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考研自然地理学(625)真题(2000年-2011年)

合集下载

2007-2017年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真题

2007-2017年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真题

2007-2017年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真题目录2007-2017年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真题 (1)2007年 (1)2008年 (5)2009年 (10)2010年 (15)2011年 (17)2012年 (21)2013年 (24)2014年 (25)2015年 (27)2016年 (29)2017年 (30)2007年一、名词解释(3×10=30)1、冻融作用由于温度周期性的发生正负变化,冻土层中的地下冰和地下水不断发生相变和位移,使土层产生冻胀、溶沉、流变等一系列应力变形,这一复杂的过程就称为冻融作用。

冻融作用是寒冷气候条件下特有的地貌作用,它使眼色遭受破坏,松散沉积物发生分选和受到干扰,冻土层发生变形,从而塑造出各种冻土地貌。

2、生物多样性★3、副热带高压从赤道上空流向两极地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流向逐渐趋于纬线方向,阻滞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向高纬流动,空气质量增加,形成高压区,称为副热带高压区。

4、流域★流域:每一条河流和每一个水系都从一定的陆地面积上获得补给,这部分陆地面积便是河流和水系的流域,也就是河流和水系在地面的集水区。

由两个相邻的集水区之间的最高点连接成的不规则曲线,即为两条河流或两个水系的分水线,任何河流或水系分水线内的范围,就是他的流域。

5、洪积扇在干旱、半干旱的季节性或突发性洪水在沟谷的出山口后因比降骤减,水流分散水量减少使得沟谷所携带的物质大量的堆积,形成了以沟口为顶点扇形堆积地貌,就是洪积扇。

扇顶与沟口相连,坡度较大,向边缘坡度逐渐减少。

6、大洋水团形成于同一源地(海区),具有相对均匀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和大体一致的运动状况及其基本相同的变化趋势,与周围海水存在明显差异的宏大水体。

水团的性质主要取决于源地所处的纬度、地理环境和海水的运动状况。

7、沉积岩★8、灰化过程灰化过程是指土体亚表层SiO2残留、R2O3及腐殖质淋溶及淀积的过程。

在寒温带针叶林植被条件下,由于有机酸(富里酸)溶液的下渗过程中使上部土体中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淋失,土壤矿物中的硅铝铁发生分离,铁铝胶体遭到淋溶并淀积于土体下部,而二氧化硅则残留于土体上部,形成一个灰白色的淋溶层,称灰化层。

2011年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附参考答案)

2011年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附参考答案)

2011年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0*5)1.温室效应★2.准静止锋准静止锋:很少移动或移动速度很缓慢的锋,其影响常造成大片地区的连阴雨天气。

我国江南清明节前后细雨绵绵和江淮流域初夏时的梅雨天气都与准静止锋有关。

冷风移行时受阻而停滞,也可以转变成静止锋,如昆明、南岭准静止锋。

3.河口三角洲河口三角洲是河流和海洋共同作用下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地区的陆地和水下形成的、平面形态近似三角形的堆积体。

三角洲沉积从平面上和剖面上都可以分为三个带。

即三角洲平原带、三角洲前缘带和前三角洲带4.雾凇雾凇是一种白色固体凝结物,由过冷雾滴附于地面物体或树枝迅速冻结而成,俗称“树挂”,多出现于寒冷而湿度高的天气条件下。

霜主要形成于晴朗微风的夜晚,而雾凇可在任何的时间内形成,霜形成在强烈辐射冷却的水平面上,雾凇主要形成在垂直面上。

雾凇有两种。

一种是过冷却雾滴碰到冷的地面物体后迅速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它的结构较为紧密。

另一种是由过冷却雾滴凝华而形成的晶状雾凇,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

5.侵蚀基准面河流的下切侵蚀不是无止境的,通常是下切到接近某一水平面后,逐渐失去了侵蚀能力,不在向下侵蚀,这一水平面就是河流的侵蚀基准面。

即是河流垂直下切侵蚀的界限,是影响某一河段或全河发育的顶托基面。

其高低决定河流纵剖面的状态,其升降会引起长河段的冲淤和平面上的变化。

在这个面上侵蚀停止或侵蚀与堆积达到平衡。

6.准平原经长期侵蚀、剥蚀作用把地面夷平为起伏和缓近似平原的地形,地壳较长期相对稳定的地区,在风化作用和外动力作用下,坡面过程导致坡面变缓,地貌夷平,河间分水地降低,接近侵蚀基准面,地表面形成仅在主要分水地区可能有残丘的微波状起伏平原。

宽谷残丘相间近似于平原的地形。

准平原区内的各条河流均接近其平衡剖面。

地表地伏和缓,堆积物很薄,常分布坚硬岩石组成的岛状残丘、孤山。

7.自然区划自然区划:地表自然界受不同尺度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的作用,分化为不同等级的自然区,以地域分异规律学说为理论依据划分自然区,并力求反映客观实际的方法,就是自然区划。

