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教师》读书笔记15篇
《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集锦15篇)_1
![《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集锦15篇)_1](https://img.taocdn.com/s3/m/ae95373d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c9.png)
《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集锦15篇)《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读了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后所引发的一系类感想。
关心、关注、关怀每一个学生,是每位教师应该保持的工作作风。
但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做到。
应该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享受到教师公平公正的教育。
教师应该一视同仁。
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们对待学生总有不同的态度和心情,他们总是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歧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好学生犯错老师总为其开脱,差学生犯错老师们总认为是学生的不对。
因为,成绩好的学生能给教师带来成功的喜悦,教育的希望,职业的幸福感,而纪律差成绩差的学生总是让教师花更多的时间而没有得到半点的快乐和安慰,他们总是让教师操心,让教师失去职业的成就感。
因此,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说来容易做到难。
只有公正平等地面向全体学生,公正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我们才会赢得学生的心,我们的教育才会有说服力,有感染力!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呢?1、要一视同仁,正视差异。
作为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长处和不足,不要轻易地看不起自己的学生,今天学生学习不行并不代表明天他不行,我们的学生几年后发展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当他们在学校的时候就应该给他们公平公正的待遇。
2、要学会体谅和宽容。
学生的身心正处于一个成长的时期,教师需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考虑他们的感受和行为,要体谅学生,同时对学生身上发生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要给予宽容。
3、要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个体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结构形式,即都具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
这种差异并不表现为好坏、高低、贵贱之间的差异,而是多样化的表现。
每一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承认差异、适应差异、追求多样性,尽可能的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机会,保证学生有机会获得适合其特点的教育。
4、要多鼓励少批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当教师的都想得到领导的表扬,何况我们的学生呢?学生经常性地得到教师的表扬,就会充满激情去争取更大的进步;如果每做一件事都得不到承认和肯定,就会丧失信心,失去前进的动力。
《致教师》读后感范文三篇
![《致教师》读后感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8593b55c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ba.png)
《致教师》读后感范文三篇【篇1】《致教师》读后感七月的上海天空透蓝,高悬的太阳通红似火,晒的大地仿佛都要融化了,云彩都似乎受不住酷热,悄悄地躲得无影无踪,哪怕河堤上的树木也撑开浓厚茂密的枝叶,努力遮住耀眼的太阳。
这样的天气显然不适合外出,我把空调打开,让温度降下来,心情好像也不在那么烦躁。
就是现在了,总是再等待一个时机:天很美、心很静、书很好!随手拿起朱永新的《致教师》,躺在沙发上细读起来。
炎炎夏日,看书是另一种方式的解暑。
朱教师的文字朴实无华,读起来让人感觉如沐春风,就像在和一位充满智慧的长者聊天谈心,很多话细细咀嚼之下给人一种哲学和诗意的享受。
教师在人眼中无疑是伟大的,不在在于授业、传道和解惑,更在于奉献和牺牲。
但朱教师在前言中就重新定义了他眼中的“教师”二字:教师不是园丁、不是蜡烛、不是春蚕、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就是教师,每天在神圣与平凡中穿行,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
这样的定位,让教师这个职业更加充实和丰富起来。
教师不怕奉献和牺牲,也不是只需要奉献和牺牲,这也不是教师工作的全部,更多的时候我们是一群有血有肉的凡人,一群以教书育人为目的的辛勤工作者。
就如何做好教师,做一个什么样的教师,朱教师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他把教师职业大致分成四种境界。
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教师;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按照陶行知先生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几个大字用心做,相信要达到这种境界并不难。
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教师;要让自己心安只有将心比心,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更要时刻关注关心自己的学生,用自己的良心去践行教育。
或许有良心的教师无法用表格和评选程序测量出来的,也不可能段时间内看出有何效果,但多年以后,有多少学生还记得教师节给你打电话、发短信、送鲜花、寄贺卡,路上偶遇能叫出教师的名字,都是教师良心最真实的写照。
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教师;一个教师能达到这种境界实属不易,无论你在或者不在学校的时候,学生、同事和领导都会想念你;无论什么时候,在和别人提起你,都会有自豪的感觉。
致教师读后感
![致教师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873a45d284ac850ac0242b5.png)
致教师读后感致教师读后感15篇致教师读后感1暑假我把吴非老师的《致青年老师》一书读了几遍,感触很深,我想把它与我们青年老师共勉。
在书的自序中看到“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话时,有点受惊。
因为我从开始教学至今还没想过如此深层次的问题,只是因为喜欢教书,喜欢面对一张张孩子们纯真的面孔,而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
而在一个学期的实际教学中,我也认识到只有热情的教学是不完美的,对我的职业生命负责,我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
虽只读了短短几十页吴先生的书我自己心里就有许多感触: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可以想的更多。
