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题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章节训练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章节训练试题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测量说法中错误的是()A.刻度尺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B.误差是由于测量时不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C.同一把刻度尺按正确方法多次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目的是减小误差D.用皮卷尺测量跳远比赛成绩时,若皮卷尺拉得太紧,测量值会偏小【答案】B【详解】A.在长度测量中,刻度尺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是由于测量时不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由测量工具的精确程度等原因引起的,是不能避免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C.在测量过程中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目的是减小由于估读产生的误差,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用被拉紧了的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时,皮卷尺的刻度线之间的间距变大,会造成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关于错误和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错误是不可避免的B.错误是由于测量工具不够精密造成的C.误差是由不规范的操作造成的D.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答案】D【详解】A.错误是操作不规范引起的,是可以避免的,故A错误;B.错误是操作不规范引起的,不是由于测量工具不够精密造成的,仪器不够精密会导致误差较大,故B错误;C.误差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C错误;D.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估读带来的误差,故D正确。
故选D。
3、学习了误差知识后,小明和小花同学对误差和错误,进行了激烈的讨论,那么他们俩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B .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避免和消除C .选用精密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D .误差其实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答案】B【详解】A .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消除的。
故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A 错误;B .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和消除,故B 正确;C .使用精密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C 错误;D .错误是由于测量时没有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而误差是正确测量时也会存在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故D 错误。
初中八年级物理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测试题及答案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测试题一、选择题(每空4分,共68分)1、近期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雾霾天气,形成雾霾的主要污染物是PM2.5。
PM2.5是指直径数值小于等于2.5的悬浮颗粒物,其直径大约是分子直径2万倍,能被肺吸收并进入血液,对人体危害很大.根据描述,PM2.5中“2.5”的单位是()A.nm B.μm C.mm D.cm2、下列单位中不是长度单位的是A.米B.纳米C.牛顿·米D.光年3、下列对一些常见物体的估测最恰当的是:A中学生课桌高度约80cm B物理课本长度约50cmC学校教室的长度约20cm D学生用笔直径约4cm4、人步行的速度最接近于下列哪个数值()A.12m/sB.12cm/sC.1.2m/sD.1.2km/h5、我们使用的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最接近于A.1 dmB.1 cmC.1 mmD.1 μm6、小轩用刻度尺测量铁块的长度(图1所示),方法正确的是:7、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大约是A.2.5m B.2.5 dm C.2.5cm D.2.5 mm8、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长为25.91cm,宽为18.35cm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A.1mm B.1cm C.1dm D.1m9、2013年1月11日到1月16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被严重污染,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单个PM2.5是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人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 2.5um=2.5 um×10-6mB. 2.5um=2.5 ×10-5dmC. 2.5 um=2.5×10-6cmD. 2.5 um= 2.5 ×10-9m10、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11、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2.5 mm,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A.物理课本的厚度B.一根粉笔的长度 C、黑板和长度 D、水杯的高度12、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A.偏大B.偏小C.正常D.无法比较13、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的尺面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14、用一把刻度尺三次测量同一个学生的身高,记录值分别为168.29 cm,168.32 cm,168.30cm,则该学生身高的测量结果应为A.168.3 cmB.168.30 cmC.168.31 cmD.1683.03mm15、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5cm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008mmD.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16、关于误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B. 误差和错误一样,都是可以避免的C. 测量工具越精密,实验方法越合理,误差就越小D. 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17、下列估测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教室的地面到天花板的距离约为10m B.一支新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15 cmC.一支粉笔的长度约为40cm D.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1.5m二、填空题(每空?分,共?分)18、(1)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开始进行PM2.5的环境监测,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填长度单位)的颗粒物,也称之为可入肺颗粒物.(2)如图所示,测得木块的长度是__cm。
初二物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题

初二物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题一、以下哪种工具最适合测量一张纸的厚度?A. 米尺B. 游标卡尺C. 螺旋测微器D. 卷尺(答案)C。
解析:纸的厚度非常薄,需要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来测量,螺旋测微器是最适合的工具,它可以精确到0.001毫米。
二、在测量跑道长度时,我们通常会选择哪种测量工具?A. 秒表B. 卷尺C. 游标卡尺D. 停表(答案)B。
解析:跑道长度较长,需要一种能够测量较长距离的工具,卷尺是最合适的选择。
三、小明想要测量自己步行到学校的时间,他应该使用哪种工具?A. 米尺B. 秒表C. 温度计D. 弹簧测力计(答案)B。
解析:测量时间需要使用计时工具,秒表是专门用来计时的仪器,因此选择B。
四、下列哪个单位是用来表示长度的?A. 秒B. 米C. 千克D. 摄氏度(答案)B。
解析:米是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因此B选项正确。
五、在测量物体长度时,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应该怎么做?A. 只用一种测量工具测量一次B. 用多种测量工具分别测量C. 用同一种测量工具多次测量求平均值D. 凭感觉估计(答案)C。
解析: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随机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六、小华用卷尺测量桌子的长度,他应该注意什么?A. 卷尺要拉直,不能弯曲B. 卷尺要随意放置,只要方便读数就行C. 只需要测量一次就可以D. 读数时可以随便估计(答案)A。
解析:卷尺在测量时要保持拉直状态,不能弯曲,否则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七、下列哪个时间单位最大?A. 时B. 分C. 秒D. 毫秒(答案)A。
解析:1小时等于60分钟,1分钟等于60秒,1秒等于1000毫秒,因此时是最大的时间单位。
八、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跑步50米的时间,他应该如何操作?A. 先按下停表的开始按钮,再开始跑步B. 先开始跑步,再按下停表的开始按钮C. 跑步结束后再按下停表的停止按钮D. 先按下停表的开始按钮,跑步结束后再按下停止按钮(答案)D。
解析:为了准确测量跑步时间,应该在跑步开始前按下开始按钮,跑步结束后按下停止按钮,这样停表显示的时间就是跑步所用的时间。
初二物理长度时间及其测量试题

初二物理长度时间及其测量试题1.(1)如图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___cm。
(2分)(2)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 。
(2分)(3)如图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__ _N(1分),手的拉力为_ N(1分)【答案】3.50;-21℃;0.2;1.6;【解析】本题考查常用物理测量工具的读数。
基本方法是:先看清测量工具的量程和分度值,再根据对应的刻度进行计数,注意长度的测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在长度的测量时一定要进行估读,即估计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在本次测量中,分度值为0.1cm,注意物体的左端不是对零刻度线,所以准确读数为9.5cm减去6.0cm为3.5cm.物体右端与刻度线对齐,所以估测读数为0.00cm.则总读数为3.50cm.当然,估读数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如3.51cm,3.52cm也是可以的。
(2)温度计的读数首先要找到零刻度的位置。
根据液柱上升的方向可判断零刻度的位置:如果液柱上升时数字越来越大,则零刻度在下方,读正数,读数时从下往上读。
如果数字越来越小,则零刻度在上方,读负数,读数时从上往下读。
本题中,液柱上升的方向数字越来越小,表示零刻度在上方,应读负数,然后从上往下读,读数为-21℃。
(3)在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中,首先应该确定其分度值,再进行读数。
这一弹簧测力计0—1之间平均分成5份,每份就是0.2N,所以分度值为0.2N,指针指示的位置在1刻度下方3小格处,故拉力大小为1.6N。
【考点】刻度尺、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2.(1)如图所示,某同学测量一片完整树叶的长度,读数为_____________cm(2)如图所示,吴刚同学用示波器、钢锯条和台钳研究声音的响度。
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紧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扳动一下,使钢锯条振动发声。
实验中,第一次钢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的声音轻,他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幅度分别如图(b)、(c)所示,他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图(d)、(e)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可知:图是乐音的波形。
八年级物理《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长度的测量,说法正确的是:A. 使用刻度尺前,应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B. 测量时,刻度尺必须从被测物体的一端开始。
C.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平行。
D. 记录测量结果时,只需记录到分度值。
答案:A2.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下列记录正确的是:A. 180.0mmB. 18.0cmC. 0.18dmD. 1.8dm答案:A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误差就是错误,可以避免。
B.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C. 测量中,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
D.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答案:B4.在进行时间测量时,下列哪个工具最适合测量较短的时间间隔,如跑步的冲刺时间?A. 秒表B. 停表C. 电子表(带秒显)D. 手机计时器答案:A(注:秒表和停表在功能上是相似的,但秒表更常用于测量较短的时间间隔)5.下列关于刻度尺使用的描述,正确的是:A. 刻度尺的刻度线要贴近被测物体,但不一定要紧贴。
B.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平行。
C. 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必须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
D. 测量结果只包括准确值,不包括估读值。
答案:A(注意:A选项的描述虽然不完全准确,但在四个选项中相对最接近正确答案,因为刻度尺应紧贴被测物体以减少误差,但实际操作中可能因物体形状等因素而难以完全紧贴。
B、C、D选项均有明显错误)二、填空题6.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__。
7.答案:刻度尺8.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刻度尺的__、__和__。
9.答案: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10.误差是__值与__值之间的差异。
11.答案:真实、测量12.在进行时间测量时,常用的工具有__和__。
13.答案:秒表、停表(或电子表等带秒显的计时工具)14.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视线应与尺面__。
15.答案:垂直三、简答题11.解释什么是误差,并举例说明如何减小误差。