2011年西南大学625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圣才出品】

2011年西南大学625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圣才出品】
1.目前全球气候变异的表现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2.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前景。
2/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 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10×5) 1.温室效应 2.准静止锋 3.河口三角洲 4.雾凇 5.侵蚀基准面 6.准平原 7.自然区划 8.径流量 9.脱硅富铁铝化作用 10.群落演替
二、简答题(5×10) 1.影响碳酸盐沉积的因素。 2.亚洲季风(东亚季风和印度季风)对西南地区的影响。 3.河流泥沙的运移方式。 4.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5.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或措施。
三、论述题(2×25)
1/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西南大学考研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真题(2000-2012)

西南大学考研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真题(2000-2012)

人文地理学部分(2001年)一、名词解释(15)1、中东2、地理大发现3、大洋洲4、尼罗河5、巴黎盆地二、简述题(20)1、世界地理环境结构的地域分异规律。

2、战后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分布的影响。

三、填图题(图略)在图上填出:(15)1、统一后的德国国界和国名;(1)2、鲁尔区的大致范围;(2)3、莱茵河、多瑙河、易北河、中德(部)运河、基尔运河;(各1)4、城市:不莱梅、汉堡、柏林、波茨坦、波恩、法兰克福、慕尼黑;(各1)四、论述题1、对比分析北美和拉美的经济发展条件和特征。

(30)2简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20)(2002年)一、名词解释(20)1、中国经济地理2、人口构成3、华南农业区4、京津唐工业地带5、经济地带二、分析论述题(80)1、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2、说明我国农业生产地域分异的基本态势。

3、说明新中国工业布局演变的特点。

4、说明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

5、结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说明西部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和方向。

(2003年)一、名词解释(6*5=30)1、国民生产总值GNP2、第三次科技革命3、后发优势4、涓滴效应5、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6、点—轴开发模式二、填图题(25)在日本地图上填绘日本八大地方(区)、十三个经济地域(要求划出各地方、各经济地域的大致界限并在相应位置写出其名称),并在相应位置填出东京、大阪、北九州、札幌四个城市。

三、简答题(3*15=45)1、简述中国西南区农业地理特征。

2、浅述基本产业结构演变的特征和动因。

3、简析现代科学技术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四、论述题(2*25=50)1、试析当代世界经济地域系统的基本功能。

2、试析城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基本功能。

(2004年)一、名词解释(5×6=30)1、经济区位2、网尼克指数3、“三湾一海”地区4、霍尔木兹海峡5、温带海洋性气候6、区际商品率二、简答题1、主导产业有哪些基本特征?选择主导产业的判断指标主要有哪些? (15)2、试述城市化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

2011年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自然地理学考研试题(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2011年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自然地理学考研试题(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10*5)
1.温室效应
2.准静止锋
3.河口三角洲
4.雾凇
5.侵蚀基准面
6.准平原
7.自然区划
8.径流量
9.脱硅富铁铝化作用10.群落演替
二、简答题(5*10)
1、影响碳酸盐沉积的影响因素
2、亚洲季风(东亚季风和印度季风)对西南地区的影响
3、河流泥沙的运移方式
4、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5、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或措施
三、论述题.(25*2)
1.目前全球气候变异的表现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2.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前景
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5*6)
1.交通网的连接性
2.配第--克拉克定律
3.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
4.鞍本钢铁基地
5.苏伊士运河
6.鲁尔工业区
二、简答题(15*3)
1.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
2.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3.澳大利亚的经济地理特征
三、论述题(25*3)
1.区域经济差异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面对的措施
2.中国能源工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中国--东盟的形成动因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015西南大学自然地理考研十年真题答案及伍光和笔记解析