只有团结、正气、奋进的集体,才能鞭策我们的进步;只有积极、向上、阳光的形象,才能让我们有更多发展的机遇。
我们青年,是真正要自觉起来维护这个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
然而,优秀集体的全面塑造,良好集体形象的建立,绝非旦夕之间、轻描淡写即可成就。
它需要我们青年教师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需要我们关注细节,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
很多青年教师选择教育更多的是为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
当做了教师,发现教师之苦之累远出乎自己的想象,加之经济大潮席卷下,对教育工作得过且过,内心里想着能跳出这一行,彻底翻身解放。
然而这个身真那么容易就能翻的吗?不准备做教师,你准备做什么?办公司做生意?竞聘做电视主持人?做一番深思后就会发现,这些梦想的岗位往往只是个梦想,这些梦想的存在除了继续干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再不能起到任何推动人生的作用。
生气的时候也想随便做什么反正没做教师这么窝囊,上面有领导得罪不起,下面有学生稍一越界跟你人民来信。
可气过之后还能怎样。
不少青年教师就在这种目标混乱的无谓中长久徘徊,消耗自己最珍贵的黄金年华,及至过了浮燥岁月,安静下来了,却也再没有青春活力,再没有奋斗的勇气,一切就在表面的安逸中走向人生的尽头。
这样一来,教育没做成什么,自己的生命也没做成什么。
致教师读书笔记
![致教师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51f66ad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d5.png)
致教师读书笔记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致教师》的书,这是一本以教师为对象的励志读物,它从一个新的视角探讨了教育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以及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素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书中,作者通过讲述一些生动的教育故事和案例,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和责任。
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更需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作者也指出了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过度追求分数、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感这本书所传达的理念与自己的教育实践相契合。
作为一名教师,我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情感、有责任感的人。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身在教育教学中的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书中的一些观点和理念也给我带来了新的启示。
例如,作者强调了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
这让我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该积极地探索和实践更加灵活、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总的来说,《致教师》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读物,它不仅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教师的角色和责任,也为我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教学策略和启示。
我相信这本书会对广大教师产生积极的影响,鼓励他们不断追求卓越,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汇编15篇
![《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汇编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ad8bf6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fa.png)
《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汇编15篇《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一本好书就如同一位挚友,和书交流就是同大师对话。
《致青年教师》一书,让我受益很多,感触颇深。
“精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心灯。
”书中平实淡雅的文字,真实的案例,非常贴近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边读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真是受益匪浅!书中吴非老师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引领我感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人民教师。
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才真正懂得:教龄、资历、经验,未必就意味着是个成熟、理性的教师!读吴非老师的文章,给予我前所未有的震撼。
《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教师的教育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甚至对人生的态度。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爱学生,以赞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当好学生们的领路人,还要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
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
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在教学中,我很容易“急”,有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每上完一节课,都很希望所有的学生能接受我的观念,都能独立,正确的完成的作业,但往往是事与愿违。
于是我就会觉得是他们脑子不开窍。
现在想想,我真的'是一厢情愿。
就连我自己对任何事情也会有自己的思甚至需要一个更漫长的过程,更何况是学生呢?因此,好的教育除了智慧,还在于有耐心。
作为教育者,要有种树人的耐心,在平静中等待。
同时,在坚持一碗水端平教育原则下,我们还应个别对待。
《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5篇)
![《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ff1167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09.png)
《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5篇)《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暑假期间,学校给老师们购买了很多书籍,我分到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我就细细地读了这本书。
