
从课堂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部分小组成员没有积极参与到互动交往过程中来。
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学生缺乏交往心理,没有交往的心理倾向,另一方面是学生缺乏"荣辱与共"的团队意识,没有认识自己与小组伙伴息息相关的联系,把自己作为孤立的学习个体游离于小组之外。
再一方面也是缺乏相应的人际交往技能造成的。
2、学习成果问题。
从课堂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小组合作交流后的班级交流,小组成员反馈的学习成果还不是群体学习的成果,还局限在个体的学习成果,因此在班级交流过程中难以听到:"本小组经过交流,我们认为……"的群体成果汇报。
究其原因由于学习能力的限制,小组成员或小组长还不能很好的整合每个成员交流的信息,代表小组展示的只能是自己的想法。
3、教师角色问题。
从课堂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的巡视,并未很好的担当合作学习"引导——参与"的角色,只是蜻蜓点水地接触部分小组,起到维持班级小组交流秩序的作用。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桥》教学案例及反思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及反思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标提倡的合作学习已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
然而,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参与意识不强、不积极主动发问发言。
合作学习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流于形式,华而不实”,甚至会失控的现象。
“表热实冷,合作淡然”,“能者独尊,弱者失趣”等等不良现象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的有效性,也引发了许多教师对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的怀疑。
在这一背景下,我以一则教学案例来谈谈我是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
一、案列课前按6人一小组,把学生分为十组,分别为是数字1-10,各组成员前后座,每组选一位组长,组长居中就座,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引入了小组竞争机制,把各个组名依次写在黑板上,根据各组表现,获得不同的五角星,获五角星最多的三个小组为优胜小组,当堂颁发“优胜小组”奖状。
课中:比对读文,体会老汉的镇定。
1.师:同学们,面对灾难逃生是人的本能,就当人们失去理智疯了似的涌上木桥时,却有一位老汉泰然自若的站在木桥边。
这位老汉也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
2.师:学习老汉的什么呢?先不急着回答,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听完故事后我们再来讨论。
(朗读:《诺曼底号遇难记》3.听完故事,大家有没有发现《诺曼底号遇难记》与《桥》这两篇文章的相似之处。
投影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1)小组学习任务:对比两篇文章,找一找他们有哪些相似之处,并谈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2)小组学习方法先自己学习,边读边找到一些细节划下来,在自己特别有感触的地方下面圈圈划划,写批注。
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学习。
(教师巡视、参与)3.全班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感受老汉的大公无私。
师:大家说得很好,在这两个故事中,结局也很相似,在船长和老汉的组织下,人们都顺利脱险了。
但是他们采取的方式是一样的吗?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到让人们有序撤离的?(学生汇报)船长的威胁震慑住了大家,那么,在《桥》这个故事中,老汉有没有以死威胁大家?他是怎么样做到组织大家有序逃生的呢?1.投影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1)小组学习任务:学习课文第7-15自然段用┈画出老汉是怎么说的?用﹏画出老汉是怎么做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2)小组学习方法先自己学习,边读边找到一些细节划下来,在自己特别有感触的词语下面圈圈划划,写批注。
鱼与渔——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鱼与渔——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鱼与渔,一个古老而智慧的故事,常常被用来道出合作与学习的重要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反思与探讨。
一、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目标,分组进行共同学习和合作任务的一种形式,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与同伴们一起探索、合作、交流,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合作是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互相协作、共同承担责任,通过与组员的互动与合作,培养了学生之间的互信和团结精神。
再次,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发展。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思考、交流和解决问题,这种思辨性的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相互之间的观点交流和碰撞,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思维边界,培养出更灵活、更独立的思考能力。
最后,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互相的互动和问题的解决,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
通过对学习目标的明确和制定,学生能够在小组中自觉地分配学习任务和时间,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反思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潜力和可行性的教学方式,但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的组成与维护需要一定的技巧。
在组成小组时,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能力进行合理的分组,以保证小组内成员的协作配合。
同时,教师需要及时调整互动和合作的形式,鼓励每个小组成员积极发言和参与,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的机会和价值。
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第一篇范文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小组合作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
特别是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
一、小组合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1.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课堂上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培养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协作,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增强批判性思维:小组讨论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在批判性思维中不断成长。
4.提高语文素养: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语文技能和文学素养。
二、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的实施策略1.合理分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和个性特点进行合理分组,确保小组成员之间能够优势互补。
2.明确任务: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探究。