2015西南大学自然地理考研十年真题答案及伍光和笔记解析
地学考研中心自然小组
I
目录
序言...................................................................................................................................................... I 资料使用说明.................................................................................................................................... II
2、出题特点和趋势
1)分析西大试卷内容结构,可以看出,一般而言,无论是名词解释还是简答题,地理环境 各要素内容几乎均匀分布,尤其在简答题部分,如若是 5 题,则各要素均占一提,若是 10 道题,则各要素均分布两题;另外,论述题部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实际某区域为 例,分析理论的应用,尤其是与西南地区相关的热点问题;第二种是人地关系,也就是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对湿度、露点、雾凇、雨凇、大气环流、季风、锋、气旋、反气旋、气候等;
掌握大气组成和结构,……………… (5)生物:掌握生物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等基本概念;掌握各种生态因子
对生物的影响;掌握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掌握社会—经济—自然 复合生态系统特征和利用;掌握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保护。 4)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研究:掌握自然综合体、地理系统、耗散结构、自然区划、土地、 土地评价等基本概念;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掌握自然区划的原 则和方法;掌握人地关系的内涵、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各院校历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各院校历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各院校历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兰州大学自然地理真题2000-2011兰州大学201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一、名词解释(10X5)河流平衡剖面西太平洋暖池西伯利亚高压新仙女木事件大陆架大洋环流领海基线南海季风褐土Holocene二、回答下列问题(5X6)1、黄海、渤海、东海、南海的界限?2、气候雪线与地形雪线的区别和联系?3、自然区与生态功能区的区别和联系?4、更新世与第四纪的区别和联系?5、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区别和联系?三、回答下列问题(5X10)1.信风、西风、极地东风和季风在成因上有何不同和联2.试用形成降水的条件来分析地球表面各高压带和风带内降水数量的总趋势?3.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为66.5度,设若这个夹角为90度,那么地球公转过程中产生的地理意义与原来相比,将会发生哪些变化?为什么?4、我国东北地区与西欧维度基本相同,但为什么两地气候差异很大?5北半球高纬地区的苔原带和针叶林带的分布规律是什么?为什么?南半球高纬度地区为什么没有苔原带和针叶林带的分布?四、论述题(1X20)论述西太平洋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的岛屿组成、分布特点、形成原因、海洋学意义及对我国的地缘政治意义?兰州大学自然地理2000年一. 解释下列概念(30分)日的距离及其意义臭氧层及其意义成冰作用夷平面腐殖质及其作用生态位二. 论述地球自转和公转个有那些意义(20分)三. 简介垂直地带性(15分)四. 试论西部大开发(35分)2001年一. 解释下列概念(20分)回归年山谷风断头河转红壤生物群落二. 阐释下列现象(30分)1. 北半球夏季为什么纬度越高白昼越长?2. 山地降水与山下孰多?3. 既然有暖低压冷高压之说,为何在副热带形成高压而在副极地形成低压?4. 在同一河段,两岸越老的阶地看上去相距越远,是否意味着河水越来越小?5. 极地动物有什么特征,为什么?三. 试为百科全书写一条目(20分)题目:地带性规律四. 写一篇科学论文(30分)论中国西北干旱区地理的基本特征2002年一. 阐释以下概念(40分)宇宙大洋中脊第四纪对流层化学风化终碛垅侵蚀基准面腐殖质泰加林生境二. 回答下列问题(30分)1. 地球公转有何意义2. 副热带高压和副极地低压是如何形成的?3. 对地域分异及其机理进行论述。

各院校历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各院校历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各院校历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兰州大学自然地理真题2000-2011兰州大学201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一、名词解释(10X5)河流平衡剖面西太平洋暖池西伯利亚高压新仙女木事件大陆架大洋环流领海基线南海季风褐土Holocene二、回答下列问题(5X6)1、黄海、渤海、东海、南海的界限?2、气候雪线与地形雪线的区别和联系?3、自然区与生态功能区的区别和联系?4、更新世与第四纪的区别和联系?5、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区别和联系?三、回答下列问题(5X10)1.信风、西风、极地东风和季风在成因上有何不同和联2.试用形成降水的条件来分析地球表面各高压带和风带内降水数量的总趋势?3.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为66.5度,设若这个夹角为90度,那么地球公转过程中产生的地理意义与原来相比,将会发生哪些变化?为什么?4、我国东北地区与西欧维度基本相同,但为什么两地气候差异很大?5北半球高纬地区的苔原带和针叶林带的分布规律是什么?为什么?南半球高纬度地区为什么没有苔原带和针叶林带的分布?四、论述题(1X20)论述西太平洋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的岛屿组成、分布特点、形成原因、海洋学意义及对我国的地缘政治意义?兰州大学自然地理2000年一. 解释下列概念(30分)日的距离及其意义臭氧层及其意义成冰作用夷平面腐殖质及其作用生态位二. 论述地球自转和公转个有那些意义(20分)三. 简介垂直地带性(15分)四. 试论西部大开发(35分)2001年一. 解释下列概念(20分)回归年山谷风断头河转红壤生物群落二. 阐释下列现象(30分)1. 北半球夏季为什么纬度越高白昼越长?2. 山地降水与山下孰多?3. 既然有暖低压冷高压之说,为何在副热带形成高压而在副极地形成低压?4. 在同一河段,两岸越老的阶地看上去相距越远,是否意味着河水越来越小?5. 极地动物有什么特征,为什么?三. 试为百科全书写一条目(20分)题目:地带性规律四. 写一篇科学论文(30分)论中国西北干旱区地理的基本特征2002年一. 阐释以下概念(40分)宇宙大洋中脊第四纪对流层化学风化终碛垅侵蚀基准面腐殖质泰加林生境二. 回答下列问题(30分)1. 地球公转有何意义2. 副热带高压和副极地低压是如何形成的?3. 对地域分异及其机理进行论述。

2011年西南大学625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西南大学625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西南大学625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10×5)1.温室效应答: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

据估计,如果没有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到-23℃,而实际地表平均温度为15℃,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至38℃。

2.准静止锋答:准静止锋是指当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很少移动或移动十分缓慢时,称为准静止锋,简称为静止锋。