书中平实淡雅的文字,真实形象的案例,非常贴近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分别是“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__。
读完这些用心灵浇注的文字,仿佛和智者经历了彻夜的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吴非老师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笔,发现了很同行在教育中的问题并写了下来。
给我深的感触是他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一文中说: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
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
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
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他所教的学科,就有可能成为乐园;他的学生,才会开垦自己心灵,建造精神家园。
人生中能遇上胸襟辽阔的教师,学生自然“大气”,自然能顶天立地。
他在“我们是来欣赏同行的”一文里也说:我们是来欣赏别人的,并不是来比武的,所以就能更多地看到人家的长处。
他也说,所谓“公开课”,本来也不过是大家在一起切磋切磋教学艺术,交流心得体会,何心非得比出个高低?我是来欣赏别人的,我是来参观的,有什么必要评头论足,说三道四?他举的案例最使人印象深刻,曾有著名教授荣退,系里安排上一节课,有纪念的意味。
70多岁的教授精心地准备了两个月,隆重地上了最后一课,的确绝伦逸群,无奈教授耗尽心力,上完课已无法走下讲台,其后大病一场。
请记住,我们是在上一节课,这节课课是向学生讲授的,这是我们的日常工作,而不是为了坐在后排听课的老师,而且,我们在这以后还有很多节课要上,不是非得在这节课上把一切美好的东西展示出来。
你是教师,你今天播下什么样的种子,明天就会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实。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5篇_10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5篇_10](https://img.taocdn.com/s3/m/2e48c81b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ce.png)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5篇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首次翻开《致教师》这本书,就觉得这本书不仅很适合我,也适合其他的教育工作者。
这本书的作者是朱永新,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
朱永新教授于发起的新教育实验,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宗旨,吸引了全国各地余所学校加盟实验,践行着新教育理念与行动,深刻改变了200余万师生,正积极影响着中国教育。
看完这本书给我留下了许多感想和启发,其中看了“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这篇让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两个词就是“自由”和“勇敢”,这两个词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我很赞同书中的观点“真正的勇敢必然与智慧联系在一起”,是啊,没有智慧的勇敢那就是鲁莽,是冲动。
这样的“勇敢”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只有将勇敢与智慧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做到有勇有谋。
那么智慧如何来?我觉得这就需要教师来扮演重要的角色,“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人只有通过书本,通过学习,通过教育才能使自己更加智慧。
对教师来说,“教书育人”是职责,但是如果能将这职责渐渐地成为兴趣,享受这过程,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又何尝不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
看到“因为魅力所以美丽——如何寻找教师生活的美丽”这篇,也让我产生了很大的触动与思考。
在喧嚣、功利的时代,选择教师就是选择了一种职业生活方式,选择了一种对幸福的阐释,选择了一种生命的意义,选择了一种与世界交往的方式,选择了一种“关心自我”的可能。
我选择这种职业,是因为我热爱这个职业,教育是一种关怀,需要舍弃教师私我,抛却功利的羁绊,从各种评价我们的具有各种局限的标准中解放出来,寻找到那个迷失的真正自我,获得自由,以无我的慈悲之心接近孩子。
作为教师的我平时要面对几十个孩子,他们的性格各有差异,发展水平各有高低,能够关注每一个孩子,并爱护每个孩子,是教师所具备的能力。
我觉得关注每个幼儿,就是要做到关注你觉得发展水平最低的幼儿,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特别之处,一旦孩子发现了自己,找到了自我,他就会爆发出我们难以想象的能力。
《致教师》读后感
![《致教师》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222f93c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9.png)
《致教师》读后感
《致教师》是朱永新教授的力作,它通过对一个个生动的案例针对性地加以剖析、深究,让无数教师走出迷茫,鼎力前行。
读完这本书后,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自己无悔的信念。
书中写到,教师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个志业和使命。
教师应该与学生相互依赖,每天在神圣与平凡中穿行。
在爱的奉献中幸福成长,在幸福成长中获取爱的能量,并把这些能量源源不断地传递给学生,成就他们幸福成长。
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也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学生。
她成绩非常优秀,却总是自卑内向。
在了解她的情况后,我送了她一些女儿穿小的衣服,但她却极力拒绝。
这件事让我意识到,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
《致教师》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不断学习和成长,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精选15篇)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ef4545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af.png)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精选15篇)幼儿教师读书笔记1首次翻开《致教师》这本书,就觉得这本书不仅很适合我,也适合其他的教育工作者。
这本书的作者是朱永新,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
朱永新教授于20xx年发起的新教育实验,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宗旨,吸引了全国各地20xx余所学校加盟实验,践行着新教育理念与行动,深刻改变了200余万师生,正积极影响着中国教育。