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题及答案解析(打印)

第一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基础练习1.(2分)要测量长度,首先要定出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此外还规定了一些其他单位:千米(km )、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2.(6分)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千米=_____米10分米= 米13厘米= 米23毫米=_________米45微米=_________米76纳米= 米.3.(11分)完成下列单位换算,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物理结果:(1)8cm=_________µm(2)4。
2nm=_________cm (3)6。
7dm=_________km (4)0.18km=______m (5)1.7dm=_________cm=_________mm=_________nm=_________µm(6)20min=h (7)0。
5h=_________min=_________s.4.(2分)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较精密的还有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等;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5.(9分)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首先应仔细观察刻度尺,找出它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并注意:(1)使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_________被测量的物体,并且尺的位置要_________;(2)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_________.(3)记录测量结果时,既要记录数字,又要注明_________.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_________位,而且测量值应包括准确值和_________值.6.(4分)如图所示,用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1)图(a)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物体A长度为_________厘米.(2)图(b)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A长度为_________厘米.7.(1分)如图所示是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_mm.8.(3分)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A.B.C.D.9.(4分)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忘了写单位,请你选用恰当的单位填在横线上(1)一位同学的身高175_________; (2)一本物理书长2。
初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试题

初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试题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_.【答案】米(m)、刻度尺【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长度的单位和测量工具。
长度的单位有:km、m、dm、cm、mm、μm、nm,其中m是基本单位;长度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其中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工具.故答案为:米(m)、刻度尺.2.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1) 0.38毫米=____微米(2)45厘米=____米(3)5x103米=____千米(4)4.6分米=____毫米【答案】380,0.45,5,460【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长度单位的换算。
(1)1毫米=1000微米,所以0.38毫米=380微米(2)1厘米=0.01米,所以45厘米=0.45米(3)1米=0.001千米,所以5×103米=5千米(4)1分米=100毫米,所以4.6分米=460毫米故答案为:380,0.45,5,4603.测得某课本的厚度是8.0毫米,课本,课本的总页码数为200页,则该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_________。
【答案】80微米【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累积法测量比较小的物体长度的认识。
总页数为200页的书,共有100张纸总厚度为8.00mm,则每张纸的厚度为0.08mm=80μm.故答案为:80微米。
4.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13.82cm、13.83cm、13.81cm、13.28cm、13.81 cm.这五次测量记录中________cm是错误的,该长度的值应为__________cm.【答案】13.28,13.82【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长度数值的认识,就是长度数值是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构成的。
(1)记录数据13.82cm、13.83cm、13.81cm、13.28cm、13.81 cm中,13.28cm与其它几个数据有明显的差别,是由于笔下误所致,是错误的数据;(2)最后记录结果应剔除错误后取四组数据的平均值,即为13.82cm。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专项练习(含答案) (840)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测试卷学校: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2分)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下列情况中属于误差的是.()A.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B.测量用的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完全均匀;C.未能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D.物体的左边缘未对准刻度尺的“o”刻度线,就把物体右边缘所对刻度尺上的刻度值当作物体的长度.2.(2分)下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A. 1 cm、5.50 cm; B. 1 cm、8.30 cm;C. 1 mm、8.30 cm ; D. 1 mm、2.80 cm.3.(2分)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A.减小由于观察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误差;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C.减小由于估测而产生的误差;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4.(2分)正常情况下,人每呼吸1次的时间大约 :()A.1秒; B.5秒; C.10秒; D.20秒。
5.(2分)以下数据,最接近一间普通教室的天花板距该教室地面的高度的是:()A.5.5m; B.3.5m ; C.2.0m ; D.1.5m.6.(2分)第46届世乒赛是改用“大球”后世界乒坛上的首次高水平较量,这里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直径增加了: ()A.2μm ;B.2mm ;C.2cm; D.2dm.7.(2分)有关误差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消除B.测量可以做到没有误差C.测量中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灭误差D.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错误而造成的,因此是可以避免的8.(2分)图所示的几种测量中,刻度尺放置最符合要求的是哪个?()。
9.(2分)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B.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C.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灭;D.以上说法都正确10.(2分)一支新铅笔的长度值记为 ................................................................................... ()A.0.18mm B.0.18cm C.0.18m D.0.18km11.(2分)体格检查时,用最小刻度为cm的刻度尺测量某同学的身高,以下记录:①1.800米②1米80 ③1.80米④18.0分米⑤180.2cm,哪些是符合长度测量要求的................. ()A.①②③B.①④C.①⑤D.②③12.(2分)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1.8m=1.8×1000=1800mmB.1.8m=1.8m×1000=1800mmC.1.8m=1.8m×1000mm=1800mmD.1.8m=1.8×1000mm=1800mm13.(2分)某学生的身高可能是:()A.0.175米; B.17.5米; C.175分米; D.1750毫米.14.(2分)12岁的李明一年内明显长高了,他增长的高度可能是............................... ()A.8cm B.8mm C.8dm D.8μm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15.(3分)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在境外传递后,于5月3日抵达海南省,开始在我国境内的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间传递。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题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题课外、填空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4853m =km=cm(2)0.8um _m m nm(3)9 X104m=km=um(4) 20h=min=s2. 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了写单位,请你替他补上:(1)张三的身高172 (2) 李四的胸围69.3(3)课桌桌面长60.0 (4) 一步约为80(5)小树的高度为0.83 (6) 物理课本的宽是182.5⑺课桌的高度约为8.54 (8) 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075(9) 一枚壹分硬币的厚度约1 (10)课本的厚度大约是60(11)一支普通铅笔的直径最接近于7X10—3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该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 ,测得木快长度是—cm. DW74.测得物理课本的长度为18.45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⑶“”口.5.如下图所示,读出木块的长度为:(1)甲图中木块长度是cm刻度尺的分度值为.(2)乙图中木块长度是cm刻度尺的分度值为.7、学校运动会上,测量跳远成绩,可以用分度值为的刻度尺,安6.比较下列各测量值的大小,并把它们按照从小到大的次序排列起来:71.2cm、0.09m、0.02km;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工人给窗子安玻璃时,测量玻璃的刻度尺分度值为 .8.同一长度的四次测量结果分别是:17.82cm 17.81cm 17.80cm 17.81cm,则物体的长度是^9、某人用刻度尺测量一本画报的长度是18.30cm,则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0、有一把刻度尺,零刻线被磨损了5.2mm现把这刻度尺顶端对准待测物体的起始端测得12.22cm,则该物体的实际长度为。
11、为测量某本书的一张纸的厚度,有位同学这样做:先测整本书的厚度,结果为0.72cm,然后他翻到课本最后一看,最后一页印着178字样,于是,他计算得纸的厚度为0.72cm/178=0.004cm 。
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题

第二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知道国际单位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能利用生活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
3、能利用生活中已知长度的物品进行长度的估测。
4、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5、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一、选择题1、下列各长度单位中不是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的是()A、kmB、mC、cmD、尺2、下列物体的长度,接近1dm的是()A、乒乓球的直径B、成人拳头的宽度C、火柴盒的长度D、保温瓶的高度3、在下面方框中的一组数据用的是同一刻度尺测量的是()①1.5m ②23.0mm ③4.8cm ④0.72dm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④和①4、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测量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零刻度线开始量起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5、在学校运动会的铅球比赛中,裁判员测量成绩时要将卷尺拉直,这是因为若不拉直,测量成绩就比真实成绩()A、偏小B、偏大C、无影响D、无法判断6、一位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三次测量一物体长度,各次测量结果分别是25.43cm、25.45cm、25.46cm,则此物长应是()A、25.44cmB、25.45cmC、25.46cmD、25. 47cm二、填空题7、时间单位中,比秒大的常用单位有天(d)、年(y),则1d= s 。
8、现有10m、2m、1cm、1mm、300nm几个长度,请分别选择其中一个完成下列填空:壹角硬币的厚度最接近于,小手指的宽度最接近于,教室门的高度最接近于,SARS病毒的大小最接近于。
9、把下面的测量结果与对应的测量工具用线连起来。
10、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到的数据是5.72cm,则准确值是___ ___cm,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 cm。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专项练习(含答案) (1037)

⑵以图中的刻度尺为测量标准,刻度尺与其在镜中的像之间的距离约为 6mm,所以镜厚为
3.0mm(误差有±0.5mm 内均给满分) (2)
评卷人 得分
四、实验探究
29.(1)两把钢尺长度变化太小,简单的测量工具无法测量出微小的变化。(2 分,其他合理
答案亦可得分)
(2)指针示数变化(2 分,答指针偏转角度亦可);放大(2 分)
记录为 25mm,乙记录为 25.0mm.已知两人的测量操作和记录都是正确的,则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乙测量得更仔细; B.甲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是毫米;
C.乙所用的刻度尺精度高;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0.(2 分)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 ................................................................................... ( )
D.最小刻度是 0.1 毫米的游标卡尺.