在我国江淮地区由于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形成准静止锋,在每年6月形成梅雨。

云贵高原由于昆明海拔较高,在贵阳一带形成准静止锋,冬季温暖多雨。

3.河口三角洲答:对入海河流而言,河口三角洲是河流与海洋共同作用下由河流挟带的泥沙在河口地区的陆上和水下形成的、平面形态近似三角形的堆积体。

三角洲沉积速度很快,沉积物向海岸一侧延伸可形成三角洲平原。

无论从平面上还是剖面上,三角洲沉积都可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三带。

根据形状可分为:尖头状三角洲、扇状三角洲、鸟足状三角洲、岛屿状三角洲等4.雾凇答: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气遇冷凝华而成,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

雾凇非冰非雪,而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凝华的水蒸气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

雾凇形成需要气温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同时能具备这两个形成雾凇的极重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条件更是难得。

5.侵蚀基准面答:侵蚀基准面又称侵蚀基面,是河流垂直下切侵蚀的界限,是影响某一河段或全河发育的顶托基面。

其高低决定河流纵剖面的状态,其升降会引起长河段的冲淤和平面上的变化。

在这个面上侵蚀停止或侵蚀与堆积达到平衡。

6.准平原答:准平原是湿润气候条件下,地表经过长期风化和流水作用形成的接近平原的地貌形态。

西南大学2000-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自然地理)

西南大学2000-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自然地理)

西南大学2000-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自然地理)2000年一、名词解释(2.5×8=20)1、季风2、厄尔尼诺3、准平原4、雪线5、自然综合体6、生物指示作用7、河槽集流8、波浪二、简述题(10×4=40)1、影响气温的分布和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2、什么是风化壳?简述其特征及其基本类型和分布。

3、什么是土地结构?在农业用地结构研究中应注意哪些问题?4、简述河谷的发育过程。

三、论述(20×2=40)1、请叙述一下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2、目前我国正在实施中西部开发战略,请就西部地区(陕甘青宁新)和西南地区(云贵川渝)两大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及自然环境条件来论述一下在区域开发(以农业为主)中的有利和不利自然因素,即人地关系突出矛盾在哪里。

2001年一、解释下列名词及概念(3×10=30)1、气团和锋2、哈德莱环流与沃克环流3、河流、水系和流域4、崩塌与滑坡5、准平原与山麓面6、生物的适应与指示作用7、生态农业与城市生态系统8、地域分异规律9、风化作用与风化壳10、土壤与土地二、简述(10×4=40)1、什么是行星风系?全球行星风系包括哪三个盛行风带?各自的特点是什么?2、简述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3、影响气候形成的主因子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现阶段气候的形成?4、简述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各类型的主要特征。

三、论述(15×2=30)1、以我国为例,试述土壤的成土因素与主要成土过程。

2、根据你所掌握的资料,结合一些具体情况,试分析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2002年一、名词解释(3×10=30)1、地壳2、萨王纳(热带稀树草原)3、生态系统4、河流阶地5、对流层6、潮汐7、坡立谷8、土地评价9、钙化过程10、生物多样性二、简答(10×4=40)1、简述河川径流的形成和集流过程。

2、简述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的主要特征。

西南大学自然地理考研真题00-17打印版

西南大学自然地理考研真题00-17打印版

形成的接近平原的地貌形态。

作为一种大规模的夷平面,也可因构造上升而成为高原面或发生变形、或被切割后仅保存山岭顶部成为峰顶面。

是在湿润气候条件下,地表经长期风化和流水作用形成的接近平原的地貌形态。

假设一个原始面经过侵蚀和堆积,经历幼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的地貌,就是准平原,也就完成了一个侵蚀循环,此后如果再度出现地壳抬升或基准面下降,便进入了另一个侵蚀循环。

4、雪线某地某一海拔高度上,可能存在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这一高度带称为固态降水的零平衡线,通称雪线。

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之间的界线叫雪线。

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是影响雪线高度的三个主要因素。

冰川分布高度受雪线的严格控制,任何地区如果地表没有高出雪线就不可能形成冰川。

5、自然综合体在地球表层由彼此密切联系的各成分有规律地组合而成的统一整体。

包括和的各级单位。

又称自然地域综合体。

自然综合体是由低级单位逐级合并,水平范围和垂直厚度也逐级扩大。

6、生物指示作用生物指示作用:根据生物种或它们的群体或生物的某些特征来确定地理环境中的其他成分的现象,生物能够只是环境或环境的某些组成成分,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全部成分或要素处于紧密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联系中。