看完这本书给我留下了许多感想和启发,其中看了“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这篇让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两个词就是“自由”和“勇敢”,这两个词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我很赞同书中的观点“真正的勇敢必然与智慧联系在一起”,是啊,没有智慧的勇敢那就是鲁莽,是冲动。
这样的“勇敢”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只有将勇敢与智慧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做到有勇有谋。
那么智慧如何来?我觉得这就需要教师来扮演重要的角色,“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人只有通过书本,通过学习,通过教育才能使自己更加智慧。
对教师来说,“教书育人”是职责,但是如果能将这职责渐渐地成为兴趣,享受这过程,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又何尝不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
看到“因为魅力所以美丽——如何寻找教师生活的美丽”这篇,也让我产生了很大的触动与思考。
在喧嚣、功利的时代,选择教师就是选择了一种职业生活方式,选择了一种对幸福的阐释,选择了一种生命的意义,选择了一种与世界交往的方式,选择了一种“关心自我”的可能。
我选择这种职业,是因为我热爱这个职业,教育是一种关怀,需要舍弃教师私我,抛却功利的羁绊,从各种评价我们的具有各种局限的标准中解放出来,寻找到那个迷失的真正自我,获得自由,以无我的慈悲之心接近孩子。
作为教师的我平时要面对几十个孩子,他们的性格各有差异,发展水平各有高低,能够关注每一个孩子,并爱护每个孩子,是教师所具备的能力。
我觉得关注每个幼儿,就是要做到关注你觉得发展水平最低的幼儿,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特别之处,一旦孩子发现了自己,找到了自我,他就会爆发出我们难以想象的能力。
致教师读书笔记
![致教师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e2159b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30.png)
致教师读书笔记致教师读书笔记(精选22篇)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致教师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致教师读书笔记 1在读完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后,我们学校的青年教师开始了朱永新老师《致教师》的路。
这本书,不同于李镇西老师的那本书,那本书主要是讲故事,让你从故事中学到教育方法,而这本书主要通过解答教师疑惑,比较擅长解决教师日常遇到的问题。
下面我就这本书,说说我的感受。
一、正确认识教师这份职业在《致教师》的前言里,有这么一段话“教师,不是园丁,教师本身就是一朵花,教育应该是师生互相作用的过程;教师,不是蜡烛,教师不能以化为灰烬做代价,以此去照亮学生;教师不是春蚕,教师的固步自封才会作茧自缚,心灵的成长来自每个季节”。
是啊!历代人都会把老师比喻成园丁、春蚕或者蜡烛,这本是对老师的赞美,但却无形之中限制了老师的成长。
老师不能固步自封,应该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老师不能以牺牲自己为代价,来照亮别人;老师也是花朵,不断汲取阳光雨露,茁壮成长,好庇佑比自己娇小的幼苗。
二、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教师队伍日益壮大,那么到底为何那么多人选择做教师?到底是因为喜爱这份职业?还是为了传说中的“铁饭碗”?说实话,我想大多数人选择这份职业的最初原因都是因为收入稳定,有保障吧。
当然,我和我家里的人最初也是这样想的,但是在和学生相处了那么久后,慢慢改变了我的想法。
教师的理由有很多,它并非是因为那些名誉地位,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学生亲切的问候,是可以帮助学生逐渐成长的痕迹,是日积月累的点滴幸福……然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学生,因为他们带给我们的所有感动。
平凡之中,点滴之间,都是幸福最真实的存在。
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在平凡中寻找、发现幸福,甚至还可以自己创造幸福!在这本书里,我发现原来新教育是这样的,老师在教育里诗意栖居,通过坚持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发展共同体来自我培训,不断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致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致教师读书笔记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9bc703bd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62.png)
致教师读书笔记摘抄致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篇1《致教师》是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先生的一本教育随笔集。
这本书以朴实、真挚、坦诚的文字,向教师们传递着他对教育的思考和感悟。
其中,我特别喜欢的一段文字是:“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
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导师,更是他们的朋友。
教育应该充满爱心,教师应该用心灵去感受学生的心灵,用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这段话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真谛在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而教师正是这份情感的传递者。
此外,书中还提到:“教育需要耐心,需要宽容,需要等待。
”这让我想起了一位学生曾经让我很头疼的问题。
当时,我尝试用严厉的批评来解决问题,但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后来,我试着换一种方式,用耐心和宽容去理解他的想法和行为,等待他慢慢成长。
结果,他不仅变得守纪律,还主动帮助其他同学。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需要的是智慧和方法,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惩罚。
总之,《致教师》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本质和教师的角色,让我明白了教育需要的是爱和智慧,而不是简单的命令和控制。
我相信,每一位教师都能从中获得启示和鼓励,为自己的教育事业注入更多的热情和力量。
致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篇2教师,一个伟大而神圣的职业,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滋养着无数的个体,塑造着他们的品格和人生。
在我看来,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同样重要,因为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教师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
在阅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时,我深感启发和认同。