15.(2 分)由于钢的热胀冷缩,用同一把钢制刻度尺去测量同一块玻璃,在冬天和在夏天的
测量结果比较:( )
A. 一样大;
B. 夏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
C. 冬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
D. 无法判定.
16.(2 分)中学用的课桌的宽度接近:( )
A.0.5cm;
B.0.5dm;
D.上述工具都不行,一定要选用量程超过 100m 的刻度尺.
14.(2 分)小明为了给窗子配上一块玻璃。在以下的测量工具中,你认为选用哪种工具来测
量窗框的尺寸最合理:( )
A.最小刻度是 1 毫米,长度是 20 厘米的学生用尺;
B.最小刻度是 1 厘米,长度是 15 米的皮卷尺;
C.最小刻度是 1 毫米,长度是 2 米的钢卷尺;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第二章机械运动——长度时间测量、运动描述习题1、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人测量方法都正确,他们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B.一个人测量方法正确,多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C.两个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其中至少有一个人测量方法错误D.两个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两人的测量方法可能都正确2、在校运动会上,裁判员要测量运动员的跳远成绩,下列测量工具中合适的是()A.分度值是1mm的米尺B.分度值是1cm,长30m的皮卷尺C.分度值是1mm,长30m的钢卷尺D.游标长尺3、某实验小组用同一把最小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在下列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A.6.2分米B.62厘米C.6.20分米D.620.0毫米4、一列蒸汽火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远处的人看见火车头上冒出的烟是竖直向上的.这是由于()A.当时外界无风B.火车顺风行驶,车速与风速大小相同C.烟的喷出口是竖直向上的D.烟有惯性5、某乘客坐在一列火车里,他看见窗外另一列火车向正东方向行驶,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乘客坐的火车一定向西行驶B.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向东行驶C.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向西行驶D.窗外的火车有可能静止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乘船的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彩云B.轻舟C.高山D.两岸7、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cm.8、为测量书本中一张纸的厚度,有位同学这样做:先测整个课本的厚度,结果为0.7cm,然后他翻到课本的最后一页,看到页码为178,他计算得到纸的厚度为:0.72cm÷178=0.004cm.(1)他计算中存在的错误是:;(2)正确的计算应当是:.9、在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时,停表的示数如图所示,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min s.10、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刻度尺要放,有刻度的一边要被测物.(2)读数时视线要和尺面.(3)要估读到的下一位,并记下.(4)多次测量取作为最后的测量结果.11、观察如图的烟和小旗,可判断现在吹的是风,乙小车不可能,也不可能向方向运动.12、甲、乙、丙三人各乘一汽车沿平直公路同向而行,他们各自以自己为参照物,甲看见乙乘坐的汽车静止不动,乙看见丙乘坐的汽车离自己远去,丙看见甲乘坐的汽车在后退.若以地面为参照物时,汽车运动得最快.13、据报道,有一天在某工地上,工人在一幢高190m的大楼上施工时,一大片乌云飞快地飘过大楼的上空,突然有人惊呼“楼要倒了“,引起数千人惊叫狂奔.造成这种错觉的原因是这些人以为参照物,所以他们以为大楼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14、两辆汽车同时同地向东行驶,甲车的速度为36km/h,乙车的速度为12m/s,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运动;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运动.1.D2.B3.C4.B5.A6.B7. 1.83~1.86均为正确.解:(1)课本的厚度是0.7cm,而不是0.72cm;(2)课本的张数是:178/2张;课本厚度的正确算式是:0.7cm/(178/2)=0.007865cm;9. 3;38.3.10. (1)正;紧靠;(2)垂直;(3)分度值;数值和单位;(4)平均值.11. 西;静止;西12. 丙13. 乌云;运动14. 东;西第二章答案及解析1、分析:(1)刻度尺的使用要首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起始端从零开始,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一般情况下,减小误差的方法是: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的仪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解答:解:A、两个人测量方法都正确,他们测同一物体的长度,由于每个人的估读数字不一样,所以测得的数值不一定相同;B、一个人测量方法正确,多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由于每次的估读数字不同,所以测得的数值不一定相同;C、两个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由于每个人的估读数字不一样,不能确定其中至少有一个人测量方法错误;D、两个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由于每个人的估读数字不一样,所以两人的测量方法可能都正确.故选D.点评:刻度尺是日常生活和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测量工具,需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2、分析:刻度尺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要求要选择不同量程分度值的尺子,以满足不同需要.解答:解:裁判员要测量运动员的跳远成绩,成绩一般在十米左右,故最小刻度值达到1cm 就比较适当,量程大于十米的皮卷尺就可以.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人们对身边常见的测量结果有所了解,能对结果的精确程度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测量前先估测被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分度值的刻度尺去测量,才能少走弯路,准确性高.3、分析:长度测量时,读数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该小组使用的是最小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厘米的下一位;A、6.2分米=62厘米,没有估读,故A不正确;B、62厘米,没有估读,故B不正确;C、6.20分米=62.0厘米,估读到了厘米的下一位,故C正确;D、620.0毫米=62.00厘米,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故D不正确;故选C.点评:长度测量时要看清分度值,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分析:“烟”由于质量较小,且具有流动性,因此很容易受风的影响而改变方向;而此题中,烟是竖直向上的,说明风并未对烟的方向造成影响,因此可判断,风与火车之间是相对静止的.解答:解:烟雾的主要成分是固体小颗粒,它具有一定的惯性,冒出时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但由于烟雾很轻,容易受气流的影响,因此,只有气流与火车的运动状态相对静止时,烟雾才不会受到它的影响,据此可判断,风与火车运动的方向是相同的,速度也是相近的.D选项中说烟雾有惯性作用,是不合实际的,因为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是一种作用.而B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烟雾具有它的特殊性,这既有惯性同时又容易受风的影响,因此,判断其竖直向上冒出的原因,应综合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5、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先选择一个标准作为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也会有所改变.解答:解:乘客坐在火车中,看到窗外的另一火车向东行驶,如果乘客是以自己乘坐的车厢为参照物,则可能有以下几种可能:一是乘客坐的火车相对地面静止,窗外的火车相对地面向东行驶;二是乘客坐的火车相对地面向西行驶,窗外的火车相对地面静止;三是乘客坐的火车相对地面向西行驶,窗外的火车相对地面向东行驶;四是乘客坐的火车相对地同向东行驶,窗外的火车相对地面也向东行驶,但窗外的火车行驶速度快.由此可见选项B、C、D说法都是正确的,A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由该题可以看出,对于同一个物体,由于所选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也是可能改变的.6、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由此来突破此题.解答:解: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乘船的人是静止的,即人相对于船的相对位置没有改变,故是选择船(轻舟)为参照物的.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7、分析:刻度尺读数时要先看清分度值,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2.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2.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图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末端刻度值为 3.85cm,所以物体长度为3.85cm-2.00cm=1.85cm.故答案为:1.83~1.86均为正确.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8、分析:此题是利用累积法测物体的长度,当一个物体得长度太小无法测量时,可以测量n个相同物体的长度后除以n得一个物体的长度.要注意两点:(1)计算时要看清楚测量值,不要把数值代错;(2)课本的页码数不是课本的张数,一张纸是两页.解答:解:(1)课本的厚度是0.7cm,而不是0.72cm;(2)课本的张数是:178/2张;课本厚度的正确算式是:0.7cm/(178/2)=0.007865cm;故答案为:弄错课本的厚度和纸的张数,0.7cm/(178/2)=0.007865cm.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计算时数据代入的准确性,只要认真分析就不会错.9、分析:读取停表的示数,首先要知道大表盘和小表盘的分度值,然后看指针在什么位置,从而得出示数.解答:解:停表中的小表盘是以分钟为单位的,每一格表示0.5分钟;大表盘是以秒为单位的,每一小格表示0.1s;小表盘的指针在3分钟到4分钟之间,且超过3.5分钟,大表盘的指针在38.3秒.故答案为:3;38.3.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停表的读法,停表在实验室中用到的比较多,需要掌握其用法.10、分析: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在使用前首先弄清楚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观察零刻度线是否磨损,使用中要按正确的使用方法操作避免产生错误,为了数据的准确性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于测量仪器的精确度所限,会产生误差,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解答:解: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2)读数时视线要和尺面垂直.