在各种自然要素中,生物特别是植物及其群体对于其他要素所施加的影响反应最为灵敏,并具有最大的表现能力。

一般以为,狭生态幅生物比广生态幅生物的指示意义大,生物群落的指示性要比一个种或其个体指示性更为可靠。

7、河槽集流坡地漫流的水汇入附近的河网后,在河网中纵向流动,形成的流量过程叫做河槽集流。

河槽集流阶段是降雨形成的最终环节。

坡面漫流的水进入河道中,沿河网向下游流动,使河流流量大为增加,叫做河槽集流。

河槽集流阶段,大部分河水流出河口外,只有小部分渗过河谷堆积物补给地下水,待洪水消退后,地下水又反过来补给河流。

河槽集流过程在降水停止后还将继续很长时间。

这个阶段包括雨水由坡面进入河网,最后流出出口断面的整个过程,它是径流形成的最终环节。

西南大学历年试题

西南大学历年试题

西南大学历年试题1996年研究生考试试题自然地理:一、名词3*5焚风效应、潜水、风化作用、土壤有机质、生态平衡二、分析(14+14+12+15+12分)1、副热带高压带怎么影响低纬度气候,这说明大气环流对气候形成有什么作用2、什么叫河流?河流与地理环境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3、地貌条件怎样影响其他地理环境要素4、分析寒温带针叶生态系统的植被特征和土壤形成特征,说明气候、植被和土壤之间的密切关系5、论述我国生态系统和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规律经济地理导论:一、名词(6*5)劳动地域分工、剃度推移论、激化作用、H-O模型、城市化二、简述(15*2 )1、简述地理位置在生产布局中的影响作用2、什么是中心地理论三、40分联系我国实际,谈谈你对商品农业基地建设的看法。

世界经济地理:一、名词、(5*4)国民生产总值、欧洲经济区、太平洋带状工业区域、拉丁美洲二、15简述美国对外经济联系的基本特点三、15简述法国农业生产与布局的特点四、集中与扩散是生产地域运动的两个基本方向,论述战后世界生产地域运动扩散趋势加强的原因五、能源作为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战后世界能源经济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这些变化使能源在世界生产力分布中具有哪些新的意义和特点1998年研究生考试试题自然地理:一、名词6*5对流雨和锋面雨、潜水和承压水、基座阶地和堆积阶地、紫色土和红壤、生物的适应性和指示现象三、分析10*4+201、简述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2、简述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3、简述滑坡的形成和形态特征4、简述土壤的垂直带分异规律5、简述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和成因。

中国经济地理:一、名词4*5人口构成、农业集约化经营、山西能源基地、重庆铁路枢纽及腹地、区位优势二、问答10*31、简述我国建立商品粮基地的必要性和已经建立的三类商品粮基地2、简述中国能源工业布局的状况及其调整方向3、简述近年来我国陆上交通的结构变化与布局优化。

三、论述25*21、区域开发的主要模式有哪些?并讨论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宏观经济布局模式及其依据2、请谈谈保护耕地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影响?对我国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持续发展又有什么影响?经济地理学导论:一、名词6*5区域发展战略、乘数效应、需求圆锥、网尼克指数、可持续发展二、简述15*21、简述基本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2、在区域产业布局中为什么不能搞大而全和小而全三、论述40分论述区域开发中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1999年研究生考试试题自然地理:一、名词、3*10地域分异、气团、冰川、土壤肥力、土地、种群、泥石流、灰化过程、地中海气候、群落的演替二、10*41、简述三圈环流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全球气压带、风带基本分布格局的影响2、简述我国北方温带地区(长白山-祁连山)土壤分布的基本规律和特征 3、简述“相”(地块、立地)的基本特征 4、简述新月型沙丘的形成过程。

2015年西南大学625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5年西南大学625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5年西南大学625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5分每题,共50分)1.等温线答:等温线是将气温相同的地点连接起来的曲线,其间隔按需求而定,等温线愈密温度梯度愈大,反之愈小。

气温的水平分布通常用等温线表示,封闭的等温线表示温暖或寒冷中心。

2.信风带答:信风带是全球地面行星风系主要盛行风带之一。

信风带是南北纬副热带高压和赤道低压之间存在的气压梯度导致副热带高压一部分气流流向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的可以预测的在一定季节海上盛行的风系。

3.海水盐度答: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质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克数表示,由于海水的主要固体含量是稳定的,可以用其中的一种元素作为衡量其他元素和盐度的标准。

4.山麓面答:山麓面是干旱、半干旱条件下坡面洪流不断搬运风化碎屑而致山坡大体保持原有坡度平行后退,山体逐渐缩小时在山麓形成的大片基岩夷平地面。

山麓面与岛状山地貌组合是地貌相对稳定情况下干燥剥蚀作用形成的晚期地貌特征。

5.生态因子答:生态因子是在一个由多种要素组成的综合体的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有影响的环境要素,即对生物影响产生强烈显著因素的环境作用。

例如太阳辐射、气温、水温、土温。

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那些因子称作生存条件。

例如对绿色植物来说,光、热、水、矿质营养元素、氧气和二氧化碳等就是保证其正常生存而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

6.土壤垂直带谱答:土壤垂直带谱是指山地土壤各类型的垂直排列顺序,位于山地基部与当地的地带性一致的土壤带称为基带,其他主要土壤带称为建谱土带。

土壤的垂直带谱由基带土壤开始随山体高度增高,依次出现一系列与较高纬度带相应的土壤类型。

7.水位答:水位是指河流中某一标准基面或测站基面上的水面高度。

水位高低是流量大小的主要标志。

流域内的径流补给是影响流量、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其他因素也可以影响水位变化,如流水侵蚀或堆积作用造成河床下降或上升。

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真题

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真题

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真题2009年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地域分异规律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一般包括纬度地带性和非纬度地带性两类。