这本书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宝贵教育理念,他强调教育的核心是关怀和尊重,教育的目标是自我实现。
书中的每一个建议都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其中,我深受触动的一个章节是“教育的艺术”。
在这个章节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到:“教育的艺术在于唤醒和激励,让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探索和发现。
”这句话让我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我意识到有时候过于直接和强硬的教导方式可能会压制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集锦15篇)
![《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集锦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853ab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71.png)
《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集锦15篇)《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细细品读了朱老师的《致教师》,看着书中的那一个个问题,就仿佛是为我回答的。
其中朱老师的一个观点让我尤为感动,那就是:为每个生命颁奖。
每个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值得呵护的。
“每个孩子的基础不一样,能力不一样,个性不一样,我们不可能用统一的标准评价所有的学生,也不能够用一张试卷衡量所有的学生。
最好的教育,应该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让每个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让每个生命绽放独特的光芒。
“新教育独特的生命叙事剧令我耳目一新。
给孩子们排练适合自己的'剧目,感受生命的意义。
真诚地为新教育人点赞。
朱永新老师说,衡量新教育生命叙事剧是否精彩,不是看学生们的演技是否成熟,布景是否漂亮,而是看学生们有没有真正地演绎出剧中人物的灵魂,把著作的真谛表现出来,每个学生是否真正地投入到剧情之中。
人生需要的是“中庸”的智慧,是既有感情,又有思想的“正剧”。
新教育生命叙事剧,就希望运用舞台上的“正剧”引导出人生的“正剧”。
每个生命都是这个世界的唯一。
关注每个生命,关注每个孩子,为每个生命颁奖,为每个生命喝彩,是教育的使命。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
教师要充分运用赏识教育和激励教育原则。
教师请不要吝啬你的表扬。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己的优点的,你要善于去发现,并大力地表扬他们的“闪光点”,所谓的“后进生”并不是他们真的能力很差,而只是他们缺少周围环境的人们给予他们的肯定和表扬。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我们作为教师时刻要记住这一教学原则,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沐浴在你那柔声细语的表扬声中和殷切的期待目光中。
在教学中我都会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尤其是给那些在慢慢进步的后进生们。
这些孩子在我的表扬声中,仰起了头,挺起了胸,表现也越来越好。
最后,我想以泰戈尔的一句话用以自勉:“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致教师》读后感
![《致教师》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e3ac626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6c.png)
《致教师》读后感《致教师》读后感(10篇)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致教师》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致教师》读后感1看过朱永新教授的多部著作,简介部分的照片多是单手托腮,侧面仰望,双目凝神,静心沉思的样子,细读著作后发现,相由心生,文如其人。
读这本书就像在听故事,就像在同朱教授面对面相互聊天谈心,一位慈祥的长者正施慧于民。
细细咀嚼品味,又总能获得许多思想的哲学的和诗意的享受。
作为一名教师,第一项修炼就是做读书人。
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
如同军人喜爱武器,孩子喜欢小玩具一样,教师的挚爱应该是书籍,只读教材和教参两类书的教师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
如朱教授所说:“你的阅读生活,绝不仅仅是帮助你获得知识,获得教育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帮助你拥有宁静的心态,儒雅的姿态,积极的状态。
”难道不是吗?一个真正的人应该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好书。
在阅读中获得教养,获得心灵和精神地完善,勤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作为一名教师,要经得起繁华,更要耐得住寂寞,在读书中,把自己修炼成如一座图书馆的人。
读书就意味着坐冷板凳,只身一人孤灯一盏,寒窗苦读,这是一种寂寞的力量,这是一个读书人的力量,这更是教师职业品质和人格精神的力量。
深谙此理的朱教授指出:“读书,让我们有一个宁静的心态、从容的心情、理智的头脑、开放的胸怀。
” 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现实生活中,有些老师以工作繁忙为借口懒于读书。
为此,朱教授直言不讳地指出:“就人的生物性而言,是很容易懈怠、很容易满足、很容易停滞的。
”同时,又不无风趣幽默地为教师们支招:“自来水是压出来的,时间是挤出来的。
时间抓起来就是黄金,抓不起来就是流水。
”是啊!当我们把读书当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看作像呼吸一样自然时,还会挤不出时间读书吗?在这种须臾不可或缺的阅读状态中,我们就获得了幸福。
2023年《致教师》读后感15篇
![2023年《致教师》读后感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4234f76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5e.png)
2023年《致教师》读后感15篇《致教师》读后感1《致教师》这本书是由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老师所著,朱老师围绕教师提出的教师关心的重问题和教师成长的关键问题,如“成为教师的理由”“样具备好教师的慧眼”“如何书写教师的生命奇”“怎样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四大方面,为教师一一解惑。
当作为新手教师的我阅读了这本书之后,许多原来萦绕于心的困惑在书中得以解答,感觉像是一位良师益友在对我谆谆引导,让我拨开迷雾,看清前路。
在书中朱老师提到新教育教师有三宝,分别是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发展共同体。
这种三专模式________于国外的三大学派,一是以阅读为基“专业引领”模式,二是以写作为基础的“研究反思模式,三是以同伴互助为基础的“教育生态”模式。
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教师可以来自我培训以实现专业发展。
首先,专业阅读就是站在了大师的肩膀上前进。
读一本好书就是在与智慧对话,是在向伟大的人请教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各方面的知识,孩子年龄越小,他对教师的期望就越高,他会将老师当成百科全书来寻求十万个为什么。