(3)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数值和单位.(4)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的测量结果.故答案为:(1)正;紧靠;(2)垂直;(3)分度值;数值和单位;(4)平均值.点评: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是基本的操作技能,必须熟记正确的使用方法.11、分析:①“坐地日行八万里”是毛泽东《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本意是人坐地(不动),但每昼夜随地面运行八万里路程.②把地球绕太阳一周的轨道近似看成圆,轨道半径1亿5千万公里,地球绕太阳一周按365天计算,连接日地的半径每天绕过的圆心角约1度,于是地球运行的路程(弧长)=2πR/365=250万公里=500万里!即地球上的人相对于太阳日行500万里,而不是8万里.③考虑到地球的自转,“坐地”的人相对于地心(地轴)日行路程是多大呢?地球赤道半径约6371公里,地球自转一周,人行的路程为周长值:2πr=2π×6471公里=40100公里=80200里.解答:解:人“坐地”(不动),相对地面是静止的,显然参照物不是“地面”;考虑到地球的自转,“坐地”的人相对于地心(地轴)日行路程是多大呢?地球赤道半径约6371公里,地球自转一周,人行的路程为周长值:2πr=2π×6471公里=40100公里=80200里.由此看出,“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参照物是地轴.故答案为:地轴,人.点评:此题如果不经过计算,只看到“坐地”的人是运动的,则参照物可能会选择太阳.解决此题需要考虑到地球的自传和公转,并且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12、分析:(1)根据冒得烟可以判断有西风,再根据小车上的小旗子,判断小车的运动情况.(2)采用参照思想和假设方法.解答:解:冒烟情况可以判断有西风.(1)甲车:①当甲车不动时,小旗子受西风的影响,被刮向东方;②当甲车向西行驶时,由于车速和西风都会使小旗子刮向东方;③当甲车向东行驶时,由于车速小于风速,小旗子还是刮向东方.(2)乙车:小旗子和烟的飘动方向不同,乙车一定运动,乙车向东或向西运动.假设乙车向西行驶,由于车速和西风都会使小旗子刮向东方,与图不一致假设错误.假设乙车向东行驶,当车速使小旗子向西刮,西风使小旗子向东刮,如果车速大于风速时小旗子还是刮向西方.符合题意,假设正确.故答案为:西;静止;西.点评:(1)根据房子做参照物,首先判断风向,再判断小旗子在东风和车速的共同作用下,判断小车运动情况.(2)假设方法经常运用到解题中.13、分析:相对于地面向相同方向运动的物体,如果以速度快的物体为参照物,运动慢的就向后退,如果以慢的为参照物,运动快的物体仍然向原方向运动.如果两个物体的运动速度相同,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解答:解:甲看见乙乘坐的汽车静止不动,说明甲和乙是相对静止,即相对与地面速度相同;乙看见丙乘坐的汽车离自己远去,说明相对应地面丙车的速度大于乙车;丙看见甲乘坐的汽车在后退,更进一步证明丙的速度大于甲.故以地面为参照物丙的速度最大.故答案为:丙.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14、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解答:解:“楼要倒了!”,被研究的物体是楼房,楼房和地面(自己)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地面(自己)为参照物,大楼是静止的.一大片乌云飞快地飘过大楼上空,大楼和乌云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乌云为参照物,大楼是运动的,所以造成“楼要倒了!”的错觉.故答案为:乌云;运动.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15、分析:三种测量仪器的读数,刻度尺要先看清分度值为1mm,读数时要估读;电流表要先看清量程0-0.6A,分度值为0.02A;秒表先看内小表盘,再读外面的大表盘的示数.解答:解:(1)刻度尺的示数为:1.00cm+0.25cm=1.25cm;故答案为:1.25(应该在1.24-1.26之间都对).(2)根据电流表连接的量程,示数为0.2A+0.06A=0.26A;故答案为:0.26.(3)内表盘读数为1min,外表盘读数为5s,故秒表读数为1min+5s=1min5s;故答案为:1min5s.点评:本题重要的问题有三个一是刻度尺要估读,最后一位估读值可能不同;二是电流表必须先看清连接的量程;三是秒表要先读出内小表盘的读数,再读外表盘的示数,这三个问题在三个测量仪器上都容易出问题.16、分析:圆柱体的周长是无法直接测量的,我们可以使用白纸条绕圆柱体一周,并用大头针在重叠处扎一个小孔,测出相邻两小孔之间的距离就是圆柱体的周长,这种测量长度的方法叫以曲代直法.为了减小误差还可以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解答:答:器材:白纸条、大头针、刻度尺、圆柱体;步骤:(1)将白纸条紧紧包住圆柱体一周多,在纸条的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一个孔;(2)将白纸条展开,用直尺量出相邻两孔之间的距离L1;(3)在圆柱体的不同处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分别记下测量结果为L2,L3;(4)求出平均值就是圆柱体的周长,L=(L1+L2+L3)/3。
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习题(含答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1.下列长度单位,按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 km,m,dm,cm,mm,μm,nmB. km,m,dm,cm,μm,nm,mmC. nm,μm,mm,cm,dm,m,kmD. mm,μm,cm,dm,m,km,nm2.“PM2.5”是指大气层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可入肺的微粒。
2.5μm相当于()A. 2.5×10−6kmB. 2.5×10−3mmC. 2.5×10−1nmD. 2.5×10−9m3.下列关于实验仪器使用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A. 停表在使用前需先调零B. 刻度尺零刻度线磨损后不能继续使用C. 任何测量工具在使用前都应先观察量程、零刻度线、分度值D. 刻度尺测量时有刻度的一边应紧靠被测物体4.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 1.7m=1.7m×100cm=170cmB. 2ℎ=2×60s=120sC. 85dm=85÷100m=0.85mD. 850mm=850×10−3m=0.85m5.关于长度的特殊测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汽车仪表盘上记录汽车总里程实际是通过滚轮法测量出来的B. 测量某一曲线的长度,可用弹性不大的线沿曲线摆放,在两端点处坐做上记号,再将棉线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两端点间的长度即为曲线的长度C. 想测量出一张邮票的厚度,可用100张相同的邮票叠起来,测量出100张邮票的总厚度再除以100D. 想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只需要用一把刻度尺直接测量即可6.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 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B. 只使用一把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C. 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然后用圈数乘车轮的周长D. 把曲线看成是由许多小段线段组成的,用圆规量取一小段线段的长度,然后用圆规从曲线一端量到另一端,最后用圆规所量次数乘一小段线段的长度,就可算出曲线的长度7.在特别潮湿的环境中,木尺会因为受潮而膨胀,使用受潮后的木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测量值比真实值大,这是一种误差,是不可避免的B. 测量值比真实值小,这是一种误差,是不可避免的C. 测量值将是错误的D.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8.某同学在测量圆柱体周长时,采用了如下方法:把一张矩形纸条紧紧包在圆柱体的外面(纸条的边没有与圆柱体的轴垂直,如图所示),然后在纸条的重叠处用针扎个孔,再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测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为圆柱体周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该测量方法有误,结果偏小B. 该测量方法有误,结果偏大C. 该测量方法有误,结果偏小、偏大都有可能D. 该测量方法正确9.关于误差与错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读数时,多估读几位数字,可以减小误差B. 误差和错误一样,是完全可以避免的C. 只要测量认真仔细,工具精密,就不会有误差D. 测量时误差不可避免10.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四次数据是2.42厘米、2.43厘米、2.42厘米、2.44厘米、2.54厘米,你觉得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A. 2.42厘米B. 2.428厘米C. 2.43厘米D. 2.47厘米11.要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下列方法最佳的是()A. 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1枚硬币的厚度B.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同1枚硬币的厚度,再求平均值C. 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硬币的厚度,再求平均值D. 用刻度尺测出10个硬币叠加的总厚度,再除以1012.对一些常见物品长度的估测,其中与实际相符的是()A. 圆珠笔的长度约15cmB. 拇指甲的宽度约5cmC. 教室门框的高度约500mmD. 课桌的高度约1500mm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13.有六名同学,使用同一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六次测量记录是:L1=18.82cm;L2=18.83cm;L3=17.28cm;L4=18.81cm;L5=18.80cm;L6=18.805cm.则:(1)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2)其中一位同学测量结果错误的是________.(3)其中一位同学测量结果不合理的是________.(4)这本作业本的长度是________.14.如图所示,停表显示的时间是________s.15.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间接测定硬币上(或下)表面面积,测得硬币的直径D=________cm.16.一位同学用刻度尺测得黑板长度为3.54,他的错误是________,应该写成________.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17.某同学将一段细铜丝在一支铅笔上单层紧密地缠绕了20圈,形成一个丝圈,再用一把刻度尺测量该铜丝圈的长度,测量情况如图所示,该细铜丝的直径为________cm.18.图1中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被测物体A的长度为________cm=________m;图2中的停表所记录的时间是________。
初二物理第一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专题训练答案解析