2、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

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主要层次。

3、洋流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流速和流向的海水,从一个海区向另一个海区大规模的非周期性运动。

4、喀斯特地貌是在碳酸盐类岩石地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塌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以南斯拉夫喀斯特高原命名,在我国也叫岩溶地貌,桂、黔、滇广泛分布。

岩溶作用在地表和地下均可形成喀斯特地貌。

5、季风环流一般来说,季风是指近地面层冬、夏季风盛行风向接近相反且气候特征明显不同的现象。

6、阶地沿河流、湖泊和海滨伸展,超出河、湖、海面以上的阶梯状地貌。

由侵蚀剥蚀、堆积过程和地壳构造运动合力塑造而成。

7、山麓剥蚀面是在风化、重力、流水等外力作用下,山坡不断后退,在坡麓形成基岩上覆盖薄层松散堆积物的缓倾斜剥蚀平面。

在干旱区常有分布。

8、气旋是由锋面上或不同密度空气分界面上发生波动形成的,占有三度空间、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水平空气涡旋。

9、土壤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具有自身的发生发展过程,是连接无机界和有机界的纽带,是生物的生长点和营养泉。

10、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以生产者植物为起点,一些生物有机体以吃和被吃的关系,即通过食物的关系彼此联结而形成的一个能量与物质流通的系列即为食物链。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60分)1、简述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东、西半球发生昼夜交替;由于地球不透明不发光,地球自转让太阳光无时无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面,产生昼夜交替。

西南大学 历年 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 试题

西南大学 历年 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 试题

试题名称:2007 人文地理学试题编号:423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5分)1、经济区2、旅游环境3、区位理论4、第三次科技革命5、现代集约可持续农业二、简答题(45分)1、根据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简析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15分)2、中国人口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谈谈协调我国人口结构的对策。

(15分)3、简评美国的地理位置对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15分)三、论述题(80分)1、联系我国的实际,论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与途径。

(25分)2、对比分析中国辽中南工业基地与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工业基本特点及其成因。

(25分)3、试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来分析欧盟的发展。

(30分)2006年西南大学自然地理学407a试题西南师范大学1996年自然地理1、表格分析题表格(略,包括些地方的经纬度,1-12月气温降水)(1)A、B、C各是什么气候类型(2)各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举2种植物(3)各地的地带性土壤类型及成土过程2、名词解释焚风效应潜水风化作用天然有机质生态平衡3、分析题(1)副热带高气压怎样影响低纬度地区?这说明大气环流对气候形成有什么作用(2)什么是河流?河流与地理环境相互影响的关系(3)地貌条件怎样影响其他地理环境要素(4)分析寒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的植被特征和土壤形成特征,说明气候、植被、土壤的密切关系。