在他们看来老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老师的知识面不广就无法及时回应孩子,就会丢失自己的人格魅力所以我们要注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那么我们应该读什么书呢?主要有两大类:提高教师职业认同的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读物和教师所教学科的专业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与学习是不可分割的。
怎样才是善于思考呢?主要表现在思维有一定的深度、速度、变通性和创造性。
做为教师应该主动锻炼自己的思维,如思维导图法。
但最主要的是师生共写随笔,即教师通过教育日记、故事、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使自己更自觉地成长。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能够走得很远。
在我们完善自我时,也要看到其他人的闪光点。
无论是在哪里,寻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读书学习、讨论交流、取长补短是非常有益的。
而在学校里,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捷径。
朱永新致教师读书笔记
![朱永新致教师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f2640e0cc7931b764ce1555.png)
朱永新致教师读书笔记朱永新致教师读书笔记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
作为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我,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我。
我作为一名教师,每一天都在忙碌中度过,累并快乐着。
我的生活已经和孩子们紧密连接在一起,他们开怀大笑时,我会跟着笑;他们沮丧时,我会一起难过;他们被批评、被否认时,我会觉得很失败,他们的一举一动影响着我,已然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和孩子们相处,我有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给孩子足够的耐心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他们不会在短时间里改掉不好的习惯,因为他们还是孩子,贪玩、犯错、调皮是他们的本性。
班里有这样一个学生,他很聪明但是懒惰、厌学,自控能力极差,每天除了发呆就是睡觉,最开始我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为严格要求他就会有效果,我天天盯着他逼着写作业,结果适得其反,无奈之下给他家长打了电话,其实静下心来细细想想,我所做的没有站在他的角度感受过,所以要给孩子多一点点耐心,多一点点爱心,让时间来证明他的优秀。
二、时刻警醒自我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或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我的全部热情,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
有爱的教师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们总是持续着真诚、热情、乐观和用心,他们十分乐意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钱梦龙老师说:教师只有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我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
“多改变自我,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老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
这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平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展。
三、对孩子足够的用心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本很有内涵的读本,作为班主任必须用心去读懂他们,帮助他们成长、成人、成才。
《致教师》读后感(精选6篇)
![《致教师》读后感(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f5d3991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85.png)
《致教师》读后感(精选6篇)《致教师》读后感1快放寒假的时候,学校给我们每位老师发了一本寒假共读书《致教师》。
对于这本书我并不陌生,在去年暑假的时候我自己在网上也买了这本书,利用暑假的时间我读了一遍。
虽说第一遍粗略,但一边读、一边记、一边划,读完后内心得了安慰。
今年寒假,当我再次读,读完后,我的心灵得到了释然。
这本书的作者是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教授写的。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以信件的方式给一线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疑问而作的一一阐释。
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针对性的加以剖析、深究。
书中的教师问题、疑惑、故事等都是我们教师在教育工作生涯中的所遇到的,所思考的,所疑惑的,所发生的踏上工作岗位将近7年了,内心存在的困惑与和疑问在这本书里不仅找到了答案,还明确了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具有的理想和素养。
读了之后,收获很大。
接下来,我结合我对部分印象深的内容谈谈我的感受。
一、教师要进行专业阅读当我读到教师如何进行专业阅读?其实这也是我平时的困惑,做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班主任老师,每天学校事物多,除了上课下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学校大事小事都是你,下班回家还要带孩子…忙里偷闲怎样进行专业阅读呢,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
其实时间是挤出来的,比如完成早十分起床,晚上少看会电视,少玩一会,翻几页书可以做到。
读书可以让我们拥有宁静的心态,从容的心情,理智的头脑,开放的胸怀,儒雅的姿态,积极的状态……每天坚持阅读30分钟,时间是挤出来的。
一个知识面不广的老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人格上的感召力,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每天孩子们的年龄小,他们对教师的期望就越高,往往把教师当做一部百科全书。
认为老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教师是一问三不知,孩子们就会非常失望,所以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提高的知识结构。
教师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工作,其实也是为了人生。
人生非常短暂,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为什么而来?陶行知先生说,人生有两种风景,自然的的风景和精神的风景。
行万里路是看自然的风景;读万卷书,是为了看精神的风景。