初二物理第一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专题训练一、长度单位及换算1.以下数据,最接近一个同学的中指长度的是()A.8 mB.8 dmC.8 cmD.8 mm【答案】C【解析】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 cm左右,中指的长度比拳头的宽度小一些,在8 cm=0.08 m=0.8 dm=80 mm 左右.2.身高160 cm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是()A.教室宽5臂展,约8 m(臂展: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B.教室长10步幅,约30 m(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C.课桌长4拃,约2.8 m(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D.物理课本厚1指宽,约10 cm【答案】A【解析】教室的宽一般接近10 m,故8 m符合生活实际,故A正确;教室的长度一般在15 m左右,达不到30 m,故B错误;单人课桌长在1 m以内,双人课桌长在1.5 m左右,不会达到2.8 m,故C错误;物理课本厚约1 cm,达不到10 cm,故D错误.3.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如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A.1.65 mB.1.75 mC.1.85 mD.1.95 m【答案】B【解析】“犯罪嫌疑人”的脚印的长度约为:25.10 cm;“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25.10 cm×7=175.70 cm=1.7570 m;由此分析可知选项B是正确的.4.2013年1月11日到1月16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被严重污染,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者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单个PM2.5是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入人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2.5 μm=2.5μm×10-6mB.2.5μm=2.5×10-5dmC.2.5μm=2.5×10-6cmD.2.5μm=2.5×10-9m【答案】B【解析】单位换算的步骤是:首先物理量前面的系数(数字)乘以换算关系,然后把单位改变单位为要换算的单位,最后化简,弄清楚长度之间的换算关系是关键.2.5μm=2.5×10-6m=2.5×10-5dm=2.5×10-4cm=2.5×10-3mm5.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过程是()A.2.5 m=2.5 m×100=250 cmB.2.5 m=2.5×100 cm=250 cmC.2.5 m=2.5 m×100 cm=250 cmD.2.5 m=2.5×100 m=250 cm【答案】B【解析】单位换算的步骤是:物理量前面的系数(数字)乘以换算关系,然后把单位变为要换算的单位,最后化简.2.5 m=2.5×100 cm=250 cm6.纳米技术是指纳米尺度内的科学技术,它是现代科学的前沿.纳米释很小的长度单位,1 nm=10-9m,一张纸的厚度大约只有0.1 mm,合______nm.【答案】105【解析】单位换算的基本步骤是:物理量前面的系数(数字)乘以换算关系,然后把单位改变单位为要换算的单位,最后化简.0.1 mm=0.1×106nm=105nm二、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7.下面关于刻度尺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刻度尺前,没必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B.没有零刻度线的刻度尺,不能用来测量物体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D.测量时,刻度尺必须与被测物体的左端对齐【答案】C【解析】使用刻度尺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A错误;没有零刻度线的刻度尺,可以把其它刻度线当做零刻度线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故B错误;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C正确;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的边缘要对齐被测物体的左端或右端,故D错误.8.下列是使用刻度尺的几点做法,其中不正确的是()A.首先要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B.不能使用零刻线已经磨损的刻度尺C.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平行,不能歪斜D.读数时,视线要正视刻度线,记录时要有数值和单位【答案】B【解析】刻度尺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所以A是正确的;零刻线被磨损的刻度尺可以重新选取合适的起始刻度使用,所以B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使用时刻度要使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平行,不能歪斜;所以C是正确的;读数时视线正视刻度线,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时要有数值和单位;所以D是正确的.9.用甲、乙两个刻度尺测同一木块,如图所示,对两个尺的精确度,放置的正确情况及木块的长度,下面估测正确的是()A.甲精密些,乙尺放置不正确,木块长度为2 cmB.甲不太精密,但放置正确,木块长度为24 dmC.乙精密些,且放置正确,木块长度为2.40 cmD.甲既精密,又放置正确,木块长度为2.40 cm【答案】C【解析】由图知:甲刻度尺1个小格代表的是0.2 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2 cm=2 mm;乙刻度尺1 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 cm=1 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所以乙刻度尺更精密;使用甲刻度尺测量木块长度时,木块没有与有刻度的一边靠近,此测量方法不正确;木块左端与乙刻度尺10.00 cm对齐,右端与12.40 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12.40 cm-10.00 cm=2.40 cm.测量方法正确.10.如图是甲、乙两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位同学的测量方法都是正确的B.甲同学的测量方法是正确的,乙同学的测量方法是错误的C.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D.木块的长度为3.89 cm【答案】C【解析】A,B中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由图知,乙同学测量方法正确.两选项均错误;C中刻度尺上1 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 cm=1 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此选项正确;D中乙同学测量时,木块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在2.8 cm和2.9 cm之间偏向2.9 cm一侧,估读为2.89 cm,所以木块的长度为2.89 cm.此选项错误.11.如图所示,是小明用刻度尺测木块长度的情形,小红指出以下四点错误:①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度线没法确定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①尺的位置没有放正;①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①视线没有正对刻度线.你认为小红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①【答案】D【解析】由图示可知,①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度线没法确定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①刻度尺的位置没有放正;①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①视线没有正对刻度线.故D正确;12.如图,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的读数示意图,其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A图中视线未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所以该选项不正确;B中没有用带刻度的那一条边测量,故该选项也是错误的;C中图中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所以该选项不正确;D中该选项符合刻度尺的使用规则,即该选项正确.13.在图中,圆筒的直径d为______ cm.【答案】1.19~1.21【解析】由图示刻度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圆筒的直径d=3.21 cm~2.00 cm=1.21 cm14.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测量一小段铅笔长度的实验.他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为________,他分别从A,B两个角度来读数,你认为这段铅笔的长度应是__________ cm.【答案】1 mm;5.20.【解析】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则视线正确的是B,因为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数值估读到0.1 m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19.20 cm,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14.00 cm,所以物体长度为5.20 cm.三、误差和错误15.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A.减小由于观察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误差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C.减小由于估测而产生的误差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答案】C【解析】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设法减小误差,不可能避免误差或消除误差,所以选项A,B,D都是错误的;实验中测量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三次或更多次,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这样做是为了减小由于读数时估计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16.如果被测物体的长度较短,而尺的量程较大,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应尽量用尺上不同部位的刻度来测量.如使用同学们手头常用的文具刻度尺,第一次从零刻度起测量,第二次从1 cm的刻线起测量…这样做并求平均值的优点是()A.可以防止测量的错误B.可以减小因估读带来的误差C.可以避免误差D.可以减小因估读和尺的刻度不均匀带来的误差【答案】D【解析】A,用尺上不同部位的刻度测量并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不符合题意;B,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减小因估读带来的误差,答案不全面,不符合题意;C,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不符合题意;D,这样做就是为了减小因估读和尺的刻度不均匀带来的误差,符合题意.17.要测一个摆(如图OA)的摆动周期,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A.将摆OA拉到OB位置,松手同时计时,摆到另一侧最高位置OC时停止计时,则所测时间即为所求B.将摆OA拉到OB位置,松手同时计时,摆到另一侧最高位置OC后再返回到OB时停止计时,则所测时间即为所求C.将摆OA拉到OB位置,松手同时计时,摆到另一侧最高位置OC时停止计时,这样重复测多次后求出所用时间的平均值即为所求D.