(4)论述我国生态系统和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规律1997年自然地理(不完整)1.名词:承压水和潜水、紫色土和红壤、西南师范大学199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人文地理学)考试科目:自然地理学一、解释并比较下列名词1、对流雨和锋面雨2、潜水和承压水3、紫色土和红壤4、生物的指示作用和生物的适应现象5、基座阶地和堆积阶地二、读图题判断河流的补给类型三、分析题1、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2、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3、滑坡的形成及其特征4、分析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5、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及其成因西南师范大学1999年自然地理学1、名词解释地域分异气团冰川土壤肥力土地种群泥石流灰化过程地中海气候群落演替2、简答题三圈环流的形成机制和其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格局的影响简诉我国北方温带地区(长白山-祁连山)土壤分布基本规律和特征简诉相的基本特征简诉新月型沙丘的形成过程3论述题什么是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谈谈你对生态系统稳定和平衡及其特征的理解试诉气候与地貌发育关系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自然地理学1名词解释季风厄尔尼洛现象准平原雪线自然综合体生物的指示作用河漕集流波浪2简答题影响气温分布变化因素有那些,他们是如何影响的什么是风化壳,简诉其特征基本类型和分布什么是土地结构,在农业用地结构研究中应注意什么问题简诉河谷的发育过程3论诉题叙述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在目前的西部大开发中,西北5省和西南主要的自然环境特点,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有利和不利因素,以及人地矛盾在那里2001年自然地理名词解释气团和锋哈德莱环流和沃克环流河流水系流域崩塌滑坡准平原和山麓面生物适应与指示作用生态农业与城市生态系统地域分异规律风化和风化壳简答题什么是行星风系?全球行星风系包括那3个盛行风带?各有什么特点?简诉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影响气候的3个因是什么?他们是如何影响现阶段的气候形成的简诉陆地生态系统的各个主要类型和特征3论述题以我国为例论述土壤的成土因素和主要成土过程根据你所掌握的资料,并结合一些具体情况,试分析人类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人文地理学)考试科目:自然地理学一名词解释(30)1地壳2萨王纳3生态系统4河流阶地5对流层6潮汐7坡立谷8土地评价9钙化过程10生物多样性二简答题(40)1简述河川径流的形成和集流过程.2简述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的主要特征.3试分析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4何谓地质大循环?何谓生物小循环?二者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关系如何?三论述题(30)1自然区划的含义是什么?请说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主要特征(20)2区域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一个热门话题,自然地理学怎样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发挥作用?(10)2003年自然地理名词解释风化作用土壤肥力岩溶作用地质构造季风水循环自然区划植物群落锋面自然环境简诉题气候对土壤发育和土壤空间分布规律的影响和作用地球表层的组成\结构状况和基本特征河川径流的形成和变化森林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论述题试论述气候变化及其成因应用人地关系论,分析当今人类社会日益严重的人口和资源环境问题有些题目没掉了,地质学基础因为不是很多人要,而且前几年和今年的题目变化太大,前几年都是考小题还有矿物的鉴别,今年都是大题就5道1题好象就30分,光看本地质学基础包挂,象最后题是什么第四纪被称为冰川纪和生灵纪,他有何特点,好大的题目呀,第四纪那么多东西,那本破书那有那么多东西写,晕死呀,考卷也不知道扔那去了,所以就不找出来发了,免的误了大家2004年自然地理1.名词解释:太阳高度角、沉积岩、季风、温带海洋性气候、潮汐、滑坡、冰斗、富铝化过程、土壤诊断层、植物群落、2.简答:影响气温分布变化因素有哪些,他们又是如何影响的?对比分析欧亚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及类型?比较潜水、承压水以及上层治水带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论述我国地貌外应力的区域分异,及其在他的影响下形成的区域地貌特征?简要分析地貌成因?自然环境为什么会出现地域分仪?2005年自然地理1. 名词解释:岩相、断裂、洋流、潜水、冰碛物、土壤胶体、黄壤、生物多样性、地域分仪规律、2. 问答:气球上的水分循环过程及对地球环境的影响?简述地质构造和岩性对地貌发育的影响?论述我国温带地区从东到西植被和自然土壤的分布规律?应用人地关系理论,分析当今人类社会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本帖最后由一脸褶子于2007-1-26 16:59 编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规律。 4、全球划分为哪几大板块?简述板块边界的类型及其 特征。 三、论述题(30×2=60) 1、对重庆与昆明两地的下述气象资料进行分析,找出 两地气候上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 (图 略) 2、试述我国地貌外营力的区域分异,及在它的影响下 形成的区域地貌特征。 (2005)
一、名词解释(3×10=30)
一、名词解释(4×10=40) 1、气团和锋 2、河流、水系和流域 3、风化作用 4、天气与气候 5、潮汐与波浪 6、滑坡与泥石流 7、准平面与山麓面 8、土壤与土地 9、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 10、地域分异规律 二、简要分析并回答(10×8=80)
1、冻融作用 2、生物多样性 3、副热带高压 4、流域 5、洪积扇 6、大洋水团 7、沉积岩 8、灰化过程 9、演替 10、自然环境 二、简答题(15×3=45) 1、岩石的水理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2、地层的三种接触关系及其形成过程。 3、举例分析侵蚀基准面变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 三、论述题(25×3=75) 1、山地系统退化及其成因与恢复重建对策。 2、分析东亚季风环流的形成,在其控制和影响下我国 气候突出的特征是什么? 3、试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007)
一、名词解释(3×10=30) 1、沉积岩 2、季风
3、冰斗 4、滑坡 5、潮汐 6、土壤诊断层 7、富铝化过程 8、太阳高度角 9、植物群落 10、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二、简答题(15×4=60) 1、简要分析地貌成因。 2、举例分析土壤与植被的相互影响与作用。 3、比较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的特征与差异。 4、简要分析人类活动对现代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的 影响。 三、论述题(30×2=60) 1、对比分析欧亚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2、自然地理环境为什么会出现地域分异。 (2004) 一、名词解释(3×10=30) 1、地域分异规律 2、生物多样性 3、气压 4、土壤胶体 5、冰碛物 6、岩相 7、黄壤 8、潜水 9、断裂 10、洋流 二、简述题(15×4=60) 1、简述地质构造和岩性对地貌发育的影响。 2、简述地球上的水分循环过程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3、简述我国温带地区从东到西植被带和自然土壤的分