教师读书笔记15篇_4
![教师读书笔记15篇_4](https://img.taocdn.com/s3/m/2aeffd62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2.png)
教师读书笔记15篇教师读书笔记1《致教师》是朱永新教授以回答来信的形式送给老师的建议。
我用了几天的闲暇时间读完这本书。
朱永新是新教育的发起人,李镇西老师的博士生导师,曾担任苏州分管教育的市长。
也就是说。
他是老师、校长、领导。
不管哪个角色都是非常出色的。
这本书对于我们教师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值得一读。
值得老师们去实践体验。
和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样,这本书的涉及面比较广,因此无论我们哪方面有困难,从这本书中都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但是因为涉及面太广,所以想从哪方面专门提高,又不太适合。
也就是说这本书能为我们找到一个切入点,指点方向,如果要深入,还要继续研究一下其他书籍。
但无论怎样,这本书还是非常有用的。
下面把本书的要点摘抄一下:教师职业的四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
(目测一下自己,在一二之间徘徊。
加油)面对孩子,面对世界,教师需要一颗永远年轻的心。
理想其实是青春的表征。
有理想的人永远不会老去。
(深表赞同)很多教育家只不过把别人的精神财富应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在此基础上提出很多理论的共鸣而已。
现在不少教师找不到感觉,找不到北,就是因为缺乏支柱。
时间抓起来就是黄金,抓不起来就是流水。
教师阅读书目最重要的两大类:一是提高教师职业认同的哲学、心理学方面的读物,一是教师所教学科的专业书。
经典读多了,我们的阅读审美能力就加强了,阅读的口味也就养成了,阅读的鉴别力自然也会提高。
阅读那些好的文学作品,对于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
(阅读,阅读,还是阅读。
提高自身能力的不二法宝。
)怎样才算是善于思考呢?一是思维的深刻性,二是思维的敏捷性,三是思维的灵活性,四是思维的独创性。
(第四点尤为重要,谁能做到呢?)教师读书笔记2近日,我细读了郑莉老师编着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一书,对教学策略研究的意义、价值与发展趋势有了更深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教师》读书笔记15篇《致教师》读书笔记11、(珍视我们的专业)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这或许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并有不同的阐释。
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在照耀着学生面前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
(p16)感悟:学会学习,学会读书教师是最需要读书的职业之一,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
读书,能够改变教师教育匮乏、苍白的状态,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才能妙语连珠,引经据典;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把阳光散布在别人心里;读书,能够使教师思考人生,改变孤独、麻木、灰色的人生状态,才能提升自己的人生层次,才能赋予课堂激情和智慧,才能赋予课堂荡气回肠的艺术魅力,才能不用再谈“职业倦怠”。
2、(不能疏忽的教育细节)校园里有些事,在教育圈之外的人看来,似乎微不足道,也很少的人去关注,但对教育者来说,如果不关注细节的作用,也很难为人师表。
(p74) 感悟:关注细节“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我们行为永远的准则,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考虑孩子们投在我们身上的目光,应该考虑我们该给孩子们展现些什么。
我们应该关注我们言行中的细节:表现出我们的激情,因为激情不仅会被感染,而且是一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展现一种好的态度,表现出你的喜爱、关心和尊重,因为态度是会影响的。
3、(这样的学生可爱吗)应当说,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经过良好的教育,他们都有可能成为有教养的公民;我们应当珍视他们身上的那些值得爱的禀赋,不要轻易地让它们丢失。
无论这样的工作有多艰难,我们必须去做,而且要抱着这样的信念:这件事,如果我们不去做,可能就没有人做了。
(p117)感悟:要树立服务意识因为真正良好的教育一定是具有服务精神的教育。
服务不仅仅是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种奖品和一句赞扬,真正的服务应该在课堂。
比如:你是否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了;课堂上是否关注每一位学生了。
4、(做个有胸襟的教师)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
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
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
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
(p9)感悟: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
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
社会上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5、(炸土豆条是哪里来的)不要让孩子们离开土地,更不要让他们厌恶体力劳动,因为学会劳动,人才会有一双灵巧的手,人就是在劳动中逐渐站立起来的。
感悟:学生可以离大志,考名校,这无可厚非,但作为教育者,作为家长,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可以进名校,不培养动手能力,考进了名校又有何用,高分低能,毫无创新,这样的学生,这样的所谓人才,比比皆是。
中国人的教育观念,是时候需要彻底革新了,让学生对社会多点了解,让学生对生活多点认识,这也是学习,也是教育的外延,我们的教育不应该越来越狭隘!看完整本书,对我的触动很大。
联想到现在许多老师没有把教育当成事业,对教学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把完成任务当成目标,工作就是为了挣份儿工资,于是乎,工作处于被动状态,领导推一推,他就动一动,教学没有激情,更没有幸福感,这样的教师教出的学生又会怎样呢?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吴非先生说的多好啊,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负责,就要对得起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多一份热爱,追求一种做教师的幸福感,在工作中勇于创新,上出一节节精彩的课,让学生徜徉于课堂的幸福中,同时自己也因精彩课堂而新鲜着、幸福着!《致教师》读书笔记2《致青年教师》是我读过的吴非老师的第三本书,第一本是《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第二本是《不跪着教书》。
吴非老师的书,只看到书名或__题目便能深深吸引我。
他的文字酣畅中流露出浓厚的真情,淳朴中饱含着一颗真挚热忱的心。
有时是痛快、不留情面的斥责,有时是幽默、深刻的讥讽,更多时候是一位长者在用最朴实的话语表达自己最真实的内心,表达对青年教师的亲切叮嘱与殷切期望,表达对教育的责之切与爱之深。