将摆OA拉到OB位置,松手同时计时,让摆来回摆动多次,当其最后回到OB位置时停止计时,用所测时间除以来回摆动的次数即为所求【答案】D【解析】A,C,摆从B点开始运动,依次经过A,C,A回到B点,是一个周期,两选项对周期理解错误,导致测量结果错误;B,D,对周期理解正确,B选项测量一次作为最终结果误差较大,需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摆的周期.选项B错误,选项D正确.18.用同一根刻度尺按正确方法测量一物体长度,共测了四次,其结果不同,这说明()A.该物体的真实长度是不定的B.这四次测量结果都是不可靠的C.测量不可避免地有误差D.测量次数多了反而得不到正确结果【答案】C【解析】A,当物体一定时,这个物体的长度是一定的,故A错误;B,四次测量结果不同,说明测量结果存在误差,不一定四次都不正确;故B错误;C,测量不可避免的要存在误差,误差不是错误,是允许存在的;故C正确;D,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可以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故D错误.19.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测量的真实性和精确程度直接决定了研究的成败.在下列关于测量的几种说法中,选出你认为最优的一项()A.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量程,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B.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分度值,以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C.测量前要观察零刻度,以确定是否有零误差D.测量前上述三种做法都是必要的【答案】D【解析】测量前选择合适的刻度尺要先观察零刻度,以确定是否有零误差,观察期量程和分度值,以满足题目的要求,所以选项A,B,C都是正确的.四、时间及时间的测量20.中学生小明从学校步行回家,随身携带的手机记录共走了5 000步,则小明从学校步行到家的时间最接近实际的是()A.0.2 hB.0.5 hC.0.8 hD.1 h【答案】B【解析】人一般情况下,正常行走的步速是每秒两步到三步,5 000步用时应该用时为2 000秒左右,相当于30分钟左右,即0.5小时左右.2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对1 min时间的长短,小翔同学描述正确的是()A.中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书,1 min时间只能读50个字B.健康人的脉搏,1 min时间跳动70次左右C.人们呼、吸气5次所用的时间通常是1 minD.中学生骑自行车上学,1 min时间正常能骑行600 m【答案】B【解析】A,较快速度读书,1 min大约能读300个字,故A不正确;B,健康人的脉搏1 min大约跳动70次,故B 正确;C,人们呼吸一次的时间大约为3 s~5 s,故C不正确;D,正常骑自行车1 min大约行驶150 m~300 m,故D不正确.22.下列各过程中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 s的是()A.人眼睛迅速一眨B.人打一个哈欠C.人正常呼吸一次D.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答案】D【解析】A,人眼睛迅速一眨,需要的时间很短,大约在0.12~0.2 s之间;不会接近1 s;故A错误;B,人打一个哈欠的时间在5 s左右,远远大约1 s;故B错误;C,人的正常呼吸频率在每分钟16~20次,即呼吸一次的时间为3 s多一点;故C错误;D,人的脉搏在每分钟60次多一点,即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 s;故D正确.23.①如左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s.①如右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 cm.【答案】①337.5①2.50【解析】左图中,小盘的分度值是0.5 min,指针在5 min和6 min之间;大盘的分度值是1 s,而大盘指针在37.5 s,因此秒表读数为5 min37.5 s=337.5 s;右图刻度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物体的长度是3.50 cm-1.00 cm=2.50 cm.五、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24.现要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应从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线开始测量,A,D选项中的测量方法会使测量值偏小,不符合题意;B选项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圆柱体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一般测量值会偏小,不符合题意;C选项所示的方法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示数即为圆柱体直径的大小.25.要测量如图所示的一根曲线MN的长度,你认为可取的方法是()A.用平直的刻度尺在曲线上从起点到终点慢慢移动,直接读出数值B.用一条细丝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丝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丝线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距离,即是曲线的长度C.用橡皮筋代替细丝线,测量过程和B一样D.以上都不可取.【答案】B【解析】MN为曲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很难测量也不准确;可以用一条细丝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丝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丝线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距离,即采取化曲为直的方法测量,故B正确;因为橡皮筋有弹性,不能用橡皮筋代替细丝线,把它拉直后测量值会变大.故C错误.26.李阳同学为了测某一品牌导线的直径,他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剪下一段导线后,把这段导线紧密地单层在一支铅笔上缠绕40圈,形成一个导线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测量这导线圈的长度,测量情况如图所示.则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 mm.这个导线圈的长度是________ cm,这一品牌导线的直径是________ mm.【答案】1 2.350.59【解析】由图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 mm;导线圈的长度是2.35 cm;导线的直径d=≈0.059 cm≈0.59mm27.小明想测量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采取了如下步骤采取如下步骤:A.量出100页书的厚度LB.选用学生用三角尺,检查零刻度是否磨损C.计算每张纸的厚度d=D.取得物理书内100页叠齐压紧上述步骤的正确排列顺序(用序号字母)是____________.【答案】bdac【解析】采用累积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时,应注意要:选择适合的刻度尺、压紧、测多、算少(张数不是页数)等步骤.1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在下列单位中,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A. 光年B. 米C. 千克D. 纳米2.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 25mm=25mm×0.001=0.025mB. 25mm=25×0.001=0.025mC. 25mm=25×0.01m=0.25mm=0.025mD. 25mm=25×110003.下列测量时间的工具中,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精确测时的是.( )A. 日晷B. 沙漏C. 电子手表D. 铯原子钟4.图中所列仪器用于测量时间的是( )A. 卷尺B. 螺旋测微器C. 游标卡尺D. 钟表5.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为使测量结果的误差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项是( )A. 用刻度尺仔细测量纸张的厚度B.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出1张纸的厚度,求平均值C. 用刻度尺测出5张纸的厚度,再除以5D. 用刻度尺测出0.50cm厚度的纸张,数出张数n,用0.50cm除以张数n6.如图所示,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7.物理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用刻度尺测量某个物体的宽度,某小组4次测量结果分别为18.30cm,18.31cm,18.55cm,18.31cm,则这个物体的宽度应该是( )A. 18.307cmB. 18.31cmC. 18.3675cmD. 18.37cm8.如图所示是测量圆筒直径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A. B.C. D.9.在学校举办的“运用物理技术破案”的趣味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判断出留下如图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A. 25.1cmB. 25.10cmC. 1.75mD. 1.85m二、填空题10.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读取的数据是5.72cm,则准确值是cm,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cm.11.小明用塑料卷尺测一张桌子的长度,他共测了5次,5次测量记录分别为75.1cm、77.1cm、75.1cm、75.2cm、75.3cm那么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cm。
八年级物理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一、基础演练1.要科学地进行比较,需要有一个_____作为比较依据,物理学中把它叫做____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3.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使用前首先要观察它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测量时,要使零刻度线对准________的一端;使它的刻度线________被测量的物体;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测量值应估读到的下一位,记录时,既要记录________,又要记录________;4.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0.05m=____cm 25mm=____m 30.007μm=____nm445min= h5.填上合适的单位:1教室每层楼高约33____;2一张纸的厚度约78____;3课桌高度约70____;4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16.5____;6.下列单位换算的写法中正确的是A.2cm=2 cm÷100=0.02m B.2cm=2×1/100 m=0.02mC.60μm=60μm÷1000μm=0.06mm D.60μm=60÷1000=0.06mm7.以下哪个长度接近5cmA.课本的宽度 B.文具盒的厚度 C.墨水瓶的高度 D.新铅笔的长度8.一个物体的长度是180.0mm,若选用cm做单位,应是A.18cm B.18.0cm C.18.00cm D.180cm9.关于误差,正确的说法是A.两次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B.只要正确做实验,就不会产生误差C.选用精密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10.甲、乙两人用两个刻度尺,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甲测得的结果是 6.50dm,乙测得的结果是0.648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相同 B.