西南大学考研自然地理学(625)真题(2000年-2011年).txt求而不得,舍而不能,得而不惜,这是人最大的悲哀。付出真心才能得到真心,却也可能伤得彻底。保持距离也就能保护自己,却也注定永远寂寞。 本文由卡西尼亚的猫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Hale Waihona Puke 1 一、名词解释(3×10=30) 1、地壳 2、萨王纳(热带稀树草原) 3、生态系统 4、河流阶地 5、对流层 6、潮汐 7、坡立谷 8、土地评价 9、钙化过程 10、生物多样性 二、简答(10×4=40) 1、简述河川径流的形成和集流过程。 2、简述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的主要特征。 3、试分析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 4、何谓地质大循环?何谓生物小循环?二者在土壤形 成过程中的关系如何?
一、名词解释(2.5×8=20) 1、季风 2、厄尔尼诺 3、准平原 4、雪线 5、自然综合体 6、生物指示作用 7、河槽集流 8、波浪 二、简述题(10×4=40) 1、影响气温的分布和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 影响的? 2、什么是风化壳?简述其特征及其基本类型和分布。 3、什么是土地结构?在农业用地结构研究中应注意哪 些问题? 4、简述河谷的发育过程。 三、论述(20×2=40) 1、请叙述一下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2、目前我国正在实施中西部开发战略,请就西部地区 (陕甘青宁新)和西南地区(云贵川渝)两大区域的自 然环境特点及自然环境条件来论述一下在区域开发 (以 农业为主) 中的有利和不利自然因素, 即人地关系突出 矛盾在哪里。 (2000)
一、名词解释(2×10=20) 1、地域分异规律 2、生物多样性 3、洋流 4、喀斯特地貌 5、季风环流 6、阶地 准平面) 7、山麓剥蚀面(准平面 准平面 8、气旋 9、土壤 10、食物链 二、简答(6×10=60) 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影响地貌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3、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和储存条件各分为哪几类? 4、什么是地震?我国的地震带分布在什么地方? 5、风化壳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6、理想状态下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过程。
8、地域分异规律 9、风化作用与风化壳 10、土壤与土地 二、简述(10×4=40) 1、什么是行星风系?全球行星风系包括哪三个盛行风 带?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2、简述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3、影响气候形成的主因子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现 阶段气候的形成? 4、 简述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各类型的主要特征。 三、论述(15×2=30) 1、 以我国为例, 试述土壤的成土因素与主要成土过程。 2、根据你所掌握的资料,结合一些具体情况,试分析 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2001)
一、名词解释(5×8=40) 1、顶级群落 2、基座阶地 3、径流系数 4、气团与锋 5、丹霞地貌 6、土地 7、温室效应 8、雪线 二、简答题(15×4=60) 1、简述垂直地带性地域分异的特征。 2、简述岩溶地貌发育过程及岩溶地貌的地域分异。 3、简述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 4、简述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三、论述题(25×2=50) 1、什么叫自然区划?分析说明如何进行自然区划。 根据自然地理学的任务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2、 试述 GIS 在自然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2006)
一、名词解释(4×10=40) 1、风化作用 2、土壤肥力 3、岩溶作用 4、地质构造 5、季风 6、水循环 7、自然区划 8、植物群落 9、锋面 10、自然环境 二、简述(15×4=60) 气候对土壤发育和土壤空间分布规律的影响与作用。 1、 2、地球表层的组成、结构状况和基本特征。 3、河川径流的形成与变化。 4、森林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三、论述(25×2=50) 1、试述气候变化及其成因。 2、应用人地关系理论,分析当今人类社会日益严重的 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2003)
1.试述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物质交换与圈层间的相互关 系 2.试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地理学意 义 (2010) 一、 名词解释(10*5) 1.温室效应 2.准静止锋 3.河口三角洲 4.雾凇 5. 侵蚀基准面 6.准平原 7.自然区划 8.径流量 9.脱 硅富铁铝化作用 10.群落演替 二、简答题(5*10) 1、影响碳酸盐沉积的影响因素 2、亚洲季风(东亚季风和印度季风)对西南地区的 影响 3、河流泥沙的运移方式 4、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5、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或措施 三、论述题.(25*2) 1.目前全球气候变异的表现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 影响 2.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前景 (2011)
三、论述题(30) 1、自然区划的含义是什么?请说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 主要特征。 (20) 2 区域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 一个热门话题,自然地 理学怎样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发挥作用? (2002)
一、解释下列名词及概念(3×10=30) 1、气团和锋 2、哈德莱环流与沃克环流 3、河流、水系和流域 4、崩塌与滑坡 5、准平原与山麓面 6、生物的适应与指示作用 7、生态农业与城市生态系统
7、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8、河川径流的形成和集流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并简 要加以说明。 9、从雨滴到降雨形成需要具备什么条件?主要的降雨 类型有哪些? 10、论述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 三、论述(15×3=45) 1、南水北调是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的重要工程,请分析 实施这一工程与我国水资源分布的关系。 2、土壤圈对地理环境的作用表现在哪几方面? 3、请说明绿色植物在综合防止大气污染中的作用有哪 些? 四、分析(25) 试以我国为例, 分别讨论气候影响因素对区域气候形成 的作用。 (2009) 一、名词解释(6 分/题 共 60 分) 大陆岛 地域分异 气温垂直递减率 南方涛动 波浪 径流模数 滑坡 河流袭夺 沉积建造 生物群落 二、简答题(10 分/题 共 40 分) 1.简要论述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2.简述气候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壤发育的 3.简述喀斯特地貌的地带性特征 4.简述风化类型及其机理 三、论述题(25 分/题 共 50 分)
1、简述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3、简述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 4、地貌的形成因素有哪些? 5、地表和地下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各有哪些? 6、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是什么? 7、自然区划的原则有哪些? 8、陆生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三、论述题(15×2=30) 1、以我国为例,从北到南共包括哪些气候带和相应的 突出植被带是什么? 2、根据你所掌握的资料,并结合一些具体的情况,试 分析论述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