3.创设情境:教师可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使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提高语文能力。
4.鼓励表达:教师应鼓励每个学生在小组内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5.引导评价: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使学生学会总结经验,提高自身能力。
6.动态调整: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表现,适时调整小组成员,保持小组合作的活力。
三、实施小组合作应注意的问题1.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需求。
2.课堂管理:教师应加强对小组合作过程的管理,确保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
3.个性化关怀: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给予个性化的关怀和指导。
4.家校合作:教师应与家长保持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形成教育合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及反思
经过这么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摸索,总结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经过试用,总觉得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有合作学习这种方法得之于心,应之于手。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之一。
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某一个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型学习。
它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因而如何在教学中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成为我们教师必须研究的重大课题。
我们通过对初中语文新教材三年的教学实践,整理了几个自认为较有心得的合作学习的案例片段,以求同行们的批评与指正。
[案例1]
《走进中秋》是七年级的语文综合活动课,以综合学习为主,结合写作和口语交际。
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懂得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获取资料,了解中秋节,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
步骤一:把学生分为三组,"中秋节来历"学习小组、"中秋节习俗"学习小组和"中秋节诗词歌赋"学习小组。
步骤二:经过一个月的资料搜集,各个小组展示成果(制作成课件,并有专人解说)。
步骤三:重新分四人小组,选取小组成员感兴趣的内容制作手抄报,一人任版面设计,一人负责绘画,一人选材料,一人抄写。
步骤四:举办《中秋知识擂台赛》,设立了小组合作必答题和写作题,小组合作必答题中有“第一发言人答不完整,其他人可以补充、答题过程中小组分工明确,合作愉快加十分”,在写作题中有“合作完成,一人表述的规则”。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学会了获取资料的方法、分门别类整理资料的方法,还体会了分工、合作的乐趣。
[案例2]
《父母的心》是八年级(上)的课文,属略读课文,通过本文的教学,要求学生能梳理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表达的挚爱亲情。
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本单元中的三篇表现亲情的文章,已初步掌握分析文章思想感情、体会语言特色的方法,所以,这篇课文适合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一课时内完成。
教学前,教师先布置学生查找文章的背景资料,独立阅读课文,再根据自己的理解,从文章的结构、思想感情、语言特色等方面设计自认为最重要的五个题目,并做好解答。
第一步骤: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事先设计好的题目与答案:题目设计是否合理、明确;答案是否正确;去掉重复的问题并做
整理。
教师巡视、指点后表扬问题设计较好的小组。
这是本节课内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
第二步骤:让问题设计较好的几小组向其他组发起挑战(向他们提问自己小组讨论整理的问题),挑战组可指定应战组内任何一位同学回答问题,应战同学如遇到难题,可先向组内成员求助,如不成功,可再向其他组求助。
教师在旁适时点拨、点评。
这是班级内各小组之间的合作及小组成员之间的进一步合作。
最后,评选最佳挑战组、最佳应战组和最佳援助者。
这样,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既培养了提问意识和能力,又弥补了个人考虑问题不全面、不透彻的不足,使困难、中、优三类学生各有所获,且兴趣盎然。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不懂得如何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以为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分组讨论,所以在课堂上特别是有“花架子之嫌”的“千锤百炼”的公开课上,为了体现合作学习的理念,动不动就互动式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一两分钟后,让小组代表发表意见(有时还是安排的),外加“声、光、电”,真是一堂“上上下下”都满意的课。
不敢苟同,我只能在私下里自己认为,这种“合作学习”实在没什么成效。
似乎是最近才明白,其实这种一两分钟的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比如:小组内应该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
色,如组织者、检查者、记录者、协调者、报告者等,而且应该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再如,学生在讨论前一定要有独立思考,否则,就容易出现“搭便车”的情况,从而无法达到通过合作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通过对以上几个案例的分析,我们认为,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我们必须考虑到如何使每个学生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否则,合作将流于形式;我们还应要求小组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小组合作中得到提高;合作结束后还应对合作的成效进行评估,才能促使学生去寻求提高有效性的途径。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在此,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任务选择、策略匹配、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估等全程把握。
但是,要使合作学习能始终卓有成效,仅仅依靠教师事先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
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因此,除了事先宣布合作规则外,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比如说:
1、小组活动开展得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
2、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
3、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教师可以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或让这组学生的位置互相移近一点。
如果小组讨论接下来声音小多了,教师应及时返回去表扬。
4、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
虽然小组出现问题的原因和方式都不会相同,但教师如果事先在准备阶段做出问题预测,并采取一些措施,也能避免临时的手忙脚乱。
5、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了任务。
如果是真正完成了任务,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备用活动:帮助其他组完成任务或可以自由活动,前提是不影响他人。
6、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