吴非老师在序中说,教育工作,不过是依据常识并教会学生遵守常识,学会学习并养成好习惯。
吴非老师在__中也多次提到“常识”这个概念。
阅读整本书,也仿佛是学习、发现和审视教育常识的过程。
“教育是慢的事业,它的特征最像农业和林业。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却难免着急、焦虑、浮躁。
我们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一朵花儿慢慢绽放、一粒谷子缓缓抽穗。
我们巴不得一棵小树苗明天就能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栋梁之才。
我们被比作“园丁”却没有园丁的耐心与安详,我们喊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却做着竭泽而渔、毁林开荒的傻事。
工业的大批量、标准化生产模式,商业的浮躁与喧哗在教育中却四处可见,充斥耳目。
教育何时能够真正“慢”下来?“教师和学生,从根本上来说,是人与人的关系。
”如果每一位老师都能够从心底认同这一“常识”,或许,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便都能够消逝了。
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如果能够看到教室里满满坐着的是一个个比我们年幼的人、需要我们帮助与指引的人,那么我们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则可能少一些声嘶力竭,多一些循循善诱,少一些颐指气使,多一些春风化雨。
同时,我们也能够认识到,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做的,是教会作为人的学生善良美好的品德和应对生活的常识,为学生补给终身发展的动力,而不仅仅将目光局限于彼此的成绩与分数。
“教师心胸博大,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
”有的老师为了0.5分的成绩,能够当着学生的面与人争吵。
有的老师为了“提高”自己任教学科的成绩,“叮嘱”学生“互相帮助”甚至亲自给学生递答案。
的确有的老师为了他看重的东西,连自尊与人格也丢掉了,而且还是当着学生的面儿丢的。
即使他做足了装饰、遮掩的工作,但学生还是能够一眼看穿他那些小心眼与小气量。
这样的老师教育出的学生,难免沾染上相似的气质,也变得斤斤计较,不够大气。
教师需要给与学生的那一桶水里,不仅应该装着知识点和应试技巧,还得有面朝大海的气度和仰望星空的魄力。
“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
”当我读到这里时,深深感到自责与羞愧。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只是在“吃老本”,教小学生识字、写字还用得上多少工夫?即使我们能够用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糊弄得了小学生和学生家长,也能用遥遥领先的教学成绩蒙混得了同事和领导,但是我们没法欺骗自己。
有多长时间没有读过一本书了?多长时间没有写过一篇__了?讲过无数次的同一篇课文,有些许长进之处吗?较之于几年前的自己,除了年龄和皱纹的增长,还剩下什么?这些问题,只有自己能够作答。
当“终身学习”沦为一个熟悉的名词而不是具体的行动,我们对着年幼单纯的孩子讲“好好学习”时,会不会感到脸红?当我们真正成为了自己不学习却要求学生学习的人时,“以身作则”被我们置于何地?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能够拜读《致青年教师》,实数有幸。
吴非老师对诗意人生的追求,对师者尊严的维护,对学生的仁爱之心,对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无不令人动容。
读完整本书后的心情并不轻松,也不愉悦,更没有“完成任务”后的洒脱。
相反,心中仿佛隐隐有一股力量在压制着自己,沉甸甸的。
这股力量敦促着我,让我开始反思:那些关于教育的常识,我留心发现过吗,深入思考过吗,努力维护过吗?——或者简言之,我是有常识的教师吗?《致教师》读书笔记3你为什么要那么急呢?你为什么总是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一下子全塞给学生呢?你凭什么会认为学生离开学校就不再学习,永远不再涉足你执教的学科呢?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大课,在高中阶段有五百多节课,你为什么要把那么多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节课上呢?这不过是你的一节课,你的这节课不是“最后的晚餐”,还会有下一节,还有一学年,还有大学阶段,还有终身学习的漫长岁月……你为什么总是要往学生脊背上压上沉重的担子?——这一句句尖锐的质问中的“你”好像说的就是如今的我,作为一个新入职的语文教师,我迫切地希望学生能够全方位的接受课堂上的知识输出,殊不知这在无形中确是一种毫无效果的输出,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我明知道“一口吃不了一个胖子”,却企图在学生们身上实现这个假想。
无论在语文教学方面还是班级管理层面,身为“司机”的我好像误入了一个“快车道”,在路上狂飙速度,大巴上的40个“乘客”却被摇得东倒西歪,而我却束手无策。
读完吴老师这一封名为“致青年教师”的书信,我明白了“教育上的事往往快不起来,所以不能急”,我知道了“如果能耐心地等待,可能会得到更好的结果。
”这不禁让我想到一句话“时光不语,静待花开”。
我告诉自己:是时候慢下来了……作为一名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我更应以“等待、耐心、从容、宽容、期待、悠闲、优雅”的心态去从事教育,只有慢慢来,我的乘客们才可以安全抵达目的地。
教学一种缓慢的艺术:缓需要平和、平静,慢需要耐心、耐性。
正是因为这种缓慢,作为教师的我们更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从播种,到发芽,成长,开花,结果,每个过程都需要精心呵护,教育是“慢活”,也是“细活”。
慢下来,逐本舍末;慢下来,静待花开;慢下来,感悟生活,只有慢下来,我们才能品出这一路走来沁人心脾的幸福花香。
舍得是一种教学智慧,有舍才会有得,课堂才会有滋有味。
最优秀的教师并不是一切都是好的,而是他们善于舍弃,敢于舍弃,所以他们才拥有的更多。
作为教师的我们心中应有一杆权衡利弊的天平,在慢慢走的道路上,学会思考、学会舍弃,这样才能体验到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
“慢”要有足够的耐心,要减少内心的浮燥与不安,花开不在于一朝一夕,沉下心来,静待花开,要深信这朵花一定会开,只是早开与迟开的区别。
时间不能停滞,但我们可以驻足。
也许偶尔的一瞥,我们就能看见生活的笑容。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我们都太注重远方的目标,而忽视了行走的乐趣。
一个好的渔夫,不光知道打鱼,还懂得如何享受大海、阳光、和沙滩;同样一个幸福老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启迪学生感悟生活,见证学生的心灵成长。
在慢下来的脚步中,我引领孩子们走出书本,走出教室,走进活动,走进自然,从而去享受生活,发现生活之美,丰富、充实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家园,在教学中也会设计一些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作文,改变学生的“作文难”认识,逐步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其实也是在改变我的“教作文难”情况,等待他们的成长,其实也是等待自己的成长,学生之花与教师之花其实都需要等待,只要有期待,等待就是值得的。
每个人的学习过程都很长,成长的环境也不尽相同。
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就因为这样,我们面对一些特殊的孩子,往往会费劲心思,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是可以很快转变他的,可是在尝试了多次之后却常常有心急的感觉,于是焦躁、恼怒跟随而来。