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C.两人结果中必定有一个是错误的 D.甲读数比乙准确11.厘米刻度尺测量一根电线的长度,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A.23.26m B.23.3m C.23.260m D.23.2600m12.在下图所示的测量中,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___,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cm二、智能应用1.“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nm=10-9m.纳米技术是以0.1nm~100nm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在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1.76×109nm=_______m;2.如图所示,用两刻度尺A、B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A尺示数是_______cm,B尺示数是___________cm.3.某同学用一支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如图所示,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中的位置,请指出他测量中错误之处: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图,测得圆筒的外径是____ cm,若圆筒的内径是11.1mm,则筒壁的厚度为____cm.5.某同学为测细铜丝直径,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地排绕30圈,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得出,线圈的长度是____cm,铜丝的直径是____cm.3题图 4题图 5题图6.某同学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先后五次测出同一木板的长,其记录结果如下:17.82cm,17.81cm,17.82cm,17.28cm,17.83cm,这五次测量记录中有一次错了,哪个数值是错的物体的真实长度接近于多少三、拓展提高1.动手做: 1寻找你身边的“尺”和“表”①用刻度尺测量一下:你的手一柞张开的大拇指和中指间的距离的长度是______;食指的宽度是_______;右手平伸,右手指到右肩的距离是___________;正常步行时一步的距离是_______;②用手表测量一下:正常情况下lmin脉搏跳动的次数是_________;平静时1min呼吸的次数是___________;2估测长度:在身体上找出1m相当于_______的长度;1dm相当于_______的长度;1cm相当于_________的长度;1mm相当于_________的长度.3请你目测课桌的长度为_______m,再用你身边的“尺”进行估测为_______m,最后用直尺测量,其结果为_______m.2.小明曾量过自己的一“柞zh6”图2—2大约为18cm.在没有刻度尺的情况下,他如何估测教室里讲台桌的长度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2一、填空题本题包含13小题1.在国际单位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________,长度的基本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__,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在测量长度时,要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测量要达到的_______________,然后再根据测量要求选用____________.测量结果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2.有两个测量数据分别为28.4厘米和50.30厘米,试判断:1第一个数据测量时所用工具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准确值是___________,估计值是__________;2第二个数据测量时所用的工具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准确值是___________,估计值是_________.3.现有①原子核、②质子、③夸克、④原子,按尺度由小到大进行排列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4.填出下列数据的单位:一个学生的身高是170_____;一张报纸的厚度约8×10-4 ______;一枚壹圆硬币的厚度约2×103_____;圆珠笔的长度是0.135_____;课桌的高度大约是780_________.5.单位换算: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8.2微米,合________米;万里长城约6700千米,合___________厘米;一张纸的厚度为71微米,合________毫米.房间面积85米2=_______分米2=_____厘米2纸箱体积1.60×104厘米3=_______分米3=________米36.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经我国有关专家测量改为8848.13m,通过公布的这一数据,可以判断测量的精度达到_______.7.小明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衣柜高为1.998m,后来将此尺与标准米尺对照,发现此米尺实际长度有1.002m,则衣柜实际高度为_______________.8.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21寸""29寸"等来说明电视机的大小.这时"寸"是___________制中的_________单位,"21寸""29寸"指的是电视机上___________的长度.9.某同学测得物理书内150页的厚度是5.4毫米,则每张纸的厚度应是_________微米.10.每边长为1.2米的立方小箱,可装水______升,合______毫升.13.天文学中常用天文单位AU做距离单位. 1AU是指地球到 _____ 太阳/月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圈所通过的路程 1光年.小于/等于/大于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20小题14.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A.牛顿B.焦耳C.米D.千克15.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初中物理课本长度的是A.20nmB.10 dmC.1mD.26cm16.教室门框的高度最接近于A.1米B.2米C.5米D.8米17.一支新中华2B铅笔的长度约为A.17.518.以下数据,最接近一间普通教室的天花板距该教室地面的高度的是A.5.5m B.3.5m C.2.0m D.1.5m19."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nm=10-9m,纳米技术是以0.1-100nm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在对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1.76×109nm可能A.一个人的身高B.物理课本的长度 C.一座山的高度 D.一个篮球场的长度20.在铅球测试中,测量投铅球的距离应选用A.三角板B.米尺C.300cm钢卷尺D.15m皮尺21.我国壹元硬币的直径最接近于A.2μmB.2mmC.2cmD.2dm22.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72.5mm,下面物体中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 A.物理课本的厚度 B.一根粉笔的长度 C.黑板的长度 D.饮水杯的高度23.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写法是A. 36.48厘米=36.48×1/100 厘米=0.3648米B. 36.48厘米=36.48厘米×1/100米=0.3648米C. 36.48厘米=36.48×1/100米 = 0.3648米D. 36.48厘米=36.48厘米×1/100=0.3648米24.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分别用一把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先后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中,记录正确的是A.25.81 B.25.82dm C.25.82cm D.25.816cm25.李明同学测量课本宽度的4次结果如下,其中记录错误的一次是26.用一个卷尺来测量某学生立定跳远的成绩,正确的记录为2.736米,则这个卷尺的最小刻度单位是A. 分米B. 米C. 毫米D. 厘米27.某同学进行长度测量得到的正确结果是2.74cm,则该同学所选择的测量工具是A.米刻度尺B.厘米刻度尺C.毫米刻度尺D.分米刻度尺28.测得某同学身高为1.580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mB. 测量结果准确到1cmC.测量结果准确到1mmD. 最后一位数字是准确数字2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度,跟测量的要求有关,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无关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只写数字不写单位是毫无意义的C.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小数点后面数字的位数越多,说明测量结果越准确D.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的大小与所用的单位有关系30.在测量学生用课桌高度时,下列各种刻度尺中应该优先选择A.3米长的厘米皮卷尺B.20厘米长的毫米直尺C.1米长的毫米钢卷尺D.10厘米长的0.1毫米的游标卡尺31.测量物体长度时造成误差的原因有A.刻度尺的刻度没有贴近被测长度;B.刻度尺放得不正C.读数时视线跟刻度尺不垂直;D.刻度尺热胀冷缩32.在特别潮湿的环境中,木制的刻度尺因受潮而膨胀,在用受潮后的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会A.测量值的误差大,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大B.测量值的误差大,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小C.测量值没有误差D.测量值将是错误的33.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测试题、附答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小测(附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小红参观博物馆时看到了祝融号模型,发现祝融号和一个初三的女学生一样高,请问这个祝融号有多高()A . 0.9mB . 1.7mC . 3.6mD . 7.2m2、对物理量的估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我们使用的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最接近于()A . 1dmB . 1cmC . 1umD . 1 nm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误差是在测量中粗心大意造成的B .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C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 .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4、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 4 次测量,结果如下: 12.37cm 、12.36cm 、 12.34cm 、 12.75cm ,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 . 12.357cmB . 12.46cmC . 12.35cmD . 12.36cm5、如图所示,是某型号小汽车的车轮及其有关数据,车轮的断面宽的单位应当是()A . kmB . mC . cmD . mm6、 2020 年是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 60 周年, 2020 年 12 月 8 日,中国、尼泊尔两国互致信函,向全世界共同宣布最新的基于全球高程基准的珠穆朗玛峰雪面高程,这是中尼两国团队克服重重困难、通过开展扎实工作最终确定的,这个最新高程是()A . 8848.86kmB . 8848.86mC . 8848.86dmD . 8848.86cm7、某同学利用同一刻度尺测量八年级物理课本长度时,得到下列 5 个数据: 25.99cm ,25.98cm , 25.53cm , 26.00cm , 26.01cm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课本长度为 25.995cmB .第三个数据是错误的C .刻度尺分度值为 0.1cmD .多次测量目的是减少误差8、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 .3.5km=7×10 3 mB .5mm=5×10 -6 mC . 2.5h=25minD . 120s=2min9、小明测得一物体长度为 1.578dm ,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A . 1mmB . 1cmC . 1dmD . 1m10、如图所示,小明利用学生刻度尺测量了一个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A .B .C .D .11、小伟 5 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结果分别为 18.52cm , 18.52cm ,18.11cm , 18.50cm , 18.51c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测量结果的数据都是正确的B .最后结果应记作 18.5125mC . 18.50cm 中最后一位“ 0 ”可以去掉D .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0.1cm12、下面的几幅图中,刻度尺的使用正确的是()A. B . C . D .13、冬冬为了给教室窗子配上一块玻璃,在以下的测量工具中,测量窗框尺寸最合理的是()A .分度值是 1mm ,长度是 20cm 的学生尺B .分度值是 1cm ,长度是 15m 的皮卷尺C .分度值是 1mm ,长度是 5m 的钢卷尺D .以上刻度尺均可测量14、同学用刻度尺正确测的某物体长 2.745dm ,则该同学所选的刻度尺是()A .米刻度尺B .分米刻度尺C .厘米刻度尺D .毫米刻度尺15、小敏同学参加中考体育模拟测试,结果最可能达到的是()A .实心球成绩为 80mB .立定跳远成绩为 10mC .跳绳 1s 跳 100 次D . 1000m 跑步用时 4min16、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其中错误的是()A . 171.2mmB . 1.712dmC . 1.712 × 10 -4 kmD . 1712m17、芯片是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的核心部件。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专项训练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专项训练试卷(含答案及解析)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测量硬币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A.B.B.C.D.【答案】C【详解】AB.图中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硬币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刻度尺测出的长度不一定是硬币的直径,且B未与零刻线对齐,故AB错误;C.图中所示的方法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示数之差即为硬币直径的大小,故C正确;D.图中刻度尺的0刻度线没有紧贴水平桌面,所以此时无法测出硬币的直径,故D错误。
故选C。
2、如图所示,用三角板和直尺测量硬币的直径,其中测量方法可行的是()A.B.C.D.【答案】C【详解】AB.图中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圆柱体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误差较大,故AB不符合题意;C.图中所示的方法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示数之差即为圆柱体直径的大小,故C符合题意;D.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应从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线开始测量,图中测量方法会使测量值偏小,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某同学用同一刻度尺三次测得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24.81m、24.80m、24.83m,则下列答案中最接近物体长度真实值的是()A.24.81m B.24.813m C.24.82m D.24.8m【答案】A【详解】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这样测量值会更接近真实值,物体的长度是24.81cm+24.80cm+24.83cml=≈24.81m3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图为小组同学学习长度测量后讨论交流的情景,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眼睛不可能精准读数,所以估读没有必要B.使用精密仪器、科学原理,仔细测量,误差是可以避免的C.测铅笔长度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D.测量时多估读几位数可以减小误差【答案】C【详解】A.为了减小误差,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这是有必要的,故A错误;B.误差不能被避免,只能尽可能的减小,使用精密仪器、科学原理,仔细测量,可以减小误差,故B错误;C.测铅笔长度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是可以减小由于测量次数少导致的误差过大的现象出现,故C正确;D.为了减小误差,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多估读几位数并没有实际意义,故D错误。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典型例题

例题3
图中,用刻度尺测量木块宽度正确的方法是( A )
A
B
C
D
例题4
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要求不恰当的是( A )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 从0刻线量起 B.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 C.零刻度线未磨损的刻度尺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 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 D.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
(2)_____测__量__工__具________
题9
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不能减小误差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1、长度与时间的估测 2、正确使用刻度尺。(1)会认、(2)会放、(3)会看 (4)会读、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5)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数据和单位组成。
初二物理 运动的世界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典型例题
例题1
在下面的数字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 李明的身高是1.68__m___ ; 新铅笔的长度是1.8_d_m___ ; 教室的长度是870 __C_m__ ; 某同学绕操场走一圈的时间是200__s_
例题2
在测量学生用的课桌的高度时,下列各种刻度尺中应 该优先选择的是( C ) A.3 m长的厘米皮卷尺 B.20 cm长的毫米直尺 C.3 m长的毫米钢卷尺 D.10 cm长的学生三角尺
例题7
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就 分度值而言,__A____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__B___不正确(两空均选填“A”或“B”),木块的 边长为__2_.2_2__cm。
例题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题
编者按:查字典物理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物理试题: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题
第二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知道国际单位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能利用生活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
3、能利用生活中长度的物品进行长度的估测。
4、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5、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一】选择题
1、以下各长度单位中不是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的是( )
A、km
B、m
C、cm
D、尺
2、以下物体的长度,接近1dm的是( )
A、乒乓球的直径
B、成人拳头的宽度
C、火柴盒的长度
D、保温瓶的高度
3、在下面方框中的一组数据用的是同一刻度尺测量的是( )
①1.5m ②23.0mm ③4.8cm ④0.72dm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①
4、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以下要求中错误的选项是( )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测量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零刻度线开始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
5、在学校运动会的铅球比赛中,裁判员测量成绩时要将卷尺拉直,这是因为假设不拉直,测量成绩就比真实成绩( )
A、偏小
B、偏大
C、无影响
D、无法判断
6、一位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三次测量一物体长度,各次测量结果分别是25.43cm、25.45cm、25.46cm,那么此物长应是( ) A、25.44cm B、25.45cm C、25.46cm D、25. 47cm
【二】填空题
7、时间单位中,比秒大的常用单位有天(d)、年(y),那么1d= s 。
8、现有10m、2m、1cm、1mm、300nm几个长度,请分别选择其中一个完成以下填空:壹角硬币的厚度最接近于,小手指的宽度最接近于,教室门的高度最接近于,SARS病毒的大小最接近于。
9、把下面的测量结果与对应的测量工具用线连起来。
10、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到的数据是
5.72cm,那么准确值是___ ___cm,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 cm。
11、测量球体的直径,常采用如图2-3所示的方法,
转动球体的某一方向在毫米刻度尺上,那么此时球的直径应取___ ___cm。
【三】分析与思考
12、请写出用刻度尺测量地图上北京到上海铁路线长度的方法以及如何计算出铁路实际距离。
(辅助器材不限)
13、我国是自行车王国,常见的自行车有28、26和24等型号,这些型号是按车轮直径的尺寸命名的,如26自行车轮的直径是26英寸。
1英寸=2.45cm。
那么26型号车轮的直径是 m,周长是 m,此自行车绕操场跑道骑一圈,车轮转过100圈,跑道的长是 m。
查字典物理网初中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